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基础

合集下载

罗宾斯治理学第十四篇笔记:行为的基础

罗宾斯治理学第十四篇笔记:行为的基础

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学习目的:1.概念组织行为学的核心和目的2.确信态度中的角色一致性3.说明中意度与生产率的关系4.描述霍兰德的个性—工作适应性理论5.描述归因理论6.说明治理人员如何能塑造员工的行为第一节说明和预测行为1.行为【behavior】人们的行动2.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对人们在工作中的行为的研究3.组织涉及的问题:1)可见的部份:战略,目标,政策与程序,结构,技术,正式权威,命令链2)不可见的部份:态度,知觉,群体标准,非正式交往,人际和全部间的冲突一.组织行为学的核心组织行为学要紧关注两个领域:1.个体行为。

那个领域主若是心理学家的奉献,包括态度、人格、知觉、学习和动机等课题。

2.群体行为。

包括标准、角色、团队建设和冲突。

那个领域要紧来自于社会学家和社会意理学家的工作二.组织行为学的目的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在于说明和预测行为。

治理者需要这种技术是因为要治理员工的行为。

员工的行为中重点是生产率、缺勤率和流动率。

第二节态度1.态度(attitudes)对目标、人或事物的评判2.态度的三种成份:1)态度的认知成份【cogni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个人特有的信念、观点、知识和信息。

“歧视是错误的”确实是一种认知。

2)态度的情感成份( affec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某种态度的情绪或感觉部份。

“我不喜爱乔恩,因为他歧视少数民族”3)态度的行为成份【behavioral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一种以特定方式对待某人和某事的用意。

回避乔恩。

为了简练,态度那个词通常只指情感成份3.员工的三中最重要的态度:1)工作中意度【job satisfaction】个人对他的工作的一样态度2)工作投入【job involvement】雇员认同他的工作,踊跃参与,将工作绩效看做是自我价值的重要性的程度3)组织许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雇员对组织的偏向性,表现为他对组织的忠诚、认同和参与一.态度与一致性研究说明,人们寻求态度的一致性和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

什么是个体行为的基础

什么是个体行为的基础

什么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什么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是指在特定时刻、特定环境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它涉及到个体的思维、情感、态度和动作等多个方面,并受到遗传、环境、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

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个体行为的基础首先可以追溯到个体的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个体的基本生理需求,如饮食、睡眠、排泄等。

这些生理需求的满足对个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饥饿可以促使个体寻找食物,疲劳可以引起个体寻求休息,而排泄需要则会导致个体寻找合适的场所。

因此,个体的行为往往是为了满足其生理需求而产生的。

在生理因素之外,个体的行为也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感知、情感、意识等方面。

个体的感知能力决定了其对环境的认知程度,从而影响其行为。

个体的情感体验可以促使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行为反应。

个体的意识水平也会影响其行为方式,高度自觉的个体往往会有更加明确的行为目标和更强的行动能力。

因此,个体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心理状态的驱动和调节。

除了生理和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也是个体行为的重要基础。

社会因素包括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文化等。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家庭教育则对个体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进行批判性塑造。

文化背景也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不同的文化对人的行为表达和行为规范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

综上所述,个体行为的基础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

个体的行为不仅是为了满足其生理需求,也受到其心理感知、情感和意识状态的引导和调节。

与此同时,个体的行为还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文化背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不同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和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

理解个体行为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表现,也有助于对个体行为进行引导和调节。

个体行为的基础还包括遗传因素和学习因素。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举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 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一、知觉
2.社会知觉及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就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 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的知觉。
选择性知觉 A
B 首因效应
期望效应 H 晕轮效应 G
知觉偏差效应
C 近因效应 D 刻板印象
虚假同感效应 F
E 参照框架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自我概念 认知结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体具有的知识、经验 对于知觉的选择性影响也很 大。
【举例】观赏同一台戏曲节目,外 行人和内行人的知觉差异往往很大,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故事情节), 内行看门道(唱腔、动作)”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知觉对象特征 知觉发生的情境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知觉对象特征
知觉发生的情境
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
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
a.封闭律 人有时会知觉到一个个完全不存在的整体,
人们的知觉加工将会使感觉输入没有填满的裂 缝封闭起来。
【举例】火车车厢里面对面坐着的乘客,比背靠背坐着 的乘客,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单元。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知觉对象特征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分为两种:实 际的自我,指个体如何看待 和评价自己;理想的自我, 指个体期望他自己成为什么 样的人的知觉。
认知结构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知觉对象特征 知觉发生的情境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自我概念 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越全面、越复 杂,我们对于他人的知觉就 越趋于实际。
【举例】有人以身体特征去评价, 如高或矮、胖或瘦;有人从性格去 评价,如活泼或稳重……

第十二章 行为的基础

第十二章   行为的基础

管理學第十二章 管理學第一章
主講人:沈宗南 主講人:沈宗南
學習
操作制約 社會學習 行為塑造 對管理者的涵意
管理學第十二章 管理學第一章
主講人:沈宗南 主講人:沈宗南
操作制約
操作制約
行為是結果的函數 人們會學到如何表現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結 果
操作行為
是學習來的自願性行為,不是反射性行為, 也不是被強迫的
管理學第十二章 管理學第一章
主講人:沈宗南 主講人:沈宗南
職業偏好類型
管理學第十二章 管理學第一章
主講人:沈宗南 主講人:沈宗南
對管理者的涵意
將適當的人放在適當的位置上 發揮這個人最大的潛能 為組織創造價值 個人也可以獲得高的滿意程度
管理學第十二章 管理學第一章
主講人:沈宗南 主講人:沈宗南
知覺
管理學第十二章 管理學第一章
主講人:沈宗南 主講人:沈宗南
滿意度和生產力
傳統觀點
高滿意度的員工會導致高的生產力
現代觀點
高生產力的員工會導致高的滿意度
滿意程度和生產力關係
大多研究中,都只進行了相關分析,而很難 推論因果關係,亦即很難證明滿意程度影響 了生產力
管理學第十二章 管理學第一章
主講人:沈宗南 主講人:沈宗南
管理學第十二章 管理學第一章
主講人:沈宗南 主講人:沈宗南
歸因理論
當管理者觀察員工的行為時,會試圖為 員工的行為找到適當的原因 歸因依據三個因素
狀態獨特性 團體共通性 個體恆常性
管理學第十二章 管理學第一章
主講人:沈宗南 主講人:沈宗南
歸因理論
管理學第十二章 管理學第一章
主講人:沈宗南 主講人:沈宗南
對管理者的涵意

个体行为的基础

个体行为的基础

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和表现。

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受到遗传、社会环境和个体内心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行为的基础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方面,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个体行为的基础。

一、个体认知认知是指个体获取、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个体认知的基础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方面。

1. 知觉:个体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来获取信息。

感知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个体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直接影响着其对事物的理解和反应。

个体的感知能力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可能存在差异。

2. 注意:注意是个体对信息的选择性关注和集中。

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信息时,通过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来处理有助于达到目标的信息,而将无关信息排除在外。

注意是个体行为的基础,它决定了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反应。

3. 记忆: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和学习的信息的保持和再现。

个体通过记忆来获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便在特定情境下作出适应性的行为。

记忆涉及到感知、注意、编码、存储和检索等多个过程,个体的记忆能力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健康状况和情绪状态等。

4. 思维:思维是个体对信息加工和组织的过程。

个体通过思维来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和产生创新。

思维的方式和内容受到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可能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策略。

二、个体情感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和评价。

个体情感的基础主要包括情绪和价值观等方面。

1. 情绪:情绪是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短暂的主观体验。

情绪包括愉快的情绪(如喜悦、兴奋)和不愉快的情绪(如恐惧、愤怒),不同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个体的情绪状态会受到外界刺激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如社交关系、工作环境和个人价值观等。

2. 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重要性和行为准则的评价和认同。

个体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行为和决策的方向。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二篇 个体
精品文档
对个体行为影响较大因素的是一个 人早年经历、能力、态度、人格、 知觉、价值观和学习等。
员工行为与管理绩效有着密切的关 系。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了解和预 测员工的行为,就会成为更有效的 领导者;如果能通过不断的教育和 训练影响塑造员工的行为,使之符 合组织的目标,更接近管理者的期 待,则不但会有效地促进管理绩效 的提高,而且会大大增进员工的工 作满意度,形成精品高文档效的工作团队。
创造力
• 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表 现在人能超脱具体的知觉情景、思维定势、传统 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在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 象中发现新的联系和关系,提出新的思路,产生 新的产品。
精品文档
3 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
• 实际能力 是指实际作业已能熟练到某种程 度 。一般人们通常采用成就测量来评定一 个人在知识或技能方面达到的成就,就是 考察人的实际能力。
情商(EQ)
丹尼尔. 戈尔曼(1995)
自我把握的能力
自我意识
控制情绪
自我激励
对他人的感知能力
理解他人的情绪
富有同情心
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人际关系
领导
可信度(信誉)
精品文档
情商自我测试
• 1. 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摄的照片,你有何想法? • A.觉得不称心 B.觉得很好 C.觉得可以 • • 2. 你是否想到若干年之后会有什么使自己极为不安的事? • A.经常想到 B.从来没有想过 C.偶尔想到过 • • 3. 你是否被朋友、同事或同学起过绰号、挖苦过? • A.这是常有的事 B.从来没有 C.偶尔有过 • • 4. 你上床以后,是否经常再起来一次,看看门窗是否关
• 潜在能力 是通过采用人格测验来预测或估 计个人接受训练后可能在知识或技能方面 达到的程度。

(行为医学)行为的理论基础【69页】

(行为医学)行为的理论基础【69页】

3、前脑
(1)丘脑 丘脑呈卵圆形,左右各一个,位于胼胝体的下方 (2)下丘脑 下丘脑位于丘脑之下,体积虽小,而功能极大。 (3)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的位置不很确定,学者们一般认为包括
丘脑、下丘脑以及中脑等在内的部分,都称为边 缘系统。 (4)大脑皮层
丘脑(thalamus):皮层 下高级的感觉中枢,除嗅 觉外的各种感觉的中继站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人格中的行为模式
B 型人格:与A型人格相反,属于一种舒缓的、 善于自我调节的人格特点。
心境平静; 随遇而安; 不争强好胜; 做事不慌不忙; 不计较时间。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人格中的行为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人群中A型人格患冠心病的 危险是B型人格的1.7~4.5倍; 85%的心血管 疾病与A 型人格有关。北美的一项研究也 表明,A型人格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是B型人 格的2~4 倍。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人格中的行为模式
C型性格测试法 1.你感到很强的愤怒时,是否能把它表达出来? 2.你是否不管出了什么事都尽可能把事情做好,连怨言也没有? 3.你是不是认为自己是个很可爱的、很好的人? 4.你是否在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是否常常感到
孤独,被别人排斥和孤立? 5.你是不是正在全力做你想做的事?你满意你的社交关系吗? 6.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你只能活6个月,你会不会把正在做
➢如果只将扣带回损坏而不伤及大脑新皮层,常使动物的情绪 反应减弱或不易出现。发怒的阈值升高,出现一种“社会性 的淡漠”或是“失却恐惧”的症状。
➢切除猕猴的杏仁核,可使其行为在群居生活中由统治者的地 位变为从属者的地位。
➢临床研究表明,损伤边缘系统较为广泛的区域之后,病人极 易发怒,在社交场合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

第三讲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三讲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三讲 个体行为的基础
1、知觉 2 2、归因 3、情绪 4、态度
一、知觉
1、知觉及其基本特征 知觉: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 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选择性/相对性 相对性: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 选择性/相对性 进行反映。如对象和背景 整体性:整体优先。 整体性 理解性:以过去知识经验去解释当前对象 理解性 恒常性:当知觉对象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 恒常性 们对它的知觉映象不变的特性。
读下面故事有何感想? 读下面故事有何感想?
1、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2、“雕刻大师与小女孩"——叔叔, 你怎么知道这么漂亮的人藏在里面 呢? ---投射
二、归因
1、归因: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 归因 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动机 的过程。 2、较有影响的归因理论: 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认为,归因包 括三个步骤:对行为的知觉;对行为 原因的判断;对个性的归因。
知觉者 自身
知觉
知觉对 象特征 知觉发 生的情 境
eg1:国际通用的摩尔斯密码
eg2: 让23个经理人员(财务、销售、技术人员、 后勤等)阅读一份介绍一家钢铁厂全面情况的 材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出各自认为最主要的 问题。这23个经理人员中,有6上负责销售,5 个负责生产,4个负责财务,8个负责其他部门。 结果每个人所写的主要问题都是与自己业务有 关的问题,而不反映这家工厂的全貌。这种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常常导致不同部门之间 的相互指责。
1.70 3.91 社会和职业上的 5.28 幸福 8.83 总的幸福状况 1.52 结婚的可能性
数值越高,越具有表中特性
近因效应 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 它一般产生于熟人之间。 刻板效应 指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 的看法,又称刻板印象 投射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 重点概念1.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对从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2.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的知觉。

3.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们观点的信息。

4.晕轮效应(halo effect):指人们在观察别人时,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征有非常突出的知觉,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晕轮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的知觉,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后果。

5.归因(attribution):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以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内的内部责任来源;外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外的外部责任来源。

6.情绪(emotion):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经历,它直接指向人或物,是对客体的反应。

当你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感到快乐或害怕时,你就是在表达你的情绪。

也就是说,情绪必须针对某一具体的客体产生。

7。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感受和表现情绪、促进情绪思考、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节个人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8.情绪失调(emotional dissonance):人被要求的情绪与真实情绪之间的冲突9.态度(attitudes):个体对特定事物的心理倾向——相对积极或消极,喜欢或不喜欢。

10.压力(stress):当超出正常水平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出现时,个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1.2 关键知识点1.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包括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等;(2)知觉对象的特征;包括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3)情境特征;情境或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效果。

行为学基础知识

行为学基础知识

行为学基础知识行为学基础知识是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和理解的基础。

它涉及到个体、群体和社会行为的各个方面,包括行为的起因、发展、变化和影响等。

以下是行为学基础知识的一些主要内容。

1. 行为的定义和分类:行为可以定义为个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

行为可以分为可见行为和隐性行为,可见行为是指可以通过观察到的行为,如跑步、读书等;隐性行为是指个体内部的思维、情感和动机等,如决策、焦虑等。

2. 行为的起因:行为的起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个体的遗传基因对行为的影响,环境因素是指个体所处的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在行为的形成过程中,个体的基因和环境起着相互作用的作用。

3. 行为的发展:个体的行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行为的发展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发展,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情感发展是指个体情感经验和表达的发展,包括情绪、心理健康等;社会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和社会经验中的发展,包括人际关系、合作等。

4. 行为的变化: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行为的变化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学习、适应等方式实现。

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的自动反应,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使行为发生变化,适应是指个体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调整和适应。

5. 行为的影响:行为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因素、个体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是指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个体行为的规范和期望,个体心理因素是指个体的心理特征对行为的影响,环境因素是指个体所处的环境对行为的刺激和诱发作用。

行为学基础知识对于理解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的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个体会做出某种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

通过行为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与人交往和合作。

行为学基础知识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利用实证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人类和动物的行为。

它关注个体及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假设。

无穷的困惑: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什么?

无穷的困惑: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什么?

无穷的困惑: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什么?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一个琐碎而又无穷的困惑。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特且不可复制的个体,我们每天都在做出各种各样的决定和选择。

然而,我们对于个体行为的基础有时感到困惑,因为人类的行为往往是复杂而难以理解的。

首先,个体行为的基础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基本需求。

作为生物体,我们有物质和心理上的需求,如食物、水、住所、安全、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等。

这些需求推动着我们的行为,我们会努力寻求满足这些需求的途径。

例如,我们会工作赚钱购买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或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满足归属感和尊重的需求。

这些基本需求是个体行为的基础。

然而,个体行为的基础并不仅限于满足基本需求。

我们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个人价值观、信仰、文化、教育、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等。

这些因素塑造了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我们做出的决定。

这种内外部影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个体行为模式。

除了基本需求和其他因素,个体行为的基础还包括个人选择和意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欲望,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价值观来做出决策。

但是,我们也面临着各种选择的困扰,在众多的选项中徘徊不定。

此外,我们的决策还受到外在环境的限制和约束,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条件下作出选择。

在个体行为的基础中,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人类的行为很难被准确预测,我们可能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不同的反应。

此外,我们的行为也受到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有时我们可能会做出冲动或不理性的决定。

这种困惑使我们更加难以理解和解读个体行为。

总而言之,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

它涉及到基本需求、价值观、环境影响、个人选择和意图等因素。

然而,个体行为也是一个无法完全捉摸的领域,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困惑着我们对人类行为的理解,但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人类作为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个体行为的基础是一个复杂而又迷人的领域。

无论是进化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经济学还是认知科学,都在努力探究个体行为的本质。

个体行为的基础知识

个体行为的基础知识
• 使用的工具:按照标准化的程序编制的量表 • 测试类型:智力测试、能力倾向测试 • 主要的量表:
- 斯坦福-比奈智力测试 - 韦氏智力测试 - 明尼苏达职员测试 -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学习
• 什么是学习?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 久的行为改变。行为的变化表明了学习 的发生,学习是行为的改变。
• 学习理论
望、自我实现预言、绩效评估、员工努 力、员工忠诚
知觉与个人决策
• 最优化决策模型及其步骤 • 最优化模型的假设 • 根据最优化模型作出的预测 • 其他决策模型:满意解决模型、隐含偏
爱模型、直觉模型 • 当前有关决策的问题:改善道德决策、
不同文化背景的决策、投入的升级
个人动机
• 需要、目标与动机的产生 • 价值观 • 态度 • 工作满意度
体行为 • 组织设计和结构、领导作风和各项制度
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 满意度与生产率 - 满意度与缺勤率 - 满意度与流动率
• 员工如何表达他们的不满:退出、建议、 忠诚和忽略
什么决定工作满意度
• 心理挑战性的工作 • 公平的报酬 •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 融洽的同事关系 • 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群体和组织中的个体行为
• 个体行为与群体和组织的互动关系 • 群体和组织文化环境与个体行为的变化 • 群体和组织的物质条件、人际关系与个
• 任职时间:与流动率关系最明显,呈负相关。 与缺勤率呈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 任职时间不是预测生产率的最好指标。
能力、学习
• 什么是能力: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 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
• 能力的类型: - 心理能力、体质能力 -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 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 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 知识技能和能力倾向

行为学基础知识

行为学基础知识

便于在收费站交费 P I C
节省时间
PI C
比较舒服
PI C
可以随意移动身体 P I C
衣服不会被压皱
PI C
前因:
亲眼目睹了意外事故;被要求系上 安全带;看见了警察。
行为: 系上安全带
后果:
P/N I/F C/U
遇上意外减少伤害 P F U
出发时更耗时间
NI C
身体移动受限制
NI C
衣服被压皱
NI C
人们的行为取决于行为发生时出现在他 们身上的情况。
练习3
做+ 好+ = 继续做+ (正面鼓励,被鼓励) 做+ 坏- =不做了- (逃避不想要的结果)
不做- 好+ = 不做了- (坐享其成) 不做- 坏- =只好做+ (负强化,被威胁)
做+ 无反应0 = 不做了0 (消解) 不做- 无反应0 = 不做了0 (消解)
我们劝说,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是正确的,而正确的东西对方就应该听。 声音更大、时间更长、措辞更严厉 ,因为我们以为对方听不进,是因为
我们还没有引起对方的足够重视。
最终说教不成,双方都有意地减少与对方沟通的可能性。 代沟的故事
为拖延所付出的代价可能要比立即行动要多出很多倍,但是我们 依然继续拖延。
起床的故事
了解顾客的关注因素
成功的公司从来都不打算在所有方面都表现完美!
我们的表现很好
表现出色
浪费资源
练习10
顾客关心的因素 强差人意
顾客不关心的因素 无须理会
我们的表现很一般
小心落入想鼓励A却得到B的尴尬!
1、积分消费 2、折扣促销 3、套票 4、提前收款 5、套餐(捆绑销售) 6、区别收费

个体行为的基础课程

个体行为的基础课程

情绪管理
四、态度
1.态度的含义与功能
个体对特定事物的心理倾向——相对积极或 消极,喜欢或不喜欢。
态度的ABC模型
态度在工作中具有四种功能 ➢调整功能 ➢自我保护 ➢价值表现 ➢知识功能
四、态度
2.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1.认知失调理论 指个体所感受到的两个或多个态度之间或他的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冲突与对立。
➢选择性知觉
➢B
➢刻板印象 ➢A
➢知觉偏差效应
➢C ➢知觉防御
➢参照框架 ➢E
➢D ➢晕轮效应
二、归因
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二、归因
2.归因的三个要素
哈罗德·凯利( Harold Kelley)提 出了一个解释人们 怎样决定他人行为 的原因的模型,他 认为进行归因时人 们关注以下三个主 要因素:
三、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也叫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 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高的组织承诺意味着认可 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极想维持在组织中的成员资格,愿意 为付出高水平的工作努力。组织承诺高的员工流动率相对较 低。
组织承诺的基本成分:
情感 承诺
持续 承诺
规范 承诺
组织 承诺
四、组织公民行为
四、组织公民行为
2.组织公民行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 通过工作环境促进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
2
基于行为科学原理的行为塑造
3
组织公民行为的负面影响
1.定义
五、心理契约
指员工和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它包括 了个体和组织分别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反 映的是个体所感受到的自身与组织之间的内 在心理联系
2.心理契约的类型
2.印象管理的过程
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

个体行为的基础

个体行为的基础

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工作和社交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个体行为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等。

首先,遗传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之一。

每个人的遗传基因都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特征,这些遗传特征会在个体行为中得到体现。

比如,有些人天生活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而有些人则内向害羞。

这些个体行为的差异性部分可以归因于遗传因素。

其次,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等方面。

在这些环境中,个体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地域文化等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例如,一个人在家庭中接受了积极向上的教育,对他人友善和乐于助人,这种行为方式很可能会延续到他生活和工作中。

此外,社会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对个体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一些社会中,人们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决策能力,而在另一些社会中,人们更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

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在行为方式和习惯上的差异。

最后,个人经验也对个体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经历包括生活经历、工作经验、社交经验等方面。

通过不断的经历和经验积累,个体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例如,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通过一系列的挑战和试错,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行为方式可能会成为他的个体行为的一部分。

个体行为的基础是多方面的,其中遗传、环境、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理解个体行为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另外,个体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会受到不同时期和环境的影响,因此理解和解释个体行为需要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分析。

总的来说,个体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等。

理解个体行为的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个体行为的基础还包括情绪、认知和动机等因素。

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

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

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一、为什么要了解个体行为1.界定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领域中尤其关注的是在组织中工作的人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主要关注两大领域。

其一,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行为。

这个领域的成果主要来自心理学家的贡献,包括态度、人格、认知、学习、激励等课题。

其二,组织行为学关注群体行为,包括群体规范、角色、团队建设、领导和冲突等课题。

有关群体行为的知识主要来自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工作。

群体中的个体行为与个体单独活动时的行为并不一样。

2.把组织看做“一座冰山”,为什么对理解组织行为十分重要?答:理解组织行为的困难之一在于它针对那些并非明显可见的问题。

组织犹如一座冰山——组织行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清楚可见的,而相当大量的内容是隐藏起来的。

——①可见部分:战略、目标、政策与程序、技术、正式权威、命令链;②隐藏部分:态度、知觉、群体规范、非正式互动、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3.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在于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由于管理者通过其他人而完成工作,如果它们能够了解行为,则会使管理工作更为有效。

管理者必须能够解释员工为什么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而不是那样的行为,能够预测员工会对管理者所采取的各种活动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并能够进一步影响员工实施具体的行为。

管理者关心的重点是员工的生产率、出勤率和流动率,还考察工作满意度。

二、态度4.态度的三种成分是什么?答:态度是指对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们反映了个体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态度的三种成分分别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①认知成分由一个人所持有的信念、观点、知识或信息构成。

②情感成分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③行为成分是指个人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作出行动的意向。

把态度看成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组成,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态度的复杂性。

为了简化起见,态度这个概念通常指它的情感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原则: 1.权变原则 2.立即(及时)原则。 3.强度(数量)原则。 4.正强化物的使用要与恰当的成就标准相配合。 5.正强化物要被接受者喜欢。 6.选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19
联结学习论行为改变原理(续)
• 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1 .负强化的含义 2 .负强化的两个阶段
2-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9
能力-工作的匹配
员工的能力
能力-工作 的匹配
工作能力要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10
三、学习
学习
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 为改变。
学习 • 学习包含着变化
• 这种变化应该是相对持久的
• 学习必须包含某种类型的经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11
与工作相关行为的类型
加入组织 组织 公民行为
与工作相关的 行为的类型
留在组织
完成任务
参与工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12
学习理论
(一)Classical Conditioning 经典条件反射
从根本上说,条件反射的学 习指的是,建立条件刺激与 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 学习是通过刺激与行为的联 想而实现的。 刺激在前,反应在后。 关键概念 • 无条件刺激物
7
体质能力
体质能力 如,一些工作的成功要求耐力、 手指灵活性、腿部力量、以及其 它相关能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8
九种基本的体质能力
力量因素
• 动力力量
• 躯干力量 • 静态力量• 爆发力Fra bibliotek灵活性因素
• 广度灵活性 • 动力灵活性
其他因素
• 躯体协调性 • 平衡性 • 耐力
EXHIBI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14
学习理论(续)—(三)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B.F.Skinner) (1904-1990)
学习是通过操纵行为结果而控 制行为的过程,即在行为结果 中获得学习。
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通过学 习,个体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而逃避他们不想要的东西。 反应决定强化,
• 无条件反应
• 条件刺激物 • 条件反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13
学习理论(续)—(二)试错理论 Trial-and-error theory(Edward.L.Thorndike
强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结, 所以属于刺激-反应联结理论(stimulus-response connection theory)的范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5
能力
心理能力
即从事那些心理活动所需要的 能力。
多维智力
包括认知智力、社会智力、情绪智力 和文化智力四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6
心理能力维度
• 算术 • 言语能力
• 知觉速度
• 归纳推理 • 演绎推理 • 空间视知觉 • 记忆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基本内容
传记特点,能力,学习与强化,员工行为改变。 管理者如何看待员工的能力。 员工应该具备的能力。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2
一、传记特点
传记特点
显而易见的有员工的年龄、 性别、婚姻状况、抚养人数 以及在组织中的任职时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17
联结学习论行为改变原理(续)
正强化 为期望的行为提供愉快刺激。 负强化 当期望的行为出现后移走正在承受的不愉快刺激。 惩罚施加不愉快刺激以消除不想要的行为; 移走愉快刺激。 消退(消除) 撤走强化使行为消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18
联结学习论行为改变原理(续)
问题
• 员工年龄对OB各因变量的影响? • 员工性别对OB各因变量的影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4
二、能力
• 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Ability:指对某项任务或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因 而人们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就代表了其能力。 Aptitude:指容纳、接受,或保留事物的可能性。在 这个意义上,能力不是指现有成就,而是指个体具 有的潜力和可能性。 平时所说的能力同时包含了以上两方面的内容。
21
联结学习论行为改变原理(续)
2.惩罚的误用: 讽刺、挖苦,无意中施行了惩罚作用。 滥用惩罚。 惩罚不及时或强度不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22
联结学习论行为改变原理(续)
3.如何批评(惩罚) 让员工知道他们错在哪里; 不要当着其他人的面惩罚员工; 口头责备: 对事不对人; 只针对不想要的行为, 不针对态度。 4.惩罚的原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23
联结学习论行为改变原理(续)
(四)消退(消除)( Extinction ) 1.消退的类型 2.消退的结果 3.消退的误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24
强化程序
连续强化 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 给予强化。
间断强化
当某一具体行为重复了一定 数量后个体才可得到强化。
反应在前,刺激在后。 关键概念 • 天生的 (非学习的) 行为
• 条件反射的 (学习的) 行为
• 强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15
学习理论(续)—(四)社会学习理论
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还通过观察或聆听发生在他 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
人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学习。
关键概念
榜样: • 注意过程 • 保持过程 • 动力复制过程 • 强化过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16
学习理论(续)
(五)前述理论的应用:行为塑造
管理者常常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个体 的学习,塑造个体的行为。
关键概念 • 一些强化类型对行为的改变十分重要;
• 在组织中,一些奖励类型比另一些类型的效果更佳;
• 学习发生的速度及其效果的持久性取决于施加强化 的时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20
联结学习论行为改变原理(续)
三、慎用惩罚(Punishment ) 1.惩罚的负效应: 不想要的行为复发; 不想要的情绪反应; 进攻及扰乱性行为; 压制创造力和适应能力; 对管理的条件性恐惧; 较高的离职率和缺勤率; 只能抑制旧行为,并不能建立新行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郝旭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