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内容吗?对了,四书、五经。能具体说一说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书吗?(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非常正确,同学们很博学,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就是选自两千多年以来莘莘学子们读的《孟子》一书。
二、文章简介、作者简介
《孟子》是一部什么书呢?哪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孟子》这本书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能看出这些特点来。)
大家对孟子这个人了解吗?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故事就是《孟母三迁》,从那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孟子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孟母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培养出了一位圣人。另外还有胡适的母亲、六祖慧能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等等,可见世界的命运一多半掌握在妇女手中。
谁能把孟子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后世以“孔孟”并称。我们作为山东人应该感到骄傲。
战国中期,诸侯混战,生灵涂炭。面对这种情况,孟子反对不义之战,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今天我们学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充分体现了这一主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先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1、听录音范读:听读注意:读音停顿重音节奏
2、齐读一遍。(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突出富有节奏
正音:戚(qī)粟(sù)夫(fú)畔(pàn)通“叛”
3、自由读,思考本文的中心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四、翻译全文
下面我们翻译课文看文章具体写了什么。
明确翻译步骤: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其他资料分两步翻译完全文,
(1)①第一步到从开头到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两人把课文抄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翻译。
②俩人到讲台上指着黑板上的课文翻译
③我重复翻译一遍并重点强调一些词语。
(2)①第二步从“域民不以封疆----”到最后
两人把课文抄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翻译。
②俩人到讲台上指着黑板上的课文翻译
③我重复翻译一遍并重点强调一些词语
(3)学生通篇翻译全文一遍
五、研读赏析
疏通了文意,我们就应该分析文章。
1、文章为了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论点,列举了那些事例?
学生思考发言。(两个事例。具体句子----)
2、第一个事例中①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守城一方城小易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②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攻城一方攻势很大,“环而攻之”。)
③这场战争结果怎样?(结果攻城失败。“环而攻之而不胜”。)
④原因何在?(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板书)天时不如地利
守城胜利
指导背诵本段
3、第二个事例中:
①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也,米粟非不多也”。)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双重否定句的排比句式;极力强调这种条件的优越,以示理应守住;读起来整齐、有气势)
②战争结果如何?(结果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
③为什么?(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板书)地利不如人和(攻城胜利)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运用排比。作者将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
5、统治者治国“以封疆之界,不以山溪之险,不以兵革之利。”那么依靠什么呢?(人和)
6、对了,治国更学要人和,那么君主如何才能得到人和呢?(得道,施仁政
这就全面体现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实行“仁政”这里也看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推行他的“仁政”思想。)
7、那么得道会怎样?不得道又会怎样呢?
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板书)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总结: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援引战例证明论点,最后引申到治国,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当堂背诵
六、拓展
通过以上我们的朗读、品味、赏析、背诵我们对孟子的人和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能不能结合历史或者今天现实说一说人和的重要性?
(98年众志成城抗洪胜利全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奥运成功的举办等等)
七、作业:背熟并默写全文
八、结束:我们这节课是从四书五经开始的,就让我们用朗朗的背书声结束这篇课
文吧,实在背不过的地方可以看一下课文。
(三)板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分析论点:守城胜利攻城胜利
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