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散文
秦汉散文
一、诸子散文《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秦相国.秦王政立,尊为相国,号仲父饮鸩而死,年约近六十。
编撰时间及成书过程: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
当时诸侯各国养士之风盛行,四大公子(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的门客盛极一时,吕不韦作为秦国的国相,自然也不示弱,就召集门客三千人,号令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和学说都写下来,以论述天下之理,共二十多万言,号曰《吕氏春秋》。
悬于咸阳城门,称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吕氏春秋》,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势力从文化思想上和诸侯争强的产物,其中也许还有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体例:《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主要思想:《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
以道家、儒家和阴阳家为主,但都经过加工和改造,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朝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1.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2..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寓言特色:a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b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二、政论散文名家李斯★李斯:秦代政治家、散文家,楚国上蔡人《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1.理气充足,辞采华美,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2.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仇)”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3.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趋向于骈偶化,被后人称为“骈体初祖”;4.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三、刻石铭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
现存刻石共有7篇,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
秦汉散文选读——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学风貌
秦汉散文选读——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学风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不仅对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文学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本次课程将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秦汉时期的文学风貌,通过选读秦汉散文,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文学创作风格。
一、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在开始选读秦汉散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汉朝则是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行了更加宽松的政治制度,推动了科技、文化的繁荣。
二、秦汉散文的特点秦汉散文是秦汉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以散文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广泛流传于当时的社会。
与古代的辞章文不同,秦汉散文更加贴近生活,注重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
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简洁明快:秦汉散文注重文字的简练,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同时,尽可能用最简单的词汇和句子来表达。
2. 真实感受:秦汉散文强调真实感受,作者常常通过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3. 人文关怀:秦汉散文关注人的生活和命运,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关怀。
三、秦汉散文选读1. 《陶渊明集》陶渊明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散文作品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我们选读其中的《归园田居》一文,通过陶渊明的亲身经历,感受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编撰的一部重要兵书,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散文作品。
我们选读其中的《劝学篇》,了解当时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法,感受到古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3. 《史记》《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其中也有一些散文作品。
我们选读其中的《报任安书》,通过作者对自己遭遇的反思和总结,了解到古人对于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四、秦汉散文的影响秦汉散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秦汉散文
《史记》 史记》
◆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
☆
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的书面语; 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的书面语;人物语言富于 个性化; 个性化;叙的画面和深邃的意蕴 浓郁的悲剧气氛 强烈的传奇色彩
☆ ☆
☆
《史记》 史记》
秦汉散文
三、东汉散文: 东汉散文: (一)、史传散文: )、史传散文: 史传散文 1、班固:《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 汉书》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描写西汉盛世人物及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 重视规矩绳墨, 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2、赵晔:《吴越春秋》(历史演义小说雏形) 、赵晔: 吴越春秋》 历史演义小说雏形) 3、《越绝书》 、 越绝书》
采用多种方法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方法:反复渲染;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结合人物出身、 方法:反复渲染;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结合人物出身、 教养、经历;互见法; 教养、经历;互见法;多维透视法
互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 互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 史记》 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 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 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 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而在他 传中写即有无互见; 传中写即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某些事迹 在一篇传记中详写,在其他传记中略写即详略互见。 在一篇传记中详写,在其他传记中略写即详略互见。此 方法既避免了行文的重复,突出人物主要性格, 方法既避免了行文的重复,突出人物主要性格,有表现 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
秦汉散文
三、东汉散文: 东汉散文: (二)、政论文: )、政论文: 政论文 王充《论衡》 王符《潜夫论》 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 与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与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三)、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碑文:蔡邕: 郭有道碑》 陈太丘碑》 碑文:蔡邕:《郭有道碑》、《陈太丘碑》 游记:马第伯: 封禅仪记》 最早的游记) 游记:马第伯:《封禅仪记》(最早的游记)
秦汉散文
5、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人物 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 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 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 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史记》的风格特征
1、司马迁不是一般的描述历史进程和和人物的生平 事迹,而是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刻地思 考,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 然规律。
醇厚典雅的特点。
《史记》的叙事艺术
1、《史记》有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 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 颇具匠心,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 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
2、《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在体例上 冲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能够把更多 的内容纳入其中,比较全面的反映了社会 生活的整体面貌
3、这两篇作品均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主客 角色的设定包括多方面的意义:主方代表 对历史的超越,客方因循守旧。
《鲁灵光殿赋》
1、东汉大赋中与京都题材相关且较具特色的 作品还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这是 一篇专写宫殿之雄伟壮丽的作品。
2、《鲁灵光殿赋》从总体上看明显分为两个 板块,前一板块铺陈宫殿的本质特征,后 一板块叙述宫殿的功能效应,是二元分立 的格局。
2、《二京赋》中的理性精神 和充实的社会内容结合的 非常完美,不但超过了司 马相如和杨雄,也超过了 班固。
临迥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乌获扛
鼎,都卢寻撞。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 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华岳峨峨, 冈峦参差。神木灵草,朱实离离。总会仙 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女 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洪涯立而指麾, 被毛羽之襳襹。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 若飘飘,后遂霏霏。
2、就汉代而论,影响深远,规模宏大,成就 突出,可为代表的是班固的《两都赋》和 张衡的《二京赋》。两赋作一前一后,一 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互相辉映。
先秦两汉散文 笔记
第一章先秦散文概说第一节我国散文的起源1、散文的概念与韵文相对(不押韵即散文),出现较晚概念: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宋《鹤林玉露》2、散文的产生从文字记事开始(比诗歌出现晚,诗歌在文字产生前已经以口头流传的形式存在)文字产生前,两种记事方式A结绳记事B刻划符号记事甲骨文甲骨占卜:序辞、命辞、占辞、验辞钟鼎彝器周易(接近规范的散文)卦: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内容:1、表现行旅生活2、反映战争3、反映尖锐社会矛盾4、反映原始风俗第二节先秦散文的特点中国古代散文总体的特征1、强调实用2、浓郁的政治色彩(实用是为政治服务,与官方紧密联系,大部分散文都是官方文书)3、散文的理论稳定少变(文以载道、证道、喻道、明道)先秦散文的特点1、主要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历史散文的产生,源于史官传统诸子散文的产生则与周王朝统治权衰落、士阶层兴起有密切关系2、文史哲不分3、我国古代各种文体文章滥觞第三节先秦散文的发展阶段一、殷商西周先秦散文的形式阶段甲骨卜辞、殷周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辞》、《爻辞》和《尚书》中的《商书》、《周书》主要是占卜语录和王公言辞政令的记录篇幅短小、文采不多,大都佶屈聱牙,艰涩难懂二、春秋战国之际,历史散文空前繁荣,臻于成熟,诸子散文崭露头角历史散文:《春秋》、《国语》、《左传》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孙子兵法》诸子散文以语录体为主,文字简练、篇幅短小,富有哲理性,但论述未充分展开三、战国中期,唱主角的是诸子散文以《孟子》、《墨子》、《庄子》为代表,从语录体逐步发展为对话论辩体,专题论文四、战国后期历史散文:《战国策》、《晏子春秋》诸子散文:《荀子》和《韩非子》,代表先秦论说文的最高水平第二章先秦历史散文第一节《尚书》、《春秋》一、《尚书》1、《尚书》的成书与真伪问题现存最早的上古历史文献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关于《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今文尚书》——晁错《古文尚书》——孔安国2、《尚书》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尚书》的文体:典、谟、训、诰、誓、命最早的议论文:《无逸》、《秦誓》最早的叙事文:《顾命》、《尧典》《尚书》文章特点语言特点:文字古奥、佶屈聱牙风格:质直古朴二、《春秋》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现存《春秋》乃鲁国编年史,相传为孔子所撰,以鲁国十二国君为序,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逐年记载这242年间鲁国的历史。
秦汉文学秦汉散文PPT课件
——《吕氏春秋》体例
全书共十二纪(每纪五篇)、八览(每览八 篇)、六论(每论六篇),再加一篇序文,共 161篇(今存160篇)。 ——《吕氏春秋》性质
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以道家、儒家和 阴阳家为主,而这些思想又不是正宗的,都是经 过加工和改造的,它们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 化的结束和秦国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刻舟求剑”说明“时已徙矣,而法不徙”则难以 为治。
——“引婴投江”说明以其父“善游”而断定其子亦 “善游”的悖谬。二者的论证角度不相同。前者强调 时间、地点起了变化,后者强调人物有所不同。但都 是从反面论证“察今”的重要性和“变法”的必要性, 均紧扣论题。
20
三、《吕氏春秋》在散文史上的意义
最后一段: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 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 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 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1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日:“晋 师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己 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 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 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 得之矣。
中国古代文学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授课教师:万小丽
3
第一章 秦汉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秦汉文学-秦汉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秦汉文学-秦汉散文1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
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
其编撰的目的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
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文风不拘一格。
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
2、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
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
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
3、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
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4、“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5、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秦汉散文
元年(前206)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 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全書一百篇,有 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該書在體例上 沿襲了《史記》,但也有所創新,如《藝文志》、 《地理志》和《百官公卿表》等。 班固所崇奉的是正統的儒家思想,所以他缺 乏司馬遷的那種對歷史的深刻見識和大膽的批判 精神。 2、文學成就 內容上,西漢士人的奇特官場命運、家族興 衰的歷史。悲劇人物形象的塑造。 藝術上,重視規矩繩墨,行文謹嚴有法。在 敘述中暗含褒貶;注意強調帶有起始性質的事件。
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 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 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 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 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 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 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者士勇。 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 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 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 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 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
逸事置於篇末。 重點是悲劇人物形象的塑造。
蘇武傳(節選)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艸實而食 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持操,節旄盡落。積五、 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 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餘,王病, 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後,人眾徙去。其 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 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蘇武 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 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 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 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
秦汉散文
体例:
❖《吕氏春秋》体系严密,全书 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 (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 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 (今存160篇)。
主要思想: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主 要代表作。以道家、儒家和阴 阳家为主,而这些思想又不是 正宗的,都是经过加工和改造 的,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标志:
《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
1.理气充足,辞采华美,挟战国 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 丽;
2.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 趋于骈偶化,被后人称为 “骈体初祖” ;
3.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 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 模。
(三)秦刻石铭文
❖《吕氏春秋》和李斯《谏逐客书》 均作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 代散文的真正代表,是秦刻石铭 文。
❖秦刻石文堪称碑铭之祖,汉魏碑 铭,莫不被其遗则。
《琅琊刻石》
公元前219年, 秦始皇东巡到 琅琊郡(今山东 胶南西南)时所 立。这是刻石 的后半部,存 国家博物馆。
《峄山 刻石》
(公元前 219年, 山东邹县)
二、两汉散文的分期
❖汉帝国在思想统治、文化学术等 方面,经历了一个从西汉前期的 自由发展,到元帝以后的充满神 学宗教意味的儒家思想的定位一 尊,再到东汉后期儒家统治崩溃、 各家各派思想重又抬头的三次变 化。这种变化对汉代散文的发展 起着非常重要的制约作用。
❖文章先叙述秦自穆公以来皆 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 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 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 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 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 物而轻人。
❖现在一般学者往往把李斯《谏 逐客书》当作秦王朝政论散文 的代表,其实它只能算作战国 策士策论的绝响,当秦王朝实 行文化专制后,文士横议之风 便荡然无存了。
秦汉时期散文发展历程
秦汉时期散文发展历程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中国散文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散文经历了从初期形成到逐渐完善的过程。
在秦汉时期的初期,散文以记载历史、纪实事实为主要特点。
当时的散文多数以记叙和描写为主,主题内容以描述政治事件、战争经验、行政条例和人物传记等为主。
这种形式的散文有着鲜明的实用性,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政治事件。
其中以《史记》和《汉书》等为代表的史书成为当时散文的重要体裁。
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逐渐开放,秦汉时期的散文开始注重个人感悟和思想表达。
从内容上来讲,这个阶段的散文主题更多涉及人生哲理、情感和态度等方面。
比如《庄子》中的语言诙谐,通过寓言故事来表达哲学思想;《论衡》则探讨了很多深刻的问题,如宇宙起源、人性善恶等。
这种个人感悟的散文形式对后世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汉时期的散文并不完美,它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文风较为单一,缺乏丰富的表现形式。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较为紧张,对于文字表达的约束也较为严格,限制了文风的发展。
此外,这个时期的散文在表达空间和文字形式上也存在一些限制,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和拘束。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是中国散文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从初期的纪实记载逐渐转变为以个人感悟和思想表达为重点的形式。
这
个时期的散文虽然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但它为后世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第二章 秦汉散文
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其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
《论积贮疏》、《过秦论》等。这些文章涉及藩国、 匈奴、政治秩序、经济措施等一些列重大问题,流露 出浓厚的忧患意识。
《过秦论》
其主旨在于辨析秦亡的原因,为汉代的统治提供借鉴。
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批评秦始皇、胡亥和 子婴的统治过失。
实,风格峻切。
代表作《谏逐客书》,此书立论
于客情对秦国的重要作用。
2、西汉初期——贾谊
西汉初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政论文作家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
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 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 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 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 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
第二节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产物,往往较为系 统地表达士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看法,理论特 点明显。 秦时吕不韦组织其门课编撰的《吕氏春秋》,汉 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所作的《淮南子》等,都被后世 视为先秦诸子的延续,名列于书。汉代也有很多这样 的著述,如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说》等。
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中有三百多则寓言故事,其数量可与《韩
非子》相比,书中常常将多个寓言故事连缀为一组,从
不同的角度来阐发某个道理或思想。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
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 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
撰写,故而得名。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
王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
中国散文发展史(先秦散文、秦汉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散文)
中国散文发展史(先秦散文、秦汉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散文)一、先秦散文文学的起源是远在文字之前的。
我国最古老的文学便是始于诗歌;有了文字以后,由于中国文字具单音、独体等特性,在用字造句的时候,自然会因为声气调和的关系,产生了奇、偶的自然音韵。
于是讲求对偶的便逐渐形成诗赋一派,好奇的则产生为散文一派。
然而我国在汉以前所谓的“散文”,并不能算纯文学,大多都是一些记事说理的实用文,像伏羲的“教”,神农的“占”,都属这一类。
仅管如此,这些说理记事的散文,随着时间不断的累积,除了提供前人的思想见解给后人了解外,文章的写作手法,实际上也不断的在往纯文学的艺术标准迈进着。
先秦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指的是后殷商到战国末年这一段时期的散文。
以目前的文献资料看来,我国最早的“书面文学”应该起于商朝的甲骨卜辞及铜器铭文,它们包括了韵文和散文的记载,这就是散文的起源。
接着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文化变迁,提供给散文一个很好的孕育、发展环境,使散文迈向中国古典散文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可分为两大派:史传散文与诸子散文。
当时的散文之所以会大量出现、发展,成为先秦时代散文最重要的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之际,因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土地的利润,也增加了土地的侵占掠夺情形;且当时列国并立,竞争激烈,经常有兴亡纷争的事件发生,需要有文章记载这些事情。
于是史传散文因用而生,并且开始迅速发展。
同时,因为农业生力的发展,渐接造成商业繁荣,商人抬头。
当时有不少富商置身政治舞台,而封建制度则日趋毁坏,从此贵族没落,平民崛起。
贵族在封建制度破坏后流落民间,与庶民无异,只能以传授知识技能谋生,学术文化也从贵族专有普及于民间。
再加上社会政治的影响,一般的才智之士,可以抒发己见,用以劝谏君王,或著书立作,匡救时弊,百家争鸣局面由此产生,于是有诸子散文的产生,并且呈现长足的进步,与史传散文互相辉映。
总之,先秦时代散文能突然蓬勃发展、大放光彩,主要是受到政治经济的改变、社会阶级的变动、文化思想、文学本身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秦汉之初的政论散文
秦汉之初的政论散文先来简单概括一下秦汉时代文学的几个阶段。
秦朝时间本来就短,又有焚书坑儒的文化灾难,因此文风不兴。
唯一可说的就是李斯的散文,继承先秦诸子散文,后继西汉政论文,有承上启下之功,写作水平也很高。
汉代可说的就很多了,汉初还带有百家争论的余波影响,不少作家致力于写政论散文,其中突出的有贾谊和晁错,名篇有《过秦论》。
到了武帝时期,记史散文出现了巨著《史记》,其纪传体的写法既开创了一类史书体例,又开创了纪传散文的历史。
后面还有班固的汉书,也是重要的历史散文。
诗歌方面汉初有一些尚未脱离楚辞影响的骚体赋,不过成就和影响都不大。
到了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武帝在文学上倡导辞赋,在身边提拔专门的词臣,从而将汉赋推至兴盛,司马相如等人就是此类。
不过一般认为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是汉乐府,武帝时期扩大了官方收集民间音乐的机构,经过整理以后流传至今,称为汉乐府、乐府诗。
乐府诗影响了东汉一些文人创作者的活动,有一些五言诗存诗,汇编为所谓的《古诗十九首》,不过作者名都没有保留下来。
|李斯与其《谏逐客书》当时韩国派郑国以兴修水利的方式虚耗秦国国力,事败以后,秦王听信贵族大臣的建议,下逐客令,驱逐一切在秦国的外国客卿。
李斯当时在秦国当门客,也位列被逐名单当中,于是上书劝谏秦王。
秦王阅读之后急撤逐客令,将已经上路的李斯追回,授予重任。
这篇《谏逐客书》为谏秦王逐客令而写,针对秦宗室大臣的错误论调进行驳斥,是一篇驳论性质的政论散文。
文章风格上承先秦散文,论述上有荀子散文周密严谨的风格,铺叙舒张上又有纵横家的气势,对于汉初晁错贾谊等人的政论散文影响颇大。
文章首先表明主题,然后列举秦先世四代君王的发展史,为客卿摆功。
然后从秦王本人的兴趣出发,秦王既然喜欢从六国收集珍宝,却在人才问题上倒行逆施,这怎能完成“跨海内,制诸侯”的丰功伟业呢。
最后以逐客令的危害警视秦王,认为这是资敌之举,无异于给敌国提供粮食和武器。
文章在立论上的有点主要在于抓准立场,李斯没有从个人的角度来埋怨,句句从秦王的好恶理想出发,句句立足于从秦国的国运来说服秦王,列举秦国先王之史来讲客卿之功,这种无私是政论所需要的。
秦汉散文发展脉络
秦汉散文发展脉络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散文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散文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具体来说,秦汉散文主要包括史记、汉书、晋书、南齐书等史学类散文和《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哲学类散文。
在史学类散文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史记》。
该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作者司马迁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散文手法,如对比、比喻、描写等,使作品在历史记录的基础上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汉书》则是以汉代为主要内容的史书,其散文形式更加成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在哲学类散文中,《庄子》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道家思想为基础,通过散文的形式传递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列子》也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哲学类散文,其内容主要涵盖了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宇宙哲学等方面,同时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少启示。
总的来说,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十分丰富多彩,其作品不仅在史学、哲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少的借鉴和启示。
- 1 -。
秦汉文学和秦汉散文
2、贾谊:西汉大儒,贾生、贾子、贾长沙。
·汉文帝:“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 今不及也。”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①辞赋:《吊屈原赋》、
《鵩鸟赋》。
②散文:政论《过秦论》、《治安策》和《论 积贮疏》。
·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理既切至,辞 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
·政治家的气魄和历史家的睿智,充满热情, 富于文采。散文特点:
浓厚的忧患意识。
据实设论;
气盛情浓;
铺饰排比,渲染淋漓。
3、晁错:(?-前154),颍川(今河南禹 县)人。汉景帝刘启的“智囊”。
·政论文:《论贵粟疏》 特点: ①切实中肯,论精识深,
擅长分析。 ②辞藻谐偶, 合先秦各派学说。 “一字值千金”。
3、特色:短小精 悍,事实说理, 平实畅达,寓言 故事丰富多彩。
(二) 李斯:秦始皇封禅刻石铭文多出其手。
鲁迅:“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1、李斯其人: (?-前208) 战国末楚国上 蔡(今河南上 蔡西南)人。 史书称:“青 年时正直、上 进、好说。”
• 汉赋:汉大赋。语言整饬华丽,重视铺陈。 四言韵文各样式。如:颂、连 珠、赞、箴、铭、碑铭、吊 文、哀辞、诔等。 · 政论文:骈偶工整,魏晋 发展为骈文。
• 西汉前期和中期的文学概况: 1、韵文:楚辞孕汉赋,楚歌孕五言诗。 2、散文:战国纵横家风格的散文。 具有恢宏气度, 论述天下政事得 失。
一、前期散文特色
一、秦代文学概况: • 《文心雕龙·诠赋》:“秦世不文,颇有杂赋”。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二、秦代文学值得一提的现象有二:
(一)《吕氏春秋》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中国古代秦汉文学是指秦代和两汉文学,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在上有较为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一、秦汉散文一、所谓“汉代散文”是指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汉代散文创作的主流,就文体说是政论文,就文风说,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
大体说,由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变而为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再变而为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再变而为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文风几经迁转。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理解;一、《吕氏春秋》简况。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被视为杂家着作。
二、《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吕氏春秋》文章一般都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如《贵公》。
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它在阐述某个道理和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
三、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公元前247年入秦。
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拜为长史、客卿。
秦统一,李斯为丞相,设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下令焚书而倡导“以吏为师”。
李斯遭赵高诬陷腰斩于咸阳之市。
李斯入秦十年,因韩人郑国为秦修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所以写了《谏逐客书》。
四、秦刻石文的特点。
1、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较独特。
2、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3、限于刻石体制,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这篇《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
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胪述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秦汉散文论说总结
秦汉散文论说总结一、引言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散文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对秦汉散文进行论述和总结,以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二、秦汉散文的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秦汉时期的散文起步较晚,主要受到古文运动的影响。
当时的文人开始倡导汉代以前的文化,推崇古文化作为文学的典范。
这为散文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秦汉初期的散文作品更多是以史书和编年体的形式出现,如《史记》、《汉书》等。
这些作品在表达历史事实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 建立独特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汉散文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这一阶段,散文的题材开始多样化,包括描写自然景观、叙述历史故事、抒发个人情感等。
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字的表达方式,追求语言的优美和形象的丰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司马迁,他在《史记》中不仅记载了历史事件,还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绘画般的语言,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文风。
3. 形成成熟阶段到了秦汉时期的中后期,散文逐渐成熟起来。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散文作家,如刘向、班固等。
他们在作品中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体验,描写生活琐事和个人心情,使作品更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
同时,这些散文作品还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寄托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秦汉散文的特点1. 文字的生动形象秦汉散文在文字表达上注重形象的描绘,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来描写景物、人物和情感。
通过形象的描绘,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2. 感情真挚自然秦汉散文的作家们在作品中表达情感时,注重真挚和自然。
他们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有情感共鸣力。
3. 看重个人体验秦汉散文以个人体验为基础,注重个人的感受和思想。
作家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对社会、人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4. 内容多样化秦汉散文的题材多样化,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故事、个人情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贾相关史料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
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 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 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向 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 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 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 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与洛阳宋 孟及刘李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 陗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 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 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 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 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附一:两汉散文研究状况:
附二:两汉散文参考书目:
附三:综合运用
)。 A宋玉 B贾谊 C李斯 D吕不韦 [2]、李斯的代表作是( )。 A《谏逐客书》 B《狱中上书》 C《察今》 D《论积贮疏》 [3]、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是因为( )。 A《论积贮疏》 B《过秦论》 C《治安策》 D《论贵粟疏》
第二编
第一章
重点提示:
秦汉文学
秦汉散文
这一章要把握秦汉散文发展的脉络和演变
轨迹,了解各个阶段发展的不同特点,同 时还要熟悉不同时期代表作家的散文代表 作及其特色。 重点把握: 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
一、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魏有信陵君、 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 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 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 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 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 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 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 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 者予千金。‛
信的形式来表情达义。但此时所遗之书,多 为军国大事,只论事说理,个人感情不多; 战国时期,一些书信在叙事、议理中已经含 有较多的抒情成分。汉代,它们或偏重抒情, 其中有一些议理的成分;或偏重议理,其中 有一些抒情的成分。将抒情与议理完满结合。
邹阳与《狱中上梁王书》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者,齐 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 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 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 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擒,恐死而负 累,乃从狱中上书曰……书奏梁孝王,孝王 使人出之,卒为上客。‛
孙执升云:‚史迁一腔抑郁,发
之《史记》,作《史记》一腔抑 郁,发之此书。识得此书,便识 得一部《史记》。盖一生心事, 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 代大文章。‛(《评注昭明文 选》)
第五节 《汉书》与东汉散文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它沿袭《史记》的体例而略有改变。它 改书为志,去掉‚世家‛并入‚列传‛, 这样它就由‚纪、表、志、传‛四部分 组成。全书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主 要记载从高帝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二 百三十年的历史。(西汉的历史)
贾谊相关史料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
为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 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 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 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 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 具其事仪法……。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 太傅。‛
《狱中上梁王书》主要艺术特色
[1]、表达上博引史实 [2]、巧设比喻,铺张排比。
[3]、辞采富丽,具有辞赋化倾向。
精彩片段: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折肋折齿于 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 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 以申徒狄自沉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 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 于路,繆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 以国。此二人者,岂借宦于朝,假誉于左右,然后 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 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论贵粟疏》
论述中心:阐述重农贵粟,强本抑末的主
张。 艺术特色: 1、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说理透彻。 2、正反对照鲜明,说服力强(今昔、商 农)。 3、语言朴素,具有逻辑性。 4、感情真挚,气势充沛。
第三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淮南子》的文学色彩: 1、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 2、行文多形容铺张,繁富有序,颇重语言的修饰和 整饬。
其它抒情议理散文
1、杨恽《报孙会宗书》
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汉书.司马迁传》 中说:‚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 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可能是 私授弟子,或允许友朋阅读转录)焉。‛ 2、班昭《为兄上书》 3、徐淑《答夫秦嘉书》
司马迁与《报任安书》
结构层次:
1、说明迟迟未回信的原因。 2、具体阐述自己的身残处秽,诉说所 遭受的奇耻大辱。 3、回顾了为李陵辩护而获罪的经过。 4、阐述作者的生死观、荣辱观。 5、说明自己著成《史记》,可偿前辱之 债。 6、总收愤叹之意。
《报任安书》
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次序井然,前后呼应。 2、重铺排,重夸张,以酣畅淋漓取胜。
又引证了大量的史料,使用了许多比喻 手法,从而构成一种不可折服的气势。 3、语言富有抒情性。
精彩评述:
明代孙月峰说:‚直写胸臆,发挥又发挥,
惟恐倾吐不尽,读之使人慷慨激烈,唏嘘欲 绝,真是大有力量文字。‛ 又曰:‚粗粗卤卤,任意写去,而矫健磊落, 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且峭句险字,往 往不乏,读之但见其奇肆,而不得其构造锻 炼处。古圣贤规矩准绳文字,至此一大变, 卓为百代伟作。‛(《评注昭明文选》)
一、单项选择题: [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5]、晁错的散文名篇是(
)。 A《论积贮疏》 B《过秦论》 C《治安策》 D《论贵粟疏》 [6]、《新语》十二篇是( )所写。 A贾谊 B陆贾 C贾山 D晁错 [7]、董仲舒的散文代表作是( )。 A《春秋繁露》 B《盐铁论》 C《管子书录》 D《新序》 [8]、《报孙会宗书》是( )所写。 A司马迁 B杨恽 C刘向 D董仲舒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西汉初期的作家是(
A贾谊 B枚乘 C刘向 D晁错 [2]、下列属于刘向的作品有(
)。
)。 A《新序》B《说苑》C《列女传》D《春秋繁露》 E《管子书录》 [3]、下列属于东汉的散文作家( )。 A桓谭 B王充 C仲长统 D杨恽 E刘向
三、解释题:
《论积贮疏》
论述主旨:发展农业,储存粮食,对治国安民具有
重大意义。 论述角度: 1、从对现实的分析,证明‚积贮‛的紧迫性。 2、从对现实规律的阐述,证明不‚积贮‛的危害性。 3、从对具体措施的设想,证明‚积贮‛的可行性。 艺术特色:注重铺陈说理,行文流畅而有气势。
晁错相关史料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晁错者,颖川
二、李斯与《谏逐客书》 写作特色: 1、采用铺张手法。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文风波澜起伏,宏放雄辩,有纵 横家遗风。
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形式多为奏、议、疏、策等
内容多为发表政见,指陈时弊,也
有专门总结秦之教训或劝告侯王不 要谋反的。 艺术上这些文章都写的感情充沛, 气势逼人,富于文采,既有战国散 文的遗风,也受当今辞赋的影响。
他的《七略别录》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分类目 录学著作。其它还有《战国策书录》、《管 子书录》、《孙卿书录》等。 散文代表作:《新序》、《说苑》。 东方朔《答客难》 桓宽《盐铁论》 扬雄《解嘲》
第四节 抒情议理散文
总的特点:书信体,抒情与议理结合。 发展流变:春秋时期,我国古人就开始用书
记事散文有赵晔的《吴越春秋》、袁康的《越绝
书》; 政论散文有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 另外,游记、碑文等新的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游 记。 总体来说,东汉散文向着骈俪化的方向发展,同格。
《贤良对策》的主要观点:‚春秋大一统者,天
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刘向及其它作家
刘向是西汉后期重要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
贾谊散文简介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58
篇,收录于《新书》。其作品大致可分三 类: 一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 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论积 贮书》《陈政事书》(又称万言书之祖) 三是一些杂论。
《过秦论》的艺术特色
1、文章洋洋洒洒,以历史事实为据,以精 辟议论作结,有一种令人深思猛醒的艺术 效果。 2、无论叙述还是议论,都以对比手法加以 强调,颇具说服力。 3、文章排比铺叙,尽力渲染,深得先秦纵 横家说辞的风神。
《淮南子》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1、关于美的本质的认识。 2、关于审美艺术的创作规律。 总结:《淮南子》关于美及审美艺术创作的探讨, 代表了汉代的美学成就,也明显体现出从先秦向魏 晋过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