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中医治疗itp优势及新思路
中医治疗ITP优势及新思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指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产生了自身抗血小板抗体(PAIg),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而导致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的疾病。
属中医的“血症”、“发斑”、“肌衄”等范畴。
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和内伤。
病机为邪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
而且易虚实并存,“虚”常见有阴虚、气虚;“实”常见热和瘀。
故长期以来,《血证论》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使大多数中医所遵循的通治血症的大纲。
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曾分别按照西医标准治疗模式,纯中医治疗模式分别施治,发现中药治疗上疗效更好。
而中西医结合能更好的利用各自的长处,可达到短、长期俱佳的效果在传统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和治则基础上,我们结合现代细胞学、免疫学等经大量研究,进一步提出: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内的诸多血液病类型,贯彻其发展过程的基本机理,就是湿、热、毒、虚四个字,并提出了反映其在患者机体内层次传递的特性的“三级微生态内环境”假说,依此为指导,开创三级微态内环境全平衡生血疗法。
这样就产生了另一条病因病机理论:湿热毒虚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类血液病的根本发病规律,湿在脏腑,为外因所致;由湿生热,为外邪淤内;湿热入血而生毒,毒循血行,而致骨髓内造学微环境发生问题和障碍,或造血功能障碍,或血细胞生成类别失衡,或致免疫功能紊乱等,血小板减少症即使免疫紊乱兼造血机能失衡,致使血小板生成机制受损,破坏增多。
所以传统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辨证施治,应当在此要旨的统领下进行。
即针对人体内不同的层次环境——脏腑内环境、血行微环境、骨髓内微环境实施层级干预和调节,以实现对湿、热、毒、虚传递过程的阻断和逆转。
纯中药治疗优势总结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激素是首选药物,服用后血小板一般可升高,但激素的副作用非常明显如: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骨股头坏死。
同时伴随激素的减量,血小板也随之降低,停药后绝大部分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崔建坡【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方法6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65.6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为(65.00±31.02)×109/L,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为(38.00±23.20)×109/L,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1例(3.13%),皮疹1例(3.13%),未缓解0例,缓解2例(6.25%);对照组胃肠道反应1例(3.13%),皮疹0例,未缓解0例,缓解1例(3.1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和3.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19【总页数】2页(P125-126)【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归脾汤【作者】崔建坡【作者单位】475000 开封市儿童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常见的血液疾病之一,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尚不明确其发病机理。
该病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皮肤黏膜或内脏会出现出血,严重者可有牙龈渗血、鼻出血、妇女月经量过多、吐血、咳血、便血等情况发生[1]。
中医药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 摘 要 】 本着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的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 了满意的疗效。
【 关键词 】 免 疫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 ;标本 同治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a c u t e t r e a t me n t o f i t s s u b j e c t ,t h e n e a s e r t e a t hi t s p r i n c i p l e ,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 B i a o b e n T o n g z h i , r t e a t i n g
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程 志
( 1 . 河南中 医学院,河南 中图分类 号:R 5 5 8 + . 2 文献标 识码 :A
郑州,4 5 0 0 0 8 ;2 . 河南省中 医院,河南 证型:B D A
郑州 , 4 5 0 0 0 2 )
文章编 号:1 6 7 4 . 7 8 6 o( 2 0 1 4 )0 1 . 0 1 4 5 - 0 2
而对 I T P患者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取得 良 好疗效。李琦 】 用
复方 “ 血 复康 ”治疗 I T P患者 4 8例 ,结果 发现 血热动血 型总
孟【 l 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有 四:外感邪 热,血热妄行;脾气虚
损 ,气不摄血 ;肝 肾阴虚 ,虚火上炎 ;瘀血 内阻,血不循经 。 严 鲁 】 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不 外热毒内盛,迫血妄行;肝肾 阴 虚 ,肝脏失其藏 血功能和 脾气虚弱失其统血功能而使血液不循 常道 ,溢于脉道之外发为本病 ;三者往往兼有之 ,只是偏重不 同而 己。因此 ,临床上呈缤纷多样 ,必须分而述之 。 2 辨证论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杨文华;庄海峰【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学杂志》【年(卷),期】2006(007)001【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过多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可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型两型,儿童80%为急性型,无性别差异,冬春两季易发病,多数有病毒感染史,为自限性疾病,一般认为是急性病毒感染后的一种天然免疫反应,一旦病毒清除,绝大多数ITP患者在6~12个月痊愈;慢性ITP者多发于20-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绝大多数缺乏前置症状与病因。
本病起病隐袭,症状多变,有些除发现血小板减少外,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多数病例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和瘀斑。
本病属中医学“血证”、“发斑”、“衄血”、“葡萄疫”、“虚劳”等范畴。
现就祖国医学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总页数】4页(P59-61,56)【作者】杨文华;庄海峰【作者单位】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相关文献】1.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J], 孙凤;田飞2.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J], 李林3.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生物学因素—1例罕见的人型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ITP的临床报告 [J], 王文生;朱平;马明信;虞积仁;王颖;岑溪南;邱志样4.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生物学因素-1例罕见的人型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ITP的临床报告 [J], 王文生;朱平;马明信;虞积仁;王颖;岑溪南;邱志样5.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J], 孙江波;迟寿军;张文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性紫癜等血液病优势
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一般以激素治疗为主,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强的松等,也采用兔疫抑制剂等治疗,或免疫抑制剂常与皮质激素合用;严重时输血和血小板。
出血症状改善、血小板接近正常后,逐渐减量维持治疗。
虽然激素能升高血小板,但是激素减量或停止后,血小板又会下降;经常使用激素,对人体副作用非常大,在治疗的同时还会引起如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其他治疗方法如输注血小板、脾脏切除等方法治疗,虽能起到一定疗效,但因消耗快、费用高、副作用大,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
中药方剂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本病属于中医“发斑”、“血证”范畴,病因:由于热毒炽盛,气不摄血,致使血妄行;或可能为肝实脾虚,肝木凌土,脾不统血而引发该病。
病情长久不愈会导致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
中医治疗方法大致为:清肝扶脾,滋阴降火,益气养血。
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选用中药方剂治疗。
中药方剂使患者可以摆脱激素,生活恢复正常。
中药方剂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使激素用量逐渐递减为零,并最终代替激素。
经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8%,临床治愈率为76% 。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凉血止血。
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等。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
它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改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弹性,能有效阻止皮肤及各器官出血的发生。
还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也用于治疗一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扁平疣、带状疱疹、腮腺炎等。
功效: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⑴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鼻衄、吐血、咳血等血液病。
⑵病毒性疾病:传染性软疣、寻常疣、尖锐湿疣、扁平疣、带状疱疹、腮腺炎。
⑶其它:酒糟鼻、皮疹、五心烦热。
注意事项:禁烟、酒、辛、辣。
禁食鱼、虾、蟹、蛋、鸡和牛奶等富含蛋白质食品。
中药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应用进展
后每周注射于被免疫动物 的足掌 和皮下 。1 月后, 出被 个 取 免疫动物 的不抗凝全 血 , 离心后所得 血 清为 A S 置 一2 ℃ P, 0
维普资讯
20 07年第 1 期
6 1
中药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应用进展
韩 平 陈琳琳 俞腾 飞 一
关键词 : 免疫性血 小板减 少性 紫癜 ; 中药; 动物模 型
中图分类号 :5 4 6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 —0 7 ( 0 ) 1 0 6 —0 R 5 . A 1 6 992 70 — 0 1 2 0 0
展过程 中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 黄氏【 对 3 2 0例 IP患者外 周 】 T
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凋亡蛋 白进 行了检测发现 , 治疗前 F s a 淋 巴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 、 aL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Fs 治疗缓 解
琼脂板 , 用打孔器打成梅花型孔形 , 中间孔滴加免疫浓度血小板 悬液 , 周围孔滴加不同浓度的抗血 清, ℃温箱孵育 2 小 时观 3 7 4 察沉淀弧, 确定最佳血清稀B I I AB 、 鼠腹腔注射释度。 25 造模。急性短期 rP . r 模型 : B L /: 鼠腹腔一次注射 于 AB cJ  ̄ 抗血清 1o ; 0 慢性持续 IP T 模型 : 分别在第 13 … 91、 天 、 54 11 、 3 于小 鼠腹腔注射抗血清, 每次 1 u 第 1 天取材。 0l 5 0, 3 IP 物模 型在 中药评价 中的应用 T 动 临床研究 证 明 中药在 治 疗 I P 1 中无 明显 副 作用 的 优 ] 点 , 了广 阔的应 用前景 。 显示 J 31 IP大 鼠模 型 。蒋 文 明[】 注 射 A S 立 了大 鼠 . T 1用 0 P 建 IP模型 , 立地黄止血 冲剂大 、 小剂 量组 、 T 设 中、 强的松对 照 组和模型组 。检测了皮肤 黏膜 的出血情 况 、 小板 记数 、 血 白 细胞记数 、 巨核细胞形 态。结 果表 明 : 骨髓 地黄止 血 冲剂 可 对抗 免疫反应所引起的血小板下降 ( P<00 )并停止 注射 .5 , AS P 后血小板 的恢 复优于 强 的松 , 骨 髓 巨核 细胞 增生 活 且 跃, 但对外周血 红细胞和白细胞无破坏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Ca r di o v as c ul a r Di s e a s e J o u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e s e a nd We s t e r n Me di c i n e
选 择 我 院血 液 病科 2 0 1 3 年1 月 -2 0 1 4 年1 2 月 收 紫草 1 5 g ,仙鹤草2 0 g ,生地黄3 0 g ,女贞子2 0 g ,枸杞
治 的I T P 患 者6 8 例 作 为研 究对 象 , 随机 分 为观 察 组 1 5 g ,玄参 1 5 g ,黄柏1 0 g ,地榆炭2 0 g ,赤芍1 5 g ,甘 和 对 照 组 ,各 3 4 例 ,观 察 组 男 1 o n ,女 2 4 例 ,年 草 1 0 g 。l  ̄ J r / d ,水煎取 汁2 0 0 m L,分早 晚2 次 口服 。 龄2 0  ̄6 4 岁 ,平均 年 龄4 9 . 6 岁 ,病 程 6 个月" - - ' 2 年, 平 均 病程 1 1 . 5 个 月 ; 对 照组 男9 例 ,女2 5 例 ,年 龄 连续治疗8 周为 1 个疗程 ,共治疗 1 个疗程 。
较好 的疗 效。而采用 中西医结合方法可 以发挥两种 医 剂2 5 ~3 0 mg / d ,1 次/ d ,口服 ,并按规律 逐渐撤减 药
学 的优势 ,使 疗效进一步提 高 。现将笔者采用 中西医 量 ;同时配合给予止血 药物 ,如维生 素K 、酚磺 乙胺 结合方法治疗I T P 的临床经验报道如 下。
性 自身 免疫 性血 小板减 少 性紫癜 ( I A T P),在 临床
阴虚 血 热证 : 口鼻 出血 、月 经过 多 ,色 淡 红或
中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进展
94
E ma i l a h x b b j b @1 6 3 . c o n r
安 徽 中医学院学 报 第 3 2 卷 第 6 期 2 0 1 3 年 1 2 月 J O U R N A L O F A NH U I T C M C ( ) I J E G E V o 1 . 3 2 N o . 6 D e c . 2 0 1 3
风) , 疗 程 为 2个 月 。 结 果 显 示 , 治 疗 组 网织 血 小 板 、
性 疾病 。本病 以皮 肤 黏 膜及 内脏 出血 、 外 周 血 血 小
板减少 、 血 小 板 生 存 时 间缩 短 、 骨 髓 巨 核 细 胞 发 育 成
熟 障碍 及 抗 血 小 板 抗 体 出现 为 特 征 。中 医 无 此 病
b o d y i mmu n o g l o b u l i n G, P AI g G) 、 血小 板 抗 体 I g A
( p l a t e l e t a n t i b o d y i m mu n o g l o b u l i n A, P AI g A) 、 血
0 . 0 5 ) , 两组治疗后 P AI g G、 P AI g A、 P AI g M 比较 , 差异 无统计 学意 义 。徐瑞 荣 等[ 2 ] 、 江锦 红 等[ = j 将 6 O
模 型小 鼠有 明显治 疗 作用 , 使模 型 复 制 后 动物 死 亡
率 明显 降低 , 血 小板 计数 和血红 蛋 白浓 度 明显上 升 ,
性 自身 抗体 阳性 率 较 治疗 前 显 著 降低 ( P<0 . 0 5 ) 。 马海 珍 等 以 墓 头 回干 草 煎 液 治 疗 5 2例 I T P 患 者, 总有效 率为 8 4 . 6 2 , P AI g G 的阳性 表达率 明 显 降低 , 血小 板数 目明显 升 高 , 与 治疗 前 比较 , 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或 P< 0 . 0 1 ) 。 陈健 一 等 】 选择 阴虚 血热 型 I T P患 者 6 0例 , 随 机分 为治 疗 组 和对 照组 各 3 0例 。治 疗 组 给予 中药 滋 阴凉 血 合 剂 ( 生地黄 3 0 g , 女贞子 2 0 g , 墨旱莲 、 茜草 、 羊蹄 根 、 肿 节 风各 l 5 g , 玄参、 炙龟板 、 白芍 、 卷柏 、 紫草 各 1 0 g , 甘草 5 g ) , 对照 组给予 血康 口服 液 ( 主要 成分 为肿 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新进展一般来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慢性二种;急性型常见于儿童,占免疫型血小板减少病例的90%。
发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病毒感染,是血小板表面抗体升高所致。
起病急,80%以上自行缓解。
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妇女,出血常反复发作,可有鼻、牙龈、口腔黏膜出血,月经过多,少数因反复出血可引发贫血。
是由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
80-90%病例有血小板表面抗体(PA Ig )其中95%为PA Ig G升高,抗体直接作用血小板膜上糖蛋白Ⅱb/Ⅲa 。
少数作用于 Gb Ib —IX复合物,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因此,西医切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其理论根据。
因为作为一种医学问题的研讨,我们主要是在于运用中医中药理论治疗此病,因此在此不便介绍更多的关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现代溢血理论内容。
我们在这本书中所介绍的病例均属于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字典。
这些病例的特点:血小板持续不升,对糖皮质激素或棉衣抑制剂等产生依赖或耐药,脾切除无效或病情加重,95%以上PA IgG持续升高。
我们在诊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中发现:这些病人,89%伴有咽部某部位的慢性感染存在,特别在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感染反复不愈,免疫调节功能长期失去平衡,激素等使用的时间越长,治疗越困难,最后激素依赖或耐药,愈后不好,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激素及西药的副作用引起的。
下面谈谈我们用中药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激素依赖、耐药甚至脾切除病人,为什么敢于减激素甚至停用激素。
凡患过这种病的人都会知道,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是国内外公认的西医治疗常规,但这些治疗方法,疗效不稳定,药物副作用大,让病人及家属谈“用激素治疗而色变”。
病人为了维持血小板数目,不顾一切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甚至脾切除。
有的病例血小板未升,却患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加重等等相关疾病,病人及家属痛苦不堪。
中医辨证施护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特 发 性血 小板 减 少性 紫癜 (doa i trm oy pna ii t c ho bct e i ph o p rua IP 是一种原 因不 明的获得 性 出血 性疾 病 , up r, ) T 以广泛 皮肤粘 膜及 内脏 出血、 血小板 减少 、 骨髓 巨核细胞 发育 成熟 障碍等为特征 , 发病机 制多认 为与血小 板免 疫性破 坏有关 , 故 也称 为 “ 疫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 癜 ” 免 。本 病 属 中 医 学 “ 血 证 ”“ 、发斑 ” “ 、 衄血 ” “ 、 葡萄疫 ” “ 、 虚劳”等范畴 … 。我科对 住 院的 IP患者实施 中医辨证施护 , T 并与常规施护 患者进行 对照 , 现报告如下 。
0 0 8 。结论 : r .2 ) 对 r P患者采用 中医辨证分型施护 , 能有效促进 IP T 患者康复。
【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 辨证施护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43 R 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07 81 (00 1 — 10— 10 — 57 21 )9 09 0 2
断出血情况 ,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 122 中医辨证施护方法 .. 采 用 以下 方 法 J 。 I22 I 热盛迫血型 ... 辨证施护组 根据不 同中医分型
1 1 一般资料 : 0 . 2 9年 1 0 月至 2 1 0 0年 5月入住 我科 的 IP T 患者 5 2例 , 1 男 2例 , 4 女 0例 , 龄 1 年 5~8 0岁 , 均 年 龄 平
中医诊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毒 是 伤 寒 阳 证 发 斑 [3]. 隋 巢 元 方 «诸 病 源 候 论 »
曰 :“微 者 点 出 ,五 死 一 生 ;剧 者 点 出 ,十 死 一 生 .”[7]
此 处 提 出 斑 有 赤 斑 和 黑 斑 之 分 ,黑 斑 往 往 预 后 不 良 .
间 ,形 成 青 紫 斑 点 或 斑 块 ,称 为 紫 斑 ,亦 称 肌 衄 .”[2]
综 述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SNATUROPATHY,Feb
2022,Vo
l
30No
3
中医诊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时倩琳1 ,吴建伟2 ,廖 垚1 ,张贤彬1 ,曹凤珍1 ,赵艺芳1 ,李佑生3
(
1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
行 ,阴 虚 火 旺 ,气 不 摄 血 ,瘀 血 阻 滞 .
3 古代医家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证论治
东晋陈 延 之 «小 品 方 »记 载 多 个 治 疗 发 斑 的 方
剂,如疗发斑 方、疗 伤 寒 阴 阳 毒 方、疗 诸 出 血 方 等 [14].
宋朱肱提 出 治 发 斑 之 方,如 化 斑 汤 (人 参、石 膏、葳
定 的 治 疗 优 势 [19G20]. 许 秉 诚 等 [20]认 为 ,激 素 类 药 物
性 温 燥 ,长 期 服 用 ,会 耗 伤 人 体 阴 液 ,阴 损 及 阳 ,最 终
出 现 阴 阳 俱 虚 证 候 ,治 疗 时 应 考 虑 中 西 医 结 合 的 方
法.周耀庭教授认为,
ITP 是 由 多 种 因 素 导 致 的 一 类
诞生.
与 紫 斑 同 归 属“斑 ”类 ;紫 斑 又 可 按 病 性 分 为 阴 斑 和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 黄湘 , 墨年 , 少华. 黄帝 内经》 治未病 ” 1] 熊 杨 《 “ 思想 在中 医肿瘤 防治中的应 用[ ] 实用 中西 医结 合临 床 ,00 1 ( ) 15一 J. 2 1 ,0 4 :8
[3 周文 波 , 富英 , 小青 , 从热 疗历史 探讨 中医 治疗肿 瘤机 1] 焦 赵 等.
治 疗 , 、 医均 取 得 了较 好 的疗 效 , 就 有 关 I 中 西 现 1 中医药 治疗
护 , — 驴
而动则 为 病 。血 主营气 , 宜损 也 , 不 而损 则 为病 。盖 [J湖南中医药大学 J. 学报' 1, ()22 25 2 03 9: —2・ 0 0 2 [] 常卫柱・ 马辉, 联合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及蜂毒注射液控制癌症 3 例临床观察[]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0 J_ 27 2.
[] 4 葛来安 , 彭莉莉 , 保东. 针联合 中药治 疗晚期 肝癌 的临床 体 杨 蜂 会 [ ] 江西 中医药 ,09 4 ( 1 : 3 . J. 20 , 1 ) 3 7 0 6—
理 [ ] 辽宁 中医杂志 , 0 , ( ) 17 8 . J. 2 3 3 3 : —18 0 0 8 [4 文哲. 1] 纳米治癌新法 [ ] 技术与市场 , 0 , (0 : . J. 2 9 1 1 )9 0 6 5
、
[]aiSC p K Peo J . et ait e on s 8SnS,h rA , t, Mln c as n g o i oa ern W i t e d eu t i v pohla d t oh “ hpop u yl fu y k s is g 。 y t e “ k
伤 则血 无 以存 。 强 调血证 与 “ ” 火热 ” “ 虚 ” 切相 、气 密
中医冶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一)
中医冶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
现已公认本病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有关,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就我所在1995年10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疗效不明显和激素撤减敏感的患者,运用纯中药疗法治疗10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男24例女76例急性型12例,慢性88例,发病年龄为7-62岁平均年龄35岁。
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4个月,平均病程为15个月。
所有病例均为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疗效不明显和对激素撤减敏感或因禁忌症不能应用的患者。
其中有39例曾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所有病例均采用1986年12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2脾脏不增大或轻度增大;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4血小板抗体增多;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分为三型;1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谅血止血。
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30克生地炭15克丹皮15克白芍12克白茅根30克大青叶30克地榆炭15克贯众炭15克三七2克研冲2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药用归脾汤加减太子参15克黄芪100克当归12克龙眼肉12克熟地24克白芍12克白术10克灸甘草6克大枣5枚淮山药15克阿胶9克烊化三七2克研冲3脾肾阳虚型治以健脾补肾、温中摄血药用右归饮加减熟地30克淮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枸杞子15克鹿角胶9克烊化龟板胶6克烊化菟丝子15克肉桂10克全当归10克杜仲10克三七2克研冲每日服一剂,三个月为一治疗周期。
服中药前仍在服用激素的患者服中药后以每二周5mg-10mg递减。
疗效标准1显效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
上所 述 . 黄 芪 注 射 液 联 合 三七 总皂 甙治 疗 能 明显 改 善 2型 糖
尿病下肢血 管病变 的临床症状及 A B I 提 高 足 背 动 脉 峰 值 流
速, 有效提高下 肢动脉血液 供应 。 缓 解 临床 症 状 . 疗效 确切 。
由于 本 研 究 病 例 数 较 少 . 有 待 今后 进 一 步 扩 大 临 床 观 察 病 例
[ 2 ] S t e g P G, B h a t t D L , Wi l s p n P W, e t a 1 . O n e - y e a r c rd a i o v a s c u l r a e v e n t r a t e s i n o u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 J ] J AMA 2 0 0 7 . 2 9 7 ( 1 ) :1 1 9 7 —
b e t e s n i Wu h a n , Ce n t r a l C h i n a [ J ] . C h i n Me d J , . 2 0 1 l , 1 2 4 ( 2 4 ) : 4 2 6 4 —
4 2 6 8 .
子一 .诱 导 V S MC发 生 凋 亡 , 加速 A S的 进 展 8 l 。 临 床研 究 表 明 .糖 尿 病 患 者 无 论 是 并 发 大 血 管 病 变 还 是 微 血 管 病 变 . 都 与” 血瘀证” 密切 相关 . 糖 尿 病 血 管 病 变 与 血 瘀 证 有 着 共 同 的
注: 与 治 疗 前 比较 , A: p < 0 . O 1 。▲: P < 0 . O 1 ; 对 照组 比 较 , ☆: P < 0 . 0 5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一、病因病机ITP有急、慢性之分,其病因病机和转归迥然不同,急性好发于儿童,多数有病毒感染史,为自限性疾病,而成人95%以上为慢性型,迁延难愈,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于ITP 的中医病因病机,近年来有如下认识:①周永明从中医生理病理学出发,认为血小板是血细胞的组成部分,血的生成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脾统血主化源,肾藏精主骨髓,脾虚则气血乏源,肾虚则精血不足,脾肾不足,不仅直接影响骨髓造血,而且还可以内生火热,扰血妄行;或肾亏火衰,火不归元而致阴寒凝集于下,无根之火浮越于上,阴阳不相为守,则血行障碍,错行脉外。
因此,脾肾亏虚是导致气血不足,生血(包括血小板)障碍的根本原因;火伤血络是引起血溢脉外之出血病变的主要病机。
②王镜认为:ITP常发于素体特异、脾肾虚损之机体;脾肾虚损,邪热人络,血溢脉外为其发病之机制。
③李志田认为:急性1TP多因热毒内伏营血或阳明内热炽盛,以致化火动血,迫血妄行而发病;慢性ITP则多因气血亏虚,不能统血而发病,以脾肾亏虚最常见。
④柯微君提出本病虚实并存,“虚”常见有阴虚、气阴两虚和脾肾两虚;“实”常见于热和瘀。
⑤黄振翘结合临床特点总结的较为具体,认为ITP急性期和慢性急性发作期,多因外感热毒或热伏营血,以至火盛动血,灼伤脉络,临床认实证为主;部分实证病例随病情发展,火热之邪伤气耗阴可转为慢性;多数病例开始发病即为慢性,脾肾亏损为其发病基础。
因此,ITP本虚标实为其临床特点。
⑥王卫中认为:ITP以络伤血溢、正气亏虚、瘀血内停为其主要发病机转。
⑦郭子光认为:肝主藏血,是指肝有调节周身血液质量之用,多余者藏之,不足者补充之。
血小板减少是血液质量亏损,实为肝不藏血不能调节之故。
脾主统血,是指脾气有约束血液循常道运行之功。
综合近年文献,ITP的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和内伤;病机可概括为:①外感邪热,血热妄行。
②脾气虚损,气不摄血。
③脾肾阳虚,统摄无权。
④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李林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3(025)007
【摘要】@@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属中医学血证、发斑、葡萄疫、肌衄、虚劳范畴.西医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一部分患者采用脾切除术,但术后仍可复发,并未使ITP的治疗出现根本性改观.中医学认为其以虚证、热证、瘀证为主,并着眼于整体调治,具有综合性强、副作用少的特点,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有较大优势.兹就近年中医药治疗ITP现状综述如下.
【总页数】5页(P549-553)
【作者】李林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院,玉林,5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5;R554.605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J], 孙凤;田飞
2.当代医家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规律探讨 [J], 苏懿;马明远
3.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J], 刘宏潇;付汝林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概述 [J], 程纬民
5.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J], 孙江波;迟寿军;张文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中药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汪亮;刘显银;赵俊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9)2
【摘要】临床应用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一定的进展,因其疗效高且毒副作用小而受到广大病人的欢迎。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概况。
【总页数】3页(P37-39)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药治疗及其机制;综述
【作者】汪亮;刘显银;赵俊
【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4.6
【相关文献】
1.中药治疗冠心病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J], 罗芳
2.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J], 郑亚琳;李鸣镝;林兰
3.复方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J], 孙美霞
4.中药对螨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J], 付明哲;宋晓平;吴明明;王小蕊;冯艳
5.中药复方治疗肺癌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进展 [J], 朱赛君;许尤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新进展一般来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慢性二种;急性型常见于儿童,占免疫型血小板减少病例的90%。
发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病毒感染,是血小板表面抗体升高所致。
起病急,80%以上自行缓解。
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妇女,出血常反复发作,可有鼻、牙龈、口腔黏膜出血,月经过多,少数因反复出血可引发贫血。
是由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
80-90%病例有血小板表面抗体(PA Ig )其中95%为PA Ig G升高,抗体直接作用血小板膜上糖蛋白Ⅱb/Ⅲa 。
少数作用于 Gb Ib —IX复合物,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因此,西医切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其理论根据。
因为作为一种医学问题的研讨,我们主要是在于运用中医中药理论治疗此病,因此在此不便介绍更多的关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现代溢血理论内容。
我们在这本书中所介绍的病例均属于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字典。
这些病例的特点:血小板持续不升,对糖皮质激素或棉衣抑制剂等产生依赖或耐药,脾切除无效或病情加重,95%以上PA IgG持续升高。
我们在诊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中发现:这些病人,89%伴有咽部某部位的慢性感染存在,特别在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感染反复不愈,免疫调节功能长期失去平衡,激素等使用的时间越长,治疗越困难,最后激素依赖或耐药,愈后不好,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激素及西药的副作用引起的。
下面谈谈我们用中药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激素依赖、耐药甚至脾切除病人,为什么敢于减激素甚至停用激素。
凡患过这种病的人都会知道,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是国内外公认的西医治疗常规,但这些治疗方法,疗效不稳定,药物副作用大,让病人及家属谈“用激素治疗而色变”。
病人为了维持血小板数目,不顾一切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甚至脾切除。
有的病例血小板未升,却患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加重等等相关疾病,病人及家属痛苦不堪。
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紫癜属“血症”、“发斑”范畴。
其发生与血脉及内脏病变豆油密切关系,外感内伤均会诱发血小板减少。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多属邪毒内蕴,外邪侵袭,感到邪从阳化热,邪毒与气血相搏,灼伤脉络,血渗于脉外,而发紫癜;若邪毒蕴结于内,血随火升,为吐;若移热下焦,灼伤阴络而见便血、尿血。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属急性期未愈转为慢性型。
中医认为:人之一身,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久病或热病使阴津耗伤,以致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可见血、紫癜等;气虚、气不摄血;气能生血,摄血、气为血帅,血随气而运行,气得之而静。
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虚不能摄血,脾虚不能统血,血失统摄而溢于脉外,而因发“血症”。
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起因大多属表虚,卫外不固,反复易感,入里化热,耗伤津液,久之脾肾两虚、气虚,或气血两虚。
只俩方面,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多以补益肝肾、扶正固体,标本兼治。
辩证要点:首先辩虚实,若起病急,伴有发热,口渴舌质红,多为实火;若病势缓和,时发时止,脉细多属阴虚,为虚火;病程长,反复出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淡脉弱者,则属气血亏虚,气不摄血。
其辩病后,若紫癜伴有上部出血,多属虚火上俘;若紫癜伴有便血、尿血多属虚证,常属脾虚,脾不统血,肾阴亏虚,虚火妄动。
同时我们在临床上发现,若能结合现代的免疫学中运用临床科研,可以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大部分与免疫B、T细胞有关,我们认为应该是这两种免疫细胞存在着基因的缺陷所致,引起血不板造血功能产生了障碍。
为些我长期发现了一些中药可以有效恢复此免疫细胞,并结合传统的中药治疗,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为此疗法称为:中医药DBT免疫平衡修复法,以此原理的中药治疗具有比西药副作用低,治病不产生耐药与反弹现象,比单纯传统的中药治疗更具有有的放矢,目标清楚,治愈率大大提高。
为此我们在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探究:一、清补结合,切忌强行止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就是出血,如皮肤、粘膜瘀点、瘀斑,鼻衄、月经过多,以及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等。
一般认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应该是最常用的治则。
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在慢性患者中,真正出现发热面赤、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血热妄行征象者,实在是太少了,而以五心烦热、脉细苔少、目涩口干、渴不欲饮等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征较为多见!所以,清热解毒多无用武之地,而滋阴降火常奏不世之功。
换句话说,对于慢性ITP患者之热证,须寓清于补、补清结合。
清热而不可苦寒直折,补阴而不可腻膈滞胃。
笔者所创平癜灵系列方之平癜灵1号即本此原则而设。
二十余年来,笔者以平癜灵1号为主治疗ITP患者数千例,多获佳效。
再就是止血的问题。
既是血证,依常理止血之剂不可或缺,但对于ITP患者来说则是个例外。
不惟凉血止血之生地、丹皮、丹参、紫草、水牛角、大小蓟等不可浪用,即去瘀止血之参三七似也甚不相宜。
十余年我治疗过很多ITP患者,有的患ITP年余,辨证属气阴两伤,我们运用中医的清血冷血配合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月余,疗效颇佳,血小板由2提升至21,出血点也大部消失。
复诊时在原方基础上加参三七30克,加快止血进度。
孰料一周之后四肢及面部出血点大增,血小板降至11。
急去三七,以其大便偏干,另加生大黄5克,出血点遂逐日减少。
10日后复查血小板为21,一月后达40。
此后连续服药半年,又续断服药三个月,血小板稳定在170至240之间,迄今复查十余年无反复。
还有我们发现一些中药用药需要慎重,如血余炭,止血堪称平和,但用于ITP患者则难有疗效,且间或有加重者,此间机理有待高明者阐发。
二、谨守气血,何惧久病伤正由于慢性ITP患者病程迁延,再加上失治误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气血亏虚往往是其共有特点。
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自汗、失眠多梦、舌淡脉弱等。
对于慢性ITP患者之气血亏虚,我认为应从脾不统血立论,从调护心脾入手,结合慢性ITP的具体特点化裁而成。
此证与前文提到的肝肾阴虚常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患者身上其偏重有所不同。
只要辨证准确,其疗效非常确切。
需要强调一点,虽然笔者提出气血亏虚是慢性ITP患者的共有特点,但并不是说本病就是纯虚无实,相反,实邪内蕴恰恰是本病的另一个特征。
文首提到,“ITP是由于血循环中抗血小板抗体大量破坏血小板所致”,这个“抗血小板抗体”就是实邪,当祛除而不宜固护。
从西医用免疫抑制剂,尤其是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大毒之品可暂时控制病情来看,本病也确有邪实的一面。
我有一患者,女,36岁,患慢性ITP三年,血小板计数波动在1万-3万之间,由于长期用糖皮质激素,呈虚胖貌,且动则喘促,心悸多汗。
患者反映近年来“越虚越补,越补越虚”!检视其所用之方,皆益气养血、顾护扶正之品,且有一致命缺点--呆补。
黄芪、党参、熟地、阿胶每副用量均在30克以上,配伍上缺乏灵动。
平其脉,沉弱之中蕴有细滑之象,内有郁热矣。
此热与其所用激素及诸多补剂不无关系!我以清热调虚,辅以免疫调节。
一周后体力明显好转,一月后血小板升至42。
再调三个月,三个月后血小板升至130,巩固治疗月余停药,迄今两年,复查血小板均在150以上。
三、调和营卫,切中本病要害ITP其病在里,而其象在肤表,且为血证(以皮下出血为主),此营卫失和(卫强营弱)、邪气郁遏之征也。
笔者浅见,前文所提“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气血亏虚、脾不统血”等,是其虚的一面;“营卫失和”“邪气郁遏”则是其实的一面。
补虚扶正固然重要,这是治疗本病的基础;而去除郁遏之邪气才是治疗本病关键中之关键,邪气不除,何谈根治?故我认为从调和营卫、泻营分郁热入手,酌病情稍加之以去其邪,故而疗效佳。
现代医学所谓之“抗血小板抗体”为患,与“邪实”当有莫大关联。
笔者经验,凡与抗原抗体反应有关之病症均有其邪实的一面。
如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甚至是肾小球肾炎、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病常以虚的面目出现,而实际上都是内蕴实邪,其中慢性ITP最具有代表性。
下面的一病例颇能说明问题所在:有一病例,男,35岁,2006年在某市医院诊为ITP(血小板最低为5万,用长春新碱及糖皮质激素,血小板升至79万,停药30天,降至30万. 长期性反复令病人治疗此病失去信心。
2006年8月来我院就诊,服用中药治疗,经治血小板变化如下:8月21日PLT 32 , 9月20日PLT 30, 10月222日PLT 25 。
前3个疗程由于骤停激素,血小板呈下降趋势.3个月后则渐升:11月23日PLT 49 ,12月21日PLT 57,07年1月23日PLT 69 。
治疗至第7、8疗程,PLT徘徊在70-88之间,递增速度下降。
细询之下知其近来常有皮肤瘙痒,偶出荨麻疹,遂加中药调理过敏与免疫功能,12月23日PLT91 ,2007年2月3日PLT 124 。
此后又巩固治疗两个月,PLT稳定在150-230之间,迄今3年无反复。
此案至第7、8疗程时邪实的一面逐渐显现,法随证变,邪去而正复,故收全功。
四、杜绝激素,根治血液顽疾治疗ITP,就不能不提、也不得不提激素。
客观地讲,我们强烈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一但使用了激素,将使患者免疫力更弱,其阴虚火旺、脾虚湿盛(水肿)等病理表现更加复杂,人为增加了治疗难度,延长了疗程。
但我们接诊的病人又绝大部分是用着激素的,有的甚至呈现出“水牛背、满月面”。
好在很多中药具有对激素的副作用有很好的对抗作用。
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和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影响,其滋阴作用是通过调节内分泌实现的”。
另外,针对糖皮质激素引发的类柯兴氏综合征的特点,通过辩证中药来对抗激素的副作用,取得理想效果。
笔者常把激素戏称为“贼船”--上船容易下船难!用激素时,哪怕是用量较大,也没什么效果,血小板水平很低,有的仅有数千。
经短时(10-20天)中药治疗,血小板升至30、40,此时如果递减激素,却可导致血小板下降。
08年1月16日我们接诊一ITP患者,已病3年矣,刚从省某医院治疗效果不好来到我们医院。
身高164CM,体重91KG,满月面,多痤疮,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每日服氟美松两片半(此前为静滴氟美松10mg qd)。
用于中药调理治疗,十天后PLT升至34,嘱氟美松改为每日两片,3月8日PLT降至16。
让其原中药继用,并每日加用拮激合剂一包,氟美松仍为每日两片,两周后PLT升至30,一月后PLT升至48。
自4月11日起氟美松改为每日一片半,4月26日PLT升至51,5月15日PLT 升至88。
此后激素顺利撤除,共服中药7个月,血小板稳定在110-180之间,至今半年无反复,而且其肥胖、痤疮、多毛等并发症也基本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