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练习题

合集下载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2)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2)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哪种动物是马的近亲?a.骡子b.狗c.猫d.鸟2.马属于哪一类动物?a.食肉动物b.食草动物c.食虫动物d.杂食动物3.马在睡觉时会站立吗?a.会b.不会4.马的怀孕周期一般是多久?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12个月5.下面哪种运动可以让马身体得到锻炼?a.蹦床b.游泳c.跑步机d.躲避球二、填空题1.马通常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答案:通过姿态、行为和声音交流。

2.马一般每天需要多少小时的休息时间?答案:马每天需要大约 2-3 小时的休息时间。

3.马的身体有多少种基本颜色?答案:马的身体有大约 17 种基本颜色。

4.马的体重一般在多少千克左右?答案:马的体重一般在 400 到 1000 千克之间。

5.马的嗅觉和听觉相对来说较为发达,但它们的视力相对较差,通常只能看到多远的物体?答案:马通常只能看到大约 25 米远的物体。

三、简答题1.请简单介绍一下马的特点和习性。

答:马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拥有强健的四肢和敏捷的奔跑能力。

它们是食草动物,以青草和植物为主要食物。

马的社交结构比较复杂,通常以群体生活为主,有明确的社交等级和领导者。

除了奔跑速度快外,马还具有良好的耐力和适应力,能在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生存和工作。

马的嗅觉和听觉相对发达,可以通过呼吸、鼻子的摩擦声和尾巴的摆动来进行交流。

然而,马的视力相对较差,主要依赖听觉和嗅觉来感知周围环境。

2.马在人类社会中有哪些用途?答:马在人类社会中有多种用途。

在古代,马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被用于拉车和骑行。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马在交通方面的作用逐渐减小,但仍然在一些地方被用于旅游观光或农业劳动。

此外,马还被用于运动竞技。

马术是一项古老而广泛的运动,包括马的驯服、驾驭和驾车比赛等。

马匹在一些赛马场地上进行比赛,吸引了许多观众。

此外,马还被用于警察和军队等部门。

警察常常骑马巡逻,增加警力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在军队中,马被用于运输和作战等方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祗()骈()死是()马也策()之食()马者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或()尽粟一石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8分①食之不能尽其材___通__ _含义:;___通___含义:②才美不外见通_ __含义:___ __③其真无马邪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⑤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选择正确的答案:(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2)下列句中斜体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故虽有名马\虽千里不敢易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屋舍俨然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3)下面句中斜体词的意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4)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2分)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马说中提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意味着_______。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

3. 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指的是_______。

4. “执策而临之”中的“执策”指的是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马说中所表达的观点?A. 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B. 马的食量与才能无关C. 马的才能是天生的D. 马的才能需要通过训练来提高2. “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安”字,其含义是:A. 哪里B. 安排C. 安定D. 安全三、判断题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这句话说明千里马食量很大。

(对/错)2.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力不足”指的是马的力气不足。

(对/错)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这句话的意思是马的才能无法与普通马相提并论。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马说中“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2. 马说中提到的“策之不以其道”是什么意思?请结合全文解释。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 这段话中,“食马者”指的是什么?2. 为什么“食马者”不能使马发挥千里之能?3. 作者通过这段话想要表达什么观点?六、翻译题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七、论述题请结合马说,谈谈你对“人才”与“发现人才”的理解。

八、附加题1. 马说中提到的“伯乐”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 你认为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人才?答案:一、填空题1. 人才需要被发现和使用2.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马有千里之能3. 驾驭马4. 拿着马鞭二、选择题1. D2. A三、判断题1. 对2. 错3. 对四、简答题1. “千里马”指的是有才能的人,而“伯乐”则是能够发现并使用这些人才的人。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_(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2.翻译选文中划“ ”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见,通“现”,表现。

马说课后练习及答案

马说课后练习及答案

马说课后练习及答案【篇一: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练习题

《马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威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注]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

爵:大摆筵席。

一匡:安定统一。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_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4)患.其有小恶者患: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运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的形象。

(2分)4、[甲]中的“千里马”和[乙]文中“宁戚”各有怎样的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说说。

《马说》练习题 全选择题 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  全选择题  含答案

马说选择题狂刷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解释一致的一项是()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 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答案】C【解析】本题A项中两个“能”的意思,前一个是“才能”,后一个是“能够”;B项中两个“其”的意思,前一个是“难道”,后一个是代词,意思是“它的”;C项中两个“是”都是代词,意思是“这、这样”;D项中两个“策”,前一个是动词,意思是“鞭打”,后一个是名词,意思是“马鞭子”。

故选C。

2.选出加下划线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组()A. ①奇山秀水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②石青糁之C. ①通计一舟,为人五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D.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②其人视端容寂【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策之不以其道道:正确的方法B. 执策而临之策:鞭子C.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D. 策之不以其道以:凭借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品德显现不出来。

B. 文中的“食马者”暗指不会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C. 本文讽喻的是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D. “《马说》”与“《爱莲说》”中的“说”都是指一种文体。

【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A【解析】A中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应为: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故选A6.对本文写作意图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困难及其严重危害。

【同步练习卷】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3 马说

【同步练习卷】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3 马说

23 马说同步卷4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D.食之/不能尽其材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不饱,力不足(吃不饱,力气不充足)B.才美不外见(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D.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3.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

B.一食.或尽粟一石﹣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奴隶.(lì)槽.枥(cáo)食.不饱(shí)B.祗辱.于(rǔ)尽粟.(sù)一石.(shí)C.骈.死(pián)其真无马邪.(yé)不以千里称.也(chèn)D.食.马者(sì)才美不外见.(jiàn)策.之不以其道(cè)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6.重点词语理解。

(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不以千里称.也:(3)一食..或尽粟一石:(4)执策而临.之:7.找出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3)才美不外见(“”同“”)三.默写(共1小题)8.用课文《马说》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文中体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2)文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语文《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1〕牟取〔〕〔2〕众目睽睽〔〕〔3〕哂笑〔〕〔4〕颤颤巍巍〔〕〔5〕铆〔〕〔6〕慷慨〔〕2.依据意思写出词语。

〔1〕不能得出全都的结论。

〔〕〔2〕大家的眼睛都凝视着。

〔〕〔3〕比方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4〕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5〕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6〕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3.填空。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__,情节全然出于____________,理念却发人深省,文章以____________为题材,告知我们____________。

4.仿按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句:假如我是阳光,我将照亮全部的黑暗。

〔1〕假如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2〕假如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5.请用一段话把以下三个词连起来,要求想象合理,联系自然。

足球电脑麦当劳二、阅读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舍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峻的公害。

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麻烦。

并且,人们都只情愿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情愿每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

如今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来妥当解决。

②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

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头了新的恋爱。

③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奇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今便可万无一失了。

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静静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④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

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

慢慢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秀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亮的玻璃一样。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题一:1. 马是哺乳动物吗?为什么?2. 马的科学分类是什么?3. 马的寿命通常有多长?4. 马有几种基本毛色?5. 马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多少?6. 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7. 马的智商是否较高?8. 马匹在运动中如何呼吸?9. 马的眼睛长在哪个位置?10. 马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参考答案:1. 是,马是哺乳动物。

它属于哺乳纲、奇蹄目动物,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如分娩产仔和哺乳的习性。

2. 马的科学分类是马科(Equidae)。

3. 马的寿命通常在20到30年左右。

4. 马的基本毛色有黑色、棕色、白色、灰色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毛色,如杂色、花斑等。

5. 马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约70公里。

6. 马主要以草类为食,如青草、干草等。

有时也会吃一些植物的叶子和树皮。

7. 马的智商相对较高,它们能够通过学习和记忆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8. 马匹在运动中通过鼻孔呼吸。

它们的鼻孔十分灵活,可以有效地调节呼吸频率和供氧量。

9. 马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位于头部顶部的两侧,可以俯视和正视。

10. 马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曾用于农耕、战争、交通工具和体育竞技等方面。

马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练习题二:1. 马怎样进行交流?2. 马的鬃毛有什么作用?3. 马的牙齿特点是什么?4. 马的前肢和后肢有什么区别?5. 马在睡眠中是怎样的状态?6. 马的社交结构是什么样的?7. 马是怎样繁殖的?8. 马的嗅觉和听觉如何?9. 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怎样的文化象征?10. 马目前的保护状况如何?参考答案:1. 马通过声音、姿势和表情进行交流。

它们会发出特定的叫声、耳朵的位置和躯体的姿势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2. 马的鬃毛主要用于保护颈部和背部的皮肤,同时还具有降低身体温度和驱赶昆虫的作用。

3. 马的牙齿特点是持续生长和磨损。

它们的牙齿会不断地生长,并通过咀嚼食物来磨损,以保持适宜的长度和形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各有何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马说》中起论点的作用,下文都是从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4、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5、“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揭示食马者的昏庸无知。

6、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

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为了献身\"四化\"建设,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7、本文的想法全是对的么?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本文的局限性:文章流露了个人的感叹,作者还是仅仅把认识并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

8、各段段意: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3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讽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 ____通____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通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马的起源和演化1. 马是哪类动物的后代?2. 马的起源地在哪里?3. 马是如何演化成现在的形态的?答案一:1. 马是奇蹄目动物的后代,奇蹄目动物包括马、驴、斑马等。

2. 马的起源地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亚洲和北美洲。

3. 马的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早的马类动物是小型的森林动物,随着环境的变化和适应性的进化,马逐渐演化成适应草原环境的大型动物,体形也逐渐增大,四肢逐渐延长,蹄子逐渐形成。

练习题二:马的品种和用途1. 目前全球有多少种不同的马的品种?2. 马的品种主要根据什么特征进行分类?3. 马的用途有哪些?答案二:1. 目前全球大约有300多种不同的马的品种。

2. 马的品种主要根据体型、毛色、用途等特征进行分类。

3. 马的用途有农耕、运输、赛马、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

不同品种的马适应不同的用途,如草原地区的马适合长途奔跑和耐力赛,而体型较小的马适合马术表演和休闲骑行。

练习题三:马的行为和智力1. 马是群居动物还是独居动物?2. 马的社会结构是如何组织的?3. 马的智力水平如何?答案三:1. 马是群居动物,它们喜欢生活在群体中,与其他马互动。

2. 马的社会结构是以领导者为核心的等级制度,通常有一匹领导者(雄马或雌马)带领一群马组成一个小团体,多个小团体组成一个大团体。

3. 马的智力水平相对较高,它们能够学习和记忆各种指令和动作,能够通过声音和姿势等方式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

马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判断力,能够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练习题四:马的保护和利用1. 马目前是否处于濒危状态?2. 马的保护主要有哪些措施?3. 马的利用是否对其生存环境造成了影响?答案四:1. 目前并没有全球性的马濒危物种,但一些特定地区的野生马种群可能面临濒危的风险。

2. 马的保护主要包括野生马种群的保护和人工繁殖马的管理。

野生马种群的保护需要保护其栖息地,控制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同时加强监测和保护措施。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 .作者是唐朝的,有文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学过的诗歌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三、按原文填空.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6、本文的主旨是: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七、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八、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十一、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12、填空: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着名__________ 家;被后人誉为“_________”之首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__________的手法,食马者喻指__________ ,千里马喻指__________,伯乐喻指 __________ , 抨击__________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__________13、用原文填空.1、马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13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14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15、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16、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17、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只骈不外见食马者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只骈死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1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①才美不外见通 ,含义: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通 ,含义:;通 ,含义:④其真无马邪通 ,含义: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⑴⑵1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0、选择正确的答案:1才美不外见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B. 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D. 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连线中考: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③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④本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了 ____________ 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味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二、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2.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 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4.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_______”,而以伯乐喻指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马说答题: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B.故虽有名马\ 虽千里不敢易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屋舍俨然D.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五、节选自韩愈马说1.对上文第二段的4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和2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和4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和 3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和4读音相同,含义不同.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或:食:等: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即使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⑶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⑷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⑹才美不外见通“现”见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⑾执策而临之:面对⑿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三、按原文填空.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修辞:排比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八、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九、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十三、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学习.或: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就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因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十五、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十七、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12、1韩愈唐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2托物寓意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人才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13、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人才; “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14、zhǐ pián xiàn sì cáo lì shí sù dàn15、只是并列而死鞭打正确的方法鞭子面对16、1“见”通“现”,表现.2“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3“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17、1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2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18、马不停蹄马齿徒增马到成功马仰人翻马革裹尸马失前蹄马首是瞻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0、1A2B3B10、1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 的奥秘.2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对马的态度是怎样的?A. 欣赏B. 批评C. 漠不关心D. 既欣赏又批评答案:D2.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是指什么?A. 一匹能跑千里的马B. 比喻有才能的人C. 一种特殊的马种D. 一个地名答案:B3.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里的“伯乐”是指什么?A. 一个古代的马贩子B. 一个善于识别马的人C. 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D. 一个地名答案:C二、填空题1.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______文,通过______来表达对人才的重视。

答案:议论;马的比喻2.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饲养马的人不知道马能跑千里而只是单纯地饲养它三、简答题1. 简述“马说”中韩愈对“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韩愈在“马说”中认为,只有伯乐这样的识才之人才能发现并培养千里马,即只有真正懂得人才价值的人才能识别并利用人才。

2.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重视的?答案:韩愈通过比喻,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利用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马说”对当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答案:在当代社会,韩愈的“马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被正确地识别、培养和使用。

社会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才得以发挥其潜力,同时也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物,能够发现并培养人才,使他们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思考题1. 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千里马”和“伯乐”?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和社会现象进行回答。

)通过以上练习题及答案,考生可以对“马说”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马说练习题

马说练习题

马说练习题练习题一:1. 马是什么动物的一种?A. 哺乳动物B. 爬行动物C. 鸟类D. 无脊椎动物2. 马通常喜欢吃什么?A. 肉类B. 蔬菜C. 水果D. 草和麦草3. 马踢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表达情绪B. 驱赶飞虫C. 锻炼身体D. 找寻伴侣4. 以下哪个国家以马为国家动物?A. 中国B. 美国C. 英国D. 瑞士5. 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A. 10-15年B. 20-25年C. 30-35年D. 40-45年练习题二:1. 马的毛色多少种?A. 5种B. 10种C. 15种D. 20种2. 以下哪个不是马的品种?A. 拉布拉多马B. 阿拉伯马C. 马拉松马D. 普通马3. 马有多少对牙齿?A. 24对B. 30对C. 36对4. 马甩尾巴是为了?A. 驱赶飞虫B. 防止受到伤害C. 保持身体平衡D. 表达快乐5. 马的速度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A. 名次B. 体重C. 高度D. 身体长度练习题三:1. 以下哪个不是马的食物?A. 胡萝卜C. 鸡蛋D. 小麦2. 马可以在哪种地形上奔跑?A. 沙漠B. 湖泊C. 山地D. 雪地3. 马有多少条腿?A. 2条B. 3条C. 4条D. 5条4. 马的英文名称是什么?B. CatC. DogD. Cow5. 马的睡眠时间是多少?A. 2-3小时B. 4-5小时C. 6-7小时D. 8-9小时练习题四:1. 马的智商可与哪种动物相媲美?A. 狗B. 猫C. 猴子D. 象2. 马的身体构造非常适合做什么?A. 水上运动B. 田径运动C. 体操运动D. 马术运动3. 马有多少种语言?A. 1种B. 2种C. 3种D. 4种4. 马每天需要喝多少水?A. 5-10升B. 10-15升C. 15-20升D. 20-25升5. 马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A. 跑步B. 游泳C. 跳跃D. 吃草以上是关于马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对马的了解和认识有所帮助。

马是一种优雅而敏捷的动物,它们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被用于运输、农耕,还被人们视为宠物和竞技伙伴。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⑴骈死于槽枥之间()⑵不以千里称也()⑶一食或尽粟一石()⑷食不饱()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⑹策之不以其道()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⑻执策而临之()⑼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课 马说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4)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课 马说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4)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

”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

是以骥之为骤,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

修其在己,听其在人。

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

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

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选自《古文笔法百篇》)【注释】①骥:千里马。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故.虽有名马: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而犹待培.于生后也:④诚以德为性所固.有: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骥不称其力,称其德。

18.【甲】【乙】都将_________比作人才,【甲】文重点阐述了通过千里马的遭遇,告诉人们要_____________的道理。

【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19.【甲】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A.【甲】文托物寓意,写千里马鸣叫却不被人通晓它的意思,表现千里马难遇伯乐如同贤才难遇明主。

B.【甲】文结尾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嘲讽了“食马者”的无知。

C.【乙】文刘邦在洛阳南宫安置酒席,请列侯将领们对他与项羽功业成败的原因发表见解。

D.从【乙】文中看,刘邦认为项羽失天下是因为他妒忌怀疑贤能之人,加害有功之臣,独占所得利益。

马说复习题及答案

马说复习题及答案

马说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通过马的比喻,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A. 马是忠诚的象征B. 马是力量的象征C. 马是人才的象征D. 马是自由的象征2. 在《马说》中,韩愈提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的意思是:A. 千里马很稀有B. 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人很稀有C. 伯乐是千里马的主人D. 伯乐是马的驯养者3. 文中提到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里的“食马者”指的是:A. 饲养马的人B. 骑乘马的人C. 马的主人D. 不懂得欣赏马的人二、填空题1. 《马说》是韩愈的一篇______,通过马的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

2. 韩愈在文中提到“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强调了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马说》中韩愈对人才的看法。

2. 《马说》中提到的“伯乐”,在现代语境中通常指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马说》中韩愈对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的观点,并结合现代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一、选择题1. C. 马是人才的象征2. B. 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人很稀有3. D. 不懂得欣赏马的人二、填空题1. 议论文2. 策之不以其道三、简答题1. 韩愈在《马说》中认为,人才就像千里马一样,是稀有且宝贵的。

他强调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培养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2. 在现代语境中,“伯乐”通常指的是能够发现并培养人才的人,也就是有眼光和能力识别并培养人才的领导者或导师。

四、论述题1. 韩愈在《马说》中提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至关重要。

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培养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其最大的潜力。

在现代社会,这一观点同样适用。

一个组织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伯乐的眼光,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培养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
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二、基础知识:
(一)、读准字音: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二)、读准节奏:
(1)我觉得本文哪些提示词可以断句时单列出来停顿:
(2)注意下列句子的断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读通未加标点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重点字词巩固: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
(3)才美不外见(4)其真无马邪
(四)、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2)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
(3)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
(4)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之千里者();
虽有千里之能();策之不以其道()。

(5)而: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6)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
(7)其:食之不能尽其材();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如土石何?()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总结“其”的用法
3、词类活用现象及意义。

(1)策之不以其道(,作)
(2)食之不能尽其材(,用法,)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作)
(4)一食或尽粟一石(,作)
(5)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作)
(五). 古今异义。

(1)是马也(古:;今:)
(2)安求能千里也(古:;今:)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今:)
(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今: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应为:,状语后置句)
B、马之千里者(应为:,定语后置句)
(2)省略句:
A、省代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代)。

B、省连词:策之()不以其道。

(意思是)
(六).基础巩固
1、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
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的)
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D.策之不以其道(策:鞭子)
2.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其真不知马也
B.其真无马邪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策之不以其道
6.下列对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翻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翻译: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唤它,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D.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遣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人才。

(七)深入阅读,感悟主旨1.读首二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思考:文章开头将“伯乐”和“千里马”对举,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读助读资料一)
2.作者是怎样描述千里马的遭遇的?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3.作者认为谁应该为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负责?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填充:(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选词填空:你;我)
4.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体,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要表达什么意思?(读附录之助读资料二三四)
千里马喻
奴隶人喻}思想感情:(读助读资料五)
伯乐喻(写法)
小结:“说”是古代的一种体裁,用以,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5.抓住文章关键句诵读体会,读出感情。

不”字句——体会“不”作为否定词在文中的情感。

()
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也”字句——对比朗读,体会“也”字句在感情抒发上有什么好处?()
不以千里称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不以千里称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矣
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不知马也
安求其能千里乎其真不知马耳
文言句式“也”字句用法总结:
1.表(),如:句式:译为:
2.表(),如:句式:译为:
3.表(),如:句式:译为:
附录之助读资料:
一、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备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二、本文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

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托物寓意,借题发挥。

三、韩愈经历:
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名噪京城。

803年,韩愈任监察御史不过二个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痛陈百姓苦难,请求朝廷缓征赋税。

他曾不顾个人安危,上书《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他协助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乱。

他曾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不费一兵一卒,平息镇州之乱。

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村学校;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

韩愈为京兆尹时,京兆之地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涨。

文起八代之衰——他倡导古文革新运动,成为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四、韩愈发现提携的千里马有:
李翊在韩愈的推荐下,考中进士。

培养出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
提携孟郊、张籍、李贺、贾岛……
韩愈把孟子的地位提高到了孔子的后面,使他成为一代儒家宗师。

五、识人才用好人才典型事例:刘邦
汉高祖刘邦说:"论运筹帷娓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运送粮草,我不如萧何;论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

这三个人是当今的豪杰,我能把他们争取过来,委以重任,而项羽只有一个谋士范增,尚且疑忌不用,所以才为我所灭。

"
在刘邦这个队伍里,张良是没落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曹参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英布(黥布)本为项军手下大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