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业绩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资本收益率= 24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3. 盈利基础业绩评价的缺点
无论净收益、每股收益还是投资报酬率。都是根 据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它们有一个重要缺点,就是无 法分辨投资的数额和投资的时间。 以盈利为基础的业绩评价的另一个缺点是忽视了 风险。它只重视收益而忽视了伴随收益 的风险。
25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10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业绩评价的基本功能: (1)激励与约束功能。业绩评价可被视为 一种最有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2)资源再配置功能。将竞争对手的有关 指标作为企业业绩评价的标准,对企业的战略 分析及资源的合理配置非常有用。 (3)战略管理功能。业绩评价是联系战略 管理循环的纽带。
11
第一节
21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2. 投资报酬率 (1) 投资报酬率的概念
投资报酬率是一个公司赚得的收益和所使用的资产的比值。
最常用的投资报酬衡量方法是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 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是指税后利润除以总资产的百分 比。权益净利率是指利润表中的税后利润除以资产负债 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的百分比。 总资产净利率是公司形成良好权益净利率的必要基 础。权益净利率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核心指标。
6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4. 过去业绩与未来业绩
过去业绩是一种事实。 未来业绩是一种可能。 为了平衡过去与未来两种属性,必须保证 这两者的协调。
7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二) 业绩管理与业绩评价 1. 业绩管理的定义
业绩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依据 组织体系,通过总部与责任中心、责任中心与员工 间达成的业绩合同或协议的履行、双向互动沟通及 评价而进行的管理。 业绩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三 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在业绩管理体系中,业绩评价 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15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三)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 趋势:将客户满意度、质量、市场份额和人力资 源等非财务指标纳入公司的评估系统。
16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一、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传统财务评价模式,是指以财务指标为中心进行 业绩评价。但是,在财务评价模式下,究竟以什么或 哪些财务指标为主进行业绩评价则是随时代发展而不 断变化的。 (一) 盈利基础的业绩计量 以盈利为基础的业绩计量指标主要是净收益、每 股收益和投资报酬率。
23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3) 投资报酬率的局限性
投资报酬率的局限性:受会计政策的影响,有一 定主观性;它诱使经理人员放弃报酬率低于公司平均 报酬率但高于公司资本成本的投资机会。 权益净利率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时效问题、风 险问题和价值问题。 为了避免总资产收益率和权益净利率对业绩的歪 曲,可以使用投资资本收益率。
28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例14 -3】A公司的平均投资资本为1 000万元, 其中净负债500万元,股权资本500万元;税后利息 费用45万元,税后利润60万元;净负债成本(税后) 为8%,股权成本为10% : 剩余收益=税后利润-股权资本应计成本=60 500 ×10% =10 (万元)
3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1. 经营业绩与管理业绩
经营业绩直观反映由企业经营活动而带来的整体财务状况 与经营成果,它以真实公允的会计报表作为主要依据。在业绩 评价过程中,它不考虑可控或不可控因素。经营业绩是针对公 司状态的静态评价,客观反映事实。 管理业绩主要是针对企业管理活动所带来的业绩进行考核, 管理活动具有判断上的主观性,是对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 评价。考核时侧重于可控因素范围内的努力程度及其综合结果, 还需要考虑其他非财务业绩因素。管理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属于 综合业绩。
2. 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的优点
(1) 剩余收益着眼于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剩余收 益理念的核心是获取超额收益,即为股东创造价值。 (2) 有利于防止次优化。基于剩余收益观念,可以 更好地协调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促使公司 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32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3. 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的缺点
29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3) 剩余经营收益和剩余净金融支出
净经营收益扣除净经营资产要求的报酬,称为剩余经营收益,它可以 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净金融支出扣除净负债要求的报酬,称为剩余净金融 支出,它可以反映公司的理财业绩。 剩余经营收益=净经营收益-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要求的净利率 =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报酬率-净经营资产×净经营 资产要求的报酬率 =净经营资产×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要求的 报酬率) 剩余净金融支出=净金融支出-净负债×净金融负债要求的报酬率 =净负债×净金融负债报酬率-净负债×净金融负债要 求的报酬率 =净负债×(净金融负债报酬率-净金融负债要求的报酬 率)
业绩评价概述
二、业绩评价的基本分类
根据不同的业绩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可以将业绩 评价分为四个基本层面。 (1) 政府管理部门从行政管理和社会公众利益代表 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的社会贡献评价。 (2) 潜在投资者从投资决策角度对于企业业绩的评 价。 (3) 企业所有者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 (4) 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管理者的评价。
26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例14-2】某公司投资了一个项目,平均投资额为 500万元,持续一年时间,获取了10%的报酬率,公司 对该项目要求的回报率为10%。 会计利润=500×10% =50(万元) 剩余收益=50-500×10% =0 如果该项目获取了12%的收益,即赚取了60万元, 则剩余收益为: 剩余收益=60-500×10% =10(万元) 项目要求的报酬是50万元,剩余收益10万元是超过 要求回报的余额,也可以称为 “超额收益”。
12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三、西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发展过程
西方企业业绩评价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成本业绩评价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 财务业绩评价时期(约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 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创新时期(20世纪 90年 代至今)。
13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一) 成本业绩评价时期
19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2) 净收益和每股收益的优点
净收益的优点:获得广泛的认可,具有一致性和 一贯性,便于计量,有统一的规范,可信性高。 每股收益的优点:具有一致性、一贯性、可比性, 便于计量。
20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3) 净收益和每股收益的局限性
净收益的局限性: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忽 视价值创造活动的某些成果,歪曲业绩,容易被经理 人员操纵。 每股收益的局限性:指标中“每股”的“质量” 不同,限制了该指标的可比性。
早期是以计算盈利为目的的成本思想,这一阶段 的业绩评价指标就是成本。 后期的思想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以便尽可能多 地获取利润,这一阶段的业绩评价主要指标是成本控 制状况即标准成本的执行和差异分析结果。
14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二) 财务业绩评价时期
20世纪初出现了新型企业的综合财务指标体系, 其核心为投资报酬率,该指标又可被分解为销售利润 率和资产周转率。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业绩评价出现了以财务 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趋势。
5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3. 所有者业绩与利益相关群体业绩
所有者业绩关注的焦点是具有报表属性的净 资产报酬率(ROE)、税后净利等财务指标,或者 具有市场属性的每股市价、经济增加值(EVA)指 标,它反映最终给股东所带来的价值增值。 利益相关群体业绩关注企业为利益相关群体 整体所创造的价值或回报,如总资产报酬率、含 折旧费用推销利息的利润总额(EBITDA)、利息保 障倍数、纳税及捐赠情况等。
4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2. 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
财务业绩是从财务数据(定量)的角度来评价经营状况及努 力程度。它要求以财务指标体系的方式来评价,如销售增长、 每股利润、净资产收益状况、利息保障倍数等。 非财务业绩是从经营属性(定性和定量)来评价经营状况及 努力程度。这些定性因素影响未来结果,主要有客户关系、员 工素质培养与学习、创新等。 从业绩评价角度,财务业绩是一种结果体现,其指标大多 属于滞后性指标;非财务业绩大多是一种过程或先导指标,但 它影响未来结果。
18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每股收益是净收益除以普通股数得到的: 每股收益=净收益/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我国《公司法》规定,除减少注册资本等原因外, 一般不允许回购股票,所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 与“普通股”的数字是相同的。在没有优先股的情况 下,不增发股份的年度可以按下式计算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第五篇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
第十四章 业绩评价
1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业绩评价
业绩评价概述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模式 企业综合业绩评价模式
2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一、业绩、业绩评价与业绩管理 (一) 业绩的内涵 业绩(performance)是经营或管理行为的结 果与表现。这是一个多维的概念,通常涉及以 下几组相关概念。
(1) 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部门的业绩比较。剩 余收益指标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因此不便于不同规模 的公司和部门的比较。 (2) 依赖于会计数据的质量。剩余收益的计算要使 用会计数据,如果会计信息的质量低劣,必然会导致 低质量的剩余收益和业绩评价。
33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二、传统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22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2) 投资报酬率的优点。
投资报酬率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财务比率。将 总资产净利率与全部资金的成本比较,以确定资产的 收益是否能够弥补资本的成本。 投资报酬率是最具综合性的财务比率。它可以综 合反映资产(或权益资本)使用效率的水平,是监控资 产管理和经营策略有效性的工具。
8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业绩管理体系如图所示。
9
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
2. 业绩评价的定义
业绩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在本质上是 一种管理控制手段,它是通过收集企业经营成果的 相关信息,将已发生的结果和预先确定的标准进行 对比,判断现在状况的好坏,供管理者在采取下一 步管理活动时参考。 业绩评价一方面为业绩计划、业绩沟通提供依 据,同时也为薪酬计划制订与实施、人事决策与调 整等一系列管理行为提供支持。
30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续前例: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10%×1/2=9% 剩余经营收益=(60+45)-1 000×9%=10590=15(万元) 剩余净金融支出=45-500×8%=5(万元) 剩余权益收益=剩余经营收益-剩余净金融支出 =15-5=10(万元)
31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27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2) 剩余权益收益
剩余收益是指权益投资人的剩余收益。 基本观点是:公司赚取的净利润必须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 才算是获得了剩余收益。 剩余权益收益=净收益-权益投资应计成本 =净收益-权益投资要求报酬率×平均权益账 面价值 =权益净利率×平均权益账面价值-权益投资 人要求的报酬率×平均权益账面价值 =平均权益账面价值× (权益报酬率-权益投 资要求报酬率)
(二) 剩余收益基础的业绩计量 1. 剩余收益的概念 (1) 剩余收益的一般定义
剩余收益是依据经济学的利润建立的一个会计概念, 是指一项投资的实际报酬与要求的报酬之间的差额: 剩余收益=收益-应计成本=收益-投资要求的报酬率× 投资额 剩余收益和会计利润的主要区别是,其扣除了机会成 本,而会计利润仅扣除实际支出的成本。
17
第二节 业绩的传统财务评价模式
1. 净收益和每股收益 (1) 净收益和每股收益的概念
净收益是一个公司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费用的剩余部分。
净收益是属于普通股东的净收益,与会计报表中的 净利润不同: 净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由于我国《公司法》没有关于优先股的规定,即我 国公司不得发行优先股,所以股东净收益与净利润没有 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