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培、训一体”教研模式探究
中学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中学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中小学研究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中学校本研训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小学研究领域开展的一个热门话题。
首先,要深入研究中学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必要性。
中学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首先,学校本研训一体化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研究表明,有效的学校研训一体化可以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将学校研训有机结合,将课程策略、教学活动、学生评价等有效整合,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学校本研训一体化有助于促进学校发展。
研训一体化的实施,可以构建和实施教育发展计划,以投入和实施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变化,更加有效地改善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
另外,通过研究训练一体化,可以改善学校管理和服务体系,以提高学校的效率和绩效,实现学校发展。
此外,在实施学校本研训一体化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改善学校教育组织管理结构。
通过建立统一的研训一体化机制,适当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更好地组织和整合学校本研训的教学活动,实现有效管理。
二是优化研训教育资源配置。
需要优化资源在各领域的配置,以更好的满足学校的研训教育需求;三是健全学校研训教育评估机制。
通过建立合理的研训教育评估机制,可以对学校本研训教育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可持续的评估,从而有效指导学校研训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中学校本研训一体化是实现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对此应予以重视和支持,努力实施学校研训一体化,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
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学校本研训一体化是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管理和效率。
因此,各学校应当加强研究,努力实施学校研训一体化,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劳动教育教师“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探索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推进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落地实施,提高劳动教育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我区开展了义务段新时代劳动教育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进行了“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研训赛一体化”的实施,创新了教师培训方式,有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增强了培训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一、“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概念解读作为汉阳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途径的一次探索,我们区开展的“研训赛一体化”教师研修模式,是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由主管全区师训与教研的两个部门——区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科中心通力合作,结成师训共同体,由区教科中心学科教研员领衔培训课程设计,教师进修学校在保留原有师训工作优势的基础上,主导培训过程落实,双方共同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将教学研究、专业培训、评比竞赛融合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与实施。
“研”,即开展课题研究或专题研讨,引导参训教师围绕劳动教育开展小课题研究,聚焦劳动教育必修课的难点,以学区为单位找准研讨方向,确立研讨主题,设计研讨路径。
“训”,即围绕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落地实施,拓展教学教研思路和推广优秀教学策略。
“赛”,即开展优质课,如优秀论文、课例、案例、微课以及创新技能等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既是教师专业技能展示的平台,也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催化剂。
二、“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实施策略为了更好地落实“研训赛一体化”培训策略,保证培训获得圆满成功,在首次培训活动时,我们便制定了培训的总体目标,即提升劳动教育骨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具体目标为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与实施原则;学习内容和要求则是通过学习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评价策略,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
为了培训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开展“研训赛一体化”教师培训活动时,我们采取了以下五个实施策略。
“研训一体式”新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
SHANXI EDUCATION文任建青自2012年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教师培训工作已由过去的浅表性、碎片化培训发展到了以内涵性、系统性为特征的“研训一体式”培训。
所谓“研训一体式”,即指研究和培训的融合。
其中,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训是指管理主体针对教师专业素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类型化问题等实施指导,帮助其不断实现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研训一体式”就是要将这两个过程高度融合,在一定区域内使科研、教改、校本研修、教师培训统一起来,形成省时高效的、多元一体的教师培训新模式。
这种培训新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指两位以上教师上“同题课”,或者是两个以上教师(单位)搞“同主题活动”,但“题同而法异”。
要求具体到课时的教学(活动)主题必须相同,但积极倡导施教者将自己的“异思异构”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达到殊途同归之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课异构方式为教师提供了横向交流、同台亮相的平台,将“同伴”的文化底蕴、基础功底、学科素养、最新理念、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组织学习者的方法策略等全面展示出来。
案例:2018年4月,平定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成果应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整个活动设14个活动点学校,有76人次教师作课,从全市聘请了76人次“实力型”专家跟踪指导活动,参与教师达到900余人。
每场活动每学科都是由2名教师“同课异构”,2名专家跟踪指导,主要活动程序是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专家点评和专家讲座。
这次活动紧紧围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成果应用‘同课异构’”的活动主题,依次按照“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作课教师说课展示、参与教师研讨交流,专家点评、专家讲座培训等三个环节有序进行。
本次教研活动突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成果应用”的主题关键词,创设了“同课异构”的展示环境。
幼儿园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探索与研究
幼儿园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探索与研究近年来,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该模式有效地将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与教师培训有机结合,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幼儿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个班级在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下的探索与研究,以及相关成果展示。
一、探索与研究概述班级在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下的探索与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师通过研究和调研,设计出一系列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课程活动,使幼儿在兴趣、好奇心的推动下积极参与学习。
2. 学习环境的优化:教师通过对幼儿园环境的重新规划,使得教室充满了美好与温馨。
例如装扮教室、制作多种元素的环境物品等,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而富有体验感的学习空间。
3. 手工制作活动的创新:不给予模板,引导幼儿自主创作手工艺品,既增强了幼儿的创造力,也能使幼儿体验到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二、具体事例1. 学习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知识与幼儿关心的话题结合,例如在大热天气下,通过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了解水汽化的原理,孩子们兴趣盎然,一时半会儿都不愿离开。
这些互动体验的相互结合,让孩子们对探究科学问题更加主动。
2. 拓宽知识面教师可以在内部教育教学资源库选取适合的课程,如音乐、美术、科学、常识、英语等多种课程,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拓宽视野、学习新知识,丰富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成为这种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国庆主题手工活动为了庆祝国庆、增强幼儿自主性,不依赖模板,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根据自己想象创作自己的“国旗”。
学习创造力、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等多种能力。
三、成果展示班级在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下,孩子们的受益不仅体现了在课程上而且在思考上,许多幼儿表现出自信、探究精神和创造力的增强。
更为体现是在家园互动的反馈,家长们对于孩子表现的自信和能力的变化是明显的,使家长与教师合作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基于班级在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下的探索与研究,该模式促进了教师个人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更好地促进行业的发展与反思。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校和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为此,学校需要引导教师开展“研训教一体化”的专业发展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将围绕研训教一体化模式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研训教一体化”是指将教师的个体学习、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专业发展体系,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科研究能力。
该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建立健全的教学研究机构和支撑平台,为教师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
该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推进教育改革都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通过“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教师能够有效整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科知识的最新发展,掌握当前教学法的最佳实践,使得教学活动更为针对性和高效率。
其次,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人才的要求。
在实施“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时,教育系统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研究性学习氛围。
创建多样性的学习平台,如科研课题讨论会、教师公开课、教材研讨等,以提升教师的课程知识、教育研究及教育管理知识等。
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要经常性地讨论,共同探讨非常规的解决方案。
2. 制定全员教师培训计划。
通过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专业技能要求,确定适当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使教师能够透彻了解新领域和前沿技术,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执行能力。
3. 注重实践环节。
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建立起与理论体系相衔接的教育教学实践环节,通过反思、审视、总结,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
4. 实行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学校可开展教师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建议教师编制个人发展计划,通过小组以及在线支持等形式提高个人专业技能。
搭建四位一体校本研修平台探究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最佳路径
2016年第12期学校的持续发展仅仅靠一位好校长是不够的,激发每一位教师生命的潜能,唤醒其自觉意识,促其专业自主生长,是一所学校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光谷三小尝试着搭建四位一体校本研修平台,探究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最佳路径。
四位一体就是“研”“训”“赛”“教”一体化,合四为一。
一、研中寻找问题,生发出自己的课题“研”是方法,教师要聚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积极探究,生发出自己的课题。
潘海燕教授倡导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即源于工作中的问题,主张教师个体通过问题的解决而构建过程性知识。
1.在学校文化传承中发现问题,提炼课题光谷三小自建校以来,重构了校园文化系统,提炼出“和乐”办学理念,推行“和谐、快乐”的教育观,把校园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师生快乐作为学校办学追求,我们期望光谷三小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乐园。
和乐教育就是立足于师生生活立场,尊重师生生命价值,引导师生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和谐快乐,创造幸福,从而获得素质全面提升的一种学校教育实践模式。
和乐教育包括两个主题:一是关于和乐的教育,即通过教育增强师生体验和谐快乐和创造幸福的品德、能力和素养;二是教育的和乐,强调教育过程学习过程的快乐性、幸福性,彰显教育的文化性。
我们在实施的和乐教育中,特别强调师生的和谐、奉献、创造和成长这几种属性。
潘海燕教授于今年10月调研了三小和乐文化后,指导我们确定了课题《以自主生长为抓手建构和乐课堂的研究》。
本课题旨在实践探索中,借助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引领,以自主生长为抓手,建构和乐课堂,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行为方式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真正实现课堂和乐,教学和乐,教师自主生长,激发、唤醒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能动地幸福地成长。
2.在教师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课题潘海燕教授提倡教师在实际问题中提炼课题,在行动研究中做课题,在同事中建立合作研究小组。
“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
“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作者:陈文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第07期摘要:县级中小学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合二为一以后,如何改进教研方式?如何转变培训方式?如何实施研训一体?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对“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教师教育;研训一体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3-0053-04引言“研训一体”,既是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研室与进修学校合二为一以后,如何改进教研方式?如何转变培训方式?如何实施研训一体化?带着这些问题,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上篇:我们的思考,虽然稚嫩,却勇于尝试,总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的发展,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支持教师发展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为教师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引领和实践平台,是新课程对教师教育与发展工作的新要求。
为了改革“研(教学研究)”与“训(教师培训)”相分离的现状,以适应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2007年3月,金坛市设立了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同时撤销金坛市教育局教研室和金坛市教师进修学校,使“研”与“训”合为一体。
“研训一体化”是指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进行有机整合的教师教育新模式。
“研”的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以及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困惑;“训”的是促进学校校本化发展的理论与策略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研训一体化”坚持“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研训合一”,服务于学校、服务于课改、服务于教师。
通过研究,力图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顺应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整合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资源,在“市级”和“校本”两个层面上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新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小学教师“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模式
小学教师“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模式“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推进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
“教育”即教育教学, 是落实课改理念的根本途径, 它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以行动研究为杠杆, 通过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研究带动培训, 从而实现教学、科研和师训三者的有机结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新型校本教研模式,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教学工作实际, 要使教研活动优质高效, 我们对形式进行了优化, 对方法进行了选择, 对过程进行了调控。
有效开展了互动式教研、主题式教研、反思式教研、会诊式教研、课堂观察研究及课例研究等教研活动。
积极开展以“我的课堂, 我的特色”为主题的“三课”活动。
青年教师上“汇报课”, 解决教材关, 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骨干教师上“示范展示课”, 把课改成果以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实验教师上“研究课”, 重在落实专题, 将课题开展得扎扎实实。
二、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制1.提高认识, 促进行为的自觉化。
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讨论集体备课的现实意义, 交流运用集体备课教案后的收获, 使教师认识到集体备课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 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
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 更离不开教师个体的归纳和提升。
2.规范管理, 确保备课的实效性。
(1)为了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第一, 备课组对某段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 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最佳教学思路;第二, 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 记录研讨内容并做好教案整理工作;第三, 年级组领导把关验收;第四, 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具体情况, 进行修改补充后再进行教学实践;第五, 总结反思。
形成了“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验收检查——形成个案——交流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
(2)教研处安排专人督促检查。
简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新模式
简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新模式18;双●p'厥DUCATIoNRESEARCH简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新模式■曹少华教师发展是建设新课程的基础,而教师教育则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工作日显重要,教师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建设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教育工作新机制,已成为时代的一个紧迫课程.一,教师教育现状的基本分析教师教育可大致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大阶段.相对而言,教师的职前教育比较单一和规范.教师的职后教育比较复杂而漫长,它包括入职培训,学历进修,在职的各类培训等继续教育形式.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投入保障,教师的职后教育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目前,绝大多数市(县,区)级的教师教育与发展工作是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部门,电大等多个机构分担,"研"和"训"是相互分离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主要承担小学教师的学历进修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等工作.但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已逐渐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的新阶段"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进修学校或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职能面临着转轨——将逐步实现教师培训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从以学历进修为主向以非学历进修提高为主等方面的转变. 从而促进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或教师培训机构)现有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模式显得难以适应.表现在:①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专业领衔人或骨干教师;②教学设施及办学条件相对落后,难以支持具有现代特征的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活动;③教员远离教学一线.对新课程的实施现状了解,研究不多,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④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以通识类为主,方式以传授为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动意义不大.因此."目前,全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总体看起来比较薄弱.功能单一,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发展"②县级教研室主要承担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新课程教材教法研讨,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等工作.客观地说,教研室集中了本地区相当多的优秀教师,县研究学科比较齐全.专业指导能力较强.所以,虽然教研室没有培训教师的职能,但践活动.这些活动是增长教师才干的广阔舞台,通过教育实践,师生朝夕相处,既可以培养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高尚品德.也可以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三要倡导经验反思.反思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能力是需要个体在反思中培养和提升的.反思性实践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曾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2007年第12期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概论.山东教育}}}版社,2001 『3]韩庆祥.能力本位.中嗣发展出版社,1999『4]刘晋伦.能力与能力培养.山东教育fn版l丰十,2001 『5]王旭玲.张静.确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发展新战略.光明口报.2006--01—09[6]韩向前.应当重视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研究——国外关于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研究述略.教育研究,1987(10)(顾锐萍,南京晓庄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10017)课改以来,大部分的学科培训都是由各级教研室承担的.但这些培训落脚点主要是在"技术"层面的教材教法培训,与"理论指导","理念浸润"之间还有较大的距离.同时,电教部门,县级电大等也承担着教师的相关专业培训任务,教育局人事部门则承担着中小学教师的发展与考核,校长培训等工作.以上这些机构多重设置,各自为政,职能交叉,缺乏协调的现状,带来了教师培训工作管理的重复和任务的重叠,给基层学校和教师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必须加以改革.针对现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于2002年3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要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积极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电教,教研,教科研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在教育部指示精神的指引下.整合县级教师培训和教育研究机构的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并涌现了一大批典型,如河北省的"望都模式","海港区模式"等.各种模式的核心基本一致,即整合当地的教育研究和培训机构,建立了集培训,科研,教研,电教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新型教师教育机构,最大化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了"培训,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等综合功能.由此看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建设"研训合一"的教育研训机构势在必行.二,"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思想的理论思考从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的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来看."研训一体化"是符合终身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隐知识理论等现代教育理念的,同时这些理念也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提供了方向和方式的指导.1.终身教育思想为教师继续教育奠基.终身教育思想古已有之.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在国际上盛行.1975年,英国的詹姆士?波特在第35届国际教育会议上提出了"师资培训三段法"的设想.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接受三个方面的教育:教师的个人教育(个人所受的中等及高等教育),教师的初步训练(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以及终身教育,后者是前两个环节的补充和继续,它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1999 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提出了"201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宏伟目标.这表明,我国已经把构建终JIANGSUEOUCATIoN身教育体系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子系统.2.现代学习理论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意义建构"行为.它强调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满载了他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经验和个体见解,因而具有利用既有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常常被运用于学习活动中.对教师的培训教育也很适用.它强调的"情景创设","协作与对话","意义建构"等环节.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指明了方向.内隐知识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存在着"内隐"和"外显"两种性质不同的教育知识体系.对教师而言."内隐知识"是指影响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而又未被教师所察觉的知识,主要源于教师的生活,教学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自我解释.是教师自己的行动理论,具有"不证自明"的合理性.教师的"外显知识"是通过对可编码的知识学习而获得的.这种知识的逻辑性及清晰性都比内隐知识强得多,但它们如果不能与教师的内隐知识结合,不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那么就很难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传统的单向传授式教师培训难以奏效的症结也就在这里.3."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的基本思想.应该看到.当前的教师培训基本沿袭了教师职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忽视了教师的既有经验和主体地位.因而,尽管传授的理念很新,呈现的信息丰富.但受训教师只是把它们当作"概念"储存起来,不能促进内化并付诸行动."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立足于教育和教师的实际.基于经验与问题之上进行理论学习与探究, 提升教师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因而,它既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又能把教师在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方法提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层面.它将"研"和"训"合二为一——"研" 的重点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基于问题的理性思考."训"的重点是指导教师把握新课程和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理论,策略与方法等.这种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自上而下,单向传授,漠视教师的既有经验和主体地位的传统师训方式,广泛采用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参与式","沙龙式","菜单2007年第12期19uU'—;A-_UNf'ESEAf'【jH式"等多元,互动的研训方式,强化"情景创设","协作与对话","意义建构"等环节.改变了"外显知识" 的输入形态,激活教师个体的自主意识和反思意识, 从而加强与内隐知识的联系,并通过对内隐知识的改造,优化了教师的主体认识和行为."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对研训机构及研训者都提出了从理念到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崭新要求, 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三,"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的工作目标与推进策略有效推进"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必须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整合现有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资源,形成"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工作网络,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新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研究的课题与工作目标.实施"研训一体化"需要研究以下课题并实现以下目标:1.研究并解决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等机构的有效整合问题,探索"研训一体化"机构的建设机制与运作策略,实现增强教育合力,提升培训效能的目标.2.研究并解决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分层研训问题,实现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3.研究并解决"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实验基地学校的建设问题.实现"以点带面",推进校本"研训一体化"的目标.4.研究并解决"研训一体化"进程中信息资源的采集与利用问题.实现建设支持教师教育的信息资源库和网络交流平台的目标.5.研究并解决"研训一体化"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建设问题,实现建构多元的,开放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的目标.f二1推进策略."研训一体化"是个新课题.需本着优化组合,整合资源,以点带面,注重效果的原则,科学规划,积极实践.主要推进策略是:1.资源优势最大化策略."研训一体化"的价值在于"研"与"训"的有机结合及其功能的最大发挥. 我们将以新设立的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为载体,进行"研"与"训"的相关机构及资源的整合,逐步健全相关制度,实现"研训一体化"的有效运作.,,2.中心引领策略.市研训中心是全市"研训一体化"工作的引领者,将通过中心自身的"研训一体化" 活动加强对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研训,并以此引2007年第12期领全市学校的校本化的"研训一体化"工作,促进全市教师教育工作面貌的改变.3.以点带面策略.针对全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将通过建立"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将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整合起来,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训制度并开展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提高学校的新课程校本化建设水平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以点带面,分步分层推进全市的"研训一体化"工作.4.问题引领策略.问题是研训的载体.增强问题意识是教师发展的基础."研训一体化"将着力引导教师发现问题,研讨问题,提炼问题,并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提升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专题引领策略.专题研讨,是寻求解决共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寻求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有助于提升教师认识问题的深刻性和系统性.6.工作室引领策略.名教师,骨干教师是教师教育的优质资源,建立"工作室"研训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提高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辐射能力,引领更多教师的学习和发展.7.激励性评价策略.新课程倡导多元的激励性评价,教师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在坚持必要的研训制度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性评价,有助于研训员,学校和广大教师投身于"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我市教研室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展学习和调研活动,并根据实际拟定了我市"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的实施方案. 日前.课题"'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已获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经市编委批准,金坛市教师进修学校,金坛市教育局教研室及教育局电教装备中心的电教部整合为一个新机构"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我市的研训一体化工作将从此拉开序幕.我们将按计划在"市级"和"校本"两个层面上开展"研训一体"的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 我们将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总结和理性分析,为进一步推进"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经验和范式,逐步发展为有区域特色的教师教育新模式.注释:①②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J3号(曹少华,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特级教师.213200)。
教科研训一体化视野下的主题式园本研训
教科研训一体化视野下的主题式园本研训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成为了当前的教育热点话题。
在这种背景下,主题式园本研训应运而生,成为了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形式。
本文将从教科研训一体化的视角出发,探讨主题式园本研训的内涵和实施方式。
教科研训一体化,是指将教育教学研究和培训相结合,通过研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主题式园本研训,则是在这一理念基础上,将研训活动的主题与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研究课题,通过园本研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主题式园本研训的核心是反思实践、研究实践和改进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实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实践,确定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进行改进实践,通过实践验证和调整,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主题式园本研训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团队研训。
教师可以组成研究团队,选择一个共同感兴趣或存在问题的主题,通过集中讨论、观摩课堂、教学设计等多种方式,展开深入研究和探索。
另一种方式是研训交流会。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组织研训交流会,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与传统的研训方式相比,主题式园本研训的优势在于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教育教学实践。
通过园本研训,教师们可以在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和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能力。
园本研训也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共同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主题式园本研训是教科研训一体化视野下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园本研训,教师可以深入研究和实践教育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能力。
学校应该重视园本研训,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园本研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在分析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对象。
在首先探讨了研训一体模式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训一体化建构路径并评估了实施效果,最后分析了影响研训一体模式建构的因素。
在总结了研训一体模式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对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该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建构路径、实施效果评估、重要意义、发展趋势、未来研究方向、影响因素。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引言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点领域,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研训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需求。
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教师研训模式,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的建构过程和效果评估,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通过研训一体模式的构建,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潜能,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研训一体模式可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激发其工作激情和创新意识,为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研训一体模式的建构还可以促进不同农村学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助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的建构对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研训一体”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研训一体”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湖南省涟源市(以下简称“我市”)现有中小学校380所,幼儿园179所,在职教师7618人。
教师优化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研训一体”新模式,着力打造一支品德好、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成效明显,已初步构建了“领域全方位、内容广覆盖、主体多层次、服务零距离”的教师培训格局。
一、理论提炼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适应、引领教师培训工作新常态,坚持“将教学理论进行实践性解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反思“的理念,扎實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二、研训原则1. 坚持以德化人原则着力提升全市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发挥教师以德化人、身正为范的作用,确保教育导向正确。
2. 坚持统筹谋划原则我市现有在编在岗教师8623人,按照每年72学时的基本任务,市级及以上组织实施的培训总量应大于45万个学时。
秉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规划培训项目,确保培训发挥最大效益。
3. 坚持机制创新原则进一步健全“市教师发展中心——片区(乡镇)研修中心——学校教研室(学校研训小组)”三级联动机制。
三、研训定位以“国培”为引领,重点建设教师培训团队,进行校(园)长培训,构建体系(组织与内容),形成模式,完善机制;以县级研训为主体,推进教师全员培训;以校本研训为根基,开展常态化研训,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四、研训体系1. 保障体系一是组织保障。
成立了教师培训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相应成立了教师培训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出台了《涟源市“十三五”教师培训规划》《涟源市教育局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涟源市教师培训工作年度考核评价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了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责任区—乡镇督导站—学校督学视导员”组成的教师培训工作四级督导体系,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确保教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资金保障。
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后教育或继续教育客观上一直存在着两条互不相干的运行路线和工作模式:一条是由师训部门实施的培训课程,另一条是由教研部门开展的教研活动。
二者各行其道,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制约了教师继续教育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有了“研训一体”的理念生成和改革行动。
实践证明,研训一体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狭域的研训一体与广域的研训一体 狭域的“研训一体”指教研工作与师训工作的一体化。
而广域的“研训一体”则泛指教研、科研与师训、干训之间的工作联系与合作。
如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对“研训一体”的定位是“学校、教研、电教、科研四位一体机制”;江苏教育学院在干训工作中采用“研训一体”方法,指的是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的研讨活动与专题培训相结合;上海静安教育学院的“研训一体”理念,是指全院在教师教育目标一致前提下的师训、干训与教研、科研工作统筹安排;上海普陀教育学院的“研训一体”概指“实践、研究、培训一体化”,等等。
尽管“研”与“训”所含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反映了各方面工作相互融通、渗透的趋势。
二、机制上的研训一体与体制上的研训一体 机制上的研训一体主要体现在工作关系上;体制上的研训一体则体现在组织结构上。
二者相互影响却并非完全同步。
目前,国内“研训一体”大体有以下三种水平或层次。
(一)“训研两立”下的松散联合 所谓“训研两立”,是指师训部门和教研部门各为独立机构。
如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与深圳教研室,广州教育学院与广州教研室,宁波教育学院与宁波教研室,南京晓庄学院与南京教研室等等。
由于历史的和体制的原因,双方基本上没什么工作和业务联系。
是新时期课程改革任务及其背景下的继续教育工作将二者联系起来,并有可能结成一种工作上的松散联盟关系。
其组织者是教育行政部门挂靠在教育学院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其中,以教师继续教育为主业的教育学院在教师教育中是唱主角的,而教研部门却是唱配角的。
那么,在这样体制下的两个部门是通过什么工作方式形成松散式联合关系呢? 1、培训工作进课堂。
“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
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引言“研训一体”,既是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研室与进修学校合二为一以后,如何改进教研方式?如何转变培训方式?如何实施研训一体化?带着这些问题,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一“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上篇:我们的思考,虽然稚嫩,却勇于尝试,总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的发展,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支持教师发展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为教师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引领和实践平台,是新课程对教师教育与发展工作的新要求。
为了改革“研(教学研究)”与“训(教师培训)”相分离的现状,以适应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2 0 0 7年3月,金坛市设立了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同时撤销金坛市XX局,XX局教研室和金坛市教师进修学校,使“研”与“训”合为一体。
“研训一体化” 是指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进行有机整合的教师教育新模式。
“研”的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以及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困惑;“训”的是促进学校校本化发展的理论与策略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研训一体化”坚持“研”中有“训” ,“训”中有“研” ,“研训合一” ,服务于学校、服务于课改、服务于教师。
通过研究,力图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顺应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整合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资源,在“市级”和“校本”两个层面上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新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中篇:我们的行动,尽管蹒跚,还算稳健,毕竟是贴着地面行走一、调研论证2 0 0 7年1月,针对教师教育现状,我们首先进行了“教师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专题调研活动,样本量占全市专任教师的20% 左右。
2 0 0 7年3月,曹少华主任领衔主持的“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研究”被确立为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训-教-研”三位一体开拓校本培训的绿色之路
“训\教\研”三位一体开拓校本培训的绿色之路最近,萦绕在我们每位教科室主任脑海中、耳朵旁的一个话题就是“校本培训”。
我们认为,不管是从提升学校的发展内涵,还是从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考量,校本培训都是相当必要的。
校本培训应贯穿教师的日常工作。
作为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者,在多年的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感悟到,只有坚持“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教师提高与学生发展”“自学自练与集中培训”三个合一,逐步形成“培训与科研、教研”统筹统导、三位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才能使教科研工作搭载校本培训这班“城际高铁”,真正实现教师理论层面与教育教学实践层面的“对接”,有效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一、“训,教,研”一体,在有效的教科研活动中获得双赢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感受到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以研为培,以研促训”的教科研活动是最有实效性的培训方式。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努力实现以下“四个化”,即:1.教科研行为自主化。
学校把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三组合一,充分发挥教师自主研修的能动性。
规定每周二下午为语文青年教师学科教研日,每双周三的下午是各教研组的统一教研活动时间。
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
各教研组每周另抽出一个小时为本组的自主教研活动时间。
要求每位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学研讨活动。
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剖析与深入研究,进一步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
这些制度上的保证和行为上的跟进,实现了教研与培训的结合,形成了“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格局。
2.教科研内容系列化。
每学期针对学校、学科实情,学校都要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科研活动,围绕某一问题,用一学期至两学期的时间进行集中攻关,所有的学习、上课、研讨、反思全部围绕同一个主题。
例如,有几个学期从有效教学切入,语文组围绕“有效提问”开展研讨,数学组集中研究“有效练习”;再如,有几个学期,语文组从探讨第一课时的教学模式,到研讨低中高三个年段的阅读教学,再到研究作文教学、说话写话训练。
“研训一体化”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奉节县研修培训为例
辭研训一体化力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奉节县研修培训为例□文/重庆市奉节县教师研修中心曹贤和奉节县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大坡陡,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有5个以上的乡镇距离县城近100公里。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97所,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高级中学6所、初级中学2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95所(另有小学教学点101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69所,在校学生13.5万人,全县现有教师编制数8457人。
为了发挥教师培训与教育科研在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的助力作用,2015年9月,整合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科所、县电教馆,组建奉节县教师研修中心,开启了“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工作的新模式。
一、机遇与挑战研训机构的整合,解决了研的经费支撑和训的师资不足的瓶颈问题,这是最大的利好。
但是奉节县在探索发展模式方面做过若干次尝试,2002年教师进修校合并到师范,2011年师范整合到职教中心(含教科所、电大站),2013年进修校、教科所单独建制,2015年进修校、教科所、电教馆整合。
在这些分合的过程中除了教研员相对稳定外,其余人员均不断变化,难以固定,最后的主流群体是在从职教中心剥离时自由选岗而来,实施教师培训的专业能力严重不足,而且简单的T+1”的整合,只研不训,只训不研的传统思维已基本固化,与整合初期的预期目标差距甚远。
客观的现实表明,创新开展“研训一体化”实践,改造传统教研和培训,实施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提档、升级、融合迫在眉睫。
二、联盟与帮带经过几年的磨合,我们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缺乏一个有效的既研又训的平台。
推行“以城带乡”连片研修是一种激发教师全面参与,发挥研修融合优势的有效机制。
为了完善县、片、校三级教研体系,从2019年开始,我们就尝试建立“一个片区一个联盟、一群专兼职教研员、一所帮带学校”的“以城带乡片区研修”新机制。
农村中小学共组建20个联盟,明确了县城20所优质中小学为每一个联盟的帮带学校。
研训一体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我校决定开展“研训一体”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增强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改进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学生评价等技能。
5. 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与研讨(1)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课程改革、教学策略、学生心理等方面。
(2)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理论书籍阅读活动,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3)开展教研组内理论研讨,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教学难题。
2. 教学实践与观摩(1)组织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展示课堂教学,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3)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3. 教育科研与论文撰写(1)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培训,学习教育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2)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升自身学术水平。
(3)举办论文评选活动,对优秀论文进行表彰和推广。
4. 教学反思与改进(1)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查找不足。
(2)开展教学案例研讨,通过分析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3)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改进活动,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整改。
四、活动实施1. 制定详细的研训一体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和地点。
2.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3. 邀请专家、优秀教师和教研组长担任活动主讲人,确保活动质量。
4. 加强宣传,提高教师对研训一体教研活动的认识,确保活动参与度。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一直是受关注的焦点。
由于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低,教学质量也难以保障,这已成为困扰农村教育改革的一个难题。
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有效的研训机制来增强其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研训一体"模式是一种将研究和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方式,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系统性的研究活动,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培训课程也可以针对教师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使其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研训一体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也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研训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建立健全的研训一体模式已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
1.2 研训一体模式意义教师研训一体模式是指将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农村中小学教育领域,实施研训一体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研训一体模式可以有效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分离的模式,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能够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和反思,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研训一体模式可以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通过研训一体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选择相关的培训内容和研究方向,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研训一体模式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培训和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分享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建立起合作与共享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师资队伍。
研训一体模式对于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善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实施研训一体模式,可以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研发培训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研训体系,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对于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加突显了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学生的成长和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的构建,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的建构与实施,旨在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教师研训现状分析,探讨研训一体模式的构建方法和实施路径,评估效果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通过这些努力,希望能够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的研究意义在于: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整合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将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相互融合,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研训一体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
传统的培训和研究往往是分开进行的,导致资源分散不集中,而研训一体模式可以让教师在培训中接触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培、训一体”教研模式探究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广大教师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内外兼修”:其一是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的提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
其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情境上,激发学生研究新问题的热情;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这些都充分证明: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那么,如何加速教师“蜕变”,跨越传统障碍,尽快成长?千淘万漉始到金。
校本教研的实践之路告诉我们:必备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扎实的校本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内容,三者之间必须息息相连,各行其是只会事倍功半。
改革不是重复过去,也不仅仅是为改变现在,而是在创造未来。
一、“研、培、训一体”教研模式形成背景
进入20世纪90年代,“研训一体、合作研究”成为一
种国际潮流。
“研训一体”主要指教育教学研究与培训相组合,融为一体,它是我国教师培训机构从实践中创造概括出来的一种实施全员培训的组织模式,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此外,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之后,我们发现某些学校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不能得到足够重视,更不能做到长期坚持;二是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存在“两张皮”现象,以至于教学支离破碎,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不能有效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第三,教研组工作缺乏吸引力,缺乏创新,教研模式陈旧,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发展需要;第四,教研仅仅是一种学科教研的方式,没有在学科教学的特点上形成教研优势,缺乏发展意识和品牌意识。
如何借鉴“研训一体、合作研究”的模式,建立不断创新、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高效发挥校本教研的功能与作用呢?我们大胆改革,构建小学语文“研、培、训一体”的教研模式。
此种模式就是以教研活动主题为主线,将教师基本功训练、校本培训、主题教研三者相融合,化零为整,使得教研活动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某一主题为主线,以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训促研,以培促研。
训、培、研的内容融会贯通,既提升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又落实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将训、培、研活动常态化,将60分钟的教研活动成效最大化。
它既是校本教研形式的创新,又是对
教研内容的充实,更是层层推进、实现教研效度的有效途径,实现了语文教师全面提升的“一站式”服务。
二、“研、培、训一体”教研模式操作方法
教研活动一般安排60分钟,具体操作顺序依教研主题的需求而定,以其中一种顺序为例,分为三个板块进行,具体如图:
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第三板块
训→培→研
(基本功(校本培训)(教学研究
训练)活动)
10分钟10分钟40分钟
三、“研、培、训一体”教研模式案例解析
教研主题:《飞向蓝天的恐龙》第3、4段教学设计
教研时长:60分钟
教研形式:小组合作
教研过程:
(主持人开场)
第一环节――训(10分钟)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科学技术”也正是本组课文的主题。
于是本次教研中,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就是围绕科技创新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500字以内。
(受时间限制,教师练
笔须在教研活动前完成。
)
活动开始,每组抓阄决定代表本组展示的老师,抓到的老师上台读自己的文章。
每位教师朗读后,其他各组依据评价标准举笑脸牌进行评价,获得笑脸个数最多的一组积10分。
第二环节――培(10分钟微型培训)
联系文本体裁,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制定出的培训内容是:《小学语文中段说明文教学模式》解读,中年级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总模式:
A抓说明要点→B品语言特点→C拓说明练点
第三环节――研(教研主体部分)(40分钟)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3、4段中,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难点是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如何设计才能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尤其是第4段,如何长段短教呢?于是,以培训者讲解的说明文阅读教学模式作参考,开始进行研究。
研讨步骤一:看视频――《飞向蓝天的恐龙》第3、4
段教学录像(本校老师录像课节选)。
研讨步骤二:组内评课,并针对录像课不足和自己的思考进行本段教学的再设计。
研讨步骤三:各组选代表交流,交流时先评课,再进行“再设计”说课,各组举牌评价,获得笑脸牌最多的获胜。
教研活动全程设记录员,在黑板上随时记录教研中有价值的信息。
本次教研活动主要记录了两方面内容:1.记录了中段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及操作建议;2.记录了每组的优秀设计理念、设计策略。
最后,记录员根据板书进行总结,提炼出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
总之,“研、培、训一体”教研模式是立足教学的“草根教研”。
它根据教师现实需求,最终实现师生“双赢”,无疑对帮助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熟悉和掌握新的教学行为,增强教学反思能力,培养同伴互助的合作精神,形成“学习型”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育反思,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