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追寻灵动课堂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立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儿童立场”即是指教育人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应基于儿童,从儿童出发。
成尚荣先生说,儿童立场不是一句空话,也不只是表面的尊重,其深度在于价值的追寻。
《儿童立场》这本书,就是成先生对他所认定的价值的精彩阐述,他用了四辑文字,从不同角度切入,深度剖析了“儿童立场”作为教育基本面的重要性,还有如何做到的策略引领,更指出了作为教育者必须关注的儿童研究视角的确认、调整与发展走向。
到底怎样才是“儿童立场”?书中第一辑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
”换句话说,认识和发现儿童就是“儿童立场”。
成先生引用了卢森堡的一句话,“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地撞倒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简洁形象,恰恰给出了“认识和发现”的真义——对于教育者,儿童始终应在自己的前方,在自己的视野里,一个连孩子都要伤害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革命者,哪怕他从事的是再伟大的事业。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赶往伟大的教育事业的路上,常常撞倒孩子,正因为此,成尚荣先生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他用12个字来表达这项研究的主题: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这三个短语的根基在“回到儿童中去认识真正的儿童,发现真正的儿童”——这不就是陶行知先生《教师歌》所指?成先生提了四点“回到”:一是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二是回到儿童最伟大之处去,三是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四是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
细细推敲这四点“回到”,几乎可以说这就是《儿童立场》一书的核心观点,因为它们所指向所呼应的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儿童是谁?”儿童是谁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决定了教育者可能会是个什么样的教育者,他的教育观必然来自儿童观。
成先生提醒我们,在拉丁文中,“儿童”意味着自由者,儿童本来的名字就是自由;儿童最伟大之处是“可能性”,意味着生命伟大的创造;儿童生活在三个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虚拟化世界,让儿童真正生活,就是对这三个世界不偏废更不遗漏;儿童还是游戏者,游戏是生活方式,也是学习方式。
儿童立场的班级环境创设探析
儿童立场的班级环境创设探析作者:***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24年第08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班级教室作为儿童在园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更是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广大教师都非常注重班级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儿童在与班级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助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基于儿童立场”的理念正日益被广大教师所接纳并践行。
班级环境创设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亦需彰显“儿童立场”。
一、实践审思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是在环境中进行的,他们依赖环境、通过环境、借助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发展。
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支持儿童,为儿童创设丰富多样的环境,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实践表明,儿童立场的班级环境创设体现在儿童可理解、可参与、可掌控、可获得有益经验等方面。
1.儿童可理解的环境【案例】为支持小班孩子观察、記录天气情况,教师在教室里创设了“小小气象站”墙饰,墙饰上除了基本的天气图标,还有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文字标识。
教师在引导孩子观察天气图标的基础上,启发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征当日天气情况,并将结果张贴在与星期几对应的位置上。
然而,孩子们由于看不懂星期几的文字标识而找不到张贴的位置,就来寻求教师的帮助。
教师与孩子们讨论,孩子们决定用画圆点的方式来表示,几个圆点就代表星期几,这样很容易理解。
案例中,教师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将“小小气象站”的相关标识从抽象的文字调整为具体形象的圆点,以方便孩子理解和操作。
同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在自主点心环节,教师在桌面上放置了用台历架制作的一目了然的点心数量标识,孩子可以根据标识有序地拿取点心。
在班级美工区,教师呈现了手工作品制作流程,每一步骤均配有直观的实物展示,孩子根据步骤图便可完成。
融合多元资源演绎灵动课程—“生活教育”理念下中班游戏课程的探究
融合多元资源演绎灵动课程—“生活教育”理念下中班游戏课程的探究发布时间:2022-04-07T00:53:02.06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月第30期作者:柴珺婕[导读]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柴珺婕江苏省省军区第三幼儿园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我园地处于资源丰富的“玄武湖”周边,因此“大自然和大生活”是孩子们游戏课程探究的行之有效的路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可见,多元资源的融合,是架构游戏课程实践研究的必经之路,也是儿童在课程中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发展的核心。
关键词:资源融合生活教育课程实施张雪门先生主提出了“行为课程”理论,指出:“教师要常常运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以唤起其生活的需要,扩充其生活经验,培养其生活能力。
”他的观点与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游戏课程的实施内容唯有贴近幼儿的生活,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来,回归于生活中去,才是真正的站在“儿童本位”理念下的课程实践。
一、走近生活,探寻周边资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因此,通过与孩子们的谈话活动,与孩子们的调查活动,大家都觉得“玄武湖”的资源是最适宜开展游戏课程的。
于是,遵循着“走出去寻找资源”的理念,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了他们最为熟悉的“玄武湖公园”。
⒈童言童画,引进资源玄武湖公园里充斥着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场域资源、生活资源等。
但是这些资源中,哪些是可以为游戏课程所创生?成为儿童全面发展的奠基石呢?我们作为观察者、倾听者和引领者,记录了孩子们的“童言稚语”。
站稳儿童立场,让每一个生命闪闪发
46EDUCATOR“向光”是生命的天性,光折射出的多彩颜色即儿童的多元个性,“向光教育”是吸收光、播撒光的教育,是向着对社会有意义的方向进行教育。
萍乡经济开发区光丰小学“向光教育”课程的开发,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统领学校整体育人的校本化实践,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眼中有光,成长为温暖灵动、乐学创新的新时代少年。
“向光教育”是学校在实践之中不断孕育生成的,既遵循了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又反映了学校的校本化特色理念与教育价值观。
从建立校园“百草园”让学生在劳动中释放童真开始,学校先后形成了“创多彩教育,绘美丽人生”的“多彩教育”理念、“向光生长,丰盈人生”的办学愿景,并跟随时代的变革步伐,从“多彩”走向“向光”,引领学生向光而生、向光而行、向光而成。
“向光教育”的内涵“向光教育”包含向光教师的培养、向光学生的成长和“向光课程”的建构,致力于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光芒之路,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向光舞台,为学校科学发展营造向光环境,让“潜在的光”发散出来,让“显在的光”变得更加明亮。
温暖师生生命的教育。
“向光教育”需要教育者“向光而行”,对于受教育人给予必要的尊重、理解、激励和赏识,用自身实际行动为学生奠定学习决心。
激发儿童理想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人才、创造幸福、追求美好,教育的过程是幸福的、快乐的,教育的内容是精彩的、有价值的,教育的色调是温暖的、光明的。
教师心中有光,学生才能被照亮,才能发出光芒。
指向自主发展的教育。
“向光教育”旨在创建一种公开、公平、公正、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力图让学生在自信、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自觉地“向光而学”。
“向光教育”的实践意义倡导“向光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全校师生“一路向光”,这在小学教育实践之中具有极其深远的育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是引领教师“心中有爱、求真创新”。
向光教师面对教育,有光一般温润的态度;面对教研,有光一般炽热的激情;面对孩子,有光一般明亮的眼神;面对同事,有光一般明朗的心态;面对成长,有光一般不息的能量。
倾听儿童的声音:“儿童立场”幼儿园课程质量观的构建指南
倾听儿童的声音:“儿童立场”幼儿园课程质量观的构建指南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是幼儿园课程最为基本的价值诉求。
因此,“儿童立场”的幼儿园课程质量观应被重视。
通过对哲学视域下质量话语权的转向、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观基础以及儿童相关研究范式调整的梳理,不难发现,当前学术界关于儿童的研究已然将聚焦于儿童本身作为研究的基本遵循。
一、课程目标:理解儿童对“整全生命”和“独特生命”的探寻幼儿园课程目标是指在课程实施之前,教师希望通过课程帮助儿童在一定学习期限内获得某种发展的预期。
由此,彰显儿童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应尝试理解儿童对“整全生命”的探寻,关注个体成人的多重可能性,以帮助儿童实现臻于个体人性的完善。
1.儿童的生长逻辑是课程目标预设与生成的本原教师可将儿童生命成长的基本逻辑作为课程目标制定的起点,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了解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并借助观察、访谈及马赛克方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探寻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从而通过幼儿园课程引导儿童获得更为丰富的经验,不断向未来可能的发展水平前进。
2.儿童的发展诉求体现其身心对课程的基本期待布鲁姆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建立了旨在帮助儿童在认知、动作技能及情感等层面达成和谐与共鸣的三维立体教育目标体系。
基于此,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可以借助深度对话、观察等方式,有机整合儿童在认知、动作技能及情感等维度的发展需求,并尝试从“共有人性层次”理解儿童对生命成长的自发追求,兼顾儿童对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生长期待,深刻认识并理解儿童渴望成为“完整的人”的核心诉求。
此外,教师也应承认不同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并非要求儿童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指在遵循儿童生命成长基本逻辑的基础上,致力于帮助儿童在认知、动作技能及情感等方面均衡发展。
聚焦儿童的课程目标应承载其整全性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张力与诉求,帮助儿童追寻“整全的生命”,并发现个体生命的“独特性”,由此开启个体成人的无尽可能。
语文教学中坚定“儿童立场”
1 ' 一
目 前 的 一 些 教 学 出 现 了 “ 目标 ” “ 目标 ” 虚 、 泛 、
“ 目标 ”的现 象 。无疑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次要的 去 位置 ,课堂 教学 的价值转向 了体现教师个人 的才艺展
听 ,成为学生的忠实 “ 听众” ,并在倾听过程 中发现他 们 困惑的焦点 、理解 的偏 差 、观点的创意 、批评 的价 示。这种 “ 师本式”教学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在精心演 意外”或许打乱教学的节奏 ,但许多不曾预 绎个人的 “ 钻研所得” ,学生在教师设计 的圈子里 “ 学 值 ,这些 “ 习” ,不 清 楚学 什 么 和 为 什 么 这样 学 。如 果 教 师 在 教 学 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 设计之初仅仅 囤于对 “ 要教什么 ” “ 我 、 我要怎么教 ” 的思考 ,而忽视学生 “ 我要学什么” “ 、 我可以怎么学 ” 的思考 ,那么任何看起来指向明确的教学 目标都 只是教 师的 “ 一厢情愿” ,再精湛无比的教学策略 都只是课堂 中 缺乏 灵动 的 “ 设 ” 摆 。
一
璃
辎 瓣
依 — 分 儿 的 前 态 据 — 析 童 目 状
教学完全匹配的 目标 。 ( )教 学流 程在 生成 中 即时 “ 二 变奏 ”
随 着 学 生 课 堂 主 体 性 、 自主 性 的增 强 ,学 生 质 疑 、 反驳 、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 ,这一切都需 要教师学会倾
程 ,教师 应 以 儿童 的 视 角来确 定 教学 目标 ,以儿 童 的课 堂状 态 来调 整 教学 预 案 ,以 儿 童的 生命 成 长 来评 价 教学
即时纳 入于临场设计之中 ,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 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控制 ,从而让我们的教案 、我们的教 学在 动 态生 成 中趋 向 合理 ,走 向完善 。
“灵动课堂”: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灵动课堂”:让孩子们快乐成长作者:史明辉李淑玲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年第02期近年来,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第四小学以“自由呼吸,诗意修行”为办学理念,以“灵性成长,自由翱翔”为校训,着力打造“灵性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经过不断实践,我们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炼出“灵动课堂”理念。
一、“灵动课堂”的内涵“灵动课堂”是根据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而提出的,即在课堂上让孩子的大脑、双眼、双手、嘴巴、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等灵动起来。
教师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恰当合理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身心得到自由而健康的发展——让孩子的头脑灵动起来,让他敢想、能想、会想;让孩子的双手灵动起来,让他敢写、能干、会画;让孩子的眼睛灵动起来,让他多看、能看、会看;让孩子的嘴巴灵动起来,让他敢说、能说、会说;让孩子的学习空间灵动起来,让他敢问、善思、能辨;让孩子的学习方式灵动起来,让他展示、表达、成长。
总之,就是要让整个课堂教学“活”起来。
1.让课堂有“灵”可“动”“灵动课堂”是智慧的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三导”:一是引导。
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
二是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及时出现,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疏导。
当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等环节遇到难题时,由教师进行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能前后贯通、灵活运用。
2.让课堂因“动”而“灵”“灵动课堂”是学生参与的课堂。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与主体。
教学是为了学生,也必须依靠学生,应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基本的教学策略,也是“灵动课堂”的特质。
其次,礼让有序,全员参与。
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学困生都有机会,都能感受到平等与尊重。
最后,入情入境,合作探究。
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引言1.1 为什么要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要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老师以讲解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
而“灵动课堂”则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这种课堂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小学英语“灵动课堂”也符合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灵动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未来做好全面的素质教育准备。
1.2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成功学习英语的基础,更是他们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首先,语言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打造灵动课堂,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和运用英语,从而提升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良好的语言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游刃有余。
其次,思维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灵动课堂中,学生将接触到更多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思维训练,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复杂情况的能力。
此外,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灵动课堂中,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这样的能力将对学生未来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起到关键的支持作用。
基于“儿童立场”的探究性班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基于“儿童立场”的探究性班本课程的实施策略摘要: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启蒙和引导阶段,而班本课程就是要根据班级中儿童的成长特征所设置的课程体系。
通过班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儿童在幼小的成长阶段中打下成长和发育的基础,并打开儿童认知的大门。
具有重大教育价值的版本课程体系,更应该尊重孩童阶段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爱好,有儿童的个人成长立场为基本原则,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展开体验式教学,并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这样才能够从符合儿童学习热情的教育活动中找到儿童的学习兴趣切入点。
本文主要是分析了站在儿童立场下构建版本课程体系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推动幼儿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儿童立场;班本课程;构建策略前言: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就是基于儿童的认知需求而开展的课程体系,为有效提升版本课程的质量,更应该以幼儿的阶段性认知和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共同挖掘适应幼儿成长发育特征的教学资源,从而全面构建起符合幼儿发展阶段的版本课程体系。
儿童是课程教育的关键对象,也是班本课程的主人公。
因此,更应该以课程主人公的角度出发,通过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不断建立起更加完善和成熟的版本课程体系,积累起学前教育的有效经验,使幼儿能够获得更加真实和有效的学习体验感,从关注幼儿的个体角度出发,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政策。
而想要真正构建立足于版本教育主人公、以幼儿成长发育特征为导向的版本课程体系,更应该通过生活情境的结合、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激发幼儿参与课程教育的兴趣,推动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一、游戏活动为中心推动班本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游戏化的活动项目来推动版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在帮助幼儿进行个人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课程教育水平,保障教学质量。
在游戏活动中,为儿童提供更加愉悦、舒适和开放的游戏空间,正是保障儿童在课程实践中获得充分参与感和体验感的可贵之处。
因此,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借助广大儿童群体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让儿童的兴趣爱好转化为知识探索和学习的行为方式[1]。
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教学策略一、语文灵动课堂,首先是教师的教育思想要更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是一个人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
”有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
我们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让每节课都充满灵动的思想,让学生的思想充满智慧。
课堂教学,教师要对课的目标把握精准,教学目标不能定位过大。
对教材的挖掘要深透,对知识的拓展,对方法的研究都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精彩巧妙的构思。
然后,敢于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往往对课的自我评价有纠结与不满,充分说明教师本身在成长、在成熟、在进步,教育思想在转变。
如教师在课堂上对朗读教学的指导,让学生大胆模仿各种声音的读,声情并茂,体现灵动,所以学生朗读让人震撼;教师对识字教学的放手,让学生充分预习,生字的音、形、义的教学方法的灵活;有课文的情感渲染的整体把握,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亲身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动态;有对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崭新尝试等,这都体现了灵动课堂的深入,这些足以说明教师在课堂上用心做教学,用心学生,用心把握教学脉搏,与学生的不断碰撞,撞击出灵动的火花。
二、语文灵动课堂,每节课都要落实苏霍姆林斯说过“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
”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沟通。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走进学生的内心,看看学生想要什么。
教师要特别重视语文素养的形成。
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孩子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课堂,对语文课堂有浓厚的兴趣。
语文情趣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从小抓起。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进行提前写话的训练。
结合语文课文的.内容,不断渗透创设语言的训练场,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对读写有情趣,爱上读写。
开始是一句话,后来是几句话,然后是写一段话,再写几段话的训练,达到多数学生对写话、看图作文、写日记,提前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观察,走进生活。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21年第05期【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各级各类幼儿园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课程建设。
由于没有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性课程,因此,因地制宜,建设适宜的课程成为各地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然而,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实践的进程,绝非单纯的方案撰写或计划编制,更不是静态的教材文本的刊印。
建构科学生态的课程理念、让课程回归儿童生活并以儿童生活为基点、注重课程的审议过程、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行之有效的路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儿童立场幼儿园课程建设实践思考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生命线,其中折射出保教工作者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向。
因此,改革原有的课程模式,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已成为广大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和责任担当。
然而,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实践的进程,而不是单纯的方案撰写或计划编制,更不是静态的教案文本。
正如钟启泉先生在他的书中所说:“课程是教育中最重要、最繁难、最易被误解的教育问题之一。
”以C市为例,笔者通过多次对当地各级各类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调研,深切感受到幼儿园课程建设在诸多“误解”中艰难跋涉。
本文以多次深入一线调研为基础,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追溯,对解决当前现状与问题的策略、路径展开思考,期望能为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现状(一)理念模糊,视静态文本为课程全部截止到2020年底,C市共有603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264所,民办园339所。
当前,C 市幼儿园“课程”内容众多,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重静态文本,轻动态实践,视课程计划与活动方案文本为课程全部。
笔者曾对C市8个县(市、区)所辖的12所省、市一类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就课程建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认为幼儿园课程建设就是编制教育计划和活动方案文本的占46.5%;2.认为课程建设就是对现有的几套教师参考用书内容进行一定比例的选择性使用的占36.5%;3.认为幼儿园课程是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及其评价策略诸要素间相互整合形成的课程体系的占18%。
基于儿童立场,创设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基于儿童立场,创设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探讨基于儿童立场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我们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儿童是一个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逐渐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具有特定局限性和特点的。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必须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让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我们要利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他们对游戏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情景剧或角色扮演,让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从中学习如何正确处理道德问题和法治问题。
可以安排一个小小法官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扮演法官、律师、被告等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法庭审理案件的过程,让他们理解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尊重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道德情操。
可以设计一个“和谐村庄”游戏,让孩子们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合作、协商来解决村庄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中学会互助、团结和包容。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游戏来让儿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可以设计一个道德闯关游戏,设置各种道德难题,让儿童从中学会如何正确选择和判断,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意识。
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儿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并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游戏中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让他们在玩耍中获得知识,感受快乐。
教师和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与儿童一起玩耍、交流,引导他们学习,加强亲子互动,共同促进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落实。
观照儿童立场,打造高效课堂
观照儿童立场,打造高效课堂作者:高杰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5年第1期江苏省泗洪县临淮中心小学高杰【摘要】打造高效课堂,笔者以为要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以个性的差异设计流程、借动态的生成调整预设、据课堂反馈深入反思。
【关键词】视角差异动态反馈一、以儿童视角解读文本解读文本,就是教师通过与文本的交流,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与领悟。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一步。
当下对文本解读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追求文本的深度,有追求文本的广度,还有追求文本的细度等等。
但我想无论深度、广度,还是细度,都应该是“儿童的广度”“儿童的深度”“儿童的细度”。
我们喜欢一厢情愿深挖文本,缺乏以儿童的视角去解读文本。
如一首小诗:“鸡蛋破了,一个太阳流出来。
”这就是典型的“儿童眼光”。
我们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归根结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儿童的视角来解读文本、处理文本、运用文本,让文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在认真阅读、全面分析、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依据儿童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把教材文字系统转化为适合学生接受与利用发展的教学活动系统。
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走进童心,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课堂才能童心弥漫,才能绽放光彩。
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就会在解读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好奇的问题,沿着这些问题,往往会有许多独到的发现,会发现适合儿童阅读、适合儿童学习的最有趣、最简便、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与方法,就会研制出适合儿童学习需要的教学设计来。
二、依个性差异设计流程笔者认为,教师在钻研教材写教案时,首先应关注儿童认知水平和儿童差异。
很多老师拿着别人的精彩“设计”来到自己的课堂上,却怎么也上不出精彩的课来。
我们面对的是干差万别的学生,而课堂是学生的天地,不同的认知水平的孩子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可现实备课中很少有老师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兴趣、个性差异等方面去考虑。
追随儿童的视角,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由“探秘香樟”引发的班本课程实践思考
追随儿童的视角,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由“探秘香樟”引发的班本课程实践思考摘要:课程故事追随儿童兴趣,支持儿童探究并实现自己心中的想法。
课程故事可以还原幼儿学习过程,有助于教师助推幼儿的深度学习与探索,引领教师去观察、关注、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呈现幼儿实践、建构经验的历程。
笔者以“探秘香樟树”的班本课程为例,浅谈如何利用生活资源,在追随儿童的视角下,引发幼儿深度学习。
关键词:儿童视角深度学习班本课程虞永平教授说:“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
”教师对于生活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是建构课程的关键。
陶行知曾说:“大自然都是活教材,有价值的活教材,它也是孩子们探索的好素材。
”如果教师能将生活资源与幼儿的兴趣需要联系起来,这样随之产生的活动就是灵活的,多元的。
活动内容的不断系统化,就会深化儿童的学习,丰富儿童的经验,促进儿童的发展。
所以,资源、活动、经验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一、抓住幼儿兴趣,研究课程走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喜欢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让课程回归幼儿,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小主人。
我们必须要了解孩子们的需求,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收集孩子们的兴趣,给予孩子们真正的需要。
孩子们的一个不经意间的想法,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
一次做早操时,豆豆的小手摸着口袋没有做操,我看着不对劲就走近询问,请他拿出“宝贝”,结果是一把黑黑的小果子,我问豆豆哪来的,他说野战区捡的,当时心想着就让豆豆跟着老师做操,吓唬他说估计有毒的,赶紧扔了吧!豆豆似乎也吓着了,就随手扔了!随后的一次餐后散步时又有一些孩子在拾那些小黑果子!圆圆黑黑的果子引发了很多孩子的好奇心。
“这个像蓝莓;这个果子有点味道;我想捡回去串一条项链……”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
”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兴趣,善于捕捉课程契机,及时将幼儿的兴趣转换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追寻让生命自由舒展的教育——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灵动教育”学校文化内涵解读
劳动教育让家长们切身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变化。
从学生晒出的劳动视频和照片来看,他们会叠被、能洗碗、会做饭菜,动手能力大大增强,劳动工具使用越来越娴熟,劳动能力得到质的飞跃,良好劳动习惯得到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
劳动教育的合力不仅全面提高了学生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更让学生树立起为小家、为学校、为祖国大家庭的建设尽一份力的责任担当。
通过与学科课程融通、与主题研学联盟、与传统文化邂逅、与家社联盟等渗透融合式的劳动教育方式,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劳动意识扎根学生心中,融入学生血脉,全面实现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
当今社会已进入智能时代,劳动的构成更加复杂多元,下一步我们将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不断探索、构建更具开放性的劳动教育活动体系,让立德树人的劳动教育培养目标、基本内涵、实践路径等更具新时代特征,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廖林摘要:对一所学校来说,文化是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
武汉市经济开发区三角湖小学自创办至今,一直坚持文化引领的发展之路,让文化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并促进师生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前行的强大助力。
文章通过对“灵动教育”学校文化内涵的详细解读,呈现了学校以“唤醒灵动的生命生长”为育人理念的教育思考及实践探索。
关键词:灵动教育;学校文化;育人模式;生命生长对一所学校来说,文化是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
学校应努力让文化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并促进师生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前行的强大助力。
基于此,武汉市经济开发区三角湖小学自创办至今,一直坚持文化引领的发展之路,追寻让生命自由舒展的教育,成效显著。
学校于近2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四个阶段的发展飞跃:2002年—2005年,以“创业守成,放飞理想”为理念,荣升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2006年—2010年,着力“改革发展,彰显特色”,被评为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2011年—2015年,以“课程创新,文化引领”为指引,力创学校课程文化品牌,以课程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2016年至今,在成立三角湖小学教育集团后,学校致力于灵动教育的深入探索,持续打造“灵动教育”品牌,在“唤醒灵动的生命生长”育人理念指引下,聚办学之合力,推动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获得共同的成长。
儿童立场,为品格而教——特级教师周卫东《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断赏析
小学教学计·数学2021/07︱︱︱特级教师周卫东︽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断赏析文游小云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周卫东一节精彩的观摩课———《用数对确定位置》。
大气智慧、灵动自然、高效质优的课堂教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课是有余味的,再次观摩课堂教学视频,细细品味,作出如下思考。
课堂片断一:核心问题,经历再创造。
师:小黄鸭是一个快乐的旅行家。
有一天,它出去旅行啦,往哪个方向走呢?(课件出示小黄鸭向右走,如图1)小黄鸭走到了这个位置,(出示图2)可以怎么表示?图1图2生:它向右走了5格。
(板书:向右走了5格)师:“右”是小黄鸭行走的方向,“5”是它行走的距离。
在这条线上,我们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点的位置。
(板书:方向距离)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课件出示图3)小黄鸭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拿出《研究单(一)》,可以画一画、量一量、写一写,表示出小黄鸭的位置。
图3……师: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小黄鸭的两场旅行。
第一场旅行,它向右走到5,在一条线上走。
(板书:线)第二场呢?在一个面上。
(板书:面)小黄鸭在水面上玩够了,钻到了水底下,在这个立体空间里,(板书:体)还能用今天的数对表示它的位置吗?【赏析: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自然的,数学方法的起源和发展也是自然的。
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关注数学知识、方法的背景和发展,关注数学知识64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之间内部的关联,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数学知识的本质和价值,体会数学的思想和精神。
全课以“小鸭在哪里”为核心问题,唤醒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小黄鸭的三场旅行为背景,分别对应“用一个数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和渗透“用三个数确定空间中点的位置”,体会数学语言的符号化、公理化和形式化。
学生经历两次认知冲突,从直线到平面,从平面再到立体空间,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基于园所文化,让课程走向“儿童立场”——打金街幼儿园生命课程构建
基于园所文化,让课程走向“儿童立场”——打金街幼儿园生命课程构建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已有十年,十年来,我们发现儿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解释方式和表达方式,教育应当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认识儿童、发现儿童,才能坚守儿童立场。
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载体。
幼儿园园所文化是幼儿园的精神内核,是优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灵魂,是构建班本课程的关键,是走向“儿童立场”的桥梁。
关键词:园所文化;生命课程;儿童立场打金街幼儿园立足园所发展现状,继承历届园长的改革经验,秉承“多彩生命,快乐启航”的办园理念,努力追求“驻足童年,畅享游戏,呵护生命成长”的课程建设,深入挖掘“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园本课程构建”课程内涵,以儿童游戏活动作为读懂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入口,关注儿童在自主游戏中的学习品质,构建出特色目标多元化、特色内容生活化、特色实施整合化、特色评价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让我园的课程与教学走向儿童立场,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构建生命教育课程目标站在儿童的视角,以幼儿自主学习和发展为宗旨,立足幼儿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培育“健康,友善,主动, 创新”的儿童为导向,以促进师幼“共同成长”为愿景,通过整合多种活动资源,调整适宜的课程实施方式,帮助幼儿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让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最大化地彰显出儿童的主体性,让教育回归儿童的本真。
二、构建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提出的三大方面的学生核心素养,梳理构建出我园“儿童核心素养结构图”、“生命课程结构示意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命课程结构包含40%基础性课程+30%园本课程+30%班本课程,教师们将基础课程、园本课程和班本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具有儿童立场的课程体系。
三、生命教育课程实施途径站在儿童的视角,创设适宜的环境,优化生命课程的主题选择,整合课程资源,利用游戏化的形式开展生命课程,在动态中建立课程框架,不断进行反思、总结和提升,促使幼儿自主探究学习。
课堂如此灵动,教育果然美好
课堂如此灵动,教育果然美好课堂是教育的舞台,也是学生们知识获取的重要场所。
一个灵动的课堂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热情,使教育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将探讨课堂灵动性给教育带来的益处,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助于创造灵动的课堂。
灵动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灵动的课堂注重发现和探索,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会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答案。
这种互动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灵动的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灵动的课堂中,教师会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和情景设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和观点。
学生们可以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等方式,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活动。
这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灵动的课堂还能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体验。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实践式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灵动的课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灵动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能够互相协助、互相鼓励,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这种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创造灵动的课堂需要教师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性讲解和引导性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基于儿童立场的本土化园本主题课程建构策略
基于儿童立场的本土化园本主题课程建构策略一、介绍在当今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儿童的立场,认为儿童应该成为教育的中心,并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儿童的感受和需求。
本土化园本主题课程建构策略正是一个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关注本土文化与儿童生活相关的主题,以开发儿童的学习潜能、培养综合素养为目标。
二、理论依据1. 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理念儿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应该在教学设计中被尊重和重视。
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 本土化园本主题课程建构理论本土化园本主题课程建构理论认为,教育应当与儿童的生活和文化紧密相连,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以提升儿童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三、实施策略1. 选题与策划针对儿童的芳龄、兴趣和生活经验,选取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本土化园本主题课程。
可以选取与当地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相关的主题,如春节习俗、传统手工艺等。
2. 教学目标设定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设定相关的教学目标。
不仅仅是知识目标,更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如创造力、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等。
3. 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本土化元素的融入。
可以利用本地的文物、传统节日等资源,带领儿童深入了解和体验。
4. 教学方法选择选择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实地考察、游戏互动等,让儿童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5. 评估与反思课程实施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个人观点本土化园本主题课程建构策略将儿童视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强调教学内容与儿童生活和文化的密切联系,是一种有益的教学理念。
只有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儿童的发展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并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情怀、有适应力的人才。
五、总结回顾基于儿童立场的本土化园本主题课程建构策略,注重发掘和保护本土文化,关注儿童实际需求和生活体验,是促使儿童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追寻基于儿童立场的统计教学——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为例
追寻基于儿童立场的统计教学——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为例作者:徐萍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7年第8期江苏南通市北城小学(226001)徐萍[摘要]统计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教师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去预设教学,让儿童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统计的需要,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变静为动,创设活动情境;分层探究,展现符号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求同存异,真正基于儿童立场进行统计教学。
[关键词]儿童立场;统计教学;收集数据;整理[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3-0038-01生本课堂是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打造生本课堂,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站在儿童的角度和立场去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课堂教学产生共鸣,从而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教材修订后新增的内容,教材在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方面浓墨重彩,用两道例题让学生感受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既是出于对儿童认知规律与学习需求的尊重,也是基于统计教学观念而作出的改变。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思考与尝试。
【思考一】如何利用书本上静态的主题图让学生产生收集记录数据的需要?【尝试一】化静为动,创设活动情境。
书本上的主题图是静态的,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分类整理记录数据”很难有深刻的感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虽然书本是静止的,但是我们的课堂却可以是灵动的,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将静态图动态化,为学生创设了活动情境。
例如,课前,我用手机将孩子的体育活动过程拍摄下来,然后以此作为教学情境导入教学。
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想知道参加各类活动的人数。
无形之中便引导学生自觉对数据进行分类的整理。
我继续提问:“你还想知道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该怎么办?”促使学生产生收集数据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基于儿童立场,追寻灵动课堂
作者:陈秋蓉
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08期
【摘; 要】近年来受“高效教学”“生本课堂”“儿童立场”等一系列的热门话题的影响,教育
的价值取向正一步步迈向儿童,从教师的立场站到儿童的立场。
只有用心读懂学生,直面学生的数学学习现实,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扎实高效,我们的课堂才是充盈生命动感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儿童立场;灵动课堂;有效教学
“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我们的教学就能多些灵动,多些和谐;我们的学生就会学得有趣、有味、有得;我们的课堂就会“接地气”,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本文着重通过几则案例,谈谈自己的
看法。
一、找准“起点”,放眼“终点”
教学,是一段旅程,有它的起点和终点。
要从儿童最本真的理解出发,选准合适的起点,直面教学中的真问题,让儿童走进数学,让数学更贴近儿童。
同时着眼发展,找准合适的“落点”,努力构建和谐的生命课堂。
这样的教学,才是走心的数学。
1.尊重学生学习经验。
与数学相遇之前,儿童就已经积淀了一些学习经验,积累了很多关于数学的朴素的认识,这些感性认识以零散的、碎片的形式储藏在脑的深处。
基于儿童立场,就得关注儿童的视角,珍视儿童的经验,深度开发儿童的内隐经验,探寻用儿童自己的经验世界及思维方式等感悟数学本质,变“隐”为“显”,让学生有机会把想法和盘托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例如,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一些百分数,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说说眼中的百分数。
在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知建立起联系时,结合教材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现实素材:呈现安装程序格式化进度、服装面料和里料的成分、汽车销售情况的百分数,多角度、多素材的交流,使学生知道百分数意义知识自然生成,并描述实例中百分数的实际含义。
教师选择一个贴近学生的角度展开研究,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支架”,与学生一同“挖井”,引发学生思考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同时讨论以下问题: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运用百分数?既然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为什么不直接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信息?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构建知识体系,对百分数和分数、比进行主动比较,再厘清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案例中生活中积淀下的“前数学经验”,使得解决问题方法丰富而独特,教师针对儿童内隐的经验与感性的认识汇聚,让经验与新知融合共生,我们的课堂因此充满灵动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