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数学常常存在着一种畏惧感,因为他们觉得数学难以理解,难以掌握,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富有趣味的教学环节、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数学问题、利用有趣的教学工具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游戏、实验等形式来进行数学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
教师也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赛和游戏中的竞争和合作,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或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注重巩固和提高小学数学学科内容浩瀚而丰富,学生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实践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深学生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多加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也可以通过扩展性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五、关注学生的情感小学生是处于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群体,他们的情感特别敏感,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激励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是孩子们接触数学知识的起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而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习。
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通过购物、游戏等情境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去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差异化教学法差异化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来制定不同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更难的挑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四、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并且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进步。
五、情感教育法六、游戏教学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很多种,而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收获知识。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程度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有效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使用多媒体资源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进行课堂导入。
例如,可以使用幻灯片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这些直观的图像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同时,多媒体资源还可以通过声音和视频效果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数学的实际应用场景。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身边有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或者“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思考与数学相关的问题。
三、利用有趣的故事或例子故事和例子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力工具。
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或实际应用的例子,教师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内容更加具体和生动。
例如,可以讲述一位数学家的故事,介绍他们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和趣味数学游戏。
这样的故事或例子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进行趣味性的游戏和竞赛游戏和竞赛是激发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迷宫游戏,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寻找出口。
或者可以组织一场数学竞赛,让学生在团队合作和竞争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制作互动性教具互动性教具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进行课堂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1. 游戏导入法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可以通过游戏来导入数学知识。
比如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找出最大数或最小数;或者使用数独游戏让学生填充数字等。
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2. 图片导入法利用图片和图形来导入数学知识,例如教学3D几何图形,可以使用图片展示不同角度的房子、车等物体,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特点和三维空间的概念。
也可以使用一些图形拼图,让学生根据图形拼接完整的图案,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数学知识,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讲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时,可以讲一个小狗通过不同的数字门找到主人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数字的大小和比较。
4. 实物导入法通过实物来导入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
在教学分数时,可以用一块巧克力来展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亲自切割巧克力,体验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式。
5.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面积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教室的地板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教室的面积,从而引入面积的计算方法。
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导入环节要简洁明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还应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导入方法的有效性。
论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5篇

论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5篇第1篇示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
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那么,如何才能让数学课堂的导入更加生动有趣呢?下面我们来谈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导入环节需要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引入一个趣味性的故事、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或者一个突发奇想的数学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讲述一个关于数学的故事,让学生在情节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或者设计一个数学谜题,让学生们通过解题的过程激发思维,培养求知欲。
导入环节应当与学生生活或者自然环境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们在实际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们观察周围的景物,通过数学的角度来解释其中的规律,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导入环节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游戏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者动画,让学生们在视觉上感受数学的美丽与奇妙;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或者教具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们通过操作与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还可以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来促进学习。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交流与合作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让导入环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教学活动是一个灵活的生成过程,课堂导入的具体运用与方法,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1.谈话导入、过渡自然数学源于生活,又学以致用于生活。
生活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素材和知识经验,可以从学生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认识小数》时,可以直接出示一块橡皮的价格是0.3元,然后问学生:“见过这样的数吗?会读吗?在哪里还见过?”2.以旧引新、铺路搭桥课堂导入以旧引新既灵活地复了旧知,进而也自然地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更使新知的研究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可以先出示六个梨和三只盘子,让学生将这六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然后再出示七个梨,让学生继续将七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这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例如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等,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可以理解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的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3.编制儿歌、妙趣横生小学生都要经历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研究过程。
念儿歌,是学生从小研究知识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采用儿歌导入,简洁,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东、南、西、北》这一课时,可以出示相关儿歌,例如“早晨起床,面对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然后让学生模仿图中小朋友,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再来念一次,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研究的兴趣。
4.故事引入、身临其境学生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天性。
如何将理性的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来吸引学生,然后进行认真的思考,也是数学课堂很有效地导入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可以讲XXX摘来一个大西瓜,XXX吃了西瓜的,XXX吃了这个西瓜的,然后问学生谁吃的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10种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10种方法
1.数学视频:
展示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动画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2.游戏引导: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物演示: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观念。
4.思维导图:
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5.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新知识进行交流和探讨,增强学习效果。
6.讲解模型:
通过讲解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观念。
7.问题解决: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8.数学竞赛:
通过数学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比较和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动手实践: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0.数学实验: 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论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论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导入是数学课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的有效手段。
好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好的小学数学导入呢?下面将从方法与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导入方法1.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情境导入法可以采用故事、小实验、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引起兴趣。
在讲解任意数的概念时,可以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想象一个村子里有一头守山牛,村子周围有无限多条小路,那么这头守山牛到底走哪一条路才是最短的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能够引起学生对“无限”“最短距离”等数学概念的好奇心,为学习打下基础。
2.生活导入法生活导入法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和探索数学知识。
这种导入法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面积和周长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围绕学校、教室、操场等场所,实地测量面积和周长,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面积和周长的规律。
这样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启发导入法启发导入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或图形,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在思考中获得对数学问题的新认识。
这种导入法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举例来说,在讲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性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包含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
通过这种启发式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导入技巧1.形象化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图片、形象化的道具等教学资源,以便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感受数学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一、游戏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型导入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数学的加法运算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加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加法运算,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还能提高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故事型导入故事型导入是另一种常见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编写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中的情节,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可以编写一些关于分数的故事,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三、实例型导入实例型导入是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一些真实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数学知识。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有关几何图形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四、问题型导入问题型导入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复杂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实验型导入是指通过数学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数学规律和性质,从而引出数学知识。
在学习测量长度时,可以设计一些测量长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希望通过教师的努力和引导,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数学,掌握数学,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的关键。
下面列举了一些有效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
1.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进行探究式学习。
如利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讲解小数时,通过成组的方式比较0.2、0.25和0.3这三个数值,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来理解小数的含义和大小比较规律。
2. 游戏式学习: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例如数学填数字游戏、数学九宫格、数学成语接龙等。
3.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是一种直观表现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通常用来介绍新的概念和技能,或解答学生的疑问。
例如,在讲解几何形状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来展示各种形状及其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几何形状的概念。
4. 创新课堂:创新课堂是一种积极的课堂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或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以示例的形式介绍数学的价值和应用。
5.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与他人互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相互帮助和鼓励,共同获得成功。
6. 多元智能教育:多元智能教育旨在让学生基于个人优势和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7.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通过预习视频、网上授课或课外作业了解课程内容,利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策略进行讨论和练习。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应该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和独特性,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形式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导入新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那么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一、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游戏来导入新课,比如“数学接力”、“数学拼图”等。
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的游戏道具,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孩子们进行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接触新的数学知识。
这样一来,孩子们会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故事引入新知识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编故事的方式来导入新课,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入相关概念,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通过故事导入法,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问题导入法
四、实物导入法
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孩子们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就是用三言两语直接阐述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交代本节课的研究任务、研究程序。
这种导入法的优点是开门见山,教师简捷明快地讲述和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二、利用旧知识导入。
利用旧知识导入是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引出新的教学课题,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提问以及做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支点,用旧知识搭桥过渡的导入方法。
成功运用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既巩固旧知,又为新知识做铺垫。
三、用生动的实例创设情景导入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这样就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研究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境界。
例如:在“相遇问题”教学时,先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一个在左侧,一个在右侧,两人相互有一定的距离,老师喊“齐步走”,两个同学同时相对而走,当走到两人相遇时,老师喊“立定”。
这时老师说:“这两个同学怎么了?”“他们相遇了。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相遇问题。
这样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掌握知识,同时能激起研究兴趣。
四、故事导入。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使学生在聚精会神讲故事的同时进入研究状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
例如:在教9的认识时,这是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从故事导入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适合。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名字叫“大白兔采蘑菇”:有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兔妈妈带领他的两个孩子上山采蘑菇,采回多少个呢?(出示蘑菇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接着XXX给孩子出了一道题;谁能把这9个蘑菇分成两堆?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快速分了起来,有的分成3和6、2和7、4和5……)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五、提出问题导入。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设疑作为研究的先导,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性。
六、游戏导入法。
当代教育家XXX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统统的教育带有乐趣。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与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与方法
当引导小学生进入数学课堂时,可以使用以下技巧和方法:
游戏化导入:通过游戏或趣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设计数学拼图、数学迷宫或数学益智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和技巧。
图像引入:使用图片、图表或绘图来引入新的数学概念。
通过展示有趣的图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引导他们思考与数学相关的问题。
情境引入: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图形,并让他们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
视频资源:使用一些生动的数学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这些视频可以是有趣的动画、实验或实际应用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故事情节:讲述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实例引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例如,讲解分数概念时,可以使用水果或玩具等具体物品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分数大小。
探索性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进行探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数学规律。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小组或个人中进行讨论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回顾复习:在开始新的数学内容之前,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和回顾以前的学习成果。
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或游戏形式进行复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以上是一些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与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记得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为外在要求或突发情境所促使。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发掘教材中合适学生活动、演示的一些素材,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篇1一、课前自学,发觉不足课前自学是高效率学习的序曲,它是确保学生带着疑问去上课的条件。
由于学生在自学的进程中能发觉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有时间独立摸索并以特殊方式解决问题,和老师直接教相比,自学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入、更扎实。
可见,课前自学是对新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领会的进程;课前自学是学生潜能发挥、充实大脑的进程;课前自学是学生心灵开释、培养自信的进程。
课前自学进程是学生心灵放飞、无比快乐的进程。
比如: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课前下发我精心设计的学案(内容上少而精,以免增加学生的太重的学习负担),这是学生预习的第一手材料,课后,学生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学案中的相干问题,为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积聚气力。
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实践中我发觉:学生一旦辞别依靠,就会养成独立摸索的习惯,将受益毕生。
二、课上交换,共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课堂为主课后为辅,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要“授之渔”。
这就需要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从培养学生自主张识动身,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进程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本领。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我的每节课前情境导入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动身,精心设计策划的。
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我家三口一天各类食品摄取量的统计表,然后问学生: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一出,学生爱好盎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而有效的策略:
1. 清晰的课堂目标:在每节课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学
生明确知道他们将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2. 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如游戏、实验和趣味题目等,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3. 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看到数学
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4.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5. 深入浅出的讲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7. 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问题和情境中,培养他们将所学知
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8. 让学生主动参与:安排一些小组和个体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
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9. 不断反馈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
之处,并提供相关的改进建议。
10. 创设情境:设计一些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以培养他
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和学习成效。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思维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全面发
展。
论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论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导入部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
导入是指在开始新的教学内容前,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接受新知识的教学目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一、情景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是通过故事、图画、实物等手段,将新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走进当中进行体验和感知,从而把数学知识贴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比如,在讲解长度单位时可以通过卷尺、绳子等实物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以此达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图画、实物等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识别和区分。
情感导入法是通过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构建共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习在情感中体验成长。
比如,在讲解分数时可以通过赛跑、分糖果等情境,引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求胜欲望,使学生在情感的推动下更加认真学习;在讲解平均数时可以通过分享、帮助等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互助的重要性。
三、趣味导入法趣味导入法是通过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好奇心,在自由的游戏和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比如,在讲解面积时可以通过利用小方块拼成正方形,让学生在遊戲中掌握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讲解空间形体时可以通过利用积木或立体拼图等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探究和实践。
四、例题导入法例题导入法是通过引入具体例题,来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从而引领学生走向新的学习内容。
比如,在讲解等于式时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等于式的应用;在讲解乘法分配律时可以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五、启发式导入法启发式导入法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建立知识体系。
比如,在讲解方程时可以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和解题,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论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论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一、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开展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时,老师需要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可以通过唱歌、跳舞、小品、笑话等方式,引导学生调节好情绪,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生活化的引入数学知识虽然与生活联系紧密,但是有些学生往往无法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中,老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引入方式,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如何贯穿于生活之中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情景故事的使用故事是人们传递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重要手段。
老师可以编制一些富有想象力和情感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四、游戏化引导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天然方式,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接受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游戏,通过游戏的互动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知识。
五、综合性引入数学知识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中,老师可以采取综合性引入的方法,通过将不同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整体性的认识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六、问题导入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
七、引用名人名言名人名言常常具有启发和激励的作用,适当地引用名人名言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更积极的态度。
老师可以挑选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从名言中得到启迪。
八、示范引导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特定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以上这些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都是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而哪种方法与技巧应该选择,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来灵活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指在教学开始之际,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学生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
当老师要教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加法概念时,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来引入。
老师可以说:“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那么他现在一共有多少苹果呢?”通过这种引入方式,学生会对问题产生兴趣,主动地开始思考,从而引入了学习数学加法的话题。
二、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指通过使用实际物品来引入数学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感官体验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学生认识几何图形时,老师可以通过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摸索,通过感知实物的形状和特征,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实际操作中逐渐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
三、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指在教学开始之前,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入新的知识点。
在教学学生认识数字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你们注意到了吗?请从中找到一些例子,并思考一下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征?”通过这种问题导入法,学生会主动地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入了数字的概念。
四、游戏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是指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
在教学学生认识数字大小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比赛看谁数数快,通过一种赛跑的方式,引起学生的竞争心理,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数字大小的概念。
五、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指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
故事情节中可以融入一些数学知识点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学生认识分数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入,如“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分享食物……”这样的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理解分数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群体选取不同的导入方式。
但无论采用何种导入方式,都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略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略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是指教师在开始教授新的数学知识或概念之前,通过巧妙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先验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一个好的导入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1. 问题情境导入法:教师通过设置一个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提问:“小明买了一块披萨,他和小红一人吃了几分?怎样表示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可以自己找到用分数来表示的方法。
2. 视觉导入法: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或者图表等视觉材料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学习平行线的直线角时,教师可以用两张纸张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条线是否永远不相交,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3. 游戏导入法:教师通过设计数学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教授数学知识。
在学习数的比较大小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竞赛游戏,让学生按照规定的顺序快速排列数字,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确定胜负。
4. 故事导入法: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接触数学知识。
在学习测量长度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小动物们比较谁的尾巴最长的故事,并引导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比较。
5. 操作导入法: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学习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玩一个加法游戏,通过正数和负数的相加减,体验到它们的意义和特点。
无论选择哪种导入策略,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确保导入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通过巧妙的导入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杜荣兴
长汀县涂坊中心学校,福建龙岩 366312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
新课导入是老师的
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在一节课中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不但可以使学生瞬间
聚焦课堂,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动
机进一步加强,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课堂魅力的所在。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好
的导入就像磁铁,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因此,每一堂课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特别要
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温故知新,在“矛盾”中导入新课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旧知识是新
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
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大过程。
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
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教师找准新旧
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又不十分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分数的意义”时,先利用课件出示六个苹果、两个小朋友,指名学生到计算
机上把六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他们很快分完,每个小朋友分到三个。
这时
课件出示两个苹果,继续让学生把这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他们也很快分完,每个小朋友分到一个。
然后再出示一个苹果,继续把这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
小朋友,当学生说出:“每个小朋友分到一半”时,接着再要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
给三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多少呢,如果再平均分给四个人,五个人呢,那每个人可
以分到多少苹果呢,趁势引入“这样分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这样既温习了旧
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
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铺垫迁移,在“疑惑”中导入新课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自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逐步理解那些较抽象、较枯燥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先出示装有一些豆子的杯子,内装28粒。
先让学生估计这个杯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于是,学生们纷纷积极地说出自己各自不同的答案。
这时老师先不作评价,而是带着学生一起数10粒豆子,放入一个杯子中:“现在你能估计这个杯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吗,”有的学生估计有20粒,有的学生估计有30粒,还有的学生还有其它不同的想法。
究竟谁估计得比较准确呢,让我们一起数数吧~于是指名两名学生走上讲台开始数豆子,同学们也跟着数。
有的学生是这样数的:2、4、6、8、10等等。
还有的学生是5个5个数的。
这样既能体现学生对数量的原有感知水平,又可以看出学生原有数感发展的水平是有差异的。
然后有机渗透由“部分”到“整体”的估算策略,最后组织学生数数,来验证学生的估计,这样学生的兴趣得以充分的调动,既感受到了数数的必要性,求知欲也得到激发,课后检查效果良好。
像这样,用有趣的数学活动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认知冲突,在“悬念”中导入新课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
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生如果有疑问,心里就会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
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
例如厘米的认识教学,老师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
学生合作测量后汇报。
有的小组是每人选一样工具来量,结果是:课桌长6拃,课桌有4枝铅笔长,有5个这样的笔记本长。
有的小组的结果是:3人拿工具量,2人记录,1人检查。
得出课桌大约有4枝铅笔长或3个铅笔盒长或5拃长。
也有的小组汇报:桌子大约是20块橡皮长或10个手掌长,用铅笔、铅笔盒和拃量的和其他组差不多。
这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大家的桌子是一样的,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用的工具不一样,只有工具一致,测量结果才可以相互比较。
因此也感受到了统一测量工具非常重要,在全班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的测量活动,验证他们的发现。
同时在情景中揭示了“统一工具”的必要性,使学生以渴求的心理进入“厘米”的概念学习。
四、比较感悟,在“体验”中导入新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激发起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中比较发现异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望,由此来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我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两层含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用语言不容易为儿童所理解,于是,我就通过摆动物头像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基数”和“序数”,由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
我先在黑板上贴上5
只小动物:小鸡,小猫,小猴,小鹿,大象,接着,先让学生分别从左右两个方向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动物。
当学生回答出一共有5只动物后,教师小结:这个“5”表示一共有几只动物,是动物的个数,也就是动物的总数。
紧接着,我又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数,第5只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大象,我又让学生从右往左数,说一说第5只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小鸡,我接着问:“为什么同样都是第5只,却不是同一只动物呢,”经过观察,讨论,得出:虽然都是第5只,但由于数的方向不同,所以,表示的动物也就不同。
由此师生共同总结出“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
五、倾听联想,在“故事”中导入新课
提到听故事,相信没有孩子不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用较短的时间绘声绘色地讲一则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
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
猪八戒找到1个大西瓜,孙悟空对他说:“八戒,我吃一半,你吃一半。
” 猪八戒说:“不对不对,我先找到的西瓜,我要多吃一点。
猴哥你吃二分之一,我吃三分之一。
” 唐僧听了他们俩的对话,笑而不答。
沙僧却说:“八戒,你可真傻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总之,新课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新旧知识;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发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
新课的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问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动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
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为上新课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导入更自然,更形象,使数学课堂能真正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责任编辑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