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朴素自然观
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

1.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古代朴素自然观(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元5世纪—15世纪)→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自然观(16—18世纪末)→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末—19世纪末)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接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特点: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的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它认为自然界始终如此,如果说变化,也只是物体在空间中扩张,而无时间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物体的机械位移和动量转换;上述变化,其原因在物体的外部,即外力推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联系的发展的看待自然界。
唯物论,辩证法,科学性三者有机结合构成这种自然观的哲学基础。
9.谈谈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基本关系:1)人不能离开自然,又可以能动的改造自然界2)人在自然面前具有能动性,也有受动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3)能动以受动为基础,后者制约着前者,特定实践的能动性都以特定受动性为依据4)能动又主导受动,人通过自觉活动来完善和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调控恩格斯说过: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在于做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的发展不以损害后代的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为代价的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要做好以下三个协调:a.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协调b.经济的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之间的协调c.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10.简述科学哲学及其性质内容科学哲学是对科学的哲学研究,以作为认识现象的科学为对象.科学哲学的性质:科学哲学是处于科学和哲学之间的中层次的边缘学科,是比一般哲学层次低的哲学学科.科学哲学的内容:1)对各门学科的逻辑结构和经验内容的分析2)对科学知识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分析3)对科学知识与科学家的关系的分析.科学哲学的内容是科学中以方法论为核心的哲学问题.11.简述科学与非科学分界标准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的发展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首要与基本问题.由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学派对科学的理解不同,导致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借问题上纷争迭起,壁垒森严.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确实可靠性标准即“任何理论要成为科学,必须放弃一切未经证明的东西;只要是被人的感觉或思想证明了的就可以归之于科学行列;反之则属于巫术,迷信之类.”2)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性标准即任何命题只要能被经验证实的才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否则就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或形而上学的.3)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一个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就其划借问踢理论而言,仍然未能突破逻辑实证主义的窠臼.4)库恩的“范式”标准即“拥有了一个范式,有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任何一个学科在未形成一个共同的范式之前,只能处于前科学时期,而不配称为科学.5)拉卡托斯的理论进步标准他的划界标准在于理论是否产生新的事实或是否具备预见能力.6)费耶阿本德的虚无标准费耶阿本德宣科: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事业,它没有普遍的规范性方法可言.他否认了科学与宗教迷信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取消了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他的见解无疑是十分错误的,也是近乎荒谬的.7)新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新历史主义学派以夏佩尔,劳丹,麦克斯韦和格丁等为代表,新历史主义者继续坚持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相结合的历史主义传统,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非理性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劳丹与夏佩尔分别代表了其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劳丹坚持以实用主义的观点“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理论,其实质是继续坚持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夏佩尔则坚持以科学实在论观点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从而把新历史主义理论引向了唯物主义.8)后现代主义的划界标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与罗蒂等.后现代主义者通过对“客观”“真理”“实在”“理性”等概念的解构,彻底摧毁了科学作为知识典范的地位,从而根本取消了科学与文学艺术宗教神话等非科学文化的界限而走向彻底的相对主义.12.谈谈你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的理解通过阅读对于划界标准的历史演变,我觉得要解决划界问题,全面揭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它们进行辩证的综合分析。
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P25-35)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这一自然观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并且是具体的物质,比如水、火、气、种子等。
整个物质世界(宇宙)是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限”中产生的,又复归于它,连续地产生于本源,又复归于本源;或者几种物质性的元素通过“爱”和“恨”的相互作用而分离和结合;“自然”就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地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2)这种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缺乏严格的科学基础,大多来自经验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
(3)这种观点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被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注意:着重根据教材P33-34,以下整理仅供参考](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与近代自然科学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基础上的。
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了观察、实验、分析、还原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是近几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
但是,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考察,堵塞了人们从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由于牛顿力学的成功典范,形成了科学史上的力学终极解释体系,而早期自然科学的这种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经典力学一统天下,分析还原方法盛行于世,只注意局部,不注意整体;只注意研究个别,不注意研究一般;把为了研究方便而人为地割裂和分离看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地界限和鸿沟,把活物归结为死物,把运动归结为静止,把复杂归结为简单,把高级运动归结为低级运动,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看成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一成不变的东西。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的群居形式,他们的理论兴趣正是在这
种群居形式中推出了哲学家、科学家 的相应的全新态度.他们是追求和实践 理论并且只追求和实践理论的人.”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B.C.700-A.D.500)
古代哲学诞生的年代,自然哲学刚 刚萌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 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 自然的知识差不多都包含于统一的 哲学之中。希腊自然哲学关于宇宙 本原的概念后来发展为形而上学的 最高原则。不同于神话的虚构、传 说和笃信的看待和研究世界的方式, 用新的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思考 世界的原因和秩序,这标志着人类 思想的一大进步。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 形式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 思想
三、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四、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历史 地位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形式
在原始社会,自然知识是以经验形式 存在于技术之中,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 到公元前2000年,尼罗河流域的埃及,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的巴比仑,印度河流域的印度,黄河、 长江流域的中国,先后形成了奴隶制社 会的科学文明 。自然知识以科学的最初 形态出现。
哲学思想:
1.永恒的活火: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
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 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 尺度熄灭。”
泰勒斯(Thales,B.C.624-B.C.547)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的米利都 城的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家庭政治显贵、经济富 足,泰勒斯均不屑一顾,而是倾注全部精力从事哲 学与科学的钻研。泰勒斯素有“科学之父”的美称。
哲学思想:“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 水” 从而,他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 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
古代朴素自然观66页PPT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量自己知道。——苏联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

04
CHAPTER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影响与启 示
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性,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后来的哲 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过度干预和破 坏自然环境。这种思想对后来的环境保护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自然规律的片面认识
古代朴素自然观往往只关注直观可见的自然现象,忽视了隐藏在背后的复 杂机制和规律。
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科学局限性,古代人对自然规律的解释往往带有 主观臆断和迷信色彩。
古代朴素自然观对自然规律的描述过于简单化,未能全面、深入地揭示自 然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无法解释复杂自然现象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结果,没有生命的存在,人类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 然。
详细描述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结果,没有生命的存在,人类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 然。这种观点在近代科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等。机械论自然观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开发。
指导思想
古代朴素自然观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等理念。
实践应用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应用广泛,如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领域。
价值意义
朴素自然观的价值意义在于它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人类 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以直观观察和经验积累为基础,缺乏 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对自然界的解 释带有主观性和猜测性。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3)重大意义: a、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b、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 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c、为科学与技术发展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 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d、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物质观: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
中国五行说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2)宇宙观——毕达哥拉斯:整个宇宙为球形,中心天体为 “中心火”
托勒密地心说
中国盖天说 浑天说
宣夜说
阿利斯塔克(前310-前230)日心说
(1)贡献
a、抛弃直观性、思辨性
猜测性;
b、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
c、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
(2)局限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辩证的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科学进入理论概括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星云说”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 1796年 拉普拉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基本特点: 直观性 思辨性
猜测性
历史地位:
标志人类开始用理性研究自 然; 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 史渊源; 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哥白尼革命——1543年《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日心说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重力学说天 文 学源自地 质 学物 理 学
化 学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辩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运动的质和量都是不灭的。 2. 自然界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自然界的一 切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 久的产生与消亡之中,一切对立事物都通过 中介环节相互转化。 3. 人和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人类 实践造就的“人化自然”是人的现实的自然 界。 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三、机械自然观与方法论
(二)方法论: 经验与理性的结合 1。观察实验方法的确立。 2。数学方法的发明。 3。逻辑方法的进步。
培根认为对自然界的科学理解和对自然界的技 术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在他看来,很多科学原 理蕴藏在工匠的日常操作中。工匠的操作方法 对于自然事物具有能动地改造即实验的性质。 另一方面,培根也认识到单凭经验还不足以得 到自然知识,还要对经验进行一定的加工,而 思维加工的材料必须来自经验。针对当时学者 们沉溺于思辨,而工匠虽有经验却因没有文化 不能把经验的东西记载下来加以分析,培根主 张把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结合起来,从而形成 “经验和理性职能的真正的合法的婚配”。他 说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只知道收集材料,理 性主义者 ( 经院哲学家 ) 好像蜘蛛,只凭着自己 吐的丝来结网,这两者都是片面的。他主张要 像蜜蜂那样“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采集材料, 但是用他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 科”。
辩证自然观的特点: 1。继承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辩证法思想, 但与古代自然观有着根本的区别,表现 在:它不是思辩的产物,而是建立在严 格的实证科学基础之上的。它不仅在整 体上而且在细节上揭示了自然界自身的 联系和发展过程。 2。在方法论上,克服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 错误倾向,吸收了黑格尔关于思维能动 作用的观点,把社会实践放到了认识论 和方法论的首要地位。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古代朴素自然观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一种以自然为本的思想观念,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朴素自然的,不受人为干预。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有:
一是自然主义。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朴素自然的,不受人为干预,而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改变自然界的规律。
二是自然和谐。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序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和谐的关系,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去改变它。
三是自然节制。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去改变它,以免破坏自然的平衡。
四是自然自由。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自由,不要干预自然的运行,以免破坏自然的平衡。
总之,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自然主义、自然和谐、自然节制和自然自由,它强调尊重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以免破坏自然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晓芸
guxiaoyun_2006@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的总体看法和 根本观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自然 观,总是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发 展水平密切相关。
• 它既是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概 括和总结,又是指导人们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即将世界二重化,化为理念 世界和事物世界,理念世界是可感事物的依据,理念 世界与可感的个别事物之间是本原与派生、原型与摹 本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洞穴之喻”这是柏氏整个 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B.C.384-B.C.322) 世界古代史上最博学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出生于马其
•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雅典时期(古希腊哲学的最高峰 )
➢苏格拉底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Knowledge is virtue.自知 无知是最聪明的。
➢柏拉图
世界的本源是“理念”,世界万物都是理念的摹本。
➢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著述丰富。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
“万物的始基是‘一元’。从‘一元’中产生出‘二 元’,‘二元’是从属于‘一元’的不定的质料,‘一 元’则是原因。从完满的‘一元’与不定的‘二元’中 产生出各种数目;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线;从线 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 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 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 原始神秘主义自然观
• 万物有灵论
一种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都具有灵魂的观念,是宗教的 最初形态之一。
人类学家泰勒认为:原始人的 灵魂观念,是从对自身的生理 现象中产生的。
树精
雷神
• 原始神秘主义自然观
自然崇拜
人们把日、月、星、风、雨、雷、电、山川及动 植物都作为崇拜对象。
图腾崇拜
图腾表示氏族之意。人们长期崇拜的动植物中逐 渐分化出一种动物或植物,人们认为这种动物或 植物同他们有某种亲缘关系(如氏族的祖宗)。
亚里士多德物质观
•火 干 土
•热
冷
•气 湿 水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模型
恒星
月 土星 上 木星 区 火星
以太
太阳
金星
水星
月亮
月
地球
土(冷干)、水(冷
下
湿)、气(热湿)、
区
火(热干)
圆周运动 直线运动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哲学思想:“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 水” 从而,他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 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
西方古代朴素朴素自然观
米利都学派的自然观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
B.C.610-B.C.546)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哲学家,泰勒斯的学生。他对天文、
地理和生物等方面进行过许多研究,据说,他是西方 第一个使用日晷和绘制第一张全球地图的人。
• 原始神秘主义自然观
祖先崇拜
巫术和祭祀
原始人企图通过图腾祭祀,祈祷祖宗的庇 护,使氏族免受灾难。这是原始人的宗教 迷信活动。
模仿性巫术 同类感应,原始人 以此表演季节循环, 以求五谷丰登—祭 祀,以及解释祭祀 的教条和神话。
•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B.C.700-A.D.500)
科学背景
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
哲学思想:他倾向于抽象的思维形式。世界本 原是 “无限定”,世界从它产生,又复归于 它。另有“宇宙论”和“进化论”思想。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米利都学派的自然观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B.C.587-B.C.526)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哲学家。米利都人。据说是 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
哲学思想:他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是 无限的、永恒的、运动变化的。其运动形式有 稀散和凝聚两种。由于气的稀散化和凝聚化产 生了世界万物,万物也可转化为气。据记载, 他把灵魂也看成是气,这反映了他的朴素唯物 主义思想。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B.C.580-B.C.500)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学
派的创始人。
哲学思想: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世界是
一个由数和数的关系构成的和谐系统,每一种 事物都是一种数的和谐,数是千差万别的根本 原因。他提出的宇宙结构论是天才的构想。毕 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 开始,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哲学家,特别是柏拉 图。
治家,同时他又自命为神。
哲学思想:宇宙万物是由“火、气、水、土”四种
物质元素按不同比例混合,从而形成各种不同性质的 东西;万物分解后又重新回到火、气、土、水。恩培 多克勒认为是两种外在的力量,即“爱”和“恨(斗 争)”的力量造成四种元素的结合和分离。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观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 ,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
运动观与时空观
运动是潜能向现实、质料向形式的过渡;有本质、数 量、性质和位置的运动且永恒;其与物体、时间、空间 不可分;空间有限,是围绕与被围绕物体间的界限;时 间是运动的度量。
宇宙观
“四元素说”(土、水、气、火组成地球) “地心说” (后遭到哥白尼的批判) “以太”构成天体(后遭遇爱因斯坦的批判)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B.C.540-B.C.470)
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部爱非斯,是 该城王室的后裔,爱非斯学派的创始人 ,他放弃了贵 族特权,专心研读哲学。
哲学思想:世界本原:“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
不是神创造的,它是由火的变化生成的。火在按规律 燃烧着熄灭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所谓“一切皆流, 一切皆变”。他比喻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流”。 对立理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在没有 理解恶的时候也就不可能理解善 。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
他说:“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
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 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 的分寸上熄灭”。又说:“火产生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 “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
意义:否定世界上存在超自然的神,而以自然界本身的
顿的斯塔基拉。他常和学生一起在林荫道上边散步边 讲学,史称“逍遥学派”。
主要思想:在哲学、历史、政治、美学、动植物学及
其他自然科学方面造诣深厚。基于对古代哲学和科学 的总结,详细阐述了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 学。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 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观
原子论
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 “原子”,在希腊文中是“不可分割”之意。原 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其根本属性就是绝对 充实,没有空隙。原子在质上只有形状,大小, 位置,排列次序的不同。
➢ “虚空”,是空洞的无限空间,其特点是松散, 但虚空和原子同样实在。虚空是原子的运动场所, 原子由于内部没有空隙而没有内部运动,但可以 在外部的虚空中运动。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必然 产生碰撞,导致原子之间的结合和分离。
物的表面。
内容
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性质
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同自然科 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其中的唯物主义 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具有朴素的、直观的 性质。
•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爱奥尼亚时期
➢
泰勒斯——水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定 米利都学派
➢阿那克西米尼——气
➢ 毕达哥拉斯——数
➢ 赫拉克利特——火
重化,化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 神创宇宙:所用质料是两种三角形,一种是正方
形之半,一种是等边三角形之半。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 哲学思想
理念: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念论,他认为存 在着一个由形式和观念组成的客观而普遍可靠的实在 世界,即“理念世界”。它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 意识之外的实体,永恒不变的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 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 本”。
物质去寻求世界万物的本原,用一种形态的物质来说明千 变万化、五彩缤纷的世界。他试图从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 的思想,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以朴素的方式道出 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这一深刻的哲学道理。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恩培多克勒的自然观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 ,
B.C.490-B.C.430) 西西里南岸的阿克拉加斯的公民,是一个民主派的政
把“数”作为万物始基,以一种较抽象、较一般的
东西 “数”来说明,反映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哥拉斯的自然观
毕氏用数与和谐说明世界时,却把数神秘化,作出许多似是而非 甚至是牵强附会的解释。因而具有一些神秘主义因素。例如: 婚姻是五,因为它是奇数与偶数相结合; 爱情是八,因为爱情表示和谐;在音乐中,第八度音是和谐的。
➢ 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火、气、水、土)
➢ 德谟克利特——原子+虚空(原子论)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米利都学派的自然观
泰勒斯(Thales,B.C.624-B.C.547)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的米利都 城的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家庭政治显贵、经济富 足,泰勒斯均不屑一顾,而是倾注全部精力从事哲 学与科学的钻研。泰勒斯素有“科学之父”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