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一种安全有效的模式

合集下载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临床实效性探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临床实效性探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临床实效性探究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临床并发症的疗效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月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20例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0例患者标记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并发症改善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透析患者在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前后比较得出,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皮肤瘙痒、失眠及食欲得到改善且无明显并发症,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并发症治疗中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效果显著,病情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尿毒症;血液透析;临床疗效;并发症尿毒症在我国45岁以上患病率为8%-10%左右,慢性肾脏疾病已然成为当今流行病需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尿毒症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颜面部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嗜睡、食欲减退、皮肤瘙痒、辗转不安等;对于尿毒症的治疗以安静卧床、血液透析、控制血压以及防止高钾及低钾血症为主要原则。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得出,全球每年患慢性肾脏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十年来患病人数呈现翻倍趋势[1]。

目前临床治疗中除了使用血液透析外,一种新兴治疗方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

根据最近报告,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临床并发症有一定效果,本文通过临床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提高了成功率。

得到一定量得的临床数据,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对象为于我院治疗的40例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通过检查全部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2],将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年龄45~78岁之间,平均(56.6±4.23)岁,男12例,女8例;观察组年龄在48~77岁之间,平均(57.6±3.23)岁,男11例,女9例;所有患者小学以下文化水平10例、初中文化水25例、高中或本科学历5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经卫生部门上报批准后进行本次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应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应用
有 1 患 者 治疗 后睡 眠 、 欲 均 明 显好 转 , 0名 食 自觉全
身轻 松 , 神愉 快 。特别 是皮 肤瘙痒 、 足麻木 症状 精 手
改 善尤 其 明显 , 效率 均 > 0 使 患者 对 治 疗 充满 有 8 %,
1 . 统计 学方 法 4
以 S S 3 P S1 . 0统计 软件 进 行数 据 分析 ,计量 资
料 用 (± ) s 表示 , 用成组 t 验 , P O0 采 检 以 <. 5为差 异 具有 统计学 意义 。
清除外 源性 和内源性 毒物 、 药物 以及代 谢 废物 , 而 从 达 到血液 净化 的 目的, 目前广 泛应 用 于严 重 外源 性
后 血 H和 B一 :MG下 降不 明显 ,治疗 前 后差异 无
统 计学意 义 (> . ) J 00 。两 组 比较 串联组 H及 p一 D 5
MG的清 除 显著 高 于对 照 组 (< .5 。两 组治疗 后 P0 ) 0 B N、 r U C 均有 明显下 降 ,治疗 前后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
时 、 透析 方式 、 析剂量 等差异 无统计 学意 义。 透
1 方 法 . 2
串联组 在常 规 H D基础 上每 周联 合 一次 H P治
疗 , 用透 析 器 与 HA10树 脂灌 流 器 ( 海 丽珠 医 采 3 珠
注 : 疗 后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 < .5 串 联 组 治疗 后 与对照 组 治 疗 后 治 I O0 : P
义 (> . ) P 00 。见 表 1 5 。
表 l 两 组 治疗 前 后 B N、r T 3- U C 、P H、 2MG 的变 化 ±) s
月) 透析 频率每 周 2 3次 , 次 4h , ~ 每 。对 照组 1 , 8例

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专科护理操作要点-解释说明

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专科护理操作要点-解释说明

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专科护理操作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肾脏疾病患者的护理中。

该方法通过将组合式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相结合,以达到更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毒素,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目的。

在专科护理操作中,正确的操作技巧和护理要点至关重要,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本文将详细介绍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原理、优势以及专科护理操作要点。

在正文中,我们将首先讲解组合式血液灌流的工作原理,包括置换液的选择、置换速度的控制等方面。

随后,我们将探讨血液透析的原理,包括透析液的选择、透析膜的特点以及透析时间的掌握等关键内容。

最后,我们将详细说明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优势,包括清除代谢废物的效果、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优势等方面。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重点总结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专科护理操作要点。

这些要点将涉及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血液透析机的正确设置、透析器的选择和更换、监测患者血压、温度和透析时间等参数,以及应急情况的处理等方面。

正确的操作技巧和护理要点将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在肾脏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详细介绍的概述、原理、优势和专科护理操作要点,相信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专科护理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起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它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系统。

一个合格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脉络和主题思想,并能够清晰地呈现出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为了更好地介绍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专科护理操作要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展开。

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护理

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护理

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护理周惠华【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HD-HP)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顽固性高血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降压药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以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血压变化、血浆内皮素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临床症状评分(尿量减少0.38分±0.02分、水肿0.36分±0.03分、贫血0.24分±0.02分、皮肤瘙痒0.35分±0.08分)、血压(收缩压190.15 mmHg±9.31 mmHg、舒张压120.12 mmHg±7.01 mmHg)、血浆肉皮素水平(150.42 pg/mL士26.31 pg/mL)、生存质量评分(79.45分±10.7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顽固性高血压现象,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11【总页数】2页(P1345-1346)【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顽固性高血压;血压;血浆内皮素水平;生存质量【作者】周惠华【作者单位】430061,湖北省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随着我国医学的进步,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可延长尿毒症病人的生存时间,但是由于肾衰竭病人一般会伴有高血压,从而影响病人的寿命[1-2]。

我院为了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顽固性高血压病人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现将临床效果和护理报告如下。

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PT课件

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PT课件

弥散原理
对流原理
在吸附剂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通过 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使血液中的水 分及溶质向吸附剂表面移动,达到清 除溶质的目的。
利用吸附剂表面的微孔结构,通过弥 散作用清除血液中的中、大分子物质 。
血液灌流设备组成及功能
血液灌流器
由吸附剂和包裹材料组成,是血液灌流 的核心部件,负责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
专家共识的制定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专家 经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意义。
通过推广和实施专家共识,可以促进血液灌流技术的合理 应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为终末期 肾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02 血液灌流基本原理及设备 介绍
血液灌流原理阐述
吸附原理
血液灌流通过具有广谱解毒效应的吸 附剂,清除体内有害的代谢产物或外 源性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导管、控制血流速度和透析液流量 、定期更换吸附剂和消毒设备、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0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特点 与需求分析
患者群体特征描述
病情复杂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常患有终末期肾病,伴随 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营养状况不佳
由于肾脏功能衰竭,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贫血 等问题。
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 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汇报人:xxx 2023-12-23
目录
• 引言 • 血液灌流基本原理及设备介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特点与需求分析 • 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应用实践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探讨 •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应对
01 引言
维持性血液透析现状
早期识别和干预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避免病情恶化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防范发生凝血的操作方法及措施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防范发生凝血的操作方法及措施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防范发生凝血的操作方法及措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更加有效全面地清除尿毒症毒素是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中远期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之一[1]。

临床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用于冶疗急性中毒、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搔痒、难冶性高血压、肾性骨病等都有着良好的效果。

这两种优势互补的血液净化方式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同时也增加了发生凝血的风险。

而且发生凝血后也没有很好的补救措施,只能丢弃灌流器或透析器。

甚至丢弃体外的血液,造成患者经济损失,同时加重了患者贫血,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从2012年1月~2014年5月共做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312例,其中急性中毒3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皮肤搔痒254例,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18例,肾性骨病10例。

使用的透析机是金宝AK95,透析器是德朗B-16P,灌流器是淄博雪净YTS-60、珠海健帆H130、H230。

仅发生凝血1例,系因护理人员是新手,操作不熟练,冲洗灌流器时不慎将灌流器内液体排空造成排气困难,灌流的首剂肝素没提前10 min使用等综合因素。

加上透析中出现静脉压低报警未引起重视,随后出现跨膜压高报警最后凝血。

其余311例患者透析顺利完成,透析器、管路、灌流器均无凝血,透析结束时均未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也无出血情况。

1.2方法现将我科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操作方法汇报如下:我科采取的方法与传统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透析前2 h进行的有所不同,我们的血液灌流是在透析后2 h将预冲好的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前面。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先给患者上机正常透析,1 h后开始预冲灌流器。

1.2.1.1用物准备6瓶500 ml生理盐水、肝素100 mg 2支、灌流器1个、连接管1个、网套1个、输液器1付、输液架1个、20ml注射器1个、贮水桶1个。

1.2.1.2按顺序将6瓶盐水编号①号无肝素,②~⑤每瓶盐水中加20 mg肝素。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维持性急诊中毒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维持性急诊中毒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维持性急诊中毒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2,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市第三医院摘要:急性中毒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的病症,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是两种常用的治疗急性中毒的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将两者结合起来对维持性急诊中毒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本综述将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1]。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急诊中毒患者一、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1.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通过强制性的浓度梯度移动,从而达到清除有毒物质的目的。

它常用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2]。

1.2血液灌流:血液灌流是一种将血液通过吸附剂,吸附血液中的有毒物质从而达到解毒目的的治疗方法。

血液灌流具有较高的清除率和选择性,特别适用于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中毒及某些生物毒素的解毒[3]。

2.由于它们具有互补的特点,将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提高解毒效果。

以下是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应用的一些病例4]:2.1在一项研究中,对于急性重金属中毒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其血中重金属浓度的下降速度要快于单独应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的患者[5]。

研究结果显示,在联合治疗后的24小时内,血中重金属浓度下降了68%,而单独应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分别降低了48%和54%[6]。

2.2在一项对于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进行的研究中,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解毒时间明显短于单独应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的治疗组(分别为4.2±0.8小时、6.1±1.1小时和5.5±1.0小时,P<0.05)[7]。

我们将示例数据整理成一个表格,以便于查看:这个表格显示了三组患者的样本数和解毒时间数据。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治疗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治疗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治疗中的应用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方法,通过透析机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以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血液透析患者通常伴随着钙磷代谢紊乱的问题,这可能导致骨骼和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治疗尤为重要。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磷酸盐。

血液透析通过半透膜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清除出体外,其中包括过多的磷酸盐。

而血液灌流则可以通过输注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加速磷酸盐的清除,从而减少体内磷酸盐的负荷,有利于维持钙磷代谢的平衡。

这一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磷酸盐的负荷,有助于改善其钙磷代谢紊乱的情况。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素的平衡。

血液透析患者通常伴随着钙磷代谢素的紊乱,其中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通过调节输注液体的渗透压和成分,有利于维持患者体内钙磷代谢素的平衡。

特别是对于那些磷酸盐负荷过多,或者伴有低钙血症问题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更有利于调整体内的钙磷代谢素平衡,从而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清除体内多余的磷酸盐,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素的平衡,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情况,有助于维持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临床实践中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

在使用该治疗方法时,应注意合理调整输注液体的渗透压和成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钙、血磷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一种安全有效的模式
作者:陈舜杰, 陆玮, 季刚, 黄海东, 吴谷奋, 黄巍, 单剑萍, 朱淳, 蒋更如, CHEN Shun-jie, LU Wei, JI Gang, HUANG Hai-dong, WU Gu-fen, HUANG Wei, SHAN
Jian-ping, ZHU Chun, JIANG Geng-ru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内科,200092
刊名:
中华肾脏病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年,卷(期):2011,27(1)
1.Bammens B.Evenepoel P.Verboke K Removal of the protein-bound solute p-cresol by convective transport: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2004
2.Mandolfo S.Borlandelli S.Imbasciati E Leptin and beta 2-microglobulin kinetics with three
different dialysis modalities 2006
3.陈香美.初启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作用 2005
4.Daugirdas JT Second generation logarithmic estimates of single-pool variable volume Kt/V:an analysis of error 1993
5.Stenvinkel P.Peeoits-Filho R.Lindholm B Leptin,ghrelin,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eompounds with nutritional impact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2003
6.Menaa C.Esser E.Sprague SM Beta 2-microglobulin stimulates osteoblast formation 2008
7.London GM.Marty C.Marchais SJ Arterial calcifications and bone histomorphometry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2004
8.Winchester JF Sorbent hemoperfusion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an in-depth review 2002
9.Winchester JF.Ronco C.Brady JA The next step from high-flux dialysis:application of sorbent technology 2002
10.Vanholder RC.Glorieux GL An overview of uremic toxicity 2003
11.Hackeng CM.Beerenhout CM.Hermans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iculocyte hemoglobin content with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nventional iron parameters in dialysis patients 20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szb9820110100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