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蒹葭》赏读

合集下载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

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

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

《蒹葭》赏析(转载)

《蒹葭》赏析(转载)

《蒹葭》赏析(转载)《蒹葭》赏析(转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含蓄蕴藉言尽旨远——《蒹葭》赏析(转载)《诗经·秦风》共十首,包括《车邻》《驷》《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大都是东周时代秦地的民歌。

其中的《蒹葭》《无衣》是《诗经》中最著名的代表诗作,而《蒹葭》被誉为诗人之诗。

初读《蒹葭》,在对其思想艺术不甚理解的时候,感受最强的便是其音乐美。

那优美和谐的旋律,带来的是莫名的感动与伤感。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云:“三章只一章,特换韵耳。

其实首章已成绝唱。

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关关雎鸠”“桃之夭夭”“采采卷耳”“燕燕于飞”“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等等,“其有屡用重言,复而不厌,赜而不乱。

”④重言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兼具两者的特点。

双声词声母相同,发声时顺流,给人的感觉是和谐而轻快;叠韵词韵母相同收声时回应,给人的感觉是优美而和缓。

《蒹葭》中出现“苍苍”“凄凄”“采采”三个叠词,全诗借助其舒徐的节奏、回荡的余音构成悠远的境界,产生绵延不绝的韵致。

再有,就是重章叠句、回环复沓,构成了美的旋律。

《诗经》原为乐歌,一首诗就是一个曲调的若干重复,结构上的联章复沓正是适应了音乐上同一旋律进行反复咏唱的需要。

《蒹葭》全诗共三章,后两章只在一、二、四、__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中国诗歌讲究含蓄蕴藉,包蕴深广,崇尚含蓄空白之美。

钟嵘云“文已尽而意有余”,严羽倡言“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唐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正因其意味风韵,含蓄蕴藉,隐然潜寓于里,才为接受者提供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审美想象空间。

诗经蒹葭带拼音全文加诗意

诗经蒹葭带拼音全文加诗意

诗经蒹葭带拼音全文加诗意诗经蒹葭带拼音全文加诗意《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蒹葭带拼音全文加诗意,欢迎大家分享。

jiān jiā蒹葭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sǔo wèi yī rén,zài shuǐ yī fāng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溯洄从之,道阻且长;sù 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jiān jiā qī qī ,bái lù wèi xī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méi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jī溯洄从之,道阻且跻;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jiān jiā cǎi cǎi ,bái lù wèi yǐ蒹葭采采,白露未已,sǔo wèi yī rén,zài shuǐ zhī sì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ù húi cóng zhī,dào zǔ qǐe yòu溯洄从之,道阻且右;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赏析(通用7篇)

诗经蒹葭赏析(通用7篇)

诗经蒹葭赏析(通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诗经蒹葭赏析(通用7篇)诗经蒹葭赏析篇1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秦风蒹葭及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及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及赏析诗经秦风蒹葭及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秦风蒹葭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晞:xī,干;⑤湄:méi,水边;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í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⑧涘:sì ,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 ,水中的小洲。

【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

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

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

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

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

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

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诗经秦风《蒹葭》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篇1《蒹葭》为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这首诗都是极美的,叫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秋日的早晨,一幅水中的图画,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清冷,一个痴迷怅惘的青年,在河岸边徘徊,寻找他的“伊人”。

“伊人”在何方?她似乎就在眼前,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河水,可望而不可及。

青年怀念“伊人”而不得的失望悲苦这情跃然纸上。

诗中的景是凄清的,主人公的心境是凄惋的。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出色的景物描写,景中含情,情景融合一体,烘托痴情的主人公怅惘的心情。

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秋景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

全诗的意象是模糊的,给人一种朦胧美。

诗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容及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但是距离是能产生美感的。

我们心目中“伊人”的形象是美丽的、高洁的,她若隐若现、闪烁不定,给人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缥缈之感。

这样的情境似幻似觉,沈德潜《说诗语》卷上有此语:“苍凉弥渺,欲即转离,名人画本,不能到也。

”难怪钱钟书先生感语“企慕情境”(管锥篇)。

诗篇采用了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文字简约,却建构出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

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采用曲笔。

姚际恒《诗经通论》:“‘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蒹葭《诗经秦风》赏析

蒹葭《诗经秦风》赏析

蒹葭《诗经秦风》赏析《蒹葭》为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这首诗都是极美的,叫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秋日的早晨,一幅水中的图画,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清冷,一个痴迷怅惘的青年,在河岸边徘徊,寻找他的“伊人”。

“伊人”在何方?她似乎就在眼前,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河水,可望而不可及。

青年怀念“伊人”而不得的失望悲苦这情跃然纸上。

诗中的景是凄清的,主人公的心境是凄惋的。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出色的景物描写,景中含情,情景融合一体,烘托痴情的主人公怅惘的心情。

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秋景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

全诗的意象是模糊的,给人一种朦胧美。

诗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容及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但是距离是能产生美感的。

我们心目中“伊人”的形象是美丽的、高洁的,她若隐若现、闪烁不定,给人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缥缈之感。

这样的情境似幻似觉,沈德潜《说诗语》卷上有此语:“苍凉弥渺,欲即转离,名人画本,不能到也。

”难怪钱钟书先生感语“企慕情境”(管锥篇)。

诗篇采用了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文字简约,却建构出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

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采用曲笔。

姚际恒《诗经通论》:“‘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于是于下一‘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

”诗虽只写主人公左右求索,寻找“伊人”的行动,但他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储蓄的表达出来。

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余音绕梁。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其中的秦风是古代乐府诗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的《蒹葭》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篇。

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蒹葭》这篇古诗,并进行一些分析。

诗歌解析蒹葭:指竹子。

整首诗表达了思念之情,但却从未点明思念的对象。

许多人认为这首诗是表达了思念不归之人的情感,也有许多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两句描述的是秋天的竹林,其中“蒹葭”指的是竹子。

“苍苍”则暗示了竹子已经长得很高了。

而“白露”则描述了清晨的露水,暗示着秋天已经到了。

中间四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四句中,“伊人”,也就是主人公所思念的对象,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则非常典型的表达了思念之情,听到不归之人消息后便会哭泣思念。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则表达出主人公因思念另一半而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情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则意味着主人公试图找到另一半,并走过了美丽的风景。

这里“溯游”则意味着向上游寻找。

后两句周山崔崔,代我思念。

这两句是本首诗的结语,用“崔崔”形容周山的高耸,而“代我思念”则表达出了主人公思念之情。

风格分析《蒹葭》是乐府诗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词语、诗歌调子和旋律,深受人们喜爱。

古籍《增广贤文》中,“诗言志,歌快乐”,“蒹葭”所体现出的乐颂表达和节奏感,为“诗言志,歌快乐”这一概念的代表。

此外,《蒹葭》也是相当古老的一首乐府诗歌,被多位古人吟诵并流传至今。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一句成为了经典语句,被学者们研究和赏析。

总结《蒹葭》这首乐府古诗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和调子,表达出了对思念之情的深刻赞美。

其风格强调“诗言志,歌快乐”的特点,既表达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也刻画出了想要追寻前方的坚韧和热忱。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 我的心上人儿,她正在遥远的那水的另一方。

[出自] 春秋《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注释:本诗选自《诗经·秦风》(朱熹《诗集传》卷六)。

秦风,秦地(在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民歌。

蒹葭(jiān jiā),蒹:荻,葭:芦,芦苇。

苍苍:深青色,此译为茂盛的样子。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伊人:那人,指意中人。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

一方,那一边,即水的彼岸。

方,边。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之,追寻她。

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

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

之,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

阻,险阻、道路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

溯游,顺流而下。

“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宛,仿佛、好像。

晞(xī):晒干。

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跻(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坻(chí):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岛。

未已: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

已:完毕。

涘(sì):水边。

《蒹葭》赏析[1]

《蒹葭》赏析[1]

【导语】《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诗歌的永恒主题。

《诗经》中描写爱情和婚姻的篇幅占了很大的比重,大约有60篇,将近占全部的五分之一。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真挚,纯朴而自然,描绘了古人对爱情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而《诗经》中最被人熟知、也最为人称道的爱情篇章,除了首篇的《关雎》,便是这首《蒹葭》了。

一、【创作主旨】《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主旨,由于“伊人”的身份不明,历来意见不一,目前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

证据有二,分别来自《毛诗序》和今人苏东天的《诗经辨义》。

《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诗经辨义》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

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

‘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招贤”说。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认为“伊人”即“贤才”。

《诗经通论》云:“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

”《诗经原始》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

支持此说的人最多,有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都认定“伊人”为恋人、情人、心上人。

如吕恢文说:“这(《蒹葭》)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

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

二、【诗文简析】开篇两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从蒹葭和白露的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展现了一种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的色彩,因而对下面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烘托作用。

《蒹葭》全文与注释

《蒹葭》全文与注释

《蒹葭》全文与注释《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优美而深情的诗歌。

全诗如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下面我们来对这首诗的字词进行逐一注释。

“蒹葭”:指芦荻,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霜。

这里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清冷、凄迷的氛围。

“所谓伊人”:那个人,指心中所思念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追寻她。

“溯洄”:逆流而上。

“道阻且长”:道路艰险又漫长。

“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

“宛在水中央”: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宛”:仿佛,好像。

“萋萋”:茂盛的样子。

“白露未晞”:露水还没有干。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跻”:升高,这里形容道路陡峻。

“坻”:水中的高地。

“采采”:众多的样子。

“白露未已”:露水还没有完全消散。

“已”:止,完。

“涘”: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这首诗以蒹葭起兴,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烘托出一种朦胧、凄清的氛围。

诗中的主人公为了追寻心中的“伊人”,不管道路如何艰难险阻,都不断地上下求索。

然而,“伊人”却总是可望而不可即,给人一种缥缈、虚幻的感觉。

整首诗意境优美,韵味悠长。

它所表达的情感,既可以理解为对爱情的追求,也可以理解为对理想、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追求的过程中,充满了迷茫与困惑,同时又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蒹葭》运用了反复咏叹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不仅描绘了芦苇的不同形态,也在回环往复中强化了情感的表达。

同时,通过“溯洄”“溯游”的动作描写,以及“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的地点变化,展现了主人公追寻的艰难与执着。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

朦胧委婉的爱情——《蒹葭》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溶。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趾。

蒹葭菜菜,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对这首诗歌的解释有三:一是“刺襄公”,二是“招贤说”,三是“爱情说”。

我个人比较偏向于“爱情说”。

以蒹葭起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丽的河上秋景图:深秋的早上,芦苇苍苍,露水盈盈,一个痴情的小伙子站在清澈的小河边上,双眼注视着远方,好像要注视到地老天荒的样子,他的目光是那么的专注,似乎什么也无法再引起他的兴趣,就这样看着看着,露水在朝阳的照耀下蒸发了,他却浑然不觉,依旧站在那里,不曾有一丝丝改变··清虚寂寥之中又带有凄凉哀婉的色彩,正对应了那句“自古深秋多寂寥”。

这幅画卷很好的阐述了“他”执着追求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爱情,主人翁宁可望穿秋水,执着的追寻着伊人,也不愿有一丝丝妥协,而伊人却缥缈阻隔,主人翁只落得无可奈何,空虚惆怅。

全诗共三章,重章反复,只更换了每章的个别字,诗歌内容也十分简单,但正是这份单纯为诗歌赋予了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百读而不厌。

作品并没有直接抒情,但是却给与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咀嚼的空间,十分的含蓄,一会儿溯洄从之,一会儿溯游从之,反反复复,用这种寻求的行动将主人翁对伊人的迷恋、刻苦铭心的相思以及无法追寻到伊人的失望和痛苦含蓄而又不失深刻的表现了出来,实乃一绝。

诗歌中并未直接描述双方的形象,但是通过主人翁追求的形象我们不难想象伊人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形象,她有着天仙般的容貌,纯洁而又善良,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否则这位憨厚又不失帅气、痴情的主人翁又为何如此痴狂的迷恋这位伊人呢?为了寻求伊人,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执着的追寻,坚贞不渝!诗歌的意境是相当美丽的,痴情的主仍翁,在深秋的早晨,衣袂飘飘,站在芦苇丛中,露水打湿了自己的衣衫,自己却浑然不知,只是痴痴的望着,望着,看着伊人的身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之溶,一会儿又在水之涘,而潺潺的流水却阻碍了主人翁的行动,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跻、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趾、沚。

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

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

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蒹葭作者: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①蒹葭(jianjia):芦苇。

苍苍:茂盛样子。

②伊人:那个人。

③溯涸:逆流而上。

丛:追寻。

④溯游:顺流而下。

⑤凄凄:茂盛样子。

(6)晞(XT);干。

(7)湄:岸边。

(8)跻(ji):登高。

(9)坻(Chi):水中小沙洲。

(10)采采:茂盛样子。

(11)已:止,干。

(12)涘(si):水边。

(13)右;弯曲,迂回。

(14)沚:水中小沙洲。

译文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赏析为了自己心爱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坚贞和追求精神。

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境界,一种指向理想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小说。

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境界。

为了练习飞翔,他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

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是对凡夫俗子超越,是向尽善尽美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冲刺。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

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貌。

《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 《毛传》:“苍苍,盛也。

”为:此处指凝结成。

2、所谓:所念。

伊:是、这人、那个彼。

方:边。

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

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

从:就。

阻:难。

4、游:水游。

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

5、萋萋:犹“苍苍”。

晞(西xī):干。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处,即岸边。

7、跻(音积jī):上升,指道路陡起。

8、坻(音迟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采采:茂盛的样子。

一说鲜明的样子。

10、涘(似sì):水边。

11、右:古读为“已”,迂回弯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块沙洲。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诗经·蒹葭》的赏析与理解整理

《诗经·蒹葭》的赏析与理解整理

《诗经·蒹葭》的赏析与理解整理《诗经·蒹葭》的赏析与理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依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整掌握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诗经·蒹葭》的赏析与理解,欢迎大家共享。

原词《诗经·蒹葭》观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非常真实、曲折、动人。

“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凉爽景色,暗衬出仆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

”在此处指仆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原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好像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团聚。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仆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许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心”那就从水路游着去查找她吗,但不论仆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久在水中心,可望而不行即。

这几句写的是仆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围着圆心转圈子。

因而他兀拘束水边徘徊往复,神魂担心。

这明显勾画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

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

“未晞”,未干。

“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

“跻”,上升。

“右”,迂曲。

“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仆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全都的。

蒹葭全文朗读和分析 蒹葭怎么读全文语音及意思

蒹葭全文朗读和分析 蒹葭怎么读全文语音及意思

冷轧工艺改进对铝合金板材的表面质量和拉卷性能的影响研究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铝合金板材作为轻量化材料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冷轧工艺是铝合金板材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板材的表面质量和拉卷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以冷轧工艺改进对铝合金板材的表面质量和拉卷性能的影响为主题,详细阐述其研究内容和结果。

首先,通过对冷轧过程中材料的控制,可以改善铝合金板材的表面质量。

传统的冷轧工艺中,板材表面易产生缺陷,如皱纹、横向裂缝等。

通过改进轧制温度和控制轧制力度等参数,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缺陷的产生。

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轧制温度,可以改善铝合金板材的表面平整度,减少横向裂缝的产生。

此外,选择适当的轧制力度和轧制速度,可以改善板材表面的光洁度,减少皱纹的产生。

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对比试验和表面质量的测试,可以得出最佳的冷轧工艺参数,从而提高板材的表面质量。

其次,冷轧工艺改进对铝合金板材的拉卷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拉卷性能是指板材在加工过程中的可塑性和韧性。

传统冷轧工艺中,板材易发生断裂和脆性断裂现象,限制了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改进工艺参数,可以提高铝合金板材的拉卷性能。

研究表明,适当降低冷轧温度和增加轧制力度,可以提高板材的强度和硬度,从而提高其抗凹性和抗弯性,使板材在拉卷过程中不易发生断裂。

此外,通过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和优化退火工艺,可以调整板材的晶粒结构,提高其塑性和韧性,进一步提高其拉卷性能。

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和合金元素的对比试验和拉伸性能测试,可以得出最佳的冷轧工艺参数和合金配方,从而提高板材的拉卷性能。

最后,冷轧工艺改进对铝合金板材的表面质量和拉卷性能的影响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存在研究方法的不足和实验数据的不全面。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深入研究冷轧工艺在铝合金板材表面质量和拉卷性能中的作用机理,探索更具有针对性的冷轧工艺改进方案。

诗经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蒹葭》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诗经秦风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在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霜露浓重,一条河流,蜿蜒而去。

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

诗人冒着秋寒在岸边徘徊,寻找所思念的人儿。

她(他)在哪里呢?河道回曲盘纡,道路艰难遥远,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远远望去,所思念的人儿“宛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及。

“宛”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苍茫的环境氛围,迷茫的内心情感,隐约的目标闪现,把作者“欲即不能、欲罢不舍”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气氛,以此来烘托主人公怀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心情。

诗的第二、三章采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

但景物又有不同。

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

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他(她)已经在秋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

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认为“这是一首情歌,男或女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

”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

诗经中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讲解、注释解释及赏析

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讲解、注释解释及赏析

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讲解、注释解释及赏析《蒹葭》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中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蒹葭先秦·无名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注释解释】1.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2.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3.葭:初生的芦苇。

4.苍苍:茂盛的样子。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5.为:凝结成6.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7.伊人:那个人。

8.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9.溯洄(sù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

10.溯洄:逆流而上。

从,跟随,这里指“追寻”的意思。

11.阻:险阻,难走。

12.溯游:顺流而涉。

游,通“流”,指直流。

13.宛:仿佛。

14.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

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

15.晞(xī):晒干。

16.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17.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18.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秦风·蒹葭》赏读
《蒹葭》为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这首诗都是极美的,叫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秋日的早晨,一幅水中的图画,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清冷,一个痴迷怅惘的青年,在河岸边徘徊,寻找他的“伊人”。

“伊人”在何方?她似乎就在眼前,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河水,可望而不可及。

青年怀念“伊人”而不得的失望悲苦这情跃然纸上。

诗中的景是凄清的,主人公的心境是凄惋的。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出色的景物描写,景中含情,情景融合一体,烘托痴情的主人公怅惘的心情。

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秋景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

全诗的意象是模糊的,给人一种朦胧美。

诗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容及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但是距离是能产生美感的。

我们心目中“伊人”的形象是美丽的、高洁的,她若隐若现、闪烁不定,给人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缥缈之感。

这样的情境似幻似觉,沈德潜《说诗语》
卷上有此语:“苍凉弥渺,欲即转离,名人画本,不能到也。

”难怪钱钟书先生感语“企慕情境”(管锥篇)。

诗篇采用了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文字简约,却建构出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

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采用曲笔。

姚际恒《诗经通论》:“‘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于是于下一‘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

”诗虽只写主人公左右求索,寻找“伊人”的行动,但他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储蓄的表达出来。

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余音绕梁。

《蒹葭》“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方玉润《诗经原始》),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浓烈。

“苍苍”、“凄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的清冷索寞,心境悲凉凄苦。

白露“为霜”、“未希”、“未已”的变换,用时间的推移,写出主人公寻人不着的焦急、惆怅和失望之情。

“方”、“湄”、“泗”是“伊人”所在地点的变换,真切地描绘出主人公企慕“伊人”的心境。

“长”、“跻”、“右”和“央”、“坻”、“址”的变换,从不同的道路和位置上描述了他出描绘出主人公寻见“伊人”困难重重而焦急的情景。

三章所用的几组变换的词,使诗的意味更加隽永淳厚,让人百读而不厌。

读完《蒹葭》,脑海中有这样一辑镜头,挥之不去——苍穹下,
清冷索漠的旷野中,一条回曲盘纡的河流,河边长着密密的开着白花的芦苇。

一个青年徘徊在河边,他望向河的另一边,对岸飘现一个美丽的身影,她穿着白色的长裙。

他走向她,她也似乎向他靠近,她的裙摆的一角随风飘起,柔柔的青丝如此飘逸。

他走啊走啊,可怎么也走不到她身边。

忽然,他觉得这白衣女子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的小岛上,他游向她,可怎么也游不到她身边,她又不见了。

那个倩影仿佛就在青年眼前,可却无法触及。

青年焦急、失望,仍在河边徘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