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思考

合集下载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它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支撑。

教材教学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囿于课本内容的传授,而应该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一种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思是说教师应该运用教材,而不是仅仅传授教材内容。

这种理念的提出,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和支撑,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材的编写者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

但教师在运用教材时,不应该仅仅被动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正如钱学森所说:“教师应该是教学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俘虏”,教师应该是能灵活运用教材的人,而不是被教材所束缚的人。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 passively接受,并进行记忆和操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了。

用教材教,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创新的思考和探索。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素质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角度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活跃的参与者。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和转化。

浅谈如何“教教材”与“用教材”

浅谈如何“教教材”与“用教材”

浅谈如何“教教材”与“用教材”马官镇中心学校谌业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活动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学科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最后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因此探究的过程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一些科学实验中教材对药品的用量规定就不太明确,导致了实验现象的不明显,最终没有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还有教材上安排的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进度与我们当地的实际不相符,如果在教学中我们按部就班,将会导致试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就不要受教材的约束,要合理用好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一、不受教材药品用量限制,有效保证试验效果今年我担任小学六年级科学学科的教学任务,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我在教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四课《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一课时,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教材是这样要求的“取一只玻璃杯,导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

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第三部分是探究“产生了什么气体”,教材是验证小苏打与白醋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有什么性质时,教材是这样要求的“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在课前备课时,为了保证试验效果明显,我对药品的用量做了改动,我把小苏打和白醋的用量扩大了一倍,即是白醋六匙、小苏打二匙。

然而在课堂的试验教学中,当我把六匙白醋与二匙小苏打发生变化后的气体慢慢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的变化不是太明显,只有细微的变化,然而教材上要求出现的试验现象是蜡烛的火焰熄灭。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来进行教学活动。

对于教师来说,仅仅用教材进行教学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教教材的方式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对“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需要明确两者的含义。

教教材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和梳理的过程,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学目标等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并为学生提供准确和系统的知识。

而用教材教则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

两者的关注点也不同。

教教材的关注点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和理解,教师需要通过教材内容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并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而用教材教的关注点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两者的目的也不同。

教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学习基础。

而用教材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不是简单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教教材是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解读,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而用教材教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是教师根据教材来进行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的,只有教师既能够教教材,又能够用教材教,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切实 感到数 学在现 实生 活 中的价值 ,同时 也让学 生
磊谭耗拍屯 ・ 础教育 . 2 基 l 1 l _
2 O 年4 总第1 0 O8 月 1 期 f
彩谭程
W , CURRI IA 嚣 { 娃 C!i { S 秘
感到学习很有意思。
《 数学 课程标 准》指 出 “ 数学教学是数学 活动的 教学” 。这 里所 指的 “ 数学 活动 ”应是指数 学观察 、
握 准确到位 了 ,才有 可能 在此基 础上去 创造 性地使
用教材 和开发 教材 ,把教材的作用发挥 到极致 。
( ) 开发 教 材 二
这 样来设计 便使游戏产 生 了吸引力, 引 出了学生对 也
探 究 的渴 望 。又 如 ,在 教学 二年级 教材 中的 《 确定
方 向》 时 ,正值本校去扬州瘦 西湖进 行春游 ,于是 , 笔 者便有 机地利 用这一 教学 资源 ,设计 了扬 州瘦西
( ) 解 读教 材 一
事实 上 ,教材设 计时 总是 预设一 些教学 对象 和 教学情 景 ,基 于此种 设定设 计 了教材 思路 ,但 教 材
思 路并不 完全是课 堂 教学 中必须遵 循 的教条 。这是
由于教 材是一 种文本 化材料 ,而文本 材料所 覆盖 的 时间 和空 间都是 十分 有 限的 .因而它 不可能完 备地 呈 现出教学思路 。再说 ,教材设计 中的对象 、场景 、
个细节 、每一 次改编都 有 它的道理 ,不 很好地 领会
与实施 ,其结果 便不 能走 出 “ 教教 材 ”的窠 臼 。所
以要想做到 “ 用教材教 ” ,教 师首先必须认真 钻研教
材 ,了解 教 材 的基 本 精神 ,明 白编者 的设 计 意 图 。 应该说 ,书本上 的每一 道例 题 ,每 一组 习题 ,每~ 幅插 图 ,每一段 变色文 字 ,每一 个虚线框 … …都 显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教育活动中,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工具之一。

正确认识和运用教材对于提高教
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至关重要。

有时候教师会过分依赖教材,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的内
容进行讲解和指导,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和个性化需求。

更好的做法是用教材教而
不是教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了教育部门和教师们的智慧和经验,是教师
教学的基础和指导。

教材的编写通常经过科学的研究和筛选,内容丰富全面,结构合理,
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

教材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它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并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
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因此教
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的个性化调整。

有时候,教材的内容并不完全适合学生的
学习需求,甚至可能过于简单或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引入
更多的实例、案例和活动等方式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除了教学内容的灵活运用,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
作学习。

教材中的教师指导内容并不意味着教师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思
考和探索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讲解、示范、讨论、实验、课堂演练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培养终身学习的
习惯。

由“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引发的思考

由“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引发的思考

我们说 “ 用教材教” 就是要用好 、 用活教材 。而创
含义并不难 , 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 。 目前 , 新课程改 造性地 理解教材 是用好 、 用活 的基 本前提 , 研深研透 革正在 向纵深推 进 , 在教 学实践 中丢掉 教材 、 离 教 材是关键 。究竟 怎样 理解 和研 深研透教 材?近几 但 脱 教材或照本宣科 、 复述教材 和静态呈现教材 结果的现 年 , 随着课改 的深入 和校本教研 的蓬勃开 展 , 数学 界 象依然存在 , 其教学效果不言 而喻 。 些现象的存在 , 的同仁们 已探 索 出许 多行之 有效 的方 法 , 这 在这 里我
发展人 ”已在人们 的头脑 中形 成共 识 。以往那 种数 持 “ 以小 见大” 奠定 了思想 基础 。坚持 “ 以小见大 ” 就 学被认 为是 做 “ 术”的观念 已被 新的数学教育 观 是要从小 的知识点 的教 学上 , 到教育价值 的取 向 , 算 看 因为对学生来 说 , 教材所 提供 的 冲谈 。因此 ,我们 的教师也必须对 小学数学要有 新 想到促进人 的发展 。
的相 互兼容和现代数 学教育 的基本 走 向,更要从 呈 面 的不 同的知识点 。我们 在研读教 材时就不 能把它 现方式 上挖掘教材 的育人价值 。这是 我们在新 的数 们 割 裂开 来 ,而 是要 放 在 一 个模 块 或 结 构里 去 考
学教 育观引领下全 面审视教材 的基本要求 。 虑 。虽然 ,教材是 根据儿 童的年龄特征 和认知 水平

隘重强圃

由“ 教 材 教 而不 是 用 教教材 " 引发 的思 考
李柱南 刘伟燕
用 这 《 学课程 标准 》 出 :教师应 创造性 地理解 和 严 重 地 违 背 了“ 教 材 教 ” 一课 程 理 念 。 数 指 “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从教材教学到用教材教学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内容的设计和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材的设计和使用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教材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从传统的“从教材教”到现代的“用教材教”,教学者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从教材教”是以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核心,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这种教学方式过分依赖教材本身,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主体性,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

而“用教材教”则是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何从“从教材教”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思辨和探索,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学技能、课堂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

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的转变离不开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从“从教材教”转变为“用教材教”,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和教育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教材的研发和使用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合理性。

对于学生而言,从“从教材教”到“用教材教”也意味着学习方式的变化。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用教材教”下需要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互动和实践。

他们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

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

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

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我经常在教育刊物上看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教育新理念,到底这两者有何区别,具体如何操作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认识。

一、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

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前者是“书本”思想的体现,后者是“人本”思想的反映。

教教材,信奉的是“教材中心论”和“知识本位论”,典型表征是:教材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教材怎么说,我们怎么教;教材有多难,我们教多难……用教材教,是对“人的本位”的回归,教的内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前者把教材当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做“范本”,是可选择的;不仅如此,前者还把教材当成“死本”,是封闭的、权威的、固化了的,后者则把教材看做“活本”,是开放的、和鲜活生活相联系的、可以再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最后,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

前者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把教材当成“东西”,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师则是“搬运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教材这个“东西”搬进学生的“容器”里的过程,因而,“灌输”是教学的主要方式。

后者则不然,是把教材当成教学资源,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参与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自主建构”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我认为,“用教材教”无非是提醒老师不要信奉教材,不要把教材当“圣旨”,不要过于崇拜教材,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调整教材,活用教材,通过“活用教材”,使学生“学活”。

二、“用教材教”实践中的启示1.正确看待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理解,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

由于教材的普遍适用性,无法顾及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1. 引言1.1 概述教材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之一。

教材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提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两个概念。

教教材意味着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了解教材的内涵和设计理念,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而用教材教则是指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来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

本文将对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进行辨析,探讨它们各自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并提出如何平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方法和建议。

通过对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正文2.1 教教材的意义教教材的意义在于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安排课程内容,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教材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好的教材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材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教材设计,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还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关的评估工具和参考标准,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2.2 用教材教的作用用教材教的作用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通过使用教材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规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材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材还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教材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承载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的运用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式进行辨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来看一下“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两种概念的含义。

所谓“教教材”,指的是对教材进行分析、研读、总结,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过程。

而“用教材教”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教材,并结合实际教学场景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两种方式中,哪一种更为有效呢?这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与研读。

在“教教材”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读,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而在“用教材教”中,教师则需要将这些分析和研读的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境,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教教材”更注重对教材本身的深入理解和挖掘,而“用教材教”更注重如何将教材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最后是教学过程中的反馴和调整。

在“教教材”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对教材进行反馴和调整,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通。

而在“用教材教”中,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馴和调整,动态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教材”更注重在教学前对教材的设计和调整,而“用教材教”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动态调整和反馴。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教教材”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而“用教材教”则更加贴近实际教学场景,更加灵活和有效。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用教材教”的方式,将教材活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受益,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怎样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怎样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怎样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怎样用教材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实际上是个“大课题”。

用教材来教是最直接的教学手段,每个教师都有“用教材教”的体验,但如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还存在着很大的疑惑。

(1)重新定位。

由于初中历史教材在文字上要求准确和简洁,每课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左右,许多生动有趣的历史细节无法呈现在教材上,导致历史教材可读性差,学生不爱学习。

因此,教师用教材教学的时候,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文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再开发,进行重新定位。

如“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可通过学习有关北京人的挖掘过程、化石、发现意义等,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

(2)确定“灵魂”。

每一节课的教学,应确立本课的本质内涵,注入“灵魂”,贯穿教材。

如讲述“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课,应让学生把握该课的中心概念:传统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不同。

传统的社会主义没有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迁移处理。

应重视教学创新。

初中历史老师应善于讲与本课内容直接相关的历史故事,介绍历史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

如鸦片战争中虎门战役,教师可以讲述中国与英国武器准备的对比的历史,反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武器先进;农耕文明下的中国,武器远远落后于英国。

从而加深对战争胜负的认识。

(4)添加“佐料”。

初中历史老师要为教材添枝加叶,即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为教材添加“佐料”。

如何让添加的“佐料”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生活,要靠老师去挖掘。

如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

可简单介绍中医学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

为何有“心想事成”,而不是“脑想事成”呢?这是因为明朝以前的中医学都认为人是靠心想问题的,直到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宣传介绍人是靠脑想问题的,中国人才逐步接受脑想问题这一结论。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才改变以往的“心想”为“脑想”。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教材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和依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选择和使用教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材的使用方式却有着不同的取向。

一种是“教教材”,另一种是“用教材教”。

“教教材”强调的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讲解,注重的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传授。

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和演绎,然后通过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这种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听讲、记录和理解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角色相对被动。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了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则成为被辅导和引导的对象。

而“用教材教”则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

教师通过设计和选择教材,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检索、比较、分析和综合,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动性。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着积极的学习者角色,教师则成为了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分别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地位。

而事实上,这两种方式也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相互结合和融合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相互结合,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教材”的方式,将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观点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答疑问、举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清晰的知识导向,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然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用教材教”的方式,设计和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展开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心得体会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心得体会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心得体会怎样理解“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习惯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学教材、“钻”教材,甚至去背教材。

由于只重视知识结论的教学,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导致学生只有嘴上功夫、笔下功夫,而无手上功夫。

教材被神化了、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求打破这种观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即既让学生既知道“是什么”、“有什么”,还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样”,通过对知识建构的过程性经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能力发展成为可能。

教学不再以本为本、而是强调书本知识向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注重对教材的多样化解读。

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通过学习了解足够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教学中予以实施才是啊!我认为以下内容是极其重要的:一.正确理解“教” 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很明确是以教材为中心,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搬运式的教学,教材怎么说,我就怎么讲,是对教材负责,是以教材为惟一的“孤本”,依据是相对固定的结论,视“教”教材为静态过程,完成教材规定的任务就算完事了,因此是比较狭隘的。

这样不仅学生接受的知识面小,学生也不容易理解知识,造成学生厌学。

而用教材“教”就不同了,教材在这里是“范本”,教师不光是解释教材,且是要用教材作“诱饵”,去“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同时,以教材为圆心,可以向外伸,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形式的反正不止于教材,不局限于教材。

教材,在这里是一条知识之“舟”,是一座能力之“桥”,是一个心灵洗礼之“池”。

用教材“教”,是一个动态、可延伸的过程。

用教材教使学生能从乏味的框框中解脱出来,从枯燥的书本中解脱出来。

用教材教能让学生从实际的经历,生活的实践中结合要学的知识,使学生乐学、想学、爱学。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业之一。

在教育的各个阶段,教材都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却倾向于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全部,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他们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重视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教导教材。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

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有些教师却忽视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而且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素材。

教师不能将教材误以为教学的全部,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对“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反思

对“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反思
多年来 ,语文 课程 内容 ” 没 有 引起 人们 足 够 的 教 ” 语文 教 育研究工 作者 已表述 得非 常清楚 。 些理 “ 并 , 这 注意 , 语文 教材编 写 的注意力 大都放 在 选文 的选 择与 论 , 有助 于我们 正确 地看待 “ 教材 教 ” “ 用 和 教教 材 ” 的 安排 上 , 有一个 由“ 没 课程 内容 ” “ 向 教材 内容 ” 的转 化 问题 , 有助于 我们在 教学 工作 中妥 当地 处理 教材 。 也 过程 。因此 , 直接 “ 教教材 ” 很难 让学 生学 到 “ , 学生 需 要 学 习的事实 、 念 、 概 原理 、 技能 、 策略 、 态度 ” 。 当前 , 文教 学 中 , 语 不少 人所说 的“ 教教材 ” 用 与“ 王荣 生说 :我 国语 文课 程与 教学 内容 的 问题 , “ 表 教材教 ” 却并 不是 王荣生 意 义上 的那 回事 了。教 师的 现在 课堂教 学 。 集 团性 地 、 是 长时期 地 、 大面积 地 出现 “ 用教材 教 ” 五花八 门 . 些 竞变成 一种 简单化 的标 签 有
题 ;教材 内 容 ” “ 是指 “ 为了 有效 传 递 课程 内容诸 要 素
李 海林 先 生 也认 为 ,对 于语 文 学 科而 言 , 教教 “
而组 织 的文 字与 非 文字 材 料 ” 它 解 决 “ , 用什 么 去教 ” 材 ” 指直 接将 “ 文 ” 是 选 当做 教学 内容 , 用教材 教 ” “ 意 的问题 , 是语 文教学 中 的“ 交际 的对 象” 而 不是 “ 习 , 学 思是 , 语文课 要教 的东 西 , 是选 文本 身 , 是从 选文 不 而 的对象 ” “ ;教学 内容 ” 从教 的方面说 , 教 师在教 的实 中 开发 出 来 的 知识 ( 文 所包 含 的“ 指 选 关于 诗 文和 读 写 践 中呈现 的种种材 料及 所传 递 的信 息 ” 它解 决 “ , 实际 诗 文 的事实 、 念 、 概 原理 、 能 、 技 策略 、 态度) 。 教 什么 ” 的问题 。 就 语 文学 科 而 言 , 为 “ 教 材 ” 何 为 “ 教材 何 教 , 用

对“用教材教”的思考

对“用教材教”的思考

时 代 的 教 材 毕 竟 是 千 百 年 来 民族 重 文 本 字 词 句 , 尤 其 是 关 键 字 词 定 “ 值 问 题 ” 将 教 材 内 容 变 成 价 , 优 秀 文 化 的 积 淀 、科 学 知 识 的精 句 的 落 实 。 每 一 个 字 典 意 义 到 了 问 题 的 “ 接 ” 接 下 来 通 过 合 作 链 , 华 ,这 些 都 是 学 生 终 生 发 展 最 基 具 体 文 本 里 , 了每 个 人 的笔 下 , 与 探 索 活 动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问题 到 本 、 不 过 时 的 和 必 须 牢 固 掌 握 的 都 会 带 上 这 个 人 当 时 当 地 的 心 灵 “ 解 ” 求 。


“ 教 材教 ” 不 否 定 “ 用 并 教
教 材”
新课 程倡 导 教师 以教 材为平 台和 “ 例 ”充 分 挖掘 和 利用 各 范 , 种 课 程 资 源 ,, 材 进 行 补 充 、 x教 l 延 伸 和 重 组 , “ 教 材 ” “ 教 材 变 教 为 用 教 ”但 这并 不 意 味 着 要 否 定 “ , 教
要 乐 本 语 境 的 延 伸 含 义 或 者 内涵 讲 出 出 , 倡 导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 于 探
二 、 用 教 材 教 ” 立 足 文 本 。 来 。 ” 胡 晓 《 文 课 程 改 革 : 思 索 、 于 动 手 , 养 学 生 搜 集 和 处 “ 要 ( 语 反 勤 培
教 师 由 于 对 “ 文 教 材 无 非 是 例 程 中 , 略 祖 国语 言 的 精 妙 , 而 2 教 材 内 容 时 , 要 将 教 材 所 呈 现 语 领 进 1 2
子 , 凭 这 个 例 子 要 使 学 生 能 够 举 建 构 文 本 的 意 义 ,获 得 求 知 和 审 的 相 对 “ ” 知 识 “ 验 4 ” 变 死 的 实 - ,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 三 ” 的 断 章 取 义 和 对 新 课 标 美 的 愉 悦 ” 因 此 , 师 “ 教 材 成 一 系 列 学 生 通 过 活 动 能 够 具 体 。 教 用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育教学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育工作者们在使用教材时往往只注重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而忽略了教材的教学设计和实际运用。

我们需要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灵活运用教材,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

正如有人说过的,“教材是一面镜子,教师是一位镜子前的导航员。

”只有教师善于用心理的导航来指引学生正确地使用这面镜子,才能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们要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教学要求。

不同的教材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的年龄群体和学习阶段。

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编写者的用意,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教材的意图,才能在教学中遵循教材的设计思想,使之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工作者们要善于运用教材,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互动、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工作者们要注重教材的个性化使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分层教学、个性化任务、小组合作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教材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往往决定了教材的使用方式。

在教学中,有“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教学方式进行辨析,探讨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教教材”的含义是指教师将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对象,以教材中的内容和形式为依据进行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和讲解,重点在于传授知识和信息。

教师会按照教材的顺序和内容进行教学,强调内容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力求确保学生学到全面的知识。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会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严格遵循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不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有所不同。

在“教教材”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解教材内容,传授知识和信息。

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内容讲解者的角色,注重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和阐释。

在“用教材教”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往往扮演着学习引导者和情感渗透者的角色,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进行引导和塑造。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和效果上也有所不同。

在“教教材”中,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注重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和阐释,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效果往往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为主要标准,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

在“用教材教”中,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学效果往往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为主要标准,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这两种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改革语文教学模式促学生走上成才之路——“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再思考

改革语文教学模式促学生走上成才之路——“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再思考
适得 其 反 。
本— — 读 本— — 课 外选 文 的思 路 来进 行 教 学设 计 ,在 此 基 础 上将 课 本 知识 及 课外 知 识进 行 重组 ,以此 来 进 行教 学 内容 的补 充 和完 善 。下 面笔 者 就此 进行 了举 例 分 析 , 主要表 现在 以下几 个 方面 : ( 1 ) 以话题 进 行 重 组 。 在浙 教 版 义 务教 育 中的语 文 教 材 中有 一
心 中有 数 。 ( 3 ) 将 学 习 内容 具体 呈 现 出来 。 把所 需 教 授 知识 的结 构 与 作
从 而 实现 教 学 任 务 的展 开 。在 “ 课改” 的背景下 , 教 师要 对 教 材 的 解 、重 点词 句的理解 以及 古诗所 描绘的意境的体会和正确处理 析和解读 , 在 完 全掌 握 住 教 材 所 要 传 达 的 知 识 、 要 点 及 其 教 学 思 想 的 基础 上 进 行 教 学设 计 , 以便 在 课 堂 教 学 实 践 中更 好 地 完 成 教
3 . 可 以深化 学生 对语 文 知 识 的体 验 与 感悟 学 生 要 学 习好 语 文 知 识 ,内心 的 体 验 与感 悟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篇组合课文——《 题临安 邸》 和《 秋 夜将晓出篱 门迎凉有感 》 这两
首诗系“ 感时” 之作 , 这 两 首 诗记 叙 的 是 同 一 个 话 题 , 将 它 们 重 组 后 形 成一 个 新 的 教 学 情境 , 在 教 学实 践 中通 过 将 这 两 首诗 进 行 联 系、 比较 和 整体 揣 摩 , 更 有 利 于 学 生 品 味 诗句 , 领 悟 诗 人所 要 表 达 的情 感 , 从 而 激 发 学 生对 诗 歌 的 学 习兴 趣 , 提 高 教学 效 率 。 的 学 生 对 我 国 老 一 辈 革 命 家 的尊 崇 越 来 越 淡 薄 ,这 一 点 在 进 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思考
洪泽县黄集九年制学校周雪飞
最近笔者一直在琢磨着“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意思和区别。

从现在流行的“理念”层次看,什么是“教教材”,也许就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什么又是“用教材教”,也许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实际灵活处理、调整、重组教材。

从理想状态来说,“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有区别的。

“教”教材,是以教材为中心,教材怎么说,我就怎么讲,是对教材负责,是以教材为惟一的“孤本”,依据是相对固定的结论,视“教”教材为静态过程,完成教材的“规定动作”就算完事,因此是比较狭隘的教学方法。

而用教材“教”,教材在这里是“范本”,教师不光解释教材,还要用教材作“诱饵”,去“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同时,以教材为圆心,可以向外延伸,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形式的,反正不止于教材,不局限于教材。

教材是一条知识之“舟”,是一座能力之“桥”,是一个心灵洗礼之“池”。

用教材“教”,是一个动态、可延伸的过程。

“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所以讲究对知识的颠来倒去的分析,看重教师传授到位与否与教学技巧,往往从教师执教的角度来进行评价。

而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学习行为的同步和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注重举一反三,是以知识为线索、潜能开发为重点、能力培养为侧重的综合性教学。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各自所依据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教育效应是不同的。

实际上是以书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的一种分界线,前者是对教材负责的“书本教学”,后者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前者是教书,后者是育人。

用形象比喻的话,“教”教材是一口井,是停靠的码头;用教材“教”是一条河,是起帆的绿舟。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教学形态上或许没有什么特殊的不同,骨子里却有分明的界线。

对教材的看法及对教材的态度,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育底蕴。

如果说,“教”教材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那么用教材“教”,则是教师的高本事了。

教材,究竟是教的,还是用的?我认为,要提倡“用”,也就是用教材来“教”。

这样的认识,有助于扩大视野,有助于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境界。

教材是相对固定的,用教材“教”,就会考虑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施教,就会把学习对象放在中心地位,就会顾及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即使在备课中也会有不同的视角。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主要因素,教材的价值,从某种角度讲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智慧教学来实现的。

在教材面前,有的教师除了可以上得头头是道之外,还有让学生想象、发展的余地,使教材成为“知识链”,而不是禁锢学生思想的盖子。

有的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这样一来,当然不能说学生毫无所得,但是,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见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见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也就落空了。

一个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材以内的东西,叫做“深挖洞”,还需要考虑与教材相关或与教材暂时无关但与学生未来有关的东西,可称为“广积粮”,在新课改轰轰烈烈推行的今天,仅仅吃透教材还不能称为高手,还要在用教材“教”上见功夫。

说到这里,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用教材去教?
笔者以为,首先要把握好教材,这是“活用教材”的前提。

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态度),并将这些基础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已有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应深入思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含义,
认真分析“课标”中规定的内容及其所达到的要求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还可补充哪些内容?同时应将哪些内容从课堂教学中删减?必须明确的是绝不能对教材中的所有文本提出一样的标准,更不能在教学中对不同文本进行“一视同仁”的处理。

像《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愚公移山》、《春》等,应该是经过历代淘炼,得到大家公认的经典。

教学这类选文,应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要力求让学生对作品有“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

教学时一般要膺服权威的解说,不能标新立异,用“戏说”糟蹋名篇。

像《故乡》、《孔乙己》、《社戏》、《三峡》、《济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装》等,教学中应以教师预设为主,即“教”学生如何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去进行鉴赏。

像《繁星》可以作为“样本”的典型作品。

作品难度不大,所以,学习目标、内容、方法都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以学生生成为主,教师主要作用是“帮学生鉴赏”。

像《斜塔上的实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伟人细胞》等,可以“细嚼慢咽”的东西较少,就可以从文中提炼出一个中心议题,提供一些“同质”的资料,“引导学生从事相关的听说读写活动”。

所以,教师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了解它在初中阶段所处的地位,前后的联系,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是每个教师教学前的必修课。

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是“活用教材”的保障。

处理教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教师也要有这样的能力,不要赶时髦、学新潮,“活用教材”不仅仅是跟着感觉走,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关注语言,学会运用
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不仅是理解课文内容(这是教教材),更是研究如何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去表达一定的内容,并有效实践运用。

如果把文章作为语法分析的对象进行解读,就毫无价值;只有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去解读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才能学到活的语言知识,从而走出教材,在更广阔的生活中去实践运用。

2.领悟内涵,滋养心灵
语文教学,不仅要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规范的语言,而且要以教材为例子,充分挖掘、发挥教材内容的育人功能,让教材中善的、美的、真的内容去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滋养学生的心灵。

于漪老师在接受《语文学习》杂志记者采访时,就谈到语文教师不要满足于做知识的“二传手”,不要浮在语言文字的表面,要深入到语言内部,准确地把握教材的人文内涵,给学生以人格人品的影响。

3.高屋建瓴,审视教学
其实,任何一篇文章的学习,都是语文素质形成体系中的一个链条,作为教师应该明白: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文本内涵的信息,不像茶余饭后看报消遣,更是为了在文本中学会解读,在作品中学会欣赏,在情感中学会感悟,在语言中学会揣摩……解读文本只是阅读的基础,学会阅读,语文素养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有位老师曾打过比方:用“慧眼”去批判地选用教材,既不能放过那些营养丰富的“主菜”(指教材中选入的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又要明白哪些“主菜”不能直接上餐桌(有待处理的教材文本),还需经过配料的辅助才行(补充资料);用“巧手”将“主菜”、“配料”适宜地组合在一起,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餐”(指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带领其走进文本)。

而要想做到这些,教师首先应该做个“美食家”,从长期的积累中提升自己的品位、素养,先要知道什么好吃,怎样搭配才科学营养,这样才能把学生的菜谱设计好。

这个比方生动形象,表达了教师“活用教材”的实质。

看来,“活用教材”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可以轻易把握的,教师也要打基础,从“品食”到“设计食谱”,实现从“美食家”到“营养家”的转变。

再次,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是“活用教材”的落脚点,也是根本目标,即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不管如何“活用教材”,关键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脱离了这个前提,“活用教材”只能停留在“形”上,永远也抓不住“活用教材”的“神”。

我想用这样的话来结束本文:课程是跑步,而不是跑道,就让我们用好教材带着学生一起飞翔吧!
(责任编辑:万福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