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台湾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者大多留学美国, 其 博士论文都是在美国的大学完成, 回到台湾后继续从事 该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与美国的华裔美国研究界联系紧 密, 所以其批评动向几乎与美国同步。例如美国的黄秀 玲 于 1997 年 的 论 文 中 论 及 聂 华 苓 、 白 先 勇 、 於 梨 华 等 人, 把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对象扩展到了用中文创作的 华人作家; 台湾的单德兴、冯品佳等就及时回应, 开始 研究华文作家严歌苓和黎锦扬用汉语创作的作品, 分别 发 表 《 从 多 语 文 的 角 度 重 新 定 义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 以 〈扶桑〉和〈旗袍姑 娘 〉 为 例 》 ( 单 德 兴 , 2000) 和 《 严 歌 苓 短 篇 小 说 中 的 移 民 经 验 : 以 〈 栗 色 头 发 〉、 〈 大 陆 妹 〉 及 〈 少 女 小 渔 〉 为 例 》 ( 冯 品 佳 , 2001) 等 论 文 。 通常而言, 这样的互动交流对于学术研究是有利的, 但 却从某种程度上湮灭了批评话语的多样性。
自 1993 年开始, 台 湾 中 央 研 究 院 欧 美 研 究 所 每 两 年 举行一次华裔美国文学专题研讨会, 迄今已出版了两本 颇有影响的华裔美国文学论文集, 成为当今大陆华裔美 国文学研究论著中频繁出现的参考文献: 第一本论文集 《 文 化 属 性 与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 1994 年 由 台 湾 中 央 研 究 院 欧美研究所出版, 收 录 了 该 所 于 1993 年 2 月 主 办 “ 文 化 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研讨会”论文及座谈会记录, 并附 访谈录一篇和书目提要一份, 论文分别探讨华裔美国文 学的重要作家汤亭亭、朱路易、赵健秀、黄哲伦及其作 品中所透露的种族、性别、文化认同和民族、国家认同
一、“ 台 湾 视 角 ”: 对 美 国 批 评 动 向 的 积 极 呼应
据台湾华裔美国 文 学 专 家 单 德 兴 考 证 , 早 在 1980 年 代, 台湾的刘绍铭就开始译介华裔美国文学, 如《唐人 街 的 小 说 世 界 》 ( 1981) 和 《 渺 渺 唐 山 》 ( 1983) 等 。 林茂竹的《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经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 来 的 唐 人 街 美 国 文 学 研 究 》 ( Identity and Chinese - American Experience: A Study of Chinatown American Literature Since World War II, 1987) 是台湾学者关于 华 裔美国文学最早的一篇博士论文, 之后许俪粹、冯品佳、 张瑶惠、梁一萍、刘纪雯、陈淑卿等人的博士论文也以 华裔美国文学为研究对象。②
台湾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也存在视野的局限和盲点。 正如台湾学者张锦忠在《检视华裔美国文学在台湾的建 制 化 ( 1981- 2001) 》 一 文 中 所 追 问 的 : “ 台 湾 学 者 在 以 中文诠释华美文本时, 究竟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发言? 其 读者既是通英文的同行与学子, 他们何不读华美或其他
代大陆对华裔美国文 学 仅 仅 限 于 零 星 的 译 介 , 从 1980 年 到 1990 年十年之内一共 才 发 表 了 5 篇 文 章 , 还 包 括 翻 译 外国学者的论文, 如杨发章( 美) 的《论美籍亚洲人的 认同身份、内外冲突和生存策略》( 徐竹译, 《国外社 会 科 学 》 1985 年 第 1 期 ) 一 文 , 这 篇 发 表 于 1985 年 的 译作已论及华裔美国文学的身份认Hale Waihona Puke Baidu、文化冲突和生存 策略, 但这并不是大陆学者的见解, 我们是在十多年以 后才开始对华裔美国的身份认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1990 年 以 来 , 大 陆 学 界 对 于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的 关 注 日 多: 最有代表性的是 《 读 书 》 杂 志 于 1993 年 连 续 发 表 了 冯亦代 6 篇介绍华裔美国作家的文章, 但这些文章大多 限 于 对 作 家 、 作 品 的 总 体 介 绍 , 没 有 深 入 的 评 论 。1998 年南京大学的张子清教授领衔组织翻译了第一批华裔美 国 文 学 作 品 , 推 动 了 大 陆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研 究 。 2001 年 , 《 国 外 文 学 》、 《 外 国 文 学 研 究 》 分 别 推 出 了 华 裔 美 国 文 学专栏论文, 发表了多篇专门论述华裔美国文学的论文, 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研 究 的 热 潮 。 该 年 10 月 底 在 北 大 举 行的北京大学 / 纽约州立大学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国际 学术研讨会, 分设由吴冰教授主持的“当代华裔美国文 学 ” 小 组 讨 论 , 参 与 者 甚 多 。2002 年 在 南 京 举 行 的 第 7 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 7 届年会上, 饶芃子教授主持了 “海外华文文学、华裔文学与域外汉学研究”圆桌讨论, 在座的发言者来自中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 中外研究 者 对 华 裔 文 学 研 究 进 行 了 热 烈 的 探 讨 和 对 话 。 2002 年 、 2003 年华裔美国文学 在 大 陆 的 研 究 持 续 高 涨 , 其 中 2003 年华裔美国文学期刊论 文 达 到 了 67 篇 , 几 乎 是 前 一 年 的 两倍半, 而截至 2004 年 底 , 中 国 大 陆 发 表 期 刊 论 文 总 数 已 经 达 到 238 篇 , 其 中 2001 年 至 2004 年 就 达 到 160 篇 以上, 由此可见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近几年在中国的蓬勃 发 展 。2003 年 1 月 北 京 外 国 语 大 学 英 语 学 院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研 究 中 心 成 立 。 2003 年 11 月 “ 美 国 少 数 族 裔 文 学 学 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 华裔美国文学成为本次研 讨会的焦点。同年, 南京师范大学程爱民主编的《美国 华 裔 文 学 研 究 》 论 文 集 出 版 。2004 年 3 月 复 旦 大 学 成 立
二、大陆的华美文学研究及其“文化中国” 情结
与台湾相比, 大陆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起步较晚。 1980 年 代 是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的 发 轫 期 , 从 江 小 明 的 《 新 起 的华裔美国作家马可辛·洪·金 斯 顿 》 ( 《 外 国 文 学 》1981 年第 1 期) 、凌彰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洪亭亭》( 《世界 图 书 》1981 年 第 5 期 ) 两 篇 “ 开 山 之 作 ” 算 起 ,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研 究 似 乎 已 经 有 了 20 多 年 的 历 史 , 但 整 个 80 年
文学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研 究 的 中 国 视 野P
□ 蒲若茜(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广州 510632)
摘要: 本文在考察近 20 多年来中国台湾、大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 , 对 紧 随 美 国 批 评动向的“台湾视角”和中国大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化中国”情结进行了评析, 指出要深入华裔美 国文学研究, 必须摒弃地域上的偏见和政治、文化上的歧见, 以华裔族群的历史遭遇、心理积淀、思维方式、 行为模式及文学想象等因素综合铸就的文学母题为切入口 , 以建构华裔美国文学的“文本联盟”, 突 破 研 究 者 内部的歧见和纷争, 使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和认同更加明晰化。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华裔美国文学, 在国内有两支 研究队伍: 一是英语系学者组成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队 伍; 一是以中文系学者为主体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队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队伍主要是研究海外华人的中文创作, 最早从台港文学开始, 进而关注到东南亚文学, 后来才 触及到了北美、欧洲、澳新等板块的研究。中国大陆学 者 对 于 海 外 华 文 文 学 的 研 究 , 始 于 20 世 纪 70 年 代 末 80 年代初, 从 1982 年 6 月 在 广 州 暨 南 大 学 召 开 第 一 次 全 国 性 的 “ 台 港 文 学 研 讨 会 ” 算 起 , 至 今 已 有 20 年 的 历 史 。 与英语系的华裔美国文学侧重译介的研究态势相比, 中 文系研究队伍侧重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切入华裔美国文 学的研究。暨南大学 的 饶 芃 子 教 授 早 在 1993 年 就 倡 导 海 外华人文学的跨文化、跨语言研究, 提倡打通海外华人 的母语与非母语文学, 先后指导了多篇华裔美国英语文 学研究的博士论文, 拓展了大陆海外华人文学的研究空 间。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文学母题; “台湾视角”; “文化中国”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854X( 2006) 03- 0078- 04
在饶芃子教授与笔者合作完成的《从“本土”到 “ 离 散 ”— ——近 三 十 年 华 裔 美 国 批 评 理 论 评 述 》 ① 一 文
等 问 题 。1996 年 又 出 版 了 《 再 现 政 治 与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 收录了该所 1995 年 4 月 主 办 的 “ 再 现 : 第 二 届 华 裔 美 国 文学研讨会”论文, 探讨了天使岛诗歌、华裔美国文学 自 传 、 徐 宗 雄 的 《 家 乡 》、 任 壁 莲 的 《 典 型 的 美 国 人 》、 伍慧明的《骨》、赵健秀 的 《 甘 加 丁 之 路 》 和 《 西 方 的 蝴 蝶夫人》等文本中所透露的再现问题, 展示了台湾学者 对华裔美国文学的动态观察和思考。值得一提的是, 台 湾中央研究院华裔美国文学研讨会主办的每一次华裔美 国文学研讨会都有华裔美国知名作家、学者参加, 如张 敬珏、汤亭亭、林英敏等人都曾出席过这些研讨会并发 言或接受访谈, 这对推进中外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互动 和对话是大有裨益的。
中 , 我 们 对 20 世 纪 70 年 代 至 今 美 国 内 部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批评理论的争鸣、变革与拓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评析, 在 此 不 赘 叙 。 本 文 所 要 关 注 的 , 是 近 20 多 年 来 中 国 台 湾、大陆学界对于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状况及其利弊得 失,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
但台湾学者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贡献是明显的: 以单德兴为例, 他多次赴美与华裔美国作家进行面对面 的访谈, 出版了《对话与交流: 当代中外作家、批评家 访 谈 录 》 ( 2001 年 ) , 积 极 筹 备 台 湾 地 区 的 华 裔 美 国 文 学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这些资料对推进大陆的华裔美 国文学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 单德兴对华 裔美国移民经历的历史场域天使岛、唐人街进行了多次 实地访问, 对华裔美国文学的人名掌故认真考证, 不断 更新台湾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书目提要。多年来, 台湾学 者对华裔美国文学理论建构孜孜以求, 提出了诸多创见, 为后来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P 本论文系笔者主持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 规划项目系列成果之一, 项目批准号为: 03/04H2- 05。
78 J ianghan Tr ibune 2006.3
族裔的美国学者的英文论文去? 研究华美文学究竟能够 带给台湾学者什么样的反思? 如果我们的诠释工具, 其 实就是美国学界所通行的少数族裔或弱势论述、后殖民 论述、女性主义、文化研究、文类理论、或文学史书写 理论, 那么我们的台湾观点在哪里?”③ 张锦忠的质疑指 出了台湾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弱点: 那就是过于紧跟美 国学界的批评套路, 大多采用美国盛行的少数族裔理论、 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或文化研究理论去观照华裔 美国文学, 并没有真正形 成 “ 台 湾 学 者 的 观 察 视 角 ”。 在 张锦忠看来, 台湾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还没有建立起自 己的理论架构, 更没有形 成 有 特 色 的 “ 台 湾 视 角 ”, 没 有 做到像非洲裔文化理论家那样形成自己独特的诗学话语。 对单德兴提出的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相对化、历史 化、脉络化( relativize, historisize, contexualize) ”的“三 化建构”, 张锦忠也认为 “ 看 似 周 延 , 其 实 并 无 法 彰 显 美 化 文 学 研 究 的 特 殊 性 ” ④。
不 仅 如 此 ,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在 20 世 纪 90 年 代 也 进 入 了台湾地区的文学教育体制, 诸多学者在台湾大学、交 通大学、清华大学、中正大学、彰化师范大学、淡江大 学、东吴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华裔美国文学”课, 吸引 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兴趣, 有的还选 择这方面的题目作学士、硕士甚至博士论文。台湾的 《 美 国 研 究 》 ( American Studies) 、 《 淡 江 评 论 》 ( Tamkang Review) 和 《 中 外 文 学 》 ( Chung Wai Literary Monthly) 等 期 刊 也 经 常 刊 登 这 方 面 的 论 文 , 由 此可见台湾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蓬勃态势。
自 1993 年开始, 台 湾 中 央 研 究 院 欧 美 研 究 所 每 两 年 举行一次华裔美国文学专题研讨会, 迄今已出版了两本 颇有影响的华裔美国文学论文集, 成为当今大陆华裔美 国文学研究论著中频繁出现的参考文献: 第一本论文集 《 文 化 属 性 与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 1994 年 由 台 湾 中 央 研 究 院 欧美研究所出版, 收 录 了 该 所 于 1993 年 2 月 主 办 “ 文 化 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研讨会”论文及座谈会记录, 并附 访谈录一篇和书目提要一份, 论文分别探讨华裔美国文 学的重要作家汤亭亭、朱路易、赵健秀、黄哲伦及其作 品中所透露的种族、性别、文化认同和民族、国家认同
一、“ 台 湾 视 角 ”: 对 美 国 批 评 动 向 的 积 极 呼应
据台湾华裔美国 文 学 专 家 单 德 兴 考 证 , 早 在 1980 年 代, 台湾的刘绍铭就开始译介华裔美国文学, 如《唐人 街 的 小 说 世 界 》 ( 1981) 和 《 渺 渺 唐 山 》 ( 1983) 等 。 林茂竹的《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经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 来 的 唐 人 街 美 国 文 学 研 究 》 ( Identity and Chinese - American Experience: A Study of Chinatown American Literature Since World War II, 1987) 是台湾学者关于 华 裔美国文学最早的一篇博士论文, 之后许俪粹、冯品佳、 张瑶惠、梁一萍、刘纪雯、陈淑卿等人的博士论文也以 华裔美国文学为研究对象。②
台湾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也存在视野的局限和盲点。 正如台湾学者张锦忠在《检视华裔美国文学在台湾的建 制 化 ( 1981- 2001) 》 一 文 中 所 追 问 的 : “ 台 湾 学 者 在 以 中文诠释华美文本时, 究竟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发言? 其 读者既是通英文的同行与学子, 他们何不读华美或其他
代大陆对华裔美国文 学 仅 仅 限 于 零 星 的 译 介 , 从 1980 年 到 1990 年十年之内一共 才 发 表 了 5 篇 文 章 , 还 包 括 翻 译 外国学者的论文, 如杨发章( 美) 的《论美籍亚洲人的 认同身份、内外冲突和生存策略》( 徐竹译, 《国外社 会 科 学 》 1985 年 第 1 期 ) 一 文 , 这 篇 发 表 于 1985 年 的 译作已论及华裔美国文学的身份认Hale Waihona Puke Baidu、文化冲突和生存 策略, 但这并不是大陆学者的见解, 我们是在十多年以 后才开始对华裔美国的身份认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1990 年 以 来 , 大 陆 学 界 对 于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的 关 注 日 多: 最有代表性的是 《 读 书 》 杂 志 于 1993 年 连 续 发 表 了 冯亦代 6 篇介绍华裔美国作家的文章, 但这些文章大多 限 于 对 作 家 、 作 品 的 总 体 介 绍 , 没 有 深 入 的 评 论 。1998 年南京大学的张子清教授领衔组织翻译了第一批华裔美 国 文 学 作 品 , 推 动 了 大 陆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研 究 。 2001 年 , 《 国 外 文 学 》、 《 外 国 文 学 研 究 》 分 别 推 出 了 华 裔 美 国 文 学专栏论文, 发表了多篇专门论述华裔美国文学的论文, 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研 究 的 热 潮 。 该 年 10 月 底 在 北 大 举 行的北京大学 / 纽约州立大学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国际 学术研讨会, 分设由吴冰教授主持的“当代华裔美国文 学 ” 小 组 讨 论 , 参 与 者 甚 多 。2002 年 在 南 京 举 行 的 第 7 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 7 届年会上, 饶芃子教授主持了 “海外华文文学、华裔文学与域外汉学研究”圆桌讨论, 在座的发言者来自中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 中外研究 者 对 华 裔 文 学 研 究 进 行 了 热 烈 的 探 讨 和 对 话 。 2002 年 、 2003 年华裔美国文学 在 大 陆 的 研 究 持 续 高 涨 , 其 中 2003 年华裔美国文学期刊论 文 达 到 了 67 篇 , 几 乎 是 前 一 年 的 两倍半, 而截至 2004 年 底 , 中 国 大 陆 发 表 期 刊 论 文 总 数 已 经 达 到 238 篇 , 其 中 2001 年 至 2004 年 就 达 到 160 篇 以上, 由此可见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近几年在中国的蓬勃 发 展 。2003 年 1 月 北 京 外 国 语 大 学 英 语 学 院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研 究 中 心 成 立 。 2003 年 11 月 “ 美 国 少 数 族 裔 文 学 学 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 华裔美国文学成为本次研 讨会的焦点。同年, 南京师范大学程爱民主编的《美国 华 裔 文 学 研 究 》 论 文 集 出 版 。2004 年 3 月 复 旦 大 学 成 立
二、大陆的华美文学研究及其“文化中国” 情结
与台湾相比, 大陆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起步较晚。 1980 年 代 是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的 发 轫 期 , 从 江 小 明 的 《 新 起 的华裔美国作家马可辛·洪·金 斯 顿 》 ( 《 外 国 文 学 》1981 年第 1 期) 、凌彰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洪亭亭》( 《世界 图 书 》1981 年 第 5 期 ) 两 篇 “ 开 山 之 作 ” 算 起 ,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研 究 似 乎 已 经 有 了 20 多 年 的 历 史 , 但 整 个 80 年
文学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研 究 的 中 国 视 野P
□ 蒲若茜(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广州 510632)
摘要: 本文在考察近 20 多年来中国台湾、大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 , 对 紧 随 美 国 批 评动向的“台湾视角”和中国大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化中国”情结进行了评析, 指出要深入华裔美 国文学研究, 必须摒弃地域上的偏见和政治、文化上的歧见, 以华裔族群的历史遭遇、心理积淀、思维方式、 行为模式及文学想象等因素综合铸就的文学母题为切入口 , 以建构华裔美国文学的“文本联盟”, 突 破 研 究 者 内部的歧见和纷争, 使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和认同更加明晰化。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华裔美国文学, 在国内有两支 研究队伍: 一是英语系学者组成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队 伍; 一是以中文系学者为主体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队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队伍主要是研究海外华人的中文创作, 最早从台港文学开始, 进而关注到东南亚文学, 后来才 触及到了北美、欧洲、澳新等板块的研究。中国大陆学 者 对 于 海 外 华 文 文 学 的 研 究 , 始 于 20 世 纪 70 年 代 末 80 年代初, 从 1982 年 6 月 在 广 州 暨 南 大 学 召 开 第 一 次 全 国 性 的 “ 台 港 文 学 研 讨 会 ” 算 起 , 至 今 已 有 20 年 的 历 史 。 与英语系的华裔美国文学侧重译介的研究态势相比, 中 文系研究队伍侧重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切入华裔美国文 学的研究。暨南大学 的 饶 芃 子 教 授 早 在 1993 年 就 倡 导 海 外华人文学的跨文化、跨语言研究, 提倡打通海外华人 的母语与非母语文学, 先后指导了多篇华裔美国英语文 学研究的博士论文, 拓展了大陆海外华人文学的研究空 间。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文学母题; “台湾视角”; “文化中国”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854X( 2006) 03- 0078- 04
在饶芃子教授与笔者合作完成的《从“本土”到 “ 离 散 ”— ——近 三 十 年 华 裔 美 国 批 评 理 论 评 述 》 ① 一 文
等 问 题 。1996 年 又 出 版 了 《 再 现 政 治 与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 收录了该所 1995 年 4 月 主 办 的 “ 再 现 : 第 二 届 华 裔 美 国 文学研讨会”论文, 探讨了天使岛诗歌、华裔美国文学 自 传 、 徐 宗 雄 的 《 家 乡 》、 任 壁 莲 的 《 典 型 的 美 国 人 》、 伍慧明的《骨》、赵健秀 的 《 甘 加 丁 之 路 》 和 《 西 方 的 蝴 蝶夫人》等文本中所透露的再现问题, 展示了台湾学者 对华裔美国文学的动态观察和思考。值得一提的是, 台 湾中央研究院华裔美国文学研讨会主办的每一次华裔美 国文学研讨会都有华裔美国知名作家、学者参加, 如张 敬珏、汤亭亭、林英敏等人都曾出席过这些研讨会并发 言或接受访谈, 这对推进中外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互动 和对话是大有裨益的。
中 , 我 们 对 20 世 纪 70 年 代 至 今 美 国 内 部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批评理论的争鸣、变革与拓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评析, 在 此 不 赘 叙 。 本 文 所 要 关 注 的 , 是 近 20 多 年 来 中 国 台 湾、大陆学界对于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状况及其利弊得 失,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
但台湾学者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贡献是明显的: 以单德兴为例, 他多次赴美与华裔美国作家进行面对面 的访谈, 出版了《对话与交流: 当代中外作家、批评家 访 谈 录 》 ( 2001 年 ) , 积 极 筹 备 台 湾 地 区 的 华 裔 美 国 文 学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这些资料对推进大陆的华裔美 国文学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 单德兴对华 裔美国移民经历的历史场域天使岛、唐人街进行了多次 实地访问, 对华裔美国文学的人名掌故认真考证, 不断 更新台湾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书目提要。多年来, 台湾学 者对华裔美国文学理论建构孜孜以求, 提出了诸多创见, 为后来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P 本论文系笔者主持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 规划项目系列成果之一, 项目批准号为: 03/04H2- 05。
78 J ianghan Tr ibune 2006.3
族裔的美国学者的英文论文去? 研究华美文学究竟能够 带给台湾学者什么样的反思? 如果我们的诠释工具, 其 实就是美国学界所通行的少数族裔或弱势论述、后殖民 论述、女性主义、文化研究、文类理论、或文学史书写 理论, 那么我们的台湾观点在哪里?”③ 张锦忠的质疑指 出了台湾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弱点: 那就是过于紧跟美 国学界的批评套路, 大多采用美国盛行的少数族裔理论、 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或文化研究理论去观照华裔 美国文学, 并没有真正形 成 “ 台 湾 学 者 的 观 察 视 角 ”。 在 张锦忠看来, 台湾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还没有建立起自 己的理论架构, 更没有形 成 有 特 色 的 “ 台 湾 视 角 ”, 没 有 做到像非洲裔文化理论家那样形成自己独特的诗学话语。 对单德兴提出的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相对化、历史 化、脉络化( relativize, historisize, contexualize) ”的“三 化建构”, 张锦忠也认为 “ 看 似 周 延 , 其 实 并 无 法 彰 显 美 化 文 学 研 究 的 特 殊 性 ” ④。
不 仅 如 此 , 华 裔 美 国 文 学 在 20 世 纪 90 年 代 也 进 入 了台湾地区的文学教育体制, 诸多学者在台湾大学、交 通大学、清华大学、中正大学、彰化师范大学、淡江大 学、东吴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华裔美国文学”课, 吸引 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兴趣, 有的还选 择这方面的题目作学士、硕士甚至博士论文。台湾的 《 美 国 研 究 》 ( American Studies) 、 《 淡 江 评 论 》 ( Tamkang Review) 和 《 中 外 文 学 》 ( Chung Wai Literary Monthly) 等 期 刊 也 经 常 刊 登 这 方 面 的 论 文 , 由 此可见台湾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蓬勃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