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组织行为学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感受性; 2、耐受性; 3、反映的灵敏性; 4、可塑性; 5、情绪的兴奋性; 6、外向性和内向性。
归因原理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力的行为方 面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归因对人的持续行为有不同的 影响。 1.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 力差、能力低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 持续性行为。因为他认为努力起不了作用。 2.假如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个相对不稳定的 内因,则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3.假如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因,如偶然生病或其 他事故等,一般不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可能增强今后的 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第二章
知觉与行为
一、感觉 1、含义: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 人脑中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分类: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3、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受性: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2)感觉阀限:指能引起感受的持续一定世界的刺激量。 3)感觉的适应: 4)感觉的相互作用:指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同一感 觉、不同感觉
第五章 人的个性与行为
第一节 个性心理特征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当 以某种机能系统或结构的形式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时, 就使各种特点带有经常稳定的性质。这种在个体身上经 常的、稳定的表现处理的特点,叫个性心理特征。它主 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一、个性的特点: 1、含义: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 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2、个性含义的特点:独特性、综合性、稳定性 二、个性的形成: 1、由遗传或先天决定的; 2、由环境或后天决定的; 3、两种因素的结合。具有复杂性。
4.假如把失败归因于工作(学习)任务重、难度大等稳定 性的外因,则可能降低行为者的自信心、成就动机、努力 程度和持续性。 总之,如果把工作和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 差、能力低、任务难等内外原因中的稳定因素,就会降低 人们对成功的期望和信心,难以产生坚定的持续努力行为; 相反,如果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努力、马虎大意等不稳定 性的偶然因素,就会使行为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接受 教训,改正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影响,增强成功的信心,坚 持努力行为,争取成功机会。
第二节 人的气质
一、含义 Temperament 是指个人典型的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 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 点。 心理过程的强度指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 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指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 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
心理过程的指向性指有的 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 界获得新印象;有的人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 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 二、气质的特征:
危机 信赖与不信赖 自律对羞愧与怀疑 创新与罪恶 勤奋与自卑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关心下一代对自我关注 自我整合对失望
特点 失败(没有解决危 成功(解决危机) 机) 基本的信任 恐惧 (希望) (不信任) 自主 自我怀疑、困惑 (发展控制意志) 先后指向不同目的 矛盾感 (创造性) (自责) 无能 能力 (自卑) 不确定感 自我认识 (对自我的模糊) 爱(合群等) 关心他人、 自我成长 完善 泛爱或孤僻 失望、自私、自利 失望、停滞
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有: 第一,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包括内部原因与 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 第二,社会推论问题。根据人们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对 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素质、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 论。 第三,行为的期望与预测。根据过去的典型行为及其结 果,来推断在某种条件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可能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1974年的研究结 果表明,在现实中,一般人对行为的成功或者失败进行 分析时常作四种归因: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小,二是个 人能力大小,三是任务(事业)难度大小,四是机遇状 况的好坏。
视错觉 时间错觉 其他错觉
三、社会知觉: 1、含义:对人的知觉。主要包括人的知觉、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等。 2、对人的知觉: 他人表情、他人性格、角色、社会知觉误区
图:
Baidu Nhomakorabea
图:
社会知觉误区包括:第一印象、光环作用、逻辑错 误、心理定势、刻板印象、期望效应、习惯定向、假 定相似性偏见 3、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表现为接 纳、拒绝、喜欢、讨厌等各种亲疏远近的状态。 4、自我知觉:包括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 我等。
四、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 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 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 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从最后 目标来看,归因理论也是一种行为改造理论。归因理论是在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lder)的社会认知理论和人际关 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L.Ross) 和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安德鲁斯(Andrews)等人的推动而 发展壮大起来的。
二、知觉 1、含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 人脑产生的对刺激物整体属性达到反映。 2、分类: 3、特性:
1)选择性 2)理解性 3)整体性 4)恒常性
4、影响知觉的因素: 1)客观因素: 具有较强特性的对象、反复出现的对象、运动变化的 对象、新奇独特的对象。 2)主观因素: 兴趣、需要与动机、个性、情绪、经验 5、错觉: 1)含义:是对外部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2)常见的错觉现象
4、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三个时期: A、儿童时期 B、学生时期 C、走向社会 三、环境对个性的影响:
阶段 1、婴儿 早期 2、婴儿 晚期 3、儿童 早期 4、儿童 晚期 5、青春 期 6、成年 早期 7、成年 中期 8、成年 晚期
年龄 0–1 1–3 4–5 6 –11 12 – 20 20 - 24 25 - 65 65 岁 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