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汽化和液化导学单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任务分析】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重、难点,明确蒸发过程要吸热以及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到一定时,就会液化这两种现象,除了设计好演示和随堂小实验外,还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相互交流启发,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观察法和实验法,通过“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使学生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

3、采用“情境—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上。

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新知。

同时应用媒体画面展现生活实例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目标】XXXXX: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投影仪。

【课堂环节的设置即时间安排】1、基础回顾与预习检测(5分钟)2、教师导入新课,分配任务(2分钟)3、学生展示:提出问题,分析,讨论,讲解,板演(15分钟)4学生反思,总结,整理纠错本(10分钟)5、教师做演示实验,多媒体(13分钟)【教学流程即措施】一、基础回顾(提出问题幷采用小组之间互相检测的方式)1、温度:a、摄氏温度的规定、单位即读写 b、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c、三种温度计的区别 d、正确测量液体温度的要求2、熔化和凝固::a、现象 b、定义 c、吸、放热情况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a、定义 b、熔点 c、凝固点 d、列举出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e、条件、状态和温度变化规律 f、对图像作简单分析4、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3液化和汽化》导学案

《3.3液化和汽化》导学案

3.3 汽化和液化【我的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方式的气化现象,知道他们的异同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4)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意义。

(5)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案------------------------------------------------ 【我的预习任务】1.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会干,水去哪儿了?长时间加热的水会减少,水去哪了?2.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为什么会出现白雾?【我的疑惑】----------------------------------------------课中探究案-------------------------------------------------- 【我的任务】(一)汽化和液化汽化:液化:【活动一】:观察现象、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对比两个生活实例:一锅水用锅煮能变干;水变成了,发生现象。

放在自然环境下,同样多的水经过一段时间也能变干,水变成了,发生总结:两者现象,说明汽化的方式有和两种。

【活动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阅读书本p59页实验内容,了解实验过程,进行小组探究进行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记录实验数据时间/min 0 …温度/℃90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仿照绘制晶体熔化图像的方法,绘制水沸腾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

3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是:4沸点:【活动三】: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写实验结论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活动四】:同学们向手上滴一滴酒精,有什么感觉?再对着酒精的皮肤再吹一口气又如何?初步结论:滴酒精的皮肤有的感觉,再吹一口气皮肤上的感觉。

结论:蒸发时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物质在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2.掌握物质的汽化和液化条件。

3.理解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 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汽化是指物质从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液体在加热或减压时,其分子动能增大,分子间的引力不断削弱,最终克服了引力而变为气体。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气体在降温或增压时,分子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强,最终克服了动能而变为液体。

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汽化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力。

加热液体或减小液体的压强可以增加分子动能,使液体分子足够克服引力并变为气体。

•液化需要降低温度或增加压力。

降低气体的温度或增加压强可以减小分子动能,使气体分子受到足够的引力而变为液体。

3.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汽化的应用:汽化是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水的汽化可以形成水蒸汽,可用于蒸煮食物、发电等。

汽化还可以用于实验室中的实验,如加热硫酸可以得到硫酸蒸气。

•液化的应用:液化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液化石油气用于家庭燃料,液化天然气用作清洁能源。

液化还可以用于制作液态氧、液态氮等用于科学研究或医疗用途。

三、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2.思考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列举几个实例;3.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至少两个应用示例。

四、学习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汽化和液化是物质的两种常见状态变化,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汽化和液化在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发展的机会。

五、扩展学习1.深入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和实验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实践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了解其他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如固体的升华和凝固,以及气体的压缩和膨胀。

3.3汽化和液化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

3.3汽化和液化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概述本节课将介绍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点。

汽化是指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而液化则是指气体转化为液体的过程。

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两个过程的原理、条件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二、汽化1. 汽化的定义汽化是指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气体的过程。

液体的汽化需要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才能完成。

在单位时间内逃逸出液体表面的分子数与单位时间内撞击液体表面的分子数之差即为汽化速率。

2. 汽化的条件液体汽化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温度:液体在一定温度下才能汽化。

不同的液体其汽化温度并不相同,比如水的汽化温度为100°C。

•压强:液体在一定压强下才能汽化。

随着压强的增大,液体的汽化温度也会相应增大。

3. 汽化的实际应用汽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汽化的实际应用,比如:•熬制饭菜时,通过加热水,水会汽化成为蒸汽,从而煮熟食物。

•雨水蒸发成为水蒸气,形成云朵,最终再以降水的形式回到地面。

三、液化1. 液化的定义液化是指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液体的过程。

当气体的温度下降到其饱和蒸气压以下时,气体就会凝结成为液体。

2. 液化的条件气体液化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温度:气体的液化需要降低温度,使其温度低于饱和蒸气压所对应的温度。

•压强:提高气体的压强可以促进液化的发生,因为增大压强可以使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液化的实际应用液化气体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液化石油气(LPG)被广泛应用于家庭烹饪和野外烧烤等场合。

•液化氧气在医疗领域用于病患呼吸。

四、小结汽化和液化是物质存在状态的两种转变方式。

汽化是指液体转化为气体,而液化是指气体转化为液体。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是我们理解物质性质的基础。

以上是对汽化和液化的导学内容的介绍,希望能对你在学习中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汽化和液化》 导学案

《汽化和液化》 导学案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汽化和液化是互逆的过程。

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理解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4、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难点(1)沸腾的条件。

(2)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三、知识梳理(一)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1)蒸发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蒸发吸热制冷:液体蒸发时,会从周围物体吸热,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2)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沸腾的特点沸腾时,液体内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

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二)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四、实验探究(一)探究水的沸腾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秒表。

2、实验步骤(1)按图安装实验仪器。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同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4)当水的温度达到 90℃左右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 5min 后停止加热。

(5)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相关的基本知识。

2.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发生条件和过程。

3.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二、学习内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汽化和液化的发生条件3.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三、学习步骤1. 概念解释汽化和液化是物质从液态状态到气态状态和从气态状态到液态状态的过程。

汽化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现象,而液化是指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现象。

2. 汽化的发生条件汽化的发生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物质的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越低,汽化发生的温度就越低。

•有足够的空气和表面积。

只有液体表面上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才能克服引力,从而脱离液体形成气体。

3. 汽化的过程汽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液体脱出分子:当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表面开始出现蒸发现象,液体表层的分子获得能量克服表面张力和引力的约束,逐渐脱离液体形成气体。

•气化过程: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中蒸发分子逐渐增多,形成饱和蒸气。

密闭容器中,液体与饱和蒸气之间建立平衡,此时液体继续蒸发,但蒸发速度与液体中分子重新返回的速率相等,液面的位置保持不变。

•蒸发结束:当液体完全蒸发,饱和蒸气的压强达到一定数值时,液体内外之间建立平衡,液体不再蒸发。

4. 液化的发生条件液化的发生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温度低于物质的沸点。

只有温度低于沸点,才能使气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从而使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起主导作用。

•压强高于气体的临界压强。

临界压强是指气体在一定温度下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强。

5. 液化的过程液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压缩气体:通过增大气体分子的间隔距离,减小气体的体积,使气体压强增加。

•冷却气体:通过降低气体的温度,使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降低气体的蒸汽压。

•凝聚成液体:当气体的温度低于沸点,并且压强高于临界压强时,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起主导作用,气体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及其相关的物理规律;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1. 汽化与液化的定义和特点;2. 汽化和液化的过程;3. 汽化和液化的物理规律;4.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汽化和液化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物理规律呢?第二步:概念讲解1.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则是指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2. 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汽化和液化是一种相变现象,需要吸收或释放能量,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

第三步:过程分析1. 汽化的过程:汽化是液态分子蒸发为气态分子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以克服液态分子间的吸引力,使其脱离液体表面。

2. 液化的过程:液化是气态分子凝结为液态分子的过程,需要释放热量以克服气态分子间的排斥力,使其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第四步:物理规律1. 汽化和液化的物理规律:根据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汽化和液化的速率与温度、压力和物质性质有关。

2. 汽化和液化的平衡条件: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汽化和液化达到动态平衡,称为饱和蒸汽和饱和液体。

第五步:应用拓展1. 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蒸馏、空调、液化气等;2. 汽化和液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制冷、化工、医药等。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汽化和液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吗?你能够举出更多的汽化和液化的例子吗?在实际应用中,你能够如何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呢?五、课后作业1. 思考并总结汽化和液化的异同点;2. 查阅资料,了解汽化和液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拓展阅读1. 《相变与热力学》;2. 《气体液化技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加深对物质相变过程的理解。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是否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水蒸气是如何形成的?在热水壶中烧开水后,水面会冒出雾气,这是因为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汽化。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汽化与液化的知识。

二、导学1. 什么是汽化?汽化指的是液态物质在热力条件下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分子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液体变为气体。

2. 理解汽化与沸腾的关系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过程,当液体的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整个液体内部都会形成气泡,这时液体处于沸腾状态。

3. 举个例子说明汽化的实际应用举一个实际例子,比如热水壶中烧开水,水面上的雾气就是水的汽化所致。

这个过程在餐厅厨房中的沸水、汽车水箱中的汽化水等都是非常常见的。

4. 什么是液化?液化是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的分子减速并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液体。

气体液化的条件包括温度和压力。

5. 理解液化与凝固的关系液化与凝固都是物质从高能态到低能态的转变过程。

液化是气体到液体的过程,而凝固是液体到固体的过程。

在液氧制备的过程中,氧气首先被液化,然后再被凝固。

6. 举个例子说明液化的实际应用举一个实际例子,比如在工业生产中,液化石油气(LPG)被广泛应用于燃料方面。

LPG既方便存储又方便运输,是一种十分实用的液化气体。

三、总结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们了解了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应用。

这些知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也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汽化与液化的理解,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思考题:1. 请举出一个日常生活中汽化与液化共同存在的例子。

2. 围绕汽化和液化的不同应用领域展开思考,你觉得哪个领域更为关键和重要?为什么?四、作业请同学们找一个实际或虚拟的例子,描述汽化或液化的过程,说明其应用场景和意义。

同时,根据思考题的要求,展开相关的思考和分析,并撰写一篇作业报告。

提交到班级在线平台上,老师将对作业进行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什么是沸腾,水沸腾的特征,什么是沸点。
3.什么是蒸发,影响蒸发快慢快慢的因素。
4.什么是液化,液化吸热还是放热,液化的两种方法。
5.读STS,回答电冰箱内部和外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自主练习题
动手动脑学物理2题
预习收获
你的疑惑,请你写下来.
自我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东明中学八年级物理问题导学单
课题
3.3汽化和液化
设计人
孙国晖




1.能说出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2.会说沸腾时的现象,能说出沸腾的条件,什么是沸点。
3.能说出什么是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4.能说出液化的两种方法
重点
通过探究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
通过探究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班级
姓名
时间
2013年10月日
导学提纲
一、阅读课文,在课本中划出下列问题。
1.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2.沸腾是在那里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的特征。什么是沸点。3.什么是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4.液化的两种方法,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情况。
二、记住以上问题。
三、合上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汽化,汽化吸热还是放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