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2 热胀冷缩3 水受热以后4 水遇冷以后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 地球6 月球7 太阳8 太阳钟第三单元昆虫9 庞大的“家族”10 养昆虫11 探究昆虫的奥秘第四单元繁殖12 用种子繁殖13 用根、茎、叶繁殖14 动物的繁殖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 生物与非生物16 动物的庇护所17 环境变化以后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实验计划××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具体如下: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人体骨骼图、硬纸板,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3.骨骼模型、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2.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评析】通过建筑工人造房子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从而引入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那就是人的骨骼。

以这样的情境揭示课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学生联想到骨骼的作用。

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引导学生探究:人体骨骼的结构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江苏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品】

江苏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品】

备课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课程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层次 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层次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学生回答: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

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第一课:探究水是什么(节选)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形态和性质-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水的变化和分离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教学准备:- 水杯、冰块、水壶- 幻灯片或黑板- 实验器材:烧杯、、滤纸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图片或问题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引起思考。

2.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的定义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的特点。

3.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变化。

如:将冰块放入水杯中,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4. 教师讲解:根据实验结果,教师讲解融化是水的一个变化过程,并介绍其他水的变化形式。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探究水的分离方法。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

6. 实验报告:收集小组实验结果,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分离方法的步骤和观察结果。

7. 教学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第二课:动物的特征(节选)教学目标:- 分辨和描述动物的不同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学准备:- 图片或幻灯片- 实物或模型:不同种类的动物、海绵、蛇皮等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不同特征。

3. 分组观察: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组提供不同的动物实物或模型。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并记录动物的特征。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5. 教师讲解与总结: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讨论,教师讲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帮助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并总结动物的特征。

6. 游戏活动:进行动物特征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教学反思本套教案通过引入课题、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科学课本。

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对课本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分析全书的结构。

生命世界: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第2单元《养蚕》:研究动物的周期性变化物质世界:第3单元《物体的运动》: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第4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研究事物的性质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第5单元调查与预测过程与技能训练:在各单元学习中均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四个方面渗透在各单元的教学活动之中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单元总体说明本单元围人体运动系统中——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和运动系统的锻炼和卫生构建而成。

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由四课组成1、骨骼:感受骨骼的存在,认识骨骼的作用,初步了解骨的构成以及功能。

2、关节:在第一课认识骨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人体骨与骨的连接——关节的部位、功能、结构,知道常见的关节的类型和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

3、肌肉:初步认识肌肉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存在部位。

结合前两课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作用使人体运动起来的,让学生对人体的运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4、骨骼、肌肉的保健:在前三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运动、营养、安全对骨骼、肌肉的保健,让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保健知识,增进学生的运动保健意识。

第二单元养蚕单元总体说明《养蚕》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领域里有关“常见的动物”和“动植物的一生”的具体内容标准编写的。

在去年,孩子们种植了大豆,亲历了植物生长的完整周期。

这学期的养蚕活动,重在观看教学碟“养”,让学生在观看中经历养蚕的过程中,了解动物(昆虫)生长的完整周期,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观看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科学》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共分为四年级上、下两册。

四年级下册共八个单元,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教案为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督促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督促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共性。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内外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知识的传授方式和效果;•督促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及进度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常见的昆虫的生态特征、群体行为等;•能够对某一种类型的昆虫进行观察和分析。

第二单元环境中的声音•掌握声音的来源、产生、传播和接收;•督促学生认识声音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关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三单元空气和气候•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掌握空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能够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第四单元感光器官•了解人类的感光器官的构造和功能;•掌握人类眼睛的视觉机理;•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光线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第五单元消失的古生物•了解古生物的基本知识;•掌握恐龙和其它古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消失的原因;•能够对某一种古生物进行深入研究、探究。

第六单元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实验方法;•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第七单元物质变化•了解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实验方法;•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应用。

第八单元食品安全•了解食品安全关注的对象和内容;•掌握食品的基本营养元素、检测方法;了解食品的加工和储存;•能够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并正确进行食品消费。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通过实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能够做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

●能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弹性物体:如弹簧、泡沫塑料、橡皮、竹片、娃娃跳等;各种非弹性物体:如橡皮泥、湿黏土块等;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言:谈话:这节课,老师要送一些小礼物给大家。

这些礼物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里边也有科学。

大家想不想研究它们?二、学习新知、学生分组实验认识弹性物体教师谈话: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袋子里都有些什么教师谈话:下面,让我们来分析我们的实验记录。

(教师与学生一道分析黑板上的实验记录)问: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为什么会改变?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板书:外力作用)教师质疑:为什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板书:去掉外力)教师质疑:你认为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的性质?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板书:——弹性)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弹性。

2、认识物体的弹力教师谈话:下面,请大家跟我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拿起竹片,用手握住竹片的两端,用力将竹片弄弯,然后慢慢地松开手,让学生体验手的感觉。

学生按教师要求实验,将手上的感受记录在实验表上,教师帮助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的体会。

讨论:为什么手会被一股力推开?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当我们松开手的时候,物体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就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教师板书: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弹力)学生读教材49页有关弹性、弹力的表述。

三、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向学生出示娃娃跳)问:哪位同学会玩娃娃跳?老师请他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汇编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汇编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一.骨骼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一课骨骼教学内容:课本P2-4教学目标: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教具准备:人体骨骼模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出示一块骨头),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皮肤下面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骨骼。

(板书课题)2、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结构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2、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躯干、四肢。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4、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5、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6、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7、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比一比:你拼对了吗?8、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

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结构特点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骨头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骨头;(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5)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观察活动: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4、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

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第二课时四、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2、观察P4图片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五、安全教育1、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2、对学生进行骨骼保健教育。

六、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1.1骨骼(成人206块)构成: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作用:运动支撑保护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二课关节教学内容:课本P5-6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关节。

3、知道关节的作用,4、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具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2、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2、讲述: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与骨之间又是通过关节相连的。

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3、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4、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5、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6、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第二课时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完成下列各项活动:(1)转动你的胳膊;(2)推开门;(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4)大幅度甩手;(5)转动你的头;(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7、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4、小结关节的缓冲作用。

第三课时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1.2关节一、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头1.关节面(关节软骨)——灵活\关节窝2.关节囊:结缔组织构成、韧带加固——牢固3.关节腔:内有滑液——灵活二、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三、脱臼及脱臼的急救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三课肌肉教学内容:课本P7-9教学目标:1、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2、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3、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工作的。

4、会制作手臂以及膝关节的简易模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教学难点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具准备:制作手臂活动模型的材料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2、讲述:仅靠骨骼和关节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板书课题)二、肌肉的分布及类型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2、学生交流。

3、讲解: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骨骼肌,就是使骨头活动的随意肌;运动系统所讲的肌肉属于骨骼肌,它能在意识控制下做强力的收缩,人的四肢、躯干上可以自由活动的肌肉都属于这一类。

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产生运动。

一个人有600多块骨骼肌。

(2)平滑肌,就是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内脏充当衬里的不随意肌;人的内脏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不受意识支配,不能随意活动,但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因此保持经常收缩、放松,但收缩力不大,缓慢持久,不易疲劳。

(3)心肌,就是心脏所特有的肌肉组织,能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

心肌也具有纹理,但纹理比骨骼肌疏。

心肌也是不随意肌。

心脏以一定的速率跳动,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6、小结:肌肉占到了人体体重的40%,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第二课时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1、活动体验:(1)站直后向前弯腰。

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

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2、学生体验交流,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人体在做各种运动时,肌肉变硬的部分。

3、出示肌肉的收缩舒张图片,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4、小结。

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四、制作肢体的运动模型1、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手臂活动模型。

2、请学生说出制作的材料提到和制作要领。

(代表骨骼的材料选用硬质材料,代表肌肉的材料选用弹性材料,关节部位做成可以活动的结构)3、要求:提醒学生主要外形和科学原理上的仿真性。

4、用上述方法制作一个其他的肢体运动模型。

5、学生动手制作6、展评活动,自评、互评总结拓展五、总结拓展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游戏:谁是木头人?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第三课时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1.3肌肉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四课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内容:课本P10-12教学目标:1、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2、能够分析某一动作锻炼身体的部位和作用,知道不同动作锻炼的肌肉和关节不同。

3、了解不同运动队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4、能够针对具体运动分析如何保障安全5、知道摄入蛋白质和钙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教学难点分析具体运动锻炼的骨骼和肌肉部位。

教具准备:人体骨骼模型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3、谈话:骨骼和肌肉配合起来能让我们做很多动作,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

(板书课题)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二、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韧性;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和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阅读教材11页资料)6、思考、比较、讨论:(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9、交流、小结。

第二课时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