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练习与答案

合集下载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带答案)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带答案)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姓名:班级: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4.《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6.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其为过矣。

9.《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0.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

孔子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义”,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

其代表作是语录体著作,此书与《大学》、《孟子》、《中庸》并称为“四书”。

13.孔子教导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4.弟子颜渊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5.孔子以流水一去不复返为喻,告诉我们珍惜时光的语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孔子以大车、小车为喻,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7.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语句是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十四 中庸之道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十四 中庸之道

话题链接——不偏不倚中和常行1.教材赏悟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它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待人待物至诚至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庸之道,看似是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而把它运用到具体之处,则如天鹅绒衬托下的水晶,处处闪现着美妙的光芒。

体味中和,和谐中正,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诚于中,信于外,情动于中,仁者爱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不远人,远人非道,审计度势,能屈能伸,人前藏智,话中藏锋,执其两端,取其中正,高标处世,低调做人。

2.名句赏记◆太强必折,太张必缺。

——《六韬》◆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刘向◆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博兔,不如豺狼。

——淮南子◆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葛洪◆衰为盛之终,盛为衰之始。

——张融◆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

——朱熹◆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

——冯梦龙◆做不出来的事情不要说,说不出来的事情不要做。

——王渔洋◆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但再走一步,可笑又会变为伟大。

——佩思◆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3.典例赏析强弱之辩《两同书》原文: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弱。

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

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在乎多力也。

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

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其刚,金刚不辍其弱也。

译文:强的不是自己很强,由于依靠弱陪衬出它的强;弱的不是自己很弱,由于依靠强显出它的弱。

所以弱被强制服,强被弱推崇,彼此互相制约,这是自然的道理。

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所谓弱者,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怯懦的人吗?可见在于有德,不在于有力。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后练习十九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后练习十九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后练习十九第1题【单选题】下列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敢问夫子恶乎长。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此之谓大丈夫。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下面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才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造就,所以人们应正确面对逆境B、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C、孟子采用正反对比进行论证,最终使中心论点突出而鲜明D、孟子的观点启示我们,人一方面要经得起苦难,要在苦难面前看到希望;另一方面也要经得起安乐,在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时,把握好自己,不丧失向上的意志【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反身而诚/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B、求仁莫近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C、仁,人之安宅也/沛公安在D、吾身不能居仁由义也/为仁由己,而由人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加线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B、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C、胶鬲举于鱼盐之中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A、义,人之正路也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加线的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铄:从外部给予。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及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论语六则同步练习阅读训练栏目:论语节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延伸训练: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可谓好学也已 同 意思是:2.诲女知之乎 同 意思是: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 意思是: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终日不食 2.诲.女知之乎 3.敏于事而慎.于言 4.就.有道而正焉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不愤.不启三、翻译句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 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案:一、1.已 矣 了 2.女 汝 你 3.知 智 智慧二、1.曾经 2.教导 3.谨慎 4.趋向、接近 5.检查 6.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三、1.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和智慧.四、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五、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生活中的“君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 1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 2 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4 昧行 5 乎 ” 平公曰:“善.哉”注释1 炳烛:把蜡烛点燃.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3 阳:这里指阳光.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延伸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恐已暮.矣 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答:5.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学习与年龄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答 答案:1.晚 戏弄、开玩笑 听说 讲得好3.①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②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4.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信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5.此题是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注释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鲁哀公:鲁国国君.③迁:转移.延伸训练: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3.翻译下面的句子.不迁怒,不贰过.译文:4. 颜回的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答: 答案:1. ①“蚤”同“早” ②“亡”同“无”2. ①哀痛到了极点 ②更 ③谁 ④过失,错误3. 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4. 不迁怒,不贰过.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29岁那年,颜渊到鲁国皇家大学攻读儒学博士学位.博导是该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孔丘.孔丘教学风格很严厉.他每天安排颜渊读大量的书,而且下指标,每个月要拿出一篇论文.颜渊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向来唯师命是从.每天读书到深夜,每个月都能拿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孔丘很满意,对颜渊说他会很认真批阅,并激励颜渊要忘记过去的成绩,每一天都应当从零开始.颜渊深然其言.一天,颜渊在阅览室浏览时,无意发现了自己一篇论文习作竟发表在一本世界学术权威杂志上,不过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个下午,又发现了自己另外几篇论文习作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署名都是孔丘.颜渊有点气闷,却又不敢质问孔丘.孔丘在学术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和他作对只能自毁前程.颜渊陷入深深的郁闷中,原先的忧郁症更严重了.不到一年,“发尽白”. 这样郁郁过了三年,颜渊终于沉疴不起,倒在了书桌前,年仅32岁.得此消息,孔丘大恸:“噫天丧予天丧予”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延伸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循规蹈.矩 浏览. 署.名 沉疴.2.文中颜渊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孔丘在文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4.文章揭示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5.文末“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这句话具有怎样的讽刺意味答案:ǎo lǎn shǔ kē2.循规蹈矩,唯师命是从,面对“压力”敢怒不敢言悲剧人物形象.3.虚伪、欺世盗名、为个人利益不惜剽窃别人成果.4.学术界存在的老师剽窃学生成果的丑陋事实.5.辛辣地嘲讽了像孔丘这样的所谓权威、学术泰斗的虚伪、狡诈、不学无术、不知廉耻的令人憎恶的丑陋面目.。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一、《为政以德》第五题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

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

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

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

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

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

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二、《克己复礼》第四题1、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礼是怎么来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却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办法去索取,索取却没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争执,争执就发生动乱,动乱导致贫穷。

先王非常讨厌动乱,于是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终止,物质的给予不会过分的顺从于欲望,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礼出现的原因!2.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译文:鹦鹉能言,始终是飞鸟;猩猩会说话,也始终属于禽兽。

现在作为人而不受礼的规范,即使能说话,不也合了禽兽的心态么?只是禽兽无礼,才会有父子共妻。

所以,圣人兴起时,才制定礼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

《论语选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高考题)

《论语选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高考题)

《<论语>选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浙江省高考题)
(三)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分)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论语·阳货》)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21.(1)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侍”章中,孔子表达了自己“爱人”的志向,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恶人”的例子。

(1分)22.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能够使人有好名,能够使人有恶名”。

试举例分析。

(3分)
答案:
21.(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如:①乡原,德之贼也,②巧言令色,鲜矣仁。

22.仁者评定某人品质的好与坏,都可以被普遍认同,这样的评判具有道德权威性,会成为历史的定论。

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一方面批评他生活奢侈,行为越礼,否定他“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一匡天下”的贡献,评定他是“仁者”。

又如:孔子称赞伯夷、叔齐“求仁得仁”,为“古之贤人”;批评季氏僭越礼制,开启了祸端。

(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

(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

(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考题展示1.〔近·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2.〔近·浙江高考〕《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考向分析近年浙江卷延续近年的材料加主观题的题型和固定的分值〔小题分值略有不同,近、近年4分,近、近年5分〕。

与前两年相比,近、近年的《〈论语〉选读》分值由4分增加到5分。

所选材料和近年一样依然是一则来自课内,一则来自课外,然后进行理解对比分析评价等。

立足课内,掌握《〈论语>选读》10篇必读课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最为关键。

在文言字词理解的基础上着重考查《论语》的文化价值观,是该题的特点。

《论语》题一般设置两个题目,第1题较基础,第2题要求相对较高。

自有《论语》题以来,《论语》题设题角度变化较大。

近年采用《论语》两则材料,要求概括一个成语,再概括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近年的材料是欧阳修的《朋党论》中一个句子,然后要求写出《论语》中意思相仿的一句话,再分析它所表达的思想。

将考查的材料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近年围绕为政观列出了《论语》和韩非子相关的两则材料,要求考生分析。

近年围绕孔子的仁爱观设题。

但不管怎样,考查的都是《〈论语>选读》的思想文化内涵,所以,立足课内文化层面的知识是关键。

〔近·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是鲁孔丘与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丘不与易也D.使子路反见之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B项,“辟”通“避”,躲避。

D项,“反”通“返”,返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仪封人请.见(请求) 是鲁孔丘之徒.与(弟子)B.孔子过.之(经过) 是知津.矣(渡口)C.何.德之衰(怎么) 往者不可谏.(劝谏,劝阻)D.来者犹可追.(追赶) 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项,谏:匡正,挽回。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B.子路从而..后C.鸟兽不可..与同群D.遇丈人..,以杖荷蓧项,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B项,从而,古义:两个词语,“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表承接的连词;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D项,丈人,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

4.下列对文化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全书共20篇。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子曰:“隐者也。

”D.晨门曰:“奚自?”A项,介宾短语后置句。

B项,省略句。

C项,省略句,判断句。

D项,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论语选读》主题1 第2课 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主题1 第2课 克己复礼

第二课克己复礼1.有子名字叫有若(字子若),比孔子小43岁。

《史记》说“有若状似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去世,弟子思慕,就立有若为师,像对待孔子一般侍奉。

2.宰我以宰为氏,讳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

宰我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孔丛子·记义》中记载,宰我出使楚国,楚昭王要送一辆华丽的车子给孔子。

宰我说孔子对奢侈华丽的东西以及娱心乱性的音乐,都不会接受的,替孔子拒绝了楚昭王的礼物。

孔子得知之后,对宰我的做法表示称赞。

在春秋时期,由于诸侯之间进行的争霸战争导致周代的礼乐崩颓,所以,一心要恢复礼乐制度的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说法,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

礼,指周礼,其实就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

“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道德上达到的自由自主的境界。

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

我们从“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克己复礼为仁”里面包涵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克己”,即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孔子经常用“君子”的标准对照自己,力求完善。

因为“君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仁”与“礼”的化身,“仁”即君子的“质”,“礼”即君子的“文”,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克: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归.仁焉归:____________________(3)请问其目.目:____________________(4)非.礼勿视非:____________________(5)回虽不敏.敏: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约束(2)赞许(3)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4)不符合(5)聪明,机智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测试附答案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测试附答案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测试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道一以贯.之贯:贯穿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舍C.子食.于有丧者之侧食:吃饭D.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谅:信,小信解析:选B B项,“施”应解释为“夸耀,表白”。

2.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尧舜其犹病诸B.己欲立而立人C.愿无伐善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解析:选D A项,“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B项,第二个“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C项,“善”,形容词作名词,长处。

3.对下面句子中“于”字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②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③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④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解析:选A①和②均为介词,表对象,“给”或“向”。

③和④均为介词,表处所,“在”。

4.下列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尧舜其.犹病诸②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③己欲立而.立人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选B①②中的“其”均为副词,表推测语气;③为连词,表并列关系;④为连词,表转折关系。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师言之道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论语》选读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选读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选读复习题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那么爱人,小人学道那么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

〔2分〕2、子谓颜渊曰:“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子路曰:“子行三军,那么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9·11〕〔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2〕孔子通过平时言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

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简要分析。

〔3分〕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分〕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拟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3分〕4、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根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5、谓颜渊曰:“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那么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 阅读答案(精选9篇)

《论语》 阅读答案(精选9篇)

《论语》阅读答案(精选9篇)篇1:《论语》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九则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谓能养()②游必有方()③德不孤,必有邻()④君子喻于义()3.“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

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2.①奉养②去向③亲近,做伴④明白,懂得3.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到日常的侍奉上,关心父母衣食冷暖,关注父母健康状况。

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实社会依然可行。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子女远游可日行千里,但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有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

4.君子以“义”行天下,心境平和而无限宽广;小人追逐私利,处心积虑,患得患失。

《论语》选读练习与答案

《论语》选读练习与答案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一、为政以德1、子适卫,冉有仆(1)。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9)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7)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3、孔子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4、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你怎样理解孔子的“均无贫”?二、克己复礼5、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孔子“正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6、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2•8 )请结合以上文字,说说孔子所说的孝与礼的关系,并作简要评价。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36分)1 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 怃.然wǔ木铎.duó喟.然kuì以俟.君子cìB 角隅.yú下乘.shèng无適.dí箪食..壶浆dān shíC 八佾.yì畏葸.s ī岑.寂cén恶.乎成名wūD 付梓.zī尺牍.dú戗.兽qiàng锱.铢必较zī2 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编篡坐月子人情事故灸手可热B 旋律入场卷谈笑风生饮鸠止渴C 坐镇搔痒病出其不意趋之若鹜D 亲睐挖墙角不能自己磬竹难书3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A. 夫.(那个)执舆者为谁趋.(快步走)而辟之B. 往者不可谏.(劝谏)见.(介绍,引见)其二子焉C. 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D. 足食,足兵.(军队),民信之矣可使有勇,且知方.(方向)也4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 使.(让)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怨天尤人)B 请事.(从事,实行)斯语矣起.(站起来)予者商也C 弃而违.(违反)之由也兼人,故退.(后退)之D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类推)闻斯.(就)行诸5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是鲁孔丘与植其杖而芸B 长沮、桀溺耦而耕令之从政者殆而C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尧舜其犹病诸D 无欲速,无见小利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彫也6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举直错诸枉B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如日月之食焉C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而谁以易之D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明日,子路行以告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A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B 己欲达.而达.人C 我欲仁.,斯仁.至矣D 问知.。

子曰:知.人8 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子路从而后B 植其杖而芸C 子路拱而立D 杀鸡为黍而食之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贤哉,回也.亦各言其志也.B 求也为.之赤也为.之小C 其.何伤于日月乎如之何其.可及也D 舍瑟而.作咏而.归10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B 异乎三子者之撰C 浴乎沂,风乎舞雩D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1 对下列句子句式特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斯之谓与②何谓也③回也非助我者也④起予者商也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与例句“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富而可求也B 曲肱而枕之C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D 任重面道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4题(6分)孔子的“仁”到宋明理学的“理”(或“心”),再到现代新儒学的“心”、“性”等。

《论语》选读“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文练习(含答案)

《论语》选读“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文练习(含答案)

《论语》选读“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文练习班级:姓名: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公曰:“告夫.三子。

”夫.执舆者为谁 B.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而谁以.易之C.孔子沐浴而.朝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D.何德之.衰岂若从辟世之.士哉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往者不可谏.(规劝)长沮、桀溺耦.而耕(并排耕作)B.使子路问津.焉(渡口)耰而不辍.(停止)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革)也植.(种植)其杖而芸D.果哉!末之难.(辩驳)矣子路曰:“不仕无义.。

”(道义)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君曰“告夫三子”者.②往者.不可谏③是鲁孔丘与.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②如之.何其废之③明日,子路行,以.告④子路行以.告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见夫子乎.②有心哉,击磬乎.③见其二子焉.④使子路问津焉.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至,则.行矣②深则.厉,浅则揭③夫执舆者为.谁④何以伐为.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7.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陈恒弑其.君 B.植其.杖而芸C.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8.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子路从而.后A.植其杖而.芸长沮、桀溺耦而.耕 B.子路拱而.立杀鸡为黍而.食之C.趋而.辟之而.谁以易之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9.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带答案第一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带答案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习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案:1.(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3.忠信习品德 4.略第二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论语十二章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

《论语》选读 练习

《论语》选读 练习

《论语》阅读练习中 庸1、请补充完整“中庸”的四个内涵:、、和。

2、简单解释“仁义”的含义:“仁”即,“义”即。

3、“乡愿”就是,孔子厌恶“乡愿”的原因是。

4、对于“狂者”“狷者”,我们应持的观点看待。

往好的讲,“狂者”是的人,“狷者”是的人。

5、“礼之用,和为贵”揭示了“和”“礼”之间的关系,请概括之:,据此可以推理出一个启示:我们不能为了达到“和”而违背了“”。

所以,“和”的结果的出现,要通过“”“”的检验。

6、(1)辨析“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本质区别。

“和而不同”是 “同而不和”是(2)“和而不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7、孔子反对“乡人皆好之”的评判标准是为了让我们警惕,评判“好人”的最好人选应该是“”,因为它是“”的结果。

8、“中庸之道”与“折中主义”的关系:。

9、中庸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达到“和”,作为君子、仁人,不应为了“和”而无视“恶”的行为,所以孔子厌恶 、、和。

子贡厌恶、和。

10、理解下列关系图。

过犹不及,不走极端中 道执两用中 (多变) 所贵者权仁义为准礼的检验和(包容了不同)11、掌握以下几个概念:(1)过犹不及。

(2)执其两端:“两端”是指矛盾对立的两极,只认识或者把握其中的任何一极,都将失诸片面,必须“叩其两端”,从两端中作出优化选择。

这就是说,在几种极端情况之间,总可以找到一个契合事物本质特征,整体效果最佳,各方接受程度最高,恰到好处的优化解答,这个最佳结果就是“中道”。

(3)关于“中”的认识。

A.“中”不等于折中。

B.中无定体,随势而变。

(4)所贵者权(通权达变——变通)。

(5)“和”的认识:“和”绝不意味着没有或无视不同意见,相反地,中庸学说肯定事物的复杂性和矛盾的普遍性,视“不同”为理所当然。

孤立的单一的因素不能构成完美的事物,相信唯有让介乎极端之间的各种异见,特别是对立因素充分沟通、辨析,折冲,兼容其合理因素,加以运筹统合,达到统一或调谐,方才能够得“中”,从而导致美好的结果。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答案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答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探究案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中对待孔子人生追求有不同态度的有两类人,他们各是谁?请概括他们对孔子行为的评价。

明确:一、认同、赞许孔子人生追求的一类人:①仪封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②晨门——知其不可而为之。

二、否定、讥讽孔子人生追求的一类人:避世隐者:①长沮、桀溺——“是知津矣。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②楚狂接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③荷蓧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2. 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你如何评价这两种处世方式?明确:在我国传统中,孔子常常被称为“圣人”,孟子常常被称为“亚圣”,二人都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大师。

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可以用儒家本身的范畴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模式。

在以修身为立足点(无论进还是退)这一点上,二者并无差异。

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显得更加执著。

3.人生道路上,坚守和放弃的选择时时摆在我们面前,煎熬着我们,也成就着我们。

结合本篇课文,写下你的感受和思考。

明确:开放性题目,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面对选择,一定要有坚守,要有原则和底线。

无原则和底线的选择尽管会有一时之得,但从长远来看往往得不偿失。

训练案1.B2.D3.C4.D5.B6.B7.D(孟子)二、当仁,不让于师探究案1.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礼、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无自私之心的圣人。

2. 拿孔子及其弟子间的师徒关系,来对比现在的师生关系,你觉得前者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东西?明确:该题目可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可见智见仁,不必强求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作为教师,跟现在的教师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完全相同。

《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

《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

论语复习资料三:《(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第一课为政以德(会考篇目)一、本题意在引导我们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在思考中加深认识。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不同,但要注意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要把这两条材料和其他材料结合起来看.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

当然,总体看来,孔子对礼教强调得更多,这是他所关注的-个重点。

二、此题意在通过词义的深入探究正确把握文意。

“均贫富”和“均无贫"的“均”词典义都是“平",但到了“均贫富”和“均无贫"这两个不同的句子里,却有不同的解释,“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因此,朱熹对“均无贫”这个“均"字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只有这种解释,才能使“均无贫”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取得一致。

三、此题意在对《论语》中的重要概念给予关注.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可以在总结归纳孔子德治思想(富民、教民、举贤、正己等)的基础上,以法家的法治思想与孔子这里的德治思想作简要对比。

第二课克己复礼一、此题意在联系相关材料.对材料进行综合思考.课文最后两章说明,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核,这个内核就是仁。

另一方面,孔子又认为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12.1章)。

1.2章用孝弟把仁和礼统一起来,所谓孝弟,就是尊尊亲亲,是在宗法制度下的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度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一、为政以德1、子适卫,冉有仆(1)。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9)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7)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3、孔子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4、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你怎样理解孔子的“均无贫”?二、克己复礼5、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孔子“正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6、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2•8 )请结合以上文字,说说孔子所说的孝与礼的关系,并作简要评价。

8、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原意有什么不同?四、知其不可而为之9、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

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

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

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

(不超过100字)省考试院第一次例卷题10、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11、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1)对社会现实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不超过15字),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不超过15字)。

(2)上面文字反映了孔子怎样的主张和思想?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五、仁者爱人1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7)结合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

13、‚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

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样的?14、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六、君子之风15、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

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试结合实际,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结合这段文字,从中可以看出孔子表达了对君子的怎样的要求?八、周而不比17、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和曾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

(1)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2)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18、孔子说:“仁者爱人。

”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请你从交友的角度,联系现实,谈你的理解。

19、在人与人的交往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孔子同时又以“仁”为标准,不赞成同任何人进行交往。

他反对把交往降为党派活动,除主张要“适中交往”外,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卫灵公》)“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里仁》)。

可见,在交往问题上,孔子认为我们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意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甚至把交往蜕变为一种结党营私的活动。

对孔子的这种交往观,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不超过100字)20、结合实际,说说你认为“周而不比”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十一、诲人不倦21、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很困惑。

孔子的解释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如果子贡问同样的问题,孔子会如何回答?为什么?对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你有什么体会?2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23、①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②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

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以上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教学观点?24、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的?(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启予者商也”?25、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请说明孔子“述而不作”的内涵,并进行评析。

十二、高山仰止26、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从中你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十三、沂水春风27、‚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曾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2)你赞同曾点的理想吗?/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十四、中庸之道28、子路撜溺(拯救溺水者)而受牛谢。

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

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

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

‛(1)对子路和子贡的不同做法,孔子赞同子路而否定子贡。

结合《论语》所学,你认为孔子是依据什么来评判的?(2)你赞同谁的做法?请简述理由。

29、“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请简述中庸之道在现实中的运用。

30、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3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请结合实际对“和而不同”的观点加以评述。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1、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1)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

(2)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即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

2、(1)基本思想: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基本原则,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距,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2)局限: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3、在历史进步与道德堕落的二律背反中,孔子毅然选择了以道德作为评价社会的价值准则。

从现象上来看,孔子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但他的真正目的是追求建立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

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

4、(1)孔子之意与农民起义口号之意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