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模板

合集下载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模板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模板
4、辩认各部椎骨并掌握各部椎骨主要的表面结构。
5、椎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2颈椎棘突、第7颈椎棘突、第7颈椎以下的全部椎骨的棘突可在皮下触摸到,常以第7颈椎棘突为确定椎骨序数的标志;第11胸椎棘突
(二)观察骶骨、尾骨、胸骨、肋骨(略)
三、观察脊柱标本
1、脊柱的组成
2、脊柱的各面观特点
3、脊柱的功能
5、实验结果
(三)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白线的上部较薄而宽,下部较厚而窄,在白线中部有一圆形腱环,称脐环,在胎儿期有脐血管通过。脐环和腹白线上部是腹前壁的薄弱部位。如腹腔脏器由此处膨出,可发生“脐疝”或“白线疝”。
(四)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缘,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面与各层腹肌之间的一条斜行裂隙,由外上斜向内下方,长约4—5厘米。管内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二、观察分离的躯干骨
(一)椎骨:属不规则骨
l、位置:位于脊柱
2、定位:短圆柱形的结构朝向前,称椎体,呈弓形上有突起的结构朝向后,称椎弓,椎体和椎弓的连结部分较细称椎弓根,根上方凹陷浅,下方的凹陷深。
3、观察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找一胸椎辩认以下结构。
椎体、椎弓、椎弓根、椎骨上切迹和下切迹、椎间孔、椎弓板、棘突、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椎孔。
2、实验目的
1.掌握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及表面形态特点,并掌握其功能。
2.掌握呼吸系统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及表面形态特点,并掌握其功能。
3.握泌尿系统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及表面形态特点,并掌握其功能。
3、实验器材
1、人体内脏各系统、器官模型。
2、消化系统模型。消化管各段模型。肝、肝小叶模型。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通过对肌肉、骨骼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运动技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索人体运动的解剖学特征,并进一步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实验一: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肩关节和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来了解关节的灵活性和功能。

1.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测量首先,我们请实验者站直,双臂自然下垂。

然后,我们使用一个测量仪器来测量实验者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实验者将双臂抬起至最大高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因个体差异而异。

一些人具有较大的肩关节灵活性,可以将双臂抬至头顶以上;而另一些人则受限于肩关节的结构,无法将双臂完全抬起。

2. 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测量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测量。

实验者坐在一张平坦的桌子上,将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弯曲,脚底贴地。

然后,我们使用测量仪器来测量实验者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实验者将伸直的腿尽可能地抬高,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因个体差异而异。

一些人可以将腿抬至与身体平行的位置,而另一些人则受限于膝关节的结构,无法将腿完全伸直。

实验二:肌肉的活动和协调性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产生力量和控制运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肌肉在运动中的活动和协调性。

1. 肱二头肌的活动观察我们请实验者进行一组标准的俯卧撑动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电极贴片来记录肱二头肌的电活动情况。

通过电活动信号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肱二头肌在不同动作阶段的活动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俯卧撑的下降阶段,肱二头肌的电活动信号逐渐增加,达到峰值。

而在上升阶段,肱二头肌的电活动信号逐渐减小。

这表明肱二头肌在俯卧撑动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其活动与动作的进行密切相关。

2. 肌肉协调性的观察我们请实验者进行一组平衡训练动作,要求实验者站在一个单脚上,保持平衡。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一)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一)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一)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究骨骼、肌肉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实验装置和材料•解剖模型•骨骼图•肌肉图•关节模型•骨骼标本•解剖刀具实验步骤1.观察骨骼图以及解剖模型,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2.分析不同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并列出相关肌肉和关节。

•骨骼:头骨、脊椎、肋骨、骨盆、四肢等。

•相关肌肉:头部肌肉、胸肌、腹肌、上肢肌肉、下肢肌肉等。

•关节:颈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

3.利用关节模型,研究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骨头的连接方式以及关节的灵活度。

4.进行骨骼标本的观察,深入了解不同骨骼的形态和特点。

5.利用解剖刀具进行解剖模型的拆解,直观地展示骨骼和肌肉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得出了人体运动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理解了骨骼、肌肉和关节在运动中的相互作用方式。

•加深了对骨骼和肌肉特点的认识。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体验了解剖和观察的过程。

这将为我们在运动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注意:本实验涉及人体解剖,请遵守实验室和学校规定,确保安全和道德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解剖操作时,务必佩戴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安全和卫生。

•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和学校的安全规定,切勿损坏实验装置和材料。

•尊重实验对象,严禁对任何生物进行伤害和残害。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装置和材料归位整理,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实验延伸1.根据所学习的运动解剖知识,设计一套适合全身运动的训练计划,并进行实践。

2.利用解剖模型,进一步研究人体骨骼和肌肉的微结构,深入理解其生理功能。

3.借助相关资料和研究,了解不同运动和体能训练对骨骼和肌肉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参考资料1.“运动解剖学”,利姆克尔·于斯曼,高等教育出版社2.“人体解剖学”,弗雷德·万·赫斯特尔、埃里克·勃森贝格、皮特·伍茨·阿佛里德,科学出版社3.“Anatomy Trains”,Thomas W. Myers,ChurchillLivingstone以上是本次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的内容及格式要求,请尽量按照要求完成。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人体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的观察和测量,深入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探讨运动过程中肌肉协调、骨骼运动和关节活动的规律性和特点。

首先,我们选择了膝关节屈曲和伸直的运动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在膝关节屈曲的过程中,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等肌肉参与了运动,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协调配合,使得膝关节得以屈曲。

而在膝关节伸直的过程中,股四头肌和腓肠肌则起到主要作用,肌肉的收缩拉动髌骨,使得膝关节伸直。

通过对肌肉的观察和测量,我们深入了解了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协调机制。

其次,我们对膝关节的韧带和软骨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通过实验发现,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韧带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了稳定关节和限制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

而软骨则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了缓冲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通过对韧带和软骨的观察和测量,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结构在运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对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骨骼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通过实验发现,在膝关节屈曲和伸直的过程中,股骨、胫骨和髌骨等骨骼结构协调配合,使得膝关节得以运动。

通过对骨骼结构的观察和测量,我们深入了解了骨骼在运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对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协调机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讨运动解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本次实验通过对膝关节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的观察和测量,深入了解了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加深我们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对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运动机制,并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人体肩关节的解剖学研究,来揭示肩关节活动的机制与特点。

实验过程实验采用X光拍摄技术结合实物解剖的方法。

首先,我们在实验室使用X光机对被试者的肩关节进行拍摄,在不同角度下获取图像。

然后,使用解剖刀将被试者的肩关节进行解剖,取出肩关节的关键组织结构。

最后,将X光片与实物解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比X光片和实物解剖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肩关节由肩胛骨、锁骨和上臂骨组成。

肩胛骨呈鸟翅状,位于背部。

锁骨连接肩胛骨与胸骨,形成了肩关节的“架桥”,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2. 肩关节的主要活动包括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和旋转等。

这些动作是通过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面和关节囊之间的摩擦来实现的。

3. 肩关节的关节囊由多层坚韧的纤维组成,具有较大的可伸展性。

这种可伸展性使得肩关节具有较大的活动幅度,方便人体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

4. 肩关节肌肉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以及肩袖肌群等。

肩袖肌群由四个小肌肉组成,它们分别是冈下肌、冈上肌、小圆肌和肱小头肌。

这些肌肉对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肩关节的解剖结构和运动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肩关节的复杂结构和多向活动性使其成为人体运动中最灵活的关节之一。

肩关节的正常功能对于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肩关节的保护和锻炼,以提高运动的效果和减少运动伤害。

未来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动解剖学的发展,我们对人体运动机制的认识将会不断深入。

通过进一步研究肩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和运动机制,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加有效的肩关节康复方案和训练方法,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训练保障和伤害预防措施。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探寻了肩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和运动机制。

14级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

14级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

14级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指导教师姓名:张涛学生姓名:XXX 专业:休闲体育班级:2015级X班2015 ——2016学年第1学期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实验名称一、实验内容观察上肢骨二、实验目的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熟悉上肢骨连接的方式及构成 3.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及手关节的结构 4.熟悉上肢主要关节的运动形式三、实验器材1、串连的上肢骨标本2、分离的上肢骨标本3、自上肢关节干标本和湿标本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观察串连的上肢骨标本对照教科书辩认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辩认每块上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上肢骨上肢带骨:1、锁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2、肩胛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张涛实验时间2013年10 月8 日实验成绩上肢骨观察自上肢骨1、上臂骨:肱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2、前臂骨:尺骨、桡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3、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三、观察自上肢关节标本1、肩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2、肘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3、腕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五、实验结果例:1、通过对上肢骨的观察,掌握了上肢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并能够识记体表标志。

2、通过观察自上肢关节,掌握了自上肢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六、小结或结论例:通过实验观察,我清楚认识了上肢各骨的形态、位置,并能在身体上找到相关骨骼的体表标志。

知道了如何去测量肩宽,上肢长度。

还了解到相关的运动事故造成自上肢关节损伤的病因、症状及前期处理方法。

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实验名称一、实验内容观察下肢骨二、实验目的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形态、结构 2.掌握骨盆的构成及髋、膝、踝关节的结构及运动形式 3.掌握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器材1、人体串连的下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下肢骨。

运动解剖学 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 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及其相关机制的学科,它通过解剖学的知识和技术手段,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功能调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运动解剖学的实践操作,深入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和相关结构。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人体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了解运动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调节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人体模型、解剖刀、解剖镊等。

2. 实验方法:通过解剖人体模型,观察并分析不同部位的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肌肉系统通过解剖人体模型的肌肉系统,我们发现人体肌肉的分布非常广泛,不同肌肉之间通过肌腱连接,形成肌肉链。

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不同肌肉的形态和组织结构也有所差异。

例如,骨骼肌由肌纤维组成,可以通过收缩产生力量,而平滑肌则主要存在于内脏器官,具有自主收缩和松弛的能力。

2. 骨骼系统人体骨骼系统是支撑和保护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解剖人体模型的骨骼系统,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不同骨骼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关节和韧带等。

骨骼系统的结构决定了人体的姿势和运动能力。

例如,脊柱的弯曲使得我们可以保持直立行走,而关节的灵活性则使得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

3.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运动的调节中枢,通过解剖人体模型的神经系统,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神经的分布和连接方式。

神经系统通过传递神经冲动,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实现运动的目的。

例如,大脑通过运动皮层向脊髓发送指令,脊髓再通过神经纤维将指令传递给相应的肌肉,使其产生运动。

四、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运动解剖学的特征和机制。

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实现人体各种复杂的运动。

不同运动形式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也有所不同。

例如,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而力量训练则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体积。

14级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

14级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

14级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指导教师姓名:张涛学生姓名: XXX 专业:休闲体育班级: 2015级X班2015 ——2016学年第1学期实验报告(一)指导教师张涛实验时间 2013年 10 月 8 日实验名称上肢骨观察实验成绩一、实验内容观察上肢骨二、实验目的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熟悉上肢骨连接的方式及构成3.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及手关节的结构4.熟悉上肢主要关节的运动形式三、实验器材1、串连的上肢骨标本2、分离的上肢骨标本3、自由上肢关节干标本和湿标本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观察串连的上肢骨标本(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上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上肢骨(一)上肢带骨:1、锁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2、肩胛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二)自由上肢骨1、上臂骨:肱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2、前臂骨:尺骨、桡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3、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三、观察自由上肢关节标本1、肩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2、肘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3、腕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五、实验结果例: 1、通过对上肢骨的观察,掌握了上肢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并能够识记体表标志。

2、通过观察自由上肢关节,掌握了自由上肢关节(肩、肘、腕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六、小结或结论例:通过实验观察,我清楚认识了上肢各骨的形态、位置,并能在身体上找到相关骨骼的体表标志。

知道了如何去测量肩宽,上肢长度。

还了解到相关的运动事故造成自由上肢关节损伤的病因、症状及前期处理方法。

实验报告(二)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名称下肢骨观察实验成绩一、实验内容观察下肢骨二、实验目的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形态、结构2.掌握骨盆的构成及髋、膝、踝关节的结构及运动形式3.掌握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1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1
4.掌握骨骼肌纤维的结构,了解肌组织的分类。
5.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了解神经纤维的组成及结构。
三、实验材料
1.细胞超微立体结构模型;细胞的形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细胞膜超微结构图片;
2.长骨骨干及骨板结构模型,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模型,肌节收缩模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的组织图片。
四、实验作业
1.在图1—1中,填写引线所指的细胞结构名称。
实验一、细胞和基本组织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内容
1.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观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的形态,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掌握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比较各种上皮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掌握致密结缔组织、骨组织的结构,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软骨组织的结构及分类。
图1—1
2.在图1—2中,填写引线所指的骨组织等结构名称。
图1—2
3.在肌纤维结构图1—3中,注明肌原纤维、明带、暗带、H带、M线、Z线和肌节。
图1—3

器械运动解剖实验报告(3篇)

器械运动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器械运动的基本原理,掌握运动解剖学在器械运动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效果优化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 器械运动基本原理2. 运动解剖学在器械运动中的应用3. 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效果优化三、实验器材1. 器械运动器材:哑铃、杠铃、跑步机、椭圆机、划船机等2. 测量工具:秒表、皮尺、体重秤等3. 实验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器械运动基本原理(1)观察器械运动器材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器械运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分析器械运动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锻炼效果。

2. 运动解剖学在器械运动中的应用(1)观察人体肌肉分布和功能;(2)分析器械运动对肌肉的刺激程度;(3)探讨运动解剖学在器械运动中的实际应用。

3. 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效果优化(1)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2)分析运动效果优化的方法;(3)结合实验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运动方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器械运动基本原理通过观察器械运动器材,我们发现哑铃、杠铃等器械主要用于锻炼肌肉力量;跑步机、椭圆机、划船机等器械主要用于锻炼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器械运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如哑铃卧推、杠铃深蹲、跑步机慢跑等。

2. 运动解剖学在器械运动中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人体肌肉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和颈部。

器械运动对肌肉的刺激程度取决于运动负荷、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

结合运动解剖学知识,我们了解到器械运动对肌肉的锻炼效果取决于肌肉的起止点和运动轨迹。

3. 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效果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运动负荷过大、运动姿势不正确、运动强度过大等。

为预防运动损伤,我们提出以下措施:合理控制运动负荷、遵循正确的运动姿势、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结合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优化运动效果的方法:(1)根据个人体质和运动需求,选择合适的器械和运动强度;(2)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连贯性;(3)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恢复。

运动解剖学的实训报告范文

运动解剖学的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解剖学实验课程,加深对运动系统中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探究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等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训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骨骼系统解剖2. 肌肉系统解剖3. 关节系统解剖4. 运动系统功能分析五、实训过程(一)骨骼系统解剖1. 实验材料:骨骼模型、骨骼图、解剖学图谱、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骨骼模型的形态结构,了解骨骼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特征;(2)对照骨骼图和图谱,识别不同骨骼的名称和功能;(3)利用显微镜观察骨骼的微观结构,了解骨骼的细胞成分和生长特点。

(二)肌肉系统解剖1. 实验材料:肌肉模型、肌肉图、解剖学图谱、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肌肉模型的形态结构,了解肌肉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特征;(2)对照肌肉图和图谱,识别不同肌肉的名称和功能;(3)利用显微镜观察肌肉的微观结构,了解肌肉的细胞成分和生长特点。

(三)关节系统解剖1. 实验材料:关节模型、关节图、解剖学图谱、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关节模型的形态结构,了解关节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特征;(2)对照关节图和图谱,识别不同关节的名称和功能;(3)利用显微镜观察关节的微观结构,了解关节的细胞成分和生长特点。

(四)运动系统功能分析1. 实验材料:人体运动视频、解剖学图谱、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1)观看人体运动视频,分析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协同作用;(2)对照解剖学图谱,了解运动过程中各结构的功能变化;(3)利用显微镜观察运动过程中肌肉和关节的微观结构变化。

六、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运动解剖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主要成果如下:1. 掌握了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2. 理解了运动过程中各结构的协同作用,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等工作奠定了基础;3. 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动解剖的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形态结构,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2. 熟悉运动解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的观察(1)观察人体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识别骨骼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颅骨、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骨。

2. 肌肉系统的观察(1)观察人体肌肉标本,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识别肌肉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头部肌肉、颈部肌肉、躯干部肌肉和四肢肌肉。

(3)了解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和运动功能。

3. 关节系统的观察(1)观察人体关节标本,了解关节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识别关节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3)了解关节的运动方式和关节的稳定结构。

4. 运动系统的整体观察(1)观察人体运动系统整体标本,了解运动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运动系统的运动机制和协调作用。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法:观察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标本,识别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比较法:比较骨骼、肌肉和关节在不同个体和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差异。

3. 分析法:分析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四、实验步骤1. 骨骼系统观察(1)观察颅骨,识别颅骨的各个部分,如顶骨、颞骨、额骨等。

(2)观察脊柱,识别脊柱的各个部分,如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

(3)观察胸廓,识别胸廓的各个部分,如肋骨、胸骨和胸椎。

(4)观察骨盆,识别骨盆的各个部分,如髂骨、耻骨和坐骨。

(5)观察四肢骨,识别四肢骨的各个部分,如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和腓骨。

2. 肌肉系统观察(1)观察头部肌肉,识别头部肌肉的起止点和神经支配。

(2)观察颈部肌肉,识别颈部肌肉的起止点和运动功能。

(3)观察躯干部肌肉,识别躯干部肌肉的起止点和运动功能。

(4)观察四肢肌肉,识别四肢肌肉的起止点和运动功能。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引言
•介绍运动解剖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引出本次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
实验设计
•说明实验所用的方法和工具
•列举实验所测量的变量和采样方式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清洁仪器、准备实验样本等
2.操作步骤:描述实际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3.数据采集:记录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和样本信息实验结果
•展示实验结果的数据表格或图表
•对结果进行简要分析和解释
结论
•综合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结果的意义及对运动解剖学领域的贡献
讨论与展望
•对实验结果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或限制进行讨论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改进的建议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过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列表
致谢
•感谢参与实验的人员和给予支持的机构或个人
以上是一份基本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的组织结构,可根据具体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注意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要注意使用科学的、准确的语言表达,并且严禁抄袭他人作品。

实验报告的目的是准确记录和传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供他人参考和学习。

运动解剖下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运动解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1. 骨骼结构观察(1)实验器材:人体骨骼模型、解剖图谱、显微镜。

(2)实验步骤:①观察骨骼模型,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②对照解剖图谱,识别骨骼名称及位置。

③利用显微镜观察骨骼的细微结构,如骨小梁、骨皮质等。

2. 关节结构观察(1)实验器材:人体关节模型、解剖图谱、显微镜。

(2)实验步骤:①观察关节模型,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②对照解剖图谱,识别关节名称及位置。

③利用显微镜观察关节的细微结构,如关节面、关节囊、滑膜等。

3. 肌肉结构观察(1)实验器材:人体肌肉模型、解剖图谱、显微镜。

(2)实验步骤:①观察肌肉模型,了解肌肉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②对照解剖图谱,识别肌肉名称及位置。

③利用显微镜观察肌肉的细微结构,如肌纤维、肌腱等。

4. 运动功能实验(1)实验器材:人体运动模型、解剖图谱、计时器。

(2)实验步骤:①观察人体运动模型,了解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关节的协同作用。

②对照解剖图谱,分析运动过程中各部位的运动轨迹和力学特点。

③利用计时器测量运动时间,了解运动速度和力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结构观察实验结果显示,人体骨骼由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组成,共有206块骨骼。

骨骼具有保护、支持、运动等功能。

2. 关节结构观察实验结果显示,人体关节有球关节、滑膜关节、纤维关节等类型。

关节具有连接骨骼、传递运动、缓冲冲击等功能。

3. 肌肉结构观察实验结果显示,人体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具有收缩、舒张、运动等功能。

4. 运动功能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关节协同作用,实现人体运动。

运动速度和力量与肌肉收缩能力、关节灵活性等因素有关。

四、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运动解剖学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细胞及组织的细微结构的观察 实验二:四肢骨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三:中轴骨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四:人体主要关节类型和结构的观察 实验五:人体主要肌肉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的观察 实验六:内脏器官形态结构及位置观察 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位置观察 实验八: 脊髓、脑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 实验九: 观察躯干和四肢的一般感觉传导路,意识性
本或模型、下肢肌肉标本或躯干肌肉标本或模型挂 图。模型
实验方法及步骤:
1.运动上肢带、下肢带肌肉的观察; 2.运动肩关节、肘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手关节肌
肉的观察;
10
实验五:人体主要肌肉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的观察
3.运动髋关节、膝关节、足关节肌肉的观察; 4.活体表面上肢肌肉的触扪;运动脊柱肌肉的观
型,手部血管标本、足部血管标本。
13
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位置观察
实验方法及步骤: 1、观察心脏的位置及形态; 2、观察心脏各腔、心壁的结构和心传导系; 观察心的血管; 观察体循环的动脉血管; 观察体循环的静脉血管。 实验小结:写出及左心室相连的大血管名称 或写出下肢主要动、静脉名称
实验方法及步骤 观察脊髓的外形及相关结构; 观察脊髓的内部结构; 观察大脑的位置及外形; 观察大脑、脑干、小脑的主要结构。 实验小结:(注意:不须抄题目,直接答题) 写出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
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内脏运动中枢在大脑 皮层的所在部位。P304—P305
16
3
实验一:细胞及组织的细微结构的观 察
实验方法及步骤: 1、教师讲解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2、观察细胞的类型和形态结构; 3、观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运动解剖课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骨骼、肌肉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提高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骨骼系统观察2. 肌肉系统观察3. 关节系统观察4. 运动系统功能分析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解剖模型2. 骨骼图3. 肌肉图4. 关节模型5. 模拟实验器材(如:人体模型、运动器材等)四、实验步骤1. 骨骼系统观察- 观察人体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 通过骨骼图,对比骨骼模型,加深对骨骼结构的理解。

- 分析骨骼在运动中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2. 肌肉系统观察- 观察肌肉模型,了解肌肉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 通过肌肉图,对比肌肉模型,加深对肌肉结构的理解。

- 分析肌肉在运动中的动力作用。

3. 关节系统观察- 观察关节模型,了解关节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 通过骨骼图和肌肉图,分析关节在运动中的连接和协调作用。

- 模拟不同关节的运动,观察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功能。

4. 运动系统功能分析- 结合实验观察,分析运动系统中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相互作用。

- 分析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如运动对骨骼密度、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系统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骨骼模型和骨骼图,学生对骨骼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

- 学生了解到骨骼在运动中的支撑和保护作用,为后续学习运动系统功能奠定了基础。

2. 肌肉系统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肌肉模型和肌肉图,学生对肌肉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

- 学生了解到肌肉在运动中的动力作用,为后续学习运动系统功能奠定了基础。

3. 关节系统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关节模型和结合骨骼图、肌肉图,学生对关节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

- 学生了解到关节在运动中的连接和协调作用,为后续学习运动系统功能奠定了基础。

4. 运动系统功能分析结果- 学生结合实验观察,分析了运动系统中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相互作用。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领域,它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揭示了运动的原理和机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运动解剖学的方法,对人体运动过程中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协同作用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增进我们对人体运动的理解。

实验一:肩关节的运动机制肩关节是人体上肢最灵活的关节之一,它的运动范围广泛且复杂。

本实验通过观察肩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模拟运动过程,探究肩关节的运动机制。

1. 解剖结构分析肩关节由锁骨、肩胛骨和上臂骨组成。

锁骨与肩胛骨通过锁骨肩峰关节相连,肩胛骨与上臂骨通过肩胛上肌腱和肩袖肌腱相连。

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肩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 运动模拟实验请实验者将手臂伸直,然后尝试进行以下动作: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和上举。

观察并记录肩关节的运动轨迹和肌肉的活动情况。

实验二:膝关节的负荷分析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主要关节之一,它承受着身体重量的巨大负荷。

本实验通过测量膝关节在行走和跳跃过程中的负荷分布,探究膝关节的运动特点和负荷承受能力。

1. 负荷测量仪器使用压力敏感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测量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负荷分布情况。

将传感器安装在膝关节和脚底部,记录负荷数据。

2. 运动模拟实验请实验者进行行走和跳跃动作,并在实验过程中测量负荷数据。

观察并分析负荷分布的变化,探讨膝关节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负荷特点。

实验三:肌肉活动的电生理分析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关键组织之一,它通过收缩和松弛来产生力量和控制运动。

本实验通过肌电图记录和分析,研究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活动模式和特点。

1. 肌电图记录仪器使用肌电图记录仪器,将电极贴附在实验者的肌肉上,记录肌肉收缩和松弛的电信号。

2. 运动模拟实验请实验者进行一系列肌肉活动,如屈膝、伸腕等。

同时记录肌电图数据,并进行分析。

观察并比较不同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活动模式和特点。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对人体运动的解剖学特点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运动解剖综合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综合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综合实验报告引言运动解剖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了人体运动的结构、功能和机理。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人体在运动中骨骼肌肉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 人体模型- 肌肉模型- 解剖刀等实验工具实验方法1. 观察人体模型和肌肉模型的基本结构2. 使用解剖刀在人体模型上进行解剖操作,观察解剖过程中的肌肉组织和骨骼结构3. 检查肌肉模型上的关节,观察关节的活动和结构实验结果人体模型结构观察首先观察了人体模型的基本结构。

人体模型包括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部分。

头部包括脑部、眼睛、鼻子、嘴巴等器官。

颈部连接头部和躯干,起着支撑和转动的作用。

躯干包括胸部、腰部和盆腔,内部有重要的器官如心脏、肺、胃等。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分别与躯干相连,是人体运动的主要部分。

解剖过程观察通过使用解剖刀在人体模型上进行解剖操作,我们观察到了骨骼和肌肉组织。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发现骨骼由许多骨头组成,形成骨骼系统。

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了肌肉组织。

肌肉由纤维组成,表现出纵向排列的特点。

肌肉质地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关节结构观察在肌肉模型上观察了关节的结构。

关节是骨骼的连接点,使得骨骼能够相对自由地运动。

关节的结构主要包括关节头、关节腔和关节囊等部分。

关节头与关节腔配合运动,通过关节囊进行润滑。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人体运动解剖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人体模型和肌肉模型的观察使我们对人体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解剖过程的操作,我们深入理解了骨骼和肌肉组织的特点。

同时,通过观察关节的结构,我们了解了关节在人体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本实验只是对运动解剖学的初步探索,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肌肉的功能和运动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关节和其运动范围。

总之,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运动解剖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体育解剖实验报告范文

体育解剖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人体骨骼和关节的基本结构。

2. 了解骨骼肌的组成和功能。

3. 分析人体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4. 提高对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预防的认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体育学院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人体骨骼模型2. 骨骼肌肉挂图3. 骨骼肌肉解剖图谱4. 解剖显微镜5. 记录本6. 铅笔五、实验步骤1. 骨骼观察- 观察人体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的组成和形态。

- 识别骨骼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 分析骨骼在运动中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2. 关节观察- 观察人体关节模型,了解关节的组成和类型。

- 识别关节的名称、位置和运动形式。

- 分析关节在运动中的连接和运动作用。

3. 肌肉观察- 观察人体骨骼肌肉挂图和解剖图谱,了解肌肉的组成和功能。

- 识别肌肉的名称、位置和起止点。

- 分析肌肉在运动中的收缩和舒张作用。

4. 运动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人体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 讨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措施。

六、实验结果1. 骨骼: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骨骼在运动中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2. 关节:人体关节分为滑膜关节、软骨关节和纤维关节。

关节在运动中起到连接和运动作用。

3. 肌肉:人体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到收缩和舒张作用。

4. 运动分析:在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动作。

运动损伤多发生在关节和肌肉部位,因此预防和康复措施至关重要。

七、实验结论1. 体育解剖实验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措施对提高运动效果和保障运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人体解剖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我将更加注重运动解剖学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安全。

九、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运动解剖学 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 实验报告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Title: An Experimental Report on Exercise AnatomyIntroductionExercise anatomy is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human body during physical activity. This experimental repor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changes that occur in the body during exercise. MethodThe experiment involved a group of 20 participants, both male and female, ranging in age from 20 to 40 years. Each participant underwent a series of physical activities, including running, cycling, and weightlifting. Before and after each activity, various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including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xygen consumption, and muscle activity.Results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revealed several key findings. During aerobic activities such as running and cycling, participants experienced an increase in heart rate and oxygen consump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cardiovascular and respiratory systems were working harder to meet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oxygen. Additionally, muscle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weightlifting exercises,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muscle fatigue and lactic acid production. Discussion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the cardiovascular, respiratory, and musculoskeletal systems during exercise. The body's ability toadapt to the increased demands placed on it during physical activity is a testament to its remarkable 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capabilities. Understanding these changes is crucial for athletes, coaches,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optimizing performance, preventing injury, and promoting overall health and well-being.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is experimental repor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e anatomy in understanding the body's response to physical activity. By studying the 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changes that occur during exercise, we can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that drive athletic performance and overall health. This knowledge can be applied to improve training programs, develop injury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enhance the well-being of individuals engaging in physical activi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肱二头肌——当屈肘握掌时,此肌收缩可明显在上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在肘窝中央,当屈肘时可明显摸到此肌的肌腱。
(三)肱三头肌——在上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看到肱三头肌长头。
(四)肱桡肌——当握拳用力屈肘时,在肘部可见肱桡肌的膨隆肌腹。
(五)掌长肌——当手握拳、屈腕并使腕外展时,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4、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观察串连的下肢骨标本
(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下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髂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二)自由下肢骨
1、大腿骨:股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2、小腿骨:胫骨、腓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3、足骨:跗骨、跖骨和趾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4、辩认各部椎骨并掌握各部椎骨主要的表面结构。
5、椎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2颈椎棘突、第7颈椎棘突、第7颈椎以下的全部椎骨的棘突可在皮下触摸到,常以第7颈椎棘突为确定椎骨序数的标志;第11胸椎棘突
(二)观察骶骨、尾骨、胸骨、肋骨(略)
三、观察脊柱标本
1、脊柱的组成
2、脊柱的各面观特点
3、脊柱的功能
5、实验结果
一、在全身肌肉模型上,按部位分群观察躯干肌的组成。对照教科书和挂图辩认每块躯干肌。
躯干肌可分为背肌、颈肌、胸肌、膈、腹肌及会阴肌。
二、对照教科书,掌握躯干每块肌肉的位置及主要肌肉的起止点。
三、通过躯干肌肉模型和挂图,结合躯干肌标本,观察每块肌肉肌纤维的走行方向,理解各主要肌肉的功能。
四、观察躯干的局部结构
(一)上肢带骨:
1、锁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2、肩胛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二)自由上肢骨
1、上臂骨:肱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2、前臂骨:尺骨、桡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3、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
三、观察自由上肢关节标本
1、肩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
2、肘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
(二)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的鞘状结构,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构成。鞘分前后两壁,前壁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壁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约4—5厘米处,鞘的后壁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于前壁的构成,此处后壁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方的弧形线,称弓状线(半环线)。此线以下无后壁,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三)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白线的上部较薄而宽,下部较厚而窄,在白线中部有一圆形腱环,称脐环,在胎儿期有脐血管通过。脐环和腹白线上部是腹前壁的薄弱部位。如腹腔脏器由此处膨出,可发生“脐疝”或“白线疝”。
(四)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缘,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面与各层腹肌之间的一条斜行裂隙,由外上斜向内下方,长约4—5厘米。管内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有内、外两口和前、后、上、下四个壁。
五、躯干肌的体表标志:
(一)斜方肌——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斜方肌的外上缘轮廓。
(二)背阔肌——在背下部可见背阔肌的轮廓。
(三)竖脊肌——在脊柱两旁各椎骨棘突两侧的纵行肌性隆起,为此肌的轮廓。
(四)胸大肌——胸前壁较膨隆的肌性隆起,为此肌轮廓。
(五)前锯肌——在胸部外侧壁上,可看到前锯肌和腹外斜肌的肌齿相互交错。
3、腕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
5、实验结果
例: 1、 通过对上肢骨的观察,掌握了上肢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并能够识记体表标志。
2、通过观察自由上肢关节,掌握了自由上肢关节(肩、肘、腕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6、小结或结论
例:通过实验观察,我清楚认识了上肢各骨的形态、位置,并能在身体上找到相关骨骼的体表标志。知道了如何去测量肩宽,上肢长度。还了解到相关的运动事故造成自由上肢关节损伤的病因、症状及前期处理方法。
三、观察自由下肢关节标本
1、髋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
2、膝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
3、踝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
5、实验结果
6、小结或结论
实验报告(三)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
躯干骨观察
实验成绩
1、实验内容
观察躯干骨
2、实验目的
1.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一)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的周围,可以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在竖脊肌的表面,向内侧附着于棘突,较薄的上部向外附着于肋角,腰部显著增厚且于背阔肌的腱膜紧密结合。深层分隔竖脊肌和腰方肌,位于第12肋和髂嵴之间,向内侧附于腰椎横,向外侧深两层于竖脊肌的外侧缘会合而构成竖脊肌鞘。并向外作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始部。
(三)肌四头肌——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缝匠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内。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四)长收肌——在大腿内收时,可见此肌自耻骨结节斜向外下方,构成股三角的内侧界。
(五)股三角——在小腿伸直的情况下,当大腿屈、旋外和外展时,可看到股三角。股三角的底(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
四、观察手部的腱鞘
在手肌标本或模型上,对照教科书及其插图,分辩手掌侧腱鞘和手背侧腱鞘。
(一)手掌侧腱鞘:有拇长屈肌腱鞘、指总屈肌腱鞘和指腱鞘。
(二)手背侧腱鞘:有拇长展肌腱鞘、拇短伸肌腿鞘、拇长伸肌腱鞘、指总伸肌腱鞘、小指伸肌腱鞘和尺侧腕伸肌腱鞘。
五、上肢表浅肌的体表标志
(一)三角肌——在肩部形成圆隆的外形,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2、实验目的
1.掌握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及表面形态特点,并掌握其功能。
2.掌握呼吸系统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及表面形态特点,并掌握其功能。
3.握泌尿系统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及表面形态特点,并掌握其功能。
3、实验器材
1、人体内脏各系统、器官模型。
2、消化系统模型。消化管各段模型。肝、肝小叶模型。
6、小结或结论
实验报告(四)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
上肢肌的观察
实验成绩
1、实验内容
观察上肢肌的肌肉
2、实验目的
1、掌握上肢肌的组成。
2、掌握上肢主要肌肉的位置和起止点。
3、根据肌纤维的走行方向理解各主要肌肉的功能。
4、掌握上肢表浅肌肉的体表标志。
3、实验器材
1、上肢肌肉褂图和模型
2、全身肌肉解剖模型
实验报告(六)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
躯干肌观察
实验成绩
1、实验内容
观察躯干的肌肉
2、实验目的
1、掌握躯干的组成。
2、掌握躯干主要肌肉的位置和起止点。
3、根据肌纤维的走行方向理解各主要肌肉的功能。
4、掌握躯干表浅肌肉的体表标志。
3、实验器材
1、躯干肌肉挂图和模型。
2、全身肌肉解剖模型。
4、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报告(二)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
下肢骨观察
实验成绩
1、实验内容
观察下肢骨
2、实验目的
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形态、结构
2.掌握骨盆的构成及髋、膝、踝关节的结构及运动形式
3.掌握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3、实验器材
1、人体串连的下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下肢骨。
3、自由下肢关节干标本和湿标本。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指导教师姓名:张涛
学生姓名:XXX
专业:休闲6学年 第1学期
实验报告(一)
指导教师
张涛
实验时间
2013年 10 月 8 日
实验名称
上肢骨观察
实验成绩
1、实验内容
观察上肢骨
2、实验目的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熟悉上肢骨连接的方式及构成
(九)指伸肌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十)鱼际——从掌面观察,可看到手肌外侧群形成的拇指侧隆起,即鱼际。
(十一)小鱼际——从掌面观察,可看到手肌内侧群形成的小指侧隆起,即小鱼际。
5、实验结果
6、小结或结论
实验报告(五)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
下肢肌观察
实验成绩
1、实验内容
(六)桡侧腕屈肌——当手握拳,屈腕并使腕外展时,在掌长肌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七)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在腕横纹上方的尺侧豌豆骨的上方,可见此肌的肌腱。
(八)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的肌腱。在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
(六)臀大肌——在臀部形成圆隆外形。
(七)半腱肌、半膜肌——在国窝的内上界,可摸到它们的肌腱止于胫骨,其中半腱肌肌腱较窄,位置浅表略靠外,而半膜肌肌腱粗而圆钝,它位于半腱肌肌腱的深面和靠内。
(八)股二头肌——在国窝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于腓骨头。
(九)足母长伸肌——当用力伸拇趾时,在踝关节前方及足背可摸到拇长伸肌肌腱。
(十)胫骨前肌——在踝关节前方,拇长伸肌肌腱的内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十一)趾长伸肌——当背屈时,在踝关节前方,蚜长伸肌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此肌腱。在伸趾时在足背可清晰见到至各趾的肌腱。
(十二)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并向下形成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