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三戒》教案
柳宗元《三戒》教学课件
故事梗概
描述了一只驴子被一只老虎所 畏惧,但最终驴子因为骄傲自
大而被老虎吃掉的故事。
重点词汇
描述了驴子和老虎的形象,以 及他们之间的冲突和变化。
写作特点
运用了寓言的手法,通过动物 的形象和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
想和情感。
《永某氏之鼠》
主题
讽刺那些依仗权势、胡作非为 的人,指出他们必将遭受惩罚
的下场。
。
通过动物寓言的形式,这组散文 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社会上的某些 不良风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和教育意义。
同时,《三戒》也是中国文学史 上的一篇经典之作,对于了解唐 代文学和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具有
重要意义。
02
篇目解析
《黔之驴》
01
02
03
04
主题
讽刺那些无能又肆意逞强的人 ,指出他们必将遭受失败的下细节描写源自手法总结词细腻、传神
详细描述
柳宗元在《三戒》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心理等方面的细致刻画,使得 作品中的形象更加生动、传神,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内涵。
05
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的设定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 《三戒》的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
讲授法
教师对柳宗元和《三戒》 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和分 析。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深入理解《三戒》中的思 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问答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并回答,加强师生互 动。
教学过程的实施
导入
正文
通过播放一段柳宗元的简介视频或图片, 引导学生进入柳宗元文学的世界。
三戒
• 《三戒》作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的作品,除了 对麋、驴、鼠所代表的三种世态人情的揭露外,是 否还有其他感情在其中?
•
参考:有其他感情因素的存在。
解析:《三戒》重在对“依势以干非其类,出
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之辈进行揭露讽刺,以期
引起人们的警戒。但作为作者革新失败被贬之时的
作品,矛盾复杂的心态也不无流露。作品中隐晦地
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
夫!
• 黔驴技穷 :技:技能;穷:尽。 比喻有限的一 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 驴子形体庞大,好象很有法道,声音宏亮, 好象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 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 究不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 是可悲啊!
寓意
• 1.讥讽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 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表现出对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
无德的上层人物的批判;对身居皇位却不能惩恶扬
善、体察民情的皇帝的不满……正是在这种“主子”
的护佑下,鼠、麋之辈才得以猖獗一时,危害一方;
蠢驴之类,才得以身居高位,显赫一时。
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
“三戒” 。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
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
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
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 1.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当子年,而老鼠又 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 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
《三戒》课件(资料详实,解释清楚,十分好用)
小石潭记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整体赏析】
后来,虎取得了对驴的彻底认识并终于消除了顾虑。文章接着写虎对驴 认识的最后完成。为了彻底摸清驴的底细,改变自己“终不敢搏”的心理, 虎进行了一系列的试探活动。首先,“稍近”。这里的“近”,比“近出前 后”的“近”,又进了一步,说明虎已经非常贴近驴子了。“稍近”之后, “益狎”——这是对驴进行戏弄;进而又“荡倚冲冒”,摇摇它,靠着它, 撞击它,甚至扒着它的脊背——这是对驴进行挑逗。
仕途不幸,文坛之幸
• 永州十年,柳宗元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得540多 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刘禹锡接触到民间风俗,作《竹枝辞》 十余篇,创作《陋室铭》、《问大钧》、《谪九年》等诗赋数篇。
文学成就
•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 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文的成就更大于诗。
患难之交
• 柳宗元客死柳州后,刘禹锡花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 的遗作,然后又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并 收养了柳宗元一个儿子。可以说没有刘禹锡,也就 没有柳宗元文集的刊行于世。
《临江之麋》
【背景】
《临江之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类的 文章。这篇文章描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 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 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 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文章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逼真,形象传神。
三戒柳宗元教案
三戒柳宗元教案教案标题:三戒柳宗元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理解柳宗元的三戒思想,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柳宗元的《三戒》文章,让学生阅读。
2. 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章整体理解柳宗元的三戒思想。
3. 提问学生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以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柳宗元的三戒思想的理解和感受。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柳宗元的三戒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写作实践(20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柳宗元的三戒思想的理解,写一篇短文。
2. 学生可以选择写自己的感受、对柳宗元的赞赏或者将三戒思想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的经历等。
3.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示范。
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作品,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2. 教师总结柳宗元的三戒思想,并强调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柳宗元的三戒思想,并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资源:1. 柳宗元的《三戒》文章复印件。
2.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3. 写作指导和范文示范。
评估方式:1. 阅读理解问题的回答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参与度。
3. 学生写作作品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教学扩展:1. 邀请学生进一步研究柳宗元的其他作品,并进行展示。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柳宗元的作品或根据三戒思想创作短剧。
3.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柳宗元的传记或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柳宗元三戒教学34页PPT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柳宗元三戒教学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柳宗元寓言小品《三戒》
柳宗元寓言小品《三戒》《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麇至死不悟。
““临江”是地名,即今江西清江县。
“ 麋”是鹿一类动物,比鹿稍大。
这一篇是藉临江之麋的故事讲“依势以干其非类”。
“干”是冒犯之意。
“非类”指异类,这里具体指犬。
寓言开头先交代临江人打猎,得到一只幼麋,想把它畜养起来。
“ 畋”是打猎。
“ 麋麑”指幼麋。
鹿崽子叫“ 麑”。
接着写临江人家中群犬对幼麋的态度。
“入门”指临江人抱幼麋入家门。
“群犬垂涎,扬尾而来”。
群犬—拥而上,欲食幼麋。
“ 怛之”指临江人叱退群犬。
“ 怛”是恐吓之意。
接着写临江人设法使群犬与幼麋相习熟。
他天天抱幼麋与犬亲近。
“就”是接近之意。
“习示之”,是反复试探着将麋示给犬,使犬熟悉它,开始使它不要动,逐渐使之与犬玩耍。
“稍”是逐渐之意。
“积久”是说时间长了,犬都能照主人的意思做。
接下去写幼麋渐大以后的情况。
幼麋忘了自己本身是麋,以为犬真是自己的好朋友。
“良”是确实之意。
于是与犬“抵触偃仆”。
戏耍无所不至。
“抵触”指以头角顶撞。
“偃”是仰面躺下。
“仆”是向前趴下。
“偃仆”形容翻来滚去的样子。
“益狎”指愈发戏耍无忌惮。
犬畏惧主人,所以“与之俯仰甚善”,即极意周旋。
“然时啖其舌”。
“啖”是咬嚼。
“啖其舌”形容群犬不断舐舌欲食,只是畏主人而不敢动。
末段写三年以后麋在路上遇外犬遭遇的结果。
三年以后,麋出门,见路上有许多外犬,便跑过去与之戏耍。
外犬见之都“喜且怒”。
“喜”是指有麋送上口;“怒”是指麋竟欲与己戏耍,触犯自己。
于是外犬一起将麋吃掉,“狼藉道上”。
“狼藉”指麋残骸纵横散乱时样子。
而麋至死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三戒柳宗元ppt]柳宗元三戒
[三戒柳宗元ppt]柳宗元三戒柳宗元三戒一:柳宗元山水游记矛盾心态导语:柳宗元作为一个有远大政治理想的文学家,其希望参与政治革新的政治心态即使是在被贬永州后仍然不曾消退。
面对绮丽山水,他全身心投入,对景物进行精雕细刻,做到了物我相融。
其山水游记作品中,交织着想入世却又不得不出世的矛盾心态,为我们营造了美不胜收、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一柳宗元山水游记矛盾心态产生的社会背景柳宗元山水游记矛盾心态的产生与当时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柳宗元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在年少时“颇慕古之大有为者,”希望“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
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柳宗元进士及第,五年后又考取了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被授为集贤殿正字,得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面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现实,柳宗元渴望辅时及物,在任监察御史里行期间,结识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人士。
顺宗李诵即位后,王叔文等执政,积极推进改革,主张削弱宦官、藩镇势力,柳宗元升任礼部员外郎,成为政治革新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
但好景不长,李诵在宦官和藩镇势力的逼迫下,让位于其子宪宗李纯。
宪宗即位,王叔文集团无所依傍,相继被贬。
柳宗元被贬为韶州刺史,未及到任,又加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地处湘南,当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其虽官为司马,形同被编管的囚犯,这对柳宗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带着愤懑和不平,他离开了京城远赴永州,同行者有其67岁的老母。
途径汩罗江,他怀古感今,凭吊屈原,斥责颠倒黑白的社会,发出“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吊屈原文》)的感慨之声。
柳宗元被贬后,朝廷一些趋炎附势的人,对他多有诋垢,他身在贬所,又受小人诬陷,心情十分痛苦。
被贬永州,是柳宗元仕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他既不能进而得其志,于是退而著书立说,创作了多篇讽喻杂文和抒情散文、诗歌,许多重要著述,就是在其被贬永州的十年间所写的。
柳宗元《三戒》精讲教案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 载以入。至则无可用, 放之山下。虎见之,庞 然大物也,以为神。蔽 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慭慭然,莫相知。
词语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用船。
庞然:巨大的样子。 以为神:以,认为;神,神奇的东西。 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去。
原文
噫,形之庞也类 有德,声之宏也类 有能,向不出其技, 虎虽猛,疑畏卒不 敢取;今若是焉, 悲夫!
词语
类:好象 向:假使
译文
唉!驴子形体庞大, 好象很有法道,声音宏 亮,好象很有本领,假 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 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 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 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 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蔽,隐蔽,躲藏;窥,偷看。 稍出近之:稍,渐渐;近,接近。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莫相知: 不了解它。
原文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 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 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 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 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 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 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驴、虎形象特点
驴
一鸣 蹄之
虎
心理… 动作…
寓意归纳
寓意:
本文旨在讽刺那些外强 中干、实无所能的人;联系 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 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 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 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人 物。
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 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 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 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 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 胜之。
思考: 黔之驴能否避
三戒教案教学设计.doc
三戒教案教学设计第32课三戒柳宗元解题:《三戒》是柳宗元作品中的名篇,作于被贬官永州之后。
当时作者经历了复杂的政治斗争,有了更加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深切的人生体验,遂将其中足以训诫世人的现象,写成寓言,以示能劝诫。
本篇由《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组成。
篇名得于《论语•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篇名隐含着君子不可不戒之意。
篇中借麋、驴、鼠之物,对社会上那些持宠而骄、貌似强大而内荏怯弱、窃时以肆暴,终至覆败的人们,进行了讽刺。
各篇形象生动, 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现实性。
寓言是由故事和教训(或道理)两部分组成。
中国古代寓言往往将丰富有劝诫意义的教训或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
本篇的要揭示的道理或教训,在序文中交代出来,即“不知推知已之本,而乘物以逞”,自致败亡。
也就是说,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任性妄为,凌蔑外物以逞志,结果自蹈祸难之中。
从古到今,行事不知推已之本的人不少见。
本篇寓意的普遍性,决定了它不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且具有久远的生命力。
其中《黔之驴》所形成的成语“黔驴技穷”,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熟知和习用。
寓言的特点,是不直接说出道理,而将道理才识寓于故事之中。
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在寓言中,故事和道理,必须切合无间,使人读其事即能得其理,以事圆理明为上乘。
本课的三则寓言,就是这样的上乘之作。
关于课文的阅读分析:小序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
文中的三物麋、驴、鼠是象征作者憎恶的人,题名三戒,意在揭露那个病态社会中的三种世态人情,引起人们的警戒。
说说《临江之麋》的结构和寓意。
A、:结构:第一部分(1、2段)写麋受主子宠爱,家犬不敢咬它。
第二部分(3段)写麋离家外出,被外犬吃掉。
B:寓意是:写持宠而骄的小麋,鞭挞了依势放纵的奴才。
用课文中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
(麋因有主人的势力作依仗,在家犬面前放纵而胡作非为。
一旦失去了主人之势,便被外犬吞食。
作者借麋影射那些仗主人之势而持宠放纵的奴才, 讥讽他们可怜的心态和可悲的命运。
柳宗元的《三戒》教案
柳宗元的《三戒》教案柳宗元的《三戒》教案《三戒》是柳宗元作品中的名篇,作品中描写动物形象十分逼真并且美丽。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三戒》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了解文言文的欣赏方法和角度学习课文中简练的写法学习文中存在的倒装、省略等文言现象,会翻译重点词语理解文中寓意,知道“君子三戒”【教学重点】文中文言现象的理解和重点词句的理解【教学难点】学生对文章寓意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结合【教学目的】了解文言文的欣赏方法和角度学习文中存在的倒装、省略等文言现象,会翻译重点词语【教学重点】文中文言现象的理解和重点词句的理解【教学难点】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欣赏的角度【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前面学过的现代文阅读和欣赏导入到文言文。
再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记得的文言文名句,提问:为什么这些句子会让人记忆深刻呢?二、讲解文言文欣赏的角度学习文言文,如果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上,未免太可惜了。
因为,在文言文中,我们能获得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有言道:“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对于我们来说,文言文至少存在着两大魅力:一是语言的魅力,作为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的语言与我们今天的语言有着一脉相承的血肉之缘。
二是内涵的魅力,流传至今的文言文大多是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精华所在。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欣赏,,去品味。
这样,在赏读中,不仅能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档案,分享前人创造的文化和科学财富,同时,也能从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智慧的提升。
如何赏读文言文呢?我们可以从精妙的语言与丰富的内涵两大方面着手。
1、欣赏古人的精妙语言中华数予年文明,绝大部分都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
’要能倘徉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必须首先学会欣赏文言文的语言。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语言的欣赏。
(一)欣赏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语言古代语言是现代语言:的源头,两者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传承关系。
文盲文中的许多语盲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依然广为运用。
人教版语文课件——《三戒》并序
永某氏之鼠
永州有个人,怕冲犯忌日,特别讲究禁忌。他以为自己出生正当 子年,老鼠是子年的神灵,于是喜欢老鼠,不养猫和狗,也不准僮仆 捕捉老鼠,仓库和厨房里都让老鼠为所欲为,不加过问。于是老鼠互 相转告,都来到这个人的家里,饱食终日却太平无事。结果这个人的 家里没有一件完好的器具,衣架上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裳,喝的吃的 大都是老鼠吃了剩下的东西。老鼠白天成群结对地在人面前跑来跑去, 晚上偷着咬东西,放肆地打架,发出各种怪声,吵得使人不能安眠, 可是这个人却始终不感到厌恶。
序言翻译
• 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 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外力来逞强; 或者依仗势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 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趁机胡作非 为,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有位客人同我 谈起麋、驴、鼠三种动物的结局,我觉得 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作了这篇 《三戒》。
临江之麋
几年以后,这个人迁移到了别的地方。后来有人搬到这里住,老 鼠还像从前一样为所欲为。新主人说:“这是一群鬼鬼祟祟的坏东西, 偷咬打架,尤其讨嫌,而且怎么会弄到这种地步呢?”于是借来五六 只猫,把门关紧,撤去瓦片,用水灌鼠穴,并且顾人围捕老鼠。被打 死的老鼠扔在偏僻的地方,堆积如山,臭味几个月之后才消散。
如丘,弃之隐处
1、鼠为何这般嚣张?
2、南郭先生和这些鼠先生哪个地方 是一样的?
分析每则寓言最后几句评论的话
• 麋至死不悟 •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
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 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柳宗元寓言·三戒》课件
三、寓 言 形 象 及 寓 意
形象:麋—— ㈠
侍放宠纵而的奴骄、才依形象势。《临江
之
麋 》
寓意:写侍宠而
骄的小鹿,鞭挞了依
势放纵的奴才。
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㈡《黔之驴》
寓意:写徒有 其表的蠢驴,讽 刺了外强中干的 小人。
形象:驴—— 徒有其表、实际无 能的废物形象;
虎——机智、 勇敢的形象。
12
寓意:写猖
4
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当政,柳宗元被擢为 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文诸人,在半年内 推行了一系列进步措施,由是为宦官、藩 镇、保守官僚所反对。同年八月,顺宗被 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改元永贞。 九月,王叔文集团遭到迫害。柳宗元初贬 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 司马。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 晔、凌准、程异亦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 史称“八司马”。
15
㈢善于逼真地描摹动物的形象。本篇
在描摹动物形象时十分鲜明,使人如临其境、 如见其景。如在写鼠乘时肆暴、横行无忌时, 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室无完器”,可见器皿 无不被老鼠扒倒撞翻,摔碰得残缺不全;“椸 无完衣”,可见衣裳无不被老鼠咬啮撕扯得遍 体鳞伤;“饮食大率鼠之余”,可见食物浆饮 无不被老鼠先用过。白天老鼠与人并行而不惧, 夜晚则偷啮咬闹而不休。一笔笔勾勒下来,笔 无虚墨,将老鼠数目之多与其猖狂横行之状, 刻画得淋漓尽致,历历在目。
23
几年以后,这个人迁移到了别的地方。后 来有人搬到这里住,老鼠还像从前一样为所 欲为。新主人说:“这是一群鬼鬼祟祟的坏 东西,偷咬打架,尤其讨嫌,而且怎么会弄 到这种地步呢?”于是借来五六只猫,把门 关紧,撤去瓦片,用水灌鼠穴,并且雇人围 捕老鼠。被打死的老鼠扔在偏僻的地方,堆 积如山,臭味几个月之后才消散。
柳宗元《三戒》精讲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及其特点2、学习柳宗元寓言,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理解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1、柳宗元生平及其创作;2、柳宗元寓言特点;3、三则寓言中字、词、句意思;4、每则寓言寓意。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提问课时:一、导入:1、文学作品中有一种体裁,叫寓言。
你知道的寓言有哪些?寓言是带有讽刺性或劝诫性的故事。
常常把深刻的道理寄予简单的故事中。
由故事+教训(或道理)两部分组成。
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借此喻彼,借小喻大。
所以,寓言的特点,是不直接说出道理,而将道理才识寓于故事之中。
常用夸张和拟人手法,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中国古代的寓言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经存在,但不完整。
2、柳宗元的寓言(解题)二、《三戒》是柳宗元作品中的名篇,作于被贬官永州之后。
当时作者经历了复杂的政治斗争,有了更加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深切的人生体验,遂将其中足以训诫世人的现象,写成寓言,以示能劝诫。
本篇由三篇组成。
篇名得于《论语·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篇名隐含着君子不可不戒之意。
篇中借麋、驴、鼠之物,对社会上的三种人进行了讽刺。
哪三种人呢?看“序”。
(译文)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别的东西)外力来逞强;或者依仗势力冒犯和自己不同的人,使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利用一些时机(趁机)胡作非为,然而(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
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种动物的结局,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作了这篇《三戒》。
小序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
作者在译文中首先直接说明文中所写的麋、驴、鼠三者是象征他所憎恶的人,题名“三戒”,意在揭露那个病态社会的三种世态人情,引起人们的警戒。
(一)临江之麋1、临江有个人出去打猎,得到一只幼麋,就捉回家把它饲养起来。
麋(mí迷):形体较大的一种鹿类动物。
麑(ní泥):鹿仔畜之:畜养2、刚踏进家门,群狗一见,嘴边都流出了口水,摇着尾巴,纷纷聚拢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的《三戒》教案
《三戒》是柳宗元作品中的名篇,作品中描写动物形象十分逼真并且美丽。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三戒》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了解文言文的欣赏方法和角度
学习课文中简练的写法
学习文中存在的倒装、省略等文言现象,会翻译重点词语理解文中寓意,知道“君子三戒”
【教学重点】
文中文言现象的理解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
学生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结合
【教学目的】
了解文言文的欣赏方法和角度
学习文中存在的倒装、省略等文言现象,会翻译重点词语【教学重点】
文中文言现象的理解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欣赏的角度
【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前面学过的现代文阅读和欣赏导入到文言文。
再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记得的文言文名句,提问:为什么这些句子会让人记忆深刻呢?
二、讲解文言文欣赏的角度
学习文言文,如果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上,未免太可惜了。
因为,在文言文中,我们能获得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有言道:“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
对于我们来说,文言文至少存在着两大魅力:一是语言的魅力,作为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的语言与我们今天的语言有着
一脉相承的血肉之缘。
二是内涵的魅力,流传至今的文言文大多是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精华所在。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欣赏,,去品味。
这样,在赏读中,不仅能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档案,分享前人创造的文化和科学财富,同时,也能从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智慧的提升。
如何赏读文言文呢?我们可以从精妙的语言与丰富的内涵两大方面着手。
1、欣赏古人的精妙语言
中华数予年文明,绝大部分都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
’要能倘徉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必须首先学会欣赏文言文的语言。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语言的欣赏。
(一)欣赏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语言
古代语言是现代语言:的源头,两者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传承关系。
文盲文中的许多语盲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依然广为运用。
这些至今仍活在现代汉语中的语言是文言文语言中的“精华”部分,也是我们欣赏韵重点。
如:出自柳宗元寓言(黔之驴》的成语“黔驴技穷”,千百来一直为人们所熟知和习用。
在欣赏这些语言时,会有一种“如见故友”的感觉,同时也会有“温故而知新”的收获,因为我们能从中了解到它的出处或原意,无疑增添了新的知识,提高了文化素养。
(二)欣赏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
常以极少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
如柳宗元(三戒)中的《临江之麇》,全文只用了122个字,就将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将故事的曲曲折折叙述得引人人胜,将故事中蕴涵的哲理揭示得发人深省,足见古人驾驭文字的功力。
韵律和谐、节奏铿锵。
常用整齐的句式写成精美的文章。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欣赏古文的丰富内涵
优秀的文言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在阅读品味、欣赏咀嚼的过程中,我们能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其精神营养,转化为自身的素养积淀。
文言文阅读欣赏对于我们来说,不只是增长知识,还在于净化思想,提高修养等方面。
孔子倡言阅读“六经”的“教化”功能:“其为人
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经解》)王充宣示:“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论衡·佚文篇》)赏读优秀作品的过程,就是从中汲取养料,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过程。
赏读古代一些包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有助于我们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如读柳宗元的《三戒》,能让我们从故事中联想到生活中有一些人就是如此,“行事不知推己之本”,领悟到如果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任性妄为,凌蔑外物以逞志,结果必将是自蹈祸难之中。
三、学习三戒第一篇《临江之麋》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2、重点字句讲解
省略句:
(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自是日(主人)抱(麋)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麋)与之戏
倒装句:
以为犬良我友以为犬我良友
见外犬在道甚众在道见甚众外犬
3、师生共同翻译全文,注意紧扣原文
4、布置思考:这篇寓言有什么寓意?
【板书设计】
1、欣赏古人的精妙语言
2、欣赏古文的丰富内涵
省略句:
(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自是日(主人)抱(麋)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麋)与之戏
倒装句:
以为犬良我友以为犬我良友
见外犬在道甚众在道见甚众外犬
知识扩展:《三戒》并序(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8〕,得麋麑〔9〕,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
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10〕。
自是日抱就犬〔11〕,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12〕,抵触偃仆〔13〕,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14〕,然时啖其舌〔15〕。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黔无驴〔17〕,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18〕。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19〕,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20〕,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21〕,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永有某氏者〔22〕,畏日〔23〕,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24〕;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25〕。
仓廪庖厨〔26〕,悉以恣鼠〔27〕,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28〕,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29〕,夜则窃啮斗暴〔30〕,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31〕,恶物也,盗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32〕,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