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租与创租
寻租是什么意思
寻租是什么意思
1、寻租释义:凭借政府准许的特权取得垄断地位并获取垄断收益的行为。
2、寻租又称为竞租)是指在没有从事生产的情况下,为垄断社会资源或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经济租)所从事的-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3、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J.布坎南和A.克鲁格的论述,这种超额收入被称为“租金”,谋求这种权力以获得租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活动”,俗称"寻租”。
4、租金的根源来自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提高而供给却因种种因素难于增加而产生的差价。
柯兰得尔中给寻租下的定义是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而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
寻租理论
寻租理论寻租理论思想的最早渊源,是1967年戈登·图洛克(称为寻租理论之父)所写的论文,《关于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
他的观点是,完全竞争理论对偏离竞争所导致的社会福利估计不足,实际上税收、关税和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大大超过了通常的估算。
其原因是人们会竞相通过各种疏通活动,争取收入,即寻租;而在竞相寻租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认为花费与其所期望的收益相近的费用是值得的。
布坎南的寻租理论主要探讨寻租产生的条件、寻租的三个层次、政治分配与寻租等内容。
一、概述图洛克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垄断租方面,其分析主要以垄断特权为对象。
后来布坎南等公共选择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寻租基本上是通过政治活动进行的;二是限制寻租就要限制政府。
这一理论对于政府失灵问题有巨大的贡献。
弗吉尼亚大学认为寻租包括为了取得额外的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这种额外的收益是许可证和配额产生的。
为了取得进口许可证而进行的疏通活动,是典型的寻租活动。
而外汇管制,也能够产生额外的收益,因此争取外汇而进行的疏通活动,也是典型的寻租活动。
政府采购,量大、回报高,而购买者并不是直接的出资人,其行为与作为消费之直接出资人和消费者的消费者不一样,也是额外利润可图的,因此为了争取政府订货、政府采购合同而进行的疏通活动也是典型的寻租活动。
寻租的概念则是由克鲁格1974年在探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形成原因的论文《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首次提出来.寻租理论发明后,在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和法学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在经济学领域里,寻租理论是传统经济学的补充性发展,它在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活动的因素,认为政府活动无意、被迫或者有意地影响资源配置,这些影响创造了额外的收益,并引起了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
这种活动与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的寻利活动是不一样的,市场经济的寻利活动有利于社会总福利的增加,但寻租活动导致的是社会总福利量的损失。
寻租
寻租理论的概念、产生与发展:产生 ——塔洛克对寻租的研究
• 1974年,安妮·克鲁格在《美国经济评论》
上发表了《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 把“那种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 从而构成对他人的伤害有理由说大于租金 获得者收益的行为”定义为寻租以后,塔 洛克有关寻求垄断、关税和转移收入要花 费稀缺资源的思想才汇入寻租理论研究的 大潮并成为这一领域的开创性文献。
暂时性收益陷阱:补贴
• 当涉及到政府补贴时,这个陷阱会被拉得更紧。假如政府
打算给制造商销售的每块巧克力提供补贴。最初,它使巧 克力制造商赚得超额利润。从长期来看,这些利润将吸引 其他公司进入巧克力制造行业,使巧克力行业得到不经济 地膨胀,利润回落到竞争水平。整个行业经济比没有补贴 时小,并且效率低下,无制造商获益。
暂时性收益陷阱
• 由于没有竞争的威胁,降低成本、创新技
术和密切注意消费者偏好的激励下降,被 管制部门总体—般都很落后。在以上条件 下,原有租金会逐渐消失,部门内部的改 革易于实现。一般而言,暂时性收益陷阱 与其说是一种可能,倒不如说是一种警示。
护租、抽租和创租:护租
• 暂时性收益自然就导致对护租(rent protection)—
寻租理论
——戈登·塔洛克
《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分析》 1999,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寻租理论:主要内容
• 寻租理论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 暂时性收益陷阱 • 护租、抽租和创租
寻租理论的概念、产生与发展:概念
• 寻租(rent-seeking)理论是本世纪中叶以来
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寻租”和 “直接的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DUP)”一 起被收入《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析,构成了塔洛克寻租分析的另一特征。
转轨时期的政府寻租的表现形式
麦克切斯尼 ( 8 将把持着设租 权的政府 描述成 对私人部 门 1 7) 9 寻租活 动作出反应的利益主侬 即政 府将在私人 的寻租过 程中得 到好 处和满足, 他认为.“ 拥有政 治职位便意味着拥有与 之相随的一种产权. 这种产权不仅可 以用来 立法创租. 还可用来增加他人成本 。政治 家可 以通过放 弃 自己使用对私人 经营活动进行严厉 限制而使之受损的权 利来获益。[ 例如。 一些地方政府的公职人员利 用税 收和管 制条款。 故意提 出某 项会使私人企业利益受损的政策作 为威胁, 为了获得利益, 私有企业有 动力与政府公职人员进行谈判, 并愿意付 出低于租金期望的勒索金。 这种 勒索金便是寻租过程 中抽取的租金 是私人企业割舍一部分既得 利益与 国家公职人员分 享。 抽租 的主要方 法是 ( 规定上限 的 ) 格管制政策和 ( 价 对产品征 税的 ) 成本政策等。抽租加大 了生产者 的成本。 减少了全社会产品供 给量。 3、护 租 行 为 就政府的寻租活动而言 他在进行寻求租 金活动的同时, 就有相应 的行 为来防止其 他人追 求 自己享有 的经济租金。 即护租行 为 ( en r t poeto ) r t c i n 。同时由于租金来源于对消费者剩余的剥夺, 因此. 因寻 租而产生 的利益 受损者也 有激励 投入 资源免受垄断的侵害, 这种行 为 构成 了避租行为 ( e t ao d n eJ r n v i a c 。实际上, 政府和其他受益者不 仅要为寻租付出成本。 而且还要投入资源保护他们已取得的租金 防止 被其他寻租者和避租者夺走 这就是政府的护租行为 。最后租金的大 小实际上是寻租 过程 中寻租 者或护租者 同避租 者之间博 弈的结果 。 例如, 某些地方政府部 门 “ 钓鱼式执 法”的实质就是护租。在实 行 “ 鱼式执法 ”中, 钓 有—个冠冕堂皇 的理 由——打击黑车。 而事实上, 以 自由交易的原则来看. 这个世界上。 并没有那么多黑车 。以自己拥有 的财 产。 为他人服 务, 双方 自愿交 易, 是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 根本就不 存在 黑车的问题。其实, 打击 “ 黑车 ”的理 由是为了维护那些缴 了巨 额营运 管理 费的车主的 益, 护租 。因为. U 属于 这些所谓 “ 黑车”的存 在, 会影响到他们 的利益 . 这样, 原来缴租金 的车 主就会有意见 进而会 影响到营运 管理 费的收缴 。
寻租设租行为
塔洛克 布坎南
租金:某种自然的或社会的原因,使 产品供给弹性不足,使市场价格高于成本 而形成的一种超额利润。
经济租=要素报酬-要素机会成本
如果一个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进入无 障碍,那么租金就不会存在。
寻利行为:
资本投入、技术发明、公平交易等, 能增加社会财富。
寻租行为:
游说、奉承、行贿等,会浪费社会 资源。
言论的情绪性较为明显。
但是,在“人肉搜索”之下,一旦 有腐败或者不法行为,立即可能被放到 网上曝光。
“人肉搜索”之所以变得有效,就 在于其公开、透明的特性。
寻租设租者真正认识到“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案例5-3 “官倒”现象说明了什么?
计划经济时期,重要物资都由国家按计划
价统一调拨。改革开放以后,企业超计划的产
案例5-1 ——汽车制造商的行为是
寻利还是寻租?
二、设租行为
1、设租的概念
权力拥有者以权力为资本,参与经 济活动,从中收取贿赂并与寻租者共同 分享经济租。
2、公共选择理论
权利效用 ——利他效用(正和博弈) ——利己效用(负和博弈)
3、(麦克切斯内)
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手段 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地创造租金,诱 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贿赂以得到这种租金;
第一,寻来关税好处的院外游说活动,这种活动 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关税以及要素收入来获得金钱 收入;
第二,寻求收入好处的院外游说活动,这种活动 要把政府收入引向用于自己,使自己成为政府支 出的接受者;
第三,寻求垄断利益的院外游说活动,这种活动 的目标是创立一种人为的能产生租金的垄断;
第四,逃避关税或者走私,这种活动实际上是减 少或取消关税或限额,并通过利用缴纳关税的合 法进口品与不缴纳关税的非法进口品之间的价格 差异而获得利润。
第五讲寻租设租
寻租
4、寻租成本 、 (1)直接成本:信息搜索成本 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 方案实施成本
价格
(2)福利成本 福利成本 ABE为福利 为福利 成本( 成本(哈勃 格三角) 格三角)
P C O B Q Q* A E
MC=AC DD
产量
寻租第二节 寻租-设租关系
1、设租的概念 、 设租(Rent-setting)是指在政府干预经 设租( ) 济的过程中, 济的过程中, 权力拥有者有意造成可获取 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环境的行为。 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环境的行为。 权力利他效用 权力利己效用
3、寻租的概念 、
寻租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垄断利润,对权 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
力拥有者进行游说、行贿的活动。 力拥有者进行游说、行贿的活动。 进行游说 目的: 获得垄断利润 —— 租 目的: 寻租对象: 寻租对象: 权力拥有者 可见,寻租是一个贬义词, 可见,寻租是一个贬义词,并不是指一切寻求 租金的活动。寻求经济租金的活动应分解为二类: 租金的活动。寻求经济租金的活动应分解为二类: 寻利和寻租。 寻利和寻租。
管制、限制) 政府因素造成的障碍(管制、限制)
2、租的生灭规律 、
在动态社会里, 在动态社会里,租金会产生也会消散 创新 租金的来源: 租金的来源: 担风险 暂时的垄断 垄断 绝对稀缺引起的垄断 由特权所决定的垄断 垄断被打破,租金就会消散, 垄断被打破,租金就会消散,垄断不被打 破,租金就永远存在
如何抑制寻租? 第三节 如何抑制寻租?
寻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大量的制度租 寻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 金存在。 金存在。经济人从生产性的寻利转向非生产性的 寻租,并不是因为其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 寻租,并不是因为其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从而 改变了他们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方式, 改变了他们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方式,而是因 为制度结构发生了变化,即个人的选择环境变了。 为制度结构发生了变化,即个人的选择环境变了。
寻租问题
寻租理论“租”,或者叫“经济租”,在经济学里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
在社会经济处于总体均衡状态时,每种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中的使用和配置都达到了使其机会成本和要素收入相等。
如果某个产业中要素收入高于其他产业的要素收入,这个产业中就存在着该要素的经济租。
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租的存在必然吸引该要素由其他产业流入有租存在的产业,增加该产业的供给,压低产品价格。
在规模经济效益不递增的前提下,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使要素在该产业中的收入和在其他产业中的收入一致起来,从而达到均衡。
所以,按照经典的总体均衡理论,只要市场是自由竞争的,要素流动在各产业之间不受阻碍,任何要素在任何产业中的超额收入(即租)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地存在。
在一个动态的经济结构中,某要素在一个产业中的经济租既可以是个正量,也可以是个负量,这是社会经济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正常现象。
当一个企业家成功地开发了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其企业就能享受高于其他企业的超额收入。
这种活动可以称为“创租活动”,或者可称为“寻利活动”。
当其他企业家看到应用这一新技术或生产这一新产品有(超额)利可图,就会纷纷起而效之,涌入这一市场,从而使产品价格降低,超额利润(租)渐渐消散。
后者的行为,也属“寻利”范畴。
寻利活动是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的表现,其作用是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
寻利活动的特征是对于新增社会经济利益的追求,因而会增进社会的福利。
但是,如果人们追求的是既得的社会经济利益,其活动的性质就变成了“寻租”。
在现代社会中更为常见的,也是更为高级的寻租方式则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
这类寻租行为往往涉及采用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的办法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
比方说,当一个企业家开拓了一个市场后,他可能寻求政府的干预来阻止其他企业加入竞争,以维护其独家垄断的地位,确保他创造的租不致扩散。
政治学基础理论系列之公共管理理论2寻租理论
寻租理论一理论渊源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最先提出寻租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公共选择学派的开创者戈登·塔洛克,而触发塔洛克提出寻租思想的导火索是莱本斯坦关于《配置效率与X-效率》的论文。
在这篇经典论文中,莱本斯坦批评指出,哈伯格三角形之所以低估了垄断和关税的福利成本,原因在于它只考虑了垄断和关税扭曲价格后所造成的配置效率上的损失,忽视了受垄断和关税保护的企业会出现,X-非效率;而“在许多时候,由提高配置效率增加的收益相当低,而由提高X-效率增加的收益却非常大”。
莱本斯坦的论文使塔洛克感到非常震惊。
因为,无论是哈伯格还是莱本斯坦,他们的论文都暗藏着这样一个假定,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对垄断和关税能够带来的好处(即垄断利润或租金)将无动于衷,垄断和关税是政府免费地、主动地给企业的一种赠予。
这个假定不仅与经济学的标准假定经济人相矛盾,也与现实相矛盾。
首先,企业作为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面对垄断和关税能带来的垄断租金不会无动于衷;其次,垄断和关税是一种稀缺资源,这决定了企业竞争垄断和关税的活动将花费稀缺资源,这些资源的机会成本也构成了垄断和关税的成本。
因此,当塔洛克把经济人假定引入垄断和关税分析后,看到一种完全不同于哈伯格或莱本斯坦的成本,那就是只要存在垄断和关税的可能性,就会激发企业花费稀缺资源来竞争垄断和关税,它们构成了垄断和关税的另一种成本。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成本的性质,塔洛克还分析了偷窃活动的成本。
他认为,偷窃没有扭曲价格,就不存在配置效率或X-非效率上的损失,但这不等于说偷窃没有社会成本。
只要存在偷窃的潜在机会,就有人从事偷窃和防范偷窃,这些活动支出的稀缺资源构成了偷窃的福利成本1。
1967塔洛克发的一篇论文《关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在文中他指出税收、垄断、关税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大大超过了通常的估算,其理由是人们会竞相寻租,进行各种疏通活动以争取收入,并且提出了在寻租竞争中人们的寻租费用会一直上升到与寻租预期收益值相等的著名命题。
寻租理论
3、寻租的种类 、
经济寻租: 经济寻租:通过获得经济上的垄断特权而获得 租金的寻租活动。 租金的寻租活动。由经济寻租而获得的租金为 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 政治寻租: 政治寻租:通过获得政治上的垄断特权而获得 租金的寻租活动。 租金的寻租活动。由政治寻租而获得的租金为 政治租金。 政治租金。
政治寻租的两种典型形式
寻租理论
1、主要代表人物 、 2、寻利与寻租 、
租或租金的两种来源: 租或租金的两种来源: 寻利(profit seeking): 对在价格制度中自然产生的利 寻利 益或报酬的追求。它是一种生产性活动。 益或报酬的追求。它是一种生产性活动。 寻租(rent seeking): 借助于政府权力因素对市场交易 寻租 活动的介入而谋取个人最大利益的行为。 活动的介入而谋取个人最大利益的行为。它是一种 人为创造的、非生产性活动。 人为创造的、非生产性活动。
4、寻租的社会成本 、
(1)寻租活动中浪费掉的资源 ) (2)由经济寻租引起政治寻租而浪费掉的资 ) 源 (3)寻租成功后形成垄断所损失掉的经济效 ) 率(净社会福利损失) 净社会福利损失)
5、寻租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
有利于成功的寻租者、政府官员、律师等人; 有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功的寻租者、政府官员、律师等人; 不利于消费者、寻租失败者、受害的厂商 不利于消费者、寻租失败者、
6、寻租对制度、政治秩序提出了挑战 、寻租对制度、
对政府职能的挑战 对政治秩序提出的挑战
(1)创租:政治家通过自己的权力设置来 )创租: 为私人或利益集团提供经济租金,从而使自 为私人或利益集团提供经济租金, 己获得利益的行为。 己获得利益的行为。 (2)抽租:政治家通过自己的权力设置威 )抽租: 胁私人或利益集团将给他们带来成本损失, 胁私人或利益集团将给他们带来成本损失, 或通过政治敲诈的形式向私人或利益集团提 出某种利益要求,并进而获得利益的行为。 出某种利益要求,并进而获得利益的行为。
寻租理论ppt课件
政府寻租的分类Ⅱ
无意创租 被动创租 主动创租
8
政府的寻租方式
特许权 关税与进口配额 政府订货
9
三、寻租的根源
寻租行为产生于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当政府行为只局限于保护个人权利、人身与财产安全 以及确保自愿签订的私人合同的实施,市场机制这只 看不见的手就能保证市场中所出现的任何租金都随着 各类竞争性
一个社会是把资源用于生产性活动(寻利), 还是用于非生产性活动(寻租)主要取决于其 制度。
制度决定了一个社会将花费多少资源用于寻租 活动;
29
制度公正与效率的评判标准 办一个企业的相对成本,官僚审核制度; 有效的产权制度和和合同制度; 制度要保证做大蛋糕比瓜分蛋糕更有利; 制度必须保证获胜的企业和企业家有持续不断的创
从83名厅级以上官员落马情况看,他们的权力 寻租多出现在行政审批、人事安排、政策奖励、 国有资产拍卖等环节。
38
问题 为什么李克强总理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放
到“简政放权”上? 如何理解行政权力、寻租与腐败之间的关系?
39
2014.3.5,李克强说,今年将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 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 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36
“一把手腐败是最大难题 :十八大以来83
名厅级以上官员的腐败样本调查”
如果将统计范围扩大至厅级官员,十八大后落 马官员的数字颇为惊人。最高检称,2013年1 至8月份,仅进入司法程序的厅官就达129人;
行使权利的成本太高时,权利就将进入公共领域;
➢例如,草场的网围栏成本,使得有的草场成为公共
草场
27
当产权不清晰,交易成本太高,寻租活动就有存在的
土壤;
浅谈寻租理论的危害及防治
浅谈政府寻租行为的根源及防治学院:政治经济学院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学号:******浅谈政府寻租行为的根源及防治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与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化,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国际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正如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都无法避免腐败“病毒”的寄存一样,我国行政领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权力寻租现象,对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极为不利。
虽然党和政府在改革中对权力寻租现象给予了充分重视,同时也采取了大量措施加以避免和解决,然而现阶段,权力寻租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各种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而且更倾向于涉案金额逐渐增多的大案、要案,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造成了严重阻碍。
本文在以上基础对于权力寻租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表述,从社会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于我国政府权力寻租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对于我国权力寻租的现象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权利寻租;腐败行为;权力利益一、前言寻租理论产生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使经济学研究视野从生产性的寻利活动扩展到非生产性的寻租行为,从资源在生产领域的配置问题扩展到资源在非生产领域的配置问题。
寻租(rent- seeking)一词最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于1974 年在其著作《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寻租是利用资源通过政治特权构成对他人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1982 年巴格瓦蒂提出了用“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irectly UnproductiveProfit- seeking Activities,简称DUP)”来表达寻租的基本内涵,它论述了在政府干预条件下的寻租行为和寻求政府干预的活动,得到了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可;著名公共选择学派经济学家布坎南认为寻租产生的条件是存在限制市场进入或市场竞争的制度或政策,而这往往与政府干预的特权有关。
塔洛克认为寻租成本由三部分构成:寻求垄断租所耗费的成本、垄断本身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和寻租所失去的技术创新的机会及其福利,并认为寻租是“负总和的游戏”;斯蒂格利茨指出寻租是为了寻求对己有利的政府政策而采取的活动,比如得到政府的保护以免受来自国外的竞争。
寻租理论教管
可以发现: 1、寻租者(Rent-seeker)可以是个人,企业和政府。 2、为了得到寻租的好处,寻租者需要花费成本。塔洛克的例子里,寻租者的 成本是他们的身体,他们本可以通过劳动自食其力(当然更累更苦些)。 3、寻租是寻租者的主动行为。 4、必须有一个能够控制资源分配或影响资源分配的作为管治者的个人或组织
成本损失,或通过政治敲诈的形式向私人或利益集团提出某种利益要 求,并进而获得利益的行为。
三、寻租的三个层次
布坎南寻租三个层次:一是对政府活动所产生的额外收益的寻租; 二是对政府肥缺的寻租;三是对政府活动所获得的公共收入的寻租。 对此,布坎南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对出租汽车数量进行限制,即只发 放一定数量的执照。这时寻租的活动在三个层次上进行: 1、直接获取执照的寻租
“租”,或者叫“经济租”,在经济学里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 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在社会经济处于总体均衡状 态时,每种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中的使用和配臵都达到了使其机会成本 和要素收入相等。 广义寻租:个人或组织耗费稀缺资源,通过控制或影响资源分配的管治者, 攫取一种额外的利益或好处的非生产性活动,这种额外的利益或好处是一种 人为创造的财产的转移。 狭义寻租:将租定义在政治领域,与政治特权相联系。
2、对政府肥缺的寻租 第一层次寻租空间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寻租活动真的消失了。实际 上寻租活动会转向第二个层次。这就是对政府肥缺的寻租。一旦出租车 执照是有价值的,出租车管理部门就成了肥缺,潜在的企业家就会在退 出出租车执照寻租的同时转入政府肥缺或者能获得拍卖的收益的职位的 寻租。当这些职位能够获得拍卖出租车牌照的收入是尤其如此。当然, 如果把拍卖出租车牌照的收入变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严格实施收支两条 线,或者政府职位竞争上岗,通过竞争的方式付给报酬,这一领域的寻 租活动也会减少,甚至消失。但严格实施收支两条线也并非没有成本, 政府职位竞争上岗的制度设计更为复杂,因此寻租空间总是可能存在的, 腐败空间也总是难以消除的。 3、对政府收入的寻租 一旦政府通过拍卖出租车牌照获得了收入,并变成公共财政的一个来 源。公共财政的基本原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公共财政的 收入和支出过程中,其民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一旦进入公共财政的范围, 其收入用于什么民,用多少,大有文章可做。为了获取公共财政支出而 进行
寻租行为
百科名片
按照寻租理论的鼻祖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的定义和阐述,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
寻租的根源是政府,它的主要特征是不经过相应的生产劳动而将社会公众财富转移到一部人手中。寻租从根本上是与劳动和公平原则相违背的,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害和浪费。
假设某一行业得到了超额利润,在追求利润的动机推动下,别的企业将纷纷进入这个行业,从而使商品的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直到超额利润最后消失,达到如图2所示的均衡。这种情况下,所有企业均获得正常利润,寻租活动无法进行。
在图1中,横轴表示商品数量,纵轴表示货币量,MC是企业的边际成本,AC是平均成本,商品需求曲线D与AR、MR重合,企业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P=MC),把产量
4.以出口逃汇方式获取租金。一些出口商采取低于实际货币成交价报关,将差额部分外汇截留境外,用于走私或将剩余外汇核销代理出口一些国外客户用人民币直接采购的产品,从中获取外汇差。
(二)租金的来源
租金的存在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政府干预的理由是市场失灵,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自然垄断、公共物品等。由于政府可以凭借行政手段创造不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导致经济人对于超额利润的正常逐利过程受阻,进而产生了寻租社会。租金的来源有三种形式:
1.政府无意创租。这是政府为弥补市场不足而干预经济产生的租金,也是租金的最初来源。政府在采取行动时,并未带来如期效应,而其中包含的租金却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了。
1.银行挂牌汇率与黑市汇率不同带来的寻租活动。银行挂牌汇率是外汇指定银行在中央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决定的汇率。相对照市汇率而言,一般偏低;而黑市是在实行较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中,经济人在官方许可的外汇市场以外进行外汇交易形成的市场。这个市场外汇供给相当有限,而黑市外汇需求却较大,大多用于走私、投机等非法活动。供求的失衡,必然导致黑市汇率过高。因此,许多居民和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官方渠道外汇,然后用于黑市外汇交易,寻求巨额租金。
我国金融市场寻租行为的分析
我国金融市场寻租行为的分析寻租即租金的寻求,通常指主体寻求非生产性利润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大量寻租现象,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腐败行为也引起了经济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寻租形成的经济基础、我国市场寻租的表现、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有效遏制金融市场寻租行为。
一、寻租行为产生的经济根源(一)寻租行为的经济学基础1.完全竞争市场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寻租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时,行业没有任何进入限制,各个生产的同类产品没有差异,任何人都不可能商品的价格,企业只是一个价格接受者,因而平均收益曲线(AR)和边际收益曲线(MR)重合并且同为水平线,如图1。
确定为oq,并获得了矩形abcp的面积所表示的超额利润。
假设某一行业得到了超额利润,在追求利润的动机推动下,别的企业将纷纷进入这个行业,从而使商品的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直到超额利润最后消失,达到如图2所示的均衡。
这种情况下,所有企业均获得正常利润,寻租活动无法进行。
在图1中,横轴表示商品数量,纵轴表示货币量,MC 是企业的边际成本,AC是平均成本,商品需求曲线D与AR、MR重合,企业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P=MC),把产量相反,如果某一行业存在着亏损,这个行业的企业将纷纷退出,从而使商品的供给减少,市场价格上升,直到亏损最后消失,达到图2所示的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即使是某一企业因技术创新而享有初始垄断性租金,只要没有政府干预限制进入,那么自由进入的其它会很快进行模仿、这种竞争会最终消除技术租金。
因此,在完全市场中,寻租活动难以进行。
2.垄断竞争市场在垄断竞争市场中,有许多企业,能够较为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因此竞争不可避免;同时各企业的产品存在差异,使每个企业都面对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如图3所示,企业按照最大利润原则(MR= MC),把产量确定为oq,再根据需求曲线D把价格确定为op,可以看到,企业的平均成本是oa,平均收益是op,矩形abcp为获得的超额利润。
第5讲寻租设租行为
有租可寻:大多存在于熟人之间或亲属之间;
达成协议:关键是双方如何分配租金;
风险分担:设法披上合法的外衣, 以子女或 亲属的名义获得租金,建立“攻守同盟”。
2、政府行为与寻租-设租关系
(1)与政府行为的范围有关。
(2)与政府行为的具体方式有关。
(3)与政府行为所受的约束程度有关。
例如:转轨时期的寻租设租行为
(1)租金规模
租金规模/国民生产总值,被称为腐败 指数。
租金规模的计算:
某一要素或商品的统配价格与市场价格 的差价,乘以统配的数量。把全国各项要素 或商品租金加总就是租金规模。
克鲁格对20世纪60年代印度和土耳其的租金 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进行估算,结果分别是: 1964年的印度为7.5%,1968年的土耳其为15%。
—寻租:游说、奉承、行贿等;其结果 会浪费社会资源。
(3)寻租成本 直接成本:搜集潜在经济租信息的成本、
游说有关人员的成本、贿赂有关人员的成本、 维持垄断地位的成本等。
间接成本(福利成本):垄断本身所造 成的消费者剩余减少。
图5.1 垄断的社会成本
2、寻租与DUP
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简称DUP (Directly Unproduction Profit-seeking Activities)。这个概念包括以直接的非生产 性方式取得利润的所有活动,这些活动虽然产 生金钱收入,但不生产包含在正常效用函数中 的产品与劳务,也不生产这些产品与劳务的投 入品。DUP概念比寻租概念范围更广。
寻租设租行为
【基础知识】
寻租理论就是权钱交易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它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政府行为的认识。
[关于传媒寻租制度层面的思考] 寻租理论
[关于传媒寻租制度层面的思考] 寻租理论近年来,传媒利用自己准政府权力进行寻租的现象愈加普遍,而发生在2008年的几起事件影响则尤其恶劣:4月,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以受贿罪,对第一财经日报北京产经部原主任傅桦提起公诉;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河北媒体“集体失语”;同月,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各路记者向矿主索要“封口费”;12月15日,河北省张家口市警方以涉嫌受贿为由,对网络报首席记者关键刑事拘留。
传媒寻租现象之所以有泛滥之势,无疑与制度变革中产生的体制扭曲有关。
寻租与传媒寻租的定义“寻租”(rent-seeking)概念是由安・奥・克鲁格在1974年提出的。
人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增加社会财富的生产性活动,另一类是有损于社会财富的非生产性活动。
寻租属于典型的“直接的非生产性寻求利益的活动(Bhagwati,1982)”。
①关于寻租行为,我们可以概括出两个特点:1.寻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2.寻租与政府的干预(如管制、特许、配额、许可证)有关。
“传媒寻租”是一种特殊的寻租活动。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作为传媒活动主体的传媒从业者,同时扮演着“设租者”和“寻租者”两个角色:传媒人员作为“设租者”,是指传媒组织或传媒人员利用手中的新闻传播权和话语权来索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而作为“寻租者”,则是指传媒人员借助手中媒体权力和资源,对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讨好与巴结,从而获取岗位晋升、职务提拔等政治层面的利益。
传媒寻租的表现与方式众所周知,公共传播资源因为政府的管制而存在稀缺,传媒作为稀缺资源的受托使用者,手握有采编权、报道权、评论权和舆论监督权等各项权力,这就为其寻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筹码。
我们不妨根据麦克切斯内所提出的“创租(rent creation)”和“抽租(rent extraction)”的概念,②来归纳传媒的寻租类型:1.创租:策划与制造新闻创租是指传媒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帮助企业增加利润,企业则以广告费的方式来回报给传媒。
寻租
寻租理论的综述摘要:寻租是指那种利用资源并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
寻租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就寻租理论而言,西方的研究要比国内的研究早得多,而且西方的研究已经根据学派分门别类初具规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变革中的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寻租现象在我国广泛存在。
而近年来国内也越来越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
寻租这一词首先来自西方的经济学领域,后从最初的经济学含义扩展到政治领域,与政治权力结合的“权力寻租”成为腐败的代名词。
权力寻租在现实社会中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推进政治发展、加强制度创新、打造有限政府、扩大公众参与,是根治权力寻租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也掀起了对寻租的以及其防治的研究热潮,而对众多学者的研究进行一个综述对于往后寻租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升级也有较好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寻租理论发展权力寻租防治一、寻租理论的产生寻租理论的思想最早萌芽于1967年塔洛克的一篇论文。
但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到1974年才由克鲁格在她探讨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政策形成原因的一项研究中正式提出来的。
在这以后的十多年中,寻租理论长足发展,其理论影响力已遍及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乃至为社会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等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自19 世纪70 年代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非生产性、有损于社会福利的活动,并在不同的领域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他们把那些设法取得并维持垄断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称之为寻租行为,并由此发展出一门研究这类活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寻租理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国家干预不能解决经济停滞、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问题,导致了当时凯恩斯式的国家干预主义地位动摇。
以此为契机,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潮乘机复兴,作为新自由主义的支持者和拥护者的“寻租理论”正迎合了这一经济思潮应运而生。
二、寻租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寻租活动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处于转型期的国家中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设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可以得出 以下结论: • 如果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那么,每个人若是从事正当合法的活动, 就能得到全部市场利益,而若是他从事设 租活动,他也必须承担全部市场成本。在 这种情况下,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 收益与社会收益是一致的,遵纪守法、履 行职责能够带来预期的契约收入;相反, 设租行为一旦被查处,就会由当事人承担 全部成本,因此,理性的选择是正当合法 地履行公职。
• 按照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官员是典型的权 力个体,他们因为拥有权力就可能获得一 种利益,这种利益可以称为权力效用,权 力效用包括对社会带来的效用和对官员自 身带来的效用。前者是权力利他效用,后 者是权力利己效用。“经济人”性质会促 使政府官员追求除职业薪酬外的权力利己 效用。
• 所谓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 手段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地创造 租金,诱使企业向他们贿赂以得到这种租 金; • 所谓抽租是指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项会使 企业利益受损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企业 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与之分享。
• 寻利与寻租的区别: • 第一,寻利是经济主体通过自身参与市场 竞争而获取“经济租”,这种活动不需要 借助于政府的干预,是由“看不见的手” 引导的;而寻租是经济主体力图使“看不 见的人”不起作用,利用政府这只“看得 见的手”的干预使自己取得特殊垄断地位, 从而获得“经济租”。
• 第二,寻利是物化在生产过程中的,以商 品和劳务的增加为基础,因而其结果有利 于自己也有利于社会;而寻租是游离于生 产过程之外的,是对既定财富量的分配, 因而其结果有利于自己但有害于社会。
• 二)垄断本身所造成的福利损失 • 垄断本身所造成的福利损失,也即垄断的 社会成本。 • 三)寻租所失去的技术创新机会及福利
• 如图,设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不变,以CE 表示,DD为需求曲线,完全竞争下的产量 为Q1,如果是垄断者,则价格上升,产出 仅为Q2,,这时,梯形PAEC的大小表示消 费者剩余减少量,其中ABCP的大小表示企 业的垄断利润,三角形ABE的大小即垄断 的社会福利净损失。
• 寻租—设租关系建立之后,“钱”与“权” 发生易位,行为主体双方都有益、但给社 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作为一种交易关 系,寻租—设租关系与—般的商品交易关 系有很大的差别。
• 寻租-设祖关系实质上是一个既得利益的形 成与分配的过程。所渭既得利益有两层含 义: • 一是指少数人所拥有的特权利益,而且这 种利益的形成是以牺牲人多数人的利益为 基础的; • 二是指这种利益不是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 形成的,而是通过非经济手段获得或维护 的。
• 其次,与政府行为的具体方式有关。 • 从大量的案例看,政治家们来自企业的竞 选经费与企业获得的工程承包额之间呈强 相关关系。
• 最后,与政府行为所受的约束程度有关。
• 软政权(Sfot Political Power )
• 三、寻租、设租活动的治理(反寻租策略) • 现实生活中不少情况往往是权力个体利用 职责诱导人们前来寻租,因此,欲反寻租 必先反设租。 • 设租活动的产生源于权力个体可以利用职 责谋取契约收入(薪水)之外的额外收 益.因此反设租活动的基本思路应是使设 租者的私人成本超过私人收益。
• 寻租活动是政府缺陷的表现。一方面,寻 租者要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游说 或疏通关系,这种活动对于寻租者自身极 有效率、但它并不创造新的财富,只是通 过改变要素的产权关系使社会财富成为少 数人的个人利益,因而对社会来说没有效 率。另一方面,寻租活动还会导致政府部 门及官员争权夺利,妨碍公共决策,降低 行政效率,这也是使资源配置扭曲的P-1)
(6-5)
(6-5)式中的左边是设租的私人成本, 它由薪水损失((W0-W1)和惩罚损失 M两部分组成。(6-5)式中的右边就 是设租诱因,它是由一定概率计算的设租 者的私人收益。设租诱因取决于查处概率 P和额外收益B,前者与诱因成正相关关 系,后者与诱因成负相关关系。假定查处 概率P是个常量,则设租诱因直接取决于 额外收益B的大小。
• 第三,寻利是经济主体以资本投入、技术 发明、制度创新和公平交易等为基本途径, 是公平竞争条件下的“正和博弈”,具有 正的外部效应;而寻租是经济主体以游说、 鼓吹、奉承、哄骗、行贿等为手段,是不 公平条件下的“负和博弈”,具有负的外 部效应。
• 寻租具有层次性,即具有连锁效应或扩散性。 • 假设,一个城市的政府用发放限额营业执照的方 式人为限制出租车的数量,使市场上的出租车数 量少于自由竞争市场的均衡水平,其结果:出租 车业主可以获得经济租——寻求执照的人争相贿 赂发执照的官员,产生第一层租——人们争夺主 管营业执照的官位,产生第二层租——部分出租 车超额收入以营业执照方式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 入,有关利益集团有可能为了这笔财政收入的分 配而进行寻租活动——产生第三层租。
• 政府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寻租设租关系呢? • 首先,与政府行为的范围有关。 • 寻租活动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直接有关,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越广,寻祖的可能性 越大。 • 与完全竞争巾场理论一样,“规范化的政 府行为”也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抽象,现实 生活中政府行为的范围很难局限于此,个 中原因很多 。
寻租理论
• 寻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这 一理论把经济学的视野从生产性的寻利活 动拓展到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由于寻租 理论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权钱交易 问题,因而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政府行为的 认识。任何寻租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政府 干预,所以寻租与设租往往是互为因果关 系。
• 一、寻租概念 • 寻租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游说、行贿等活动, 促使权力拥有者帮助自己确立垄断地位, 以获得经济租的活动。 • 寻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正 式提出的,他在1974年公开发表的《寻租 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深入研究了由于政府 对外贸的管制而产生的对租金的争夺,并 设计了数学模型对其进行计算和讨论。被 视为寻租理论的里程碑,克鲁格为寻租理 论的鼻祖。
• 加果以W和B分别表示契约收入(薪水)和设租活 动带来的额外收益,则设租者的私人收益可表示 为W+B。若设租活动受到查处的概率为P • (0<P<1),则设租的前提条件为: • (1 - P)(W+B) > W (6-1) • 或者说,反设租的条件是: • W>(1-P)(W+B) (6-2) • 如果设租活动受到查处,不仅设租收益被剥夺, 而且给设租者降职减薪,那么,式(6-2)就 要修正。若以W0表示降职前的薪水,以W1表示 降职后的薪水,则反设租的条件是: • W0>(1-P)(W0+B)+W1P (6-3)
• 二、政府行为与寻租—设租关系 • 按照公共选样理论,寻租—设租关系起因于政府 干预市场的行为。常见的有三种:—是通过政府 规制的寻租,如不少行业试图通过政府许可限制 他人进入,以保持垄断地位获取租金;二是通过 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如某些产品在国内畅 销,但原材料需要进口.得到进口配额的厂商就 有机会获取租金;三是通过政府订货的寻租,厂 商为使其生产的产品获得政府订购或承包政府的 公共工程项目而活动,以达到寻求租金的目的。
• 现代寻租理论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运用博 弈论来分析寻租者与设租者之间既得利益 的形成机理。寻租—设租关系作为一种特 殊的经济利益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种合 作博弈((copperative game)关系.
• 寻租-设租关系的形成,需要解决如下三个 问题: • 第一,要解决有租可寻的问题。 • 第二,要解决双方如何达成协议的问题。 • 第三,要解决风险的分担问题。
• (二)设租活动的行政成本 • (三)设租活动的道德成本
• 第三节 寻租——设租关系 • 一、合作博弈型寻租——设租关系 • 寻祖活动与设租活动相结合就形成一种 “钱权交易关系”,即寻租-设租关系.在 寻租-设租关系中,有寻租者和设租者这样 两个行为主体,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即 实现某种既得利益的取得或重新分配、但 双力用来交易的载体是不一致的:寻租者 利用的是货币或实物,设租者利用的是既 已掌握或故意没定的权力。
• 因为设租和腐败都是滥用公共权力谋求私 利,而政府官员又是权力个体的主要代表, 因而设租与腐败之间没有实质的区别。
• 二、设租成本 • (一)设租活动的经济成本 • 设租活动会诱导人们来寻租,耗费大量的 经济资源,阻碍实物资本的形成; • 同时会引诱别人把努力方向转移到寻租设 租领域中,造成生产领域中人力资本数量 的减少; • 设租活动还会导致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低 效率。
• 寻求经济租所耗费的成本
• 短期看,首次寻租所耗费的成本可能大于 其所获得的经济租;但长远看,寻租收益 必定大于寻租成本。寻租所耗费的成本大 小受到不同制度的影响。在民主制度下的 寻租成本会远远高于集权体制下的寻租成 本;民主议政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的建立, 使得寻租者为追求经济租所耗费的游说成 本不断上升。
• 如果设租活动受到查处,不仅额外收益被剥夺, 而且降职减薪,还要对设租者处以罚款和监禁。 此外,设租者还丧失名誉,受到舆论谴责或社会 的歧视,那么,公(6-3)也要修正。若以M 表示惩罚损失,则反设租的条件是:
• W0>(1-P)(W0+B)+W1P-MP
(6-4)
• 将式(6-4)变形后得到: • (W0-W1)+M>B(1/P-1)
• 二、寻租成本 • 寻租活动是一种竞争活动。这是因为,寻 租不是个别人的活动,尤其是在寻租收益 大于寻租成本的情况下,寻租者众多,足 以形成一个寻租阶层,相互之间展开激烈 的竞争。作为一种竞争活动,本身要付出 一定代价,这种代价构成寻租成本。
• 一)寻租所耗费的费用 • 寻租活动所耗费的成本,主要包括搜寻潜 在经济租信息的成本、对政府官员进行游 说的成本、贿赂有关人员的成本及维持垄 断地位的成本。
• “政治创租”与“抽租”是政府官员供给租 金并且把其中一部分转换成自己收益的两 种方式,也是与寻租者共同分享租金的两 种方式。
公权与私权、公利与私利相互之间有四种对应组合 关系: • 一是以公权谋公利。这是理所当然的,因公权的 设立其目的就是为了公利; • 二是以私权谋公利。这是利他主义的表现,是需 要提倡的道德规范; • 三是以私权谋私利。这是利己主义的表现,只要 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这种利己行为是允 许的; • 四是以公权谋私利。这种行为是以损害他人和社 会利益为前提的,会导致巨大的社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