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计算(韩朋)

合集下载

梁刚度放大系数按主梁计算的思考

梁刚度放大系数按主梁计算的思考

关于pkpm新版本中梁刚度系数放大的问题,新版本中是这样表述的:而旧版本中是这样表述的:
我认为新版本这样写,是更加完善,更加准确的写法;
先说一下旧版本的计算问题所在
在旧版本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同样一根框架梁,截面尺寸、跨度一样的前提下,被次梁分割下就会发现,主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差距很大了,如图所示:
就会发现框架梁被多个次梁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时候,刚度放大系数变小了,我认为这样是不符合实际的,梁的刚度放大系数跟次梁分割不分割是没有关系的,框架梁是一根整体的,而pkpm在计算的时候,次梁的分割会在框架梁上形成一个个的节点,这样导致框架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分成几段来计算,由规范的表格可以知道,框架梁的刚度放大系数跟三个方面有关系,分别为梁的计算跨度、梁的净距、楼板的厚度,旧版中的pkpm中来计算的时候,是
把梁分段来计算的,这样导致一个完整的框架梁被分成了几小段,导致计算跨度减小,导致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减小,这样会导致整个结构的刚度减小,总之会导致地震剪力的减小,并且位移角会增加5%作用,地震剪力墙会减小7%左右,总之来说旧版本中的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里去修改被分割后的框架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以下是截图
修改完之后,这样才符合实际的结构工作情况,那么问题来了,以前没有注意这个问题的时候,房子也不是没有倒塌吗,那是因为没有发生大震或者中震,并且我们知道混凝土的构件设计的时候,安全储备是很大的,我们看下混凝土与钢筋的设计值和标准值就明白了;
好了,正是pkpm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所在,故而在新版本中将此项改为了梁刚度放大系数按主梁计算,也就是不考虑次梁,也就避免了以上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个改善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足或者错误之处敬请批评。

-----------2016年12月7日。

pkpm2012版参数调整

pkpm2012版参数调整

调整信息........................................中梁刚度增大系数:BK = 2.00......《高规》5.2.2条;装配式楼板取1.0;现浇楼板取值1.3-2.0,一般取2.0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T = 0.85......主梁弯矩调幅,《高规》5.2.3条;现浇框架梁0.8-0.9;装配整体式框架梁0.7-0.8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BM = 1.00......放大梁跨中弯矩,取值1.0-1.3;已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宜取1.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 = 0.70......一般工程取0.7,位移由风载控制时取≥0.8;《抗规》6.2.13条2款,《高规》5.2.1条梁扭矩折减系数:TB = 0.40......现浇楼板(刚性假定)取值0.4-1.0,一般取0.4;现浇楼板(弹性楼板)取1.0;《高规》5.2.4条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RSF = 1.00......用于调整抗震安全度,取值0.85-1.50,一般取1.00.2Qo 调整起始层号:KQ1 = 0......用于框剪(抗震设计时),纯框填0;参见《手册》;《抗规》6.2.13条1款;《高规》8.1.4条0.2Qo 调整终止层号:KQ2 = 0......用于框剪(抗震设计时),纯框填0;参见《手册》;《抗规》6.2.13条1款;《高规》8.1.4条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NTL = 0......按突出屋面部分最低层号填写,无顶塔楼填0 顶塔楼内力放大:RTL = 1.00......计算振型数为9-15及以上时,宜取1.0(不调整);计算振型数为3时,取1.5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梁柱超配筋系数CPCOEF91 = 1.15.....取1.15,《抗规》6.2.4条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 = 1.....用于调整剪重比,《抗规》5.2.5条(强条)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IREGU_KZZB = 0.....一般不调整,《高规》10.2.7条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LEV_JLQJQ = 1.....《抗规》6.1.10条;《高规》7.1.9条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NWEAK = 0.....强制指定时选用,否则填0,《抗规》5.5.2条,《高规》4.6.4条配筋信息........................................梁主筋强度(N/mm2): IB = 300......设计值,HPB235取210N/mm2,HRB335取300N/mm2;《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柱主筋强度(N/mm2): IC = 300......《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墙主筋强度(N/mm2): IW = 210 .....《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梁箍筋强度(N/mm2): JB = 210......《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柱箍筋强度(N/mm2): JC = 210......《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墙分布筋强度(N/mm2): JWH = 210......《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梁箍筋最大间距(mm): SB = 100.00......《砼规》10.2.10条表10.2.10;可取100-400,抗震设计时取加密区间距,一般取100,详见《抗规》6.3.3条3款(强条)柱箍筋最大间距(mm): SC = 100.00......《砼规》10.3.2条2款;可取100-400,抗震设计时取加密区间距,一般取100,详见《抗规》6.3.8条2款(强条)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mm): SWH = 200.00......《砼规》10.5.10条;可取100-300,《抗规》6.4.3条1款(强条)墙竖向筋分布最小配筋率(%): RWV = 0.30......《砼规》10.5.9条;可取0.2-1.2;抗震设计时应≥0.25,《抗规》6.4.3条1款(强条)设计信息........................................结构重要性系数: RWO = 1.00......《砼规》3.2.2条,3.2.1条(强条);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取1.00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有侧移............一般按[有侧移],用于钢结构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不作为刚域........一般不简化,《高规》5.3.4条,参见《手册》是否考虑P-Delt 效应:否................一般不考虑;《砼规》5.2.2条3款,7.3.12条;《抗规》3.6.3条;《高规》5.4.1条,5.4.2条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单偏压计算......宜按[单偏压]计算;角柱、异形柱按[双偏压]验算;可按特殊构件定义角柱,程序自动按[双偏压]计算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RN = 0.85.....用于钢结构梁保护层厚度(mm): BCB = 25.00.....室内正常环境,砼强度>C20时取≥25mm,《砼规》9.2.1条表9.2.1,环境类别见3.4.1条表3.4.1柱保护层厚度(mm): ACA = 30.00.....室内正常环境取≥30mm,《砼规》9.2.1条表9.2.1,环境类别见3.4.1条表3.4.1是否按砼规范(7.3.11-3)计算砼柱计算长度系数: 否...一般工程选[否],详见《砼规》7.3.11条3款,水平力设计弯矩占总设计弯矩75%以上时选[是]荷载组合信息........................................恒载分项系数: CDEAD= 1.20.....一般情况下取1.2,详《荷规》3.2.5条1款(强条)活载分项系数: CLIVE= 1.40.....一般情况下取1.4,详《荷规》3.2.5条2款(强条)风荷载分项系数: CWIND= 1.40.....一般情况下取1.4,详《荷规》3.2.5条2款(强条)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H= 1.30.....取1.3,《抗规》5.1.1条1款(强条),《抗规》5.4.1条表5.4.1(强条)竖向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V= 0.50.....取0.5,《抗规》5.1.1条4款(强条),《抗规》5.4.1条表5.4.1(强条)特殊荷载分项系数: CSPY = 0.00.....无则填0,《荷规》3.2.5条注(强条)活荷载的组合系数: CD_L = 0.70.....大多数情况下取0.7,详见《荷规》4.1.1条表4.1.1(强条)风荷载的组合系数: CD_W = 0.60.....取0.6,《荷规》7.1.4条活荷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 CEA_L= 0.50.....雪荷载及一般民用建筑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取0.5,详见《抗规》5.1.3条表5.1.3(强条)组合值系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信息.................................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IWF= 1 .......取1/8剪力墙墙肢总高与底部二层高度的较大值,《抗规》6.1.10条,《高规》7.1.9条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m) Z_STRENGTHEN= 7.00.....取1/8剪力墙墙肢总高与底部二层高度的较大值,《抗规》6.1.10条,《高规》7.1.9条总信息..............................................结构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按主体结构材料填写混凝土容重(kN/m3): Gc = 28.00.....应考虑构件装修重量,建议取28kN/m3钢材容重(kN/m3): Gs = 78.00.....一般取78kN/m3(没有计入构件装修重量)水平力的夹角(Rad): ARF = 0.00.....一般取0(地震力.风力作用方向,逆时针为正);当结构分析所得的[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15度时,宜将其角度输入补充验算地下室层数: MBASE= 0.....无地下室时填0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一次性加荷计算方式......多层取[一次性加载];高层取[模拟施工加载1],《高规》5.1.9条,高层框剪基础宜取[模拟施工加载2]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选[计算风荷载]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选[计算水平地震力],《抗规》5.1.1条(强条)特殊荷载计算信息: 不计算............一般情况下不考虑结构类别: 框架结构..........按结构体系选择裙房层数: MANNEX= 0.....无裙房时填0转换层所在层号:MCHANGE= 0.....无转换层时填0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DMAX= 2.00.....一般工程取2.0,框支剪力墙取1.5或1.0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 内部节点........…..剪力墙少时取[出口],剪力墙多时取[内部],[出口]精度高于[内部],参见《手册》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是.............计算位移与层刚度比时选[是],《高规》5.1.5条;计算内力与配筋及其它内容时选[否]风荷载信息..........................................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 WO = 0.30 ....取值应≥0.3 kN/m2,一般取50年一遇(n=50),《荷规》7.1.2(强条),附录D.4附表D.4地面粗糙程度: B 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选[C]类,乡村、乡镇、市郊等选类,详《荷规》7.2.1条结构基本周期(秒): T1 = 0.06.....宜取程序默认值(按《高规》附录B公式B.0.2);规则框架T1=(0.08-0.10)n,n为房屋层数,详见《高规》3.2.6条表3.2.6-1注;《荷规》7.4.1条,附录E;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 1.....体形无变化填1各段最高层号: NSTi = 6.....按各分段内各层的最高层层号填写各段体形系数: USi = 1.30.....《荷规》7.3.1表7.3.1;高宽比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取1.3,详见《高规》3.2.5条地震信息............................................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 CQC....…..《抗规》3.4.3条,5.2.3条;《高规》3.3.1条2款;一般工程选[耦联],规则结构用[非耦联]补充验算计算振型数: NMODE= 9.....《抗规》5.2.2条2款,5.2.3条2款;《高规》5.1.13条2款;参见《手册》;[耦联]取3的倍数,且≤3倍层数,[非耦联]取≤层数,参与计算振型的[有效质量系数]应≥90%地震烈度: NAF = 7.00.....《抗规》1.0.4条,1.0.5条,3.2.4条,附录A场地类别: KD = 2.....《抗规》4.1.6条表4.1.6(强条);见地勘报告设计地震分组: 二组........《抗规》3.2.4条,附录A特征周期TG = 0.40.....II类场地一、二、三组分别取0.35s、0.40s、0.45s,《抗规》3.2.3条,5.1.4条表5.1.4-2(强条)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1 = 0.08.....7度取0.08,《抗规》5.1.4条表5.1.4-1(强条)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2 = 0.50.....7度取0.50,《抗规》5.1.4条表5.1.4-1(强条)框架的抗震等级: NF = 3.....7度H≤30m取3,《抗规》6.1.2条表6.1.2(强条)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 = 2.....7度框剪取2,《抗规》6.1.2条表6.1.2 (强条)活荷质量折减系数: RMC = 0.50.....雪荷载及一般民用建筑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取0.5,详见《抗规》5.1.3条表5.1.3(强条)组合值系数周期折减系数: TC = 0.70.....框架砖填充墙多0.6-0.7,砖填充墙少0.7-0.8;框剪砖填充墙多0.7-0.8,砖填充墙少0.8-0.9;剪力墙1.0;《高规》3.3.16条(强条),3.3.17条结构的阻尼比(%): DAMP = 5.00.....砼结构一般取5.0;《抗规》5.1.5条1款;《高规》3.3.8条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否........单向地震力计算时选[是],多层规则结构可不考虑,《高规》3.3.3条;参见《手册》;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是........一般工程选[是],此时可不考虑上条[偶然偏心];《抗规》5.1.1条3款(强条);《高规》3.3.2条2款(强条)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0.....无斜交构件时取0;《抗规》5.1.1条2款(强条);斜交角度>15应考虑;《高规》3.3.2条1款(强条)活荷载信息..........................................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从第 1 到6层.... 多层应取全部楼层;高层宜取全部楼层,《高规》5.1.8条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不折算............PM不折减时,宜选[折算],《荷规》4.1.2条(强条)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PM不折减时,宜选[折算],《荷规》4.1.2条(强条)---------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荷规》4.1.2条表4.1.2(强条)计算截面以上的层号------折减系数1 1.00 《荷规》4.1.2条表4.1.2(强条)2---3 0.85 《荷规》4.1.2条表4.1.2(强条)4---5 0.70 《荷规》4.1.2条表4.1.2(强条)6---8 0.65 《荷规》4.1.2条表4.1.2(强条)9---20 0.60 《荷规》4.1.2条表4.1.2(强条)> 20 0.55 《荷规》4.1.2条表4.1.2(强条)表二:非抗震结构及抗震结构通用性的内力增大和调整系数来因系数对结果的影响系数范围备注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同上BT,同上BT,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

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

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

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
王军
在混凝土<<高规>>中,第5.2.2条明确提出楼板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形成T形截面,提高了楼面梁的刚度,结构计算时应将梁刚度放大1.3~2.0倍;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第7.2.3条对T形截面翼缘宽度的选取做了规定。

据此,目前结构设计中对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均对其刚度进行放大。

对框架梁刚度统一进行放大计算,是一种简化的、方便适用的、符合结构实际情况的结构计算方法。

但放大系数的选取是不能随意的,应根据框架梁截面大小、板的厚度经计算后确定。

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刚度,进而影响地震力的大小。

如果取值偏小,会造成地震作用下结构体系的不安全;如果取值偏大,会造成结构配筋的浪费。

PKPM新天地2007年第3期中有文章讨论梁刚度放大系数对梁弯矩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1.(竖向荷载作用下),随着梁刚度系数的增大,梁的跨中弯矩不断增大,支座负弯矩逐渐减小;2.(在地震力作用下),梁的刚度越大,梁刚度放大系数对其内力的影响越大;3. (在地震力作用下),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对梁支座负弯矩影响大于对跨中弯矩的影响。

可见,较准确的选取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十分重要的。

为便于设计人员准确选取梁刚度放大系数,笔者制作了“常用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表”,方便实用。

从列表中可总结出,对剪力墙住宅结构,由于常用梁及板厚比较固定,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可采用2.0;
对普通框架结构,可采用1.7~1.9;对宽扁梁结构,可采用1.3~1.6。

同时,笔者编写了excel放大系数计算小程序,可供大家使用。

梁刚度放大系数在结构设计中的取值探讨

梁刚度放大系数在结构设计中的取值探讨

梁刚度放大系数在结构设计中的取值探讨摘要:在结构设计中,合理的参数取值对结构的分析及构件的承载力验算都有着明显的影响,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值,满足抗震概念设计和构件承载力计算是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本文探讨了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取值依据,给出了刚度系数取值的建议。

关键词:梁刚度系数强梁弱柱概念设计梁刚度放大系数在结构设计中有着较明显的影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

梁刚度系数的取值不仅影响混凝土构件的配筋,而且对这个结构体系的参数计算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抗震设计中,由于对于一个结构而言,刚度越大、则周期越小,相应的地震作用也越大,因此对于现浇的混凝土结构若不考虑梁刚度放大作用则计算出的地震效应是偏于不安全的。

同时由于目前结构软件一般都是在计算梁构件配筋的时候按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说当考虑因翼缘的作用引起的梁刚度放大系数导致的附加的受力钢筋并没有配置在相应的翼缘内的,这就形成了事实上梁抗弯承载力的提高,而这与抗震概念设计中一再强调的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思想是不一致的,因此如何考虑梁的刚度系数在结构设计中就尤为重要。

“如何考虑梁刚度放大系数”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哪个阶段需要考虑梁的放大系数,二是梁的刚度放大系数该考虑多大,合理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对于前者,工程师可以在配筋计算的时候分两步走,首先按不考虑梁刚度放大系数或者考虑一个较小的刚度放大系数据此进行混凝土梁的配筋设计,然后按考虑梁刚度放大系数进行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以此来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要求。

本文主要就梁的刚度放大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进行探讨。

《高层混凝土建筑技术规程》JGJ7-2002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

楼面梁刚度放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 1.3~2.0。

对于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结构,可不考虑楼面翼缘的作用。

根据《高规》附录说明的建议:当近似以梁刚度增大系数考虑有效翼缘的作用时,应根据梁翼缘尺寸与梁截面尺寸的比例予以确定,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可取1.5,中框架梁可取2.0。

梁刚度放大系数在结构设计中的取值探讨

梁刚度放大系数在结构设计中的取值探讨

梁刚度放大系数在结构设计中的取值探讨摘要:在结构设计中,合理的参数取值对结构的分析及构件的承载力验算都有着明显的影响,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值,满足抗震概念设计和构件承载力计算是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本文探讨了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取值依据,给出了刚度系数取值的建议。

关键词:梁刚度系数强梁弱柱概念设计梁刚度放大系数在结构设计中有着较明显的影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

梁刚度系数的取值不仅影响混凝土构件的配筋,而且对这个结构体系的参数计算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抗震设计中,由于对于一个结构而言,刚度越大、则周期越小,相应的地震作用也越大,因此对于现浇的混凝土结构若不考虑梁刚度放大作用则计算出的地震效应是偏于不安全的。

同时由于目前结构软件一般都是在计算梁构件配筋的时候按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说当考虑因翼缘的作用引起的梁刚度放大系数导致的附加的受力钢筋并没有配置在相应的翼缘内的,这就形成了事实上梁抗弯承载力的提高,而这与抗震概念设计中一再强调的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思想是不一致的,因此如何考虑梁的刚度系数在结构设计中就尤为重要。

“如何考虑梁刚度放大系数”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哪个阶段需要考虑梁的放大系数,二是梁的刚度放大系数该考虑多大,合理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对于前者,工程师可以在配筋计算的时候分两步走,首先按不考虑梁刚度放大系数或者考虑一个较小的刚度放大系数据此进行混凝土梁的配筋设计,然后按考虑梁刚度放大系数进行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以此来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要求。

本文主要就梁的刚度放大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进行探讨。

《高层混凝土建筑技术规程》JGJ7-2002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

楼面梁刚度放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 1.3~2.0。

对于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结构,可不考虑楼面翼缘的作用。

根据《高规》附录说明的建议:当近似以梁刚度增大系数考虑有效翼缘的作用时,应根据梁翼缘尺寸与梁截面尺寸的比例予以确定,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可取1.5,中框架梁可取2.0。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篇一: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王军在混凝土>中,第5.2.2条明确提出楼板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形成t形截面,提高了楼面梁的刚度,结构计算时应将梁刚度放大1.3~2.0倍;在>中,第7.2.3条对t形截面翼缘宽度的选取做了规定。

据此,目前结构设计中对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均对其刚度进行放大。

对框架梁刚度统一进行放大计算,是一种简化的、方便适用的、符合结构实际情况的结构计算方法。

但放大系数的选取是不能随意的,应根据框架梁截面大小、板的厚度经计算后确定。

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刚度,进而影响地震力的大小。

如果取值偏小,会造成地震作用下结构体系的不安全;如果取值偏大,会造成结构配筋的浪费。

pkpm新天地20xx年第3期中有文章讨论梁刚度放大系数对梁弯矩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1.(竖向荷载作用下),随着梁刚度系数的增大,梁的跨中弯矩不断增大,支座负弯矩逐渐减小;2.(在地震力作用下),梁的刚度越大,梁刚度放大系数对其内力的影响越大;3.(在地震力作用下),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对梁支座负弯矩影响大于对跨中弯矩的影响。

可见,较准确的选取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十分重要的。

为便于设计人员准确选取梁刚度放大系数,笔者制作了“常用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表”,方便实用。

从列表中可总结出,对剪力墙住宅结构,由于常用梁及板厚比较固定,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可采用2.0;对普通框架结构,可采用1.7~1.9;对宽扁梁结构,可采用1.3~1.6。

同时,笔者编写了excel放大系数计算小程序,可供大家使用。

篇二: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0xx-10-2809:26:33|分类:pkpm|字号订阅《高规》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现浇楼板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放大。

其建议中梁该系数取2,边梁可取1.5,一般而言,填入此系数后,梁的刚度增大,内力也会相应的增大。

浅谈框架结构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合理取值问题

浅谈框架结构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合理取值问题
科 之 学 友
Fnfiemes rd e a r i cc t e o nA u S
28 9() 0 ̄0 2囝 0  ̄7
浅 谈框 架 结构 中梁 刚度 放大 系数 合 理取 值 问题
李红霞 ,叶 敬
贵阳 500 ) 50 3 ( 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
摘 要 :文章对不同的梁宽、 梁高及板厚组合进行刚度计算 , 出了一定的规律 , 找 从而得到 合理的框架结构中梁的刚度放大 系数取值 , 可供工程设计 时参考 。 关 键词 :框 架结 构 ; 中梁 刚度 ;o 系数 g大
3 0X 0 5 0 7
根据表 1中取 b 1h 为翼缘计算宽度 6。 + 2] ,常用的板厚取 8 0 mi 10m 10m 10m 10 和 10m l、0 m、2 m、4 m、5 1 mm 8 m。常用的梁截面 取 为 20×20 30X 0 、5 ×7 0 30X80和 3 0 0 架 5 5 、0 0 3 0 0 、O 0 6 0 X5 框 0 梁的刚度与材料弹性模量和截面尺寸有关 , 、 梁 板整浇使得梁截 面形成 了 T形截面 , 因此板厚则为翼缘的厚度 。根据材料力学 , T 形截面惯性矩的计算公式如下 :
中 图分 类 号 :T 1 U3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0 0 8 3 ( 0)7 0 5 — 2 10 - 162 82 — 16 0 0
1 前 言
《 高规》 ..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 的楼板作为梁的有 522 效 翼缘 形成“ ” 截面 , T形 提高 了楼 面梁 的刚度 , 结构计算时应 给 予考虑 。当近似 以梁刚度增大系数考虑时 , 应根据梁翼缘尺寸与 梁截面尺寸的比例予以确定。从规范 中我们不难看 出, 楼面板作 为梁 的有效翼缘所提高 的楼面梁的刚度 ,在结构设计 中是不 能 忽略的。另外 ,强柱弱梁 ” “ 是我 国抗震规 范抗震措施 中重要的一 条, 对于 9 区及一级抗震等级 , 度 它要求节点处 , 柱上 、 端实际 下 受 弯承载力 之和在地 震作用 效应下应 大于梁 端受弯承 载力之 和。在框架结构 中, 由于梁、 板整浇在一起 , 的参与增大 了梁的 板 刚度 。究竟因为板的参与使得梁的刚度增大多少 , 本文就是针对 这个 问题对框架结构 中常用 的板厚与梁 截面相组 合进 行刚度计 算, 并找 出了一定 的规律 , 为以后结构设计中如何 合理取值中梁 刚度放大系数提供一定 的帮助。 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是 由梁 、 、 板 柱组合而成的一个超静定 结构 , 各构件组合成一个整体以共 同抵抗外力 。在实际工程 中由 于梁 、 是整浇在一起 , 板 故板的厚度 、 跨度都会对梁 的计算 刚度 产生影 响。因此 , 在实际工程设计 中就必须确定板对梁的影 响究 竟有多大才能设计出经济 、 合理 、 安全 、 可靠 、 符合规范要求的建 筑 结构 。

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2011-10-28 09:26:33| 分类:pkpm
|字号
订阅
《高规》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现浇楼板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放大。

其建议中梁该系数取2,边梁可取1.5,一般而言,填入此系数后,梁的刚度增大,内力也会相应的增大。

梁刚度的放大主要是为了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

刚性楼板假定总是假定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这种情况下是无法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的,因此规范规定通过采用梁刚度放大的方法来近似考虑,从这点来讲,梁的刚度放大并非是为了在计算梁的内力和配筋时,将楼板作为梁的翼缘,按T形梁设计,以达到降低梁的内力和配筋的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考虑楼板刚度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倘若在设计工程中遇到在刚性楼板假定下,结构的位移角稍微超出了规范限制,那么可以填入此系数,考虑了楼板刚度的贡献后,结构的周期将有所减小,位移角也将有所减小,但此时梁的内力可能会增大,甚至出现超筋现象。

此时,一般可以按考虑刚度放大系数前梁的内力和配筋结构作为最终结果,而位移角采用刚度放大后的结果,所以必要的时候此处要进行二次计算。

这是因为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挖掘楼板刚度的潜力,使结构的周期和位移计算更真实一些。

而梁的刚度不放大,其本身承载力仍能满足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的设计要求,就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此出处个人觉得柱、墙的内力应该按考虑刚度放大后的结构,而梁则可以按考虑前的结果。

毕竟楼板对梁的受力还是有利的,此时若按放大后的结果算,可能就会造成“强梁弱柱”的情况。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篇一: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王军在混凝土>中,第5.2.2条明确提出楼板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形成t形截面,提高了楼面梁的刚度,结构计算时应将梁刚度放大1.3~2.0倍;在>中,第7.2.3条对t形截面翼缘宽度的选取做了规定。

据此,目前结构设计中对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均对其刚度进行放大。

对框架梁刚度统一进行放大计算,是一种简化的、方便适用的、符合结构实际情况的结构计算方法。

但放大系数的选取是不能随意的,应根据框架梁截面大小、板的厚度经计算后确定。

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刚度,进而影响地震力的大小。

如果取值偏小,会造成地震作用下结构体系的不安全;如果取值偏大,会造成结构配筋的浪费。

pkpm新天地20xx年第3期中有文章讨论梁刚度放大系数对梁弯矩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1.(竖向荷载作用下),随着梁刚度系数的增大,梁的跨中弯矩不断增大,支座负弯矩逐渐减小;2.(在地震力作用下),梁的刚度越大,梁刚度放大系数对其内力的影响越大;3.(在地震力作用下),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对梁支座负弯矩影响大于对跨中弯矩的影响。

可见,较准确的选取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十分重要的。

为便于设计人员准确选取梁刚度放大系数,笔者制作了“常用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表”,方便实用。

从列表中可总结出,对剪力墙住宅结构,由于常用梁及板厚比较固定,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可采用2.0;对普通框架结构,可采用1.7~1.9;对宽扁梁结构,可采用1.3~1.6。

同时,笔者编写了excel放大系数计算小程序,可供大家使用。

篇二: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0xx-10-2809:26:33|分类:pkpm|字号订阅《高规》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现浇楼板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放楼板对梁的刚度有放大的作用,考虑楼板的作用可以提高梁的承载力,而且这个数值并不小,但不好计。

PKPM计算参数详解

PKPM计算参数详解

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一般情况下取0度,平面复杂(如L型、三角型)或抗侧力结构非正交时,理应分别按各抗侧力构件方向角算一次,但实际上按0、45度各算一次即可;当程序给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时,可按该方向角输入计算,配筋取三者的大值。

根据抗震规范5.1.1-2规定,当结构存在相交角大于15度的抗侧力构件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当计算出来的角度大于15度时,应返填入此项。

2.砼容重:25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重度25 26 273.钢材容重:一般取78,如果考虑饰面设计者可以适量增加。

4.裙房层数:高规第4.8.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层数必须给定。

层数是计算层数,等同于裙房屋面层层号。

5.转换层所在层号:该指定只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同时,当转换层号大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级增加一级,对转换层梁、柱及该层的弹性板定义仍要人工指定。

(层号为计算层号)6.地下室层数: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

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

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2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地下室与上部共同分析时,程序中相对刚度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

当相对刚度为0,地下室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风作用。

当相对刚度为负值,地下室完全嵌固。

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可取1~5之间的数值,一般取2就可满足计算要求,框支剪力墙可取1或1.5。

8.墙元侧向节点信息:内部节点:一般选择内部节点,当有转换层时,需提高计算精度是时,可以选取外部节点。

对于多层结构,应选此项。

外部节点:按外部节点处理时,耗机时和内存资源较多。

对于高层结构,可选此项。

9.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一次性加载计算:主要用于多层结构,而且多层结构最好采用这种加载计算法。

中梁放大系数的理解

中梁放大系数的理解

对于待讨论的话题来说,用反诘解决不了问题!既然楼上认为那篇文章可以解读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贴出来,让大家解惑呢?我搜到了“叶列平”先生的一篇发言稿《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分析》,里面大概讲了一些楼板对柱铰形成的影响,但不够细致,可能和你掌握的那篇论文不一致。

可能怕我理解能力有限读不懂吧,楼上不肯私下里给出这篇文章,但我还是建议楼上把论文亮出来,让理解能力更强的同仁看看!针对楼上质疑我回答两点:一、为什么都不统一用真实结构计算,这样不更能反应变形协调吗?《高规》的变形控制是的前提是“刚性板”,和“梁刚度”没关系,我不清楚为什么两个问题总有人混淆?顺便说一句:《高规》要求的变形控制是种失真控制,而非真正的变形。

问题不是出在程序应该如何设定上,更不是出在我这,要质疑变形和内力不协调只能质疑高规的“刚性板”,但和“梁刚度”没关系。

二、叶教授的关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分析》的文章我读过了,有见地。

但没见其指出过“柱铰”的出现和梁刚度放大有关,仅见指出“和填充墙的作用、现浇楼板参与造成梁端超强有关”。

下面说一点我对“柱铰机制”形成的理解:梁超强(或强梁弱柱)的原因不是梁刚度的放大,而是楼板钢筋的参与。

梁刚度放大是在内力分析阶段讨论的问题,是种客观存在(楼板不配筋也存在),而楼板钢筋参与负弯矩分配是承载力的节点分析阶段讨论的问题。

内力分析后应用于配筋的应该是:M柱≥η(M梁+M板),承载力阶段“梁”配筋时采用(M梁+M板)、板筋照配,造成实际“广义梁端”承载力为(M梁+M板+M板2),形成M柱<η(M梁+M板+M板2),“柱铰机制”形成。

赵兵的论点错在:承载力阶段的问题转移到内力分析阶段解决。

内力分析阶段的梁刚度不放大,柱配筋的承载力ηM梁1与梁刚度放大下的柱配筋的承载力ηM梁2比较是偏大的,但依然不能保证:ηM梁1≥η(M梁2+M板)即柱实际承载力≯理论强柱弱梁下柱承载力:弯矩放大*(放大梁刚度后梁端配筋+楼板参与钢筋)。

梁刚度放大系数

梁刚度放大系数

梁刚度放大系数梁刚度放大系数: 中梁2.0,边梁1.5 我一般这样取。

但一直不太清楚:梁刚度放大系数到底对计算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不是结构整体刚度大了,就具体构件而言,梁分配的弯矩是不是大了,个人理解多多指正!==========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对现浇楼板而言的,其意义考虑楼板作为梁的翼缘,是梁的一部分。

你的取法是正确的,因为中梁两侧都有翼缘,而边梁单侧才有。

按我的理解,设置这一参数并不存在人为地去将梁端弯矩放大,而是还其本来面目。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考虑翼缘的作用,那么你考虑计算用的梁的刚度比实际取小了。

设置了这个系数,你的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就更吻合了。

==========对楼上的回答补充三点:1、梁刚度放大系数并不只对现浇楼板而言,对有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梁,也可考虑,不过放大系数应适当减小罢了。

对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梁可不考虑。

2、梁刚度放大实际上是适当考虑了楼板平面外的刚度。

计算模型往往假定楼板平面内无穷刚,而面外刚度为0,这与实际结构并不完全符合。

另外,计算中若将楼板设成弹性板,则梁刚度便不能放大,因为程序已自动计算了板的平面外刚度。

所以梁刚度放大只适用于楼板平面内无穷刚假定的情况。

3、梁刚度放大系数与梁截面及板厚有关,使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能否详细说明一下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和楼板厚度及梁截面的关系比如有什么数字关系==========我想profhxf 兄的说法是对的,那么对单根梁的计算来说应该就是按矩形梁还是T型梁的差异,那么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值大,梁配筋就应该小.可我比较过一个工程,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为2时,satwe的配筋结果比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为1的配筋结果大.是不是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值大,分配的弯矩就大?不知有哪位大侠能指点一二,是不是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值大,分配的弯矩就大==========谈一谈自己的看法:bozhou兄所说:“梁刚度放大实际上是适当考虑了楼板平面外的刚度。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高规的条文说明5.2.2(高规里的原话):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的楼面板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形成T形截面,提高了楼面梁的刚度,结构计算时应予考虑。

当近似以梁刚度增大系数考虑时,应根据梁翼缘尺寸和梁截面尺寸的比例予以确定。

通常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可取1.5,中框架梁可取2.0;有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可适当减少。

当框架梁截面较小而楼板较厚或者梁截面较大而楼板较薄时(开洞),梁刚度增大系数可能超出1.5-2.0的范围。

本次修订调整为1.30-2.0。

我的理解:1,随着梁刚度系数的增大,梁的跨中弯矩不断增大,支座负弯矩逐渐减小。

2,梁的刚度越小,梁刚度放大系数对其内力的影响应越大。

3,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对梁的支座负弯矩影响大于对跨中弯矩的影响。

--------------------------------------------------------------------------------另外,《PKPM新天地》2005年第6期第16页,有关于梁刚度放大系数探讨的文章在结构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如果不考虑楼板的平面外刚度,需要对框架梁的刚度进行一定的放大。

Pkpm软件中设有这一参数,即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一般取值1.2~2.0间。

在实际操作中,设计人员须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自己掌握这一放大系数,而结构的分析结果往往对该系数有一定的敏感性。

为此,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一系数的取值方式和影响。

目前,Satwe程序对楼板的模拟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刚性板、弹性板3、弹性板6、和弹性膜。

这其中,弹性板3、6考虑了楼板的面外刚度,而刚性板和弹性膜则没有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

因此,当采用前者时,框架梁不需要进行刚度放大调整,而采用刚性板或弹性膜时,框架梁应进行刚度放大。

由于框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对结构的整体刚度会产生影响,自振周期会相应有所变化,进而影响到地震力的大小。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和强柱弱梁时至今日,网上还在讨论“中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取值问题”,有某些人,甚至是软件编制人员也错误的认为,梁的刚度放大可以随着设计者的控制而变化,针对这种错误论点,我不断在论坛上批驳,有点像祥林嫂了,真不知道何日才能正气战胜歪风?算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说说吧,准备过一段时间整理一下写成论文。

如有人引述,希望注明出处,算给本人论文留点素材,谢谢!经验丰富的设计者或审图人不一定都理解结构的原理和概念,甚至规范条文也未必能完全体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先说几种错误观点:1.“只有计算位移时,才考虑梁刚度放大系数,计算内力时不考虑,是因为梁的刚度放大后,其内力增大,配筋增大,从而使其承载力得到提高……有可能由强柱弱梁转换为强梁弱柱(计算位移等指标时刚度放大取2,配筋等计算时取1)”这是“承载力问题转移到内力分析阶段解决”!2.“因为梁的刚度放大后,其分配内力增大,配筋增大...",内力不会因为一个系数的变化而变化,设计截面决定受力,所谓内力变化仅是建立的力学模型上的变化,不是实际内力的变化。

即使仅在力学上,梁的刚度放大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会减小。

地震力不会因为你设个1.0的系数而变小的,它和结构形式和截面有关,不和你设系数多少有关。

是先有力,才有配筋。

3.“受压时考虑楼板对梁的刚度放大,受拉时不考虑”。

内力计算时考虑刚度放大,是和截面有关,T型截面刚度无论是受压还是受拉,基本上就是n倍矩形截面刚度。

4.“我们计算的内力是T型梁的内力,而我们进行梁的配筋时,用T型梁的内力计算矩形梁的配筋,使矩形梁的配筋增大,然而实际破坏模型中再一次考虑了楼板翼缘的参与;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剧柱铰的形成”,并没有重复考虑翼缘作用,翼缘和楼板配筋不是一个概念,考虑翼缘刚度作用是结构分析阶段,考虑板筋是承载力分析阶段;按这种思路,梁截面和梁配筋也是重复考虑了!从本质说,“梁的刚度放大”和“强柱弱梁”没有关系,和梁柱的刚度也没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