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半数致死量

合集下载

半数致死量及其计算方法概述_顾兵

半数致死量及其计算方法概述_顾兵

基金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九五0科技攻关项目(96-906-04-11);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20072036)作者单位:1.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药学院,江西南昌330013;2.江西中医学院药学院,330006;3.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10029 作者简介:顾兵(1971)),男,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理学、食品毒理学教学和神经精神药物学研究文章编号:1000-6486(2009)06-0507-03=综 述>半数致死量及其计算方法概述Su mmary of median lethal dose and its calculati o n m ethods顾兵1, 张政2, 李玉萍1, 余日跃2, 王心如3GU B i ng 1,Z HANG Zheng 2,L I Y u -ping 1,YU R -i yue 2,W ANG X i n -ru 3关键词:半数致死量;毒性参数;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R965.3 文献标识码:A在毒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领域和新药筛选中,往往需要研究某个因素对生物体的作用,通过1个量化指标直观地表述其药效、毒性或效价[1]。

1927年TREVAN 首先采用半数致死量(M ed i an l e t ha l dose ,LD 50)作为检定分析的方法,该量度方法有助于减少所需实验次数,减少量度极端情况所带来的问题。

1 LD 50的概念根据医学主题词表的定义,LD 50是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

它是一个经过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到的数值,通常以有毒物质质量与实验生物体质量之比来表示,如mg /kg 体质量。

2 LD 50的计算方法目前计算LD 50的方法很多,有的计算简便,但结果粗略;有的结果较准确,但计算复杂。

国外多采用L I TC H F I ELD 和W I L-COXON 的坐标纸图解法。

药理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药理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 药物和食物并没有明显的界限B: 药物会变成毒物,食物则不会C: 有些物质既是药物也是食物D: 有些药物也可以作为食物使用E: 有些食物可以作为药物使用答案:B第二章测试1.药物的变态反应只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与用药剂量无关。

A:错B:对答案:B2.药物的毒性作用,只有在超过极量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A:对B:错答案:B3.药物的副作用通常是可以避免的。

A:对B:错答案:B4.部分激动药与激动剂合用时,可加强后者的作用。

A:对B:错答案:B5.药物与受体结合的结果均可使效应器官功能增强.A:错B:对答案:A6.药物的副作用是A: 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B: 停药后出现的反应C: 用量过大引起的反应D: 与遗传有关的特殊反应E: 长期用药引起的反应答案:A7.量效关系是指A: 最小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B: 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C: 药物作用时间与药理效应的关系D: 药物化构与药理效应的关系答案:B8.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A: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B: 致死量的一半C: 中毒量的一半D: 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E: 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答案:A9.药物效应强度A: 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小B: 与药物的最大效能相平行C: 反映药物与受体的解离D: 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E: 越大则疗效越好答案:D10.药物的毒性反应包括A: 致突变B: 慢性毒性C: 致畸胎D: 急性毒性答案:ABCD第三章测试1.药物简单扩散达平衡时,弱酸性药物在膜碱侧的浓度高。

A:对B:错答案:A2.经生物转化后,药物的效应和毒性均降低。

A:错B:对答案:A3.具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其半衰期一般都较长。

A:对B:错答案:A4. pKa值是指A: 药物不解离时的pH值B: 药物全部解离时的pH值C: 药物90%解离时的pH值D: 药物50%解离时的pH值答案:D5.一级动力学消除的t1/2取决于该药的A: VdB: FC: KD: CoE: D答案:C6.首过消除主要发生在A: 吸入给药B: 静脉注射C: 直肠给药D: 口服给药E: 肌肉注射答案:D7.稳态血药浓度A: 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约需6个t1/2才能达到B: 在静脉恒速滴注时,血药浓度可以平稳达到C: 达到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D: 不随给药速度快慢而升降答案:BC8.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可出现的情况有A: 少数药物可被活化B: 极性增加C: 药物被灭活而解毒D: 脂溶性增加E: 形成代谢产物答案:ABCE第四章测试1.许多药物通过诱导或抑制肝药酶而影响其他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半数致死量

半数致死量

X
0.30 0.25
1
2
3
4
5
6
7
8
9
10
t
t*x
1.59
1.41 1.26 1.12
0.20
0.15 0.10 0.05
0.15 9
0.14 1 0.12 6 0.11
注意事项:
1、准确:称量体重准确、
抽取药液准确、
注射操作准确
2、小鼠捉拿注意熟练掌握,避免抓伤咬伤。
【分析与思考题】
• 1.患者服用司可巴比妥约50g后发生了哪些 不良反应?
【分析与思考题】
• 2.造成这种不良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属于那 种不良反应?
【分析与思考题】
• 3. 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 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等
【分析与思考题】
4. 镇静催眠药司可巴比妥正常给药剂量是每 天睡前0.1g,是比较安全的,那么如何评 价药物的安全性?指标有哪些?
实验步骤:
(4)确定1号鼠:以结果出现质的变化的
鼠为1号鼠,依次为2#、3#……,第10号小 鼠不需要给药。
(5)统计公式: LD50 = log-1(∑C/ ∑ T)
实验步骤:
剂量
(mg/k g)
对数 剂量
注 射 剂 量
ml/k g 0.2 0.17 8
实验结果
组内动 物数
C
D
2.00 1.78
实验 13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及半数致 死量的测定
【临床病例】
患者,女,54岁,农民。之前因不易入睡,每天睡前口 服0.1g司可巴比妥帮助入睡。现因吞服司可巴比妥约50g 2h后,被家人送往医院抢救。查体:血压 115/70mmHg, 呼吸浅慢,不规律,意识不清,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 迟钝,压眶无反应,口唇发紫,心音低钝,律齐,心率 100次/min,两肺湿啰音,体检过程中病人突然呼吸骤停, 行气管插管,配合呼吸机人工呼吸,同时正压给氧,大量 温盐水反复洗胃,至洗胃液澄清为止,美解眠150mg, 回 苏灵16mg交替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静脉 滴注,间断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及呋塞米注射液20mg 静注,并予以地塞米松注射液30mg,能量合剂及脑复康、 维生素C等,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抢救6h后,病人 自主呼吸恢复,住院期间补钾监测尿量,10天后痊愈出院。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Reed-Muench法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

中和试验 (Neutralization Test)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来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

中和试验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病毒量与等量系列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另一种是固定血清用量与等量系列对数稀释(即十倍递次稀释)的病毒混合;然后把血清-病毒混合物置适当的条件下感作一定时间后,接种于敏感细胞、鸡胚或动物,测定血清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的能力及其效价。

如果接种血清病毒混合物的宿主与对照(指仅接种病毒的宿主)一样地出现病变或死亡,说明血清中没有相应的中和抗体。

中和反应不仅能定性而且能定量,故中和试验可应用于:1.病毒株的种型鉴定:中和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利用同一病毒的不同型的毒株或不同型标准血清,即可测知相应血清或病毒的型,所以,中和试验不但可以定属而且可以定型。

2.测定血清抗体效价:中和抗体出现于病毒感染的较早期,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较长。

动物体内中和抗体水平的高低,可显示动物抵抗病毒的能力。

3.分析病毒的抗原性。

毒素和抗毒素亦可进行中和试验,其方法与病毒中和试验基本相同。

用组织细胞进行中和试验,有常量法和微量法两种,因微量法简便,结果易于判定,适于作大批量试验,所以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 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病毒中和试验)1.病毒毒价的测定毒价单位:衡量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全组试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不呈线性关系,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

而一般在死亡率越接近50%时,对剂量的变化越敏感,故现多改用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毒价测定单位,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预实验结果:
Dm=0.4ml/10g
Dn= 0.14ml/10g
Dm/ Dn=3
换算 Dm = 0.4ml/10g X2.5%
=0.01g/10g=1g/Kg=1000mg/ kg Dn=0.35g/kg
二、分组 根据选择剂量及分组比值简表确定组 数、剂量比值 查表n=6(分6组) K=0.85
[结果]
[讨论]
[结论]
药理学实验课
药理教研室
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Bliss法] (综合性实验)
[目的] 1.掌握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基本步骤 2.掌握用Bliss法计算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原理] 将一定浓度的药物按一定剂量比值给小鼠腹腔 注射,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计算药物1、一号药液浓度=Dm/给药量 =0.01g/0.2ml=5% 2、每组药液量=每组动物总数X小鼠平 均体重X给药量 =10*30g* 0.2ml / 10g =6ml。 3、一号药液需要量 =每组药液量/(1-K) =6ml/(1-0.85)=40ml
4、精确配制一号药液 应取原液的量:
动物:小鼠,体重18-22g ,雌雄各半 药物:25%尼克刹米、生理盐水 器材:注射器、量筒、烧杯、鼠笼、 电子天平
[方法]
一、预试
快速找出0%和100%估计致死量(Dn,Dm)
首先用原液尼克刹米(25%)10倍稀释 液的一系列药液以不同容量各试4鼠,进而 找到4/4和0/4致死剂量组,剂量比值为0.7。 若以0.2ml/10g体重给药没有达到4/4或0/4 则可逐渐递增或递减剂量,找到4/4和0/4剂 量即(Dm,Dn)。(0.2X0.7=0.14ml, 0.14X0.7=0.1ml,0.2/0.7=0.28ml, 0.28/0.7=0.4ml)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概念题1. 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被胃肠吸收的药物经胃肠内静脉进入肝门静脉,药物由肝门静脉,进入体循环。

药物吸收通过胃肠道粘膜时,可能被粘膜中的酶代谢。

进入肝后,亦可能被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

2. 基因突变:组成一个染色体的一个或几个基因发生变化。

该变化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移码突变。

点突变即碱基取代型突变,又可分为转换型和颠换型两种类型。

3. 染色体畸变:某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进行观察。

4. 毒性:毒性是指某种药物对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损害作用的能力。

毒性高的药物以极小剂量即可造成机体的一定损害,甚至死亡;毒性低的药物则需较大剂量才能呈现毒性,药物的毒性除与剂量有关外,还与接触的方式与途径 ( 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经皮给药)、与时间分布 ( 一次给药,多次给药 ) 有关。

5. 非损害作用:非损害作用亦称无损害作用。

一般认为非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不引起机体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和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应激状态是外界有害因素在机体引起的所有非特异性生物学作用的总称。

6. 绝对致死量 (LD100) 或绝对致死浓度 (LC100):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7. 致畸作用临界期:胚胎对药物致畸最敏感是器官形成期,在此时期之前及后则敏感性均较差,如超过一定的时期,则失去敏感性,即使加大剂量也仅仅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无致畸。

能感受致畸物的作用并发生特异缺陷的整个时期称致畸作用临界期。

8. 可靠安全系数:是指肯定无害量与肯定有效量之比值。

9. 半数致死量 (LD50) 或半数致死浓度 (LC50):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 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10. 药物致敏原:具有致敏作用的药物称为药物致敏原或药物致敏物。

11. 秋水仙效应:在秋水仙碱、长春新碱等的作用后,微管蛋白的聚合受到抑制,细胞停止于中期细胞,此时珠染色体往往过度凝缩。

微生物的致病性

微生物的致病性

•菌体表面结构
荚膜:细菌的荚膜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溶菌酶及补 体等杀菌物质的作用,因而有助于在体内迅速繁殖和扩散。
菌毛等粘附因子:细菌首先通过粘附因子宿主呼吸道、消 化道或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上皮细胞上,才能在局部定居、繁殖 并引起疾病。 其它表面物质:其它表面物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蛋白、 链球菌的M蛋白、大肠杆菌的K抗原等都具有抗吞噬和正常体液 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无临床症状,病毒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对 机体有保护作用。 显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致使细胞 被破坏、死亡,组织损伤,机体出现明显症状。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2.先天感染与后天感染
先天感染:病毒由母体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 分娩
过程中经产道感染胎儿的方式,又称垂直感染。如 孕妇于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 儿而致胎儿先天畸形。 后天感染:出生后,病毒在不同个体之间传播所导
致的感染,又称水平感染。
三、病毒的致病机理
1.病毒对细胞的直接致病作用 病毒对细胞的直接致
病作用主要是指由于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干扰和破
坏了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造成细胞死亡即所谓杀 细胞效应。
2.机体的免疫应答引起的免疫病理作用 病毒感染细
胞后,细胞表面可产生新的病毒抗原,可诱发宿主 产生免疫应答,也能造成病理损伤。 3.病毒感染与肿瘤
斥、干扰后进入的病毒,数量多的、增殖快的病毒干扰数量
少的、增殖慢的病毒,这多见于异种病毒之间。
四、病毒的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二)干扰素:
A.干扰素是由大多数脊椎动物细胞受病毒或其他因子 诱导产生的低分子蛋白质。 B.干扰素的种类:根据干扰素的来源,人细胞诱生的干 扰素有α 、β 和γ 三种类型。
C.干扰素的性质:干扰素性质比较见表。

半数致死量_实验报告

半数致死量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定义及其在药理学中的意义。

2. 掌握LD50的测定方法及计算过程。

3. 通过实验,了解药物剂量与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实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

LD50是衡量药物毒性的重要指标,对于新药筛选、临床安全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寇氏法(Karber法)测定药物LD50。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10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

2. 实验药品:待测药物(如普鲁卡因)。

3. 实验器材:电子秤、注射器、灌胃针(16号)、注射器(0.25、1、2、5ml)、吸管(0.1、0.2、0.5、1、2、10ml)、容量瓶(10、25、50ml)、烧杯(10、25、50ml)、滴管、外科剪、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动物的选择:选用初成年的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

实验前对动物进行检疫,确保健康。

2. 剂量设计:根据预实验结果,将待测药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设定4-5个剂量组,相邻两组剂量高剂量与低剂量之比的对数(相邻两组对数剂量的差值)为1:0.6~0.9。

3. 实验分组:将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4. 灌胃给药:按照预定剂量,用灌胃针将药物溶液灌胃给予小鼠,观察7天,记录不同剂量组小鼠的死亡情况。

5. 数据处理:计算每组小鼠的死亡率,根据寇氏法计算LD50。

五、实验结果1. 各剂量组小鼠的死亡率如下:剂量组 | 剂量(mg/kg) | 死亡率(%)-------|--------------|-----------1 | 0.06 | 202 | 0.12 | 403 | 0.24 | 604 | 0.48 | 805 | 0.96 | 1002. 根据寇氏法计算LD50:LD50 = 0.48 × 2 × (1 - 0.2) / (0.8 - 0.2) = 0.32 mg/kg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寇氏法测定药物LD50,结果表明待测药物的LD50为0.32 mg/kg,说明该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第九章 食品安全性评价 毒理学评价及风险分析

第九章 食品安全性评价 毒理学评价及风险分析
者,则不必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2)如果最大无作用剂量 人可能摄入量100
倍——300倍者,应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3)如果最大无作用剂量≤ 人可能摄入量50倍
放弃该受试物用于食品。
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评价原则 (1)如果最大无作用剂量≥人可能摄入量100倍
者,则可考虑用于食品,制定ADI。 (2)如果最大无作用剂量 人可能摄入量50倍—
凡属尚无资料可查、国际组织未允许使用的, 先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经初步评价后, 决定是否需进行进一步试验。
从食用动植物可食部分提取的单一高纯度天然 香料,如化学结构及有关资料并未提示具有不 安全性的,一般不要求进行毒性试验。
其他食品添加剂:凡属毒理学资料比较完整, WHO以公布ADI或不需规定者,要求进行急性 毒性试验和一项致突变试验,首选Ames试验 或小鼠骨髓微核试验。
(1)如果3项试验为阳性,一般应放弃受试物 用于食品。
(2)如果其中两项试验为阳性,且短期喂养 试验表明该受试物有显著毒性作用,则放弃用 于食品。
(3)如果一项试验为阳性,则可从上述其他 备选遗传毒性试验选两项遗传毒性试验。
(4)如果4项试验均为阴性,则进入第三阶段 毒性试验。
短期喂养试验
试验方法 : 试验动物 大鼠、小鼠和家兔 动物分组和剂量设计 至少设4个组,1个空白对照,3
个试验组。剂量原则以LD50的1/4、1/16、1/64 ,或 以亚急性毒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高剂量组,其 1/30左右为低剂量组,在期间设一组。 P254
3.繁殖试验
目的:检查受试物对试验动物繁殖生育功能是 否有影响的试验。
染毒剂量与分组
正式试验一般设5~7个剂量组,组距: (LD100-LD0)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广东医学院《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 药学开课单位: 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实验项目总数15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 5主讲教师: 吴铁、崔燎、鲁澄宇一、实验目的及要求(一)实验目的1. 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常规研究方法与技术, 以及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软件的应用, 使之具有从事新药开发、理论研究和临床药学服务等工作所必备的实验技能。

2. 与药理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 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 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 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生自选自设自做实验设计性实验, 提高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要求1.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应用; 掌握一般性药理学动物实验的给药方法,药物剂量的计算和实验样本的处理。

第一篇 2.学习和了解药物研究的基本思路,药物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通过自设性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熟悉药理学实验设计、数据统计、论文撰写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篇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章药理学实验须知了解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第二章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药理实验设计中的预试问题; 掌握药理实验设计中的剂量问题。

第三章药理学实验的统计处理原则掌握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熟悉药效和剂量依赖关系(相关性)的统计分析和两药药效的等效性分析。

第四章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捉拿固定和给药方法。

熟悉实验动物的编号、麻醉和取血。

第五章药理学实验常用仪器操作技术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

第六章药典、药物剂型与处方学了解药典;熟悉药物的制剂及剂型, 掌握处方的结构与书写。

第二篇药理学总论实验第七章药动学实验磺胺嘧啶在体内的分布掌握测定药物分布的步骤、方法和临床意义。

毒性指标

毒性指标

LD50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 LD50):是指能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通常用药物致死剂量的对数值表示。

LD50及相应置信区间是由剂量-反应模型得出的最常用的统计量。

LD50是半数致死剂量,指在预定时间之内,如96h,导致50%被暴露个体死亡的剂量。

ED50: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 ED50)在量反应中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量,在质反应中指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量。

意义:药物的ED50越小,LD50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ED50的计算方法回归法简单几率单位法寇氏法LC50 :(Lethal Concentration 50,致死中浓度/半致死浓度/半数致死浓度)表示杀死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单位为PPm 。

半数致死浓度是衡量存在于水中的毒物对水生动物和存在于空气中的毒物对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的毒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毒物的致死效应与受试动物暴露时间有密切关系。

如果用LC50表示水中毒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必须在LC50前标明暴露时间,如24小时LC50、48小时LC50和96小时LC50等。

如果用LC50表示空气中毒物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一般是指受试动物吸入毒物2小时或4小时后的试验结果,可不注明吸入时间,但有时也可写明时间参数。

例如LCt50是指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浓度和吸入时间的乘积,时间(t)一般用分钟表示。

在环境毒理学中1经口服,腹腔、静脉或皮下注入,皮肤染毒方式引起急性中毒的半数致死量以LD50表示; 2以吸入的染毒方式引起急性中毒的半数致死浓度以LC50表示。

但空气中的物理因素(如核辐射)引起哺乳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用LD50表示。

4计算方法计算毒物对水生动物的LC50常用直线内插法,即根据不同暴露时间,以及在等对数间距的各个试验浓度下测试动物的死亡率,求出不同暴露时间的LC50值。

计算时必须有使受试动物存活半数以上和半数以下的各种试验浓度。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实验一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半数致死量( LD 50 )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

它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

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 LD 50 需用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不同实验对象的 LD 50 值不相同。

测定 LD 50 的方法很多,如目测机率单位法、直线回归法、累计法及序贯法等。

由于寇氏法较常用,并有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等特点,故专门介绍之。

[ 目的 ] 用寇氏法测定敌百虫对小白鼠的经腹腔注射的 LD 50 和 95 %可信限。

[ 方法 ] 寇氏法( K ?rbar氏法)[ 条件 ]1 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 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 “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

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 P n )应为 0% ,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 P m )应为 100% ;如果 P n <20% 或 P m >80% 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 P n >20% 或 P m <80% 则不能用此法计算。

[ 步骤 ]1 预备实验( 1 )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D m )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大剂量( D n )。

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观察 2~3 只动物的死亡情况。

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直到找出 P m =100% 和 P n =0% 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 2 )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①组数:一般 5 ~ 8 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 5 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

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②组距:指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常用“ d ”来表示。

D 不宜过大,因过大可使标准误增大;也不宜过小,因过小则组数增多,各组间死亡率重叠造成实验动物的浪费。

组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物对被试因素的敏感性。

法医学 第九章 中毒

法医学 第九章 中毒

(四)毒物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先 后作用于机体,由于联合作用使毒性增强,称为协同 作用。
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
增毒作用
相加作用→指毒性作用为各单项化学物毒性的总和。
增毒作用→指毒性作用超过各化学物毒性之和,故 有两种毒物都不足中毒量而混合投入时,却发生重度 中毒甚至死亡。
言。
二、毒物的分类。
法医学鉴定需要→按毒理分类。 法医毒物分析时→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临床治疗时按毒物的用途,及来源分类。
(一)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1、挥发性毒物→采用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分离的 毒物。
2、非挥发性毒物→采用有机溶济提取法分离的毒 物,分酸性碱性,和两性毒物三类。
3、金属毒物→采用破坏有机物的方法分离的毒物。 如砷等。
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相反,一化学物质使另一化 学物质的毒性减弱。称为拮抗作用。
(五)机体状态。
1、体重:中毒量与体重成正比。 2、年龄:血脑屏障。分泌、代谢、排泄。
3、性别:妇女在妊娠、哺乳、月经期敏感。 4、健康状态。 5、习惯性或成瘾性,长期使用同样的毒物药机 体对该毒(药)物可以习惯或成瘾,从而能耐受较一 般人远为大的剂量而不发生中毒。
胺基等分别结合成脂、醚、酰胺等化合物等等。
(三)毒物的排泄(excretion)
它们从排泄器官和分泌器官的被动扩散或 主动分泌的方式被排除体外,肾是主要器官。
肝、胆汁、肺
第二节 常见中毒
一、砷化物 砷(arsenic )又称砒。 三氧化二砷 毒性大 剧毒 俗称砒霜。 工业吸入砷化氢,可引起溶血。 1、毒性作用:砷→粘膜吸收,皮肤吸收→沉积于近
第九章 中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拮抗药:与受体有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的药物。
部分激动药:内在活性0<a<1。
激动药:与受体有亲和力,本身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首过效应:有些药物通过胃肠道和肝脏时就有部分发生生物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
血浆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血浆清除率: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容积血液中的某药全部清除干净,是清除能力总和。
生物利用度:指给药后,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量度。
副作用:在常用剂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称副作用或副反应。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两重性: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就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抗菌药物: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重要药物。
化学治疗:应用化学药物对病原体所致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简称化疗。
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微生物的某些代谢产物。
抗菌谱:抗菌药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治疗指数:是ld50/ed50或td50/ed50或tc50/ec50的比值,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半数致死量:是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安全范围:是ed95—ld5或td5间的距离,是较好的药物安全性指标,安全范围越大越安全。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食品毒理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影响LD50的因素(对于同一种化学物质):

动物种属 接触途径 性别 年龄



实验室环境 喂饲条件 染毒时间 受试物浓度 溶剂性质 实验者操作技术 的熟练程度
8
一、致死剂量:半数致死量
•据报道,用26种化学物质对大鼠灌胃染毒,
并对每种化学物质LD5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
39
四、参考剂量和参考浓度
② 在动物实验(和在人体实验)确定NOEL的资
料的质量可影响SF的选择。
③ 如果缺失重要的资料,则增加SF。
④ 最初的毒性反应的类型和重要性可改变SF,
因此对可逆的毒效应SF降低。
40
四、参考剂量和参考浓度
⑤ 实验动物数量不足可能增加安全系数。
⑥ 剂量-反应关系的形状可影响SF的确定。
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 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 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24
四、毒作用带:急性毒作用带

有人提出:用毒物引起致死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斜率代表急性毒作用带 的宽窄,来评价毒物的危害性:
1 LD84 LD50 2 LD50 LD16
•指某一种外源化学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
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
•在生活环境中,MAC是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
介质中有毒物质浓度的限量标准。
30
二、最高容许浓度
在生产环境中,MAC指车间内工人工作地点的空
气中某种外源化学物的不可超越的浓度。 由于接触的具体条件及人群的不同,即使是同一 化学物质,它在生活或生产环境中的MAC也不相 同。

13
一、致死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组的死亡率(Pm)应为 100% ;
如果 Pn<20% 或 Pm>80% 需用校正公式计算;
如 Pn>20% 或 Pm<80% 则不能用此法计算。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例】 为了研究铵碘消毒剂对建鲤毒力的影响, 随机捞取210尾规格基本一致的鲤鱼,放入缸内,每 缸30尾,1组对照,6组处理。以等对数间距设臵6个 剂量水平(单位: / m 3)分别为:40.000、47.156、 mL 55.592、65.538、77.262、91.085,量取药液并加入缸 内,搅拌均匀,96 h后所得资料见下表。试求铵碘对 建鲤的半数致死量。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三、序贯法 序贯法是最能节省试验动物的一种方法,又称“上 下法”。由于其把计量集中用在50%反应率的上下, 因此在确定 LD50 时具有很高的效率。 其一般方法是:根据以前的经验选择一个近50%反 应率的等比级数剂量组,通常用4-6个剂量组,然后将 动物一只一只有序地进行试验,当动物出现阴性反应 时,就选用较高一级的剂量给予下一只动物,当出现 阳性反应时,就选用较低一级的剂量给予下一只动物 ,直到试验结束,试验所需的动物总数n应在试验开 始前决定。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例】 为测定某试剂的安全性,用序贯法测定此试剂小白鼠 腹腔注射的 LD (mg/kg), 选用1月龄小白鼠22只,给药的对数 50 剂量应尽量从估计最可能接近 LD50的剂量开始,本例从1.85开 始,死亡记为“+”号,存活记为“-”号。后一动物的剂量上升 或下降由前一动物的死亡(S)或存活(F)来决定,从第一只 改变算起(即表中第一条虚线起),至22只止,最后的终止号 (即第二条虚线后的“×”)也作为一次试验结果。其位臵决定 于末一只动物的死亡或存活,末一只动物死亡者,下降一格给 “×”,以存活论;末一只动物存活者上升一格绘“×”号,以 死亡论。结果见表,其中S表示死亡,F表示存活。

pi (1 pi ) ni
4. 求 lgLD50 的95%的置信区间
lg1 (lgLD50 1.96Slg LD5 0 )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应用条件 】
1 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 组。 2 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 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n)应为 0% ,最大剂
第一节 半数致死量概述
【测定LD50的意义】 LD50反映药物的毒性大小。 因为剂量与致死百分率曲线呈S形,因而 LD50是剂量反应曲线上致死百分率变化最灵敏的 剂量点,重现性好,准确性高。
第一节 半数致死量概述
在进行药物的毒力试验时,由于动物个体的 差异,药物致死剂量常常不同。对条件相同或相 近的动物用某种药物逐渐增加剂量 当毒物剂量较小时,动物具耐受性,随着毒 物剂量的增加,动物开始死亡,这时毒物的剂量 为最小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mLD)。
x2 x1 s y2 y1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本例取第一点(1.49, 4.5), 取第二点(1.88, 5.5)代入公式得:
x2 x1 1.88 1.49 s 0.39 y2 y1 5.5 4.5
根据下面的公式求半数致死量对数值的标准误
slg LD50
第一节 半数致死量概述
死 亡 数
累 积 死 亡 率
对数致死剂量 剂量 剂量 概 率 单 位
累 积 死 亡 率
对数剂量
对数剂量
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
第一节 半数致死量概述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引 起半数动物致死的剂量
安全性:治疗指数=LD50/ED50比值大安全性大 安全范围:当药物的治疗效应与致死效应曲线 不平行时,要看ED95和LD5的距离,距离越大 越安全。
【例】 为弄清氟对禽类的毒性影响,选用1日龄
罗曼褐蛋鸡48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8羽,另
设一组空白对照,经饮水添加不同量的氟化钠,
1次性灌喂,观察7 d天内雏鸡中毒死亡的情况。
计算 LD50 指标。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服氟化钠水溶液后对雏鸡的毒性影响 浓度(mg/ml) 雏鸡数(n) 死亡数(r) 死亡率(%) 80.60 64.51 55.62 41.27 33.03 26.42 8 8 8 8 8 8 6 5 4 3 3 2 75.0 62.5 50.0 37.5 37.5 25.0
1.4 1.5 1.6
对数剂量(x)
1.7
1.8
1.9
2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3. 求半数致死量的臵信区间。
上面求得的 lg LD50 是一个样本指标,只能作为总 体 lg 体 lg LD50 的臵信区间。按公式 求各致死剂量对数值的标准差(s)。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服氟化钠水溶液后对雏鸡的毒性影响 浓度 雏鸡数 (mg/ml) (n) 80.60 8 64.51 8 55.62 8 41.27 8 33.03 8 26.42 8 死亡数 (r) 6 5 4 3 3 2 死亡率 (%) 75.0 62.5 50.0 37.5 37.5 25.0 对数剂量 概率单 (x) 位(y) 1.9065 5.674 1.8096 5.332 1.7452 5.000 1.6156 4.695 1.5189 4.695 1.4219 4.326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1.编制计算表 (1)将剂量换算成对数剂量x。 (2)将死亡率换算成概率单位y。死亡率为0或 100%者,它们的相应概率单位是负无穷大和正无 穷大,在直线化过程无意义,通常不计入计算, 或用校正数,即0/0校正为0.25/n,100%校正为 (n-0.25)/n,n为该组试验动物数,本例不需校 正。查附表16时:如死亡率为75%,其概率单位 为5.674,余类推。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当剂量呈等比数列或对数剂量呈等差数列, 且最小和最大剂量组的致死百分数分别为0%和 100%时 d k 1
lg LD50 xk
( p 2
i 1
i 1
pi )
lg LD50 xk d ( pi 0.5)
i 1
k
其中:
— 为最大对数剂量 d — 相邻两组对数剂量之差,即相邻剂量比值的对数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剂量 ml/m3 40.000 47.156 55.592 65.538 77.262 91.085
组别 1 2 3 4 5 6
动物数 30 30 30 30 30 30
死亡数 0 3 15 20 27 30
死亡率 0.000 0.100 0.500 0.667 0.900 1.000
k
xk
如果p1不为0且小于20%,pk不等于1且大于80%时
lg LD50 xk d [( pi ( 3 p1 pk ) / 4]
i 1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2. 求 lgLD50 的反对数得 LD50 3. 求 lgLD50 的标准误
slgLD50
Slg LD50 d
s N / 2
N´为概率单位4至6范围内(即死亡率为15.87% 至84.13%范围内)各组试验动物数。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本例,此范围内共用试验动物数合计48头,即 N ´ =48。故
slg LD50 s 0.39 0.0796 N' 2 48 2
进而半数致死量的95%臵信区间。
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动物死亡的头数也随 之增加,当药物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动物全部 死亡,这时的毒物剂量称为绝对致死量(LD100)。
第一节 半数致死量概述
最小致死剂量和绝对致死量的不合适性 在曲线的两端即药物在低浓度或高浓度时 药物浓度的改变对动物死亡率的改变影响较小, 动物的死亡率对药物浓度不敏感。 在动物试验中,不同批动物求得的最小致 死剂量和绝对致死量的变动很大,以这种指标作 为药物毒力的指标是不合适的。
45.258 mL m ~76.190 mL m
3
3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二、目测概率单位法 目测概率单位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剂量改变成对数剂量,再将死亡 率(%)转换成“概率单位”,则剂量反应曲线 呈直线化,根据前述回归分析画出直线,再求 出 LD50 。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所谓概率单位(Probit)就是指标准正态曲 线下面积相当于某一死亡率时横轴上的距离。为 方便计算避免负号,标准正态变量u值一律加5, 称为概率单位(y),即:
y u5
x
将死亡率转换为概率单位后,对数剂量与死 亡率呈直线关系。据此便可用回归法进行半数致 死量的估计。

5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lg1 (lg LD50 1.96slg LD50 )
lg 1 (1.69 1.96 0.0796) lg 1 (1.69 0.156)
即 34.197 94(mg/ml)~70.145 53(mg/ml)
第二节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
关于概率单位法常用的还有“概率单位法”和 “加权概率单位法”(也叫“概率单位加权回归 法”),后者计算较为复杂,但常被看作最为有 效的方法。考虑到计算的复杂性,在多数统计软 件包中均有估计 ED50和 LD50 的程序,使用起来十 分方便。
兽医统计学
第九章 半数致死量
本章重点
半数致死量的基本概念 寇氏法、目测概率单位法和序贯法等计算半数 致死量的方法 半数致死量的试验设计方法。
第一节 半数致死量概述
在动物毒理学和药理学研究中,通常用试验动
物对某种药物、毒物、细菌及理化刺激等反应来测
定其效力或毒性。 常用的指标是半数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指使半数实验动物发生特定效应的剂量, 如半数治愈量、半数麻醉量、半数感染量、半 数惊厥量、半数致死量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