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杆件的变形计算
杆件在载荷作用下都将发生变形,过大的变形将影响杆件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限制,而有时又希望杆件能有较大的变形,以起缓冲作用,如弹簧等,因此必须计算杆件的变形。本章具体讨论了拉伸(压缩)、扭转、弯曲三种情况的杆件变形计算。
第一节拉(压)杆的轴向变形
直杆在沿其轴线的外力作用下,纵向发生伸长或缩短变形,而其横向相应变细或变粗,如图4-1所示。设杆原长l,宽b,在力F作用下产生变形,变形后长l1,宽b1。则杆件在轴线方向的伸长为
纵向应变为
根据虎克定律和拉(压)杆横截面正应力公式,可以得到
(4-1)
上式表明,杆的轴向变形值与轴力F N及杆长l成正比,与材料的杨氏模量及杆的横截面面积成反比。因此EA称为拉(压)杆的抗拉(压)刚度,EA值越大,杆件刚度越大,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单位长度变形量就越小。
另一方面,横向变形,横向应变。通过试验发现,当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时,拉(压)杆的纵向应变与横向应变之间存在如下比例关系:
(4-2a)
或=-(4-2b)
式中比例常数称为泊松比。弹性模量E、泊松比及切变模量G均是材料的弹性常数,可由实验测得。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可以证明这三个弹性常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4-3)
材料的值小于0.5,表4-1列出几种常见金属材料的E和的值。
例4-1 阶梯形直杆受轴力如图4-2,已知该杆AB段横截面面积A1=800mm2 , 段横截面面积A2=240mm2,杆件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200GPa。试求该杆总伸长量。
解(1)求AB、BC段轴力
F NAB=40kN(拉),F NBC=-20kN(压)
(2)求AB、BC段伸长量
AB段
BC段
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AB段是伸长,而BC段是缩短。
(3)AC杆总伸长
AC杆计算结果为负,说明AC杆是缩短而不是伸长。
例4-2 图示桁架,钢杆AC横截面面积A1=960mm ,弹性模量E1=200GPa。木杆BC横截面,杨氏模量E2=10GPa 。求铰节点C的位移。
图4-3
解(1)求AC、CB两杆的轴力。取铰C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4-3 所示,根据平衡方程可得
解得
(2)求AC、BC两杆的变形。根据公式(4-1)得
(伸长)
(缩短)(3)求C点位移。两杆变形前铰节于C点,变形后仍应铰节,根据这个关系可以建立起所谓的变形协调方程(相容方程),从而求得C点的位移。首先假想将铰拆开,则AC杆C 点伸长至C1,成为AC1,BC杆C点缩短至C2,成为BC2。分别以A点和B点为圆心,AC1和BC2为半径作弧,其交点即为变形后C点的位置。因为变形很小,故可近似用C1和C2处圆弧的切线来代替圆弧,得到交点C3,作为变形后C点的位置(图4-3a)。将变形情况放大成图4-3c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C点水平位移
C点竖向位移
最后C点位移为
该题若采用精确求解,则C点水平位移为,竖向位移为
,与用切线代替圆弧的近似计算结果非常相近。
第二节圆轴的扭转变形与相对扭转角
在圆轴扭转时,由第三章第三节知,各横截面绕轴线作相对转动,相距为dx的两个相邻截面间有相对转角,且由公式(d)得
(4-4)
令(4-5)
上式称为单位长度扭转角,用来表示扭转变形的大小,其单位是rad/m。当GI P越大,则越小,故GI P称为圆轴的抗扭刚度。
在一段轴上,对式(4-4)积分,可得两端相对扭转角
(4-6)
当为常量时,上式为
(4-7)
例4-3 某机器传动轴AC如图4-4所示,已知轴材料的切变模量G=80GPa,轴直径
d=45mm。求AB、BC及AC间相对扭转角。
解(1)内力分析
AB段 M X1=-120Nm
BC段 M X2=80Nm
(2)变形分析
由上可见,在解此类扭矩分段变化的相对扭转角问题时,可将每一段杆的两端相对扭转角分别求出,然后相加,便得轴的两端面相对扭转角。相加时,应根据扭矩符号判断每一段上相对扭转角的符号。在本题中,取与M X同符号。
当轴的截面为矩形时,两端相对扭转角的计算公式为
(4-7)
式中GI P=G hb3也称为轴的抗扭强度。其中是与比值h/b有关的系数,可由表3-1查得。
第三节梁的弯曲变形、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一、梁的变形
当梁在平面内弯曲时,梁的轴线从原来沿x轴方向的直线变成一条在xy平面内的连续、光滑的曲线,该曲线称为梁的挠曲线。横截面形心沿竖向位移,称为该截面的挠度,而截面法向方向与x轴的夹角称为该截面的转角。如图4-5所示。
图中是截面形心C点的竖向位移,一般可表为x的函数=f(x),这一关系式称为挠曲线方程,而C点水平位移量在细长梁小变形时忽略不计。
图中C点处截面的转角也可表示为x的函数=f1(x),由于梁的变形一般很小,这时也很小,则,挠曲线与转角之间近似有
(4-8)
它表明,挠曲线的斜率近似等于截面的转角。
在图4-5 所示坐标系中,挠度向上为正,向下为负。转角规定为截面法线与x轴夹角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即在图示坐标系中挠曲线具有正斜率时转角为正。
二、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由第三章第五节公式(f)知,在纯弯曲梁的情况下,梁的中性层曲率与梁的弯矩之间关系为:
(4-9)
由于M为常数,对于等截面梁,抗弯刚度EI Z为常数时,曲率半径为常数,其挠曲线为一段圆弧。当截面上同时存在剪力F Q与弯矩M时,显然这两项内力对梁的变形均有影响。研究表明,若梁的跨度远大于梁的高度时,剪力F Q对梁的变形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公式(4-9)仍可适用,但由于弯矩不再是常量,上式变为:
(a)
由微分学可知,(b)
当梁小变形时,很小,,从而,代入式(a)式,得
(c)
按弯矩的符号规定,当,梁的上部受压,下部受拉,挠曲线上凹,由微分学知,在图4-6所示坐标下,为正;当,梁的下部受压,上部受拉,挠曲线下凹,为负。
综上所述,式(c)可以写为:
(4-10)
这就是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第四节用积分法求梁的弯曲变形
将式(4-10)积分一次,就得到转角方程,再积分一次得到挠曲线方程。对等直梁,EI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