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伯牙善鼓琴)中考复习资料.pptx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页)

【答案】 ①文中的“善”既有钟子期对伯牙琴艺的赞叹,也有伯牙对钟子期音乐 领悟能力的夸奖。②表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
4.语段(一)(二)都写了钟子期善听的特点,请分析语段(二)通过钟子期的善听讲述 了什么道理?(3 分)
【答案】 伯牙听出击磬者内心的悲伤,说明音乐能够代替话语传情达意的道理。
•
6.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 禁锢中 真正解 脱出来 ,以开 放的姿 态传承 历史文 化,维 护学术 开放多 元的本 性,积 极构建 具有时 代特征 、富于 活力的 “新国 学”。 “新子 学”正 是适应 这样的 “国学 ”发展 要求, 将应运 承载“ 新国学 ”的真 脉。
•
7“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 ,它是 “旧子 学”的 再发展 。在这 种理解 下,“ 新子学 ”仿佛 没有摆 脱在原 有经学 体系下 旧“国 学”中 的位置 ,最多 也只是 经学的 多样化 实践与 儒学的 外围羽 翼,显 然无法 承担作 为“新 国学” 主导的 重担。
钟子期叹息着说:“真让人悲伤啊,真让人悲伤啊!心并非手臂,手臂不是槌也不 是石头。但是悲伤存放于心中就能够让木石都应和着。”因此君子心中有这样的感觉就 会在别的地方表现出来,自己感动就能够感动别人,哪里还需要一定用语言表达出来 呢?
•
1.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 美的客 家古镇 。镇上 有一条 老街, 斑驳的 青石板 沿着街 道铺开 ,被时 光和步 履打磨 得干净 而潮润 。不过 现在很 少有人 知道这 条老街 了,更 不用说 老街深 处这么 一户锁 匠铺了 。
(选自《伯牙善鼓琴》)
(二)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悲也?”答曰:“臣 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为公家为酒;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 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①为舍氏睹臣之母,量②所以赎③之,则无有,而身固公家之财 也。是故悲也。”
4.语段(一)(二)都写了钟子期善听的特点,请分析语段(二)通过钟子期的善听讲述 了什么道理?(3 分)
【答案】 伯牙听出击磬者内心的悲伤,说明音乐能够代替话语传情达意的道理。
•
6.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 禁锢中 真正解 脱出来 ,以开 放的姿 态传承 历史文 化,维 护学术 开放多 元的本 性,积 极构建 具有时 代特征 、富于 活力的 “新国 学”。 “新子 学”正 是适应 这样的 “国学 ”发展 要求, 将应运 承载“ 新国学 ”的真 脉。
•
7“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 ,它是 “旧子 学”的 再发展 。在这 种理解 下,“ 新子学 ”仿佛 没有摆 脱在原 有经学 体系下 旧“国 学”中 的位置 ,最多 也只是 经学的 多样化 实践与 儒学的 外围羽 翼,显 然无法 承担作 为“新 国学” 主导的 重担。
钟子期叹息着说:“真让人悲伤啊,真让人悲伤啊!心并非手臂,手臂不是槌也不 是石头。但是悲伤存放于心中就能够让木石都应和着。”因此君子心中有这样的感觉就 会在别的地方表现出来,自己感动就能够感动别人,哪里还需要一定用语言表达出来 呢?
•
1.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 美的客 家古镇 。镇上 有一条 老街, 斑驳的 青石板 沿着街 道铺开 ,被时 光和步 履打磨 得干净 而潮润 。不过 现在很 少有人 知道这 条老街 了,更 不用说 老街深 处这么 一户锁 匠铺了 。
(选自《伯牙善鼓琴》)
(二)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悲也?”答曰:“臣 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为公家为酒;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 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①为舍氏睹臣之母,量②所以赎③之,则无有,而身固公家之财 也。是故悲也。”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共17张PPT)

念:说的话。 援:拿,拿过来。 趣:旨趣,意旨。 舍:丢开。
】(2 分)
【解析】 A.念:想。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答案】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历,突然遇上大暴雨,停留在岩石下面。
3.语段(一)中多次运用“善哉”一词,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 分)
•
2.在 快 乐 中 我 们要 感谢生 命, 在 痛苦中 我们也 要感谢 生命。 愿你生 命中有 够多的 云翳, 来造成 一个美 丽的黄 昏。 请 孩子记 住:生 命的意 义不在 于长短 ,生命 因充实 丰富多 姿而精 彩!
•
3 . 每 个 人的 童年, 都是一 片宽阔 的原野 ,在这 上面, 你可以 栽植世 界上所 有的花 草,可 以放飞 所有的 希望, 可以撒 播一生 的幸福 ,可以 荡漾一 生的笑 意。
(选自《伯牙善鼓琴》)
(二)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悲也?”答曰:“臣 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为公家为酒;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 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①为舍氏睹臣之母,量②所以赎③之,则无有,而身固公家之财 也。是故悲也。”
钟子期嗟叹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④非石⑤也。悲存乎心而木石应之。 “故君子诚乎此而谕乎彼,感乎己而发乎人,岂必强说乎哉?”
【语段(二)参考译文】 钟子期在夜里听到敲击磬的声音非常悲伤,派人召见敲磬 的人,问他:“你怎么会将磬敲得这样悲伤呢?”那人回答说:“我的父亲不幸杀了人, 自己也无法活了;我的母亲虽然活了下来,却没入官府替公家酿酒;我自身虽得以活命, 却替公家敲磬。我已经三年未曾见到我的母亲了。昨天晚上我在街市见到我的母亲,思 量给母亲赎身,可是我身无分文,就连自己都已是公卿家的财物。这就是我悲伤的原 因。”
《伯牙善鼓琴》PPT(完美版)

2、俞伯牙善于弹琴,并且琴艺超群,那么在文 中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他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 出来。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3、那么樵夫钟子期“善听”,又表 现在哪里呢?(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鲁迅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练习巩固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
伯牙善鼓琴 善于、擅长
(1)善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好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练习巩固
(2)之
钟子期必得之代词,代伯牙的心意。
乃援琴而鼓之 代词,代琴。
游于泰山之阴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结构助词, “的”。
《伯牙善鼓琴》PPT
合作探究
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合作探究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 对知音,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 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 曲高雅精妙。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合作探究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 的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钟伯 子牙 期所 必念 得, 之 。
《伯牙善鼓琴》PPT
他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 出来。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3、那么樵夫钟子期“善听”,又表 现在哪里呢?(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鲁迅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练习巩固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
伯牙善鼓琴 善于、擅长
(1)善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好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练习巩固
(2)之
钟子期必得之代词,代伯牙的心意。
乃援琴而鼓之 代词,代琴。
游于泰山之阴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结构助词, “的”。
《伯牙善鼓琴》PPT
合作探究
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合作探究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 对知音,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 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 曲高雅精妙。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合作探究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 的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伯牙善鼓琴》PPT
《伯牙善鼓琴》PPT
钟伯 子牙 期所 必念 得, 之 。
《伯牙善鼓琴》PPT
辽宁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提升《伯牙善鼓琴》ppt课件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 / 子 孙 世 禄 于 齐 有 封 邑 者 十 余 世 常 为 名 大 夫。
及4.小请白结立合为文桓意公,,谈公谈子你纠对死“。知音”的理解。 这鲍里叔指 既用进音管乐仲表,现以的身意下境之。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阅(你读)所下叙面述选的文想,象完的成(意1~境4)题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啊。
【甲】《伯牙善鼓琴》全文。
(我通1)到过【哪 对乙里话】隐,文藏表第(自现一4己出段)伯的伯,声牙通牙音善过呢鼓所哪.?琴两念,件.钟事子表期现善了所听管,仲念说对明:鲍二叔_人牙_是的_心心了_意_解中_相?_通想_的_到知__音的_。______
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领会
2天.下文不中多主管要仲运(之5用贤)的钟而描多子写鲍方叔期法能是必知什人得么.也?。之有什么好处得? :_________
山的北面 (6)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___________
(7)卒.逢暴雨
卒:__突__然__,__这__个__意__义__后__写__作__“__猝__”_______
(8)乃援.琴而鼓之 援:__拿__,__拿__过__来____
(9)更造.崩山之音 造:__奏__出__、___创__作___
我 已到而哪鲍里 叔隐 事藏 齐自 公己 子的 小声 白音,呢 管? 仲事公子纠。
3我.到“哪高里山隐流藏水自觅己知的音声”音的呢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及这小里白 指(立用1为音)【桓乐公表乙,现公的】子意文纠境死第。 一段,通过哪两件事表现了管仲对鲍叔牙的了解?
((_你1_)_【)_所_乙_叙_】_述_文_的_第_想(_一1_象_段)_的志_,._(意_通在_境_过_)_登哪就__两如_高_件同__事我山__表心__现里__了所__管想__仲象__对的_之鲍一志意叔样。牙啊:的。了__解这_?_里__指__用__音___乐__表__现__的__意__境_____
中考总复习第一部分第22篇伯牙善鼓琴课件(语文)

第22篇 伯牙善鼓琴
一、文学常识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其内容多为民 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代表故事有《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两小儿辩日》等。
二、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卒逢暴雨 突然 卒 通____ 猝 ,意思为:_________ ____
2.古今异义 初为霖雨之操 .
【注释】①音:歌曲。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时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 称。③声:这里指声音。④审:仔细考察。⑤食飨 (xiǎnɡ)之礼:指食礼和飨礼 ,用于宗庙祭祀或招待宾客。⑥致:极。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知音而 不知乐者 溪深而 鱼肥(《醉翁亭记》) . . B.唯君子能 知乐 . C.而治道备 矣 . 虽有千里之能 (《马说》) . 右备 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
琴曲 古义:________ 今义:操持、操作
3.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伯牙善鼓 琴 .
弹奏 原意为:一种打击乐器,句中意为:__________ 。
4.重点实词 (1)志 在登高山 .
心意,志趣 志:_________________
高耸的样子 (2)峨峨 兮若泰山 峨峨:_______________ .. 水势浩大的样子 (3)洋洋 兮若江河 洋洋: _______________ .. 想 (4)伯牙所念 念: ____ . 了解,体会 (5)钟子期必得 之 得:_____________ .
三、理解与探究 1.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2.文中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语言描写。通过对话,表现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说明
二人是心意相通的知音。描述简洁,中心突出。
3.(1)“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 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一、文学常识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其内容多为民 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代表故事有《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两小儿辩日》等。
二、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卒逢暴雨 突然 卒 通____ 猝 ,意思为:_________ ____
2.古今异义 初为霖雨之操 .
【注释】①音:歌曲。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时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 称。③声:这里指声音。④审:仔细考察。⑤食飨 (xiǎnɡ)之礼:指食礼和飨礼 ,用于宗庙祭祀或招待宾客。⑥致:极。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知音而 不知乐者 溪深而 鱼肥(《醉翁亭记》) . . B.唯君子能 知乐 . C.而治道备 矣 . 虽有千里之能 (《马说》) . 右备 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
琴曲 古义:________ 今义:操持、操作
3.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伯牙善鼓 琴 .
弹奏 原意为:一种打击乐器,句中意为:__________ 。
4.重点实词 (1)志 在登高山 .
心意,志趣 志:_________________
高耸的样子 (2)峨峨 兮若泰山 峨峨:_______________ .. 水势浩大的样子 (3)洋洋 兮若江河 洋洋: _______________ .. 想 (4)伯牙所念 念: ____ . 了解,体会 (5)钟子期必得 之 得:_____________ .
三、理解与探究 1.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2.文中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语言描写。通过对话,表现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说明
二人是心意相通的知音。描述简洁,中心突出。
3.(1)“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 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4.语段(一)(二)都写了钟子期善听的特点,请分析语段(二)通过钟子期的善听讲述 了什么道理?(3 分)
【答案】 伯牙听出击磬者内心的悲伤,说明音乐能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替话语传情达意的道理。
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3.语段(一)中多次运用“善哉”一词,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 分) 【答案】 ①文中的“善”既有钟子期对伯牙琴艺的赞叹,也有伯牙对钟子期音乐 领悟能力的夸奖。②表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
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B.乃援.琴而鼓之 C.钟子期辄穷其趣. 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念:说的话。 援:拿,拿过来。 趣:旨趣,意旨。 舍:丢开。
】(2 分)
钟子期叹息着说:“真让人悲伤啊,真让人悲伤啊!心并非手臂,手臂不是槌也不 是石头。但是悲伤存放于心中就能够让木石都应和着。”因此君子心中有这样的感觉就 会在别的地方表现出来,自己感动就能够感动别人,哪里还需要一定用语言表达出来 呢?
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 更高的 阶段也 同样是 要走向 衰落和 灭亡的 。时史 前史的 研究就 是要揭 示史前 时代消 亡的原 因,由 于史料 的匮乏 ,史前 史的研 究还显 得很年 轻。
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4.语段(一)(二)都写了钟子期善听的特点,请分析语段(二)通过钟子期的善听讲述 了什么道理?(3 分)
【答案】 伯牙听出击磬者内心的悲伤,说明音乐能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替话语传情达意的道理。
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3.语段(一)中多次运用“善哉”一词,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 分) 【答案】 ①文中的“善”既有钟子期对伯牙琴艺的赞叹,也有伯牙对钟子期音乐 领悟能力的夸奖。②表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
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B.乃援.琴而鼓之 C.钟子期辄穷其趣. 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念:说的话。 援:拿,拿过来。 趣:旨趣,意旨。 舍:丢开。
】(2 分)
钟子期叹息着说:“真让人悲伤啊,真让人悲伤啊!心并非手臂,手臂不是槌也不 是石头。但是悲伤存放于心中就能够让木石都应和着。”因此君子心中有这样的感觉就 会在别的地方表现出来,自己感动就能够感动别人,哪里还需要一定用语言表达出来 呢?
2020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 更高的 阶段也 同样是 要走向 衰落和 灭亡的 。时史 前史的 研究就 是要揭 示史前 时代消 亡的原 因,由 于史料 的匮乏 ,史前 史的研 究还显 得很年 轻。
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_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2020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2020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
1.过 去 , 通 常 只是 从艺术 家的立 场出发 ,将创 作看作 艺术家 审美经 验的结 晶过程 ,作品 完成就 意味着 创作完 成。而 从接受 美学的 角度来 看,这 一完成 并不说 明创作 已经终 结,它 只说明 创作的 第一阶 段告一 段落, 接下来 是读者 或观众 、听众 的再创 作。
•
5.文 本 一 经 产 生就 成为历 史,它 所表达 的思想 感情、 所反映 的生活 ,都只 能是过 去的, 而理解 总是现 在进行 时。当 我们接 受历史 上的艺 术作品 时,我 们当然 可以设 身处地 想象古 人的生 活,体 验古人 的思想 感情, 但我们 毕竟是 现代人 ,只能 按照我 们现在 的心理 文化结 构去理 解古人 。
钟子期叹息着说:“真让人悲伤啊,真让人悲伤啊!心并非手臂,手臂不是槌也不 是石头。但是悲伤存放于心中就能够让木石都应和着。”因此君子心中有这样的感觉就 会在别的地方表现出来,自己感动就能够感动别人,哪里还需要一定用语言表达出来 呢?
2020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选自《伯牙善鼓琴》)
2020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文言文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列子》一则)(17张)
(二)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悲也?”答曰:“臣 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为公家为酒;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 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①为舍氏睹臣之母,量②所以赎③之,则无有,而身固公家之财 也。是故悲也。”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23.《伯牙善鼓琴》课件

【答案】 示例:知音是存在于广袤天宇之下、茫茫人海之中,却能够与自己心灵相通、 志趣相投的人;是可以与自己在心灵上产生美好共鸣的人。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4.伯牙如何“善”鼓琴,锺子期又如何“善”听?
【答案】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心中所想皆可弹奏,琴技炉火纯青。而锺子期 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锺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类型
课内外文言文对照
【参考译文】 【乙】董源善于绘画,尤其拿手的是秋天山岚远景的画作,大多描摹江
南的真山,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此后建业的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画法。 大体上董源与巨然的画都合适远看,他们用笔非常潦草,近看画几乎不像任 何事物,远看就觉得景物鲜明,情思幽远,如同看到人间胜境。例如董源画 的《落照图》,近看没有什么效果,远看村落隐约深远,全是一派晚景,远处 山峰顶上好像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是它的奇妙之处。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5.本文是如何环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答案】 ①“知音”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 听”,全文环绕这句话逐步展开。 ②“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作者由伯牙对“知音”的感慨抒发出自己对知音的渴求,突出了文章主旨。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1.伯牙善鼓琴
2.志在登高山 3.峨峨兮若泰山 4.洋洋兮若江河 5.伯牙所念 6.锺子期必得之 7.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善: 鼓: 志: 峨峨: 洋洋: 所念: 得: 阴: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1.伯牙善鼓琴
2.志在登高山 3.峨峨兮若泰山 4.洋洋兮若江河 5.伯牙所念 6.锺子期必得之 7.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⑵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2、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
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志志.在登高山 (志趣,心意)
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志向)
处 处 志.之 ( 做 标 记 )
寻 向 所 志.
(标记)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停止)
舍
太 丘 舍.去
(舍弃)
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住所)
屋 舍.俨 然
(房屋)
六、句子翻译:
1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
2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优点,长处)
游于.泰山之阴
(介词,在)
⑵于
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
(介词,在) (介词,到)
哉 钟子期必得
(代词,代伯牙的心意)
之. 乃援琴而
(音节助词。)
鼓之.
⑶之
游于泰山之.阴 初为霖雨之. 操 更造崩山
之.音
(结构助词,“的”)
1
学海无 涯
子之.听夫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简要说说作者如何表现伯牙高超的琴技的。 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表现伯牙的高超琴技。有直接描写古琴的效
果,又有通过钟子期听琴的感、钟子期善于倾听的故事,表现朋友之间心灵相通的深情厚
谊。
2
4、体会“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语的含义。 意思是,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
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
知音啊!
5、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总是)穷.(穷尽)其趣.(旨趣,意旨)。伯牙乃舍.(停止)琴而叹曰:“善哉,
善哉!子之.(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
到)何逃.(隐藏)声哉?”
二、【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意念(出现)攀登高山的情景。钟子期说:“
好 啊!山高的样子像泰山!”意念(出现)流动的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 ”伯 牙心中想到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历,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 停下, 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开始弹奏大雨琴曲,又创作了山崩的音乐。曲子每次 弹奏,钟 子期就能点明他的情趣。伯牙停止弹琴叹息说:“好啊 ,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 心意,想象 到的就如同我弹琴时心里所想到的一样。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琴声呢?”
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
3 钟子期辄穷其趣。
钟子期就能点明他的情趣。
4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弹琴时心里所想到的一样。
七、合作探究 1、“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学海无涯
《列子》(伯牙善鼓琴)知识点整理
一、掌握课文重点字词
伯牙善.(善于)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弹奏)琴,志.(志趣、心意)在 高
山。钟子期曰:“善.哉.(好啊),峨.峨.(高耸的样子)兮.(语气词,相当于“啊”)若
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宽广的样子)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心 中想到的),钟子期必得.(领会,听得出)之.(代词,伯牙的心意)。伯牙游于.
(在) 泰山之阴.(山的北面),卒.(通“猝”,突然)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
乃援.(拿, 拿过来)琴而鼓之.(调节音节,无实意)。初为霖.雨.(连绵大雨)
之操.(琴曲名),更.(又)造.(创作)崩山之.(的)音。曲每奏,钟子期辄.(就
三、文学常识:
《列子》,名列御寇,相传战国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
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四
、通卒假逢字伯暴:牙雨善(.鼓通琴“猝”,突然(善于)、擅长) ⑴五善、一词善.多哉义,洋洋兮若江河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