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中医病因
中医药对儿童脑瘫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儿童脑瘫的治疗研究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肌肉协调和控制障碍,导致肢体运动和姿势障碍。
该疾病给患儿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困扰。
幸运的是,中医药在儿童脑瘫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对儿童脑瘫的理论依据中医药认为,脑瘫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邪气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脑脉络血液运行障碍所致。
因此,治疗儿童脑瘫的关键在于调整脑脉络的运行,促进病灶恢复和功能重建。
中医药通过草药配方、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整患儿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脑脉络供血和神经功能。
二、中医药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应用1. 中药配方治疗中医药配方是将多种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配方能够改善患儿的肌肉协调和控制能力,减轻症状,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例如,柴胡疏肝散、天王补心丸等中药配方在儿童脑瘫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脑瘫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刺激体表的穴位,针灸可以调整气血运行,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针灸疗法还可以缓解患儿运动障碍和肌肉僵硬等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3. 推拿疗法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推压等手法来调理人体的方法,对儿童脑瘫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推拿可以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恢复,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
此外,按摩还可以促进肌肉松弛和关节灵活性,提高患儿运动功能。
三、中医药对儿童脑瘫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在儿童脑瘫治疗领域的研究一直持续进行。
研究人员对中药配方的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其中含有多种具有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的成分。
此外,一些研究探索了中医药与传统理疗方法结合应用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研究为中医药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儿童脑瘫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中药配方、针灸和推拿等手段,可以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和肌肉协调能力,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摘要】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在脑瘫康复中,中医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本文从中医学对小儿脑瘫的认识、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脑瘫常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和研究脑瘫的中医康复治疗。
【关键词】小儿脑瘫;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015-03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按临床表现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1]。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的脑瘫发病率为1.8‰~4‰[2]。
近年来脑瘫患病率越来越高,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人口的综合素质。
因此对于脑瘫的治疗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近年来中医对小儿脑瘫的研究综述如下。
1.中医对小儿脑瘫的认识中医并无“脑瘫”之名,多将其归为“五软”、“五迟”、“五硬”等范畴,中医古代文献对其都有记载描述,如《保婴撮要》中有:“五软者。
头项、手、足、肉、口是也”。
《幼幼集成》中亦谓:“头项软、身体软、口软、肌肉软、手足软”为“五软”。
《小儿药证直诀》中有:“长大不行,行则脚软,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为“五迟”。
《婴童百问》中有“五硬则仰头取气,难于动摇,气壅疼痛,连胸膈间,手脚心如冰冷而硬,此为风症难治”,把头颈硬、胸膈硬、手硬、脚硬和心腹硬称为“五硬”。
小儿脑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五软”、“五迟”、“五硬”并不能完全很好的反应其病理特点,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和规范小儿脑瘫的中医病名,以利于更好的指导小儿脑瘫的中医康复治疗。
2.小儿脑瘫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小儿脑瘫的病因多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因人赖父母的精血而成形,与父母体质、年龄、多孕多产、双胎等有密切关系,因父母精血不足,成胎之时浇灌不足,受胎之后,气血难以长成,出生后身体怯弱,肝血肾精不足,筋脉骨骼失养而痿弱,以致瘫痪。
(完整版)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路径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脾肾两亏证、肝肾亏虚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心脾两虚证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路径时限病房标准住院日≦90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和脑性瘫痪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脑电图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听力筛查等治疗方法推拿治疗 2、针刺疗法 3、灸疗 4、中药熏洗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疗法 6、辨证口服中药制剂(1)脾肾两亏证:健脾补肾、生肌壮骨(2)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3)肝强脾弱证:柔肝健脾、益气养血(4)痰瘀阻络证:涤痰开窍,活血通络(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7、康复训练:根据患儿病情选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益智疗法等多方面内容 8、护理:辨证施护出院标准1、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治疗后比治疗前总分数提高≧5分。
2、异常姿势减轻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小儿脑瘫的中医诊疗进展
小儿脑瘫的中医诊疗进展小儿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
我国1-7岁小儿脑瘫患病率约为1.2%-2.7%[2]。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低体重儿成活率逐步增加。
脑瘫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
因此探索小儿脑瘫治疗方法,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是我们面临一个重大的课题。
近年中医治疗小儿脑瘫的独特疗效一直被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对各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和归纳总结。
目的是为小儿脑瘫诊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中医对小儿脑瘫总认识在中医文献中小儿脑瘫并没有专有病名。
归属于“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主要表现为运动和发育落后。
2 中医对小儿脑瘫病因认识《素问.五脏生成篇》认为“诸髓者,皆属于脑。
小儿脑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髓未充而智不明。
首先脑髓是由先天精气所生,正如《灵枢·经脉》所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后脑髓生”。
如果先天精血亏损,可导致智力异常,表情呆滞,四肢绵软等。
其次脑髓可由后天肾脏精化髓而上充于脑。
如果肾血亏虚,可出现反映迟钝,行动迟缓。
中医认为肾主骨,所以还可以出现骨骼发育不良等。
再次脑髓可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脾虚失养,脾主肌肉四肢。
可出现四肢痿弱、无力,肌肉松弛等。
脾虚不能抑制肝火,导致肝气相对亢盛。
引起手足抽动、颈强自强等。
3 中医对小儿脑瘫治疗3.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主要有头针、体针、穴位注射和电针等。
头针具有醒目开窍、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
王民保等[3]取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等头部穴位治疗小儿脑瘫128例,结果有效率达96.08%。
袁青等[4]采用随机对照三针法进行头针留针一小时和三十分钟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比较观察,发现延长留针时间可以达到足够刺激量,使针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刘震寰[5]等以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瘫210例,结果有效率达73.0%。
体针具有调和阴阳和改善机体功能。
于海波等[6]上下肢穴位针刺治疗小儿脑瘫64例,结果小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所提高。
小儿脑瘫中医辩证施治
小儿脑瘫中医辩证施治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简称脑瘫。
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知异常等。
常致终生伤残,影响正常生活。
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中医学“五迟”、“五软”范畴。
【病因病机】肝肾亏虚:若肝肾精血不足则脑髓空虚,出现痴呆、失语、失聪、失明、智力发育迟缓等症状。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关节活动不灵、手足徐动或震颤、动作不协调等。
脾肾两亏:若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后天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则筋骨、肌肉失养,可出现头项软弱不能抬举、口软唇弛、吸吮或咀嚼困难、肌肉松软无力等症状。
肝强脾弱:肝木亢盛,则出现肢体强直拘挛,肢体强硬失用,烦躁易怒。
木旺乘脾,致使脾上更虚,导致肌肉瘦削等症。
痰瘀阻滞:痰湿内盛,蒙蔽清窍,则见智力低下;病程迁延,络脉不通,瘀阻脑络,气血运行不畅,脑失所养,则毛发枯槁、肢体运动不灵、关节僵硬。
【辨证论治】1.元气不足证[证候] 神气怯弱,表情呆滞,形羸自汗,不语少言,耳失聪,目不明,肢体拘挛不用,关节屈伸不利等。
舌苔白或舌体胖,脉细无力。
[治法]大补元气,疏经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主要药物: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等。
2.瘀血阻络证[证候]面色晦暗,肌肤甲错,青筋暴露,筋脉拘急,上肢屈曲,下肢僵直或伴有疼痛。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而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开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主要药物:桃仁、红花、赤芍、老葱、麝香等。
3.真阴耗损证[证候]神倦乏力,腰酸腿软,健忘失眠,烦急易怒,盗汗便干,手足心热等。
舌红体瘦或有裂纹,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气,温通筋脉。
[方药]补益地黄丸加减。
主要药物:鹿角、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桂心、熟地黄、牛膝、木瓜等。
4.脾气虚弱证[证候] 面色萎黄,倦怠懒言,四肢痿弱,手不能举,足不能立,咀嚼无力,食少流涎,大肉陷下等。
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思路
1.1.1 先 天不 足 肝 肾亏虚 ,筋脉失 养 。肝 主筋 而 约 膜炎、病毒性脑炎等造成的小儿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束诸骨 ,肝血亏损 ,则筋骨失养 ,关节萎弱无力 ;肾主骨 五、遗传 因素。某些脑瘫儿可追溯出家族遗传病史,在
生髓 ,肾气不充 ,则髓生成不足 ,故骨不得养,使行走不 同辈或上辈的母系及父系家族 中有脑瘫 、智力障碍或
笔 者 的指导 老师 陈华德 教授根 据 中医辨 证施 治的理 论 因素 。包括先 天 畸形 、先 兆 流产 致脑 乏 氧 以及 妊 娠 毒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从辨清病因病机、重视综合治疗 血症 等 ,以上情况 易发生 胎盘 栓塞 以及 供血不 足 ,影 响
以及 强调 康 复 与教 育 的结 合 3个 方 面 对 本 病 整理 概 胎儿脑 组织 供氧 ,导致脑 瘫 的发生 。二 、产 时 因素 。如
软 ”、“五硬 ”的范畴 。
医病 因是很 有必要 的 。
现代 医学对 其 病 因及 发 病 机 理 的研 究 较 为透 彻 ,
研 究发 现 ,脑 瘫 的发 病是一 种多 因素作用 的结果 ,
但其 治疗 尚无 良策 ,是 儿科 疾 病 中较 为 棘 手 的病 证 。 常见 的西 医病 因大致可 归纳为 如下几 个方 面 :一 、产前
1.1 从传统医学方面辨明病因
三 、产 后 因素 。新 生 儿发 生 的多种 病 症 都有 可 能导 致
传统医学认为 ,脑瘫多由于先天不足、肝肾亏损, 脑瘫 :颅脑损伤及癫痫抽搐 ,影响脑组织供血、供氧;高
精髓不 足 ,最 终 出现 “骨 软 ”症 状 ;脾 胃亏 虚 ,气 血生 化 胆红 素血 症 ,如 新生 儿溶血症 造成 核黄疸 ,脑组织 细胞
针灸推拿学课件小儿脑性瘫痪
• 方义: 大椎、身柱疏通督脉经气;百会为诸阳之会,能醒神开窍; 四神聪、风府具健脑益智之功;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取阳明 经合穴足三里,培补后天之本,化生气血,滋养筋骨脑髓;悬钟 为髓会,可养髓健脑充骨;筋会阳陵泉可舒筋通络,强筋壮骨。
2.推拿治疗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兼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筋脉拘急,急躁易怒或多动秽语, 舌红,脉弦或细为肝肾不足;兼四肢痿弱,手不能举,足不能立, 涎流不噤,面色萎黄,智力迟钝,舌淡,脉沉细为气血亏虚。
贰
【治疗】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1.针灸治疗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治法: 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健脑益智。以督脉、足阳明、足少 阳经穴为主。
• 西医学中,小儿脑性瘫痪多见于先天性大脑发育不良或各种原因 引起脑损伤而致的后遗症。
壹
【辨证要点】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1.主症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四肢运动障碍。临床主要根据病情轻重、
全身兼症等进行辨证。
2.辨兼症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治法: 补气养血,健脑益智。
• 操作: 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于百会、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等穴位处施以按揉法;于腹部施以摩法。患儿取俯卧位,术者于 背部膀胱经,重点是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 位处施以按揉法;于背部督脉、膀胱经施以擦法,以透热为度; 捏脊3~5遍。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主穴: 大椎、身柱、百会、四神聪、风府、足三里、悬钟、阳陵 泉。
小儿脑性瘫痪(针灸治疗学)
04
气血,滋养筋骨、脑髓。
2.其它疗法
(1)头针法
(2)穴位注射法
(3)耳针法
➢选额中线、顶颞前斜 线、顶旁1线、顶旁2 线、顶中线、颞后线、 枕下旁线。针2~4小 时,留针时可以自由活 动,隔日1次。
➢选大椎、足三里、阳 ➢选枕、皮质下、心、
陵泉、曲池、合谷。用 肾、肝、脾、神门。毫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 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非进 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可 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与 视觉障碍及学习困难等,是多 种原因引起脑损伤而致的后遗 症。 本病属中医儿科的“五软”、 “五迟”、“胎弱”、“胎怯” 等范畴。
【病因病机】
病
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
位
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
在
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
脑
,
脑为元神之府,脑髓不充,神失其聪,导
与
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咀嚼
肝
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
肾
持,足软不能站立。
心
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
脾 相
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
关
【辨证】
10%葡萄糖注射液、 维生素B1、B12注射 液等,每次每穴注入
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0.5~1毫升,隔日1次。
【附注】
针灸治疗本病 的轻型有一定 效果,可以改 善症状,并应 重视早期治疗。
针刺治疗的同 时要加强功能 训练和智力培 训。
Thanks.
主症
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小儿脑瘫的中医病因
小儿脑瘫的中医病因病因病理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
脑为元神之府,导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咀嚼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
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
中医辨证主症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兼见筋骨痿弱,发育迟缓,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者,为肝肾不足;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滞,语言发育迟缓,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反应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者,为痰瘀阻络。
1肝肾亏虚:若肝肾精血不足则脑髓空虚,出现痴呆、失语、失聪、失明、智力发育迟缓等症状。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关节活动不灵、手足徐动或震颤、动作不协调等。
2脾肾两亏:若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后天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则筋骨、肌肉失养,可出现头项软弱不能抬举、口软唇弛、吸吮或咀嚼困难、肌肉松软无力等症状。
3肝强脾弱:肝木亢盛,则出现肢体强直拘挛,肢体强硬失用,烦躁易怒。
木旺乘脾,致使脾上更虚,导致肌肉瘦削等症。
4痰瘀阻滞:痰湿内盛,蒙蔽清窍,则见智力低下;病程迁延,络脉不通,瘀阻脑络,气血运行不畅,脑失所养,则毛发枯槁、肢体运动不灵、关节僵硬。
预防首先是孩子出生前。
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1)大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2)近亲结婚(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史;(4)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它遗传病史。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概述]小儿脑瘫是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操作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属中医五迟、五软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胎育不良,以致精血空虚、脑髓失养,则脑与肢体发育不全、功能障碍。
或因大病损伤脑髓或产时脑部受损,通过经络而累及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以致产生脑瘫的种种证候。
[临床表现]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即使同一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
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瘫小儿一般都有以下表现:1.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患儿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
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或联合反应和不自主动作等。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低下或高低变化不定。
常有异常的姿势反射。
3.合并症:脑瘫小儿常同时存在其他一些疾患,常见为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及感知觉障碍等。
[体征及检查]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位,头居中,上下肢伸展,然后将小儿头转向一侧。
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头部转向一侧的上、下肢伸展,另一侧上、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4-6个月以前出现阳性反应属正常,6个月后仍有为病理性。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将小儿从俯卧位抱起,将其头颈尽量前屈和后伸。
阳性反射表现为:当将小儿头屈曲时,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当将小儿头伸展时,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6个月左右转为阴性。
3.握持反射置婴儿仰卧或坐位,检查者将食指或小棒从小儿手掌尺侧方向伸入其手中并按压其手掌,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手指迅速屈曲、紧握。
正常小儿出生后3-4个月转为阴性,逐渐被有意识的抓握动作替代。
4.交叉伸展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头放正,检查者一手将其下肢伸直,另一手按压或叩打该侧足底。
阳性反射表现为另侧下肢先屈曲、内收,然后伸展。
正常婴儿2个月内呈阳性反射。
中医小儿脑瘫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小儿脑瘫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
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是多种原因引起脑损伤而致的后遗症。
主要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而形成的亏损之证。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督脉穴为主,如大椎、身柱、腰阳关等。
【配穴】肾气亏虚型灸肾俞、关元、命门、气海、风池,伴有遗尿者加灸中极;脾气不足型灸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中皖、脾俞、肾俞,伴有纳差者加灸公孙;肝血不足型选肝俞、肾俞、血海、气海、膈俞。
【操作】把艾条做成米粒大小圆锥形多柱,放在要施灸的穴位处,点燃,待快燃尽时用拇指按压艾炷。
每次选穴5〜6个,每日3〜4次,10天为1个疗程。
2.中药熏洗疗法【药物】伸筋草30g,透骨草30g,杜仲20g,牛膝30g,丹参30g,当归20g,桑寄生30g,续断30g,桃仁30g,红花30g,葛根30g,白芍30g,宣木瓜30g,鸡血藤30g,全虫6g,地龙15g等。
【操作】采用医用智能治疗仪(适用于小儿熏蒸),将药物和水放入药仓中煎煮,蒸汽温度调控在40~42t,患儿躺在治疗舱内,每次30分钟,每天1次,30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3.推拿疗法全身推拿法【操作】患儿仰卧位,点揉印堂到太阳、百会,搓、摩头部两侧。
托起患儿头部,使患儿半躺位,点风池,搓、擦枕后边缘。
患儿手握拳者,先将其屈腕90。
,握拳手指自然会伸开,医者一手按点内关,另一手拇指按掌指关节,按揉掌背肌腱及屈肌面。
背伸患儿腕部,上提患儿手指。
患儿前臂平伸外展,医者一手压住患儿掌根,另一手按揉正中神经,拔揉腋下至腕部尺侧肌腱,屈伸肩、肘关节,点曲池、手三里、合谷。
掌揉、拿大腿前外侧,拔小腿外侧肌群,点按足三里、阳陵泉等穴。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一.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脑性瘫痪的诊断、辩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脑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脑性瘫痪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的。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
临床以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为主要特征。
属于中医“五迟” “五硬” “五软”等范畴。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抓物.坐.爬.立、行等动作发育迟于同龄正常小儿;肌肉张力异常,肢体几张或肌肉萎软,可见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等;姿势异常,可见头颈后仰,甚或呈角弓反张、上肢僵直、手紧握拳.下肢硬直交叉.尖足等,或肢体不对称.头颈躯干扭转,或表现为软弱无力的姿势;常有体格发育迟缓、发迟、齿迟、言语落后.听力及视力异常.癫痫发作等。
(二)诊断条件本病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或有脑部发育缺陷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及障碍、神经反射检查异常等,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需要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头颅CT/MRI:能帮助了解是否有脑损伤或脑结构异常,对探讨脑瘫的病因及诊断预后有帮助。
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痫,并可辅助脑瘫的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O脑干听觉、视觉诱发电位:了解听力、视力是否有损伤。
病原学检查:了解患儿是否有宫内感染,明确脑瘫病因,指导〉台疗。
染色体.血、尿代谢检查:排除一些染色体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小儿脑性瘫痪(针灸治疗学)
主症
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分型
肝肾不足:兼见筋骨痿弱,发育迟缓,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 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
心脾两虚: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 滞,语言发育迟缓,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痰瘀阻络:反应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 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主穴
➢健脑益聪,化瘀通络。以督脉 ➢百会 四神聪 夹脊 悬钟 足三 及足少阳、足阳明经穴及夹脊 里 合谷 穴为主。
方义:
百会为督脉穴,督脉入络
脑,故能健脑调神。
01
夹脊穴通阳活络、强脊。
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 健脑益智之功。
合谷调理气血,化瘀通 络。
悬钟为髓会,可益髓补 脑,强壮筋骨。
10%葡萄糖注射液、 维生素B1、B12注射 液等,每次每穴注入
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0.5~1毫升,隔日1次。
【附注】
针灸治疗本病 的轻型有一定 效果,可以改 善症状,并应 重视早期治疗。
针刺治疗的同 时要加强功能 训练和智力培 训。
Thanks.
足三里培补后天之本,化生
04
气血,滋养筋骨、脑髓。
2.其它疗法
(1)头针法
(2)穴位注射法
(3)耳针法
➢选额中线、顶颞前斜 线、顶旁1线、顶旁2 线、顶中线、颞后线、 枕下旁线。针2~4小 时,留针时可以自由活 动,隔日1次。
➢选大椎、足三里、阳 ➢选枕、皮质下、心、
陵泉、曲池、合谷。用 肾、肝、脾、神门。毫
位
论小儿脑瘫的中医辨证施治概要.
论小儿脑瘫的中医辨证施治概要.论小儿脑瘫的中医辨证施治概要柳少逸小儿脑瘫,以其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及视力、听力、语言、行为异常,而与中医“五迟”、“五软”、“五硬”、“痴呆”、“痿证”相侔,历代医家在该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了的临床经验。
余承传历代医家,及家父吉忱公、蒙师牟永昌公之验,地上世纪六十年代即开展了对该病的应用研究,今就其辨证施治大法,作以下概述。
一、胎禀不足,肾元亏虚1、主证: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面色多苍白,舌质淡,脉细。
2、证侯分析:人始生,生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故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而通于脑。
脑为元神之府,心主血脉而藏神,肾元亏虚,元神失养则心神不足。
肾藏精,肝藏血,故肝肾同源,肝肾不足则筋脉失养。
于是五迟五软及痿证生成。
3、治则:益元荣脑,调补任督。
4、方药:柳氏益元荣髓方合参芪方附:外治药方:益元封囟散(加味封囟散合九子填精方),每用60g,以猪胆汁调匀,摊纱布敷于囟门并敷及百会穴处,干则润以淡醋或母乳,一日一换。
方解:封囟散,方出《医宗金鉴》。
加味封囟散,即家父吉忱公根据临床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经验而成。
余曾以“解颅(脑积水)证治”为文,发表于《山东医药》1975年2月。
作为有效方药,入选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儿科学》中。
对于脑瘫患者,大凡肾元亏虚者,以益元封囟散外用。
诸药合用,遂成补肾益髓、益气养血之功,解痉通络之用;加之药敷囟会(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耳尖直上头顶正中)二穴,有补督通阳之功。
二、肝肾不足,阴虚风动1、主证: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头不停的摆动,全身震颤,共济失调,舌质红,苔少,脉细速。
2、证侯分析:肝肾不足,下元亏虚,虚阳上浮,肝风内动,故手足徐动,呈舞蹈样动作,伴全身震颤。
由于肾阴不足,水火失济,心阴不足,故见舌红,脉细数。
3、治则:益肾敛肝,滋阴息风。
4、方药:柳氏益元肾荣肝方。
中医眼中的脑瘫
中医眼中的脑瘫
中医古籍中没有脑瘫这一病名,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早有认识。
中医认为它属于中医学中“五迟”、“五软”、“五硬”的范畴。
清张路在《张氏医通》明确指出:“五迟者、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是也”。
“小儿五迟之证,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
脑瘫的基本表现是运动功能障碍,“五迟”是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发育迟滞多种多样的表现。
《婴童百问》曰“五软者,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是也”。
头软无力,不能竖头,手无力,不能握拳,下肢痿弱,口唇软无力,不能咬咀,皮肤松缓,肌肉软不长,属中医“五软”。
“五硬”的名称,首载于明代《婴童百问?卷三》“五硬则仰头取气,难于动摇,气壅疼痛,连胸膈间,手脚心如冰冷而硬,此为风症难治”,把头颈硬、胸膈硬、手硬、脚硬和心腹硬称谓五硬,表现为两肢内收后旋,肘、腕、指间关节屈曲,双下肢伸直交叉,尖足、“剪刀样”姿势。
综合古代医家对脑瘫病因病机的探究,有的从心肝肾亏虚立论,有的从心脾两虚分述,有的认为是胎禀不足,还有的认为调养失宜,但总的不外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小儿脑性瘫痪概述小儿脑性瘫痪(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简称小儿脑瘫,亦称Litter 病,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害综合征。
其发病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受损所致。
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随感觉、认知、沟通、知觉、行为等异常及癫痫发作,和继发性骨骼肌肉系统异常。
智力正常的患儿通常预后较好,而癫痫频繁发作者预后较差。
英文名称: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其它名称:小儿脑瘫、Litter病。
相关中医疾病:五迟、五软、五硬、胎弱、痿证。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发病可能跟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颅脑。
常见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主要病因:病因复杂,跟早产、产时缺氧、孕妇妊娠期间重症感染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CT、核磁共振(MRI)、脑电图、脑诱发电位、遗传学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经积极康复锻炼及治疗后有望使患儿能独立生活,不应轻易放弃治疗。
临床分类:临床上根据神经病理学特点将脑瘫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四种。
1、痉挛型占脑瘫人群的70%~80%,以肌张力增高、痉挛姿势、选择性运动受限和病理性反射为特点,病变位于锥体系通路。
根据受累肢体情况可进一步分为四肢瘫(四肢和躯干均受累)、双瘫(也是四肢瘫,但双下肢相对较重)、截瘫(双下肢受累,上肢及躯于正常)、偏瘫、三肢瘫和单瘫等。
2、不随意运动型占10%~20%,以肌张力不稳定、非对称姿势和不随意运动为特点,可以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手足徐动,病变位于锥体外系的基底节区。
3、共济失调型占5%左右,以肌张力低下、平衡和共济障碍、运动启动缓慢和协调不良为特点,病变位于小脑及其联络通路。
中医药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作用
中医药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作用作者:曾永红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8期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脑性瘫痪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
小儿脑瘫的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
目前临床医学尚未发现治疗小儿脑瘫的特效药物,主要是采取康复训练的方式。
中医药对于小儿脑瘫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其中针刺、推拿以及中药等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文献中无本病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的范畴。
在《冯氏锦囊秘录》中就有记载:“是以生下怯弱,不耐寒暑,少为六淫侵犯,便尔头项软,手足软,身软口软,肌肉软”。
其病因分为先天因素及后天因素。
其病机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养护失宜。
先天不足,肝肾亏虚:《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记载:“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至儿生下筋骨软弱……,皆肾气不足之故。
”指出父母精血不足,致胎兒先天之精不足,患儿出生后肝血肾精不足以充养筋骨而瘫痪。
后天失养,脾胃运化不足:《保婴撮要》“五软”提出:“夫头项软者,脏腑骨脉皆虚,诸阳之气不足也。
手足软者,……,中州之气不足。
”认为小儿脑瘫与脾气虚弱有关,因为脾气虚弱可致后天之精生化乏源,脏腑、脑海及机体失养。
而脾气虚弱多与后天养护失宜密切相关。
此外,分娩时的难产、新生儿窒息造成的脑损伤也可导致脑络瘀阻、脑失所养,而导致小儿脑瘫的出现。
1.针刺治疗针剌治疗作为中医学主要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因其具有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小等优势,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己由替代疗法逐渐转变成为主要治疗方法。
近些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发现针剌治疗在促进脑发育与脑修复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多途径的,主要表现在改善脑部血供,促进脑组织新陈代谢,修复受损细胞以及促进细胞的分化与增值,加速神经结构的重构,从而重建脑神经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的中医病因
病因病理
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
脑为元神之府,导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咀嚼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
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
中医辨证
主症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兼见筋骨痿弱,发育迟缓,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者,为肝肾不足;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滞,语言发育迟缓,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反应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者,为痰瘀阻络。
1肝肾亏虚:若肝肾精血不足则脑髓空虚,出现痴呆、失语、失聪、失明、智力发育迟缓等症状。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出现
肢体不自主运动、关节活动不灵、手足徐动或震颤、动作不协调等。
2脾肾两亏:若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后天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则筋骨、肌肉失养,可出现头项软弱不能抬举、口软唇弛、吸吮或咀嚼困难、肌肉松软无力等症状。
3肝强脾弱:肝木亢盛,则出现肢体强直拘挛,肢体强硬失用,烦躁易怒。
木旺乘脾,致使脾上更虚,导致肌肉瘦削等症。
4痰瘀阻滞:痰湿内盛,蒙蔽清窍,则见智力低下;病程迁延,络脉不通,瘀阻脑络,气血运行不畅,脑失所养,则毛发枯槁、肢体运动不灵、关节僵硬。
预防
首先是孩子出生前。
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
1)大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
2)近亲结婚
(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史;(4)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它遗传病史。
如果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应尽早终止妊娠。
其次是出生时,即分娩过程中。
因分娩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
应预防早产、难产。
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理。
第三是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
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看,发现越早,脑神经系统恢复的可能性越大,治疗效果越佳。
研究表明,6岁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达90%,早治疗可避免不良姿势的形成、肢体畸形而造成的终身残疾。
脑瘫发病原因复杂,在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但有些患儿只要及时检查,明确病因,运用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治疗,是有可能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