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资料精

合集下载

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发言稿)

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发言稿)

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发言稿)乐于为您撰写一篇关于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的发言稿。

请注意,以下稿件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适当调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与会代表: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各位共同探讨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议题。

金融监管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如我们所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稳定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与日俱增,监管工作显得愈发严峻和复杂,因此迫切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来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首先,金融监管应该从法律框架的完善出发。

我们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明确金融监管的权限、责任和流程。

通过规范化的法律框架,可以确保金融监管工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提高其执行力和公信力。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加强金融监管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金融监管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金融市场的快速监测和预警,对潜在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应对,从而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在加强金融监管中,必须重视跨机构、跨国界的合作。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带来了诸多挑战,金融风险传导日益加剧。

因此,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分享信息、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跨境风险,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此外,金融监管还应注重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是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管和调控,以预防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我们应该通过制定合理的资本充足率、准备金要求等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控金融风险的集聚和传染,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

最后,金融监管还应加强对金融创新的引导和监测。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过度的金融创新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加剧。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和机制,对金融创新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金融风险。

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4-宏观审慎管理-jy

4-宏观审慎管理-jy

宏观审慎管理(金融稳定局,2011年3月7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表明,维护金融稳定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而要从宏观和整体角度出发防范系统性风险。

而现行金融监管主要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在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存在重大不足。

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危机后主要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的一致政策主张。

危机后,在二十国集团峰会(G20)框架下,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国际组织都将宏观审慎管理作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实现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美英等主要国家也在各自的金融监管改革中体现了宏观审慎的理念和做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这一重大部署勾勒了我国金融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对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提升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背景和原因: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一)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布雷顿体系的崩溃,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加深,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和相互依赖更加密切,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结构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大。

金融体系告别传统较为单一的经营模式,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利率、汇率掉期、证券化等衍生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金融产品复杂程度大幅提高,大型金融机构扩张迅速并对金融体系产生系统性影响,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关联性更为紧密,金融行为的集体性和同步性不断增强,金融管制放松,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影响越来越大。

在新的形势下,金融体系也形成一些新的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表现为健康的微观主体加起来并不能充分保证整个体系的健康,这成为宏观审慎管理的逻辑起点。

(二)原因: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宏观和微观诸多问题长期积累、综合作用、共同引发的,加之预防不足、处置失当,致使危机蔓延,最终演变成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论述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论述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论述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引言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为了应对金融系统中的风险而设立的一种管理制度。

在金融危机频发的今天,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预防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业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论述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概念、目标、原则以及实施过程等内容。

概念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指在国家层面建立的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和措施,旨在监测和管理宏观经济环境下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风险。

通过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发展中国家可以有效预防金融风险,降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并确保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目标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风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1.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防范金融危机的爆发。

通过监测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度、风险暴露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防止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

2.促进金融机构的有效运营: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制定健全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确保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

同时,还要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防止不当竞争和压力对金融机构造成过度风险。

3.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

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

原则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原则: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应综合兼顾金融稳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风险导向原则: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应以风险为中心,关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防范风险发生。

3.灵活性原则: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和措施,确保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施过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监测与评估: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风险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背景 总体目标

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背景 总体目标

宏观审慎管理(Macroprudential Policy)是指针对整体金融体系稳定和风险防范的一种宏观调控政策。

它主要是在金融监管层面上,通过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调控,以达到保护整体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危机的目的。

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政策背景和总体目标两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背景1.金融危机的教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次金融危机,这些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各国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整体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这给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敲响了警钟,也促使各国开始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

2.金融监管的不足在过去的金融监管体系中,主要关注的是银行的偿付能力和资产质量,而对于整体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风险的防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种监管缺陷在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让人们意识到传统的微观监管模式已不再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入宏观审慎管理的理念和政策。

3.金融创新的挑战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各种新型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金融产品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为监管和风险防范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监管手段和框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金融创新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来规范和引导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

二、宏观审慎管理的总体目标1.防范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金融体系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或者导致金融危机的风险。

要防范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管理政策需要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化解和规避,以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维护金融稳定宏观审慎管理政策还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金融市场的稳定是整个经济运行稳定的基础,而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动荡容易引发整体经济的不稳定。

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

加脆弱, 更容易传导至实体经济, 放大风险。
过度的金融创新是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诱因。房地产市
在次贷危机中, 投资者过分追捧所表现出的羊群效应在
客观上催生了泡沫的膨胀。当次贷及其衍生品在市场上普遍 流行时, 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并不关心这些产品的实质内容 , 不
场的繁荣促使房地产金融机构逐渐放松抵押贷款标准 , 开始 发放低信用的次级抵押贷款, 由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发 展迅速 , 从2 0 0 1 年约 1 2 0 0亿美元规模迅速膨胀至 2 0 0 6 年底 约为 1 5 0 0 0 亿美元。一旦利率上升、 房价下跌, 这些次级抵押 贷款产品的信用风险必将大范围爆发, 同时以这些次级债为 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如资产支持证券( A B S ) 、 抵押贷款支持 证券( M B S ) 、 担保债务凭证( C D O ) 等将风险的影响扩散至金 融体系的各个角落 , 最终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事
险管理时不会考虑对整个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这就是经
济领域中 存在的“ 合成谬误” 问题, 即在一个系统中, 尽管每 个个体都达到了 最优的状态, 但经过加总之后的整体却不一 定能保持最优状态。因 为没有考虑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相关
性, 造成单个金融机构出于审慎的行为可能导致金融系统的 不稳定, 埋下了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每个层面, 潜在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 导致诱发金融系统
性危机的可能性。本文将探讨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来源, 并在
不穷, 并没有低风险, 而仅仅是风险的转移, 且随着衍生化 和结构化程度的提高, 风险在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 ,
越来越难以察觉。当金融创新远远超出金融监管能力时 , 金
样化, 常常是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等风险相互交错 和综合, 由此产生了更加复杂、 不易察觉、 难 以防范的系统性

金融稳定名词解释

金融稳定名词解释

金融稳定名词解释
金融稳定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通常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运行稳健、风险可控,能够正常发挥其各项功能的状态。

金融稳定是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撑。

在金融稳定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能够保持稳健经营,各种金融交易和业务能够正常开展,金融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其配置资源、定价定价等功能,同时也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的概念是相对于金融波动而言的,其标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等各个层面都保持稳健和安全,能够应对正常的风险和挑战。

2. 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包括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以支持实体经济和经济发展。

3. 金融体系内部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够抵御各种内外部冲击。

4. 金融体系的监管框架和制度体系健全完善,能够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确保金融活动的规范、有序和可控。

为了实现金融稳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包括
但不限于:
1. 建立健全的监管框架和制度体系,加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确保其稳健运行。

2. 优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结构,提升其竞争力和稳健性。

3.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注重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避免金融波动的发生。

4.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基本稳定,为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5. 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和处置框架,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风险。

总的来说,金融稳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监管政策等多个方面。

宏观审慎框架下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权衡及选择

宏观审慎框架下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权衡及选择

实 践 中后 一 种 观 点逐 渐 占据上 风 。 实上 , 世 事 上
纪7 0年 代 以来 . 界各 国累 计发 生 系 统性 或 局 部性 世

金融危机百余次① 其中多数都是在货币当局 比较成 ,
①据世界银行统计 , 0世 纪 7 自2 0年代末到 2 世 纪初 , 1 全球共有 9 3个 国家先后发 生了 12次 系统性金 融危机 .6 1 4
币稳 定 是金 融 稳 定 的前 提 和 基础 。相 对较 低 且稳 定 的通 货 膨胀 率 可 以使 市 场 主体 形 成 稳定 预 期 ,从 而
范 系 统 性 风 险 ,同 时兼 顾 货 币 政 策 和 金 融 稳 定 目
标 。对 中央银 行 而 言 , 这无 疑是 一 个 大 的转 变 , 如何 在 宏 观 审 慎 管 理 框 架 下 处 理 好 货 币 政 策 和 金 融 稳 定 的关 系 , 现 多 重 政 策 目标 , 当 前 一 个 值 得 深 实 是 人 研 究 的 课题 。
冲突。
荣 的 风 险 ,低 于 下 限 则 意 味 着 金 融 过 度 萧 条 的 风 险 , 处 于上 下临 界 点之 间则 金 融处 于稳 定 状 态 而 表 中 A— 各 象 限 表 示 的 含 义体 现 了 通 胀 预 期 I
与金 融 稳定 各 状 态 在 观察 期 内的不 同组 合 . 在 象 限 A、 E和 I中 , 格 稳 定 和金 融 稳 定 处 于 价 协 同状 态 , 格 指 标 和金 融 指 标 对 政 策 操 作 的要 求 价

为持 续 的经 济 增 长创 造 良好 的条 件 。B ro等( 0 1 od 2 0 0
也 认 为 ,实 现 总 体价 格 稳定 的货 币 政策 将 推 动金 融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刘锋;莫锋【摘要】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经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防化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内涵、目标、主体、客体和政策框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有共识,也有分歧,对中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参考.【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1(000)030【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系统性风险;金融【作者】刘锋;莫锋【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州510642;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广东肇庆526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近年来,“宏观审慎监管缺失是金融危机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日益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学术界的共识。

与传统只针对单个银行机构稳健经营的微观审慎监管不同,宏观审慎监管强调从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角度进行监管。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对中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有所启示。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1.国外研究综述。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河合正弘和迈克尔·波默里诺(2008)从金融监管缺陷,货币政策在控制金融不平衡方面存在失误和脆弱的全球金融架构三个方面分析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间接地说明了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导致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Lo(2009),认为,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依赖微观审慎监管不足以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因为微观审慎监管将经济波动视为外生风险,忽视了金融机构行为本身的系统性内涵,因此,应当对现有金融监管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

Stephen Morris和Hyun Song Shin(2009)通过建立系统性风险传递模型,论证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不同,他认为,单个金融机构微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并不一定能够实现金融体系的稳定,相反还会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故提高某个机构偿付能力的微观审慎监管目标与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目标之间根本不相容,有必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学》李健期末考主观题背诵重点

《金融学》李健期末考主观题背诵重点

《金融学》李健期末考主观题背诵重点名词解释1.格雷欣法则: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2.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美元若要满足国际储备的需求,就会造成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若要保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3.购买力平价:两国货币的汇率表现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两国国内价格)之比。

4.一价定律:对于可贸易品,在自由交易条件下,由于套利行为的存在,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市场应同价。

5.利率平价:在套利的作用下,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等于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

6.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价值单方面转让)。

7.直接融资:盈余方直接把资金贷给赤字方使用。

8.间接融资:盈余方和赤字方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进行的融资活动。

9.风险溢价:持有风险资产相对于持有国债而言具有更高的风险,还需要根据该风险资产的风险高低对其进行风险补偿,这部分补偿即风险溢价。

10.收益的资本化: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从而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进行资本定价。

本金(P) = 收益(B) / 利率(r)11.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的结果。

12.金融工具:经济主体之间签订的表明交易双方的所有权关系或债权关系的金融契约或合同。

13.金融资产:具有价值并能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金融工具。

14.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资产组合规避的风险,又称为市场风险、不可分散风险。

15.非系统性风险:通过增加资产持有的种类能够相互抵消掉的风险,又称个别风险、非市场风险、可分散风险。

16.市盈率:反映股票市场价格高低的一个相对指标,又称本益比,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

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综述

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综述

仅 需要 微 观 主 体 的 配 合 , 需 要 政 府 宏 观 政 策 层 次 上 的 支 持 , 更 应
把 宏 微 观审 慎 监 管 统 一 起 来 , 行 逆 周 期 监 管 和 横截 面监 管 。 实 三 、 我 国 宏 观 审慎 监管 的建 议 对 巴 曙 松 、 璨 怡 、 婧 (0 0 认 为 我 国的 监 管 部 门应 着 眼 于 王 杜 2 1) 宏 观金 融体 系 ,着 眼 于微 观 金 融 机 构 来 解 决 中固 业 金 融 所 面临
的压 力 和 问题 。谢 亚 (0 0 认 为宏 观 审 慎 监 管 可 以 弥 补 微 观 层 21 )
面对 单 个 金 融机 构 的 监督 管 理 不 足 ,通 过 内化 金 融 机 构 引 发 的
风险 , 以最 终 实 现降 低 整 个 金 融 系 统 的 风 险 。李 健 全 (0 0 宏 观 2 1)
审慎 , 自上 而 下 的宏 观 审 慎 监 管 , 虽然 减少 系统 性事 件 发 生 的 可
能 性 ,但 不 能保 证 单 家 银 行 在 微 观 层 面上 不 发 生 危 机 。成 家 军
(0 9 认 为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则 更 强 调 避 免 系 统 性 的金 融 风 险从 而 20)
Ba c h k ta( 0 1 认 为 通 过 一 系列 技 术 评 估 金 融 机 构 或 金 l e e l2 0 ) s 融体 系在 遇 到 宏 观 经 济 冲击 或 突 发 事 件 冲击 时 波 动 性 的压 力 测
个 地 区 的 事 情 ,加 强 各 国 的交 流 协 作 共 同 面对 金 融 体 系 中 的
【】 1巴曙松 , 璨 怡 , 婧 . 王 杜 从微 观 审 慎 到 宏 观 审 慎 : 机 下 的银 危

宏观审慎

宏观审慎

定义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是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作为危机後国际金融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国际社会强化宏观审慎政策的努力已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可操作的政策框架。

宏观审慎管理(a system of prudent macro management)是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对微观审慎监管的升华。

微观审慎监管更关注个体金融机构的安全与稳定,宏观审慎管理则更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2由来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

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之一是逐步建立起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并纳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保持金融体系稳健,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从政策工具来讲,要求金融机构实施逆周期的最低资本要求和资本缓冲,并采取更为稳健的拨备方法,以增强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平滑跨周期的贷款投放和经济波动。

从跨机构来看,宏观审慎管理要考虑不同机构间相互影响导致的系统性风险,通过加强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监管、改进对交易对手的风险计量和控制等来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3理论研究一、是基本赞同危机后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框架。

二、是不能满足于现今国际社会相关的治理政策,而应以更积极的姿态,呼吁并参与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行动,约束美元对内政策目标和作为国际货币应尽义务的不对称行为,寻求大国货币间的汇率稳定机制。

三、是充分认识现今国际社会“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不全面、不彻底的情况,认识到改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渐进的长期复杂过程,尽可能处理好自己的对外经济政策,包括汇率、资本管理政策,努力构筑防范外部冲击的“防火墙”。

必须认识到,如今关于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框架,是权威的,但未必是全面的,是针对自己国家所迫切需要的。

金融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工具与实施

金融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工具与实施

宏观审慎政策可 以看成是 旨在减少系统性风险 的安 全、 稳健 的政策 , 这里的系统性 风险可 以定义 为“ 由部分
另外 , mn em i (0 9 、, nk  ̄ s 2 1 ) 从 B n r e r 2 0 ) C aa o o ( 0 0 等 e e 理论 和经验上探讨 了金融市场 中的资产价格一 杠杆 率 周期性特征 。在这一周 期 中, 不断增加 的乐观 情绪 导致 了价 格上涨和金融市场流动性 的增加 , 保证 金 ( 扣减 率 ) 的减少 以及杠杆率 的提高 。 当金融 市场 的重 要性 相对
二、 宏观 审慎政 策的理论基础
“ 向” 纵 顺周 期视 角与金 融变 量尤其 是信 贷周 期有 关, 最初的一些研究是关 于信贷周期和金融危机关系 的。 Mm y 18 ) Knl e e adAi r20 ) 阐述 了 i k (92 、 i e r r n le(05 等 dbg b 信贷 急剧增长 和资产价格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原理 。随
[ 收稿 日期]02 _4 0 2 1_0—1

于信贷市场上升 时 , 产价格一 杠杆率 周期 的作 用对 资 整个 金融体 系 的稳定 性就 具有 重要 影响 。在 现 实 经济 中, 由于全能银行的存在以及传统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 之间 的关 系 , 融市场 的行为对金融 体系 的稳定 性确实 金 产生了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 从“ 向” 横 关联性视角看 。 究主要集 中于危 机 的传 研 染性 。事实上 , 银行之 间由于下列原 因具有很 强 的关 联
是审慎 的政策 。同样 , 传统 的微观 审慎政策工 具虽 然也 可 以用于宏观 审慎 目的 ( 实 , 其 所提 出 的大部 分宏 观审 慎政策工具都 曾用 于微 观审 慎 目的 ) 但 它们 的适 用范 , 围、 在 的逆周 期性 以对危机传 染性 的作用则 由它们 的 潜 系统性决定 。宏观 审慎政策 既可 以通过加强整个金 融体 系承受 冲击的能 力发挥 作用 , 可以通过积极 限制风 险 又 累计产生效果 ( G S2 1 ) C F ,00 。 从理论上看 , 宏观审慎 政策可 以从两个角 度来 加 以 探讨 : 一是 从“ 向” 周期视角 。这一视 角重视 风 险在 纵 顺 不 同周期 阶段 的积 累和 释放 ; 二是 “ 向” 联 性视 角 。 横 关 该视角关注金融机 构之间共同的风险暴 露和危 机的传染

宏观审慎管理工作交流材料

宏观审慎管理工作交流材料

宏观审慎管理工作交流材料宏观审慎管理工作交流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与大家分享宏观审慎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心得。

宏观审慎管理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领域之一,扮演着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角色。

在这篇材料中,我将分享我对宏观审慎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思考。

首先,我想强调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监管机构,我们的目标是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宏观审慎管理就是我们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系统性的监控和评估,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范和减少金融风险。

通过宏观审慎管理,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金融风险,以避免出现金融危机和系统性崩溃的情况。

其次,我想分享一下宏观审慎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宏观审慎管理需要采用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方式,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监管措施。

我们需要通过监管指标、风险评估、压力测试等手段来全面评估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此外,宏观审慎管理还需要注重监管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以及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跨国金融风险和挑战。

第三,我想分享一些宏观审慎管理在我所在机构的具体实践。

我们在宏观审慎管理方面,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们建立了全面的金融监管指标体系,通过定期监控和收集金融数据,及时评估金融体系的健康状况。

其次,我们重视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的使用,通过分析不同场景下的金融风险敏感性,为政策制定和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我们还加强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协调,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宏观审慎管理的效果。

最后,我想分享一些宏观审慎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金融业务的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变化,宏观审慎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例如,金融科技的发展给宏观审慎管理带来了数据的挑战,我们需要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新型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此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全球化也给宏观审慎管理带来了跨国合作和信息共享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起更加有效的跨境监管机制。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区域金融管理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区域金融管理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区域金融管理【摘要】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作为全新的概念,既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物,也是对以往金融管理理念及其实践的归纳、总结、完善和深化。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探索该政策框架,实践其核心理念,就必须与自身的履职边界和区域经济金融运行特征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并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金融稳定;宏观审慎;管理;实践一、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背景、概念及在我国的进展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形成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化以后,并将其用来作为讨论危机的原因之一。

2009年年初,国际清算银行(bis)提出用宏观审慎性的概念来概括导致危机中“大而不能倒”、顺周期性、监管不足、标准不高等问题。

此概念开始并不是太流行,但后来慢慢为大家所接受,并逐步被二十国集团(g20)及其他国际组织所采用。

在g20匹兹堡峰会上,最终形成的会议文件及其附件中开始正式引用“宏观审慎管理”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提法。

在g20首尔峰会上,进一步形成了宏观审慎管理的基础性框架,包括最主要的监管以及宏观政策方面的内容,并得到g20峰会批准,要求g20各成员国落实执行。

中国作为g20的重要成员,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形成的决议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同时在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要求。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框架,其主要目标是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其主要特征是建立更强的、体现逆周期性的政策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对银行的资本要求、流动性要求、杠杆率要求、拨备规则,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特别要求,会计标准,衍生产品交易与集中清算,以及信用评级、银行业务模式和“影子银行”等等。

就目前而言,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构建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有关工作,重点是建立逆周期信贷调控机制和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管理。

作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在总行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深入学习领会有关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理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切入点,积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运用。

《宏观审慎评估(MPA)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效果分析》

《宏观审慎评估(MPA)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效果分析》

《宏观审慎评估(MPA)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效果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系统性风险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

宏观审慎评估(MPA)作为一种新的监管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

本文将对MPA的评估体系、运作机制及其在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方面的效果进行分析。

二、宏观审慎评估(MPA)的评估体系与运作机制1. 评估体系宏观审慎评估(MPA)是一种综合性的监管工具,主要从资本、信贷、流动性、利率等多个方面对银行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部分,通过设定一系列指标,对银行的业务行为和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2. 运作机制MPA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定评估指标和标准,对银行进行定期评估;二是根据评估结果,对银行进行分类监管;三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约束,促使银行改善风险管理,降低系统性风险。

三、MPA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效果分析1. 抑制银行信用风险MPA通过设立信贷指标,对银行的信贷规模和结构进行监管,有效抑制了银行信用风险的积累。

在MPA的引导下,银行更加注重信贷风险管理,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

2. 提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MPA通过设立流动性指标,对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促使银行更加关注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升流动性风险预警和应对能力。

在市场波动较大时,银行能够及时调整流动性策略,降低因流动性问题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3. 引导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MPA通过设定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指标,引导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这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资产风险暴露,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在MPA的引导下,银行更加注重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发展。

4. 强化市场约束机制MPA不仅依靠政策引导,还强调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

通过公开评估结果和信息披露,增强市场对银行的监督作用。

这有助于提高银行的透明度,促使银行更加注重风险管理,降低系统性风险。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范文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范文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范文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一种通过监管机构对金融体系整体进行监管和管理的制度安排,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的力度,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本文将从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概念、国内外经验和问题、我国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概念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指监管机构通过针对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进行监管和管理,以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制度安排。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加强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监管,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包括对金融体系内成员的监管和管理,以及对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的评估和监控。

具体而言,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包括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管要求,以及对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评估和监控。

二、国内外经验和问题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金融监管主要集中在对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监管和管理相对较少。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并加强了对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建设。

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相应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宏观审慎政策,成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加强了对金融体系整体风险的监管和管理。

欧洲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主要由欧洲央行和欧洲金融稳定局负责,通过定期评估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香港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主要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负责,通过建立宏观审慎要求,评估和控制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

然而,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运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金融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金融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1.货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3)货币是“流动性”(4)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5)货币是财富(6)货币是一种法律规定(7)货币是M0, M1,M2……2.纸币:纸制的货币3.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4.辅币: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5.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6.银行券: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7.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直接以商品形式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形式8.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9.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10.存款货币: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11.电子货币: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利用电子信息形式进行价值存储和转移的货币形式12.狭义货币:现实流通的货币,为实现即期社会购买力服务(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13.广义货币: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款)14.货币制度:关于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规定15.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融化,还原为金属16.限制铸造: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铸造17.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18.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19.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20.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是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21.区域性货币制度: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共同实行的,取代原有的国家货币制度的统一的货币制度22.外汇:(1)动态:货币之间的兑换(2)静态:以外币标示的,能够用于结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23.汇率:两国货币的兑换比例,货币的对外价值24.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也被称为应付标价法25.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26.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基本稳定27.浮动汇率: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28.换汇成本说:将购买力平价说中的非贸易品剔除,而只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如何决定汇率及其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政府将陷入困境的北岩银行收归国有。
贝尔斯登被迫以每股2美元价格卖给摩根大通银行,次贷危机加剧。 美国政府向“两房”分别注资1000亿美元,随后不得不接管“两房”。
雷曼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各国股市暴跌,成为危机转折 点。 美林宣布被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储备初级基金”单位净值跌破 1美元面值,遭到挤兑,货币市场陷入混乱。
美联储联手各国央行再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暂时禁止卖空金融股 ;美国政府宣布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标志着独立投资银行模式的终结。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9月26日 9月29日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8日
华盛顿互助银行申请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银行倒闭案;美国第四大银行美 联银行遭到挤兑,之后被富国银行收购。 美国众议院否决“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加剧金融市场动荡。
国际金融危机起因和教训
3
(一)历史和现实背景
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加深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和相互依赖更加密切 金融产品复杂程度大幅提高 大型金融机构扩张迅速并对金融体系产生系统性影响 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关联性更为紧密,金融行为的集体性和同
步性不断增强 金融管制放松 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影响越来越大
宏观审慎管理
金融稳定局 陶玲 2011年2月
主要内容
一、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背景和原因 二、宏观审慎管理的目标和内涵 三、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国际实践 四、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作用 五、构建我国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2
一、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背景和原因
(一)历史和现实背景 (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原因:
4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起因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体系整体或局部受到破坏导致融服务中 断、对实体经济具有潜在负面影响的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国际清算银行(BIS)2009年发布的《系 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评估指引:初步考虑》
金融危机的起因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金融监管落后于金融体系创新和发展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业务模式存在缺陷 信用违约掉期等金融衍生品登记结算体系不完善 会计制度、评级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7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渠道和主要特点 传导渠道
资产负债表渠道 流动性紧缩渠道 信心和预期渠道 投机和博弈渠道
8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渠道和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处置决策不够果断,贻误了最佳时机。在救助金融机构的过程中, 由于担心道德风险,最初的救助方案十分苛刻,难以解决其融资困 境,不仅未能稳定金融市场,反而恶化了局势。之后不得不两次修 改救助方案,救助成本大幅上升。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未能发挥预期作用。在金融监管和中央银行分离 的体制下,监管协调机制由于未明确牵头方,在实际运作中需要三 方达成一致后才能够采取行动,致使协调成本加大,时间延长。此 外,三方部分职能重叠,危机中相互推诿,救助行动迟缓。
) 主要国家宏观审慎管理缺失
危机前,经济金融体系内存在诸多正反馈环节,金融机构的资 本金、杠杆率、流动性和拨备以及信用评级和盯市会计准则等 普遍存在顺周期性,加剧了金融体系在经济繁荣期的泡沫积累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缺乏严格监管,引发严重道德风险
6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起因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起因的微观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包括通货膨胀、资产泡沫、财政赤字长期积累、国际收 支长期失衡和汇率制度僵化、宏观政策应对失误等。
微观因素,主要包括金融机构不健康、贷款发放标准松弛、金融市场动 荡起伏、监管标准不科学以及监管缺失或监管不力等。
5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起因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起因的宏观因素
货币金融政策应对不当 一些国家财政风险累积和信息失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手对花旗的问题资产 提供救助。
迪拜宣布“迪拜世界” 公司债务暂停偿还6个月,引发迪拜债务危 机。
惠誉下调希腊主权评级,随后,多家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葡 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评级,导致相关国家国债价格暴跌。
希腊与高盛掩盖真实赤字和国债水平的“秘密交易”曝光,欧洲主 权债务危机爆发。
监管范围:现行金融监管不仅缺乏对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关联性的
监测、评估和管理,也缺乏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的有
效监管。 监管措施:现行金融监管的一些政策和工具可能加剧金融体系的顺
周期效应,催生甚至放大金融风险。
12
(四)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
缺乏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组织体系,金融风险信息不能及时共享 ,导致识别、预警和处置系统性风险存在困难。
美国参众两院批准修改后总额85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危机在欧洲蔓延,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政府和巴黎银行联合收购富通集团,英国政府 收购抵押贷款银行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
各国央行联手降息以刺激经济,英国政府出台总额高达5000亿英镑的救助计划。
10
国际金融危机演变路线图
2008
2009 2010
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规模为75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美 联储与欧洲、加拿大、日本、英国和瑞士央行重新启动美元互换 协议。
惠誉再次下调西班牙主权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出现蔓延趋势
11
(四)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
监管目标:现行金融监管主要侧重于微观审慎监管,以防范单个金
融机构风险、维护单个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定为目标。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在风险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 风险传导明显加快 信心恶化成为风险传导的最主要渠道 顺周期因素加剧了风险扩散的恶性循环
9
国际金融危机演变路线图
2007
4月2日 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全面爆发。
2月18日 3月17日 9月7日 9月15日 9月16日
9月19日 9月21日
10月14日 美国政府宣布注资9家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
10月29日 11月15日
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美国三季度GDP环比下降0.3% ,经济陷入衰退。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主要 国家携手应对危机。
11月23日 11月25日 12月8日
2月8日 5月9日
5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