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合集下载

浅议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

浅议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

浅议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
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是翻译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既相互区别,又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通过正确使用它们能有效达到目标语言的表达效果。

首先,异化是一种比较保守、更加有效的翻译策略。

在异化翻译中,翻译者会尽可能紧密地遵循原文,尽量保留原文中的语义和表达方式,不去尝试太多的权衡,从而与原文保持一致,以更好地表达作者本意。

例如,把英文“I'm going to the store”翻译成“我要去商店”,就是一种异化翻译。

其次,归化是一种比较宽松的翻译策略,它强调的是译文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关联性,追求译文与目标语言之间的流畅度和接受度,所以会有更多的权衡和变通,从而让译文更加地地道、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例如,把英文“I'm going to the store”翻译成中文“我要去商场”,就是一种归化翻译。

由于异化翻译更加忠实原意,因此能保证译文的准确性,但是也有可能带来译文的生硬和死板感。

而归化翻译更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表达效果,但是也容易给译者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容错空间,有可能会牺牲原文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际翻译中,译者不应该偏向于任何一种翻译策略,而是要根据文本特点和译者的语言能力来恰当地选择异化或归化,从而有效地实现译文的准确与流畅性。

总之,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并不互斥,而是有机结合,在目标译文中协调起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正确使用能有效地实现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使译文求真求实、富有感染力。

浅析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浅析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 异化” ,则是指译者在 翻译时故意保 留原语 文本 当中的某些异 质(
奈 达主 张 ,译 文应该 尽 量使 用符 合译 入语 表 达规 范 的言语 形
f e nns) o i .es 以此打破译 入语 的种种规范 。前者倾 向于原语文化 和原 式 ,寻求 与原 文最 为贴 切 的对 等表 达 ,同时 ,译 文应 力求 行文 自 rg , 文作者 ( L cl r o to r n d , 者则倾 向于译人语文 化和 然 ,不露 翻译腔 。假如原语 中的某种说 法是译人语 中没有 的,译 者 S t e r uh r i t ) 后 uu a oe e
语言文字
浅析翻译 的归化 与异化
郭艳 萍 南京大学在读研 究生 2 0 9 103中国传媒 大学南广 学院公共英语教 学部 10 1 0 03
翻译 中的 “ 归化 ”(o siain)和 “ 化”(oeg iain d met t c o 异 frinzt ) o
归化 和异化包含 了深刻 的文化 、文学 乃至政治 的内涵 。人们 在讨论
(o sct n)和 “ 化”(oe ia o d met ai i o 异 fri zt n)概念的先声 。 n g i “ 化” 、 “ 化”概念虽 然是近些 年来翻译研 究领域 出现 的 归 异
“ 非常 白”( e , eyw i ) v r v r ht 就行 了。再 比如我们在公共场合见 到 y e “ ta t We P i ”这个 公示语 ,直译过来就 是 “ n 湿油漆 ” ,虽然也能勉 强 让人 明 白它的意思 ,但 是汉语 中一般不这 么讲 ,那 么,根据奈达
的理论就应该采 用 “ 漆未干”这个在功能上更为对等的说法 。 油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指的是当翻译文本时,翻译者应采取的译文写作策略。

这些策略涉及到译文是否遵循源语文体、语言特点,还是采取异化策略,这取决于翻译者如何权衡准确性、流畅性以及文本表达效果等。

而异化翻译策略则是尽可能减少源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使译文看起来就像是目标语文化中的原生文本,以便更容易被目标语文化的读者理解。

异化翻译策略要求翻译者使用不同的词汇、语法和文化,以获得更准确的意思表达,但也可能会让原文的表达效果受到影响。

翻译者应根据文本的语言、文化、社会背景等等,综合考虑归化与异化,选择恰当的策略,以保证翻译文本的正确性、流畅性及表达效果。

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翻译者都应努力按照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精神提供最好的译文。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例如: 1.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种和尚
Differences
However, this does not mean the two pairs are just on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hen a translator resorts to either literal translating method or free translating method, he puts his attention mainly to the linguistic factors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ries his utmost to keep the original meaning in the target text.
Domestication refers to the target-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in which unusual expressions to the target culture are exploited and turned into some familiar ones so as to make the translated text intelligible and easy for the target readers.

最新-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 精品

最新-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 精品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篇一: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浅谈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摘要:归化和异化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它是意译和直译的进一步延伸,从二者的概念入手,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归化;异化;概念;辩证关系一归化、异化的概念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所以归化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一种翻译策略。

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可以说是归化翻译的典型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

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目的语读者臵于首位,并仔细分析源语信息的意图。

在各种不同场合重复他的这一观点,即“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在看来,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的目的是,译文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范畴。

这种关于翻译的概念不强调读者为了理解源语信息一定得接受源语文化的模式。

因此,他提出了“功能同构”的策略作为解决的方法,以求在不同体系中取得相同的效果。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摘要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翻译方法,译者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本文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翻译归化异化辩证统一引言近年来,国内的外语类学刊发表了不少有关归化和异化的文章,这些文章努力将西方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理论中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运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之中,有的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对意译和直译作出概括,还有的文章运用关联理论来寻求归化和异化的最佳关联点,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拓宽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本文认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对抗性概念,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归化能很好地传达原语寓意和精神,异化能很好地保留原语文化和形象,二者各具特色,各有用途。

本文就英汉翻译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进行粗略探讨,旨在说明英汉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译者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种处理方法,根据具体语境把握分寸,灵活运用。

二、归化和异化理论归化和异化是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来的。

归化和异化可以视为意译和直译概念的延伸,是两种相异的翻译策略。

归化论认为翻译应该遵循“何处去”的原则,采取认同目的语文化的策略。

异化论强调“何处来”,认为翻译就是传播陌生的文化,因此在翻译的作品中应有原语文化的风格。

归化追求最大程度的等效,而异化则追求最大程度的等值。

因此,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具有不同的社会语用价值和文化构形特征。

1、归化翻译所谓归化翻译就是改变原文的诸多特征,以读者习惯的思维方式表达原文的内容,让作者向译文读者靠近,意在用流畅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传统的情调”取悦译文读者。

归化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美国交际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他提出了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和其他一些翻译理论。

翻译技巧之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翻译技巧之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翻译技巧之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中文翻译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两种策略。

归化是指将外
语的表达方式按照汉语的习惯和规范,尽可能地融入到中文中,使译文更
加符合汉语的语言特点。

而异化则是指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结构,尽可
能地保持原文的独特性和个性。

在进行翻译时,如果选择归化策略,翻译者会更加注重译文的流畅性
和易读性,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译文。

翻译者可能会使用一些常见
的汉语表达方式、习语和俗语,以使译文更加地贴近汉语的表达习惯。


种策略适用于一些地名、人名、时间、日期等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的词汇。

而如果选择异化策略,翻译者则会更加注重保留原文的独特性和个性。

对于一些特定领域的术语、文化背景相关的词汇等,翻译者可能会选择直
接使用原文或者模仿原文的表达方式,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

这种策
略适用于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口头禅、谚语等需要传达原文情感和表达
方式的词汇。

在实际翻译工作中,翻译者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选择使用归化或
异化策略。

并且在翻译过程中平衡二者的使用,以达到准确传达原文信息
和表达原意的目的。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关系并评述1、什么是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常面临的两种选择。

钱锺书相应地称这两种情形叫“汉化”与“欧化”。

A.归化所谓“归化”(domestication 或target-language-orientedness),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

Venuti 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B.“异化”(foreignization或source-language-orientedness)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得译出外国的味儿。

异化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

例如,将“九牛二虎之力”译为“the 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

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

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愈来愈紧密,原先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陌生的词句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异化的程度会逐步降低。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the thick ice is not formed in a day.2、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一个要求“接近读者”,一个要求“接近作者”,具有较强的界定性;相比之下,直译和意译则比较偏重“形式”上的自由与不自由。

试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试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试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摘要】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一直是翻译学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本文认为译者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归化或异化翻译法,如果以传播文化的共性为主,则相应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如果以传播文化的个性为主,则相应采用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语翻译归化异化文化差异翻译研究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翻译理论深深打上了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

刘英凯通过列举归化的种种弊端及其表现,大力倡导移植法,认为异化应在翻译中占主导地位。

这是他率先对当代中国译坛归化翻译主流提出的挑战。

10年之后,许钧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起对《红与黑》译本的读者调查和讨论,直接引发了归化派和异化派的交锋,从而使中国译坛归化和异化的对话进入高潮阶段。

在西方,归化和异化的交锋之火也从未熄灭。

Today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在20世纪60-70年代的一系列著作中构成了一个宏大的结构主义归化翻译理论体系。

Venuti是异化的代表人物,他在1995年出版《译者的隐形》(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率先对归化翻译种种弊端进行了批判,他从文化、文学和政治的高度,力倡异化式或阻抗式翻译,以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归化与异化孰是孰非,至今尚未定论。

笔者认为,作为翻译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时代,不同译者,不同读者,不同文本以及不同文本承载的文化信息来灵活运用。

一、翻译的归化奈达说:“世界的语言和文化惊人地相似,相似之处占90%,不相似之处仅占10%。

”不同民族分布在世界各地,各自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其文化特质和模式有所差异,但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之处,即文化具有共性。

文化的共性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说不同语言的表达有相似之处,即语义的对应。

例如,西方戏剧里长着翅膀的天使会使我们联想起中国舞风飘带的飞天,《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令英国人发出“He is as wise as Solomon(Solomon 所罗门是古代以色列国王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时,是古代以色列王国最强盛的时期)”的赞叹。

翻译——异化与归化

翻译——异化与归化

,甚至会出现某些意思丧失的 情况 。但在直译 、意译中 ,不论选用哪一种,原文的内容都会得到忠实的表达 。如林 纤翻译的作品 ,我们只能说是归化翻译,不能称之为意译 ,因为他对原文进行了很多改 写与创造。这是两对术语的区别之一。 2)直译与意译是翻译方法,而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策略,二者不在一个层 次 上 ,后者指 导前者。《现 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说“方法”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 题的门路 、程序等。”而“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 方法和策略是有一定联系的,方法是策略指导下的具体做法,策略是指导方法的方针与 目标 。在归化和异化的指导下,译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译法,除直译 、意译外 ,还有夹 叙夹译 、音译 、编 译等多种方法。 因此,归化与异化跟直译与意译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把两 对术语混合使用 ,不利于范畴的规范化 ,不利于理论研究 ,也不利用于翻译实践 。
异 化 与 归 化
一 归化与异化的来源及其内涵
汉语中的归化与异化在英文中有两对术语与之对应:第一对是“assimilation and alienation”,第二对是“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1. assimilation and alienation
2.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这对术语由美国著名翻译家韦努蒂(L.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是用以表述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strategy)的。韦努蒂认为 domestication含有贬义,因为 “ it is identified with a policy common in dominant cultures which are ‘aggressively monolingual, unreceptive to the foreign ’, and which he describes as being ‘accustomed to fluent translations that invisibly inscribe foreign text with (target language) values and provides readers with narcissistic experience of recognizing their own culture in a cultural other’.”韦努蒂对domestication的界定与前面论及过的 assimilation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我们不得不注意domestication有更深层的含 义。韦努蒂认为选择这一翻译策略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更重要的 是因为两种文化不平等,为此他提出了“强势文化”(dominant culture)的概念, 他认为强势文化的排外性与强制性是选用这一策略的最主要的原因。当弱势文 化的语言翻译成强势文化的语言(主要是英语)时,为了得到强势文化读者的接 受与认同,就必须选用他们所乐于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因此,domestication 的 这层含义用到翻译策略上,则是强势文化为达到对弱势文化殖民统治的目的与 需要,重组原文的语言与文化特点,使之符合强势语言与文化的规范。这层意思 assimilation没有。 关于foreignization,韦努蒂把它看作是对domestication翻译策略的挑战, 其作用是“register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foreign text, sending the reader abroad.”这样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的特色,让译文

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

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

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当今世界,翻译理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方面。

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是当今翻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翻译工作中基本的原则与方法。

因此,本文将从概念、原则、技巧等方面讨论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以期通过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一、归化与异化翻译的概念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又称完全归化翻译理论与完全异化翻译理论,它是一种从翻译角度出发的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翻译理论。

归化翻译的原则是使译文尽可能的接近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这也被称为“出入同类”;异化翻译的原则是使译文在译入语中尽可能保持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这也被称为“出入异类”(Catford,1965)。

归化翻译是一种将外语译译为与目的语文化相近的文字的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目的语的文化特色,形成某种程度的文化融合(Neubert et al.,1996)。

异化翻译则是一种将外语译成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文字,它的目的是让目的语读者把原文文化理解得更多,从而形成文化传播(Neubert et al.,1996)。

二、归化与异化翻译的原则归化翻译原则是在翻译工作中将原文要素完全融入到目的语文化中,即让原文要素与目的语文化尽可能一致。

换言之,归化翻译是在译入语当中尽可能接近原文文化的一种翻译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在相同的语言水平环境中保存原文内容的文化内涵。

异化翻译的原则是在翻译工作中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使译出文本在译入语中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不受目的语文化的影响。

它的目的是让译入语读者把源语文化理解得更多,从而让源语文化走入译入语环境,实现对文化的传播。

三、归化与异化翻译的技巧1、合理运用不同语言之间的特殊符号。

例如,在归化翻译中,译者可以把原文中的视觉、听觉、象征等语言符号转化为和目的语文化完全一致的符号,以保持原文的文化内涵。

2、利用比较方法。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Domestication refers to the target-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in which unusual expressions to the target culture are exploited and turned into some familiar ones so as to make the translated text intelligible and easy for the target readers.
Foreignization is a source-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which strives to preserve the foreign flavor as much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to the target one.
定义Definition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 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 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 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 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 的个性而发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 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例子
① 异化可以在语音层上出现。例如: ballet译作“芭蕾舞” cigar译作“雪茄” laser过去译成“莱塞”,现译作“镭射”、“激光” 目前大街小巷都风行的“卡拉 OK”等。
② 异化可以在词语层出现。例如: “crocodile 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 “an olive branch”译作“橄榄枝” “sour grapes”译作“酸葡萄” “the cold war”译作“冷战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个和尚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实践中常用的策略,用来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
间的文化差异。

异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表现形式,
不过度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通过异化策略,译者试图呈现源语言
文化的特点和风格,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独特韵味。

这种策略常见
于翻译文学作品,例如保留原文的地名、人名、习俗等。

但是,过度使用
异化策略可能导致目标语言读者难以理解或感受到源语言文化的真实性。

归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表达方式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
和规范。

通过归化策略,译者试图让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翻译文本,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这种策略常见于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等领域,目的是使翻译结果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然而,过度使用归
化策略可能导致原文的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丧失。

在实践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策略。

在保证
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应适当考虑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文
化差异对翻译结果的影响。

同时,译者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跨文
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好地处理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平衡关系。

论翻译目的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

论翻译目的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

论翻译目的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
在翻译领域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常用的翻译策略,用于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结构差异。

归化是指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调整到目标语言中,使得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异化则是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使得译文更贴近源语言的原貌。

在翻译目的论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取决于翻译目的和读者群体。

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更容易被目标语言读者理解和接受,那么归化策略可能更为适用。

通过归化,翻译可以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熟悉的形式,使得译文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例如,将源语言的特定习语或文化隐喻转化为目标语言中相应的习语或文化隐喻,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译文。

然而,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合使用归化策略。

在某些情况下,翻译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保留源语言的独特风格和文化背景,或是为了满足特定读者群体的需求。

这时,异化策略可能更为合适。

通过异化,翻译可以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使得译文更贴近源语言的原貌。

例如,诗歌、文学作品等文化载体通常需要保留原作的特色和风格,这时候采用异化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美感和情感。

总之,归化和异化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翻译者
需要根据翻译目的和读者群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策略。

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都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和文化素养,以确保译文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源语言的原始意义和风味。

浅谈翻译中的归化异化

浅谈翻译中的归化异化

浅谈翻译中的归化异化1 研究缘起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ieiermacher)是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其于1813年提出了两种翻译途径,其一是对读者进行引导,使之向作者接近,而作者本身是安居不懂的,其二则与之相反。

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这部著作中,作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即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以上述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了“归化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即“接近作者”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即“接近读者”这两个术语。

2 何谓归化和异化遵循“通顺原则”是归化翻译的本质,其以目的语为归宿处理源语中包含的文化习俗和语言形式等,翻译要“最贴近自然对等”,使之与目的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相符合,使功能或动态对等得以实现。

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是美国著名翻译家,其是归化派的代表人物。

该派的观点是,由于差异存在于两种文化之中,若在译文中强加原文形式,势必会将理解上的困难带给目的语读者。

归化对语言形式特别注重,其将文化交流方面的屏障打破,使文化冲突得以避免,此外,目的语读者易于接受,对译文有共鸣产生,但易使原文中的部分源语文化信息丢失,这是其缺点所在。

异化翻译挑战了归化翻译策略,其以源语为归宿处理源语中包含的文化习俗和语言形式等,使源语的“异国情调”在译文中突出。

异化派的典型代表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他认为在风格上译文应一致于原文,且将原文之一突出出来。

异化对文化内容特别注重,其在读者面前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风情,使目的语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将源语文化帶入其中,不过文化交流障碍的存在是其缺点所在。

3 二者间的关系分析不同译者对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进行翻译持不同观点,不过处在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归化策略。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加深了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人们也越来越渴求异域文化,翻译中也更多应用异化策略。

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摘要: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

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将译文读者置于首位;异化以原语文化为归宿,旨在保留语言和文化异质。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

异化将成为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归化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译者要把握好度,努力在异化和归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关键词:翻译;异化;归化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最初是由美国翻译家Lawrence Venuti在其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及的。

“异化法”即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归化法”即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异化和归化之争由来已久。

异化派注重展示原语的表达方式,刻意保留文化异质。

他们认为翻译的目的之一是文化交流,因此,翻译时应当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文化。

另外,采用异化手法进行文化移植亦可丰富目的语文化及其表达方式。

归化派主张将译文读者置于首位,注重流畅地道。

他们主张交际翻译,认为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更要克服文化障碍,尽力避免文化冲突。

因此,翻译时应尽可能将原语文化转换成目的语文化,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近的认知和感受。

事实上,异化和归化是对立统一的整体,那种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孤立开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当科学、全面、辩证地认识异化和归化。

一、异化是翻译的发展趋势异化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一种翻译理论。

LawrenceVenuti是异化理论的代表。

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即译作在风格和形式上应完全保留原语的特色,不同于目的语,且忽略目的语读者是否接受原语的文化意象。

异化翻译的目的是推崇文化交流,是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原语文化。

在异化翻译中,新的东西可能会加进去,从而凸现译者的身份,提高翻译的地位,并且对翻译的文化霸权进行有力的回击。

异化翻译有助于文化交流,缩小文化差异,减少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异化成为翻译的发展趋势。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姓名:徐中钧上课时间:T2 成绩: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策略是我们在翻译中所采取的两种取向。

归化是指遵从译出语文化的翻译策略取向,其目的是使译文的内容和形式在读者对现实了解的知识范围之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异化是指遵从译入语文化的翻译策略取向,其目的是使译文保存和反映原文的文化背景、语言传统,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该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特点。

直译和意译主要是针对的是形式问题,而归化和异化主要针对意义和形式得失旋涡中的文化身份、文学性乃至话语权利的得失问题,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人们足不出门就能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人进行交流。

无论是国家领导人会晤、国际经济会议,还是个人聚会、一对一谈话,处于不同文化的两个民族都免不了要进行交流。

如果交流的时候不遵从对方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在2005年1月20日华盛顿的就职典礼游行活动中,布什及其家人做了一个同时伸出食指和小指的手势。

在挪威,这个手势常常为死亡金属乐队和乐迷使用,意味着向恶魔行礼。

在电视转播上看到了这一画面的挪威人不禁目瞪口呆,这就是文化带来的差异。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语、修辞的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差别更是比比皆是,如以前的“白象”电池的翻译,所以文化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借助翻译来传播文化对民族间文化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采取归化策略使文章变得简单易懂,异化使文章变得烦琐难懂。

归化虽然丢掉了很多原文的文化,但使读者读起来更流畅,有利于文化传播的广度。

采取异化策略虽然保存了更多的异族文化,能传播更多的异族文化,有利于文化传播的深度,但其可读性大大降低。

归化和异化都有助于文化的传播,翻译时应注意合理地应用归化与异化的手段。

对于主要是表意的译文,应更多地使用归化手段,反之则更多地使用异化手段。

要使翻译中文化传播的效果达到最好,译者应该考虑主要读者的具体情况、翻译的目的、译入文的内容形式等具体情况而动态地采取归化与异化的手段。

归化法和异化法的例子

归化法和异化法的例子

归化法和异化法的例子归化法和异化法是翻译中两种常见的策略,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翻译理念。

归化法强调将源语言的文化和语言习惯进行本土化,以使目标语言的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异化法则更强调保留源语言的文化和语言特色,以保持原文的异国情调。

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两种翻译策略的例子:1.归化法归化法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红楼梦》的翻译。

这部中国古典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果直接按照原文翻译,很难为西方读者所理解。

因此,归化法的翻译更注重将小说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西方文化中相应的概念和形象,以使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小说中的人物名称往往具有特殊的含义和背景,如果直接翻译成英文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归化法的翻译中,这些人物名称往往被替换为更符合西方文化的人物名称,例如“贾宝玉”被翻译成“Jia Baoyu”,“林黛玉”被翻译成“Lin Daiyu”。

另一个例子是《傲慢与偏见》的翻译。

这部英国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果直接按照原文翻译,很难为现代读者所理解。

因此,归化法的翻译更注重将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和时代背景转化为现代读者的语言风格和时代背景,以使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古英语和诗歌语言,如果直接翻译成现代英语可能会失去原有的韵味。

因此,在归化法的翻译中,这些古英语和诗歌语言往往被替换为更符合现代英语的语言风格,例如“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被翻译成“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1.异化法异化法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百年孤独》的翻译。

这部拉丁美洲小说具有浓厚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果采用归化法的翻译方式,可能会失去原有的特色和韵味。

因此,异化法的翻译更注重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元素,以保持原文的异国情调。

例如,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果直接按照原文翻译可能会让读者感到难以理解。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篇一: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浅谈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摘要:归化和异化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它是意译和直译的进一步延伸,从二者的概念入手,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归化;异化;概念;辩证关系一归化、异化的概念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

归化(domestication):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所以归化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一种翻译策略。

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Nina可以说是归化翻译的典型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

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目的语读者臵于首位,并仔细分析源语信息的意图。

Nina在各种不同场合重复他的这一观点,即“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在Nina看来,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的目的是,译文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范畴。

这种关于翻译的概念不强调读者为了理解源语信息一定得接受源语文化的模式。

因此,他提出了“功能同构”的策略作为解决的方法,以求在不同体系中取得相同的效果。

异化(foreignization):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式相结合。

归化翻译是指将原文的语言、风格、文化等因素调整到译文中,使译文更接近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异化翻译则是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文化特色,使译文在目标语言中显示出原文的独特性。

下面将对这两种翻译策略做进一步阐述和比较。

归化翻译是一种以“转变”为特点的翻译方式。

在归化翻译中,译者将尽量使译文与目标语言的语境相符,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归化翻译注重语言的通畅和易懂,尽量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构造复杂的句子。

通过调整语言表达方式,译者可以使译文更易于理解,更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

异化翻译则是一种以“保留原貌”为特点的翻译方式。

在异化翻译中,译者更注重保留原文的语气、风格和文化特色,尽量不对原文进行过多的调整。

异化翻译可以使译文更忠实地保留原文的独特魅力和神韵,使目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可以结合运用,取长补短。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翻译一些特定领域的专业文献时,可以使用归化翻译,将源语言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转化为目标语言中的对应名称或概念,使译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而在一些文化类的作品翻译中,例如文学作品、诗歌等,可以使用异化翻译,保留原文的独特文化特色,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原文的内涵。

总之,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都是翻译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策略。

归化翻译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异化翻译则更注重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使读者能够更感受到原文的魅力和独特性。

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对象和目的选择使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摘要】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一直是翻译学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本文认为译者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归化或异化翻译法,如果以传播文化的共性为主,则相应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如果以传播文化的个性为主,则相应采用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语翻译归化异化文化差异翻译研究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翻译理论深深打上了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

刘英凯通过列举归化的种种弊端及其表现,大力倡导移植法,认为异化应在翻译中占主导地位。

这是他率先对当代中国译坛归化翻译主流提出的挑战。

10年之后,许钧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起对《红与黑》译本的读者调查和讨论,直接引发了归化派和异化派的交锋,从而使中国译坛归化和异化的对话进入高潮阶段。

在西方,归化和异化的交锋之火也从未熄灭。

Today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在20世纪60-70年代的一系列著作中构成了一个宏大的结构主义归化翻译理论体系。

Venuti是异化的代表人物,他在1995年出版《译者的隐形》(Translat 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率先对归化翻译种种弊端进行了批判,他从文化、文学和政治的高度,力倡异化式或阻抗式翻译,以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归化与异化孰是孰非,至今尚未定论。

笔者认为,作为翻译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时代,不同译者,不同读者,不同文本以及不同文本承载的文化信息来灵活运用。

一、翻译的归化奈达说:“世界的语言和文化惊人地相似,相似之处占90%,不相似之处仅占10%。

”不同民族分布在世界各地,各自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其文化特质和模式有所差异,但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之处,即文化具有共性。

文化的共性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说不同语言的表达有相似之处,即语义的对应。

例如,西方戏剧里长着翅膀的天使会使我们联想起中国舞风飘带的飞天,《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令英国人发出“He is as wise as Solomon(Solomon所罗门是古代以色列国王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时,是古代以色列王国最强盛的时期)”的赞叹。

当我们在翻译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不由自主地会用一种语言特定的词句去表达另一种语言与之相对等的意思。

比如“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金钱是万恶之源)”等。

汉语中有很多表达法,不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体,比如“找麻烦”与“look for trouble”,“雨后春笋”与“like mushroom”等等。

奈达是语言的共性论者(a universalist),他认为,人类的共性多于差异,在人类经验和表达方式中,都存在“共核”(common core)。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为依归,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理论,尽管他承认语言毕竟是有个性的,但他一贯主张归化的翻译方法。

由此,他提出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

二、翻译的异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有其内在物质和模式上的独特性,即存在文化的个性,这种文化个性也即文化的差异性一直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这就为语言翻译中采用异化翻译法提供了基本依据。

鲁迅一贯主张从外国文化中输入新的内容、新的表现法,他主张:“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是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怡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很相像,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

”在这里,所谓尽量保留外国文化的异质,实际上就是提倡翻译中要采用异化的手段。

1813年,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rcher)提出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前一种方法就是我们说的“异化”,后一种方法就是我们说的“归化”。

美国解构主义翻译家韦努蒂(Lawrence Venuti)认为,西方的翻译传统是以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的价值观来塑造外国文本的,因此他提出归化的翻译。

而异化翻译可以成为抵御民族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文化上的自我欣赏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一种形式,以维护民族的地缘政治的关系。

异化翻译的前提是文化的差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