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干预

合集下载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1. 引言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一种重要的健康促进策略,目的是通过教育和行为干预来改变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行为,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评价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效果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确定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方向。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其在评价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中的应用。

2. 自报行为改变自报行为改变是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式记录个体在某项干预下的行为改变情况。

常用的指标包括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强度等。

例如,对于一个以鼓励人们每天锻炼30分钟为目标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项目,可以通过询问参与者每周锻炼的天数、每次锻炼的时间以及锻炼的强度来评价其效果。

3. 知识改变知识改变是评价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个体对于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测试等。

例如,对于一个关于健康饮食的教育干预项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测试参与者对于健康食品的选择、膳食宏观与微量营养素的需求以及食物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评价其知识改变效果。

4. 态度改变个体对于健康问题的态度是影响其行为改变的重要因素。

评价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时,我们常常关注个体对于特定健康行为的态度变化。

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得。

例如,对于一个禁烟的健康教育干预项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参与者对于吸烟的态度和观念的改变情况来评价其效果。

5. 行为目标实现行为目标实现是评价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最终指标。

它反映了个体在干预期间是否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健康行为。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观察、记录和问卷调查等。

例如,对于一个督导参与者减少高糖饮料摄入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项目,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其每日摄入高糖饮料的情况来评价其效果。

6. 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质量改善是评价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个体在干预后自身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等。

例如,对于一个帮助抑郁症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项目,可以通过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来评价其效果。

健康行为干预

健康行为干预
25
常见行为类型简介
一、促进健康行为 3.保健行为 •定义:指正确、合理地利用卫生保健服务 ,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检 、预防接种、及时就诊、遵医嘱服药等。
26
常见行为类型简介
一、促进健康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的行为 •定义:主动回避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与社会 心理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的行为。如 :采取措施减轻环境污染、积极应对紧张事件 5.戒除不良嗜好:戒除烟、酒、赌博等行为。
第十章 健康行为干预
1
案例
• 诊室来了一个高血压病人,男,50岁,企业技 术人员。自述曾四处就医服用多种药物无法控 制血压,本次检查发现血压为160/95mmHg。
• 在与病人的交谈中,你了解到病人喜欢吃腌菜 、咸蛋等食物。同时,每天吸烟一包左右。病 人很少锻炼,喜欢看电视或者上网。但病人认 为,只要有合适的药物,这些都不是问题。
50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 促成因素(enabling factors):是指允许 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即实 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资源或其他 社会因素。
51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 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指对象 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加强或减弱该行为的 因素,这类因素来自行为者近旁的人,也包 括行为者自己对行为后果的感受。
--简示: 刺激 有机体 行为反应 SO R
行为一旦形成,便由三个方面调节与维持,分 别是:刺激、强化 和认知。
15
行为的定义
人类行为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据此可将 人类行为划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
人的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属性所决定,是人的生 物遗传信息作用的结果,而非后天习得,其行 为特征主要是对环境的适应。

健康教育与指导 健康行为干预方法

健康教育与指导 健康行为干预方法
参与式训练:每次干预都让老年人投入到群体活动之 中,与其它成员一起合作学习或完成干预方案。
行为疗法:可以采用厌恶疗法,具体操作为让肥胖的 人每天都在大屏幕中看到人群中自己肥胖的形象,产生 对自己肥胖强烈厌恶感,从而引起减肥的决心。
多种方式相结合
糖尿病病人饮食行为改变过程中, 采用同伴教育干预方法,请思考 什么人可以作为该人群的同伴?
政策支持
影响资源配置 环境改善
环境支持
改变社会环境 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信息服务
①宣教 ②培训 ③活动
提供健康知识 促进行为改变
技术服务
提供服务技术 如血压测量等
人际干预
组织干预
药物
影响资源配置 环境改善
改变社会环境 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提供健康知识 促进行为改变
(一)同伴教育
以同伴关系为基础在一起分 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以 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 形式。
一 二 三
行为干预是应用心理学、行为学及社 会学、教育学和传播学等多学科的技术和 方法,针对目标人群可观测的目标行为和 行为倾向进行指导、纠正,实施多种类型 的影响,以帮助目标人群自觉地将不健康 行为加以改变,最终形成健康行为,或抑 制其不健康行为倾向,转而开始健康行为。
所以这也就意味着行为干预方法有很多种
同伴(peer)是指年龄相近、性别相同, 或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活状 况(如同事、同乡、邻居等),或由于某 种原因具有共同语言的人,或者具有同样 生理、行为特征的人(如孕妇、吸烟者、 吸毒者等)。
(二)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是一种让每个受 培训对象都投入到群体活动之中,与其他成员合作学习的培训方法。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干预与改变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干预与改变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干预与改变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是社区卫生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良好的健康行为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开展有效的干预与改变,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社区卫生工作者首先需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这可以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来收集信息。

通过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不良习惯以及他们希望改变的行为,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更好地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

二、制定个体化的干预计划根据收集到的居民信息,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制定个体化的干预计划。

例如,对于有吸烟习惯的居民,可以开展戒烟宣传活动,并提供戒烟辅导和支持;对于缺乏运动的居民,可以组织健身活动,并提供运动指导等。

通过个体化的干预计划,可以更好地提高居民健康行为的改变率。

三、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来宣传和普及健康知识。

这可以包括健康讲座、健康知识手册的发放等形式。

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深入浅出地讲解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四、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社区居民在改变健康行为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困惑。

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居民解决问题。

例如,针对减肥需求的居民,可以提供饮食指导和运动建议;对于心理压力大的居民,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帮助居民更好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

五、建立健康行为监测和评估系统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建立健康行为监测和评估系统,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定期的健康行为监测和评估,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了解干预措施的效果,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六、加强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合作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健康行为干预的需要。

此外,社区卫生工作者还可以与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健康行为干预工作。

通过加强培训和合作,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开展健康行为干预与改变的工作。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策略研究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策略研究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策略研究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为了促进个体的健康行为和健康意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研究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策略的目的是探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策略的研究内容:
1. 个体意识提升: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个体对健康的重视和认识。

这包括对疾病预防、健康风险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和宣传,以及针对特定群体的健康教育活动。

2. 行为改变技巧:研究如何利用行为科学理论和技巧,帮助个体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比如,采用目标设定、自我监测、奖励和社会支持等策略,来促进个体建立健康的饮食、运动和休息等习惯。

3. 社会环境干预:研究如何改变社会环境,以促进健康教育行为的实施和维持。

这包括改善社区设施、提供健康教育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等措施,以便个体能够更加方便地接受和实践健康教育。

4. 多媒体与技术应用: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和技术手段,提高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效果。

比如,设计开发健康教育手机应用、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健康信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交互式教育等方法。

5. 社区参与与合作:研究如何通过社区参与和合作,增强健康教育活动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

这包括与学校、医疗机构、非
营利组织和政府部门等合作,共同开展健康教育项目和活动,以促进整个社区的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上述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策略,可以为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健康行为干预ppt课件

健康行为干预ppt课件

进食不 规律
胃肠道 疾病
营养不良 营养不 平衡
食物加工方 面的问题
烟熏、 腌制、 油炸食品
破坏 营养成分
产生 致癌物质
18
错误的生活观念
➢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 生吃蟹子活吃虾,半生不熟吃蚂蚱 ➢ 大腹便便,富贵富态 ➢ 越瘦越美越瘦越红
19
2、吸烟
➢“20世纪的瘟疫” 和“慢性自杀”,在世界范围
内,吸烟是造成死亡和伤残的最大的可预防原因;
➢著名的肿瘤专家利恰德:“在中国,如果吸烟现状
持续下去,到2050年,预期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与 吸烟有关的疾病,今日的儿童将有5000万左右最终 因吸烟而丧生。
20
3、不健康的饮酒行为
“社交性饮酒(social drinking)” “问题饮酒者(problem drinker)”
第十章 健康行为干预
1
目的与要求
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及区别;
熟悉:危害健康的行为方式及促进健康的行 为方式;
了解: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健康咨询的原则 与模式。
2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3
一、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一)定义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社会性 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 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降低 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 生活质量。
24
C型行为特征: ①童年生活不顺利,形成压抑、克制的性格 ②自信心差,过分忍耐,屈服于外界权威 ③易生闷气,易焦虑、抑郁
C型行为: “肿瘤易发行为” C型行为人的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
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倍,可促 进恶性肿瘤的转移,促使癌前病变恶化。

健康行为干预实施方案

健康行为干预实施方案

健康行为干预实施方案健康行为干预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促使个体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当前社会,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实施健康行为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健康行为干预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首先,健康行为干预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的人群在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制定干预方案时,需要根据目标群体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干预内容和方法。

比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可以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途径进行干预;对于中老年人群体,可以通过社区健康讲座、健康体检等方式进行干预。

其次,健康行为干预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制定干预方案时,需要充分调研相关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确保干预内容和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对干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干预方案,确保干预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此外,健康行为干预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

健康行为的形成和改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比如,可以通过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社区组织、媒体等多方合作,共同开展健康行为干预工作。

同时,需要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健康行为干预中来,形成社会共同关注健康、共同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

最后,健康行为干预实施方案需要注重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健康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因此,在制定干预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干预工作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制定长期的规划和措施,确保干预工作能够持续推进。

综上所述,健康行为干预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重视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同时注重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推进健康行为干预工作,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健康行为干预》课件

《健康行为干预》课件

05
健康行为干预的挑战与展望
健康行为干预面临的挑战
挑战一
个体差异大: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都 有所不同,这使得健康行为干预需要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个 性化定制,增加了实施的难度。
挑战三
长期坚持难:健康行为的改变往往需要长期坚持,而人们 往往缺乏持之以恒的动力和毅力,导致健康行为干预的效 果难以持久。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记录与反馈
对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及时向参 与者反馈进展情况,增强他们的参与 感和积极性。
健康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估
制定评估标准
收集数据
根据干预目标和计划,制定明确的评估标 准,以便对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量表等方式收集相 关数据,了解干预前后目标人群的行为变 化情况。
分析数据
总结与改进
《健康行为干预》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健康行为干预概述 • 健康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 • 健康行为干预的实施 • 健康行为干预的案例分析 • 健康行为干预的挑战与展望
01
健康行为干预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健康行为干预是通过改变个体的 行为来预防或控制疾病、促进健 康的一种手段。
重要性
明确目标人群
确定干预的目标人群,了解他 们的需求和特点,以便制定有
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制定计划
根据目标人群的需求和特点, 制定详细的健康行为干预计划 ,包括干预内容、方式、时间 安排等。
资源整合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如人力、 物力、财力等,确保计划的顺 利实施。
可行性评估
对计划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 计划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阶段
• 人们已经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但维持时间 少于6个月; • 行动仅是5(6)个阶段中的一个阶段,还 不能看成行为的改变。行为改变是指要达 到专业人员认可的能减少疾病风险的程度。 例如:在戒烟行为中,仅仅是减少吸烟量; 或合理膳食行为中,仅仅是减少来源于 脂肪的卡路里量,都只能看成是行动而 并非行为的改变。
Blood pressure Tobacco Cholesterol Underweight Unsafe sex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High Body Mass Index Physical inactivity Alcohol Unsafe water, sanitation, and hygiene Indoor smoke from solid fuels Iron deficiency Urban air pollution Zinc deficiency Vitamin A deficiency Unsafe health care injections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for injury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已人类的最大 “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估计,全球三分之 一以上的死亡可归因于吸烟、酗酒、不健康饮 食等十种行为危险因素
World
Deaths in 2000 attributable to selected leading risk factors
•美国加州对 6928 名成年人进行 5.5 年追踪观 察,结果发现:遵守下列 6—7 项健康行为 的人群比只遵守 0—3 项的人群期望寿命延 长11年。 7项生活方式: (1)减少夜生活,每天吃早餐; (2)每天睡眠7—8小时; (3)一日三餐间不吃零食; (4)保持标准体重; (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6)不吸烟; (7)不饮酒或少量饮酒。
Kasl and Cobb 健康行为的经典三分类: 1.预防性健康行为(preventive health behavior ), 涉及个体从事的自认为健康的、以预防或早期发现 无症状疾病为目的的任何活动 2.疾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指那些自觉患病者从 事的以明确其健康状况和寻找合适治疗方法为目的 的任何活动 3. 病人角色行为(sick-role behavior),指的是那些 认为自己得了病的人所从事的以康复为目的的任何 活动
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 (HBM)
理论背景 理论假设 HBM中基本概念 理论的操作模式
背景
• HBM是由美国的 Hochbaum, Kegeles, Leventhal and Rosenstock 于20世纪 50年代初提出来的。用于解释为什么人 们不接受“疾病预防性筛检”(人们不 愿意接受X线检查来筛检结核病)。 • 1950s 和1960s, 美国卫生部门非常强 调提高人们对新的医疗技术、服务和设 备的使用
考虑阶段
• 人们考虑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对某些特定行 为作出改变。他们已经意识到改变行为可能 带来的益处,但是也十分清醒所要花费的代 价,在效益和成本之间的权衡处于一种矛盾 的心态。在此阶段停滞的时间可能不会很长, 常常被称为慢性打算或行为拖延阶段。 • 特点: --知道行为的不良后果 --不知如何开始行动 --行为的代价> 预期的好处 --自信心不高
HBM中的基本概念
• 自觉益处(Perceived Benefits):人们对于 采取某种行为以后,能够有效地消除健康损 害、避免疾病发生和减轻损害后果的主观认 识。如采取某行为之后,能否有效缓解病痛。 只有人主观上感觉到了行为能够带来的益处, 才能主动采取这种行为。 • 自觉可能障碍(Perceived Barriers):人们 对采取某种健康行为可能遇到的客观困难或 自己心理上的障碍的主观认识。人们在考虑 行为好处的同时,也在判断该行为风险 ( 副 作用)、不愉快(疼痛)、花费过多等。
理论的操作过程
自觉疾病易感性

自觉问题的严重性
打算行动
行动的引发物:
教育、出现疾病的 一些症状、媒介效 应
自觉行动的好处

行动的可能性 自我效能 :有 信心进行该 行为 行为改变
自觉行动的困难
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水平、个人特征、 社会经济地位、知识等因素
阶段变化理论 Stages of Change
社会学习(认知)理论
Social Learning (Cognitive) Theory
社会学习理论之所以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是因为: --它不仅阐明了健康行为的社会心理学机制, 还提供了促进行为改变的多种方法
社会学习理论的产生、发展史
准备阶段
• 人们严肃地承诺作出改变,并且开始有所行动, 如打算加入健康教育培训班,向别人咨询,同 医生交谈,购买辅导书等等 • 此期特点: --知道如何开始,却不知道如何维持行为的改 变。需要一个改变计划 --预计的益处=所需花费的代价 --有外在的动机 --自信心一般 • 适当的准备是一个人能否进行自我改变的关键
行动阶段
• 特点: --定期执行某行为,但时间<6 个 月 --存在较大的复发风险 --行为成本<可能的益处 --既有外在动机也有内在动机 --自信心很高
维持阶段
• 改变这种行为已经6个月以上,达到了 预期的健康目标。在这个阶段应当预防 反复,使人们对行为改变更有自信心。 • 特点: --无论发生什么都能继续执行该行为 --自觉行为代价<自觉行为益处 --内在动机强烈 --自信心非常高
理论背景 理论假设 基本概念 理论的操作模式
理论背景
• 1982, Prochaska 和 Diclimente在从事戒 烟的相关研究中,以其他的理论构念 (个人行为改变意愿、行为改变阶段) 为基础提出来的。
理论假设
• 基本假设: 行为改变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每个人在行为改变的动机、准备方面, 处于不同水平(有程度的差别)。
HBM中的基本概念
• 行动的引发物(Cues to Action):促使某种 行为发生的“导火线”,如某一突发事件或 因素。 •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人们对自己是 否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自信程度。自 信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人们感觉 到采取某种行为会面临许多困难时,需要坚 定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最后建立起这种行 为。自我效能(自信心)对于改变人们长期 形成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 缺乏锻炼等行为时尤变的意识;提供 个体化的改变行为可得益 处,不良行为后果的信息
动员、鼓励病人制定特定 的计划 帮助制定一个具体的行动 计划 设定阶段性行为改变 目标
未考虑 阶段
维持阶 段
考虑阶段 准备阶段
协助信息反馈、解决问题、 社会支持,强化
行动阶 段
协助应对可能问题、设置 提醒物、寻找替代品、避 免反复.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 倾向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是为行为改变提 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通常先于行为,是产生 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或是诱发产生某行为的因 素。 • 促成因素(enabling factors):是指允许行为动机或 愿意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 必需的技术和资源。 • 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指对象实施某行为 后所得到的加强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这类因素来 自行为者近旁的人,也包括行为者自己对行为后果 的感受。
• 未考虑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改变自己 的行为,或者是有意坚持不改变。
• 特点:不喜欢考虑或谈论有关这些 高危行为的话题,甚至还有另外一 套理论来抵制,他们也不打算参加 健康促进项目。
• 不打算改变的原因 -不相信某行为有不利健康的后果 -觉得浪费时间 -或许抵制行为改变 -自觉困难>自觉改变行为带来的益处 -自信心不足 -或者认为没有能力来改变 • 自我改变的经历 “我已试过任何办法” “我没有足够的毅力”
HBM的理论假设
• 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了心理学的概念来 解释人们的健康有关行为。它认为健 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 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 • HBM 认为,健康行为是由个体对疾病 的自觉易感性、自觉疾病的严重程度、 采取特定行为的自觉好处和可能障碍 决定的。
HBM中的基本概念
• 自觉易感性(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 指个人内心感觉到自己健康状况面临受到 损害、面临某种疾病的威胁。如某人发现 自己很有可能发生癌症。 • 自觉严重程度(Perceived Severity):人 们对得了疾病的严重后果或得了病不治疗 的严重后果的认识。如得了病是否会死亡、 残废、剧烈疼痛?得了病之后自己的工作、 家庭生活、社会关系是否会受到严重影响?
基本理论概念
• 人们一般要经历五个行为改变的阶段 • 人们经过各个阶段的速度不一 • 人们可能会在行为改变的各阶段之间 来回变动
概念 未考虑阶段
简单定义 未意识到问题存在, 未想到要改变行为
干预措施
考虑阶段 准备阶段
提高需要改变的意识;提供 个体化的改变行为可得益 处,不良行为后果的信息 想在最近(6个月之内)动员、鼓励病人制定特定 进行行为改变 的计划 制定一个月行动计划
Number of deaths (000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健康行为的定义
• 广义定义: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即 我们的外显行动和内隐的思想、情感活动 • 严格的定义:与促进、维护或恢复健康相关 的个体心理、情感状态和外显的行为模式
常见健康行为分类
第二篇
临床预防与社区卫生
健康行为干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