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

合集下载

药物代谢与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代谢与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代谢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药物作用机制是药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可以揭示药物的药效和不良反应,对于药物的合理应用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在生物体内,药物经过化学变化而萎缩或失去活性的过程,它可以发生在肝脏、肠道、肺、皮肤等部位。

药物代谢的主要作用是两个方面:第一,对药物进行转化和消除,以维持生物体内药物的浓度;第二,一些药物代谢产物可以达到治疗作用或毒性作用。

药物代谢分为两个主要过程:1. 相位I代谢反应 2. 相位II代谢反应。

相位I代谢反应: 药物在细胞中被氧化、还原、加氧、脱氢、羟化或甲基化等反应后,引起改变药物结构,通常增加极性,使代谢产物更容易被排泄。

这种反应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在肝脏内进行。

相位II代谢反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谷胱甘肽、肌酸等化合物结合,形成水溶性化合物,易于从人体内排出,这种反应称为相位II代谢反应。

药物代谢酶在人体内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药物代谢和药物代谢产物直接影响药物的药效和不良反应。

例如,患者在接受特定药物治疗时,如果患者的肝脏代谢酶低于正常水平,那么患者的代谢速度会降低,药物在身体内积累,可能会导致剂量过高和毒性反应。

二、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作用机制是药物产生药效的过程。

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并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有三种:1. 造成病理反应; 2. 抑制病原体; 3. 矫正自然机能。

药物由化学结构组成,使得它们能够对不同的生物系统产生影响。

药物作用可以通过拮抗、均衡、兴奋等方式实现。

药物拮抗:药物通过与另一种物质结合,阻碍或抑制其生物学作用。

药物均衡: 药物可以帮助生物系统保持平衡,在过程中可以对某一方面产生抑制或增加效果。

药物兴奋:药物通过刺激特定的化学反应和神经传导过程,增强生物系统的功能。

总之,药物代谢和药物作用机制对于理解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药物研发和治疗实践中,了解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药物,并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治疗患者,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名词解释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名词解释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名词解释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一门学科,涉及到一系列特定的名词和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名词解释:
1. 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转化过程,通过代谢作用,药物可以被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或无活性代谢产物,以及被清除出体外。

2. 代谢酶:代谢酶是参与药物代谢反应的酶类蛋白,负责催化药物分子的转化。

常见的代谢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酶)和UDP-葡萄糖转移酶(UGT)等。

3. 代谢途径:代谢途径是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反应的不同路径。

代谢途径可以是氧化、还原、水解、酯化、葡萄糖苷化等。

4. 代谢产物:代谢产物是药物代谢反应的终产物。

代谢产物可以是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药理活性或毒性;也可以是无活性代谢产物,无药理作用或低药效。

5. 半衰期:药物的半衰期是指体内的半数药物浓度消失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通常用于衡量药物的清除速度和给药间隔。

6. 受体饱和:当药物在体内代谢酶的催化下发生代谢反应时,代谢酶可能会达到其最大催化能力。

当药物浓度超过代谢酶的饱和点时,药物的代谢速率将不再线性增加,而是逐渐趋于饱和。

这些名词和概念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药物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的多种代谢途径研究

药物的多种代谢途径研究

药物的多种代谢途径研究药物在人体中的代谢与排泄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

药物代谢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代谢和终末代谢。

初步代谢一般由肝脏完成,主要是将脂溶性的药物转化为水溶性的药物,以便体内能够更有效地排泄。

终末代谢则是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泄出去,主要通过尿液、粪便和呼出气体等方式。

药物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丙酮酸途径、糖原储备途径、葡萄糖酸途径、吲哚醋酸途径、芳香族羧酸途径等。

其中,丙酮酸途径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之一。

丙酮酸代谢将药物分解成一系列代谢产物,如酸性代谢产物、酚类代谢产物、醇类代谢产物等。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肾脏、肝脏等机体排泄出去。

此外,药物代谢还可能会受到酶的影响。

肝细胞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是药物代谢的重要酶类。

不同的药物可能会选择性地激活或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从而对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毒性。

因此,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及酶类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可以有助于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并为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近年来,分析代谢产物的质谱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分析药物代谢产物的质谱图谱,快速鉴定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代谢速率。

同时,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可以对药物代谢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实现对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快速预测,同时还可以为开发新药提供参考。

总之,药物代谢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供思路,还可以为开发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当前,代谢组学技术、药物代谢数据挖掘技术等新兴技术为药物代谢途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不仅可以加深对药物代谢途径的认识,还可以为药学研究和应用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

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

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被生物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它是药物在人体内的转化、代谢和消灭的关键过程。

药物代谢发生在肝脏、肠道、肺、肾脏、皮肤等部位。

药物代谢对药物活性和毒副作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其临床意义很大。

药物代谢对药物活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药物活性。

一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后会被还原、氧化等,导致药物变得更加不活性化,无法继续发挥疗效。

2.增加药物活性。

有一些药物在代谢后会产生活性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更强的药效。

3.药物互相影响。

一些药物代谢产物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或副作用,因此在同时用药时应注意鉴别。

而药物代谢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降低药物毒性。

一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后会被还原、氧化等,使得药物毒性减轻,从而减少药物副作用。

2.增加药物毒性。

有些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毒性代谢产物,
从而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药物代谢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对药物代谢的研究,可以更
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1.指导药物选择。

药物代谢差异会导致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反应
不同,因此在临床用药中,应根据个体代谢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2.调整药物用量。

对于药物代谢能力较低或代谢速度较慢的个体,应考虑减少药物剂量,以免出现毒副作用。

3.评估药物疗效。

了解药物代谢过程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为临
床治疗提供参考。

药物代谢的方式与步骤

药物代谢的方式与步骤

药物代谢的方式与步骤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最终转化成为代谢产物并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分为两个步骤:相位I代谢和相位II代谢。

相位I代谢相位I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通过使药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发生改变,减少药物的脂溶性,增加药物的亲水性,从而便于后续的代谢和排泄。

相位I代谢的主要反应包括:
氧化反应:药物被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催化,在药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使药物分子发生氧化反应,如酰化、去乙基化、去甲基化等。

还原反应:药物被还原酶催化,使药物分子还原,如还原酮、烯醇、硝基等官能团。

水解反应:药物被水解酶催化,使药物分子发生水解反应,如酯水解、脂肪酸水解等。

相位II代谢相位II代谢是指药物在相位I代谢后,通过将代谢产物与降解产物结合,形成更加水溶性的代谢产物,便于药物的排泄。

相位II代谢的主要反应包括:
谷胱甘肽转移反应:药物的代谢产物与谷胱甘肽结合,使药物分子更加水溶性,便于排泄。

磷酸化反应:药物代谢产物与磷酸结合,形成更加水溶性的代谢产物。

甲酰化反应:药物代谢产物与甲酸结合,形成更加水溶性的代谢产物。

总之,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的过程,主要包括相位I代谢和相位II代谢两个步骤。

药物代谢的目的是将药物转化为更加水溶性的代谢产物,便于药物的排泄。

药物代谢的方式和步骤对药物的药效、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药物代谢与药效的关系

药物代谢与药效的关系

药物代谢与药效的关系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

药物代谢对于药物的药效产生重要影响,它可以决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等。

因此,深入了解药物代谢是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评价药物效果和判断不良反应的重要基础。

1. 药物代谢的基础知识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肠道、肾脏和肺等器官。

药物分别通过各种不同的代谢途径进行代谢,有些药物仅通过一种代谢途径代谢,而有些药物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代谢。

最常见的药物代谢途径包括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 (CYP450) 系统和肾脏的尿液排泄等。

肝脏的CYP450 系统是最广泛使用的药物代谢途径,它涉及多种酶的催化作用,包括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等。

每种酶都能够代谢一定类别的药物,但作用与酶的突变多态性、感染和环境因素(如糖尿病、抗癌药物)等有关,从而产生巨大的个体差异。

除了CYP 450 系统外,肝脏的其他代谢途径还包括与谷胱甘肽结合的转移酶系统、不含CYP450 酶的单胺氧化酶系统等。

总的来说,药物代谢是非常复杂的,能否完全了解所有代谢途径和机制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2. 药物代谢与药效药物的药效是指治疗效果,药效的强度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有关。

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是由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因素决定的。

药物代谢与药效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药物代谢快速或缓慢都可能影响药物的药效。

如果药物代谢过快,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会降低,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例如,对于需要CYP450 酶代谢的药物,如果患者有与该酶相似的突变,药物代谢相对快速,药物在体内浓度无法达到起效量,从而降低了药效。

此时,可以考虑增加药物剂量或使用代谢慢的药物。

相对而言,如果药物代谢过缓,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太高,可能产生毒性效应,使药物副作用加重。

例如,CYP3A4 酶代谢的某些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CYP3A4 酶系统的代谢,导致药物浓度升高、副作用加重。

药物的代谢名词解释

药物的代谢名词解释

药物的代谢名词解释
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被分解成较小的化合物,然后被排出体外。

药物代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肺部排泄和肠道排泄等。

以下是一些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名词解释:
1. 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发生生物转化,会导致药物结构的改变,增加药物代谢的速度。

2. 代谢产物:药物经过代谢后产生的新化合物,通常比原药物更容易排出体外。

3. 细胞色素P450:一种酶,参与药物的代谢过程。

肝脏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色素P450,因此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4. 代谢酶:参与药物代谢的酶,包括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酯酶、胆碱酯酶等。

5. 代谢途径:药物代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

6. 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药物代谢的速率,通常用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

药物代谢对药物的疗效和毒性都有重要影响。

了解药物代谢的过程和相关的名词解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提高临床用药的效果。

简述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

简述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

简述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

1.引言1.1 概述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和消除过程,通过被代谢成为更容易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达到治疗作用或者产生毒理效应。

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在于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的重要生物转化过程之一,通过代谢,药物能够被分解、激活、失活或转化成更容易排出体外的水溶性代谢产物。

药物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也可在肠道、肾脏、肺等其他组织器官中进行。

药物代谢可以通过两种主要途径进行,即相位I反应和相位II反应。

相位I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等过程,使药物分子变得更活性或者更容易被相位II反应转化。

相位II反应主要是通过药物与一些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硫酸等)结合,形成更易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

药物代谢主要依赖于一系列酶系统的参与,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CYP 酶)、醛脱氢酶、酯酶等。

药物代谢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药物代谢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活性和持续时间。

一些药物经过代谢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更强的药效,因此药物的代谢速度可以影响其治疗效果。

相反,药物如果被迅速代谢,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浓度和疗效,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药物代谢对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也有影响。

药物代谢不良或代谢产物的积累可能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此外,药物代谢还可能与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有关,不同个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因此个体之间对于同一药物的反应和剂量需求也不相同。

综上所述,药物代谢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准确了解药物代谢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意义,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和毒性,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随着药物代谢的研究不断深入,未来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个体化药物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使他们能够理解整篇文章的组成和逻辑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存在部位:(肝脏、血液、肾脏、肠粘膜)
细胞浆或线粒体中
• 非微粒体酶系的组成
① 细胞浆中酶系:醇脱氢酶、醛氧化酶 黄嘌呤氧化酶
② 线粒体中酶系:胺氧化酶 脂环族芳香化酶
(三)肠道菌丛的酶系统
• 肠肝循环:
有些药物的代谢产物经胆汁排入肠道中, 在肠道菌丛的作用下转化为原形药物后又被小 肠吸收,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这样的现象称 为肠肝循环。
② Clh与ER的关系:
Clh=
dX/dt C
= Q(Ca Cv) Ca
=Q ·ER
③ 影响Clh的因素 • 影响Clh的因素主要有肝血流量Q、肝内在
清除率Clint、蛋白结合率(用游离药物百分数 表示fu)

Clh=Q[
Clint Q Clint
]

因小素,是此①肝时根血C据lh流近T量a似bQ2为,,常当蛋数E白RC结高lh=合时C率,li对n影t C。响lhC的lh影的响主很要
OMe
OMe
H3C CH3O
H3C
NN
NH
CH2 S O
P450
H3C HOH2CO
H3C
NN
NH + 砜 + 硫 醚
CH2 S O
奥美 拉唑
5-羟 基 奥美 拉唑
举例①:非那西丁
OH
OC2H5 NHCOCH3
NHCOCH3 OC2H5
NH2
① 对乙酰氨基酚 ② 对-乙氧基苯胺
举例②:扑炎痛(Bonorylate),贝诺酯
]
• 蛋白结合率高→fu小→Q >> fuClint′ →Clh=fu×Clint′=Clint
• 蛋白结合率低→fu大→Q << fuClint′→Clh=Q
第三节 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第一相反应 两大类
第二相反应
氧化反应8 还原反应4 水解反应2 结合反应5
四小种
一、氧化反应
(一)微粒体酶系的药物氧化
② 根据Tab2,当ER低时,影响Clh的主要 因素是蛋白结合率,蛋白结合率的大小用fu,即 游离药物百分数表示。蛋白结合率高,fu小。此 时,肝内在清除率=游离药物的内在清除率×游 离药物百分数,即Clint=fu×Clint′。
Clh=Q[
Clint Q Clint
]= Q[ fuClint , Q fuClint ,
2、肺 3、其他
全身的血液都要流经肺部
皮肤、脑、鼻粘膜、肾脏也 具有一定的代谢作用。
(一)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
首过效应=代谢失活 代谢失活的两个过程:
药物 ①




肝脏
example
消化道首过效应
口服药物在经过消化道时,由于胃酸 、各种消化酶和肠道内微生物产生的酶的 影响,可能发生各种代谢反应,导致部分 药物在胃肠道中代谢失活,结果吸收入体 内的原形药物相应减少
举例①: 乙酰苯胺
NHCOCH3
NHCOCH3
OH
对羟基乙酰苯胺
举例②:苯丙胺
CH2CHCH3 NH2
HO 狗 、大鼠 兔
CH2CHCH3 羟化反应
NH2
CH2CCH3 O
脱氨作用
举例③:消炎痛
CH2COOH
N O
Cl
消炎痛
HO
CH2COOH
N O
Cl
5-羟基消炎痛
脱氨和脱硫作用
• 不是N、S原子的氧化,而是脱去N、S原子, 由氧原子取代
N
N
ω-1 氧化物
O
O
CH2CH2CHOHCH3
举例③:特菲那啶
OH
HO
N (CH2)3 CH
99.5%
OH
HO
N (CH2)3 CH
有 活性
CH3 COOH
CH3
CH3 CH3
CH3
HO
NH
连接在杂原子上烷基的氧化
• 又称脱烷基反应 ,通常是N、O、S原 子的邻位(或ω、ω-1 )烷基被氧化成醛而 脱离,而母体药物则生成相应的胺、酚和 巯基化合物。一般分为N-脱烷基、O-脱烷 基和S-脱烷基 。
N――胺 O――酚 S ――巯基化合物(硫代醇)
举例①:N-脱烷基
• 反应速率一般是叔胺(-N-)>仲胺(NH-)
CH3 NHCOCH2N
CH3
C2H5 C2H5
利多卡因
CH3 NHCOCH2NHC2H5
CH3
N-乙基利多卡因
举例②:O-脱烷基
• O-脱烷基成酚,氧烷基就是醚,所以此类 反应又称醚解,一般芳醚类药物经此代谢。
MAO 胺
DAO
芳香基或烷基醛
羧酸
5-羟色胺的体内代谢途径
H
N
CH2CH2NH2 MAO
H N CH2CHO
HO
5-羟色胺
HO
5-羟吲哚乙醛
醛脱氢酶
H N CH2COOH
HO
5-羟吲哚乙酸
嘌呤类的氧化
• 嘌呤类药物,如氨茶碱、咖啡因、可可 碱、6-巯基嘌呤等在体内的氧化与黄嘌呤氧 化酶的参与有直接的关系
优点: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强疗效。
缺点:延长了毒副作用的时间 增加了肝药酶的负担
药物代谢的部位
(一)肝脏
微粒体氧化酶系――――氧化反应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结合反应 醇脱氢酶――――醇氧化反应
(二)肝脏外
1、消化道 是除了肝脏以外最重要的代谢部 位,主要指的是肠道,催化代谢 的酶主要是来自肠道菌丛
CH3 [O]
CH2OH [O]
SO2NHCONHC4H9
甲苯磺丁脲
SO2NHCONHC4H9 CHO
[O]
COOH
SO2NHCONHC4H9 SO2NHCONHC4H9
举例②:保泰松――ω-1位氧化
OH
N
N
羟基保泰松
N
N
O
O
CH2CH2CH2CH3
羟化 O ω-1 氧化
O CH2CH2CH2CH3
1、氧化反应特异性不强,可催化多种结构的反应
2、酶的活性受到许多药物的诱导与抑制 3、反应必需分子氧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
的参与
(二)非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
催化的药物不多,但十分重要。尤其是除了 葡萄糖醛酸结合以外的所有结合反应,还有部分 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凡是结构类似于体内 正常物质,脂溶性小,水溶性大的物质均由此类 酶催化代谢。
结合)
本节主要内容
一、药物代谢酶系统 二、药物代谢的部位 三、首过效应与肝提取率
(一)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
微粒体酶系是一个酶促系统,而不是单一 的酶,是由多种成分组成。其所催化的氧化反 应极为广泛,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又 称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或单加氧酶系 或肝药酶。
• 存在部位: 肝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小肠粘
• 药物代谢发生的必要条件 :
在体液环境下自发进行,不需要酶(少数) 由细胞特异酶(药酶)催化代谢 (主要)
• 药物代谢酶系统
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 非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
Tab1 药物代谢酶
分类
存在部位
主要催化的反应
微粒体酶系 非微粒体酶系
肝脏
大部分氧化反应
肝脏、血液及 结合反应(除葡萄糖醛酸
其他组织
1、ER 肝提取率ER= Ca Cv
Ca
式中: Ca ,Cv ――分别代表进出肝脏的血中药物浓度 Ca-Cv――代表在肝脏中被代谢的药物浓度
• 定义:表征药物通过肝脏从门脉血被消 除的药物分数,介于0~1之间。 • 实质:药物在肝脏中被代谢的比例
2、影响ER的因素
Tab2 肝提取率影响因素表
肝提取率 主要影响因素 怎样影响 首过效应 代表药物
高 中等

肝血流量
血流量↑ ER↑
肝血流量
血浆蛋白结合率
血浆蛋白结合率
结合率 ↑ ER↑
显著 一般 不明显
利多卡因 硝酸甘油
阿司匹林
地西泮 异烟肼
3、肝清除率(Clh)
① 定义:肝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 体积血浆中所含的药物被肝脏清除掉,即 单位时间内肝脏清除药物的总量与当时血 浆浓度的比值,单位是ml/min或L/h。
生物药剂学
江苏大学药学院 朱源
zhuyuanemail@
第五章
药物代谢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二、药物代谢与机体的关系 三、药物代谢与药效的关系 四、研究药物代谢的实用意义
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
药物在体内各种酶及体液环境作用下, 在吸收、分布的同时,可能发生一系列化学 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的改变,这种变化 称为药物代谢,又称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
举例①:脱氨反应
CH2CHCH3
兔肝
NH2
苯丙胺
+ CH2CCH3
NH3
O
苯丙酮
举例②:脱硫反应
HO
HO
C2H5 CH3(CH2)2CHCH3
N
[O]
SH
C2H5
N
CH3(CH2)2CHCH3
N OH
N
O
O
硫喷妥
戊巴比妥
(二)非微粒体酶系的药物氧化
1、醇和醛的氧化 2、胺的氧化 3、嘌呤类的氧化
举例①:N-氧化
N
S
O
雷尼替丁
CHNO2 NHCH3
脂肪族、芳 香叔胺的典 型代谢途径
CHNO2
N
S
O
NHCH3
O
雷尼替丁N氧化物
举例② :S-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