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的民俗及文化分析 24页PPT文档
在“生活”与“舞台”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澜沧县老达保寨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例
在“生活”与“舞台”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澜沧县老达保寨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例石莲凤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即使再小的社会单位也都面临着与外界的交往与互动,在内外来因素交互影响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可避免的发生着变迁甚至消失的危险,尤其是作为“遗产”的文化事项。
仅以传统的传承方式已不能有效传承,所以国家把珍贵又面临失承的文化事项列入保护名录,并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保护体系。
然而,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这种方式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全文简称“非遗”)“活太”传承下去吗?一、老达保寨的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谱系国家把非遗纳入国家管理体制当中,地方政府依据国家的框架进行保护与传承工作。
而遗产“出生地”的地方村落社会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空间,村落社会中的人们是更为具体的实践主体。
依照国家、省、市、县4级的国家非遗保护体系,族群内的部分传统文化也划归到不同级别的保护体系中,作为保护与传承的重点。
按照定义,非遗总体上分为国家保护名录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未进入名录但人们视为遗产的民族传统文化。
为了明确分析对象,本文主要分析官方非遗名录下的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祜族的非遗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集信仰仪式、生活技艺、歌舞艺术等拉祜文化的精华,是拉祜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
这些非遗在不同的拉祜族村落社会中有不同的呈现。
99%都是拉祜族的老达保寨亦是如此。
老达保寨(以下全文简称老达保)隶属普洱市澜沧县,是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
截至2014年末,全寨有114户,476人,系拉祜纳支系,操拉祜纳语,信仰基督教。
老达保较好的传承了拉祜族传统文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传承基地。
2006年老达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2012年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
截至2016年2月,老达保有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各2人。
另外,老达保是澜沧文化生态之旅的旅游线路之一。
2006年,被誉为拉祜族“百科全书”的口传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傣族民族文化剖析课件
傣族的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区
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省,以西双版纳、德宏、思 茅等地最为集中。
地理特点
傣族所处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土地肥沃,雨量 充沛,适合农业和渔业发展。
傣族的语言文字
语言
傣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是一种拼音文 字,共有5个声调。
文字
傣族传统文字为贝叶经,是一种刻写在贝多罗树 叶上的文字,具有独特的书写系统和语法结构。
02
傣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的饮食特色
热带水果为主
傣族地区盛产热带水 果,因此饮食中水果 占据重要地位,如芒 果、菠萝蜜、榴莲等 。
喜食酸辣
傣族菜肴以酸辣为主 ,常用柠檬、酸笋、 剁椒等调味。
米饭和糯米饭
傣族主食米饭和糯米 饭,其中糯米饭在节 日和重要场合食用。
傣族的舞蹈艺术
水灯舞
水灯舞是傣族舞蹈的代表之一,它是一种将舞蹈、音乐和戏剧相结合的艺术形 式。水灯舞通常在傣历新年、泼水节等重大节日时表演,以表达对神灵和祖先 的敬意。
孔雀舞
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又一经典之作,它以模仿孔雀的姿态和表情为特点,表现 了孔雀的美丽和灵性。孔雀舞通常由男性表演,其动作优美、轻盈,给人以美 的享受。
04
傣族的艺术文化
傣族的文学艺术
叙事诗和民歌
傣族的叙事诗和民歌是他们文学艺术的瑰宝,其中《召树屯 》、《葫芦信》等作品是傣族文学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通 常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为题材,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 活、情感和信仰。
傣族谚语
傣族谚语是傣族文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以简洁、明快、 寓意深刻的特点,反映了傣族人民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 面的智慧和见解。
临沧简介介绍
THANKS.
临沧文化
03
物质文化
01
古建筑
临沧拥有许多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体现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
临沧市区的“凤庆茶厂”,它不仅是一座具有特色的建筑,也是临沧茶
文化的象征。
02
传统手工艺品
临沧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凤庆的“毛笔”
、耿马的“傣族织锦”等,这些手工艺品代表了临沧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服务业
旅游业
临沧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 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 旅游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 了可观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商贸物流
临沧的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当地拥 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物流设施,为商 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临沧未来展望
06
临沧未来展望
• 临沧,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 自然资源和悠久历史的美丽城市。下面,我们将 对临沧进行详细的介绍。
近代史
• 临沧近代史始于清朝。1821年(清道光元年),清朝政府在临 沧设立了缅宁厅,隶属于云南省。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 清朝政府开始对西南边疆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先后在澜沧江 以东的地区设置了直隶厅和府、州、县。1880年(清光绪六年 ),清朝政府将缅宁厅改为缅宁县,并设置了西宁县和帮东县 。这一时期,临沧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主要得益于茶叶和食盐 的贸易。同时,由于临沧地处滇缅公路的要冲,也是中缅贸易 的重要通道,因此商业贸易也得到了繁荣。
。
临沧经济与产业
05
农业
茶叶
临沧是云南省重要的茶叶产区,拥有大量的古树茶和生态 茶园。茶叶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茶农的收入,也促进了 当地经济的发展。
粮食
临沧的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 足的食物来源。
西双版纳介绍PPT
四 民俗文化
西双版纳斗鸡
斗鸡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娱乐活动深受国人喜 爱,在河南、山东、云南等省较为流行。漳州 斗鸡、吐鲁番斗鸡、中原斗鸡和西双版纳斗鸡, 被称为“中国四大斗鸡”。西双版纳斗鸡比赛 的历史悠久,是傣族群众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西双版纳斗鸡体型健壮、骨骼结实、胸肌发达, 尽管个头比中原斗鸡小,但是打斗起来却非常 凶猛。
基诺大鼓舞
大鼓舞,基诺语称“司土锅”,“司土”为“大鼓”,“锅”为“跳”,流传于云南省西双 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的基诺族村寨。基诺族跳大鼓舞是为了感谢传说中用 大鼓拯救了基诺人的创世女神阿嫫腰白。跳大鼓舞以过“特懋克节”时最为隆重,时间是在 立春后三天。跳大鼓舞有一套完整的仪式:舞前,寨老们要先杀一头乳猪、一只鸡,供于鼓 前,由七位长老磕头拜祭,其中一人念诵祭词,祈祷大鼓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 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 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 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 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 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 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 过泼水节。
四 民俗文化
一 历史故事
帕雅真统一勐泐
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 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龙金殿国”,隶属南宋 藩属国政权“大理”。帕雅真奉天朝为“共主”, 其四子桑凯冷受天朝封赐为“九龙江王”。
一 历史故事
勐海古代历史
西双版纳勐海县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历 史悠久。在古代,勐海地区是茶马古道的重要 节点,茶叶贸易繁荣。据传,唐宋时期已有茶 马古道从勐海经过,茶叶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 勐海地区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当地人世代传 承着茶文化的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技艺也在这 里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在勐海地区,有许 多古老的茶园和茶庄,其中有些已有数百年的 历史。
浅谈澜沧县拉祜族1
浅谈澜沧县拉祜族的“葫芦节”摘要:“葫芦节”是拉祜族重要的节日之一,拉祜语称“阿朋阿龙尼”。
葫芦对拉祜人民有着特殊的情缘,拉祜族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民族,对给予了自己生命的“圣灵”,拉祜族人民以独特的方式——“葫芦节”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与敬意。
在我国浩瀚的民俗文化宝库中,有着很多如葫芦“创世”、“赐子”、“祈福”、“消灾除祸”等与葫芦有关的神话和传说,很多民族也把葫芦视为灵物,但是,以此形成一个民族节日来加以敬仰的便只有拉祜族了。
关键词:拉祜族葫芦节政府澜沧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
它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居住着20.6万拉祜族人口,占国内拉祜族总人口的一半,他们勤劳、勇敢、智慧,自明末清初进入澜沧以后,便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和传承着具有鲜明地域色彩和浓郁色彩的民间传统文化,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拉祜文化。
古老的神话、原始古朴的绘画、优美的音乐和婀娜多姿的舞蹈,以及神奇的生活竹制品,都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发展成为拉祜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当中的优美作品,滋润着拉祜族人民,引领着拉祜人民在世界的舞台大放光彩,推动着拉祜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构成拉祜族的历史、宗教、政治、社会道德,成为认识和研究拉祜族的百宝书。
拉祜族拥有很多的节日,以“葫芦节”最为人知,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
一年一度的“葫芦节”活动对于弘扬拉祜文化发挥着它特有的功能。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民间对过“葫芦节”的习俗不同,时间也不同,为了和谐发展这独特的民族文化,提升拉祜族及拉祜族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用,1992年8月7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决定: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十六、十七为拉祜族的“阿朋阿龙尼”(葫芦节)。
通过立法的形式把“葫芦节”确定为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的一个统一的民族节日。
而后,为唱响“拉祜文化”主旋律,发挥“葫芦节”的文化载体功能,根据民间有关“葫芦节”的传说,通过广泛征求全县拉祜族人民的意见、建议,借2005年11月省民族学会拉祜族研究委员会在澜沧召开拉祜文化研讨会的机会,提出了调整过节时间的建议,经2006年2月17日澜沧县拉祜族自治县第十二届人大提出了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将“葫芦节”时间由农历十月十五、十六、十七调整为为阳历的4月8、9、10日。
浅析普洱澜沧县拉祜族“葫芦节”的文化内涵
浅析普洱澜沧县拉祜族“葫芦节”的文化内涵作者:苏美玲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2期摘要:“葫芦节”是拉祜族重要的节日之一,拉祜语称“阿朋阿隆尼”。
葫芦对拉祜人民有着特殊的情缘,拉祜族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民族,对给予了自己生命的“圣灵”,拉祜族人民以独特的方式——“葫芦节”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与敬意。
在我国浩瀚的民俗文化宝庫中,有着很多如葫芦“创世”、“赐子”、“祈福”、“消灾除祸”等与葫芦有关的神话和传说,很多民族也把葫芦视为灵物,但是,以此形成一个民族节日来加以敬仰的便只有拉祜族了。
关键词:圣灵;敬畏;图腾崇拜;载体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8.8%。
澜沧县是全国惟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不仅如此,县内还有其他佤、哈尼、彝、傣等20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
澜沧是边境县,澜沧与缅甸接壤,有3条边境通道直达缅甸,从澜沧江还可以乘船直达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是祖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重要的门户。
澜沧县社会发展程度低,经济基础差,财政收入低,贫困人口多,但是,澜沧县的资源也相对富集,县内森林、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澜沧拉祜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独具神韵的拉祜族文化,其中拉祜族的创世叙事长诗《牡帕密帕》和芦笙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朋阿龙尼(“葫芦节”)、扩塔节(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独具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一、历史渊源下澜沧县拉祜族与“葫芦节”之间的关系(一)澜沧县“葫芦节”的由来根据广大拉祜族地方民间有关“葫芦节”的传说,1992年经澜沧县人大第九届十次会议通过决定:每年葫芦成熟的季节,农历的十月十五、十六、十七日三天,为拉祜族的葫芦节,全县放假三天,共同欢庆拉祜族自己的节日。
到了2006年2月,澜沧县人民政府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把“葫芦节”的时间调整为每年阳历四月八、九、十日,以体现春回大地、葫芦萌芽、万物峥嵘、兴旺发达的时代精神和美好愿望。
云南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澜沧县翁基布朗族村寨为例
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ꎮ
旅游开发是云南省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的主要模式之
一ꎮ 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存传统村落的建筑形式ꎬ
使当地居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得以延续ꎬ 维持了传统村
落的基本面貌ꎮ 但一些地方政府在保护传统村落的过程中不
顾一切地搞旅游开发ꎬ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ꎬ 导致很
要积极发掘、 保护和传承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活动ꎬ
44
2018 3
理的旅游开发ꎬ 既可以提高 “ 绿三角” 地区的 ( 下转 P53)
财政与金融
亓涛: 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管理的建议
法律体系ꎬ 让医保基金运行管理有法可依ꎮ 与此同时ꎬ 各地
众举报违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ꎮ 同时ꎬ 医疗保险管理机
地ꎬ 发掘、 保护和弘扬民间艺术、 民间文学ꎬ 包括创世史、
筑实例ꎬ 体现了原住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生存智慧ꎮ
迁徙史、 传说、 神话故事、 歌谣等ꎮ 要加强对文化传承人的
(5) 民俗文化ꎮ 翁基的布朗族每年在哎冷山顶的茶魂
保护ꎬ 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ꎬ 安排授课带徒ꎬ 建立科学
台组织茶祖祭祀活动ꎮ 祭台中间粗大的茶魂柱ꎬ 祭台四角设
1 1 云南省传统村落概况
2 1 基本概况
共有 615 个传统村落ꎬ 传统村落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原著民
区ꎬ 隶属于芒景行政村ꎬ 坐落于景迈古茶园之内ꎬ 是第二批
统文化的保护ꎬ 导致许多传统村落陆续遭到破坏ꎬ 文化的原
据显示ꎬ 翁基村寨建设面积 71360m2 ꎬ 现有 86 户居民ꎬ 共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ꎬ 拥有 25 个少数民族ꎬ 目前
34 加强对茶文化传统的保护
澜沧哈尼族寨子文化核心研究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272澜沧哈尼族寨子文化核心研究 张 涵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哈尼族寨子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制度传承,村寨内的文化丰富多彩。
澜沧哈尼族寨子在多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大聚居,小杂居的局面;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文化特质;在一个文化系统内,有一组文化特征是其核心,自然耕地、寨子、竜树林在一个空间结构中,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三角模式,好比物质——文化——精神,是一个文化整体,它们存在某种特殊的关系,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鬼神的关系,这组文化核心的内涵在于他们对生存、生活、生命的诠释。
关键词:澜沧;哈尼族;寨子结构;文化核心 作者简介:张涵,云南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272-2 哈尼族寨子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制度传承,村寨内的文化丰富多彩,与不同的民族、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频繁,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迁以及哈尼地区历史发展进程的差异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不同地区文化间的交流传播、融会创新,对边疆民族地区,尤其是哈尼族地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构成民族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文化,一个族体的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它的形成受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所制约,也受自然条件的一定影响。
文化在满足人类的需要当中,创造了新的需要,这就是文化的创造力和人类进步的关键。
一、多民族聚居——大聚居,小杂居 哈尼族在长期的自北向南迁徙中,传承和创造了自己丰富的文化。
澜沧哈尼族主要是雅尼支,自称雅尼人或阿僾卡人,他称尼人,主要居住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西双版纳、澜沧、孟连及境外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地。
临沧市家乡城市文化介绍宣传PPT内容型模板景点美食民俗文化宣传PPT
佤族是临沧市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临沧市的佤族主要分布在沧源、耿马、永德、双江、镇康等地。佤 族源于古代的百濮族群,自称“巴饶”、“阿佤”等,1962年以后统称佤族。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佤语分为 布饶克、阿佤、佤三个方言。
季分明,雨水较多,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数在 2000个小时以上。全市可划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 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六个气候带,具 有光热资源充足、四季差异不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 寒、干湿季分明、降水充沛、立体气候显著的特点。
地区水文
临沧市河流分属怒江、澜沧江2大水系,集水面积大 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7条,即罗闸河、小黑江、 南汀河、南捧河、永康河、勐勐河和南滚河。 [4] 径 流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361条,其中:径流 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条,径流面积为 100至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51条,径流面积为50至 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75条,径流面积画。分布于云南省 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勐省、曼帕、丁来、吴良等10处海拔 2000米以上的山崖上。约距今3000年。是用手指或羽毛 等蘸抹红色颜料绘成。颜料可能是用动物血调和赤铁矿 粉制作的。崖画主要是狩猎、采集等生产活动及娱神等 宗教活动的场面。还有战争凯旋图,上绘干栏式房屋建 筑及手持兵器、驱赶猪羊胜利而归的人们。所画粗犷古 朴,是研究南方古代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临沧
LincangPS:图片来源于CONTENTS01 城 市 介 绍 02 景 点 介 绍 03 美 食 介 绍 04西南部,东 邻普洱,北连大理州,西接保山,西南与缅甸交 界,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因濒临澜沧江而得 名,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有3个国家 级开放口岸,有19条贸易通道、13个边民互市点 和5条通缅公路。截至2022年,临沧市辖8县 (区),全市面积2.4万平方千米。
关于云南的ppt介绍
除了少数民族曲艺,云南省由于地处边疆、多种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故本地的汉族有与内地不尽相同的各 种曲艺表演形式,有云南花灯戏、云南评书、云南扬琴、洞经音乐、滇剧等曲艺与戏曲。
彩云之南历史文化
YOUR LOGO
岁时年节
云南省各民族的岁时年节,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变迁、社 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是各民族古风遗俗的综合体现及民族 个性的表达。 云南省民族众多,形成了岁时年节的多样性。
主要特点
石屏豆腐以其细腻滑润,嚼之有劲,香味异常,富有乡土气息而著称。经烘烤、油炸后的豆腐慢慢变得圆滑和丰满,颜色也变成金黄, 掰开来看,熟透的豆腐气孔密布,清香四溢。因此又有“云南十八怪,石屏豆腐烤着卖”的说法。
第肆章
History and Culture of Colorful Clouds in the South
YOUR LOGO
宗教信仰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道教、东巴教、本主崇拜 等
宗教众多 种类多样
彩云之南历史文化
YOUR LOGO
曲艺歌谣
云南省有曲艺83种,为全国之冠,其中少数民族曲艺56种,汉族 曲艺27种。 彝族歌谣据统计有七十二调,大的有梅葛调、青棚调、阿色调等。 大理地区白族曲艺发展成熟,产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调。 哈尼族曲艺种有哈巴、腊苔、优历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 系民众中。
火把节
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 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彩云之南历史文化
白族绕三灵
是大理白族的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富有生活气 息的白族群众性歌舞。 绕三灵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赛会,流传于云 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是当 地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会。
布朗族传统聚落构成及其礼仪——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芒景村为例
提升文件生效的速度袁将修改后的文件以电子版的形式分发给相关人 员审核袁将串行流程改为并行流程袁审核人以邮件的形式将意见反馈 给其它审核人员袁加快工作流程的响应速度遥
咱责任编辑院汤静暂
渊上接第 246 页冤作时需要站在梯子上。不利于现场工人操作,增加了 现场工人的工作危险性。
7)管架位置与塔平台相撞。 8)设备生根的管架预焊件相互重叠相撞。
2 小结
塔器的配管虽然复杂,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性,所以配 管工程师在进行塔器配管时要仅仅围绕相关规定,遵循相关配管原则 进行配管设计。结合类似塔器的配管经验、经典配管设计案例、目现
民族传统聚落是少数民族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袁布朗族传统聚落也 不例外袁是他们从古至今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袁从不 同侧面记录了他们历史社会尧经济文化和民俗等信息袁是布朗族物质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结晶袁反映了他们尊重自然尧利用自然尧改造自 然尧征服自然的历程袁具有极高的乡土文化价值遥
1 聚落的构成及其礼仪
楼室的地板用竹笆或木板铺成袁四周用木板或竹笆做壁袁建有正 方形火塘袁上面有铁三脚架袁供煮饭做菜用遥 火塘上方用竹子搭一长方 形火炕头袁可悬挂各种肉类袁烘烤草烟尧谷物尧辣椒等遥 火塘边是家人活 动的地方袁全家人在这里吃饭尧取暖尧待客袁青年男女在这里谈情说爱遥 楼室里有两棵柱子分别代表家神袁一棵是男柱野绍哎冶袁另一棵是女柱 野绍南冶遥 靠里一侧用木板隔成小间做卧室袁客人不能进主人的卧室遥 靠 近火塘的里侧是老人的卧处遥
揖关键词铱芒景村曰布朗族曰聚落礼仪
芒景是一个由 668 户尧2737 人组成的村委会袁 下辖芒景上下寨尧 芒洪尧翁基尧翁洼 6 个村民小组袁其中布朗族占 98%袁隶属于云南省普 洱市澜沧县惠民镇遥 布朗族是云南省特有的 15 种少数民族之一袁布朗 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遥 布朗族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由封建 领主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野直过民族冶袁同时又是跨境民族袁 其聚居区分布在中国尧缅甸尧泰国尧老挝等国家遥 芒景村地处千年万亩 古茶林的核心区袁村民以茶叶种植尧加工及销售为主袁早在明清时期就 将茶叶作为宫廷贡品袁茶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内在的民族 精神动力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18.4万千瓦;澜沧江过境流程142公里,正在
兴建总装机585万千瓦的糯扎渡巨型电站;有三
十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可开发利用,其中铁矿
储量22亿吨、褐煤储量1.03亿吨、铅锌矿金属储
量40多万吨,铁矿资源储量占云南省的一半以上。
• 依托富集的资源,澜沧县 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 机遇,推进实施“改革开 放活县、绿色经济强县、 拉祜文化兴县、和谐社会 建县”四大战略,着力打 造“拉祜文化”、“千年 古茶”、“糯扎渡”三大 品牌,培育壮大茶叶、林 业、蔗糖、畜牧、矿业、 水电、民族文化旅游、蚕 桑、橡胶、核桃、建筑建 材等富民强县产业,全县 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 发展的良好势头,正沿着 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向前 迈进。
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酒井老达保
•
澜沧山川秀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拥有
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
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
居全省第二位、普洱市第一位,可耕地面积309
万亩,林业用地面积806万亩,森林覆盖率
55.91%,活立木蓄积量3515万立方米;有大小河
流130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5.5万千瓦,可开发
澜沧概况
• 澜沧地处彩云之南、澜沧江西岸,依澜沧江而得名,与普洱、西双版 纳、临沧3州(市)的7个县(区)相邻,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 80.563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门户,素有“拉祜山 乡,边陲宝地”之美誉。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居住着拉祜族、佤族、哈尼族、 傣族、彝族等20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8.98万人、占全县总 人口的78.97%,其中拉祜族21.52万人、占43%,是拉祜族人口最为 集中的地区,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全中国二分之一的拉祜族人口。 澜沧是电影《芦笙恋歌》及主题曲《婚誓》的原创地,民族原生 态文化富集,这里有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有葫芦节(阿朋 阿龙尼)、扩塔节(春节)、新米节、火把节、泼水节、山康茶祖节 等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有野阔拉祜——南岭勐炳、唱响快乐拉祜 的地方——酒井老达保、拉祜神鼓敲响的地方——糯福南段、拉祜编 织之乡——富邦佧朗、拉祜摆舞之乡——东回班利、芦笙吹响的地 方——木戛勐糯等特色旅游村寨,独具魅力的拉祜文化正从这里走出 云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拉祜族民间舞蹈
拉祜族的民间舞蹈一般都 是在平常的生产劳动中产 生的,其中,芦笙舞和摆 舞流传的比较广。特别是 芦笙舞,在拉祜族群众中 广为流传。芦笙舞的动作 简单易学,但套数比较多。 有表现原始宗教的《礼仪 舞》;表现生产活动的 《播种舞》;表现生活的 《生活舞》;反映社会风 尚的《老人舞》、《男人 舞》、《女人舞》;还有 模仿动物野生 型、过渡型、栽培型、现代型四 种形态的茶叶在澜沧都有较为完 整的保存和体现。全世界迄今发 现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 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 园——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 茶园,总面积2.8万亩,已有 1828年历史,它见证了茶树野 生——驯化——规模化种植的发 展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和宝贵财富,被国内外专家学者 赞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已 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 产旅游示范区”,已成为澜沧乃 至整个普洱市茶产业开发和茶文 化旅游的重要展示窗口。
逢年过节的时候,拉祜族山寨都要跳 芦笙舞。跳芦笙舞的时候,参加的人 要手拉着手围成一圈或者是几圈,吹 芦笙的男子在圈中边吹芦笙边跳,其 他的人跟着芦笙的节拍起舞,而且要 随着芦笙曲调的变化来变换舞蹈动作。 芦笙舞的舞步节奏较慢,但整齐而有 力,跳芦笙舞的时候,随着众人的脚 一起一落,地上就会飞起一层层的黄 灰。拉祜族有一句形象的话来反映跳 芦笙舞的盛况:跳舞跳得黄灰起,跳 起黄灰能做药。除了芦笙舞之外,摆 舞在拉祜族中也很流行。摆舞是在芦 笙舞的基础上吸收傣族舞蹈的一些特 点发展而成的,拉祜族和傣族的往来 较多,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有一 些影响,拉祜族摆舞中的动作,因受 到傣族舞蹈的影响,现得优美而流畅。 跳摆舞时,大家围成圈,随着长鼓、 铓、镲等打击乐的节奏起舞,动作灵 活多变,深受拉祜族群众的喜爱。
野阔拉祜——南岭勐炳
• 野阔拉祜在南岭乡勐炳村,距县城六十余公里, 是澜沧县保存最完好的拉祜族原生态村落,那里 有拉祜族原始古山寨,10万亩原始森林,千亩野 生茶树、古茶树,拉祜族农耕文化梯田景观等等, 是澜沧县重点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 的地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 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之一,该传承基地的拉祜 族芦笙舞传承人石扎体、李扎拉、李扎倮和拉祜 族服饰工艺传承人李胡妹于2019年1月被命名为 普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野阔拉祜 的野阔厄莎惬阁是厄莎文化的延续地,拉祜族口 头文学《牡丁密丁》、《牡帕密帕》、《牡分密 分》在那里口口相传,并传向四方。
• 在“厄莎惬阁”的西边,有厄莎种葫芦的丫口山,是澜沧 县山最大、树木最茂盛的地方。厄莎认为那里土地肥沃, 就种了葫芦,繁衍人类。在“厄莎惬阁”的东边是扎娜生 长的地方,厄莎选择此地作为抚养扎迪和娜迪之地。两个 像人的石头被称作是拉祜族的祖先扎迪和娜迪,每年,有 许多的拉祜族人前来烧香朝拜,表示对祖先的无限感激之 情。大象脚印,在“厄莎惬阁”的东边,是扎娜小时玩耍 的地方,那里有一个神奇的脚印, 据说是大象回山里睡觉 时留下的。麂子马鹿跳歌遗址在“厄莎惬阁”的东南边, 人烟稀少,是各种动物栖息、娱乐之地,也是大象组织所 有动物谈情说爱、唱歌跳舞的地方。拉祜族根据这些传说, 编创出了《孔雀舞》、《鹌鹑舞》、《马鹿舞》、《斑鸠 拣谷子舞》、《老鹰舞》、《猴子舞》、《斗鸡舞》等优 美的芦笙舞。厄莎跳歌处在“厄莎惬阁”的北边,远古时, 厄莎每周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参加的人来自四面八 方的七村八寨。厄莎召集人和动物跳舞,寓意在于凝聚人 心,促进团结,增进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