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总结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望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基础望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基础望诊知识点总结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望诊包括望色、望舌、望脉、望面、望态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望诊信息,可以为中医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下面将就中医望诊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望色望色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唇色、舌色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中医看来,面色鲜明红润、气血充足的人属于健康状态,而面色苍白、唇色苍白、舌色苍白则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此外,面色发黄可能与湿热内郁有关,而面色发青可能与寒邪内盛有关。

2. 望舌望舌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舌体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舌体胖大柔软者,表气虚体肥;舌体瘦长者,表气虚体瘦;舌体红肥者,表气热;舌体淡瘦者,表气虚;舌体无力者,表气虚无力;舌体胖大泛胀者,表肥胖症等。

舌苔薄白者,表正气不振;舌苔厚腻者,表内有痰湿;舌苔黄者,表肝胆有热;舌苔白腻者,表肺有痰等。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性质。

3. 望脉望脉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脉、沉脉、数脉、缓脉、弦脉、散脉、滑脉等多种类型,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浮脉多见于表证、外感病;沉脉多见于实证、内伤病;数脉多见于实证、阳病;缓脉多见于虚证、阳亏;弦脉多见于实证、肝郁等。

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类型和疾病的性质。

4. 望面望面是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表情、眼神、皮肤状态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面部表情活泼、眼神明亮、皮肤润泽者,体内气血充足,体质健康;面部表情呆滞、眼神无神、皮肤干燥者,体内气血不足,体质虚弱。

此外,面部出现痤疮、黄褐斑、皱纹等情况,也可以反映体内的气血状态和疾病情况。

5. 望态望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站、坐、行、卧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体态端正、行走自如、坐卧舒适、精神饱满者,属健康状态;体态不端、行走困难、坐卧不安、精神呆滞者,属病态状态。

望闻问诊知识点总结

望闻问诊知识点总结

望闻问诊知识点总结一、望望是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观察面色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来了解藏表关系,判断疾病性质,还可以了解疾病的部位和病情的轻重缓急。

不同的面色对应不同的病情,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黄色可能是湿热内蕴,面色红赤可能是气郁火旺等。

观察舌质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血情况,舌质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舌质红绛可能是热盛;观察舌苔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情况,舌苔黄腻可能是湿热内蕴,舌苔白腻可能是寒湿内盛等。

通过观察面色、舌质、舌苔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闻闻是中医诊断中通过闻患者的口气、体味等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通过闻口气可以了解患者的热寒情况,口气臭浊可能是湿热内蕴,口气清新可能是气血调畅;通过闻体味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性质,体味臭浊可能是湿热内蕴,体味清爽可能是气血循畅。

中医认为口气和体味是人体内部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通过闻这一方式可以尽可能地获取有关病情的信息,为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三、问问是中医诊断中通过向患者询问病情的一种方法。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体征、饮食、排便等方面的信息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病情的分析和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问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医生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四、诊诊是中医诊断中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法来判断患者病情的一种方法。

诊断是中医诊断的核心,也是中医治疗的关键。

中医诊断需要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判断病因病机,确定证型证素,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望闻问诊,医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判断病因病机,确定证型证素,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望闻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它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口气、体味等方面的信息,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望诊常用知识点总结

望诊常用知识点总结

望诊常用知识点总结一、望色1. 面色:根据面色来判断病人的气血状况,如面色苍白、面赤、面黄等,进而分析病人体内气血的盛衰。

2. 眼白色:正常为洁白,若出现有黄色、赤色或灰白色,常与肝火或肝郁有关。

3. 唇色:正常为红润,若出现苍白、紫绀等情况,可能与气血不足相关。

二、望神志1. 眼神:通过观察病人的眼部表情和眼神,可以了解其精神状态和疾病情况。

2. 病态:如眼目幽沉无神,眼部出现水肿等病态表现,可能与湿热或气血不畅相关。

三、望舌1. 舌质: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和颜色,可以反映出病人的基本状况,如舌体苍白、红绛、紫暗等,不同舌质可能与不同的疾病有关。

2. 舌苔:观察舌面的舌苔情况,可以了解病人的病情,如舌苔黄腻、白腻、苔色薄等,每种情况都可能反映出不同的病理变化。

四、望色色、望动态1. 望色色:观察身体局部的皮肤颜色、血管情况等,可以了解病人的气血状况,如皮肤苍白、发绀、静脉充盈度等。

2. 望动态:观察病人的步态、姿势、手足的舞动等动态表现,可以了解病人的气血状况和身体的协调性。

五、望声1. 气音:通过病人的呼吸音和呼吸声,可以了解其呼吸系统的状况,如呼吸急促、气息粗、气息微弱等反映出不同的病理情况。

2. 胸鸣:观察病人的胸部是否有鸣声、咳嗽声等,可以了解其肺部状况。

以上是望诊常用的知识点总结,望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病人的面色、舌象、眼底、肢端等进行观察,可以了解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以此为依据,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人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对于广大患者来说,也能够通过望诊的方法了解自身的体质状况,及时进行调理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掌握望诊的常用知识点,对于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望诊脉诊实训报告范文

中医望诊脉诊实训报告范文

一、前言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断方法独特,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其中,望诊和脉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医诊断技巧,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医望诊脉诊实训。

现将实训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望诊实训(1)望神: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动作等,了解患者整体状况。

(2)望色: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皮肤等,了解脏腑功能及病情变化。

(3)望形体:观察患者的体型、姿态、步态等,了解患者的体质及疾病。

(4)望排泄物:观察患者的排泄物,如大小便、痰液等,了解病情变化。

2. 脉诊实训(1)寸口脉诊:学习寸口脉的部位、切脉方法、脉象识别等。

(2)三部脉诊:学习三部脉的部位、切脉方法、脉象识别等。

(3)常见脉象识别:学习浮、沉、迟、数、滑、涩、弦、紧等常见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三、实训过程1. 望诊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望诊的基本知识,包括望神、望色、望形体、望排泄物等。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一观察了患者的各种表现,并与老师讨论分析。

通过实训,我们掌握了望诊的基本技巧,能够初步识别患者的病情。

2. 脉诊实训脉诊实训分为三个阶段:寸口脉诊、三部脉诊、常见脉象识别。

(1)寸口脉诊:我们首先学习了寸口脉的部位,即手腕桡动脉搏动处。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一切脉,识别各种脉象。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如脉象识别不准确、切脉方法不规范等。

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们逐渐掌握了寸口脉诊的技巧。

(2)三部脉诊:三部脉诊包括寸、关、尺三部脉。

我们在实训过程中,学习了三部脉的部位、切脉方法、脉象识别等。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能够准确识别三部脉的各种脉象。

(3)常见脉象识别:我们学习了浮、沉、迟、数、滑、涩、弦、紧等常见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初步掌握了常见脉象的识别方法。

四、实训心得体会1. 望诊和脉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掌握这两项技能对于中医临床实践至关重要。

中医的望诊讲座心得体会

中医的望诊讲座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中医这一传统医学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医学源远流长,其独特的诊疗方法、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中医在现代社会中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参加了一次中医望诊讲座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背景本次讲座由我国著名中医专家主讲,旨在向大家传授中医望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讲座分为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两部分,让学员们对望诊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二、望诊的重要性在中医诊断中,望诊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之一。

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外在表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通过望诊,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 面色:中医认为,面部是人体五脏六腑的外在反映。

观察面色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情况。

如面色红润,说明气血充足;面色苍白,则可能是气血不足。

2. 舌象: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舌质、舌苔、舌下脉络等都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

如舌质淡白,可能是气血两虚;舌质红,可能是热病。

3. 脉象: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阴阳、脏腑等功能状态。

如脉象沉细,可能是气血两虚;脉象洪大,可能是热病。

三、望诊技巧1. 观察面色:观察患者面色时,要注意光线、环境等因素,尽量在自然光下进行。

观察面色时,要注意整体、局部、动态等方面。

如观察患者面部是否有斑点、红肿、脱皮等现象。

2. 舌诊技巧:舌诊时,要观察舌质、舌苔、舌下脉络等。

观察舌质时,要注意舌色、舌形、舌下脉络等;观察舌苔时,要注意苔色、苔质、苔厚薄等。

3. 脉诊技巧:脉诊时,要注意脉位、脉象、脉速等。

脉位是指脉搏跳动的地方,脉象是指脉搏的强弱、快慢、滑涩等,脉速是指脉搏的频率。

四、讲座体会1. 中医望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通过本次讲座,我对望诊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基础。

中医望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望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望诊知识点总结一、中医望诊的基本原理1. 望诊的基本原理中医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特征、眼神、语言、舌苔等来获取疾病的信息的一种诊断方法。

通过望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饮食、排便、睡眠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如病程、发展趋势等。

望诊的基本原理是“形色”,即通过观察形体和面色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2. 望诊的基本内容中医望诊主要包括面色、舌苔、眼神、口唇、气息等方面。

其中,面色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面色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

舌苔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可以通过舌苔的颜色、形态、湿润度等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情况。

眼神、口唇、气息等也都可以通过望诊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二、中医望诊的常见病症表现1. 面色(1)面色苍白:表示气血不足,常见于贫血、失血等病症。

(2)面色黄褐:表示湿热内蕴,常见于黄疸、疟疾等病症。

(3)面色红润:表示气血旺盛,常见于发热、热病等病症。

(4)面色青紫:表示气滞血瘀,常见于郁闷、瘀血等病症。

2. 舌苔(1)舌苔色白:表示表虚,常见于感冒、风热、外感等病症。

(2)舌苔色黄:表示湿热内蕴,常见于湿热病症。

(3)舌苔色黑:表示寒湿内蕴,常见于寒湿病症。

(4)舌苔色紫:表示气滞血瘀,常见于郁闷、瘀血等病症。

3. 眼神(1)目光炯炯有神:表示精神饱满,常见于健康状态较好的人。

(2)目光无神:表示精神不振,常见于气血不足、病后虚脱等病症。

(3)目光呆滞:表示中风、昏迷等重病症。

4. 口唇(1)口唇红润:表示健康状态较好。

(2)口唇苍白:表示气血不足。

(3)口唇青紫:表示气滞血瘀。

5. 气息(1)气息清爽:表示健康状态良好。

(2)气息浑浊:表示寒湿内蕴、湿热内盛等重病症。

三、中医望诊的误区和注意事项1. 误区在进行中医望诊时,有些医生或患者容易出现以下误区:(1)单一误区:只看面色、舌苔等其中一项,而忽略其他表现。

(2)片面误区:过分注重其中一项,而忽略其他表现。

中医病情诊断总结范文

中医病情诊断总结范文

一、引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诊断方法和丰富的治疗手段,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本文将对中医病情诊断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中医诊断方法1. 望诊: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脉象等外在表现,以了解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程度。

(1)神色: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表情等,以判断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证候。

(2)形态:观察患者的体态、姿势、动作等,以判断疾病部位、性质等。

(3)舌象:观察舌质、舌苔、舌下络脉等,以判断疾病性质、部位和程度。

(4)脉象:观察脉的速率、节律、力度、形态等,以判断疾病性质、部位和程度。

2. 闻诊: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等,以判断疾病性质、部位和程度。

3. 问诊:询问患者的病史、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以了解疾病的成因、发展过程和病情变化。

4. 切诊:通过触诊患者的身体,如皮肤、肌肉、关节等,以判断疾病性质、部位和程度。

三、中医辨证施治1. 八纲辨证:根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纲,将疾病分为八类,分别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阳两虚证、阴阳两实证。

2. 病因辨证:根据病因,如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等,将疾病分为不同的证型。

3. 脏腑辨证: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将疾病分为不同的证型。

4. 经络辨证:根据经络的走向和功能,将疾病分为不同的证型。

5. 六经辨证:根据六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将疾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证。

6. 卫气营血辨证:根据卫气营血的运行状态,将疾病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7. 三焦辨证:根据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将疾病分为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

四、总结中医病情诊断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诊实训望诊心得体会总结

中诊实训望诊心得体会总结

中诊实训望诊心得体会总结在进行中医诊断实训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我了解到中医诊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体质、舌诊、脉象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这一点对我来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在西医教育的影响下,我常常倾向于依赖检查结果和仪器来确定一个诊断,而忽视了从综合性和动态性的角度来看待一个病患。

其次,中医强调个体化和整体观念,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病人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

相同的病状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这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病患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因此,准确收集和分析病人的病史和症状变化对于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我也发现了中医诊断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对诊断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有时候,我会发现自己在面对一些模糊的症状时产生迷茫,难以确定诊断结果。

这时,我就需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学会倾听其他医生的意见和经验,并不断积累自己的临床经验,以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

在实践中,我还意识到中医诊断往往涉及到对病人的心理因素的考虑。

病人的情绪、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对病症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关注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对病人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给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最后,中医诊断的实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中医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勇于尝试和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总结起来,中医诊断实训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和收获的过程。

通过实践,我不仅加深了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还提高了对患者个体差异的把握,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共同进步,我更加坚信中医治疗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中医四诊之望诊总结

中医四诊之望诊总结

中医四诊之望诊总结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精气作为物质基础,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

因此,通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活动、语言气息等,可以判断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和预后。

望神包括:得神、失神、假神。

1.得神(有神):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表示正气未伤,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2.失神(无神):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表示正气已伤,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

这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阳格拒,即将离绝的象征,通常称为“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

望面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

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部反映。

所以,望面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称为“常色”。

在疾病状态时面部的色泽,称为“病色”。

病色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

1.青色:主寒证、痛证、淤血和惊风。

寒凝则气滞血瘀,经脉拘急收引,故面色发青,甚至青紫;经脉瘀阻,不通则痛;血不养筋,肝风内动则惊风搐搦。

所以青色多见于胸腹瘀痛、外伤剧痛及小儿惊风先兆。

2.赤色:主热证。

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红赤。

若满面通红,多为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的实热证;仅颧部潮红娇嫩,则多属阴虚火旺的虚热证。

3.黄色:主虚证、湿证。

黄为脾虚湿蕴之征象。

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故面色发黄。

如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称“萎黄”。

面目一身具黄,称为“黄疸”。

黄而鲜明如橘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黄而晦暗如烟虚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引起。

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多为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

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为气血不足的表现。

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乏力;或耗气失血,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皆可导致面呈白色。

如面色晄白虚浮,多属阳气虚;面色淡白消瘦,所属血虚。

望诊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望诊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望诊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望色望诊的第一个要点是望色。

望色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观察,一个是望面色,另一个是望目色。

望面色是指观察病人面色的一般情况。

中医认为面色是反映人体气血运行状况的窗口,通过人的面色可以初步判断出病人的气血状况。

举个例子,面色苍白可能表示病人气血不足,而面色潮红可能表示病人气血亢盛等等。

望目色是指观察病人眼睛的颜色和神采。

中医认为眼睛是心窍之府,对心神情况的变化尤为敏感。

通过观察瞳孔和眼晴的颜色以及神态表情,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心情和精神状态。

比如,眼底微黄可能表示病人有湿热内盛的情况,而眼神呆滞可能表示病人气血不足等等。

二、望舌苔望舌苔是望诊的第二个要点。

中医认为舌苔是人体的肠胃情况的直接反映,通过观察病人的舌头颜色、形态以及舌苔的厚薄和颜色等,可以初步判断出病人的肠胃情况。

比如,舌头发胖且舌苔较厚可能表示病人有湿热内盛的情况,而舌头较瘦并且舌苔比较薄可能表示病人气血不足等等。

三、望脉息望脉息是望诊的第三个要点。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主要经络,脉搏是经络气血的表现。

望脉息主要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情况来判断其病情。

望脉时需要注意脉象的频率、力度、节律和深浅。

比如,脉象弦细可能表示病人风寒外袭,而脉象沉弱可能表示病人气血不足等等。

四、望形态望形态是望诊的第四个要点。

它主要是通过观察病人的体态和病征的表现来判断其病情。

病征包括病人的行走方式、姿势和表情等等,通过观察这些可以初步判断出病人的疾病类型和程度。

五、望诊的应用望诊可以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感冒、咳嗽、腹泻、风湿病等疾病的诊断中,望诊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眼神、舌苔、脉象以及体态,可以有效地判断出病人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望诊是中医诊断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眼神、舌苔、脉象以及体态等,可以初步判断出病人的病情和病程,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望诊在中医诊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诊望诊实训报告心得总结

中诊望诊实训报告心得总结

中诊望诊实训报告心得总结前言在这次中诊望诊实训中,我有幸能够参与到一个真实的临床环境中,进行身心科的观察与诊断。

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观察,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医学实践的重要性和难度。

在这篇报告心得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实训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实训过程实训过程中,我主要跟随了一位资深的中医医师进行中诊望诊的训练。

我们首先通过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症状和体征等。

随后,我们进行了面诊和望诊的训练,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舌苔、舌质、气色等来判断其体质、病情和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还结合了五感观察和问诊的技巧,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和分析。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经验。

首先,我意识到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症状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他们主动描述自己的症状,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最后,我认识到中医诊断是一个精细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症状,并结合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才能做出一个准确的诊断。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训,我对中诊望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认识到中医诊断是一门系统性的学问,需要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

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

其次,我明白了中医诊断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综合运用中医的各个学科知识,如中药学、方剂学等。

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中医诊断。

最后,我认识到中医诊断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需要医生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灵活地运用各种诊断技巧和方法,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诊断。

对我的启示这次中诊望诊实训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首先,我意识到中医诊断是一项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的工作,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在临床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我明白了中医诊断是一门需要综合观察和分析患者症状的学问,只有运用多角度和综合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病情,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诊断。

中药望诊总结汇报

中药望诊总结汇报

中药望诊总结汇报
中医诊断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望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外在表现,中医师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中药治疗方案。

以下是对中药望诊总结的汇报。

望诊是中医师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包括面色、舌苔、脉搏等方面,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中药治疗方案。

在进行望诊时,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

首先,面色。

中医认为面色反映了人体气血的充盈情况,是判断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望诊时,我们需要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红润、白嫩、黄色或发青等,这些面色的变化往往与人体气血的盛衰、阳气的亏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面色红润可能表示有火热病邪,面色发青可能表示有寒冷病邪。

其次,舌苔。

舌苔是舌面上的一层白色或黄色的薄膜,它可以反映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和病理变化。

在进行望诊时,我们需要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形态以及湿润程度等。

例如,舌苔厚腻可能表示有湿气的困扰,舌苔薄白可能表示有阳气亏损等。

最后,脉搏。

脉搏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观察对象之一,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方面的变化,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状态。

例如,脉搏有力有力弱可能分别表示人体阳气充足和阳气不足。

综上所述,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外在表现,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为其制定合理的中药治疗方案。

望诊是中医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医望诊心得

中医望诊心得

中医望诊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医望诊心得中医望诊心得(通用5篇)中医望诊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医望诊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医望诊心得(通用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望诊归纳总结

望诊归纳总结

望诊归纳总结1. 引言望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面色、舌苔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望诊能够帮助医生初步确定患者的病症,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对望诊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望色、望舌、望目、望汗、望毛发等方面。

2. 望色望色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人的面色能够反映出体内脏腑的状况。

例如,苍白的面色可能表明气血不足,黄色的面色可能表明肝胆病变,红色的面色可能表明血热等。

望色时需要注意面色的整体情况,同时还需要观察面色的细节部位,如目眶、鼻尖、口唇等。

3. 望舌望舌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和舌质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舌苔和舌质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体内病理变化的情况。

例如,舌苔厚腻可能表明湿热内蕴,舌质红绛可能表明火热病变等。

望舌时需要注意舌苔的颜色、形态、厚薄、湿燥程度等,同时还需要观察舌质的颜色、纹理、形态等。

4. 望目望目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睛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眼睛是外窗,能够反映出体内病理变化的情况。

例如,目赤可能表明火热病变,目黄可能表明湿热内蕴等。

望目时需要注意眼睛的颜色、明亮度、血丝等情况,同时还需要观察眼睑的肿胀、眼球的凸出等情况。

5. 望汗望汗是通过观察患者的汗液情况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汗液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体内病理变化的情况。

例如,大汗淋漓可能表明阴虚出汗,无汗则可能表明阳气不足等。

望汗时需要注意汗液的量、颜色、气味等情况。

6. 望毛发望毛发是通过观察患者的毛发情况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毛发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体内病理变化的情况。

例如,毛发稀疏可能表明气血不足,毛发油腻可能表明湿热内蕴等。

望毛发时需要注意毛发的数量、密度、干湿程度等情况。

7. 结论望诊是中医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面色、舌苔、舌质、眼睛、汗液和毛发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望诊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各项望诊指标,结合患者的主诉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望诊实训报告心得

望诊实训报告心得

一、引言中医望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中一门独特的诊断方法。

在本次望诊实训中,我有幸学习了望诊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对中医望诊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望诊实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实训之初,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望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望诊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形态等外在表现,来推测患者体内脏腑功能状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2.实际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实际操作环节。

实训老师带领我们逐一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形态等,并详细讲解如何从这些表现中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将望诊与四诊合参,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3.交流讨论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望诊练习,每组负责观察一位患者。

观察完毕后,各组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诊断思路。

通过讨论,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望诊技巧。

三、实训心得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对望诊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望诊技巧。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才能提高望诊水平。

2.注重观察细节望诊是一门细致入微的技艺,要求我们在观察患者时,要注重细节。

从患者的面色、舌象、形态等方面,捕捉到病情的蛛丝马迹。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形态等,并从中推测患者的健康状况。

3.四诊合参中医诊断强调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相结合。

在本次实训中,我认识到望诊只是四诊之一,要想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还需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方法。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四诊合参能力。

4.团队合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望诊练习,相互协作,共同提高。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5.提高自身素质望诊实训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医学习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望诊面诊知识点总结

望诊面诊知识点总结

望诊面诊知识点总结一、望诊面诊的基本原理1. 中医养生观念:中医养生观念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人体的生理状况可以通过望诊面诊来体现。

2. 脏腑反映: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与面部特定的区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面色、面部纹理等来推测脏腑的状况。

3. 情志反映:中医强调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观察面色、眼神等可以推断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

二、望诊面诊的方法1. 观察面色: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肤色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血状况,比如面红、面白、面黄等。

2. 观察面部纹理:中医认为面部的皮肤纹理可以反映脏腑病变的情况,比如皱纹、色斑等。

3. 观察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神可以了解其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

4. 观察舌苔:舌苔是中医望诊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患者的脏腑状况和疾病的性质。

三、望诊面诊的知识点1. 面色变化:面色是望诊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医把脸分为五色,黄、赤、白、青、黑,每一种颜色的变化都对应着五脏的不同病变表现。

2. 面部纹理:包括面部纹路、斑点、疙瘩等都可以反映人体的疾病状况,比如额头的皱纹表示脾胃不好,嘴角的纹路表示心火旺盛。

3. 眼神特征:眼睛是面诊的重要部位,眼睛的清澈与否、神情的威严与否等都可以反映患者的情绪和脏腑状况。

4. 舌苔变化:舌苔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舌苔的厚薄、色泽、湿润程度等都可以反映脏腑病变的情况。

四、望诊面诊在临床中的应用1. 中医诊断:望诊面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舌苔等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变程度。

2. 疾病辨识:面诊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辨识和分类,比如面色苍白可能是因为气血不足,面色发红可能是因为情绪激动等。

3. 病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等来观察病情的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

五、望诊面诊的注意事项1. 环境光线:进行望诊面诊时要选择光线充足的环境,以便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等特征。

中药望诊总结汇报怎么写

中药望诊总结汇报怎么写

中药望诊总结汇报怎么写中药望诊总结汇报是指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将望诊所观察到的病情信息进行总结和汇报的工作。

下面是一个写1000字的中药望诊总结汇报示例:标题:中药望诊总结汇报一、患者信息姓名:张某性别:女年龄:35岁主诉:咳嗽、咳痰半个月就诊日期:2021年8月10日二、望诊结果1. 一般状况患者皮肤白皙、有氧色,精神好,无恶心、呕吐等症状。

表情淡漠,精神状态较差。

2. 面部望诊面色较白,口唇微干裂,面部肌肉松弛,面部有少量散在浅红色疱疹,舌苔黄腻,舌体胖大。

3. 眼睛望诊眼结膜充血,有少量黄色分泌物,眼神呆滞。

4. 皮肤望诊皮肤干燥,局部瘙痒,有散在红色疹子,皮肤弹性较差。

5. 舌诊舌苔黄腻,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三、诊断及中药治疗方案根据以上望诊结果,结合患者主诉,初步诊断为血热外痣证。

治疗方案:1. 中药方剂:清热解毒方- 主要组成:黄芩、连翘、紫草、薄荷等。

-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口服一剂,连续服用7天。

2. 中药外用药膏:中药清洗药膏- 主要组成:板蓝根、野菊花、金银花等。

-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镇定。

- 使用方法:将药膏涂抹于患处,每日2次,轻轻按摩约5分钟,连续使用5天。

四、饮食与调理建议1. 饮食调理- 忌辛辣刺激食物,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

-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2. 调整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调整生活作息。

五、随诊与复诊1. 随诊时间:2021年8月17日- 随诊内容:观察症状变化、药物疗效。

2. 复诊时间:2021年8月24日- 复诊目的:进一步观察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六、总结通过望诊,发现患者有血热外痣证的表现,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案。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作息调整等方面的调养。

下一步将通过随诊和复诊观察疗效并进行调整。

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中医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一个关于中药望诊总结汇报的1000字文章示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即可。

中药望诊总结汇报材料范文

中药望诊总结汇报材料范文

中药望诊总结汇报材料范文中药望诊总结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专家、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我是某医院中医科的某某,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报告我在中药望诊方面的研究成果。

首先,我将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的研究背景和动机,然后详细介绍我的研究内容和结果,最后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我的研究背景是中医临床,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工作。

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宝贵瑰宝,中药望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准确、简便、经济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中医理论的复杂性和中药望诊的主观性,中药望诊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希望通过深入研究,提高中药望诊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和患者的健康。

针对中药望诊的问题和挑战,我选择了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而言,我首先对中药望诊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不同色泽、形状、质地等特点与中药属性和临床疾病的关联性。

其次,我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并对患者的病历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将中药望诊的结果与传统中医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我发现中药望诊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相当高,并且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辅助信息。

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不同颜色的舌苔与肝脏和胃肠道的功能异常有关,不同形状和质地的舌诊特点与心脏和肺部的疾病相关,而舌体的湿润程度则与肾脏和膀胱的功能有关。

此外,我还发现不同的中药属性与舌诊特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例如,寒凉药物与舌体湿润度较高的患者更为适用,而燥热药物则适用于舌体湿润度较低的患者。

总结起来,我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望诊在中医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舌苔、舌体颜色、形状和质地等特点,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辅助信息。

然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例如中药望诊的标准化和客观性评价等。

我将继续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为中药望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望诊知识点总结

望诊知识点总结

望诊知识点总结面色的观察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面部的血色,面色的变化反映了人体内部的健康情况。

正常人的面色应该红润有光泽,但是当人体出现疾病的时候,面色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比如,肝病时面色呈暗红色,脾病时面色呈黄色,肺病时面色呈白色等等。

面色的变化表明了脏腑功能的失调,对于诊断预后十分重要。

舌苔的观察也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舌象可以反映脏腑的功能状态,舌苔的厚薄、颜色、湿润程度等都能反映出疾病的性质。

观察舌头上面的苔可以看到患者的脏腑功能的改变情况,比如心热时舌头上的苔是黄色的,肾虚时舌头上的苔是白色的,脾胃虚弱时舌头上的苔是厚厚的等等。

通过观察舌苔,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的线索。

脉搏的观察也是望诊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脉搏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人体的脏腑功能状态及疾病的性质,通过观察脉搏的速度、节律、有力度等都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比如,高血压时脉搏会变快、紧张、有力,心脏疾病时脉搏会变缓、弱等等。

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为医生提供很多的诊断信息。

望诊的内容是丰富的,也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

首先,要全面观察患者的面部、眼睛、嘴唇、牙龈等,注意观察面色、面部表情、神情等。

其次,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舌头和舌苔的情况,包括舌头的形状、颜色、舌苔的厚薄、颜色和湿润程度等。

最后,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脉搏的情况,包括脉搏的速度、节律、有力度等。

通过全面观察,就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望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医生在望诊的时候要注意患者的隐私,避免让患者感到尴尬。

其次,医生在望诊的时候要细心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

再次,医生在望诊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来判断面色、舌象和脉搏的变化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医生在望诊的时候要结合其他的诊断手段,不能只凭望诊来诊断疾病。

通过望诊、问诊、闻诊和切诊的结合,才能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总之,望诊是一种重要的中医诊断手段,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表象和特征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

神志清楚、表情自然、面色荣润、两目灵活
明亮、语言清晰、反应灵敏、呼吸平稳
病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正常)
正气未伤、精气未衰(病轻)
意义:正气未伤,病轻易治,预后较好。
2、无神(失神) 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呆滞、 语言低微、反应迟钝、呼吸微弱, 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病机:精气大伤,脏腑衰败。 意义:正气已伤,病重难治,预后较差。
局部望诊
望头面 望五官 望躯体 望四肢 望二阴 望皮肤

一、望头与发——肾

1、头形

过大、过小,伴智力不全——先天不足,肾精亏损诊
囟填(囟门高突)——实证
囟陷(囟门凹陷)——虚证
解颅(囟门迟闭)——肾气亏虚
2、头发 黄干
稀疏
如穗
血虚、肾虚
脱发
白发
二、望目——肝
五轮学说及脏腑分属
目眦——心(血轮) 白睛——肺(气轮) 黑睛——肝(风轮) 瞳仁——肾(水轮) 眼胞——脾(肉轮)
(1)坐形 坐而喜仰,胸胀气粗——属实证。 坐而喜俯,少气懒言——属虚证。
(2)卧式 面常向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 阴证、寒证、虚证 面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能自转侧—— 阳证、热证、实证 仰卧伸足,掀去衣被—实热证(阳盛)
踡卧缩足,喜加衣被——虚寒证(阳虚)
(3)立姿 站立不稳,其态似醉——脑有病变。 不耐久站,依物支撑——气血虚弱。
病色。或晦暗枯槁,
【意义】人体精充神
或鲜明暴露等。
旺、气血津液充足、 【意义】脏腑精气受损,胃气
脏腑功能正常。
不能上荣
中国人——红黄隐隐,明润光泽
1.病色——青色(肝:风)
主病
特点
寒证
青紫
痛证
青黑
瘀血
青紫
惊风
眉间、鼻柱、唇周 色青紫
全身望诊
全身望诊
2.病色——赤色(心:暑/火)
主病
特点
热证
实热证 虚热证
2、望龈
牙龈淡红润泽——胃气充盛,气血旺盛 牙龈淡白——多是血虚 牙龈红肿疼痛——多为胃火上炎 牙龈出血且疼痛——胃热出血 牙龈出血且痛不甚——气虚,或虚火
五、望咽喉—肺、胃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属实热。 咽部色红娇嫩,肿痛不明显:属虚证。 有黄白色脓点,甚则溃烂:肺胃热毒壅盛。
六、望斑疹
1、斑——阴斑、阳斑 表现:斑色深红,点大成片状,平铺于皮肤下, 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病机:胃热炽盛,入于血分
望诊
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整体或局部的变化
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内容
全身望诊(望神、面色、形体、姿态) 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肢体、皮肤等) 望排出物(望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 望小儿指纹(附:望鱼际络脉、爪甲) 舌诊
全身望诊
望神 望面色 望形体 望姿态
一望神全1、Fra bibliotek神(得神)身

满面通红、壮热口渴 面部潮红、骨蒸盗汗
全身望诊
3.病色——黄色(脾:湿)
主病
湿证
脾虚 黄疸
血虚 湿阻 湿热 寒湿
特点 面黄 萎黄:面色淡黄,干萎无泽 黄胖:面黄虚浮 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薰
全身望诊
4.病色——白色(肺:燥)
主病
特点
虚:虚寒
白虚浮
失血
淡白无华
寒:里寒
苍白
5.病色——黑色(肾:寒/水)
(1)目赤肿痛:多属风热或肝火。 (2)白睛发黄:为黄疸。脾虚或湿困。 (3)目眦淡白:气血不足。 (4)目眦赤烂:湿热。 (5)目胞浮肿:水肿。 (6)目窠下陷:津液亏虚、气血不足。
瞳孔缩小:多属肝胆火炽所致;亦可见于中毒。 瞳孔散大:可见于肾精耗竭的病人,属病危,
两侧瞳孔完全散大则是临床死亡的指征之一。
正不盛邪

麻疹(传染病)
风疹(皮肤病)
1.发疹前有咳嗽喷嚏、 疹形细小稀疏,其色
鼻流清涕、眼泪汪汪、 淡红,瘙痒不已,时
耳后有红丝。
发时止,身有微热或
2.发热三四天后发疹, 无热。
从头面到胸腹四肢,红
色粟粒状疹点,尖而稀
疏、扶之碍手。
望舌
(一)舌的组织结构
舌背 舌 (舌面粘膜)
轮廓乳头——分布于舌根部 蕈状乳头——舌尖边部较多 丝状乳头——舌苔的主要组成
2、疹——麻疹、风疹 表现:色红或紫红,点小如粟粒,高出于皮肤, 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病机:肺部郁热,累及血分
病情
症状
病机
轻证 布点稀少,色红,身热,从胸腹 邪气外透 顺证 到四肢发布,同时热退神清
重证 布点稠密,色深红或紫黑,从四 邪毒内陷
逆证 肢到胸腹发布,同时大热不退, 神志昏迷
危重 色黑而焦枯
主病 阳虚
肾虚 阴虚
水饮
特点
面色黧黑 黑而干焦 面色淡黑 眼眶灰黑
全身望诊
三 望形体 1.体强:身体强壮
表现: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 皮肤润泽,筋强力壮。 病机:内脏坚实,气血旺盛。 意义:预后良好。
2.体弱:身体瘦弱 表现: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削, 皮肤枯槁,筋弱无力。
病机:内脏脆弱,气血虚衰。
(4)行态 以手护腰,弯腰曲背,行动艰难—腰腿病。 行走之际,突然止步,以手护心—腹痛; 心痛。 行走身体震动不定—脑部病变;筋骨受伤。
(5)异常动作
睑、面、唇、指(趾)颤动—动风先兆 颈项强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肝风内动 卒然跌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中风 喘息,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喘证
意义:预后较差。
3.肥胖:体重超过正常20%者 意义:
体胖能食——形气有余,精气充足。 体胖食少——形盛气虚,脾虚有痰。
结论:胖人多阳虚,多痰,多湿。
4.消瘦:体重明显下降超过10%者 意义:形瘦能食——中焦有火。 形瘦少食——脾气虚弱。 结论:瘦人多阴虚、多火、血虚 。
四 望姿态
动、仰、伸——阳证、热证、实证。 静、俯、屈——阴证、寒证、虚证。
3、假神 表现:突然精神兴奋、两目有神、语音高亢、 食欲及力气大增,甚则意识清晰。 病机:脏腑精气极度衰弱,阴阳即将离绝。 意义:病危,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假 神

二 望面色

1、常色
2、病色

【概念】生理时的面 【概念】疾病时的面部色泽 诊
部色泽 【表现】一切反常的色泽都属
【表现】光明润泽

三、望口与唇——脾


1.口唇淡白——血虚

2.唇色青紫——瘀血
3.唇色深红而干——热盛伤津
4.口唇糜烂——脾经湿热
5.口腔溃疡——心脾积热
6.口角歪斜——中风
7.口唇樱桃红——煤气中毒
四、望齿与龈—肾、胃
1、望齿
牙齿洁白润泽——津液内充、肾气充足的表现 牙齿黄而干燥——热盛伤津,阴液亏损 牙齿松动稀疏、齿根外露—多属肾虚,或虚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