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诊断详述

合集下载

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真菌感染概述
02
真菌感染的诊 断方法
03
真菌感染的治 疗方法
04
真菌感染的预 防措施
05
真菌感染的注 意事项
01 真菌感染概述
真菌感染的定义
真菌感染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真菌是一种微生物,广泛存在 于自然界中
真菌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指 甲、头发、口腔、肺部等部位
真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瘙痒、 红肿、疼痛等症状
真菌感染的分类
皮肤真菌感染:如脚 气、体癣等
指甲真菌感染:如灰 指甲等
口腔真菌感染:如口 腔溃疡、鹅口疮等
肺部真菌感染:如肺 结核、肺炎等
肠道真菌感染:如肠 炎、腹泻等
系统性真菌感染:如 艾滋病、癌症等
真菌感染的症状
皮肤感染:红斑、丘疹、水疱、脓疱、鳞 屑等
药物剂量:根 据病情和患者
体质确定
药物疗程:一 般需要持续治 疗数周至数月
药物副作用: 如肝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等,
需定期监测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严重感染、药物治疗无效、感染部位特殊等 手术方式:清创、切除、引流、植皮等 手术注意事项: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扩散、术后护理等 手术效果:有效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组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超声检查:观察腹部、心脏等部位的病变 情况
核素扫描:观察病变部位的代谢情况,如 肺结核等
内镜检查:观察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 病变情况
组织病理学检查
显微镜观察:观察 组织切片,观察真 菌形态、数量和分 布
染色方法:使用特 殊染色方法,如 PAS染色、 Grocott银染等, 提高真菌的检出率
免疫组织化学:使 用特异性抗体,检 测组织中的真菌抗 原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约有高达50%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血培养呈阴性,通常是在死亡后解剖才被诊断出来。
约有高达85%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病情恶化快
Nolla-Salas J, Sitges-Serra A, Leon-Gil C,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1997;23:23-30
肝脾念珠菌病
由门脉循环引起
系统性念珠菌病
由胃肠道播散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白念珠菌
念珠菌血症菌种分布 (1992-2003)
% of Isolates by Year(no.tested) 1992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Species (235) (332) (413) (320) (2770) (1715) Candida albicans 44.3 53.3 54.0 54.7 59.8 65.1 Candida glabreta 16.6 20.5 15.3 15.3 16.4 14.2 Candida parapsilosi 21.7 9.0 18.9 10.3 10.7 9.3 Candida tropicalis 11.9 11.4 7.0 11.9 7.9 6.9 Candida krusei 2.6 4.2 1.7 2.8 2.7 2.7 Candida lusitaniae 2.1 0.6 0.0 2.2 1.3 0.4 Candida guilliermondii 0.4 0.4 1.9 0.9 0.6 0.3
现状
病原体:白色念珠菌为第一位,但有下降趋势;非白念珠菌增加(其中热带第一位,克柔、近平滑增加)
途径:内源性为主(正常菌群)

谷丽-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与鉴别-3-18

谷丽-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与鉴别-3-18

色涂片镜检发现人肺孢子菌具有确诊价值。
真菌培养
痰、ETA、BALF、PSB 标本、胸腔积液、支气 管粘膜活检标本、肺活 检或其他组织标本、血 液,关节液,脑脊液等 无菌体液
非无菌标本应注意除外定植或污染
肺曲霉菌病
依据宿主的免疫状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
1.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 2. 慢性肺曲霉菌病(CPA) 3.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
前两代G 实验使用加热稀释法, 第三代G 实验使用碱处理法:
1. 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将反应不敏感的三股螺旋结构分解成敏感的单 链结构) 2. 抗干扰能力增强, 减少血清中干扰蛋白引起的假阳性。 3. 抗干扰能力增强, 降低了对采血管批次的特殊要求。
真菌 ( 1-3 ) - -D -葡聚糖
( 1-3 ) -β-D 葡聚糖三股螺旋
• 念珠菌
– 甘露聚糖–抗甘露聚糖抗体 – 念珠菌胶体金 (Directigen 123)
1-3-β-D 葡聚糖(G试验)
• • • 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细胞壁成分 泛真菌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含量高
曲霉菌病
敏感性 特异性
念珠菌病
敏感性 特异性 引用文献 Karageorgopoulos. CID 2011; 15;5:750-70 Lu. Internal Med 2011 Onishi. JCM 2012;50:7-15
痰液、ETA、BALF、 染色、KOH浮载剂 PSB采标本、 支气管粘膜 镜检、HE染色、 肺活检标本 Giemsa染色、 GMS染色、黏蛋白 其他组织标本 卡红染色) 黏蛋白卡红染色镜检发现隐球菌、GMS染
KOH浮载剂镜检可以发现丝状真菌有重要 临床意义,是真菌病的强指征 发现孢子/假菌丝通常指念珠菌,无临床 意义。 采用无菌技术从通常无菌部位采集的标本 培养阳性是诊断的金标准

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真菌感染临床分析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学问题,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

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包括皮肤、口腔、泌尿道、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

本文将对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一、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皮肤感染方面,真菌感染可导致瘙痒、红肿、剥脱和糜烂等症状。

常见的皮肤真菌感染包括白癜风菌感染、股癣和甲癣等。

在口腔感染方面,真菌感染主要表现为白色斑块、口腔疼痛和异味。

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有念珠菌感染和扁平苔藓等。

泌尿道真菌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和尿道刺激感等。

常见的泌尿道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尿道炎和真菌性膀胱炎等。

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胸痛等症状。

常见的呼吸道真菌感染有肺曲霉病和念珠菌支气管肺炎等。

消化道真菌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消化不良和恶心等。

常见的消化道真菌感染有口腔念珠菌病和肠道念珠菌病等。

二、真菌感染的诊断对于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诊。

临床检查包括观察病灶,了解患者的病史,询问症状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原菌培养、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病原菌培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培养病原菌可以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

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或细胞学检查可以确诊真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检测则可以通过检测真菌的DNA或RNA来确定真菌感染。

三、真菌感染的治疗对于真菌感染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真菌药物,具体选择哪种药物主要根据感染部位、临床表现和病原菌培养结果来决定。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多脱氢酮、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

对于一些顽固性的真菌感染,也可以考虑联合用药或使用其他抗真菌药物。

除了抗真菌药物治疗,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力,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学问题,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皮肤科如何诊断皮肤真菌感染

中医皮肤科如何诊断皮肤真菌感染

中医皮肤科如何诊断皮肤真菌感染在中医皮肤科领域,准确诊断皮肤真菌感染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关键。

皮肤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致病真菌种类繁多,症状表现也较为多样。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中医皮肤科是如何诊断皮肤真菌感染的。

中医诊断皮肤真菌感染,首先会注重观察患者的症状。

常见的皮肤真菌感染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脱屑、水疱、脓疱、丘疹等。

这些症状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手足、腹股沟、头皮等。

比如,手足癣多表现为手掌或足底的水疱、脱屑、瘙痒,伴有皮肤增厚、干裂;股癣则常见于腹股沟部位,出现红斑、脱屑,边界较为清晰,伴有明显的瘙痒感。

中医医生还会通过“望闻问切”中的望诊来获取更多信息。

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

面色苍白或萎黄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这与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真菌有关。

舌苔的变化也能反映体内的状况,如舌苔厚腻可能暗示体内有湿邪。

在闻诊方面,虽然皮肤真菌感染本身一般没有特殊的气味,但医生会留意患者是否有口臭等其他异常气味,以辅助判断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问诊在诊断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的变化、是否接触过可能的感染源、个人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情况以及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

比如,是否长期穿着不透气的鞋袜,是否与患有真菌感染的人共用毛巾、拖鞋等物品,是否经常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

切诊主要是指脉诊。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脉象,从而推断其体内气血、脏腑的功能状态。

例如,脉象细数可能提示阴虚内热,这可能与皮肤真菌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关联。

除了上述传统的诊断方法,中医皮肤科医生还会参考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

比如,真菌镜检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患者皮损处的皮屑、毛发等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真菌菌丝或孢子。

如果镜检结果为阳性,就可以明确诊断为真菌感染。

此外,真菌培养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将采集的样本接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真菌生长,并进一步鉴定真菌的种类。

真菌诊断相关知识点总结

真菌诊断相关知识点总结

真菌诊断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真菌简介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生物生物,它们是一类不包括埃博拉、禽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传染病病原的微生物生物学组。

它们也不是细菌、病毒或原生动物,而是一类完全不同的生物。

真菌在生物学分类上分为独立的真菌界,包括了腐生真菌、共生真菌、病原真菌等多种类型的真菌。

二、真菌诊断方法真菌感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患者基础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临床症状和体征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湿疹、白斑、脓疱等症状。

在深部组织感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寒战、毒血症等严重症状。

在诊断时需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曾经的暴露史和疾病史。

2. 实验室检查真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包括皮肤刮擦、真菌培养和PCR检测等。

皮肤刮擦是最直接的检查方法,一般通过显微镜观察来确定真菌的种类。

真菌培养是将患者的组织或体液样本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真菌会在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然后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PCR检测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扩增特定的DNA序列来检测真菌的存在。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真菌抗体、抗原或核酸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病原体难以分离培养的真菌感染特别有用。

目前,一些特异性抗真菌抗体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快速真菌抗原检测和抗真菌抗体检测。

4. 影像学检查对于深部组织感染的真菌感染,如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需进行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5.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真菌感染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患者的真菌培养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真菌培养后作药敏试验可以明确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便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真菌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种类,真菌感染分为:浅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和全身性真菌感染。

1. 浅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皮肤、毛发和甲皮等表面组织,主要包括念珠菌感染、皮肤毛发癣和甲真菌感染等。

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复发后应及时就医, 进行再次治疗,避 免病情加重
皮肤炎症:红肿、瘙痒、疼痛等 皮肤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 皮肤病变:色素沉着、疤痕等 皮肤功能障碍:汗腺、皮脂腺等功能受损
感染部位:不同部 位的感染预后不同
感染程度:轻度、 中度、重度感染预 后不同
治疗方法: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等不 同治疗方法的预后 不同
患者年龄、性别、 体质等个体差异也 会影响预后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避免接触潮湿、 阴暗的环境,保 持室内通风干燥
抗真菌药 物:如氟 康唑、伊 曲康唑等
外用抗真 菌药物: 如咪康唑、 克霉唑等
口服抗真 菌药物: 如氟康唑、 伊曲康唑 等
局部治疗: 如外用抗 真菌药物、 紫外线照 射等
避免接触 真菌:如 避免接触 宠物、避 免接触潮 湿环境等
提高免疫 力:如加 强锻炼、 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 惯等
避免接触宠物的毛发 和皮肤,避免接触宠
物的粪便和尿液
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 闷热的环境中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
油脂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皮肤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皮肤
问题
避免与患有皮肤 真菌感染的人直 接接触
避免使用公共物 品,如毛巾、浴 巾等
避免接触宠物, 特别是患有皮肤 真菌感染的宠物
皮肤真菌感染的预 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皮肤真菌感染的物品,如公共浴室、游泳池等 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皮肤问题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 过度清洁
勤洗手,保持手部卫 生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 浴巾等个人用品

真菌感染的诊断

真菌感染的诊断

What is Halo Sign?
CT表现 CT表现
– 实性结节:直径>1cm+结节周围毛玻璃样“光 实性结节:直径>1cm+结节周围毛玻璃样“ >1cm 晕”
病理特点
– 严重粒细胞缺乏,结节内无白细胞浸润 严重粒细胞缺乏, – 中心凝固性坏死 – 中心缺乏血运,外周出血 中心缺乏血运,
本质
– 曲霉菌侵犯局部血管 – 曲霉菌肺炎早期改变
20112011-2-23
计分 5 5 5 5 5 5 3 3 3 3 3 3 3 3 3 1
实验室危险因素 血培养阳性(<48h) (<48h 血培养阳性(<48h) 血中发现致病菌 血培养: 4次中至少 次中至少2 血培养: 4次中至少2次阳性 血培养: 4次中1~2次阳性 次中1~2 血培养: 4次中1~2次阳性 WBC>10× WBC>10×109 血培养多次阳性( ≥2d ) 血培养多次阳性( 尿培养阳性 被污染的血培养阳性 痰中发现真菌寄植 *5分危险性最大 1分危险性最小 *5分危险性最大, 1分危险性最小 分危险性最大,
计分 5 5 5 3 3 3 1 1 1
大医一院中心ICU 大医一院中心IC行为 立即治疗干预 加强监测 维持和监护 ICU ≥40 30~39 <30 非ICU >25 15~25 <15
20112011-2-23
大医一院中心ICU 大医一院中心ICU 万献尧
24
治疗分期
20112011-2-23 大医一院中心ICU 大医一院中心ICU 万献尧 18
国内资料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
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 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 征、白细胞增加 X线出现不能解释的片状或团块状阴影 影像学提示有肺部病变, 影像学提示有肺部病变,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 病情恶化, 病情恶化,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 痰涂片、培养检查真菌阳性, 痰涂片、培养检查真菌阳性,支气管镜检查可提 高可靠性, 高可靠性,多次痰培养为同一种真菌 血、尿、便培养为相同真菌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 最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 • 病理改变:过敏,化脓性炎症反应,慢 性肉芽肿。 • X线表现无特异性。 •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 诊断:综合考虑宿主因素。临床特征, 微生物检查和组织病理等资料。
肺部真菌感染
• 肺念珠菌病:由白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 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肺炎。念珠 菌有粘附粘膜组织的特性,以白念珠菌 最强。可破坏巨shi细胞,产生致病性水 溶性毒素,临床上可引起休克。今年来 非白念珠菌感染有升高趋势:热带念珠 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真菌概述
• 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细胞微生物,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完整 的核。大多为多细胞,少数为单细胞, 由丝状体和孢子组成。真菌种类繁多, 有10余万种,大多对人体无害,引起人 类疾病的仅100余种。近年来真菌感染明 显上升,这与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 和应用激素、抗癌药物导致免疫低下以 及免疫缺陷病有关。
真菌概述
• 真菌可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单细胞呈 圆形或卵圆形,称酵母菌,以出芽的方 式繁殖。多细胞大多长出菌丝与孢子, 称丝状菌,又称霉菌,菌丝延伸分支, 有的菌丝上长出孢子。
真菌概述
• 真菌培养:PH4.0~6.0,温度22~28摄氏 度,某些深部真菌在37摄氏度中生长最 好。一般细菌培养基上能生长。念珠菌 等一些单细胞真菌在出芽繁殖后,芽管 延长不与母体脱离,形成假菌丝。镜检 时必须同时看到有出芽与假菌丝才能说 明真菌在组织中定居。
真菌感染概述
• 真菌感染概述:主要有着色真菌,孢子 丝菌,经外伤感染侵入皮下,一般局限 与局部,也可缓慢扩散至周围组织。
真菌感染概述
• 深部真菌感染:致病性真菌感染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概述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病例分享
——浅谈真菌感染诊治
王某病例特点


患者被70米高处掉落玻璃砸伤1小时余。 既往吸烟史10余年,每日1包;有慢性咳嗽、咳痰史。 主要体征:T:36.5℃,P:91bpm,R:32bpm,Bp: 97/67mmHg,鼻导管吸氧SPO2%:90%,神志模糊,失语,口 唇发绀,颈稍抵抗,双侧胸廓无明显畸形,胸廓挤压痛阳性,双 肺呼吸音粗,左上肺呼吸减低,双肺未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双上 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稍增高,病理 征未引出。 急诊CT示:右侧额颞部及中颅窝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右颞叶稍低密度影,脑挫伤不除外;颅内积气;左侧上颌窦、筛 窦内致密影;左锁骨远端、双侧肋骨、胸椎及部分附件多发性骨 折;左侧气胸并左肺压缩大于60%、左肺挫伤;肺气肿并多发肺 大泡形成、左上肺肺大泡破裂可能;肝右叶小钙化灶。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疗程一般为6~12周或更长 早期预防、经验治疗,改善预后,推荐氟康唑。 给药剂量与MIC的比值越大,临床治愈率越高。
常用抗真菌药物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 脂质体、两性霉素B脂复合物 唑类抗真菌药物: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泊沙康唑 棘白素类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阿尼芬净
注释
拔除所有中心静脉 导管,治疗至最 后1次血培养阴 性后2周。 当地耐药率高,强 烈推荐以两性霉 素B或棘白菌素 为基础的方案。
念珠菌血症, 临床不稳 定,病原 菌未知。
两性霉素B(0.6~1.0mg/kg*d)或两性霉素B 含脂制剂(3~5mg/kg*d)或卡泊芬净或 米卡芬净(100mg/d)或阿尼芬净或伏立 康唑(6mg/kg,Q12h,2d,其后3 mg/kg,Q12h)或大剂量氟康唑 (800mg或12mg/kg*d)或首个5~6d两 性霉素B(0.6~1.0mg/kg*d)+氟康唑 (800mg)治疗

真菌感染的诊断

真菌感染的诊断
YOUR LOGO
真菌感染的诊断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真菌感染的鉴别 诊断
真菌感染的诊断 方法
真菌感染的预防 与控制
不同部位真菌感 染的诊断特点
真菌感染的预后 与转归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培养鉴定
培养基: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 培养温度:保持适宜的培养温度,一般为25℃~30℃ 培养时间:真菌培养需要一定时间,一般为2~4周 鉴定方法:通过形态学、生化反应等方法进行鉴定
组织病理学诊断
定义:通过病理学方法对真菌 感染进行诊断
原理:观察真菌在组织中的形 态、结构、生长方式等特征
与寄生虫感染鉴别
临床表现: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异,例如真菌感染通常会导致皮肤瘙痒、 红肿等症状,而寄生虫感染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
病原学检查:通过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可以鉴别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例如,真菌 培养可以检测到真菌的生长,而寄生虫检查可以发现寄生虫的存在。
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充足的睡 眠、适当的运动、 均衡的饮食
避免接触病原体: 勤洗手、避免接 触污染水源和环 境
接种疫苗:针对 特定真菌感染的 疫苗,如隐球菌 疫苗
增强免疫力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增强免疫力 的药物
切断传播途径
环境清洁:定期打扫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真菌感染的鉴别诊断
与细菌感染鉴别
临床表现:真菌感染通常比细菌感染更慢,症状更温和,而细菌感染通常表现为高热、疼 痛等症状。

真菌感染与诊断

真菌感染与诊断

MIC
剂量
<4µg/ml
100mg/d
4-8µg/ml
200mg/d
8-16µg/ml
400mg/d
16-32µg/ml
800mg/d
Hopenthal et al, Diagn Microb Infect Dis, 2004, 48:153-160
组织药物浓度的测定
• 是联系药敏试验和临床用药的桥梁 • 以FLC为例:
不易找到真正的致病真菌
• 正常人呼吸道和肠道均可存在少量的真菌 • 标本中培养阳性不能提示感染 • 目前无敏感指示系统感染真菌的指标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与体内疗效的一 致性
• NCCLS M27-A
600余株念珠菌MIC值:分离自150余例 AIDS的食管念珠菌病,一致性好;治疗失败 者,MIC值大于64 µg/ml
剂量
组织浓度
100mg/d
6µg/ml
400mg/d
20-30µg/ml
800mg/d
40-60µg/ml
Rex JH, Clin Microb Rev 1993, 6: 367-381
NCCL推荐的药敏方法
• 1997年推荐M27-A方案,采用液体培养基 稀释法,包括洪量法和微量法,用于酵母 菌的药敏试验
不同培养基下的菌落形态:
土豆(PDA) 玉米( CMA)
沙氏(SDA)
燕麦( OA)
脑心浸汁(BHIA)
察氏(CDA)
N— —D— α— —D—
D— L— — —D—
2 酮
对 照
葡 萄 糖
甘 油
葡 萄 糖 酸 盐
阿 拉 伯 糖
木 糖
福 寿 草 醇
木 糖 醇

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

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

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
首先,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之一是临床表现。

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脱屑、疼痛等症状。

在内脏器官感染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因此,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血液、尿液、皮肤刮片等标
本的真菌培养和鉴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和敏感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以通过真菌特异性抗原检测、真菌DNA检测等
方法来快速、准确地诊断真菌感染。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内脏器官感染的患者,医生可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感染部位的情况,判断病
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最后,对于一些疑难病例,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过组织活检,医生可以直接观察病变组织的真菌菌丝和孢子,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为治疗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总之,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
病理检查等多种手段,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才能更好地指导治疗,保障患者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为医生和患者对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感染诊断详述
*导读:真菌感染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一、诊断:
1、详询有无外伤史及手术史,受伤时间、场所,受伤后的处理,发病时间、病情发展经过,有无破伤风预防接种史;对女性患者,应详询分娩或流产史;如为新生儿,应询问分娩史及脐带处理的情况。

有少数病例无损伤史,亦未见明显的创口。

2、检查受伤部位、创口情况,创口周围肌肉有无痉挛及抽动,特别注意腹直肌是否强直。

如创口有渗出物或脱落的组织块,应行细菌学检查(包括涂片及厌氧菌培养)和病理检查。

3、观察患者有无牙关紧闭、阵发性抽搐、痉笑、角弓反张,全身强直及阵发性痉挛,特别注意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喉头痉挛。

待患者安静后,再检查有无肺部并发症,也可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除头癣和甲癣外,大多数真菌感染症状都较轻微,常用抗真菌霜剂草本霜治疗。

很多疗效较好的抗真菌霜剂可不需处方在药店购买。

一般不用抗真菌粉剂。

抗真菌药物的活性成分有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和酮康唑等。

一般霜剂每天涂敷两次,治疗持续到皮损消退后7~10天。

如果霜剂停用太快,感染并未消除,皮疹又会复发。

抗真菌霜剂要在使用几天后才显效,其间可用皮质类固醇霜剂缓解瘙痒和疼痛。

可用市售的低剂量氢化可的松霜剂,浓度更高的氢化可的松需要医生处方。

严重的或顽固性感染,可用灰黄霉素治疗几个月,有时同时用抗真菌霜剂。

口服灰黄霉素很有效,但可引起副作用,如头痛、胃肠道功能紊乱、光敏、水肿和白细胞减少等。

停用灰黄霉素后,感染可能复发。

皮肤真菌感染也可用酮康唑治疗。

与灰黄霉素一样,口服酮康唑也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肝脏损害。

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有助于抑制真菌繁殖,促进皮肤愈合。

感染处应经常用肥皂和水清洗,擦干后扑撒滑石粉。

避免使用含玉米粉的粉剂,因为它能促进真菌生长。

如果真菌感染有渗液,可能并发了细菌感染。

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涂敷抗生素霜剂或口服抗生素。

稀释醋酸铝溶液或怀特菲尔德软膏也可用来使渗液的皮肤干燥。

二、分类:
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4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

1、浅表真菌病
感染仅仅局限于皮肤角质层的最外层,极少甚至完全没有组织反应,感染毛发时也只累及毛发表面,很少损伤毛发。

主要包括:花斑癣、掌黑癣和毛结节菌病。

2、皮肤真菌病
感染累及皮肤角质层和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甲板等,能广泛破坏这些组织的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宿主免疫反应;这类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癣菌病,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还包括皮肤念珠菌病等。

皮肤癣菌病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足癣(俗称脚气)、手癣、体癣、股癣、甲癣以及头癣等各类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是最常见的真菌性疾病,发病率高。

3、皮下真菌病
感染皮肤、皮下组织,包括肌肉和结缔组织,一般不会经血液流向重要脏器播散;但有些感染可以由病灶向周围组织缓慢扩散蔓延,如足菌肿等;也有些则沿淋巴管扩散,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

免疫受损患者的皮下真菌具有潜在的播散全身的危险。

4、系统性真菌病
除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

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以及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特别是AIDS的出现,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断出现,病情也日趋严重。

主要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接合菌病和马内菲青霉病等。

后二者为深部真菌病,其感染危害最大,也是院内感染类型之一,其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缺乏有效诊断工具,病程进展快,预后差,预防性治疗和经验性治疗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真菌感染的诊断,真菌感染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真菌感染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