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物管理办及规定

合集下载

初物管理制度

初物管理制度

A/0初物管理新规定一、目的:为加强品质过程管理、结合本公司生产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预防批量质量事故发生,降低质量成本,特作此规定。

二、初物的定义:以首次加工状态提交的产品(样件),包含设计变更、品质改善及自主变更(材料、工艺、工序、设备、工装、作业者、搬运方法或包装方法、模具变更等)后提交的产品(样件)。

初物有首次供货初物、设计变更初物、品质改善初物、自主变更初物(由作业者、设备、材料加工条件方法、模具、工序、工装夹具、包装等的变更引起)四大类,按范围又分为外部(供方)初物和内部(公司)初物。

本规定所指的初物是公司内部初物,是指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如材料、模具、工装夹具、工艺等发生变化)且有可能影响产品品质、性能等问题的产品。

此类产品需重新编批次号,编号原则为:“S—1”批,如同一种产品当天有几种初物状态,则在“S—1”后分别加“A”“B”“C”……予以区分。

三、内容1、凡是批次号带“S—1”的产品,操作者加工完后应把流转卡交巡检人员张贴红色纸条。

违反此规定者,罚款10元/张。

2、巡检人员应特别注意“S—1”产品,认真仔细按工艺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

如有异常应停止生产并及时通知车间主任及产品工程师。

3、各车间(粉冶、热加工、机加)应指定初物放置区域,车间主任/部长应每天巡视上车间及本车间初物放置区域,及时安排初物流转并关注其质量状况。

未将初物放置在规定区域,对责任人罚款10元/批。

4、所有初物在各车间流转完后,必须经车间主任/部长签字对其质量状况进行确认后方可流入下车间。

未签字者,罚款10元/张流转卡。

5、在生产条件许可下,“S—1”批(初物)必须经某道工序流转完待质量状况确认无任何异常后该道工序才能批量生产;在生产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如产品预烧),必须把“S—1”批走在最前面,违反此规定者,对车间主任/部长罚款20~100元/次。

6、“S—1”批流转到成品后,由品质部质量统计员将流转卡交产品工程师审核(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产品工程师应认真审核并在流转卡上签“同意量产”或“不同意量产”等意见。

汽车制造初物管理办法

汽车制造初物管理办法

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支持性文件1.目的1.1通过对初物的确认、评价及管理作出规定,明确对变化点的控制,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范围2.1适用于本公司量产车型供应商零部件的初物管理。

3.定义3.1初物:初物是指以首次加工状态提交的产品(样件),包含设计变更、品质改善及自主变更后提交的产品(样件)。

初物分首次供货初物(B点厂商产品)、设计变更初物、品质改善初物以及自主变更初物(见附录一)。

4.职责4.1集团采购管理部4.1.1负责审核供应商资料,采购初物、小批量试装件;4.1.2负责首次供货初物的【供应商初物联络单】审核。

4.2产品部4.2.1技术工程师负责对供应商初物进行评审并参与试装评审;4.2.2技术工程师负责设计变更初物的【供应商初物联络单】审核。

4.3品质保证部4.3.1检验科外检班检验员负责初物检测工作;4.3.2 SQE科SQE负责品质改善及供应商自主变更初物的【供应商初物联络单】审核;4.3.3 SQE科SQE负责参与初物试装评审以及切换点的控制;4.3.4 SQE科SQE负责【供应商初物联络单】的汇总存档。

4.4物流部4.4.1收料员负责初物的接收、储存工作,负责建立【初物试装确认单】;4.4.2发料员负责初物的发货工作。

4.5生产管理部4.5.1调度科调度员负责初物试装计划的编制及发布;4.5.2调度科调度员负责组织初物上线调度、试装及试装评审,负责【初物试装确认单】的传递。

4.6各制造部4.6.1技术室技术员负责参与初物试装过程评审;4.6.2车间操作员、班组长、车间主任负责试装并确认试装过程。

4.7工艺技术部4.7.1工艺科工艺员负责参与初物试装过程监控及评审;4.7.2工艺科工艺员负责技术文件的接收、发布。

4.8总经办4.8.1负责供方【供应商初物联络单】、【初物检验鉴定单】、【初物试装确认单】等最终意见的批准。

5.工作流程5.1【供应商初物联络单】审批流程5.2初物确认及试装流程5.2附录一5.3附录二6.相关文件6.1二级文件6.1.1 《供方开发控制程序》6.2输入文件6.2.1 《供方开发控制程序》6.2.2 《质量改进管理办法》6.3依据文件6.3.1 《供方评价与控制程序》6.3.2 《质量改进管理办法》6.4支持文件6.4.1 《封样件管理办法》6.5输出文件6.5.1 《供方评价与控制程序》6.5.2 《质量改进管理办法》7.相关表格7.1本文件表单7.1.1 【供应商初物联络单】7.1.2 【供应商初物管理台帐】7.1.3 【初物检验申请单】7.1.4 【初物检验鉴定单】7.1.5 【初物试装确认单】7.2相关文件表单7.2.1“零部件切换通知单”。

初物管理规定

初物管理规定

广州全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初物管理规定一、目的规范内部管理流程,防止新产品或设变产品与量产件混合使用,造成不良品或质量状态不明确产品流入客户。

二、范围适用于新开发产品、设变产品以及加工工艺改变后所生产的首批产品,在量产前的流动管理。

三、定义初物:即新开发的产品或设变产品以及加工工艺改变后所生产的首批产品。

四、职责4.1采购负责初物生产时所需物料的准备及外加工初物品的采购工作.4。

2生物管负责初物品的接收、防护及交付工作。

4.3制造部门负责初物品的生产打样工作。

4.4品管部门负责初物品的检验和出货后的品质工作。

4。

5开发部门负责初物生产前的通知、标准资料准备和下发工作,并对初物品制造过程跟进、进度协调和技术指导。

五、工作流程1、初物的导入1。

1当外协厂或供应商在生产条件或加工工艺改进后,必须通知我司技术部品管课,在取得我司同意后,方可正常生产,所生产的首批产品必须在外包装上注明初物标识,同时须向我司提交初物纳入通知书,通知品管人员实施检验,品管检验人员应按《抽样标准》及《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对此批物料执行加严检验.1。

2对我司所开发的新产品,或工艺改进后所生产的首批产品(包括样品),必须实施全尺寸检测。

2、初物的标识2。

1外协厂或供应商所提供的样品须由供方在产品外包上注明初物标识,经判定合格后,按正常流程办理入库手续,但物料接收部门必须作好批次号区分。

2.2内部生产的设变产品或新开发产品,每道工序必须由作业人员在《流程卡》上注明初物标识,品管检验人员须在产品标签上注明初物字样,产品入库时,须在入库单上注明,并在物料箱上挂初物标识卡,物管人员应对初物品进行单独存放及作好相关防护工作。

3、初物的检验3。

1外协件或供方工艺改变后所生产的初物,检验时按1。

1条款执行。

3。

2内部加工的初物,必须执行全尺寸测量,执行“三重”检查机制,即制造部门100%全检,入库检验员100%检查,出货检验人员100%实施检查。

初物管理规定

初物管理规定

广州全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初物管理规定一、目的规范内部管理流程,防止新产品或设变产品与量产件混合使用,造成不良品或质量状态不明确产品流入客户。

二、范围适用于新开发产品、设变产品以及加工工艺改变后所生产的首批产品,在量产前的流动管理。

三、定义初物:即新开发的产品或设变产品以及加工工艺改变后所生产的首批产品。

四、职责4.1采购负责初物生产时所需物料的准备及外加工初物品的采购工作。

4.2生物管负责初物品的接收、防护及交付工作。

4.3制造部门负责初物品的生产打样工作。

4.4品管部门负责初物品的检验和出货后的品质工作。

4.5开发部门负责初物生产前的通知、标准资料准备和下发工作,并对初物品制造过程跟进、进度协调和技术指导。

五、工作流程1、初物的导入1.1当外协厂或供应商在生产条件或加工工艺改进后,必须通知我司技术部品管课,在取得我司同意后,方可正常生产,所生产的首批产品必须在外包装上注明初物标识,同时须向我司提交初物纳入通知书,通知品管人员实施检验,品管检验人员应按《抽样标准》及《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对此批物料执行加严检验。

1.2对我司所开发的新产品,或工艺改进后所生产的首批产品(包括样品),必须实施全尺寸检测。

2、初物的标识2.1外协厂或供应商所提供的样品须由供方在产品外包上注明初物标识,经判定合格后,按正常流程办理入库手续,但物料接收部门必须作好批次号区分。

2.2内部生产的设变产品或新开发产品,每道工序必须由作业人员在《流程卡》上注明初物标识,品管检验人员须在产品标签上注明初物字样,产品入库时,须在入库单上注明,并在物料箱上挂初物标识卡,物管人员应对初物品进行单独存放及作好相关防护工作。

3、初物的检验3.1外协件或供方工艺改变后所生产的初物,检验时按1.1条款执行。

3.2内部加工的初物,必须执行全尺寸测量,执行“三重”检查机制,即制造部门100%全检,入库检验员100%检查,出货检验人员100%实施检查。

初物管理制度

初物管理制度

初物管理制度导言初物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成品等初级物料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生产过程稳定、产品质量可靠、成本控制有效。

初物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它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

因此,建立健全的初物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初物管理的基本概念1.初物管理的定义初物管理是指对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成品等初级物料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包括对初级物料的采购、仓储、运输、使用、盘点、消耗等一系列环节的管理。

2.初物管理的意义初物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通过对初级物料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可以保证生产过程不受原材料、零部件等初级物料的品质、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原材料、零部件等初级物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

通过对初级物料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3)有效控制成本。

初级物料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初级物料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初物管理制度的建立1.初物管理制度的体系初物管理制度应包括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使用管理、盘点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构建一个完整的初物管理制度体系。

2.初物管理制度的目标初物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保证产品质量、确保生产顺利进行、降低生产成本等多个方面。

3.初物管理制度的流程初物管理制度的流程应包括初物采购、初物仓储、初物运输、初物使用、初物盘点等多个环节的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4.初物管理制度的责任分工初物管理制度应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保证初物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完成。

5.初物管理制度的监督与评估初物管理制度的监督与评估应包括定期对初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初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初物管理规定

初物管理规定
3.2先行确认:
有时也称为“初物提示”。量产开始以前为了确认变更后的部品能否满理:
实际上也称做“变化点”的管理,它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变化的环节进行掌控的全称。目地就是防止因部品状态的变化而出现质量事故。
b)以下按5.3-5.6条款进行。
5.8自主管理初物变更:
当初物自主管理项目发生变更时,初物发生车间应进行初物管理,并对初物进行批次管理。
技术部和品管部对《轴加工工艺及流程指示单》与《作业指导书》进行确认,并经技术部、品管部确认批准,然后下发车间,组织生产。
5.9转入量产后的重点管理:
品管部对转入量产后产品,除常规检验外,增加抽检力度,以保证其质量稳定性。
b)判定合格:
――生产部依据合格《轴加工工艺及流程指示单》与《作业指导书》编制批量生产计划,分解下达车间,安排组织生产。
――设计变更初物应由技术部以初物管理单向生产部下达初物量产切换通知,生产部在生产流程中通知相关车间,进行量产切换。
5.7自行设计变更或质量改进的初物:
a)当有自行设计变更可质量改进的初物,应由相关部门编制初物发生单,并经技术研发部、质量管理部确认,然后下达生产部,组织生产。
5管理流程
5.1当客户提出设计变更、初物性能、质量改进时,技术部、品管部应进行初物管理,并对初物进行批次管理。
5.2技术部对变更项目制作《轴加工工艺及流程指示单》与《作业指导书》,并经相应部门领导确认,然后下发给生产部,
5.3生产部对应《轴加工工艺及流程指示单》与《作业指导书》组织生产制造,并按指定日期将初物完成。
4初物分类
分为设计变更初物、品质改善初物和自主管理初物三大类。
4.1设计变更初物:
针对新发放图纸、更改后发放图纸、设计变更通知单等所产生的初物。

初物管理规定2016-1-16

初物管理规定2016-1-16

宁波洲驰车业有限公司
初物管理规定
■制度□决定□通知□通报□纪要
类型:■ A □B □C
编号:zc-kfgl-2016-1
生效日期:2016-2-1
1 目的
为了迅速的、正确的把握产品各种各样的变化点,对发生变化后第一次批量交货的产品加强质量控制,防止大批量后不合格情况的发生。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开发过程和生产过程控制管理。

3 初物定义
所谓初物,是指发生以下变化后,其第一次小批量交货时的产品。

序号初物项目项目说明
1 新设计产品指新开发的产品或复制模具的产品
2 设计更改后产品主要指技术条件发生变化包括尺寸和其他性能要求等
3 原材料更改后产品指发生原材料规格更换、替代或外购外协件发生更改
4 模具/工装的变更指模具/工装进行了修理而制造的产品
5 措施实施后初品指采取改进措施后第一次生产的产品
6 加工条件方法变更指加工的方法(加工设备、工步顺序、关键工序人员、加工工艺参数)、环境、成型工艺等条件发生变化后的产品。

4 职责
4.1 品保部负责初物产品的管理监督和初物产品验证、鉴定工作。

4.2 技术部负责初物产品的工艺技术文件的整备及初物产品的现场作业指导文件下达,负责组织向
客户PPAP提交资料的整理、确认工作;
4.3 生产部及仓库负责初物产品的现场作业实施及初物产品的标识、物流管理;
4.4 采购部负责外购外协件的初物标识及初物技术文件的收集、分发管理;
4.5 业务部负责初物产品信息跟踪及组织初物产品向客户提交管理。

初物管理规定

初物管理规定

公司LOGO 初物管理规定文件编号HH-WI(品质)-01页号1/3 版本状态A0文件名称:初物管理规定作成部门:品质部作成者:确认者:承认者:生效日期:受控印章:受领部门份数受领部门份数受领部门份数总经理□ 1 制造部□ 1 综合部□ 1 品质部□ 1 设计部□ 1 项目部□ 1公司LOGO 初物管理规定文件编号HH-WI(品质)-01页号1/3 版本状态A0初物管理规定修订履历序号更改日期修订者版次页次更改内容公司LOGO 初物管理规定文件编号HH-WI(品质)-01页号1/3 版本状态A01.目的本手册的目的是规范所有涉及原材料、工序、成品等对零件质量可能有影响的更改的管理,明确更改管理/初物管理过程中使用的管理文件资料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更改在严密的控制下进行。

2.适用范围2.1本办法适用于广州宏辉模具有限公司产品的初物管理,其他客户产品的初物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2.2更改管理要求适用于所有变化点,范围包括客户指示的更改,和由于本公司原因发生的更改。

按照初物对象项目的管理划分及具体内容的管理基准(参照附录一,具体情况需和客户品质部门协商),对于符合初物管理要求的更改要进行初物管理。

3.职责和权限3.1 品质部负责本公司的初物管理,按客户要求检查初物样品,做好初物标识,准备初物文件。

3.2 技术部负责与客户确认规格更改初物,负责与初物有关的变更管理。

3.3 生产部负责初物品的交付,并将初物交付计划提前通知相关部门。

4.管理要求4.1初物管理分类及要求4.1.1初物管理分类:规格更改初物、品质改善初物、自主管理初物。

4.1.1.1规格变更初物是指依照规格管理部门发行的规格变更通知发生变更的初物。

规格变更初物必须对应客户规格管理部门发行的规格变更通知。

在初物卡上注明客户规格管理部门发行的规格变更号。

当由于特殊原因暂未收到客户的规格变更通知书,只有内部的变更通知的,在初物卡上注明,并附上详细的变更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物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变化点的管理,防止出现因初物质量控制不当而产生的批量供货质量问题,必须对初物采取特别的质量控制。

它适用于试制阶段以及设计变更和过程变更后制造的首批(件)。

2、初物的定义:
初物是指《初物分类表》(见附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下,首次提交给顾客的零部件(包括样件及首批件)。

3、样件的要求:
3、1需进行样件鉴定的初物类别:
3.1.2、《初物分类表》中的第二种情况
3.1.3《初物分类表》第一种情况,以及顾客要求需进行样件鉴定时。

4、送样要求:
4.1对于首次送样的零部件的送样数量一般为3-5件,对于变更样件的送样数量一般为3件(套)。

样件要做好编号标识,且能与“供方自检报告”中样件的编号一一对应。

4.2如果零部件是采用多腔的铸模、工具、冲模或模型加工出来的,送样时必须提供每一腔铸模等生产的零件,数量要求同上。

样件鉴定部门对送样有特殊要求时,按特殊要求执行。

5、资料提供要求
5.1“供方自检报告”及《样件鉴定申请书》;
5.2首次送样的零部件需提交《原材料及外购申请单》并按要求提供《工程管理标准》、《产品检验标准》。

注:《样件鉴定申请书》格式及填写说明见附页。

6、初物检验
6.1检验项目的要求
6.1.1、对于生产试制零件及小批量生产的零部件,按图纸及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检验。

6.1.2、对于设计变更零部件及过程变更零部件,对变更项目及关联项目进行检验。

6.2检验记录的要求
提供的自检报告内容应齐全,无漏项,所有送样的资料必须填写规范,字迹清楚、整洁干净。

送样资料内容真实、可靠。

7、初物单
对于提交的批量初物(提供样件鉴定的是指样件鉴定通过后的第一批,不需提供样件鉴定的是指提交的首批产品),必须在其中的一个包装箱及周转箱上(或产品自身上)贴上“初物单”。

若批量初物在检验不合格时,下次提供货的零部件仍应作为初物对待,且须附上“初物单”及自检报告。

8、未通过初物检验时的处理
鉴定部门对初物检验的结果为不合格时,待将检测结果等通报后,再分析不合格原因。

9、初物检验资料的保留
所有的初物检验资料保存期限为1年,以便索取时能快速提供。

附表:
初物分类表
样件鉴定申请单
日期: 年月日
初期流动管理
一、初期流动管理制度
技术部负责制定初期流动管理的项目、管理期限、设定人及解除人,质检部负责初物管理台账的登记及初物检验报告的填写。

配套部负责外协、外购件的初物管理。

1、初期流动管理的设定
初期流动管理设定时需明确的事项:
●管理对象
●初期流动管理期限
●初期流动管理项目
●初期流动管理解除条件(过程能力指数、不良率等)
2、初期流动管理项目
●批次管理的要求
●过程能力的调查(明确检查项目、检测方法、检测频次并予以实施)
●找出问题,并进行改善
●对试产阶段出现的问题所采取措施后效果的验证
3、初期流动管理期限的设定
初期流动管理期限根据我公司的质量状况及生产准备的情况确定初期流动的期限及批数,但对于设定困难的场合,设定为2个月。

4、初期流动管理的解除
在初期流动管理期限到期后,满足下列的所有要求时,可取消初期流动的管理。

●认为所有的过程能力都达到要求时
●所有针对试产阶段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都被认为有效时
●所有针对初期流动期间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都被认为有效时
X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九年五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