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杜荣兴

长汀县涂坊中心学校,福建龙岩 366312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新课导入是老师的

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在一节课中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不但可以使学生瞬间

聚焦课堂,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动

机进一步加强,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课堂魅力的所在。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好

的导入就像磁铁,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每一堂课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特别要

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温故知新,在“矛盾”中导入新课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旧知识是新

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

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大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

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教师找准新旧

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又不十分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分数的意义”时,先利用课件出示六个苹果、两个小朋友,指名学生到计算

机上把六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他们很快分完,每个小朋友分到三个。这时

课件出示两个苹果,继续让学生把这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他们也很快分完,每个小朋友分到一个。然后再出示一个苹果,继续把这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

小朋友,当学生说出:“每个小朋友分到一半”时,接着再要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

给三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多少呢,如果再平均分给四个人,五个人呢,那每个人可

以分到多少苹果呢,趁势引入“这样分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这样既温习了旧

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铺垫迁移,在“疑惑”中导入新课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自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逐步理解那些较抽象、较枯燥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先出示装有一些豆子的杯子,内装28粒。先让学生估计这个杯子里有多少粒豆子。于是,学生们纷纷积极地说出自己各自不同的答案。这时老师先不作评价,而是带着学生一起数10粒豆子,放入一个杯子中:“现在你能估计这个杯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吗,”有的学生估计有20粒,有的学生估计有30粒,还有的学生还有其它不同的想法。究竟谁估计得比较准确呢,让我们一起数数吧~于是指名两名学生走上讲台开始数豆子,同学们也跟着数。有的学生是这样数的:2、4、6、8、10等等。还有的学生是5个5个数的。这样既能体现学生对数量的原有感知水平,又可以看出学生原有数感发展的水平是有差异的。然后有机渗透由“部分”到“整体”的估算策略,最后组织学生数数,来验证学生的估计,这样学生的兴趣得以充分的调动,既感受到了数数的必要性,求知欲也得到激发,课后检查效果良好。像这样,用有趣的数学活动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认知冲突,在“悬念”中导入新课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

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如果有疑问,心里就会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例如厘米的认识教学,老师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学生合作测量后汇报。有的小组是每人选一样工具来量,结果是:课桌长6拃,课桌有4枝铅笔长,有5个这样的笔记本长。有的小组的结果是:3人拿工具量,2人记录,1人检查。得出课桌大约有4枝铅笔长或3个铅笔盒长或5拃长。也有的小组汇报:桌子大约是20块橡皮长或10个手掌长,用铅笔、铅笔盒和拃量的和其他组差不多。这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大家的桌子是一样的,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用的工具不一样,只有工具一致,测量结果才可以相互比较。因此也感受到了统一测量工具非常重要,在全班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的测量活动,验证他们的发现。同时在情景中揭示了“统一工具”的必要性,使学生以渴求的心理进入“厘米”的概念学习。

四、比较感悟,在“体验”中导入新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激发起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中比较发现异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望,由此来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我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两层含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用语言不容易为儿童所理解,于是,我就通过摆动物头像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基数”和“序数”,由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我先在黑板上贴上5

只小动物:小鸡,小猫,小猴,小鹿,大象,接着,先让学生分别从左右两个方向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动物。当学生回答出一共有5只动物后,教师小结:这个“5”表示一共有几只动物,是动物的个数,也就是动物的总数。紧接着,我又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数,第5只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大象,我又让学生从右往左数,说一说第5只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小鸡,我接着问:“为什么同样都是第5只,却不是同一只动物呢,”经过观察,讨论,得出:虽然都是第5只,但由于数的方向不同,所以,表示的动物也就不同。由此师生共同总结出“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

五、倾听联想,在“故事”中导入新课

提到听故事,相信没有孩子不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用较短的时间绘声绘色地讲一则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猪八戒找到1个大西瓜,孙悟空对他说:“八戒,我吃一半,你吃一半。” 猪八戒说:“不对不对,我先找到的西瓜,我要多吃一点。猴哥你吃二分之一,我吃三分之一。” 唐僧听了他们俩的对话,笑而不答。沙僧却说:“八戒,你可真傻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总之,新课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新旧知识;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发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新课的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问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动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