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1、管理的定义: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有5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I•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①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②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莫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者所扮演的是监督者角色,其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还扮演发言人角色,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③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屮,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管理者扮演的角色冇三种: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以及谈判者角色。
4、管理理论:第一,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A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之父”、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的贡献:①工作定额。
(进行吋间和动作研究,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②标准化。
(耍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④差别计件工资制。
(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而的成就廿特——创造了“廿特图”,提岀了“计件奖励工资制”B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代表人物:法约尔、韦伯、巴纳德等。
法约尔——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科学家。
(契约组织)管理的5种职能和14条原则韦伯——提岀“理想的行政组织休系”理论。
(学生版)《管理学》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管理者来说,进行授权的直接原因在于:A.使更多的人参与管理工作B.充分发挥骨干员工的积极性C.让管理者有时间做更重要的工作D.减少管理者自己的工作负担2.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实际上意味着:A.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B.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C.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D.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作出决策3.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4.“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
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
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C.在不同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5.某公司新近从基层选拔一批管理人员担任中层管理职务。
上岗之前,公司委托你对他们进行培训,你认为,这种培训的重点应当放在:A.总结他们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教训B.熟悉公司有关中层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C.促进他们重新认识管理职能的重点所在D.帮助他们完成管理角色的转变6.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
当一名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职位趋升时,这三种技能相对重要性的变化情况是:A.同时等幅增加B.概念技能重要性增加最明显,其次是人际技能,最后是技术技能C.概念技能的相对重要性增加,技术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降低,人际技能相对不变D.人际技能重要性增加最明显,其次是概念技能,最后是技术技能7.相对于个人决策而言,群体决策既有其优点,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点。
大二、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管理师一个过程,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实现他们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管理的最基本形式是(组织),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
4、儒家管理思想是(仁)为核心;道家管理思想以(无为)为最高原则,法家管理思想以(法治)为基础。
5、科学管理是以为(金钱)诱饵,人际关系理论则主张必须重视人的(心理)的满足。
6、目标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
7、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8、在管理活动中,组织是一种主体同时又是一种管理客体,管理对象,组织是(分工)的前提,又是(协作)的基础。
9、控制作为一种管理功能可分为(常规控制)和(非常规控制)。
10、(预测)是决策的前提,科学预测是正确决策的依据。
11、(激励)手段的运用赋予了管理活动以主动性的特征。
12、管理的根本是管(人),而(物)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
13、行政管理方法的特征是(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无偿性)、14、(心理教育法)是最为灵活的工作方法,是旨在提高人的素质的管理方法。
15、常用于长期预测方法是(定性预测法)。
16、(任务管理法)其实质是通过专门的人员对时间和动作进行研究,从而科学地设计工作任务,使工人满负荷工作,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17、(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
18、(战略)泛指重大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规律性和决定性的谋划,需要管理者具有很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9、管理师一个体系,是管理者,被管理者相应的物质载体,以及管理手段,技术和方法构成的(组织系统)。
20、目标管理的精髓是:(抓住两头,放开中间)二、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合理配置有限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
高校管理学专业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高校管理学专业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概述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各种管理技能和理论,包括组织行为、领导力、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管理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巧。
本文旨在提供高校管理学专业学生管理学期末考试的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全面复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管理学基础知识1.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个体特征与行为- 组织结构和设计- 领导与决策- 组织变革与创新2. 领导与管理-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领导力的类型和特征- 领导与团队建设- 领导与决策- 领导与变革管理3.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组织资源与能力的评估- 战略实施与控制- 战略管理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4. 组织设计与管理- 组织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理- 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 组织绩效与控制-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5.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 培训与发展- 绩效管理与激励- 薪酬管理与福利三、案例分析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管理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此,本文提供了一些管理学领域的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考试技巧为了帮助管理学专业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文总结了一些备考的技巧和建议。
1. 夯实基础:管理学是一个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相互关联。
在复习过程中,要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2. 理论与实践结合:管理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
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考试的具体要求和自身的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复习进度表。
合理安排时间,将精力集中在重点和难点上。
4. 多做习题和模拟题:通过做习题和模拟题,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⑵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⑶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和成本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为重要标准⑷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主要理论包括:(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系统具有⑴集合性;⑵层次性;⑶相关性。
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2)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
(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4)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
大学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职能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三、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 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使全局、各部门和各单位密 切配合,前后衔接 3、经济方法 内容: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 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实质: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劳 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特点: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 4、教育方法 内容: 5、技术方法 二、五种管理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 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
四、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 二、泰罗的科学理论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 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 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
大学《管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
第六章简答5W1H:1 WHAT 做什么活动与内容。
2 WHY 为什么做原因。
3 WHO 谁去做人员。
4 WHERE 在哪做地点。
5 WHEN 何时做时间。
6 HOW 怎样做方式与方法。
计划与决策的相互关系:1.决策是组织在活动内容、方向与方式上的选择。
2.计划是组织不同部门、不同员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具体的行动安排。
3.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4.决策与计划往往是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的。
计划的性质:1.目的性2.首要性3.普遍性4.秩序性5.效率性计划的作用:1.为管理者提供了协调组织活动的依据。
2.为管理者提供了减少未来冲击的手段。
3.为管理者提供了配置资源的工具。
4.为管理者提供了鼓舞士气的利器。
5.为组织提供了检查与控制的依据。
6.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纲领。
计划的层次体系:1.目的或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计划编制过程: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准确的预测并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
5.选择拟定可行性计划。
6.制定可行性计划。
7.制定派生计划。
8.制定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实施PESNT分析法:pesnt指的是政治、经济、社会、自然、技术五个方面。
五力分析法:1.根据波特的研究,每个行业都有五种基本作用力,这五种作用力的合力,决定着企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最终利润潜力会随着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企业间的研究。
3.入侵者的研究。
4.替代品生产商的研究。
5.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6.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对企业内外部进行综合分析的经典方法。
SWOT分析法内容:1.swot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英文字母缩写。
2.用优势抓住机会组合成so战略对策。
3.用优势客服劣势组合成st战略对策。
4.用机会弥补劣势组合成wo战略对策。
5.克服劣势避免威胁组合成wt战略对策。
价值链分析法:1.每个企业都有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和起辅助作用的多种价值活动的集合。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第一章一、管理学:1.定义(周三多):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个人发展、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2.其他:(1)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为主要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福莱特: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完成工作。
(3)彼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
(4)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5)孔茨和韦里克: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3.管理的四个内涵:(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内容:组织内部各种有无形资源,组织外部环境的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4.管理的职能:计划(决策是计划的前提)、组织、领导、控制、创新5.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区分: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重性)6.管理角色的分类:(明茨伯格)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人、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者(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7.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关系的能力(3)概念技能:从战略高度把握发展、协调关系9.管理学性质:新兴、综合、应用、艺术10.管理学特征: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经济性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最早提出经济人概念的人: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论。
2.查理·巴贝奇:《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提出“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3.欧文(人事管理创始人):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4.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保健因素、激励因素5.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X理论(麦格雷戈):人性本坏,好逸恶劳7.Y理论:人并不懒,关键在于对工作的憎恶8.超Y理论(罗尔斯·莫尔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学校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含标准答案)
《学校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作者:日期:、判断题(15分,每题1 分) 1、 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X )2、 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2)3、 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X ) 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2) 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2) 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一一学校。
(2) 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 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2) 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 X )4、5、6、7、 8X )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学生的行为。
(X )“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 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 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2)以规范 11、 可以 12、 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 13、 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2) 14、 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 15、 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 X )X ) 1、学校管理的实质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
(X )2、 管理目标,既是学校管理的起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
(2)3、 学校实行“年级组办公”,必然会影响教学管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4、 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和文化设施。
( X )5、 确立学校形象,主要依赖上级部门的赞许和推广。
( X ) &教师是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
(2)7、 教师的心理特点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履行教师角色时所表 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2)8、 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由国家规定性课程、地方规定性课程和学校自主性 课程等三者共同构成。
管理学期末复习材料大全
管理学期末复习材料考试题型:单选择20题*1分多选择5题*2分判断题10题*1分简答题5题* 6分计算题2题* 8分论述题1题*14分第一章一、管理者角色P6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二、管理者技能(区别)P81、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管理者的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比较不重要;三、泰罗的贡献P1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游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工作定额原理: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尽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同时选择最适用的工具、机器;确定最适当的操作程序,消除错误的和不必要的动作,将最后得出的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标准;最后,将完成这些基本的标准时间汇总,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标准时间,据此制定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是指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内容:(1)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激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所谓“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如果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则定额内的部分连同超额部分都按比正常单价高25%计酬;如果工人完不成定额,则按比正常单价低20%计酬;(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计划部门的具体工作包括:(1)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2)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选用标准化的工具;(3)拟定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4)对照标准,对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等;四、梅奥的霍桑试验P19梅奥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第二章一、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P37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工作目标;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二、企业的社会责任P401、两种社会责任观:(1)古典观(纯经济观):为股东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成其企业,增进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责任(2)社会经济观: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此企业的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2、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2)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3)社会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投资;(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第三章一、全球化的一般环境P501、政治与法律环境(1)国家政治体制:东道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2)政治的稳定性: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3)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4)法律环境;(5)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的联系;2、经济和技术环境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大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和混合型经济(1)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2)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3)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4)科技发展水平;(5)社会设施基础;3、文化环境(1)权利距离;(2)不确定性的避免;(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主义;(4)男性化或女性化;(5)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第五章一、决策的原则P99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二、决策的过程P101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明确目标;3、拟定方案;4、筛选方案;5、执行方案;6、评估效果三、集体决策法P1091、头脑风暴法特点: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原则:(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2、名义小组技术;管理者先选择一些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的思考,提出决策建议,并尽可能详细地将自己提出的备选方案写成文字资料;然后召集会议,让小组成员一一陈述自己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对全部备选方案投票,产生大家最赞同的方案,并形成对其他方案的意见,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3、德费尔技术(最大特点是匿名)步骤:(1)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关经验的专家;(2)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3)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4)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四、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P116例题:某企业打算生产某产品;根据市场预测分析,产品销路有三种可能性:销路好、一般和差;生产该产品有三种方案:改进生产闲、新建生产线、外包生产;各种方案的收益值在表给出1、小中取大法(悲观准则):决策时,对各种方案都按它带来的最低收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低收益最高;在本例中,三种方案的最小收益依次分别为-40、-80、16,其中第三种方案对应的值最大,所以选择外包生产的方案;2、大中取大法(乐观准则):决策时,对各种方案都按它带来的最高收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高收益最高;在本例中,三种方案的最大收益依次分别为180、240、100,其中第二种方案对应的值最大,所以选择新建生产线的方案;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步骤:(1)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定义为:后悔值=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值—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2)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3)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表:企业产品生产各方案自不同市场情况下的后悔值/万元的最大后悔值最小,所以选择改进生产线的方案;五、决策树P118例题:某企业现在生产某产品,生产规模不大;根据市场预测分析,明年产品的销路有两种可能:销路好与销路一般,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7和0.3;为适应市场需求可能的(2)改进生产线(可以满足销路一般的需求);如果今年没有上新产线,到明年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还可以采取两种方案:1、紧急安装新生产线;2、加班生产和外包;各种方案的收益值在表给出表:各生产方案在不同市场情况下的收益/万元分点称为方案枝;圆形节点成为状态点,从状态点引出的分支称为状态枝;销路好0.7 3000万元新建生产线 1销路一般0.3 -200万元A 紧急安装1500万元销路好0.7B改进生产线 2 加班与外包2000万元销路一般0.3 500万元求解的次序是从决策树的末端开始,求解步骤如下:1、先遇到决策点B,取从该决策点出发的方案枝中的最大值,最为该决策点的值;决策点的值B的值=max(1500,2000)=20002、遇到状态点,依据各种状态的概率计算期望收益状态点1的期望值E1=0.7*3000+0.3*(-200)=2040状态点2的期望值E2=0.7*2000+0.3*500=15503、在决策点A,比较两个方案枝相连的两个状态点上的期望值;状态节点1期望收益2040,状态节点2的期望收益1550.取其中最大的最为采用的方案;最后得到的决策方案是:今年采用方案1,新建生产线;这种方案的期望收益是2040万元;第六章一、计划的层次体系P1311、目的或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二、计划的编制过程P134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确定派生计划(部门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七章一、外部环境P139外部一般环境,或称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面对的环境,所以又称之为“天”;其大致可归纳为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1、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2、社会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3、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4技术环境;除了要考察与企业所处领域的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外,还应及时了解:(1)国家对科技开发投资和支持的重点;(2)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3)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4)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等;5、自然环境;主要指企业经营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状况等自然因素;二、波特的五力模型P141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如下因素:(1)现有竞争者的力量和数量;(2)产业增长速度;(3)固定或库存成本;(4)产品特色或转移购买成本;(5)生产能力增加状况;(6)竞争对手类型;(7)战略利益相关性;(8)推出成本;2、入侵者研究;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主要有:(1)规模经济;(2)产品差别化;(3)转移购买成本;(4)资本需求;(5)在位优势;(6)政府政策;3、替代品生产商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判断哪些产品是替代品;第二,判断哪些替代品可能对本企业经营构成威胁;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影响因素:(1)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2)买方这一业务在其购买额中的份额大小;(3)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4)买方面临的购买转移成本的大小;(5)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是买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入;(6)买方是否有“后向一体化”的策略;(4)买方行业获利状况;(8)买方对产品是否具有充分信息;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影响因素:(1)要素供应方行业的集中化程度;(2)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3)本行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4)要素是否为该企业的主要投入资源;(5)要素是否存在差别化或其转移成本是否低;(6)要素供应者是否采取“前向一体化”的威胁;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三、目标管理P147(一)目标管理基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二)目标的性质目标的特征: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接受性、富有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三)目标管理过程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评价成果;5、实习奖惩;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四、滚动计划法P151(一)基本思想: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评价1、计划更加贴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贴合实际;2、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3、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第八章一、矩阵形结构P180优点:由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专业知识的人员为某个特定项目共同工作,一方面可以取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跨越各职能部门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活动;资源可以在不同产品之间灵活分配;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地克服职能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的弱点,同时易于发挥事业单位机构灵活的特点,增强职能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矩阵主管和项目人员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缺点:组织中的信息和权力等资源一旦不能共享,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之间势必会为争取有限的资源或因权力不平衡而发生矛盾,这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协调处理这些矛盾必然要牵扯管理者更多的精力,并付出更多的组织成本;另外,一些项目成员接受双重领导,他们要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平衡协调矛盾的技能;成员之间还可能会存在任务分配不明确、权责不统一的问题,这同样会影响组织效率的发挥;二、管理幅度P183所谓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管理幅度的算法:如一个人管四个人,然后这四个人又各自管理着四个人,就这样层层分解下去;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P183(有可能出简答)主要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等;四、集权分权P186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指挥;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次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第九章一、外部招聘P196概念:根据组织制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选拔符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员工;优势:1、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2、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局限:1、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2、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3、外聘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二、内部提升P197概念: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确认之后,被委以比原来责任更大、职位更高的职务,以填补组织中由于发展或其他原因而空缺了的管理职务;优点:1、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弊端:1、可能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想象的发生;2、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三、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P2031、工作轮换;2、设置助理职务;3、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四、绩效评估误差P204含义:考评者因主观原因的影响而对被考评者做出不符合其实际绩效,进而影响绩效管理有效性的结论;主要表现:1、晕轮效应2逻辑误差3、近期效应4、首因效应5、对比效应6溢出效应7、感情效应8、宽大化倾向(严格化倾向)避免出现误差采取的措施:1、建立完善的绩效目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考核标准应当具体准确;2、选择恰当的考核主体;3、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4、对考核主体进行培训;第十章一、组织变革的类型P211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二、组织文化的结构P2221、浅层次的精神层: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2、表层的制度系统:又称制度层,指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体内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又称物质层,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体的外在显现,它既包括了组织整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过程、组织行为、组织体产出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了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备、设施等;第十一章一、领导和管理P236共同点:1、从行为方式看,都是一种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2、从权力的构成看,都与组织层级的岗位设置有关;区别:1、管理强调的是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领导强调的是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引导组织内部的变革;2、管理可以产生有效地秩序和较高的效率,领导可以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3、管理活动侧重于制度与规则,领导活动侧重于沟通和做人;4、管理者的本质是依赖被上级任命而拥有某种职位所赋予的合法权力而进行管理,被管理者往往因追求奖励或害怕处罚而服从管理;而领导者的本质就体现在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完全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而并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职位与合法权力;二、领导权力来源P2371、法定性权力:个人由于被任命担任某一职务,因而获得了相应的法定权力和权威地位;2、奖赏性权力:个人控制着对方所重视的资源而对其施加影响的能力;3、惩罚性权力:通过强制性的处罚或剥夺而影响他人的能力;4、感召性权力:由于领导者拥有吸引别人的个性、品德、作风而引起人们的人同、赞赏、钦佩、羡慕而自愿地追随和服从他;5、专长性权力:因为人在某一领域所特有的专长而影响他人的能力;三、领导类型P2391、按权力运用方式划分:集权式领导者、民主式领导者2、按创新方式划分:魅力型领导者、变革型领导者3、按思维方式划分:事务型领导者、战略型领导者四、领导特性论P2421、努力进取,渴望成功2、强烈的权力欲望3、正直诚信,言行一致4、充满自信5、追求知识和信息五、领导方格论P244在这种领导理论中,首先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绩效导向行为(称为对生产的关心)和维护导向行为(称为对人员的关心)进行评估,给出等级分值;1、(1,9)型:乡村俱乐部型管理,表示领导者只注重支持和关怀下属而不关心任务和效率;2、(1,1)型:贫乏型管理,表示领导者不愿努力工作,对工作绩效和对人员的关心都很少,很难维持组织成员的关系,也很难有良好的工作绩效;3、(5,5)型:中庸之道型管理,表示领导者维持足够的任务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4、(9,1)型:任务型管理,表示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5、(9,9)型:团队型管理,表示领导者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效率与士气;六、菲德勒权变理论P246具体化为三个方面:1、职位权力: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或者说领导的法定权、惩罚权、奖励权的大小;2、任务结构: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3、上下级关系: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七、路径——目标理论P247概念:有效的领导者既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工作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所应遵循的路径;四种领导行为:1、指导型领导者让下属知道他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已经他们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给予具体指导;2、支持型领导十分友善,,表现出对下属需要的关怀;3、参与型领导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4、成就导向型领导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期望下属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第十二章一、激励基本过程1、需要未满足内心不平衡23、导向目标的行为和绩效4、绩效评价5.奖励或惩罚6、重新衡量和评估需要7、需要得到满足二、激励需要理论P2541、需要层次论(5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最基本得需要,如衣、食、住、行;(2)安全的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重要;内部尊重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或者受人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2、双因素理论(保健——激励理论)(1)保健因素:与人们的不满有关的因素;如监督、公司政策、与监督者得关系、工作条件、工资、同事关系、个人生活、地位、保障、与下属的关系;(2)激励因素: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如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3、成就需要理论(1)成就的需要: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高的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过别人,倾向于企业者;(2)依附的需要: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倾向于成功的“整合者”;(3)权力的需要:渴望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职权的需要,倾向于高级管。
大一管理学期末重点
管理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引导、控制。
以便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特征:1.动态性;2.科学性;3.艺术性;4.创造性;5.经济性。
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为和职能;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6.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对管理的评价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一、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五个基本原则: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2.十四项原则;等级链与跳板的含义:这种跳板可以进行横向的信息交流,克服了由于指挥的统一性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但只有在各方面都同意而上级又始终知情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二、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1、职工是“社会人”。
2、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三、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代表人物)1、管理过程学派——哈罗德。
孔茨2、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3、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特。
西蒙4、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5、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和戴尔四、1)学习型组织:美国管理学家彼得。
圣吉提出《第五项修炼》1、系统思考——核心2、自我超越——基础3、改善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愿景5、团队学习2)自我管理的特点:1、管理范围的普遍性2、管理时间的全程性3、管理内容的复杂性4、管理方法的差异性5、管理理论的广延性第三章计划与目标一、计划的概念: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做的综合的统筹安排,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五WHY——H表示计划的内容WHY——为什么做?原因与目标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O——谁去做?具体的执行者WHEN——什么时间做?执行时间WHERE——在什么地方做?执行地点HOW——怎样做?执行手段和安排二、计划的作用:1、计划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
大一管理学期末复习
霍桑实验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试验分照明、继电器装配小组、大规模访谈和接线板工作室四个阶段
结论:1.在实验中改进物质条Fra bibliotek和工作方法:不可导致产量增加
2.缩短工作口;不可以解除或减轻疲劳;安排工间休息不可减少工作的单 调性;不个人计件工资能促进产最的增加
2.XY理论:-X:看待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要采取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
・Y:管理者要创造一个多方面满足工人的环境
3.Z理论(日裔美篤教授一威廉•大内):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 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以开放;沟通等方式进行民主管理。
权变理论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假设多种场景并实施找到最优)
管理者技能
1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 能力。
2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以团队成员的身份有效率地工作的 能力;以及使部门内成员相互合作的能力。
3概念技能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并能加以分析、判断、抽象、 概扌舌并迅速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大一管理学期末复习
大一管理学期末复习
★大一管理学期末复习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决策: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领导:指导行为、增进了解、统一思想、激励成员
☆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
□管理者的作用;不在于执行、想办法;而在于为下属圆满地完成任务创造条件 (案例:西点军校L8)
能岗匹配的核心要素:
管理学期末备考资料
管理学期末备考资料(仅供参考)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2、管理者:在正式组织内拥有正式职位,运用组织授予的制度权力作出决策,负责指挥别人的活动并承担对组织实现预期目的做出贡献的责任的各类主管人员。
3、例外管理:是指企业的上级主管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或重要问题的决策与监督。
4、统一指挥:这是一条基本的管理原则,是指“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
”5、统一领导:基本的管理原则之一,表示对达到同一目标的全部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者和一项计划,是统一行动、协调组织中一切努力和力量的必要条件。
6、等级制度:是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直至最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它是组织内部命令传递和信息反馈的正常渠道。
7、企业再造:就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运营基准,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
”8、学习型组织:某一组织的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注重学习、传播、运用和创新知识,因而具备高度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组织。
9、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内部和外部,对组织的运营方式和业绩具有现实及潜在影响的一系列因素和条件的集合。
10、组织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
11、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12、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对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所作的决策。
这类决策有先例可循,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决策。
它多属于日常的业务决策和可以规范化的技术。
13、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对管理中新颖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壹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2、计划: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3、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4、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5、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6、管理科学:将新出现的一系列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技术,称为管理科学。
7、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即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
8、管理原理: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
9、系统: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0、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11、管理哲学:管理哲学就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12、决策:我们将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3、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常用的集体决策方法,便于发表创造性意见,因此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
14、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5、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贰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16、滚动计划法: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17、管理幅度: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被称作管理幅度。
18、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19、正式组织:设计的结果是形成所谓的正式组织。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管理导论1.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综合性活动。
2.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两重性:自然属性:由生产力引起的,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与社会制度无关; 社会属性:反映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管理的规律性艺术性:管理的灵活性3.管理的职能计划: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方案---不打无准备的仗组织:构建组织结构、进行人员配备、权力配置。
,,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选拔与配置人员,推进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如:班级组织委员 ---目标实现要有组织保证领导:指导、协调、激励。
,,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如领导方式;运用权威,实施指挥;激励下级,调动其积极性;以及进行有效沟通等。
---最具艺术性的职能控制:检查和监督。
,,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事先、事中、事后---着力于纠偏4.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创业者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代表第二章:管理演进1.古典管理理论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更重要地是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活动和组织。
代表人物:科学管理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这就要求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
为此,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和一些管理制度。
局限性“经济人”假设把人看做是“活的机器”不主张工人参与决策劳资关系对立现代管理之父——法约尔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涉及到各种管理理论、概念和实践。
对于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来说,掌握复习资料对于备考和理解管理学原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份管理学复习资料,包括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 组织:指一个具有明确目标和组织结构的社会实体,通过人员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来实现组织目标。
2. 管理:指对组织中的人员和资源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
3. 管理者:指负责组织和管理活动的人员,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和领导者。
4. 目标:指组织所追求的结果或成就,在管理学中,目标通常分为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和目标的评估三个阶段。
二、管理学的主要理论1. 科学管理理论:也称为经典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人提出。
该理论主要关注工作流程和效率优化,在管理中强调科学化和规范化,推崇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细致的任务分解和监督。
2. 行为管理理论:该理论强调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态度、需求和行为,注重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代表人物有艾尔顿·梅奥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等。
3. 环境管理理论:该理论将组织看作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强调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
斯特劳斯和韦鲁鲁等人对该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
4. 现代管理理论:包括系统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和决策理论等。
该理论关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复杂性,强调全局观念和系统性思维。
三、管理学的研究领域1. 组织行为: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模式、动机和效果,关注员工的态度、行为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期末管理学考点总结
期末管理学考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的发展阶段、管理学的定位与范畴、管理学的特征。
2. 管理学的基本观点:管理学研究的基本观点、管理学研究的方法。
3. 有效管理的特征:有效管理的特征、有效管理的有关因素。
二、组织基础1. 组织的定义与特征:组织的定义、组织的基本特征。
2. 组织的环境:组织环境的内涵、组织环境的特征、组织环境的分类、组织环境的分析。
3.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组织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4. 组织文化与管理:组织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组织文化的作用、组织文化的管理。
三、领导与决策1. 领导的概念与特征:领导的定义、领导的基本特征。
2. 领导的理论与模型:权力领导理论、情境领导理论、特质领导理论、事务领导理论、道德领导理论、魅力领导理论、隐性领导理论。
3. 领导行为与效能:领导行为的基本特征、领导行为的分类、领导行为与效能的关系。
4. 决策的概述与特点:决策的定义、决策的特点。
5. 决策过程与决策模型:决策过程的基本阶段、决策模型的类型、决策模型的应用。
四、计划与控制1. 计划的概念与特征:计划的定义、计划的基本特征。
2. 计划的层级与类型:战略计划、战术计划、操作计划、单一计划、综合计划。
3. 计划的内容与要素:计划的内容、计划的要素。
4. 控制的概念与特征:控制的定义、控制的特征。
5. 控制的过程与方法:控制过程的基本阶段、控制方法的分类、控制方法的应用。
五、组织行为学1. 个体与个体行为:人的行为基因、个体行为的动因、个体行为的分类。
2. 团队行为与动力学:团队形成的基本过程、团队行为的特点、团队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与沟通:人际关系的内涵、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效沟通的要素。
4. 管理中的激励与动机:激励的概述与特点、激励的理论模型、激励的方法与措施。
5. 冲突与冲突管理:冲突的概念与特征、冲突的分类、冲突管理的方法。
管理学综合复习材料
管理学综合复习材料1.管理学的定义和特征: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原则、方法和技巧的科学,它包括组织、计划、指导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管理学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性: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如何提高效率和效益。
-综合性:管理学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科学性:管理学注重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来研究管理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和指导。
-系统性:管理学通过构建管理系统,研究管理活动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传统管理学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科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重点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行为管理学阶段:这个阶段注重研究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关注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现代管理学阶段:这个阶段强调战略管理和组织结构的设计,关注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发展和变革能力。
-现代管理学的新动向:目前,管理学已经开始关注创新与变革、卓越领导力和可持续发展等新的研究领域。
3.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型:-经典管理理论:包括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和人机系统理论等,强调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行为管理理论:包括人际关系学派、参与决策理论和动机理论等,强调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现代管理理论:包括系统管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等,强调组织的整体性和环境适应能力。
-决策理论:包括规则决策、边际分析和主观概率论等,强调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进行决策的方法和技巧。
4.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和归纳理论,揭示和阐述管理规律和原则。
-实证研究: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验证和检验管理理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实践研究:通过实际案例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和归纳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研究: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案例,分析其管理过程和效果。
5.管理学的应用领域:-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结构设计、岗位职责分配、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所有组织都有三个共同的特征T
(单选)管理者在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行使的是(代表人)角
(判断)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
T
(单选)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技术技能)
(案例分析)管理者三大技能和管理角色的理解
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三大技能:人际技能(单独或与团队及其他人能和睦相处的技能,所有层次管
理者),技术技能低层。
),概念技能(指管理者在复杂、抽象的情况下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技能,高层。
)(简答题)解释管理的普遍性。
管理的普遍性即为了有效率、有效果地经营组织,在组织的所有层级和所有工作领域中,在任何地域的组织中,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
(简答题)解释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的有效性即有效的管理指高效率和高效果的管理,既要实现低资源浪费,又要实现高目标达成
(简答题)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观点。
古典管理理论以泰勒科学管理、法约尔组织管理、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等为代表。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如差别计件工资制等,并提出要有思想上的根本转变;法约尔提出了管理是组织的六大基本活动之一,管理有五大职能,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韦伯强调行政组织中的权利应该是理性合法权利。
(单选)“管理机构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
指的是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中的哪一项?等级链
(单选)霍桑实验的四个结论中对员工的定性是(社会)人。
(判断)在管理象征论中,管理者被认为直接对组织的成功或失败负责。
F 万能理论里认为管理者直接负责。
象征理论中,认为管理者对外部因素不可控制(判断)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识别决策标准。
F,是确定一个问题
(简答题)简述管理者制定决策的四种方法。
大化(1分)。
有限理性,管理者会理性的制定决策,但是这种理性决策被他们
1分)。
直觉的作用,凭借经验、感觉和所积累的判断
力来制定决策(1分)
(单选)保证在组织中“事事有人做”属于管理的(组织)职能。
(单选)当管理者不可能分析所有关于选择的信息时,他们倾向于(让人去做),而不是(亲自去做)。
(单选)小李正在考虑由其上司做出的一项营销决策,他仍然支持被认为效果最弱的那项决策。
他的表现是承诺升级。
(单选)区别程序化决策(结构化问题)和非程序化决策(开放式问题)
(单选)采用背对背征询意见、进行统计归纳、多次反馈的预测方法是(德尔菲法)
(单选)组织各个层次的目标被清晰定义,从而构成了一个一体化的目标网络或称为手段——目的链。
(单选)一家快餐公司拥有对市场、财务和人事集中管理的办公室,那么它采用的是(职能)部门化。
(案例)浪涛公司组织结构:(1)职能制(工作专门化)P263:事业部制(部门化): P264(2)请就应该如何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向总裁提出建议。
(判断)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多。
F
(判断)更多的决策权给低层员工,组织的分权化程度就越高。
T
(简答)简述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权变因素。
战略,当组织改变自己的战略时,它必须改变自己的组织结构以支持新的战略。
规模,虽然组织规模与组织结构之间并不存在线性联系,但大量证据表明,一个组织的规模会影响它的结构。
技术,会影响一个组织结构的选择。
环境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组织就越需要有机式组织的灵活性。
(单选)区分在不同情况下,应当选取何种组织设计形式机械式或者有机式
(简答)简述沟通的过程并说明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
沟通的过程包括编码、信息传递、译码、反馈等1。
其中的障碍包括个人因素,
等。
(简答题)描述早期的四种动机理论。
具有激励作用。
X 理论,认为员工没有雄心大志,不喜欢工作,为了保证工作效果必须严格监控;Y 理论,认为员工喜欢工作,他们接受甚至主动寻求工作
意相关,外在因素与工作不满意相关,要项真正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必须注重
(论述题)某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出勤,设置了全勤奖,实施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请运用激励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为什么?
首先在理论层次: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个体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既定结果,并且这一结果对自己有吸引力时,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它包括三项变量或三种联系:一是努力-绩效的联系:个体感觉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达到工作绩效的可能性。
二是绩效-奖赏:个体对于达到一定工作绩效后即可获得理想的奖赏结果的信任程度。
三是吸引力:如果工作完成,个体所获得的潜在结果或奖赏对个体的重要性程度,与个人目标和需要有关。
员工是否愿意从事某种工作,取决于个体的具体目标以及员工对工作绩效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认识。
其次结合实际分析原因:激励的总体绩效取决于期望理论的三种联系的综合效果。
员工要想拿到全勤奖,必须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
这对于一名员工来说很
难达到。
所以员工根据自己的过去经验便会认为这种全勤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员工认为能达到全勤的结果,那么企业能否按照实际承诺给予奖赏呢?如果员工对企业没有足够的信任程度,那么在这个环节上也会失去激励效果。
最后我们还得考虑企业承诺的全勤奖是否是员工感兴趣的东西。
对于一个高薪员工来说,少量的全勤奖金额对其的吸引力是很小的。
当然对于企业的一个清洁员来说就不一定了。
再次提出简单建议:所以,组织所提供的奖赏应该能够与个体的需要一致;奖赏的重点应放在对员工有吸引力的行为上;增加企业在员工心中的信任度;还要明白期望来自员工的知觉,而不一定是实际情况本身。
运用其他理论,能进行合理分析给分。
(案例)副总家里失火后:从管理方格理论分析这位老总属于哪一种领导风格?(9,9型,有需要改进的地方)9.9型团队型,因为老总对工作和下属的关心达到了较高点。
(简答题)简述控制的过程。
订立标准,包括确定控制对象、关键控制点、制定标准。
衡量绩效。
纠正偏差。
(单选)以下绩效衡量工具中,平衡计分卡涉及公司绩效的四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