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选择

合集下载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民生银行案例分析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民生银行案例分析

金融企业 。多种经济 成份在 中国金融业 的涉足 和实现规范 的现 础也 是确保公 司绩 效提高 的重要保 障 。在 股权设 计上 , 民 生银 代企业制度 , 使 中国 民生银行 有别于 国有银 行和其他商 业银行 , 行股权 多元化 , 其股权集 散度 既分散 又相对集 中。前期 数据显 而为 国 内外经济界 、金融 界所 关注 。成立 以来 , 其业务 不 断拓 示 , 民生最大 股东持股 比例仅为5 . 9 0 %, 前 十大股东持股 比例之 展, 规模 不断扩大 , 效益逐年递增 , 并保持 了 良好 的资 产质 量。 和为4 4 . 3 5 %, 这一数据说 明不存在 控制股东 , 有效遏制 了 “ 大股 2 0 0 0 年1 2 月1 9 l, E 中国民生银 行A股股 票( 6 0 0 0 1 6 ) 在上 海证 东控 制”现象 。多 元化 、清晰 的股 权结 构和运 行规范 , 确保 了 券交易所 挂牌上市 。2 0 0 3 年3 月1 8 日, 中国民生银行4 0 亿 可转换 所有股东享有平 等的地位 并能够充分行使 自身 的权利 。 公司 债券在上 交所正 式挂牌 交易 。2 0 0 9 年1 1 月2 6日, 中国民生 2 . 独立 董事制 度完善 。健 全和完 善公 司治理 , 在所有 者和 银行在 香港交易所 挂牌上市 。在  ̄ 2 0 0 8 中国商业银行竞 争力评 经 营者之 间有一种 制衡 关系 , 核心 是董事 会 。董 事应充 分行使 估 报告》 中 民生 银行 核心竞 争力排名 第六 位 , 在公 司治理 单项 股 东大 会授 予 的委托 权 。 民生 银行 董 事会 下设 六个 专 门委员 评价 中位 列第 一。 会, 其 中五个专 门委员会的主席 由独立董 事担任 。B e a s l y ( 1 9 9 6 ) 研 究了独立董事 比例 与虚假财务 报告 发生率 的关系 , 结果显示 ,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监管实践与思考课件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监管实践与思考课件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的主要探索
督促和引导商业银行健全公司治理架构。 坚持有效性原则,允许进行多种治理模式探索。
鼓励引入优质股东
二、探索实践与成效(股东治理探索)
优质股东的判断标准 ①公司现状符合现行投资入股办法有关要求。 ②主业突出、流动性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③与银行无违规关联关系,没有多头借贷现象,负债率较为合理。 ④派出的董事或参与银行经营管理的高管,了解银行运作情况,熟悉金融知识。 ⑤对银行长远发展有信心,持股锁定期应在3年以上,不搞短期投机。
一些中小商业银行董事会、行长办公会职责边界不清。
一些中小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职责重叠
党委会与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协调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
索。
三、现存问题与不足(股权结构有待优化)
个别银行股权分散,出现内部人控制状况
一些银行存在并列较大股东,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个别银行“一股独大”,导致大股东干预经营管理 部分股东对银行长远利益关注不够
股东大会 监事会
董事会
高级管理层
一、基本理论与观点(评判标准)
健全的组织架构
清晰的职责边界
明确的决策规则和程序
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合理的社会责任
一、基本理论与观点(治理目标)
核心目标:
将银行打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 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二、探索实践与成效(董事会治理探索)
附:xx银行 “董事技能评估表”
姓 名 资 本 市 场 业 务 法 律 知 识 会计 知识 审 计 知 识 国 内 银 行 业 务 行 政 管 理 能 力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信 贷 业 务 综 合 银 行 业 务 监 管 政 策 理 解 与 执 行 税 收 知 识 国 际 银 行 业 务 风 险 管 理 公 司 治 理 领 导 才 能 信 息 科 技

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责,形成相互制衡的权力约束机制;然后 要确保各方的权力得到有效施展。做好董 事会、监事会成员的选拔工作,明确其权 利和义务,保证为其提供详尽的所需信 息,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政府的监管是 银行治理中重要的一环,精简监管机构, 合理分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 监管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监管水平,切实保 护相关者利益。 配套措施主要有 #" 配套措施的跟进。 、 如下内容:! 政府要尽快修订《公司法 》 《商业银行法 》 《破产法 》 《并购法 》 、 、 等相 关法规条例,为商业银行的治理和监管提 供法律依据。" 加强和改进政府部门的外 部监管,促进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向公 众提供准确、 及时、 全面的信息, 以对银行 的经营者构成可置信的威胁机制。# 尽快 建立存款保险体系,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使银行为其经营风险承担相应的风险,减 轻对国家信用的依赖。$ 大力发展资本市 场,为银行的外部治理提供良好的市场环 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受资本市场 发展不完善和法律法规对投资者保护不 足等因素影响,使得如并购、破产保护等 治理手段在银行业内难以有效运作,目前 还不能做到多种治理措施结合使用。但从 国外的经验来看,目前还不存在一种最好 的完美的治理机制,需要多种形式的治理 手段并用才能达到有效治理。因此,政府 应致力于为各种治理机制提供外部支持, 多种治理措施并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作者单位: 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系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的 公 司 治 理 现 状 分 析 及 改 革 建 议
! 雷 彩 萍
特区经济
&(() 年 * 月 &) 日来自$’’万方数据
面希望经营好银行,在两者冲突时管理者 就会选择前者,这种双重目标的激励是低 效的。在这种缺乏激励、监管不足和权责 不清的情况下,管理者更容易为谋私利做 出侵害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银行内 !" 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部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董事会和监事会 形同虚设,受到管理层控制,没有起到使 各方权力制衡的功能。董事会作为国有资 本的代表者,董事会成员的人选通常是由 政府派出或由政府提名,其决策在很大程 度上受政府干预。监事会的功能偏重于财 务监督, 没有真正起到约束制衡作用。所 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和董事会监事会功 能缺失等问题导致了银行内部没有形成 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各方都利用手中的 权力为自己谋利益。 #" 信息披露与信息共享问题。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几乎没有明确的 规定可遵循。除了上市的几家上市银行按 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公布信息外, 其他银行 在信息披露的规定过于简单。一些有厉害 关系的信息经过了管理层或大股东的“加 工 ”才公之于众,造成银行经营信息在大 股东、管理层与中小股东、公众等利益相 关者之间的分布严重不对称。同时,对于 银行的消极披露或隐瞒重要信息缺乏有 效的监督惩罚机制。政府在对银行的监督 稽查的分工不够明确,各部门功能重叠又 缺乏相互配合沟通和信息共享, 造成有些 方面无人监管,有些方面多个部门监管, 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 三、 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有效公司治理 的思路及改革建议 综上 所述,我国 商业银行公 司治理 中,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和各种激励 约束机制不完善,造成了其治理效率低 下,严重制约了历史遗留下来问题的解 决。因此, 完善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要 先解决最根本的问题,然后再整顿内外部 治理机制。 在改革其治理结构过程中, 特别要注 意保护中小股东、存款者等其他利益相关 者的权益以及保证人力资本有充分的发

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

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

20 04~2 0 05年 , 央行 启动一系列 “ 注资式” 救助 计划 , 支持 国内银行 业金融机构完善公 司治理结构 , 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 。走 过 2 0多年风雨 历程的中国银 行业 改革 , 于触 及到了最核心 的制度创新 和产权 变革 。 终 然而 , 用注资形式来 帮助 国有 商业银行 建立规范 的公 司治理结构 , 尽管 目前 不 失 为 一 个 理 性 的 选 择 , 或 多 或 少 也 显 出 改 革 中 的 一 些 无 奈 。 但 笔者以为 , 如果不从根 本上 建立真 正意 义上公 司治理 结构 , 即使 上 市, 国有商业银行也难 以成为真正意义上 的现代商业银行 。 国有 商业 银 行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建 立 的 难 点 现代公 司制理论表 明, 为公 司基 本概 要表征 之一 的公 刮治理 结 作 构 实质上是一套制度安排 , 用来支配若 干在企业 中有 重大 利益关 系 即: 的团体 , 特别是所有者 、 董事会 和经理 人三 者之 间的关 系 , 以便 尽可 能 地降低代理成本 , 实现股东和企业利益 的最大化 。按 照这一 理论推 演 ,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比较认 可的表述足 : 在一定 的产权 制度安排 下 , 组联结所有者 、 经营者之间权力 与利益关 系的制度 安排 , 以解 决商业 银行内部不同权利主体 之间 的监督 、 激励 和风险 等 问题 。在 商业银行 公 司治 理 结 构 中 , 为 商业 银 行组 织 核 心 的产 权 关 系 及 其 安 排 问 题 , 作 从 根本上决定着商业银行 的决策 机制 、 理机 制 、 管 激励 机制 和约束 机制 。 产权的实质是一套激励和约束机 制 , 当产权没有 明确 界定时 , 利和义 权 务显现出非对称关 系,搭 便 车” “ 向选择 ” 行为 就难 以避免 , “ 、逆 等 真正 的 公 司 治 理结 构 也 就无 法 建立 。 我 国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难 点 就在 于面临产权 的困境 , 是说产 权不 明晰 , 是说有 效产 权不 明晰。 不 而 名义上国有 商业银 行的产权 由 国家 占有 , 国家再 按规定 的 程序决定 谁 可 以使用或 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 国家是 一个抽象 的主体 , 但 必须通过 代 理人来实现其产权 , 个代 理人 实际上 就是政 府。在这 样一 种产权 制 这 度安排下 , 导致两方面 的结 果 : 一方 面, 为国有 商业银 行产权 的代 理 作 机构与代表 国家 的政府的效用函数并 不总是一致 的。由 于权利足 由国 家选择的代理人来行使 , 用权 利者对 资源 的使用 和转 让 以及 最后 成 使 果的分配都不享有充分 的权利 , 样就 减弱 了其对 经济绩 效和 对其 它 这 成员的监督和激励。另一方面 , 政府作为 国有银行产 权的行 使主体 , 它 不仅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 更多 的时候 为追求 政治 利益 而偏离 利润最 大化原则 , 表现在选择代理 人时也往往从政 治利益 出发 而非经 济利益 。 许 多情 况 下 , 行 在 政 府 官 员 的 行 政 压 力 下 被 迫 向 政 府 指 定 的 企 业 贷 银 款 , 满 足地 方 经 济 的 发展 和政 府 官 员 对 政 绩 的 追 求 。 换 个 角 度 看 , 以 因

周玉斌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周玉斌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2003-11 ,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温家宝指出“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2004-8-26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随后,中国银行引入了苏格 兰皇家银行、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外资战略投资者,2005年10月 在香港上市。 2005-10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今后五年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完善公 司与内部控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等; 2008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0年在上海和香港同时上 市。标志着我国对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基本 完成。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主要模式

1.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一元公司治理模式,又称英美模式,以美国 花旗银行为代表;

2.以德法国家为代表的二元公司治理模式,又称德法模式,以德意 志银行为代表。
英美模式(一元模式)

单层: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 股东大会:主要是选举董事会,审议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审议公司的重大决策等, 但股东大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无太多的涉及; 董事会:提名并在股东大会的授权下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银行,只对那些重大事项的 决策负责并监督经理层; 经理层:权力很大,具有一般决策权和执行权.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目的首先强调的是履行社会责任,其次才考虑 到股东;
员工:参与决定银行经营事务的权利,职工通过选派职工代表进入 监事会参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或者通过谈判在劳资协议中确定职工 参与公司决策的方式与范围;


董事、经理层、员工的薪酬与业绩的关联度低,董事的工资一般参 照国际同行业的标准,对董事的股权激励方式是比较少的;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同时,随着商业银行特性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也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监管、投资者及服务客户等各方来说都是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治理模式及改进建议。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不同的治理结构、治理政策及机制,通过有效分配职权、激励利益、考核绩效、维护投资者权益、实施监管等措施来改善商业银行的决策制定,确保商业银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规范有效的管理。

它是商业银行决策秩序的基础和指导,是保障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点1.法定实体性:公司治理机制要遵循政府有关政策和法律,确保公司法定程序正确。

2.责任自律性:公司治理需要有责任心和自律性,健全自律机制,控制由董事长、董事会成员及管理层等商业银行的内部主体承担的社会责任。

3.分管责任性:公司治理应该建立董事会、监事会、董事、经理及其他管理者等分管责任架构,实现分管责任,分散风险风险。

4.可行性:公司治理机制要贴合商业银行经营实际,合理安排人员配置,建立内部有效的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发展策略1.学完善治理框架:建立更加严格的董事会治理框架,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定位和职责分工,明确董事会与管理层各自的职责,限制管理层权力,保证董事会有效行使全面监督职权。

2.强公司治理激励:建立以行为为基础的治理激励结构,通过激励提高商业银行员工的绩效,加强公司治理与经营管理的一致性,保障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监管,建立健全双重治理机制,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更加完善的内部治理制度,落实反洗钱与反腐败等监管措施,保障商业银行合规经营。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公司治理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探讨,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金融机构高风险、高回报,以及其较强的外部影响,使得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银行业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它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与否,较其它行业就显得更为重要。

现代西方商业银行根据利益主体权利和责任的不同形成了两种比较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模式和由大股东掌握控制权的德日股东监控模式。

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股权结构激励机制AbstractCorporate governa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core of the company's system, which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articularly commercial banks, model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become a global issue.The main body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as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and it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perfect or not, than other industries to become more important. Modern Western commercial bank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stakeholders to form two different typical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Anglo-American market, as represented by the largest shareholder-oriented model and in control of the German and Japanese shareholders monitor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experiences from abroad on the basis of excellence, the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Corporate Governance Ownership Structure Incentive目次引言 (1)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和特殊性 (1)1.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 (1)1.2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1)二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现状 (2)三国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 (3)3.1国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3)3.2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 (4)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模式的政策建议 (4)4.1进一步推进股份制改革,促进股权和理化、多元化 (4)4.2建立有效地制衡与约束机制 (5)4.3建立健全有效地激励机制 (5)4.4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5)4.5营造竞争性市场,培育银行业公司治理环境 (6)结论 (6)致谢 (7)参考文献 (7)引言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革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革

sa e~ wn d o t t o e c mme c a b n s o p r t  ̄ v r a c w l r i l a k c r o ae o e n n e i l
h l o i r v h f c fsa e o n d c mme ca a k e p t mp o e t e ef to t t — w e o e r ilb n s
o eh ooy H n nH ny n, 2 0 8 f c nlg , u a e ga g 4 10 ) T
Ab t a t I h r c s fC i a S sae o n d c mme ca s r c : n t e p o e so h n t t — w e o r il b n s o p r t g v r a c r f r l c n i e i g C i aS a k c r o ae o e n n e e o i o sd rn h n l
以 , 括股 东 、 款 人在 内的整 个社 会 公众 都是 商 业银 行 包 存 的利 益相关 者 , 而其公 司治理 更应关 注全 体利 益相关 者 因
关键 词 : 商业银行 ; 司治理 ; 公 特殊性 中 图 分 类 号 : 8 03 文 献 标 识 码 : F3 . 3 A 文章 编号 :0 5 9 3 ( 0 10 — 1 l0 1 0 — 1 X 2 1 )9 0 0 一 3
Th ay i n t e Re o m fCh n t t - wn d e An l ss o h f r o i a S a e o e Co me ca n s Co p r t v r a c m r il Ba k r o a e Go e n n e I a g z e g Ch n ~ h n I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说 。工作 人员 的薪 酬结构 还 比较 简单 。 大 多是 发奖 金的 短期激 励 , 乏 中长 期 的期 缺 权 、 红制 度 , 分 导致 了商 业银 行领 导 或 管
理 者 行 为 目标 短 期 化 。商 业 银 行 的 董 事 会
打 分判 断, 然后 根据事 先准 备好 的评 分标
制 衡 作 用 ,往 往 只 注 重 财 务 方 面 的 监 督 。 实 际 的 问 题 是 商 业 银 行 对 内部 监 督 重 视
产 比率 . 突显 自己的业 绩。 而 当 中长 期贷 款 遇到偿 还 问题 时, 接任 高 营却 不承 担前 任领 导 的责任。
6风 险 评 估 能 力 薄 弱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商 业 银 行 公 司 治 理 中 的 若 干 问 题
1大 股 东 滥 用 权 力 . 国 有 股 一 家触 大 造 成 了股 东 滥 用 权 力 的 现 象 。 商 业 银 行 改 制 上 市 后 。 家 作 国
银行 有信 息 不对称 行为 , 存款 者 有搭便 车 的思想 . 乏监督 银行 的积极性 。 缺
状 趋 势 分 析
世 界 金融危 机爆 发 , 中国 商业银 行 使 受到 了 巨大 的经济 损失 。国家注 意到 商业
商业 银行 的外 部 治理 机 制 没 有来 自 资本 市场 、 品市 场 、 权 市场 等 外部 约 产 债 束 。商 业银行 占有 的市 场份 额偏 大 . 有着 国家信用 的隐性担保 。 商 业银 行受 到市 使 场 竞争 的压 力偏 小。 由于股 权相 对集 中。
重要 因素 。伴 随着外 资银 行 的市场 竞 争 。
我 国商业银 行进 行 了一 系列的 重 大改革 .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若干思考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若干思考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若干思考聂丽芳&中国人民银行忻州市中心支行山西忻州市#’(###)一、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的难点现代公司制理论表明,作为公司基本概要表征之一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质上是一套制度安排,即*用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团体,特别是所有者、董事会和经理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尽可能地降低代理成本,实现股东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按照这一理论推演,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比较认可的表述是*在一定的产权制度安排下,一组联结所有者、经营者之间权力与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以解决商业银行内部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监督、激励和风险等问题&朱正元,"###)。

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作为商业银行组织核心的产权关系及其安排问题,从根本上决定着商业银行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产权的实质是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当产权没有明确界定时,权利和义务显现出非对称关系,“搭便车”、“逆向选择”等行为就难以避免,真正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就无法建立。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难点就在于面临产权的困境,即有效产权不明晰。

名义上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由国家所有,国家再按规定的程序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但国家是一个抽象的主体,必须通过代理人来实现其产权,这个代理人实际上就是政府。

在这样一种产权制度安排下,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的代理机构与代表国家的政府的效用函数并不总是一致的。

由于权利是由国家选择的代理人来行使,使用权利者对资源的使用和转让以及最后成果的分配都不享有充分的权利,这样就减弱了其对经济绩效和对其它成员的监督和激励。

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国有银行产权的行使主体,它不仅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多的时候为追求政治利益而偏离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现在选择代理人时也往往从政治利益出发而非经济利益。

换个角度看,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拥有者实际上是政府,所以银行有义务实现政府的政治和经济目标,政府也有责任在银行出现问题时给予救助。

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对策

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对策

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对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银行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系统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构建一套完整的公司治理机制,并实现各层级之间的有效联系和协同作用。

此外,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注重配备独立的董事、监事,并设置独立的审计、风控和内部监督机构。

二、强化公司治理制度在公司治理制度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审计制度,同时建立员工行为道德规范,确保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始终遵守规范。

三、优化股权结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政策、行业和地区等各方面的利益交错。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监管机制,实现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四、加强董事会监督职能国有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当加强对公司管理的主导作用,建立董事会监督和决策机制,使其独立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董事会还应该对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及时纠正和调整公司的经营方向和战略路线。

五、加强监管机制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

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确保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

同时,监管机构还应该加强智力支持,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综上所述,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环节。

只有在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推进下,才能够确保国有商业银行朝着更加稳健和安全的方向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现状与模式选择

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现状与模式选择
2、 献 中 。 小 平 . 项 会 计 与 传 统 财 务 会 计 的 比 宋 谭 事
较 . 会 月 刊 . 03. 财 20 4
3、 力 . 析 事 项 会 计 . 川 会 计 . 0 2 8 苏 浅 四 2 0 . 4、 陈 锡 坤 . 企 业 实 施 ER P高 层 思 考 .财 务 与 会 计 .
0 务的一体 化信 息处理 , 息系统 。 、
l 胡 玉 明 . 项 会 计 : 托 责 任 观 与 决 策 有 用 观 的 、 事 受
2 会 计 部 门 与 其 它 业 务 部 门 分 工 协 作 收 集 事 项 信 统 一 . 国 经 济 与 管 理 .o 2 3 、 外 20 .



E益 发 挥 着 巨 大 的 作 用 : 方 面 可 以 维 系 法 人 治 理 定 财 务 监 控 主 体 权 责 , 免 重 复 监 控 , 而 降 低 监 控 成 l 一 避 从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财 务监 控 现 状
结构 中的相互 制衡关系 , 进 银行 内部形 成上下 沟通 、 本 , 进 机构监控向功能性监控转变 。 促 促 左 右 协 调 的合 理 性 ;另 一 方 面 可 以确 保 银 行 会 计 信 息
2O O4. 0 1
集 、 理 原 始 事 项 信 息 , 事 项 信 息 储 存 在 由 各 个 业 务 处 将
系 统 共 享 的事 项 数 据 库 中 ,可 有 效 消 除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内 的 “ 息 孤 岛 ”的 现 象 , 大 地 满 足 企 业 管 理 者 的 决 信 极
事 项 会 计 信 息 系 统 是 以 事 项 会 计 为 设 计 基 础 的 。 会 计 为 基 础 的会 计 信 息 系 统 ,但 笔 者 相 信 借 助 先 进 的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选择摘要:公司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操纵权的对称分布。

“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分别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比较分析这两种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选择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现代银行业竞争的关键是银行制度的竞争,而公司治理模式则是银行制度的核心,其优劣直截了当决定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历史与实践都已证明,只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和重塑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全然上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现存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竞争能力。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按照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但作为契约企业是一种不完备的契约,因此就产生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操纵权。

在治理结构层次上,剩余索取权要紧表现为在收益分配优先序列上“最后的索取权”;操纵权要紧表现为“投票权”,即契约中没有说明的情况的决策权(张维迎,1995)。

说得更具体一点,企业操纵权能够明白得为排他性利用企业资产,专门是利用企业资产从事投资和市场运营的决策权。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有关各方(合约当事人,包括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工人、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依据法律和合约规定,对公司高层经营活动行使权力。

从静态上看,公司治理表现为一种结构和关系。

从动态上看,则表现为一个过程和机制(刘汉民、刘锦,2001)。

大多数学者认为,公司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操纵权的对称分布。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一整套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在狭义上,是指在银行所有权与治理权分离的条件下,股东与银行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操纵关系,是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益分配及相互制衡关系;在广义上,我们能够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明白得为,关于银行组织方式、操纵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的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目标、行为,以及在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员、客户等当中,由谁来实施操纵,如何操纵以及风险与收益如何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等。

试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改革

试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改革

以 大 陆 法 系 为 基 础 的 法 德 模 式 或 称 欧 洲 模 式 ,其 特 点 和 全 能 银 行 制 有 关 ;一 种 是 以 英 美 法 系 为 基 础 的 英
美 模 式 ,其 特 点 和 资 本 市 场 高 度 发 展 有 关 : 日本 、韩 国 的 公 司治 理 则 有 其 特 殊 性 , 日本 、 韩 国 采 用 的 是
主要 表 现 的 定 义 ,公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是 一 种 据 以对 公 司 企 业 进 行 管 理 和 控 制 的体 系 ,它 明确 规 定 了公 司 各 个 参 与 者 的责 任 和 权 利 分 布 ,诸 如 董 事 会 、经 理 会 、投 资 者 股 东 和 其 他 利 益 相 关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及 其 制 衡 ,并 且 清 楚 地 规 定 和 说 明决 策 公 司 事 物 时 所 应 遵 循 规 则 和 程 序 ,这 样 就 在 这 些 规 则 和 程 序 的 基 础 之 上 形 成 各 具 特 色 的公 司 治 理
维普资讯





度 及 金 融 体 系 ,这 既 和 各 国 的经 济 随 着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问 题 讨 论 的 深 入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的 公 司 治 理 问 题 日益 提 到 日程 上 来 。 银 行 作 为 国 发 展 历 史 有 关 ,也 和 各 国 所 依 据 的 公 司 法 渊 源 有 关 。 发 达 国 家 的公 司 治 理 机 制 可 分 为 三 种 模 式 。一 种 是
从 发 达 国 家 经 济 发 展 实 践 来
看 , 无 论 是 一 般 工 商 企 业 还 是 金 融
企 业 都 有 着 自 己 的公 司 治 理 机 制 及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Vo. . a .2 0 1 No1 J n 0 8 6
论 我 国商 业 银 行 的公 司治 理
刁仁 德
( 上海 工程技 术大 学 , 上海 2 0 3 ) 0 0 6
摘要 : 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股权结构安排的两难境地 。 由此导致商业银行的公 司治理被行政治理所淹没。
这种股权结构两难源 自 政府在 改革 中所形成 的两种不同的效用函数 。 其中为 了 续并巩 固政权 的非正规 存 约束决定 了商业银行 的国有股控股取代股权分散与公 司法人治理 的股权结构 。 但改革者最终基 于成本一
收益 的比较分析 , 有可能摆脱传统意识形态的约束走 出股权结构 两难 , 使商业银行“ 国有 股一股独大” 与 股权分置的局 面得以改观, 从而真正走上公 司治理的道路。 关键词: 合约 ; 司治理 ; 公 剩余索取权 ; 股权结构两难
中图分 类号 :I 3 . 文献标 识码 :A文章编 号 :62 3 8(0 80— 0 10 ; 23 ' 8 3 17— 9 820)104 — 9
维普资讯
上 海 市 经 济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u a o ag m E o o cMaae n C l g o r l f h nh cnmi ngmet oee n S
第 6卷 第 1 2 0 期 0 8年 1 月
我 国商 业银 行 改革发 端 于 19 代前期 ,随着 国有 专业银 行 必须 实 现商业 化 经 营 目标 的提 出以及 90年

批 股份 制商 业银 行 先后 出现 , 后又 推进 到 国有 商业 银行 的股 份化 改 造 , 接 着 便 到 了商 业 银行 欲 实 现 再
公司治理这一步。曾几何时 , 继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造后公司治理 的理论也曾成为学者们讨论 的一大热

《公司治理学》教学课件(第四版) 8章 银行治理:从治理者到被治理者

《公司治理学》教学课件(第四版) 8章 银行治理:从治理者到被治理者
对9个东亚国家(地区)2980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构成的分析 上述研究表明,虽然金融机构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公司所有权存在差异,
但是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股东类型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特点尤其 在得日模式表现得更为明显。
2021/8/9
10
《公司治理学》
三、银行作为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参与(续)
2.商业银行的国家所有权
银行业的并购更多地发生在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或之后,它往往与 商业银行经营不善或信用危机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可能要支付巨大的 社会成本。有限的控制权市场和并购威胁是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公司 治理的又一特殊表现。
8.银行合约的特殊性
银行的特殊性要求对存款人的利益免受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侵害 银行的特殊性质也影响到股东和管理者的关系。 股东与监管者的利益冲突。 当其他公司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困扰时,银行更加不透明。这使得
(1)设立清晰的银行战略目标;
(2)确立银行价值至上的理念;
(3)全行各岗位的权责界定明确并得到实施;
(4)确保董事会成员胜任其职并能独立工作;
(5)确保董事会对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对其下属的有效监督;
(6)充分发挥内部与外部审计人员的监控作用;
(7)确保薪酬制度与银行的价值理念、经营目标和战略以及管理环境相一致;
2021/8/9
17
《公司治理学》
二、银行治理的特殊性
与一般公司不同,商业银行具有诸多的自身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导致了其治理结构与一般公司治理结构存 在差异,需要我们在研究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时引起足 够的重视。 1.商业银行有特殊的经营目标 在融通资金的同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追求金融风险的最小化 2.委托—代理关系复杂 一般公司的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的主要目的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综合管理MAN A GEMENT售,开拓市场,以契约农业模式组织农民生产是最佳的运行方式。

4.3.3延伸产业功能,开发黑莓景观旅游、观赏果木近年来,旅游农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黑莓收获季节,都市里的人们假日旅游,回归自然,去野外观赏一望无际的黑莓风光,黑莓特有芳香扑面而来,亲手采几串亮晶晶的黑莓会爱不释手,仔细咀嚼品尝,其独特风味让人陶醉。

有兴趣再了解一下黑莓产品的制作工艺,会有意想不到的体验和感受。

因此,可以结合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黑莓示范园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和创意,开发别具一格、兼农业旅游功能的黑莓观赏园,建一些具有黑莓文化特色的农业景观,旅游者会感到观莓、采莓、制莓、品莓,美不胜收,兴致盎然。

通过黑莓景观开发,促进黑莓产业的发展,带动园区农民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1]王忠军,诸彩凤.黑莓农药残留控制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2]王忠军,周巍玮.黑莓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南京农学会,2007,(12).[3]王忠军溧水县黑莓产业开发与思考[]南京农学会,,()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张国君(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0041)摘要: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平稳的增长也体现于资本市场,从而使金融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趋凸现。

本文将主要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优化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完善1.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的一种制度,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内容,即借以处理企业各种合约的一种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

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产权结构、资本结构、制衡结构、激励机制、信息披露制度等。

外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充分竞争的市场、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

过去20多年来,公司治理问题受到广泛的讨论和前所未有的共识,特别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美国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公司的丑闻,以及最近的次贷危机、雷曼公司的倒闭、“两房”和A I G被美国政府接管等等。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和做法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和做法

(1)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公司治理原则 OECD认为,公司治理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确保包括⼩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 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 治理结构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积极地进⾏合作; 治理结构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问题的信息(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2)巴塞尔委员会的公司治理准则 ①董事会成员应称职,清楚理解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有能⼒对商业银⾏的各项事务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董事会应核准商业银⾏的战略⽬标和价值准则,并监督其在全⾏的传达贯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价值准则应当禁⽌外部交易和内部往来活动的所有腐败和贿赂⾏为。

③有效的董事会应清楚界定⾃⾝和⾼级管理层的权⼒及主要责任,并在全⾏实⾏问责制。

④董事会应确保对⾼级管理层是否执⾏董事会政策实施适当的监督。

⾼级管理层是商业银⾏公司治理的关键部门,为防治内部⼈控制,董事会必须对其实⾏有效监督。

⑤董事会和⾼级管理层应有效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外部审计单位及内部控制部门的作⽤。

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审计是⾄关重要的,审计的有效性会保证董事会及⾼级管理层职能的实现。

⑥董事会应确保薪酬政策及其做法与商业银⾏的公司⽂化、长期⽬标和战略、控制环境相⼀致。

⑦商业银⾏应保持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这是商业银⾏正常运转的积极表现,否则,商业银⾏将很难把握董事会和⾼级管理层是否对其⾏为和表现负责。

⑧董事会和⾼级管理层应了解商业银⾏的运营架构,包括在低透明度国家或在透明度不⾼的架构下开展业务(了解商业银⾏的架构)。

(3)我国商业银⾏公司治理的要求 ①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 ②明确股东、董事、监视和⾼级管理⼈员的权⼒、义务; ③建⽴、健全以监事会为核⼼的监督机制; ④建⽴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⑤建⽴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
多学 者也 较 少 涉 及 。而 党 委 会 和董 事会 的关 系 协调 问题 可能 影 响 到 新 的 商业 银 行 公 司治 理 的 模 式 和运作 效率 , 已经 迫在 眉 睫 。我们 认 为党 委 会 和董 事会 的 目标 追 求 在 很 多 方 面 是 协 调统 一 而不 是相 矛盾 的 ; 必要 由相 关 部 门牵 头整合 力 有 量对 如何 在公 司治 理 中更 好地 发 挥 党 组 织 作 用 和机 制问题 加强 研究 。与 此 同时 , 有必 要 强调 政 策规则 的合 规 问题 , 使董 事 会 与党委 会 的 目标 尽 可能 的保 持一 致 。 .
但 可 以同 时 控 股 商 业 银 行 、 券 公 司 或 保 险公 证
司 。需要说 明的是 , 金融 控股 公 司 的业 务 范 围受
4 : 激励 约束 。选 拔机 制方 面。 首要 的 .高管 任务应 该是 将银 行 家市场 的建 设 提上 议 事 日程 ,
到金 融监 管 当局 的约 束 , 必须 得 到批 准 后才 能 且 从 事 与金融 有关 的业 务活 动 , 这些 业务 活 动一 般
范 国英
融风 险。 当前城 市商 业 银 行 公 司治 理 的 关 键 在
于 如何堵住 这 方 面的漏 洞 , 范 非 国有股 东 的控 规 股行 为 , 大股 东控 制 和城市 商业 银 行经 营管 理 在 尤其 是存 款安 全之 间建立 防火 墙 。 3 .董 事 会 。 当 前 面 临 的 主要 问 题 有 两 个 :
键 在 于 国有 商业 银行 运营及 其绩 效 的透 明化 , 因 此 加强 国有 商 业 银 行 的 信 息 透 明 化 建 设 实 属
必要。
( 田风摘 自《 部金 融》 0 8年 第 5期 《 司 西 20 公 治理与现阶段商业银行改革》 )

商业银行引入公司治理模式的战略意义

商业银行引入公司治理模式的战略意义

商业银行引入公司治理模式的战略意义引入公司治理模式对商业银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公司治理是指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和运作机制的一种制度安排,目的是在保障股东利益的同时,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和长期竞争力。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稳定运营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商业银行引入公司治理模式的战略意义。

首先,引入公司治理模式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的透明度对于保障金融稳定和提升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

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确保商业银行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制度进行运营,规范行为,防范风险,提升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必要的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潜在风险。

其次,引入公司治理模式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管理效能和决策能力。

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建立清晰的权力和责任划分,明确各个层面的权威和责任,并通过不同的制度和程序来约束和监督企业的决策和行为。

商业银行引入公司治理模式可以提升内部管理的效能,减少内部决策的失误和管理的混乱,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益。

第三,引入公司治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面临着众多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和权限,确保风险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保障银行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第四,引入公司治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治理模式强调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以股东长远利益为导向,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引入公司治理模式可以帮助银行建立健全的战略规划,明确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升企业的自律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确保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力。

最后,引入公司治理模式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形象和信誉。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塑造商业银行的良好形象和声誉,提升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公司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分布。

“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分别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比较分析这两种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选择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现代银行业竞争的关键是银行制度的竞争,而公司治理模式则是银行制度的核心,其优劣直接决定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历史与实践都已证明,只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和重塑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现存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竞争能力。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按照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但作为契约企业是一种不完备的契约,于是就产生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在治理结构层次上,剩余索取权主要表现为在收益分配优先序列上“最后的索取权”;控制权主要表现为“投票权”,即契约中没有说明的事情的决策权(张维迎,1995)。

说得更具体一点,企业控制权可以理解为排他性利用企业资产,特别是利用企业资产从事投资和市场运营的决策权。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有关各方(合约当事人,包括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工人、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依据法律和合约规定,对公司高层经营活动行使权力。

从静态上看,公司治理表现为一种结构和关系。

从动态上看,则表现为一个过程和机制(刘汉民、刘锦,2001)。

大多数学者认为,公司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分布。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一整套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在狭义上,是指在银行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股东与银行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是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利分配及相互制衡关系;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理解为,关于银行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的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目标、行为,以及在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客户等当中,由谁来实施控制,如何控制以及风险与收益如何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等。

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两种代表模式“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前者以股东利益为主安排各项制度,后者认为公司发展是诸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结果,这两种思想源流导致了两种迥异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一)股东单边治理模式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大多遵循“股东至上主义”逻辑,认为企业的“所有者”就是那些投资于企业专用性资产并享有“剩余索取权”的人。

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非人力资本相对于人力资本更具有专用性,并且股东获得剩余收入,承担着企业经营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出资者应该成为企业所有者,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

“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导致的是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在该治理模式下,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出资者价值的最大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则表现为银行股东的收益最大化。

[!--empirenews.page--] (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传统的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在现实中不断受到挑战和修正,公司治理模式正在突破“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开始越来越重视除股东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公司治理模式。

该理论认为,企业作为一种契约性组织,是由各个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契约联结体”,其所有权不同于财产的所有权,不能简单地用物权的方式来定义企业所有权的归属。

企业作为一种契约是关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所有权,通过长期的交易合作利用各自的资源获得更大收益的一种约定。

因此,要素所有者都应该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即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并且对每个利益相关者来说,相应的两种权利都是对应的(杨瑞龙、周业安,1997)。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商业银行的雇员、债权人和客户等利益相关者与股东一样都拥有对银行的所有权,因而都应参与到银行的公司治理中去。

董事会和管理者也不应该只是单方面地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而是应当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兼顾各相关者的利益。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无疑是一种用特权界定财产所有权的法学理论和思维的反映,物权主要是从物质形态的归属角度界定财产所有权。

由于该种理念只承认股东是企业的主人,而过分强调股东利益,往往会将企业置于高风险之中(股东相对于债权人总是倾向于冒险行为),从而可能会带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

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股东至上主义”逻辑下的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容易使经理人员始终处于严重的短期目标的压力之中,无暇顾及公司的长远发展,最终弄巧成拙,反而使股东的利益得不到维护。

而且,这一模式过于简化,扭曲了现代公司的制度特征。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以来的认为只有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才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传统观点,确定了企业公司治理的主体由股东转变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相应地公司治理的原则也由股东单边治理转向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作为一种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其本身是对传统企业理论中“股东至上主义”逻辑的反叛。

它塑造了一种新的“所有权观”。

在这里,“所有权”是可以不断分解和重组的“权利束”。

任何有利于公司财富增长的投资者,包括物质资产投入者和人力资本投入者都可以确认为公司的所有者。

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即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应该是多元的,是各利益相关者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平衡。

应该说,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更贴近现实。

当然,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并非是一种完美的治理模式。

有学者认为,让高级经理们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负责任相当于让他们对谁都不负责任。

事实上,这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种误解。

共同治理模式要求每个产权主体都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但这是机会的均等,而不是权力的平均化(杨瑞龙、周业安,1997)。

三、我国商业银行选择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原因分析[!--empirenews.page--] 任何一个企业,选择公司治理模式都不能随意而为,它要受到股权结构、市场发育程度、制度环境、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我国商业银行股权过于集中,且市场发育程度远低于英、美两国,因此更适合选择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选择共同治理模式可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而且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利益。

(一)股东并不必然是银行的所有者传统上所说的“股东是企业所有者”,并不是一种准确的说法。

事实上,企业所有权只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state-contingent ownership),股东不过是“正常状态下的企业所有者”。

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其收入在支付员工工资和债权人本息后尚有余额,此时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如果其收入只能用于支付员工工资,但不足于对债权人还本付息,此时债权人是企业的所有者;如果连员工的工资也不能支付,则此时员工是企业的所有者。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和一般企业有着较大的区别。

除非发生大规模的银行挤兑或者监管机构对其关闭,通常情况下它们都能够支付员工工资和债务。

但上述分析对其仍然适用,即股东并不必然就是银行的所有者。

(二)外部性的存在,要求银行重视利益相关者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现代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许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只是一种短期行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在承担经济责任之外,还需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社会责任,并试图在这些责任之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均衡点。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在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其所处的环境(企业利益相关者)发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如满足了客户的需要,增加社会就业,向政府上缴更多的税收。

也可能是负面的,如解雇员工导致失业增加危害社会稳定等。

迫于外部的压力(如工会、政府的法律)或提高企业经济绩效的需要,银行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而且由于银行自身的特殊性,它比一般企业有着更大的外部性。

一个银行的倒闭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因而银行要承担比一般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

外部性的存在,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利益相关者管理”。

(三)商业银行是高负债企业,债权人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银行是高负债运营的企业。

因此银行运作的杠杆率很高,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结构不匹配。

高负债运营的特点使银行对债权人的责任与对股东责任相比较而言更为重要。

由于商业银行的债权人是由众多不具有信息优势且不具备监督控制积极性的存款者构成,因此商业银行的债权人集团缺乏一般企业债权人所具有的对企业的监督与控制能力。

不可否认,商业银行的债权人和股东利益有一致的一面,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债权人的利益会与股东的利益产生冲突。

例如,在银行正常业务往来过程中不能支付到期债务时,董事会却可能决定对股东进行分红。

这种现象在一般企业中是不常见的,因为一般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而商业银行通常可以通过吸收新的存款来获得流动性,即便在其流动性正常的情况之下,仍有隐藏潜亏的可能性。

而且如果银行倒闭,较低的自有资本充足率使得债权人利益的损失要远远大于股东利益的损失。

由于信息不对称,这些分散的债权人在银行业绩较差时往往会选择“用脚投票”,即通过挤兑来试图减少自身损失,其结果只能是加速银行的倒闭甚至会引发金融体系的动荡,最终债权人和股东都会蒙受更大的损失。

鉴于此,让商业银行的债权人在事前和事中参与公司治理比让其“用脚投票”对股东和债权人都更为有利。

[!--empirenews.page--] (四)员工参与治理可提高银行绩效斯蒂格利茨认为,雇员比企业的外部股东更具有信息优势。

威廉姆森认为,雇员的信息优势和参与机制能够提高企业决策质量和监督效率。

雇员的信息优势是指雇员比企业出资者掌握更多的企业内部信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青木昌彦的分析表明,股东和员工双向控制下的企业的成长率高于股东单边治理的情况。

银行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和协调中形成的基于专门的信息交流方式和交易网络的长期稳定关系构成了银行专用性资源的源泉,员工通过这种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承担了一定的经营风险,从而使员工的利益与银行息息相关。

因此,允许员工参与银行的公司治理,不仅可以维护员工自身的合法权益,客观上也维护了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权益,节省了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监督成本,从而使得银行治理更富于效率。

参考文献:[1]张维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