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郊记忆设计初探

合集下载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分析x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分析x
1341辆
车轮的4.0 构造
项目定位:从原来的音乐产业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调整为“一基地、多名片 ”、融合多元文化艺术形态的园区和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一基地”
数字音
:即音乐产
乐产业 聚集园
业基地,深
“一基
化与中移动
地、多
无线音乐基
音乐互
名片”
地“的多战名略片合”
动文化
作:,园联区手要打 力
体验园
造争“成中为国融数 合
音乐培训
星工场多媒体娱乐空间,向大众提供音乐艺术培训、KTV欢唱、演艺表演等多形态服务, 打造娱乐、培训、选秀、造星于一体的立体化平台
音乐主题零售
明星街、音乐大市集——明星衍生品的汇集区,歌迷与艺人的互动空间 天籁街——顶级音响媒介体验消费区
酒吧娱乐
在工业旧厂房集中区域,引进影院及各式音乐酒吧,打造成都娱乐新地标
移动
街 无线
音乐
基地
? 明星街
? 演艺中心
? 成都舞台
? 文化餐饮
? 东区招待 所
车轮的构造
东郊其记忆主主街街较宽宽2,5-动30线m设,计背街明宽朗5,-大店铺约250-300㎡,小店铺约36-60㎡
6m
? 维持了工厂原有的尺度,便于大型演艺 活动的人群疏散;
? 虽然主街道尺度较大,但街道并非一览 无余,而是在其中穿插放置了一些花坛 、艺术小品、钢架等,用来减慢人群的 流动速度,提高人群的驻足时间;
传承文化 创意时尚
以红光电子管厂旧工业厂房原址为依托,传承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传 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音乐时尚文化共融,打造以“数字音乐产业园 区”和“音乐互动体验园区”为特色的工业遗址文化创意产业园,不
仅是成都老东郊工业区的标记,更是成都时尚新东方的标杆。

成都东郊记忆案例分析 PPT

成都东郊记忆案例分析 PPT
车流 人流
项目交通流线受人的主观选择性影响较强,缺乏引导性。街巷路与主道路的界定主要是依靠道路的宽度以及地面铺装。主道路中央大 道采用鲜艳整齐的红砖,形成鲜明地界面,强调了它的主体地位,加强了聚集和引导功能。而街巷路往往隐藏在大体量的工业建筑之 间,路口偶尔有充满工业感的雕塑小品作为引导,但是空间划分并不甚清晰。
文化创意产业园
项目整体定位
音乐产业集聚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
一基地
音乐产业 基地
音乐
多名片:多元文化艺术的复合 文化平台
美术
戏剧
摄影等
国内首家数字音乐产业聚集区和以音乐为主题的体验公园,由原本的“二园”——音乐产业集聚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上升到“一基 地,多名片”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一基地”即音乐产业基地,深化与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的战略合作,联手打造“中国数字音乐科技孵化园”; “多名片”即在音乐名片之外,园区要力争成为融合多元文化艺术的复合文化平台,既是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样板,又是传统工业 文明向现代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的典范。
商务办公
项目亮点
以住宅产品为主,依托东郊记忆文化 创意园提升地块价值,以品质住宅物 业满足开发收益,以及解决一期开发
建设与运营带来的资金缺口。
一期 由厂区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打造由数字
项目运营模式
运营模式一
核心企业强势入驻
• ——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
• 项目合作运营商往往成为此类产业园能发成功运营的关键,能够吸引其相关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入驻。
运营模式二多元化主题活动来自集人气• ——张靓颖演唱会、国际流行音乐院校大赛、斯诺克成都锦标赛等 • 项目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运营过程中穿插各类音乐主题、创意文化等活动,制造市场热点,保持市场热度。

旅游地产个案——东郊记忆

旅游地产个案——东郊记忆

在开园以来,也可谓活动不断,同时还在积极 引进国际流行音乐院校年度大奖”“成都国际数 字音乐节”等大型音乐盛事,多类型的节庆活动、 社区活动、假日狂欢和专题活动,对于园区成功 的构建特色文化标识、塑造区域特色具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也使其融入区域大环境,充分挖掘建 设路商圈的消费能级奠定了基础。
© Copyright Centaline Group, 2010
Jiong Box创意盒子
Rainbow八音盒 往来礼品店 发声练习 蜂鸟 工夫猫 BIG IDEA大想法 SD电影体验馆 缤果动漫 悠扬琴行 KK PARTY KTV 音画车间 肯派
拾得雨林实践中心
食画小院 东郊食堂 蓉锦一号 首席 大秒火锅 成都味道街沿边边 办公区(2F-5F)
泥巴陶艺馆
锦颂东方
主题演艺 东区音乐文化的展示中心和全球传播高地,包括演 播中心、小剧场聚落、展览厅、音乐博物馆、成都 舞台等业种。 音乐迷的专属消费、体验、交流天堂,设臵8个以上 单间投资数百万元的试听室,以及歌曲衍生品旗舰 店为首的各类音乐文化衍生体验式消费场馆。 成都娱乐新地标,酒吧工厂业种规划有慢摇酒吧、 LIVE HOUSE酒吧、西餐酒吧、主题酒吧。 明星街联手各大音乐公司及知名艺人在园区内建立 明星衍生品专卖商店,计划设臵12家,由知名艺人 的名字命名。音乐大市集主要包括以明星店、创意 商品展示及体验、特色商品店为主。 利用高空间的物业形态,创新餐饮商业模式,通过 餐饮与音乐演艺等业态的跨界组合,主要有首席大 妙火锅、东郊食堂等。
遗存类型 改造方案
改造成以中西餐厅、咖啡馆、创意小商铺类的业态为主的,主 临近广场、步行 题鲜明、装修精致、富有情调的休闲商业空间,形成连续的商 道的1-2层的厂 业界面,与开放空间形成互动,如音乐DIY创意集市、音乐大 房 集市、明星街、酒吧工场、文化餐饮街。 位于相对僻静的 改造成为外表朴实,内部装饰奢华的主题酒店、会所等,如汉 地方的独栋建筑 易雅间酒店、24房设计酒店等。 体量较大、层高 通常改造成剧场或露天演出、展示的空间,内部功能弹性化, 更高的大型车间 可兼做小型话剧场、电影放映厅、艺术展示、企业年会等用途 和面积较大的露 ,如成都舞台、演艺中心、音乐现场、影立方、KTV、FBA娱 天场所 乐体验馆、1899个人电影厂等。 3层以上的厂房 通常改造成创意办公的场所,如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星工 或办公用房 场等。 特殊构筑物及大 由于这些设备工业文化特征明显、标志性较强,故作为园区的 型设施设备 装饰性景观进行改造。

东郊记忆景观分析与发展策略

东郊记忆景观分析与发展策略

东郊记忆景观分析与发展策略摘要:东郊记忆是以红光电子管厂旧工业厂房原址为依托,传承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传统文化,将场地赋予艺术文化,外观上仍以工业为其景观风格,将时尚与工业的理念的相碰撞,构成了一个成都东区的音乐产业旅游区,在规划上,东郊记忆不仅成为了成都老工业区的记忆,在设计上,赋予了场地艺术符号,将时尚文化赋予到工业主题中,东郊记忆成为了成都时尚的标志。

关键词:东郊记忆;后工业;景观设施1区位分析1.1地理区位东郊记忆原名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东郊记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设路建设路南支路,公园占地面积约2.05ha[3],公园内建筑面积约19万km2。

东郊记忆原址本为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是在其旧址上改建而成为现代文化产业新型园区,是国家音乐产业基地,AAAA级旅游景区,被称为“中国的伦敦西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3],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2]。

1.2自然环境概况东郊记忆公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为500m,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雨水集中于7,8两个月,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风向为静风。

区位地貌类型为平原地,土壤类型为黄壤土[2]。

1.3东郊记忆发展历程东郊记忆为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随着2002年市委市政府对东调工程的启动,将原红光电子厂搬迁至成都市郊区县城。

2009年,政府对成都市的创意产业进行调整,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文化创意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全面将文化创意做为成都东区的主导方向,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就在这个大背景下成立,并且在成立之处就确定了以音乐产业为其主导产业,将音乐产业大力发展,在原有工业建筑基础上,与音乐产业结合,形成其核心竞争力[3],在规划上,保留了中国上世纪建筑的特色,并赋予新世纪新时尚的符号,将原有工厂厂房改建为商用建筑,并对园区内部分单体建筑进行专项设计,构建了以东郊记忆发展历史为脉络的历史回忆功能区。

成都博物馆东郊记忆调研报告

成都博物馆东郊记忆调研报告
工作坊:开设手工艺、书法、绘画等课程,让市民亲身体验传统文化
社区活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 合作与推广
将与本地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和运营东郊记忆。同时,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引进国内外的优秀展览和教育资源
参观成果
4
参观成果
为市民提供一个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的平台: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热爱
成都博物馆 东郊记忆 调研报告
2020-11
-
1
文化背景
2
文创目标
3
参观内容
4
5
参观成果
应对风险
6
成果展望
文化背景
1
文化背景
1
2
3
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成都博物馆作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一直致力于展示和保护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成都博物馆计划在城市东郊建立一个新的分馆,即"东郊记忆",旨在将更多优质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带给广大市民
应对风险
4. 合作风险
与本地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可能面临合作破裂、合作效果不达标等问题。为应对此风险,项目组应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明确合作目标和责任,同时积极进行沟通和协调
项目展望
6
项目展望
东郊记忆作为成都的新文化地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它将不仅是一个展示成都历史和文化的场所,更是一个汇聚创新力量,推动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平台
成都历史文物展:展示成都地区出土的珍贵历史文物,展现成都的悠久历史
川西文化展:介绍川西地区的民俗、艺术、建筑等文化元素,展现成都平原的独特魅力
近代成都展:展示近代成都的发展历程,包括工业、商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参观内容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分析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分析

产业主导 创意呈现
以音乐产业为主导,以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为核心,充分挖掘无线 音乐基地巨大产业辐射能力和龙头效应,将音乐产业上下游企业和从 业人员整合到一起,在原创音乐内容的输入与输出、明星制作、演艺、 小剧场聚落等音乐产业的基础上,配套延伸发展音乐大市集、流行音 乐一条街、酒吧工厂等复合业态,形成音乐资源集聚、多元文化互动 的世界级、规模化数字音乐产业聚落和音乐新媒体发展基地、创意文 化体验园。
打造数字音乐企业集聚园
• 在开发初期,成都传媒集团就与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签订了《关于 “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入驻 “成都东区”的合作协议》,充 分挖掘无线音乐俱乐部基地巨大 产业辐射能力和龙头效应,引进 中国电影集团、Channel【v】、 星空传媒、北京歌华、国家音乐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D9数码音 乐集团及全球四大唱片公司、德 国歌德学院等其上下游产业链上 的CP(内容服务商)、SP(渠 道合作商)近200家
项目特色1:传统工业与时尚音乐文化共融
在建筑风格上,东郊记忆实现工业传统与音乐时尚的共融,不仅能全方位体验音乐的魅力, 还能近距离感受城市的变迁, 而“修旧如旧,旧房新用”是其建筑的主要特色,结合了计 划经济时代工业美学与现代商业建筑功能,营造了东区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
大车间被改造为影院和剧场;直 径达16米的氢气罐打造为国内一 流视听空间;多夹层、多管道的 厂房,化身为艺术展示殿堂;烟 囱、传送带、锅炉等巨大构筑物 围合而成的独特区域,已成为国 内最具特色的音乐酒吧区;老办 公楼则被改造为国内惟一的设计 酒店。
演艺中心
中国
明 星
移动
街 无线
音乐
基地
其主街较宽,动线设计明朗,大店铺约250-300㎡,小店铺约36-60㎡

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改造利用——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

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改造利用——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

CULTURE文 化区域治理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改造利用——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四川旅游学院 赵芯玉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国际形势的日趋紧张,“三线建设”提出在中国西部的十三个省进行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

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国家又下令进行“三线迁移”,企业面临迁并或转型,还有一些未被迁移的企业逐步走向荒废关闭。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工业社会逐渐进入现代信息化,导致许多传统产业的工厂倒闭,许多工业用地被废弃,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

合理地将工业遗址景观改造利用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研究意义首先,工业遗址的荒废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而且还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国内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是很丰富,对它的研究不深。

其次,国家越来越重视工业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业遗址的改造利用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因此,工业遗址的景观改造利用研究,这一课题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环境价值和城市建设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起步比较早,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工业遗址改造的相关理论主要有伊恩·麦克哈格(LanMcHarg)1969年出版的《设计结合自然》,提出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来规划和设计自然环境的观点。

彼得·拉茨(PeterLatz)在《废弃的质变中》提出了把工业设备、工业废弃地、铁轨等工业遗存改造成公园和其他活动空间的设计手法。

卡罗尔·贝伦斯(CarolBerens)在他的《工业遗址的再开发利用》一书中讲述了一些工业遗址景观更新的案例及工业遗址改造再利用的方法手段。

实践经验有许多经典成功案例,比如德国鲁尔工业区北杜伊斯堡公园、意大利的都灵工业遗址改建公园、英国的铁桥峡谷等。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分析x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分析x

传承文化 创意时尚
以红光电子管厂旧工业厂房原址为依托,传承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传 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音乐时尚文化共融,打造以“数字音乐产业园 区”和“音乐互动体验园区”为特色的工业遗址文化创意产业园,不
仅是成都老东郊工业区的标记,更是成都时尚新东方的标杆。
保护遗存 创意功能
在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修旧如旧,旧房新用”的原则,在原址保 护、加固、提升的基础上,将计划经济时代工业美学与现代商业建筑 功能相结合,对原有工业建筑进行功能创意。
1341辆
车轮的4.0 构造
项目定位:从原来的音乐产业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调整为“一基地、多名片 ”、融合多元文化艺术形态的园区和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一基地”
数字音
:即音乐产
乐产业 聚集园
业基地,深
“一基
化与中移动
地、多
无线音乐基
音乐互
名片”
地“的多战名略片合”
动文化
作:,园联区手要打 力
体验园
造争“成中为国融数 合
。其中与音乐相关的约为 30~35%。
车轮的构造
音乐公分园区根布据局:主要分为十个业态聚集区
业态性质,主 要分为十个业 态聚集区:
二期
? 星工厂 ? 酒吧工场 ? 天籁街 ? 汉易间雅
酒店 ? 中国移动
无线音乐 基地


星工
招 待


酒吧 工场
成都舞台
文化餐饮
天籁街
汉易 间雅 酒店
演艺中心
中国
明 星
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构建产业生产和产业消费双业主互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同一个区域内构建产业人才培
养、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消费各个环节的互动融合的全产业链,并构件完善的公共服务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东郊记忆设计初探摘要:本文以成都市东郊记忆(原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为例,从城市设计及形态学的角度分析东郊记忆的街道空间形态,并运用图底理论空间、空间尺度与比例以及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来解析其建筑形象和空间层次,以期为旧工业区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郊记忆;形态;空间;设计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engdu EasternMusic ParkAbstract: In the eastern music park of Chengdu as an example, th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design, east street space form of memory, and using the theory of the bottom of the figure space, space scale and proportion and contact theory and place theory to resolve their architectural image and the space leve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ld industrial area.Key word s:Chengdu Eastern Music Park; form; interspace;design一、东郊记忆概况成都东郊记忆位于成都市二环路东二段外侧(图1),占地面积380亩(一期改建面积218亩),由占地18万平方米的原773厂废弃厂房改建,属于原东郊老工业区的一部分,其前身是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也称773厂,106信箱),该厂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一五期间原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曾有“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美誉。

21世纪初期,成都市政府做出“东调”战略工程规划,准备将成都东郊老工业区内的企业搬迁出去,而红光厂的厂区得以完整保留,被开发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由成都传媒集团投资打造,东郊记忆成为了成都“东郊工业区”东调后唯一完整保留的老工业厂区。

2011年9月29日,由老厂区改造而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都东郊记忆正式开园。

园区建筑总面积18.9万平方米,其中75%是由老厂房改造而来,园区成为当下西南地区改造规模最大的老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区。

图1东郊记忆位置(作者自绘底图来源/)二、东郊记忆的改造思路在重视保护、传承现代工业文明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拟定的下塔吉尔宪章和德国鲁尔区的改造与更新经验,确定了“保留为主、新旧协调、品质至上、创意时尚、注重现实、多样呈现”的设计改造总则。

2.1 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旧区的更新体验在国内音乐产业中快速发展,因此东郊记忆选择高水平打造音乐体验产业。

“体验经济”最早出现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这个概念由美国LLP公司的创办人詹姆斯·吉尔摩与约瑟夫·派恩于2000年提出,同时还指出“体验经济”的重要性: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

(图2)。

成都东郊记忆也明确了建设目标与内容,确定以音乐产业为核心,规划了包括音乐培训、商务办公、酒吧娱乐、演艺与展览、文化餐饮、音乐主题零售和设计酒店的七大产业业态,力图打造一个融商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形态商业街区。

2.2 加强文化对老工业区改造的影响成都东郊记忆的规划设计,与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要素紧紧相连,充分展示其充满人性化的生机与活力。

成都东郊记忆注重的文化元素如下:1)突出工业老区文化要素。

对原有红光电子管厂厂房,旧物利用,对旧厂区进行复原,尽量多的保留原有的建筑形式及老式风格,提升老区改造更新的特色性;充分利用旧钢架、轨道车等老工业标志性怀旧物件改造成为的小品,加强公园整体的艺术性;充分利用壁画、海报加上怀旧口号等墙面修饰手法,引起人们对老工业区改造的认同(图3)。

2)突出音乐文化要素(图4)。

去过东郊记忆的人都对大门口的巨型琵琶记忆深刻吧,那是结合了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齿轮所打造的一个独特的金属琵琶,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也将民族乐器与现代工业完美融合。

图2 成都舞台(来源东郊记忆官网)图3 工业旧区文化元素(作者拍摄)成都东郊记忆的规划设计在空间设计中突出外部空间的序列变化与重组。

改造工业建筑底部,使得原有工业建筑空间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完整、有致的空间结构,很好地提升了建筑外部空间组合的趣味性。

东郊记忆的老工业建筑改造可分为以下两类:1)按照建筑内部空间重新组合的需求,对老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微调,同时引入创意新元素,使空间结构错落有致,如园区入口处的旅馆;2)在老建筑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其围护部分,将内部空间进行重新分隔,如利用老工业建筑改造的博物馆。

东郊记忆老建筑立面改造是利用原有的工业老厂房富有时代感的红砖墙、生锈的管道与大面积的现代LED幕墙、广告标志及店招等时尚的立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突出东郊记忆音乐主题公园的特色。

东郊记忆的景观打造主要是以硬质铺砖及与工业主题相符的金属雕塑为主,在突出音乐与工业两大主题的同时显得活力不足。

三、东郊记忆中的城市设计3.1 空间形态及建筑形态分析根据图底理论关系分析得出,东郊记忆作为商业和文化活动功能的建筑实体分布比较有秩序,沿着中央大道北街两侧以围合或者半围合的空间形态布置作为住宿和企业功能区域的空间布局形态比较密集紧凑,内部的空间虚体狭小局促。

中央大道为公园的主干道,以步行为主,是景点的主要分布带,建筑实体的空间形态主要呈沿街布置,部分建筑还进行了后退处理,有利于体现体验式的项目创意。

架空管廊贯穿始终,街区感和导向性都比较强。

对中央大道沿街的旧工业建筑底部进行改造,使得原有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串联起来,改造成高端老牌音乐器材的体验式街道——天籁街,形成缩放有致韵律完整的有机空间序列,大大提升了建筑外部空间组合的趣味性。

(如图4)图4 改造后空间形态(作者拍摄)3.2 空间层次分析中央大道为该地块的主要景观轴线(如图5),两侧不均匀地分布着形态各异的建筑实体,他们之间由大小不等的空间虚体来联系,即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同时也是对主轴线的交通视觉渗透空间。

空间层次为:街巷空间、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私密空间。

空间的侧界面主要通过建筑实体向上发展的空间高度体现东郊记忆南路建筑层数多为3、4层。

建筑物高低组合,丰富了街道立面天际轮廓线,并体现其步行空间的亲切感,有些商铺后退5m修建,有些商铺则邻管廊修建,形成凹凸有致的街道空间,使侧界面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

立面改造是利用保留的旧有工业厂房红砖墙、老式门窗、生锈了的钢材构建与重新装饰现代大面积玻璃幕墙广告宣传画及店招等立面形成鲜明对比与反差,突出音乐公园的沿袭历史并赋予新的街道意义(如图6、7、8)。

空间地界面是通过红砖铺地以界定空间,形成交通景观和视觉的廊道。

3.3 空间尺度比例中央大道较宽阔,产生内聚、向心的空间感成都舞台通过建筑进入广场的空间序列是闭合开敞的起承关系建筑距离 / 建筑高度 =0.4~0.5,缺口出入因素较强,有进入另一空间的期待感。

3.4 东郊记忆的流线分析根据美国学者罗杰的观点:连接理论分析的课题是城市诸要素之间联系的线,这些线由街道、步行道、线性开场空间和在空间上连接城市各个部分的其它连接要素组成,主要利用交通流线的动态性,组织一个联系系统或空间网络,从而形成一个联系空间的组织结构。

东区音乐公园的交通流动空间分为2个层级。

主道路网格规整统一,与外部道路巧妙衔接,主要用于车行。

沿主道路的连续建筑侧界面形成实体隔断,划分实体建筑与交通流动空间。

街巷路分布在各空间功能区中,连接不同的空间组合街巷路与主道路临界处会有小管廊、路障等虚体隔断,作为交通流动空间不同层级之间的过渡,也起到了划分空间的作用。

园区内地下两层停车场的配置,实现了人车分流,且依托步行交通系统,使各建筑更易于到达改造工业建筑原有的较大尺度的外部空间,以大化小,并增设雕塑座椅及花池等建筑小品,丰富了交通流动空间,有效提升了建筑外部空间的活力。

图5中央大道(作者拍摄)图6 部分分立面设计(拍摄拍摄)图7红砖墙老厂房(作者拍摄)图8小品的设计(作者拍摄)场所的特征是由外在的实质环境的形状尺度质感色彩等具体事物(环境要素);内在的人类长期使用的痕迹以及相关的文化事件(人性需求)所决定。

就东郊记忆建筑而言,工业感建筑使场所具有自明性与场所感边界节点和标志物对于传达场所的意义非常重要。

东区音乐公园的业态定位有7项:音乐主题零售、酒吧娱乐等,基本能满足办公、演绎旅游等各类人群的消费需求。

四、结语城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创造优美,宜人且实用的城市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城市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振兴经济和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管理控制城市发展,并使新的发展与原有部分和谐相融,以维护城市的基本质量和特色。

鉴于东区音乐公园的实例我们看到,可以在保护地块原有结构特性的前提下,通过小型的建筑改造,实现大的变迁。

在设计中要对一定范围内的文化传统,居民心理、空间尺度等作出分析,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开展改造工作。

参考文献【1】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百度百科/view/40093【2】唐毅.成都东郊记忆改造思路及设计研究[J] .山西建筑,2012,27:1 【3】耿创.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创意产业园的设计研究[D].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69【4】杨鹰.成都东郊记忆设计[R].四川成都:成都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2011:1【5】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牟芸杉.空间.商业.文化——锦里仿古步行街采风[J].资源与人居,200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