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教案(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湘教版鬲二必修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设计2.1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城市的形成,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⑵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⑶理解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⑷理解中心地理论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不同城市区位的分析了解城市形成的原因:包括H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通过分析得出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⑵通过利用城市地图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而得出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的原因⑶通过讲授法学习中心地理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⑵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例分宜某•城市的形成原因,区位条件:根据城市地图能够分析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2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中心地理论原理教学方式: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导入】: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人口和产业在集聚到•定规模之后便形成了城市。

2010 年的上海世陣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种“美好”不是天然出现的,它需要从人的层面、城市层而、环境层面共同努力,那么城市如何才能使生活更美好呢?怎样让我们的地球成为所有人和谐生活的美好家园。

带若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第二章的内容城市与环境。

【活动】:展示河北省石家庄市城市图片。

石家庄市正在进行三年人变样匚程,可以说城市面貌焕然•新。

我市共计有近•千万人口,是河北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那么由此人家能否概括出城市的概念。

【教师总结】:城市首先聚落,是居民聚居地,人口需要达到•定的规模,并且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所以城市的定义是人口达到•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 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承转】:我们把与城市相对应的聚落形态称为农村,那么与城市相比,城市具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回答),那么为什么有些地方能够成为城市,有些地方却相对形成农村呢?这就和区位有关页第3共页].【讲述】:区位顾名思义,是•个空间范畴的词,•事物与另•事物的空间关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境的影响又是什么呢?我们下面一起学习,首先进入我们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

【承转】:5分钟师:我们今天先学习两个小节的内容,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来看这两个小节的学习目标定位。

师:要了解城市的区位,我们先来看以下这几个概念。

什么是区位?什么是城市区位?城市区位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承转】10分钟师:我们先来看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什么是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以及气候条件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那么城市和自然地理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好有坏,那么,究竟怎样的自然地理事物对城市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呢?(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举例讲解)(经济地理区位和政治文化地理区位也通过举例讲解的方式向学生说明)【承转】14分钟师:好,学习这些,那么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举例说明)生:做好相应笔记。

师:我们了解了城市的各个地理区位,以及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那我们要来看一下我们在城市选址的时候我们该怎么选。

其实这个很简单,就是反向过来思考我们地理区位的问题。

怎么样的地理区位对这个城市的发展是有好处的,那我们就选它。

好具体有哪些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下。

【承转】3分钟师:好,第1小节的内容就暂时上到这里,课后同学们也要进行及时的复习,我们现在来看第二小节,城市的土地利用。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湘教版)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湘教版)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湘教版)一、课标导读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理解不同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影响;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尝试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象;初步学会不同图像的判读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情境设计,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探究分析,增强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进而形成关爱居住城市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地域功能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难点:城市地域功能结构及成因。

四、动态课堂主题一:聚焦生活[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济南市功能分区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完成研究性课题。

1.学生分组原则:根据学生个人兴趣自愿报名、自由组合。

调查小组分商业组、购房组、办厂组三个活动小组。

2.制定调查、探究主题商业组:调查济南重要商业区的分布,画出简图,说明作图依据及其数据来源;重要商业区分布其中的重要原因分析,说明依据;决策本组从事何种商业经营,如何布局,写出理由。

住宅组:调查济南不同小区的房价,画出简图,说明作图依据及其数据来源(调查范围以学生实际居住地为中心,可限定在各小区的新楼盘和二手房中介公司,范围不可太大);根据简图分析影响房价和购房的因素,说明依据;决策本组购房标准、购房位置,写出理由。

工业组:调查济南主要工业用地的布局,画出简图,说明作图依据及其数据来源;重要工业用地的类型划分,说明划分依据;探究不同工业用地类型分布原因,说明依据;决策本组办厂类型、如何选址,写出理由,说出发展规划。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1课时城市的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1.联系所在城市的功能区分布,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类型及特点。

2. 逐步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区
自主学习: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由于经济原因,住宅区开始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试填写下表:
◆我行我show —试做城市规划师
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假设你是城市规划师,以小组为单位,规划出你们认为的该城市常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

◆牛刀小试
右图为“地中海某城市示意图”
1.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A. 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 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 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2.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最不利的条件是()
A. 离城市远
B. 山区多灾害
C. 近湖泊,湿度大
D.交通不便。

高一 必修二 湘教版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设计

高一 必修二 湘教版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教案设计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教案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3.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使学学会分析城市分区及其土地利用情况的方法。

2.利用个案分析,归纳城市功能分区划分依据和研究过程。

3.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中心地”理论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节,明确城市区位选择、城市功能分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思想。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城市功能分区。

4.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服务等级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2.中心地理论。

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1课时人类聚居地形式:城市和乡村城市:从事非农业活动得到的居民聚居地,所以,是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特点:与乡村相比它具有人口、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第一部分:城市区位分析设定某一学生为城市市长自己愿意在哪儿建城市。

区位的概念:某一事物和其周围的一切环境(即自然和经济社会)的空间关系。

活动核心:城镇空间布局特点:1、人流和物流集聚部位易形成较大城市2、沿江、沿河、盐湖、沿海;河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较大城市3、交通运输枢纽处易形成较大城市4、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商品集散地、边境口岸易形成较大城市第二部分:城市土地利用设定某一学生为城市市长自己对城市土地利用分配。

城市用地分类: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地、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水面、绿化带等。

国家土地分类系统第三部分: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区可划分: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word教案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word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 2.1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4.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3.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教学重点]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难点]城市的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教学媒体与教具]案例分析法[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板书】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区位分析【阅读分析】问题:城市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方面有何特点?【点拨】【承转】组织学生讨论描述长沙市的区位,概括得出“区位”的含义和城市区位所包括的三大方面。

【活动】教材P27活动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各自然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活动】通过活动2,分析经济地理要素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探究活动】P28活动:让学生分析深圳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原因,总结出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小结】城市区位因素【思考】读“我国城市分布图”,讨论、总结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是以上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二、城市土地利用【活动】读教材p30 插图“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利用”,说出城市土地的主要类型。

【归纳总结】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第二课时【新课导入】投影展示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图,引入新课。

高中地理《2.1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高一全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2.1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高一全册地理教案

《2.1 城市空间结构》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是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开篇之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城市个体的功能分区和内部空间结构,从而为后面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的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与研究,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城市发展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并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学情分析学生的学情是对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比较陌生,他们所熟悉的只有县城。

对县城也只有感性认识,但他们求知欲旺盛,渴望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城市。

4、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2)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1、教法选择: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学案导学法。

2、学法指导:调查研究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是把城市看做一个点,从宏观的角度上去了解了城市的区位因素,本节课将走入城市的内部,从微观的角度来剖析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播放焦作宣传片视频,通过观看录像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都调动起来。

激发学生学生兴趣。

板书: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合作学习,探究新课】(展示焦作规划图)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板书)活动1:读图思考,提出问题。

(展示焦作规划图)1、找一找:焦作规划图中不同颜色分别代表哪种土地利用类型?2、说一说:相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会形成什么现象?3、想一想:功能区间有没有明显的界限?通过读图思考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联系乡土地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以及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城市的空间结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城市的空间结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以及区位特征。

3.运用实际资料分析城市功能区的成因。

4.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学习法。

2.读图分析法。

3.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及其成因,【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观看图片,设问:城市的内部结构是复杂、无序的吗?引出概念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中各功能区有规律地分布和组合。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阅读教材P24~25思考如下问题:1、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2、城市中主要有哪些功能区?它们分别是怎样形成的?不同的功能区之间的界线有何特点?3、各个功能区有什么特点?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功能区的特点:(1)区域内呈现连片分布(2)各功能区间无明确界线(3)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读图观察活动:投影的图片是在天津市拍摄的,图片中的城区都有哪些主要功能?在自己收集城市空间图上填写各功能区的位置,归纳其分布特点:城市功能分区形态特征[来源:Z。

xx。

]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来源:学科网ZXXK]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来源:学,科,网Z,X,X,K]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来源:学科网]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来源:Z.xx.][来源:学科网]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结合图片,比较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项目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建筑质量面积大,质量高,有些是独立庭院面积小,质量低,拥挤密集位置多在城市外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多在内城,多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公共设施完善,生活方便缺乏,生活不便环境质量优美较差补充: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又称中心商业区、中央商务区(简称CBD),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意为商业汇聚之地。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地理2.1《城市空间结构知识探讨》教案湘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地理2.1《城市空间结构知识探讨》教案湘教版必修2
(2)实验:学生利用模型材料,动手制作城市功能区模型,直观展示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
(3)游戏:设计“城市发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城市发展的过程,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4)项目导向学习:学生分组完成城市空间结构研究项目,包括项目立项、资料收集、分析研究、成果展示等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城市空间结构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城市空间结构。
3.人地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4.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
5.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从图表、数据等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城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例如,城市的形成往往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2.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如集中式和分散式城市),比较它们的空間结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以我国某城市为例,说明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4.根据案例分析,阐述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以你所熟悉的城市为例,分析其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2.1城市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2.1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教案新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社会、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城市区位分布的主要因素。

2、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3、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通过对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明白“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城市区位分析教学难点:城市的区位分析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喜欢旅行吗?同学回答:喜欢。

我们都梦想游走在世界各地,那样就会看到不同的人文景观。

比如:(展示幻灯片)有时会看到纽约、北京等大都市,有时会看到充满田园风光的乡村、小镇。

但是,今天我们生活在城市里,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了解一下《城市空间结构》吧。

请同学们阅读26页前两段文字,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理解。

一、了解几个概念1、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乡村:主要从事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教师提出设问:城乡间最基本的差别是什么?学生回答:产业活动不同。

3、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关系。

4、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影响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都有哪些?二、城市区位分析(一)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设置案例来进行活动。

2.1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2.1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3.你认为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这些变化有哪些利与弊?
4.针对一个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根据地图,指出我国某城市的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区。
1.重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沟通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4.教学拓展:
a)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城中村改造、城市交通拥堵等,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反思性文章:
a)城市空间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b)你认为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如何平衡不同功能区的需求?
c)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知识,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改进?
(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b)新课学习:介绍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土地利用、交通等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的空间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将是第二章学习的主要内容。首先看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城市的外部形态
(转承)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具有它的外部轮廓,比如中国就像一只大公鸡。每个城市也有它的外部轮廓,这就是城市的外部形态。
1.概念
课本24页: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设问:组成城市的要素有哪些?
可以看出,组成城市的要素有很多,大家思考一下构成城市的各要素是杂乱无章堆砌在一起吗?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形成城市功能区
课本25页:城市中不同的功能区有规律地结合,构成城市的空间结构(也称城市的地域结构)
展示图片: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
讲评过程中补充图片:
中心商务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强调:(1)各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2)某一功能区以某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但也兼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总结:世界上大多数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因此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是城市最常见的功能区,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四个功能区。
低级
内城,与低地、工业区相连
工业区
城市外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1.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2.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趋向沿交通干线布局
三、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功能区位置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对于经济因素要求我们读图分析其是怎样产生影响的。而其他三个因素要求我们会举例即可。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2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2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

所谓“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2.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学习认识自己生活的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教学重难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原因【教学步骤】一、城市功能区的处理1、读课本中北京城市图片,让同学们找出有哪些功能区?2、展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归纳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3、观察图中有“混合土地利用带”,补充说明: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举例(可由同学们主动回答,联系家乡实际):石岛的商业区在哪里?工业园区在哪里?文化区在哪里?文化区之间还有住宅区!4、引申:石岛商业区的一般特点:人?车?(人多,车多)工业园区在东北方的分布合理不合理?(初步引导学生考虑交通、风向、地价等因素,为下一单元工业打基础。

)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的处理1、观察“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找到商业区,查看其位置在城市的哪个位置?(基本位于市中心)结合石岛商业区的特点:人多,车多,实际上就是:市场广阔和交通便利。

遵循中心地理论中的: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的原则。

(联系前知)2、读教材图2-3-6“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回答下列问题,完成表格。

(1)图中三条直线形状特点有何不同?它们反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2)城市中各功能区的最佳区位和区位选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总结:城市各部位地租是不同的,往往付租能力决定了该地区土地的利用方式,而大多数城市的内部结构与上面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2.1 城市空间结构5-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2.1 城市空间结构5-湘教版

普通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的概念与特点。

2.理解区位的含义。

3.学会分析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2.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学习城市的自然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二、教材分析:重点:影响城市的自然区位因素难点:区位的含义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PPT演示。

四、教学过程:导课:【课前思考:】我国当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什么?为什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概况:【自主学习:】阅读P26的第一段和阅读,了解:1、城市及其特点?2、城市的分类?【思考:】为什么包头会形成一个特大城市?二、城市区位分析:【自主学习:】阅读P26-27,理解:1、什么是区位?2、城市区位包括哪些方面?区位:某事物所在的位置(在哪儿?)它与周边事物的空间关系(为什么在这儿?)区位因素:自然:地形、河湖、气候等社会经济:交通、工矿、科技、农业基础、宗教等(一)自然区位:【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P27活动1。

【思考:】世界城市密集区有什么相同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地形: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热带高原:凉爽气候:中低纬度的沿海河湖:水源充足【思考:】1.河湖对城市形成和发展除了能够提供水源外,还有哪些意义?2.所有临近水源的位置都能形成城市吗?重庆、武汉: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上海、广州:河流入海口:河海联运伦敦:过河点:渡口、码头赣州:水运的起(终)点【自主探究:】完成P27活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4.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教学重点: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的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城市的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
教学方法:案例分法
一、城市区位分析
根据学生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描述青岛市的区位,概括得出“区位”的含义和城市区位所包括的三大方面。

活动1教材第27 页: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各自然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通过“活动”2:
分析经济地理要素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探究活动p28 :
让学生分析深圳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原因,总结出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小结,整理形成城市区位因素的知识结构。

完成“活动” 2 和“活动”3 ,反馈学生对城市区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读“我国城市分布图”,
由学生讨论、总结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是以上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城市土地利用
读教材p30 插图“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利用”,说出城市土地的主要类型。

最后归纳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投影展示青岛市城市土地利用图,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首先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由多个从事该种功能的实体在空间上呈连片分布而形成的,在
每一种功能区内,也会有其他功能穿插其中,只不过所占比例较小而已。

2、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联系青岛实际讲清以下几点:第一,自然条件如地形、河流等通过影
响城市的形态进而影响功能区的分布。

第二,城市的原有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功能分区现状,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三,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城市的功能分区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其四,可利用青岛市城市商业中心和工业区的分布特点,说明交通对城市功能分区有着重要影响。

3、“中心商务区”:
出示纽约的CBD ―曼哈顿的图片,使学生对中心商务区的特点有直观的认识。

然后以教材第32 页的阅读材料为例,分析中心商务区的区位特点及其对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影响。

4、通过阅读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条件、历史变革、经济因素和交通等因素影响着城市功能区的布
局,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城市空间结构。

四中心地理论
以教材第34页的“活动”为情境和切人点,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城镇等级、规模和职能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感性认识。

然后导人该理论,并结合“活动”的内容,讲解“中心地”、“服务范围”和“门槛”等概念。

读图2-10 中心地理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1)城市等级与其数量的关系,为什么?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何特征?
3)城市等级与其服务范围有何关系?
最后归纳出一定区域内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探究活动:
第35 页的“活动”熟悉该理论的应用。

“中心地理论”是20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通过对它的学习,激发学生善于观察现实、发现问题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律地结合,便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小结:略
练习:
课后作业:练习册
板书提纲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
2.自然地理区位
3.人文地理区位
1)经济地理区位
2)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4.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
(二)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用地的类型
2.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影响因素
2.建成区、郊区的主要功能及两者的关系
3.中心商务区
(四)中心地理论
1.理论的提出及意义
2.主要内容
3.应用
教学后记
本节课课题为《城市的空间结构》,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还有不少难点内容。

所以分为两课时上。

这节课主要分析两个内容:1、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点;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

课程标准是运
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对于本节中应重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如果运用传统教法,必然枯燥乏味,学生没有积极性。

本人在教学中尝试运用结合沭阳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学生整节课兴趣大,探究热情高,教学效果好。

1、在探究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区分布特点,通过案例教学,摆脱平铺直叙、枯燥和乏味的概念讲解,使地学生通俗易懂地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关知识。

在教学中我设计如下探究问题:(1)什么是城市功能区?(2)城市主要功能区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3)请学生上黑板上画出沭阳的商业区略图。

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即兴涂鸦之作进行点评,对表现很好的同学表扬。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在绘制沭阳商业区略图活动过程中,还能对沭阳的商业区有更清晰的了解,不少同学在画图方向错了,在这个过程中对“上北下南”的一般地图方向也有深入的感受,他们普遍感到画图不容易,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新课程“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注重引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引导学生看清图例:三条直线代表三种活动的付租水平从三条直线的地理原理而言,应以三个区域为好。

商业付租能力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大,直线最陡直,说明受距市中心的远近影响最大;工业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小,直线最平缓,说明受距市中心的远近影响最小;住宅则介于两者之间。

对某一待定土地,只有付租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

所以,在市中心,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形成商业区;在远离市中心的城市边缘,工业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形成工业区,这也符合因地租低可降低工业成本的原理;在两者之间小,住宅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形成住宅区。

另外,利用学案的第3、4、5题的地租曲线图,探究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

)理解在有交通干线通过的地方地租曲线外凸的原因。

3、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参与度不均衡,发言很积极的老是那几个人,还要大力引导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