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击鼓》讲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首诗是首征夫诗,主要讲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 思念家乡和妻子。
❖ 这首诗主要表达卫国远戍陈宋的兵士的想家嗟怨。 据《左传》,鲁宣公十二年,宋伐陈,卫穆公出 兵救陈。十三年,晋国不满意卫国援陈,出师讨 卫。卫国屈服。本诗可能和这段史事有关。揣想 当时留守在陈宋的军士可能因晋国的干涉和卫国 的屈服,处境非常狼狈,所以诗里有“爰丧其马” 这类的话。第三章和末章都是悲观绝望的口气, 和普通征人念乡的诗不尽同。
这回分离得长远了,使我不能和爱人相会,实现“偕老”的誓言
❖ 孙子仲:当时卫国的元帅。
❖ 平:《集传》:“平,和也。合二国之好也”。有说当时陈、 宋二国作乱,孙子仲平之则“平”应为“平伏”,或不战而 使蕃国归顺,并不是两个平等的国家缔结和盟。孙子仲当时 是“天子师”的出兵,不是卫国战争。
❖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传》:“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笺》:“不还,谓死也,伤也,病也。今于何居乎?于何 处乎?于何丧其马乎?”爰音yuan2,即哪里。
❖ 契阔:离合。马瑞辰《通释》:“契当读如契合之契,阔当 读如疏阔之阔。……契阔与死生相对成Baidu Nhomakorabea,犹云合离聚散 耳”。契即合,阔即离。
❖ 成说:《通释》:“成说即成言也。……《传》训说为数者, 盖为预有成计,犹言有成约也。”即已有约定。
❖ 洵(xún):远。 ❖ 信:即“言而有信”的信 ❖ “丧其马”与“不还”相对,马应是比兴,借指宁静的田园生活
1、镗(汤tāng):鼓声。 2、踊跃:操练武术时的动作。兵:武器。 3、“土”、“国”同义。城漕:在漕邑筑城。漕邑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4、南行:指出兵往陈、宋。这两国在卫国之南。三四句表示宁愿参加国内城漕的
劳役,不愿从军南征。
5、孙子仲:当时卫国领兵南征的统帅。“孙”是氏,“子仲”是字。孙氏是卫国 的世卿。
是忧虑战死,埋骨荒野。 12、死生契阔:言生和死都结合在一起。契:合。阔:疏。“契阔”在这里是偏义
复词,偏用“契”义。 13、成说:犹“成言”,就是说定了。所说就是“死生契阔”、“与子偕老”。子:
作者指他的妻。下同。 14、于嗟:叹词。阔:言两地距离阔远。 15、活:读为“佸(huó)”,相会。 16、洵(xún):《释文》谓《韩诗》作“夐(xiòng)”,久远。末章四句是说
诗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 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 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 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 了。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 【词目】 与子成说 【出处】《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释一】成说(shuō),立下誓言。与子成 说,和你立下誓言、和你约定好。虽然古文中 “说”字经常通假成“悦”,可此处例外。
❖ 于是,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怀念 妻子,回忆临行与妻子诀别。
译文: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却身在何方?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无论生死都在一道, 当年与你早就约好。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 发誓与你一起变老。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
6、陈国国都在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宋国国都在睢(suī)阳,今河南省商丘县 南。“平陈与宋”是说平定这两国的纠纷。
7、不我以归:“以”和“与”通。“不我以归”就是说不许我参与回国的队伍。 8、有忡(充chōng):犹“忡忡”。心不宁貌。 9、爰(yuán):疑问代名词,就是在何处。这句是说不晓得哪儿是我们的住处。 10、丧:丢失。这句是说不知道将要在哪儿打败仗,把马匹丧失了。 11、于以:犹“于何”。以下两句是说将来在哪儿找寻呢?无非在山林之下吧。这
(从古至今《诗经》翻译著作一般多用此释义, 较为通用。)
❖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阀”为“勤苦” 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 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 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 “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 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 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 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 “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 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 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 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 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 《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 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 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 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 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 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 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 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 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 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 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 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 “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 “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 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 更为动人。
《诗经·邶风·击鼓》
❖ 击鼓其镗(tāng),踊跃用兵。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
❖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 忡(chōng)。
❖ 爰(yuán)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 之?于林之下。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shuō)。执子之 手,与子偕老。
❖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 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