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一章总论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总结:教学需考虑学习者自身因素,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也起着中要的作用。

4、与其他学科联系。

(1)与外语教学有密切联系。

(2)与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心理、社会语言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1、语言学原理。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

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普遍语法——语法翻译法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存在普遍语法,研究美洲印第安语——听说法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语言规则具有生成性,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规则——认知法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功能法2、心理学原理。

(1)心理学研究什么?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情感、意志-->心理过程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2)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

中山大学汉硕考研354和445参考书目初试如何备考

中山大学汉硕考研354和445参考书目初试如何备考

注意:由于中山大学只给了考试范围,没有给参考书目,以下参考书目只是单纯基于自己备考经验所总结,相信分数比我高的同学应该有更精准的参考书目,所以以下所列仅供参考,请大家综合借鉴真题和优秀研究生经验。

专业一:354 汉语基础(1)参考书目1. 现代汉语(黄廖版)5 星2. 各个学校历年真题4 星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 例3 星3. 古代汉语前两册(王力版)2 星(2)题型1. 主观题:名词解释4 个(20 分)2. 简答题2 个(20 分)3. 古文翻译(10 分)4. 客观题:没有了判断题,其它参看中大官网历年真题专业一今年不难,120+大有人在。

我这个115分数顶多算没拉分。

专业一80%都是现汉,所以一定把现汉吃透,理解之后再记忆。

现汉考得很细,所以书上的注释也一定要看。

会考一些书上没有的,例如名词解释隶变,这个可以在历年真题上看到。

现汉一定要理解透,并不一定要追求遍数。

然后就是多做真题,查漏补缺那些小点。

同时真题也可以帮助你积累一些小知识点,例如修改错别字的,词的构造方法,一些字的笔顺,声旁形旁,构字法等等。

这些可以拿本子归类记下来。

(真题建议对书的知识点掌握到70%以上再做,在此之前先把书看好),现汉我担心时间不够用就没有做笔记,但笔记应该对大题的回答是很有好处的。

古代汉语前期时间充裕会看王力老师的前两册《古代汉语》,后期直接做真题上的古文题目了,去积累知识点,总结方法。

真题中的词语辨析可以看《201 例》,不一定全出这里的,但可以通过这本书总结辨析方法。

大家懒得整理笔记的也可以去逸仙中大考研网上买学长学姐整理好的笔记,自己省一些时间。

专业课二: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参考书目1.《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禎2.《西方文化史》孟邵毅曾艳兵3.《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周小兵4.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殉)》5.《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6.《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7.《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祖晓梅(很好,答案例分析很有帮助)8.真题(很重要)专业二今年出了很多文学的题目,例如柔石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专业转到中文系的缘故。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教程文件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教程文件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李海鸥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一教学简论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

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

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

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

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

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

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新版重庆交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重庆交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重庆交通⼤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是⼀项⼩⽕慢炖的⼯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得是⼀步⼀个脚印,像⾛长征那样⾛下来。

在过去的⼀年中,我⼏乎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去过。

也从来也没有过睡到⾃然醒的惬意⽣活,我总是想着可能就因为这⼀时的懒惰,⼀切都不同了。

所以,我⾮常谨⼩慎微,以⾄于有时会陷⼊⾃我纠结中,像是强迫症那样。

如今想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先在⼼态上尽量保持⼀个轻松的状态,不要给⾃⼰过⼤的压⼒。

虽然考研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不能给我们的⼈⽣下⼀个定论。

所以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极端,把⾃⼰逼到⼀个退⽆可退的地步。

⽽在备考复习⽅⾯呢,好多学弟学妹们都在问我备考需要准备什么,在我看来考研⼤⼯程,⾥⾯的内容实在实在是太多了。

⾸先当你下定决⼼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每周、每⽇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

在进⼊复习之后,⾃⼰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

总之,定好计划之后,⼀定要坚持下去。

最近我花费了⼀些时间,整理了我的⼀些考研经验供⼤家参考。

篇幅⽐较长,希望⼤家能够有耐⼼读完,⽂章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家下载。

重庆交通⼤学汉语国际教育的初试科⽬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354)汉语基础和(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354)汉语基础和(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参考书⽬为:【汉语基础】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本上、下册),⾼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2、卢福波等:《对外汉语教学实⽤语法》,北京语⾔⼤学出版社,2012年【汉语国际教育基础】1、张岱年、⽅克⽴:《中国⽂化概论(修订版)》,北京师范⼤学出版社,2008年。

2、周⼩兵主编,《对外汉语教学⼊门(第3版)》,中⼭⼤学出版社,2017年版。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已打印)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已打印)

第一讲绪论第一节关于学科名称一、对外汉语教学•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从中国国内的视角,不能涵盖国外•未能准确反映学科性质二、汉语教学•国外汉语教学被称作“华语(文)教学”、“中文教学”、“中国语教学”•在国际场合使用较多,为各国学者和教师所接受。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能涵盖第一语言以外的所有汉语教学•能体现处于上位整体学科的关系•能反映本学科的基本性质•名称太长、不上口。

四、对外汉语教育学•把教学上升到教育的高度来研究,正确体现教学和教育的关系•能更清晰的体现本学科的性质和学科定位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研究语言教学的学科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往往从零起点开始,基础阶段教学特别重要•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强调所传授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并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根本目标•知识类课程要以相当的汉语水平为基础•注意: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区别三、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属于汉藏语系, 与世界上很多语言的谱系关系都比较远, 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是一种陌生的语言•汉语所体现的文化与其他民族、特别是西方民族差异很大,给语言学习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汉语教学在国外还不能说是普及, 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汉语的特点正是很多外国学习者的难点, 也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突出的重点•注意:对外汉语教学与其他外语教学的区别四、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造成学习者对汉语理解、学习和运用中的障碍。

•关注不同国家、不同母语学习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质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一、理论基础1、语言学(1)理论语言学:语言学概论。

(2)具体语言学:现代汉语。

(3)语言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对比语言学、话语语言学、语用学等。

2、心理学(1)普通心理学。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Word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Word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下面是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1、专著[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45-50[2]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0-27[3]张亚军.对外汉语教法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59-63[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15-20[5]李柏令.新思域下的汉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20-23[6]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24-30[7]张向葵,吴晓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4-282、期刊文章[1]罗兰京子.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2-3[2]何清强.文化差异中的对外汉语教学[J].语文学刊,2004(1):4-5[3]刘润清.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育与研究,1990(2):1-3[4]王巧足.谈对外汉语个别教学[J].高教研究,2005(36):2[5]颜婉琳,李柏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个别教学案例研究[J].语言教学研究,2006(8):1[6]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2[7]金幼华.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因材施教”[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1-2[8]周凤玲.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2-3[9]周欢梅.论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J].西安社会科学,2010(8):2-3[10]关秋红.浅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3[11]乔虹皓.试论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J].教学与管理,2008(9):1-2[12]盛双霞.论对外汉语教材的优化处理[J].语言文字应用,2006(12):2-3[13]Carroll.J.Twenty-fiveyearsofresearchonforeignlanguaageaptitude[c]Indivi dualdifferencesandunivemalsinLanguagelearningaptitude. Mass.:NewburyHouse.1981.[14]戴运财.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1)[15]顾伟勤.重谈语言学能[J].中国外语,2008(11)3、论文集[1]吴仁甫.对外汉语一对一个别教授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5-56[2]刘亚林.略论中国对外汉语个别教学[C].北京:外交人员汉语教学论文研讨会论文集,2001:38-584、学位论文[1]沈伟.我国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角色的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4-17[2]耿志涛.个别化教学的有效性[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15[3]魏胤.个性化教学的含义及其实施策略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5-16页参考文献二:[1]孙德金.对外汉字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王秀荣.国际汉语汉字与汉字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陈宏,吴勇毅.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4]郭成.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美)海伦娜·柯顿.语言与儿童美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指南原书第4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7]廖建玲.国际汉语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13.[8]彭聃龄.汉语认知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10]刘靖年,曹文辉.汉字规范部件识字教学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1]田艳.国际汉语课堂教学研究课堂组织与设计[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12]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14]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M].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15]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16]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吕必松.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8]宋连谊.汉语教学中只重认读不求书写的可行性[M].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9]徐彩华.汉字认知与汉字学习心理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4[20]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M].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7.[2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1.[22]赵金铭.对外汉字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7.[23]周小兵.徐霄鹰.泰国人学汉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中泰版).[24]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6次印刷.[25]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姜丽萍.对外汉语教学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27]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张华.教学设计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J].教育科学,2000,(4).[29]张翌宇.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浅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4).[30]曾祥翊.教学设计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1,(10).[31]晓东.现代汉字独体与合体的再认识[J].语文建设,1994,(8).[32]赵宗鸿.独体与合体[J].语文建设,1995,(1).[33]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0(6).[34]张学涛.基本字带字教学法应用于外国人汉字学习[J].汉字文化,1997,(4).《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相关文章:阅读相关文档:管理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企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企业管理毕业论文提纲对外汉语毕业论文提纲机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机械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程力学开题报告模板战略角度下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改进措施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完善措施中小城市供热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黄金矿山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措施当前企业施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与盲区浅谈现代工商管理职能及管理原则试析合约经济管理试析经济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浅议经济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研究试析如何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析如何加强建筑安装企最新最全【办公文献】【心理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总结报告】【演讲致辞】【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党建材料】【常用范文】【分析报告】【应用文档】免费阅读下载*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法英文名称: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3学分 54学时适用专业:对外汉语参考书籍:1、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

3、周小兵等,《汉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4、张辉等,《汉语综合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5、周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6、朱川,《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

7、吴中伟,《怎样教语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李晓琪,《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

9、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

10、周建,《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1、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

12、崔永华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3、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

第一章总论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原则:指导语言教学的法则,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用以指导和规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所有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能力培养为核心、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教学方法: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具体方法。

如直接法、语法翻译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法可分为观点、方法和具体方法三个层面,具体方法就是指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体现教师的个人风格和教学艺术。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精选五篇)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精选五篇)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精选五篇)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笔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试卷一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请简单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20分)(一)性质1、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

(二)任务1、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就是怎么样让外国人更快更好的学习好、运用好汉语;2、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就是要研究汉语本体、怎样教好汉语、怎么样学好汉语等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3、对外汉语教学还要承担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任务。

二.教师在上课前为什么必须对留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教师应该了解留学生哪些方面的情况?(20分)分析了解教学对象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水平)、学习时限等方面的情况。

三.什么样的对外汉语教材才是好的教材?请你说一说,你过去用过的哪一本教材是比较好的?为什么?(20分)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对教材的评价基本符合事实四.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15分)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包括语言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语言教学法知识、文学以及其他文化知识五.下面是一篇读写课的课文,请你说说应该怎么教?(25分)来中国前,我不了解中国的情况,带了很多吃的用的。

来中国后,我发现中国人的生活挺好的,商店里的商品也很多。

特别是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大商厦一幢又一幢的,名品街、专卖店、大型超市也随处可见。

另外,各种集市也不少,东西又多又便宜,还常常可以讨价还价。

要求:说明的教学过程、内容基本符合课文和教学规律。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笔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思考练习题第一章思考练习题1、略述你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2、“对外汉语教学”有不同的理解,你是怎样看的?3、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哪些?4、有人说,我是中国人,我会说普通话,我就能教好外国人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0.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P7 (详情见本子)1)对外汉语首先是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是第二语言教学。

3)…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1.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P8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力训练为中心,将语言转化为技能。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的教学2.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 P8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综合的学科、应用的学科。

---所谓专门的学科,就是指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是别的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所谓的综合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研究本学科所面临的特殊课题,从而逐步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

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决定了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

3.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P9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提高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学习汉语的自我能力;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4.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2)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5. 母语和外语1)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除移居外国的人外。

所以第一语言不等于母语。

2)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

6. 目的语 P11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是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7. 第二语言和外语 P111)第二语言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参考书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参考书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阅读文献一、教育学、心理学、教师研究、外语教学理论著作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张庆宗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田延明、王淑杰编著《心理认知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陈新仁,《全球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与民族认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帕克·帕尔默[美]著,吴国珍、余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2007年10月第五次印刷。

徐碧美[港]著,陈静、李忠如译,《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Kathleen M. Bailey,Andy Curtis,David Nunan.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追求专业化发展——以自己为资源),董奇译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孙德金著,《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孙德坤,教师认知研究与教师发展. 北京:世界汉语教学,2008(3).李红印,情商:汉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基于学生和教师反馈的分析(未刊)李红印,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四个方面,《国际汉语教育》2010年第??陈绂,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 北京:语言文字应用(增刊),2006(1)丁安琪,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北京:国际汉语教育,2009(2).汲传波,刘芳芳,教师的教师: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研究. 北京:国际汉语教育,2009(3). 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 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9(3)刘芳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探索. 北京:国际汉语教育,2009(1)***************************************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填空题重点汇总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填空题重点汇总

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周小兵主编)填空、选择题要点汇总1.对外汉语教学至少有三个含义,即——————2.第二语言一般包括,——————3.习得理论包括————————(它们的理论基础分别是什么)4.学习的8种类型是:----------其中,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是:------属于认知心理学的是---------5.对外汉语教学特指————6.第二语言的学习能力包括————————7.第二语言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和——8.听说法以——作为依据,认为学习是通过——形成的9.认知法以——为基础。

认为语言行为的基本特征是——10.偏误分析的内容包括——————11.语言学习偏误的心理原因有四个————————12.——是世界上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杂志,标志着应用语言学的诞生。

13.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有四种类别:————————14.习惯有两个特征:——和——15.刺激-反应联系构成了第二语言习惯,——和——是重要手段。

16.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17.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它强调——描述的基础是——18.对比分析,基于语言表层的结构特征,对比程序是————————19.偏误主要有——————三大类。

20.引发学习者非干扰性偏误(非对比性偏误)的四种原因是————21.语内偏误的四种类型————和语内偏误相关的四个学习策略(也即四个原因)分别是————22.自然度是二语习得的决定因素。

考虑到自然度,二语习得可能涉及三种因素————在句法和话语领域里自然度因素起主导作用。

23.中介语的两种连续体分别是——和——24.中介语运作的五个程序是————25.中介语的三个特征是——————26.扩散理论将将中介语的发展分为两大阶段——和——27.外国是语言具有——和——输入性特征具有两种类型:——和——28.自然情景下的输入和互动分为——和——29.课堂情景下的输入和互动分为——————30.根据输入特征和互动特征可以识别三种外国语言——————31.课堂话语分析集中于一个特殊类型——由————样的交流组成,缩写为IRF.32.语言课堂里有四种语言运用————33.学习因素分为——和——34.一般因素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讨论————一般因素分----和----两类35.个人因素的考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考察——和——36.个人因素和一般因素都会涉及------,--------,--------这三个方面。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大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大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名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二、课程性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TCSOL)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国内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以及宏观指导下的汉语基本要素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探讨国内外现代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汉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其中重在课堂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阶段有效教学行为的研讨,以此规范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既重视知识讲授和理论阐述,又注重结合教学案例对学习者实际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1)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各主要教学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点;(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法的关系;(3)目前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汉语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规律;(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性质、特点、教学原则、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等;(3)汉语语言要素及语言技能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汉语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汉语课堂教学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基本内容本课程由如下方面的内容组成:1.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评介:包括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基础、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特点等。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评介: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等与教学法的关系和国内外主要的汉语教学模式。

3.汉语语言要素与技能教学: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汉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此外还包括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

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反馈技能、纠错技能、情境创设技能、课堂组织和管理技能等。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李海鸥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一教学简论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

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

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

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

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

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

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对外汉语教学导论》重点简答题汇总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对外汉语教学导论》重点简答题汇总

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周小兵主编)重点简答题汇总(论述题大纲)1 简述外语和第二语言的区别。

答:⑴含义不同。

外语是指外国语言;第二语言范围很广,一般包括非本国语(外国语),非本族语(外族语)和非本地语(他方言)。

⑵学习环境不同。

外语指在母语环境中,或其他不同于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的外语。

第二语言指在目的语(所学语言)环境中所学的外语。

2简述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答:⑴主体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幼儿。

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主要是成年人。

⑵动机不同。

幼儿习得母语是出于生存本能。

成人学习二语目的不一。

⑶环境不同。

而同时在自认环境中习得母语的。

成人学习二语大多在课堂。

⑷方式不同。

⑸教育者及相关因素不同。

(6)过程不同。

⑺文化不同。

163简述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法的关联。

4 简述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5 论述对比分析的发展。

答:⑴回避⑵相似等级⑶干扰使学习者的策略。

6 简要论述偏误分析的步骤及作用。

答:⑴语料选择⑵偏误识辨⑶偏误分类⑷偏误解释⑸偏误评估507 简单论述中介语的变异。

答:⑴情景变异。

①社交情景②语言情景。

⑵自由变异。

8 简要叙述一下中介语的描述。

答:变相规则/扩散理论9 心灵主义的相关论述可以概括为?10 输入和互动通过哪些方式影响二语习得?答:⑴提供套语以供记忆和分析⑵帮助学习者建立垂直结构⑶提供高频率的特殊语法形式⑷提供可理解性输入,保证输入比现有学习者的水平高一些。

⑸提供恰当的情感氛围以保证输入变成吸收。

11 简述创造性语言学习的过程和策略。

12 生成策略分成哪几类?答:1二语生成模式2计划策略(语义简化/语言简化)3纠错策略:监控。

13 简述认知法的教学过程。

答:⑴理解阶段,约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

⑵能力培养阶段,约占总课时的二分之一。

⑶综合运用阶段,约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

14 简述汉语语法特点。

答:⑴词序和语序重要。

①某些语义成分的位置比较灵活②某些语序变化隐含逻辑关系的变化。

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作者:刘笳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8期[摘要] 本文将三本对外汉语教学教材进行比较,归纳其异同与所长,展示出各本教材的特点,希望能对学习者和教学者针对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和阅读有所裨益。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教材;比较赵金铭先生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刘珣先生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以及周小兵先生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三本著作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培养中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在不同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中均有被选作为课程教材。

本文从对三本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比较中归纳了各家的异同与所长,希望能便于后来的学习者或对外汉语教师针对自身所需进行有选择的阅读,也为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学校等机构在教材的选取上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教材定位与成书背景比较《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以下简称引论)、《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以下简称入门)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三本著作都是为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人才而编写的教材,虽然都是旨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但是三者在定位上又各有侧重。

概论定位为一本使对外汉语教学进入大学课堂的教材,重在对理论体系的介绍。

引论定位的群体兼具研究与教学两方面,认为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硕士生的教学用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的培训或自学参考书。

入门则主要定位在为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而编写的一本实用性教材,注重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的实用性。

引论与概论两书成书目的和背景大体一致,均是为学科的建设做贡献,以期促进学科不断发展。

而入门一书则有所不同,它是在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要求,符合培养、培训国际汉语教师的迫切需要而作。

由此可见,引论与概论是为解决理论中的问题,促进学科发展。

而入门则是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重在有针对性地解决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操作问题。

二、内容比较三本教材的内容都包括了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重大理论内容与教学实践方法,但是在这些内容的具体论述和所占比例上,各本教材又同中有异。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P 10):第一语言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2.语法翻译法(P 37):语法翻译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

该教学法是从以前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发展而来的,起初用于学习希腊语和拉丁文等古典语言,后来移植到现代外语学习界。

3.负迁移(P 76):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4.语际偏误(P 89):语际偏误就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又称“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是对比分析的重要内容。

5.中介语(P 95):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

它是逐步接近目标语的一种发展阶段。

6.第二语言(P 10):第二语言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7.习得(P 11):习得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

8.迁移(P 76):旧习惯会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

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叫迁移。

9.评估(P 173):评估是“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全过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信息越可靠,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获得可靠的、相关的信息对做出正确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10.对外汉语教学(P 3):对外汉语教学,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11.信息差(P 374):信息差,是指交际双方具有的信息有明显差别。

通过交际,了解了对方的信息,交际任务就完成了。

信息差的存在是进行交际的原因,信息差的消失是交际的结果。

12.i+1原则(P372):i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1指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

这样“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懂的输入。

二、基础知识1.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P 3)2.汉语国际教育最早出现在为培养海外汉语师资的硕士生培养方案中。

对外汉语学生参考书目、相关工具书、语料库和重要期刊

对外汉语学生参考书目、相关工具书、语料库和重要期刊

对外汉语专业生主要参考书目、相关工具书、语料库和重要期刊主要参考书目: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汉办编印,1996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4.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5.周小兵等:《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6.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7.李晓琪、李泉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种),商务印书馆,20068.赵贤洲《对外汉语教学通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9.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199910.崔永华《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11.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12.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周健《商务馆实用汉语师资培训教材•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商务印书馆,200114.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0815.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6.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7.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8.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20.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22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2.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3.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第2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824.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5.史根东:《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与评议》,中国科技出版社,200426.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7.陈宏吴勇毅:《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28.张普:《Learning 与对外汉语教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9.张凯:《语言测验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30.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9732.朱川:《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199733.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申克著:《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35.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6.张祖忻、朱纯等:《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37.林崇德:《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8.黄昌宁等《语料库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239.傅承德《自然语言理解的方法与策略》,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4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41.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42.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43.罗常培《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200244.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45.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47.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200048.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49.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50.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651.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2.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53.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4.孔汝煌:《中华诗教与人文素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5.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56.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457.黄伯荣:《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8.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59.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60.[美] 拉里A 萨默瓦等,闵惠泉等译:《跨文化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英文版可参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商务印书馆,198062.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63.利奇《语义学》(李瑞华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64.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商务印书馆,200165.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文化语言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6.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语文出版社,200167.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8. 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200669.卢华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0.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相关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孟琮等《动词用法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郑怀德等《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俞士汶等《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王寅《简明语义学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理查兹等《朗曼语言学词典》(刘润清等译),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2000戚雨村等《语言学百科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重要期刊:1.《中国语文》(社科院语言所)2.《语言文字应用》(语用所)3.《世界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4.《语言研究》(华中科技大学)5.《语文建设》(国家语委)6.《汉语学习》(延边大学)7.《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8.《语言科学》(徐州师范大学)9.《当代语言学》(社科院语言所)10.《古汉语研究》(湖南师范大学)11.《汉语学报》(华中师范大学)12.《中国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澳门)13.《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14.LANGUAGE(美国)15.《修辞学习》(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16.《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17.《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18.《香港语文建设通讯》另有《中国语言学报》(中国语言学会)、《中国方言学报》(中国方言学会)、《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南开语言学刊》(南开大学)、《南大语言学》(南京大学)等学术辑刊。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三版)考研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三版)考研笔记

上篇对外汉语教学通论第一章第一节一、学科定位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一门交叉学科出现时间:20C80S二、学科名称1.对外汉语教学:1982年提出到目前为止使用最为广泛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最为科学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Master of)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教学、学科、事业1、教学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2、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重点: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核心)4个层面:语言、心理、教育、技术3、事业加快孔院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材编写和发行体制创新;构建全球网络平台;改革与创新汉语考试第二节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照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第一语言: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2.母语和外语(按照国家的界限区分)母语:本国、本民族语言外语:外国的语言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照民族界限区分)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本民族以外的语言4.目标语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的语言,都可以称为目标语)二、习得1.含义: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2.习得阶段:前语言阶段单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多词句阶段复杂句和语篇阶段3.习得理论(广外)习得理论理论基础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强化论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斯金纳(美)对环境或成人话语做出反应;重外部形式,轻内部意义;未考虑大脑内部活动传递论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奥斯古德(美)反应有两种:外部刺激;内在刺激(传递性刺激)内在论心灵主义乔姆斯基(美)儿童天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贬低环境的作用认知论无皮亚杰(瑞士)两种组织功能:功能不变式;认知图式三、学习1.含义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周小兵导论笔记

周小兵导论笔记

周小兵导论笔记第一编一教课简论1.语言学习的基本观点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亲母亲或许四周其余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的其余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的涵盖性强,能够包含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

不论是什么语言,只假如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后掌握的语言,都能够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习得是指从四周环境中经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

比方说,少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

习得无需特意的教师,特意的教课。

习得理论包含增强论,传达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取悉识和技术。

多半状况下,学习是指在特意场所由特意教师实行的特意教课,应当有教课计划,教材,教课实行和测试。

学习包含信号学习,刺激━反响学习,连锁学习,多种鉴别学习,语言联络学习,观点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别小孩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别主要表此刻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有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有关学科对外汉语教课的产生自己就是多学科交错的结果,有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月,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照剖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观点。

对照剖析的内容对照剖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平和派对照剖析的语言学基础是构造主义语言学。

它重申对语言进行仔细描绘。

对照剖析遭受的责备20世纪60年月以来,对照剖析假说在发展中遇到的责备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扰乱性偏误的事实,理论责备和来自实践的责备。

对照剖析的发展―对照剖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显然发展:回避,相像等级和扰乱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照剖析汉外对照有宏观、微观两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李海鸥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一教学简论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

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

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

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

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

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

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

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一种语言指是系统,它是逐步接近目的语的一种发展阶段。

中介语的概念是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来的。

Corder 在1978年提出两种中介语连续体:重构型连续体和重建型连续体。

Selinker提出中介语中运作的5个程序: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过渡概括,训练迁移,二语学习的策略和(与操母语者)二语交际的策略。

中介语又三个特征:可塑性,动态性和系统性。

中介语的变异包括情景变异和自由变异。

对汉语二语习得的中介语研究将国外中介语理论最早引入中国的是鲁健冀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对中介语变异描述最清楚的是王建勤。

4.二语习得的自然发展途径第一语言习得的心灵主义论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对母语的知识来源于普遍语法。

E.H.Lenneberg是自然成熟说的代表(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学和神经心理学)。

D.McNell研究了儿童习得母语的途径。

心灵主义的相关论述可以概括如下:1)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机制;2)语言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但独立于智力发展的认知机制;3)习得机制是天赋的内在语法规则,是母语习得的决定因素;4)这种习得机制随年龄增长而退化;5)习得过程是有假设验证组成的,后者跟母语语法与通用语法相连。

第二语言的发展过程第二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实际上跟中介语发展的连续体大致相同。

有两个概念要区分:大致发展顺序,指学习阶段的先后,有普遍性,所有学习和都要经历;具体发展次序,指学习具体语法项目的先后。

输入和互动包括自然情景下的和课堂情景下的输入和互动。

自然情景下的输入和互动有两个相关课题:外国式语言和话语研究。

课堂情景下的输入和互动包括教师语言和话语研究。

输入和互动对二语习得顺序的影响 1)提供套语以供记忆和分析;2)帮助学习和建立垂直结构;3)提供高效率的特殊语法形式示范;4)提供可理解输入,保证输入比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高一级;5)提供恰当的情感氛围以保证输入变成吸收。

5.学习者的策略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包括套语和创造性话语。

其中创造性话语又包括假设结构,假设建言和自动化过程等。

生成策略包括二语生成模式,计划策略和纠错策略等。

交际策略包括缩减策略和成就策略等。

6.语言普遍性假说语言普遍性普遍性有三种类型:是指普遍性,形式普遍性和蕴含普遍性。

语言普遍性和中介语发展中介语发展中语言普遍性的作用,又三种假设:1)中介语像其他自然语言一样,受语言普遍性的制约;2)蕴含普遍性可用于预测出现在中介育种的二语特征的次序;3)学习和先学习无标记(或弱标记)特征,再学习有标记(强标记)特征。

三.第二语言教学法1.传统派教学法包括以下几种教学法: 1)语法—翻译法。

该语法盛行语18世纪末,是从以前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发展而来的。

2)阅读法。

由M.West创造。

3)认识法。

代言人是Carroll.2.改革派的教学法包括直接法,听说法和全身反应法。

3.其他教学法包括静默法,启示法,咨询法和功能法。

4.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势1)与相关学科的互动;2)折衷主义;3)综合化倾向。

四语音教学1.语音教学的原则1)目标明确;2)汉外对比;3)循序渐进;4)大量的操练实践。

2.语音教学方法与技巧1)教学方法包括模仿法,夸张法,演示法,对比法,带音法,分辨法等。

五初级词汇教学1.初级词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1)纵向(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包括语音阶段,句型、语法阶段,短文、词汇阶段;2)横向(课型设置及各科型之间的关系)2.词汇教学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1)展示生词;2)解释词义及讲解用法;3)词语练习。

六中级词汇教学1.中级词汇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词汇的控制,词汇的讲解,词汇的练习。

2.中级词汇教学的重点重点主要有虚词,近义词、多义词、多音词,用法特殊的词语、容易混淆的词语,成语、习语、固定词组等。

3.中级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步骤1)教学原则主要原则有:浅显讲解,精讲多练,及时总结和反复练习等。

2)教学步骤主要有:读词语或听词语,讲解,练习和复习等。

七语法教学语法教学的方法主要有情景化教学,生成式教学,对比教学等。

八汉字教学1.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对外”的特点,对成人的教学特点。

2.汉字教学中的几个顺序关系1)先认读后书写;2)先教基本笔划名称,再教书写规则;3)先教独体字,再教合体字;先教笔划少的字,后教笔划多的字。

3.课堂教学技巧1)展示汉字的技巧板书展示,图片展示。

2)练习汉字的技巧认读练习,字形练习,字音练习和综合练习。

下编语言技能教学及测试第十章初级汉语读写课教学第一节教学原则一读写课的性质初级汉语读写课是一门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的综合课,同时,它还要兼顾有关文化知识的介绍。

二、以建立规范为主的强化教学初级汉语读写课要注意让学生熟练掌握跟汉语交际技能密切相关的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并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汉语读、写技能。

三、实践为主的教学语言技能的学习过程说到底是排除母语干扰,形成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

在教师对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了准确、合理、清晰的解释后,实践就成了最重要的课堂行为。

第二节教学内容和方法一、准确、严格的语音教学1、严格教学标准普通话2、教学步骤和方法语音教学 : 语音教学包括展示语音、联系发音、指导发音、纠正发音几部分。

训练的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展示语音,学生模仿。

教师展示语音时可以适当夸张,以便学生模仿。

3、有针对性地训练二、简单、实用的汉字教学1、汉字教学在初级读写课中的地位在初级阶段中,汉字的重要程度不能和听说读相提并论。

听说领先是初级教学的原则,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初级阶段教学的重点,但汉字教学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2、教学的方法和层级写字要由繁入简,要有层级。

教学方法有六点:1)先认后写;2)熟悉基本构建;3)强化偏旁位置;4)突出声符;5)淡化义符;6)敢于拆字分析。

三、逻辑分析型的词汇教学1、介绍汉语构词法2、扩大词汇的度和量扩大的词汇在度和量上都要有所考虑,不可超过学生的能力盲目扩大词汇。

3、在对比中说明词汇的使用条件4、词汇的练习方法5、 1)解释和造句;2)制定词组;3)随意组词;4)接龙;5)拆词;6)搭配;7)反义词、同义词、近义词;8)简称。

四、严格强化的语法教学1、教师对语法的准区理解2、清楚展示语法形式3、高效强化的重复练习4、准确地搭配五、对教材的处理1、熟悉教材、储备知识2、补充内容、丰富教学3、因材施教、灵活调整第三节课堂技巧和复习考核一、课堂教学的控制技巧1、课堂上全体参与的气氛;2、功能、目的明确的课堂教学;3)让学生熟悉你的教学方法;4)课堂上要保持高效率。

2、复习和考核1)、高质量的复习时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2)有效和经常化的考核是牢固掌握知识的保证。

第十一章初级口语课第一节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一、“I+1”原则:这里I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1指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

样“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懂得输入。

二、交际法原则三、个人化原则四、地方化原则五、精讲多练原则第二节初级口语课的教学环节一、基本句环节二、会话环节三、替换与扩展环节四、练习环节第十二章听力技能课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的课型特点一、从听力理解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听力的课型特点二、从听力课的性质和课型地位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三、从听力课总的教学目的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1、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不同的听力微技能2、几项主要的听力微技能 1)辨音辨调能力;2)联想猜测能力和预测能力;3)检索监听;4)义群理解,语流切分四、从与其它课型的比较中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第二节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听力课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步骤1、听力课的教学环节1)初级班的教学环节如果把一个教学单位时间(两节课)作为一个教学单位的话,可以由开头(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导入)、展开(听、理解、练习)和总结3个环节。

2)中级班的教学环节有三种模式的诸个小环节:第一种模式是生词、课文、相关习题3个小环节,第二种模式是课文、生词、相关习题3个小环节,第三种模式是课文、习题、生词3个小环节。

二、听力教学要注意的几点问题1、 “六有”即课前有准备,课上有讲解分析,有重点,有变化,有交流,课后有要求。

第十三章中级精度课(综合课)第二节、精读课教学的内容和教材一、精读课教学的内容1、语音教学;2、词汇教学;3、语法教学;二、精读课教学的教材目前国内流行的中级汉语精读教材主要有:复旦大学出版的《新汉语》,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的《中级汉语教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