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_80年代小说先锋小说课件

合集下载

先锋小说【精品-doc】

先锋小说【精品-doc】

专题七先锋小说 P128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先锋”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以及先锋小说的发生、发展和变化;2、重点了解先锋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和特点;3、掌握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残雪《山上的小屋》的创作特点;4、重点掌握余华的文学成就和《十八岁出远门》《一九八六年》《活着》的创作特点以及从先锋到世俗的变化。

教学方法:点拨法、讲授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先锋小说 P128(一)“先锋”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二)“先锋”的性质和特点 P1321、主要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为主要借鉴对象,新小说、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对先锋作家的创作实践有着明显的影响;2、“形式”元素的独立性。

即作家在文本实践中通过叙事结构、叙事视角等形式因素的变换使用,构建了先锋小说有悖于大众日常经验的艺术世界。

(三)先锋小说的发展历程 P129起点:1979-1980年间,意识流小说。

代表作家:王蒙、宗璞、张洁、茹志娟等,其叙述对象导向人的内心世界。

酝酿期:1981-1984年,宗璞《我是谁》中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所表达的存在之思,王蒙《蝴蝶》、张贤亮《绿化树》等的潜意识领域写作,汪曾祺《受戒》的非情节化写作等共同其实了先锋小说的写作。

初创期:1985-1986年,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洪峰《奔丧》等。

鼎盛期:1987-1988年,余华《现实一种》、格非《褐色鸟群》、孙甘露《访问梦境》、苏童《罂粟之家》《妻妾成群》、叶兆言等,蔚为壮观。

衰落期:1989-1990年,先锋作家的创作逐步进入了一个沉寂于调整期,艺术手法和形式的创新逐渐让位于故事本身。

90年代以后,先锋作家涉足长篇小说的创作,如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等,生活容量和思想容量的扩大,标志着先锋小说向现实主义文学的某种回归,形成“胜利大逃亡”的结局。

先锋小说课件 优质课件

先锋小说课件 优质课件
中篇小说集:《鲜血梅花》《战栗》《现实一种 中短篇小说集:《世事如烟》《黄昏里的男孩》 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
血记》《兄弟》 随笔集:《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乐影响了
我的写作》《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从《现实一种》看余华的暴力美学
故事简介:
余华暴力奇观的营造
目前,在中国当代文学范畴内所说的“先 锋小说”(或“先锋文学”),一般都特指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批从小说 观念到艺术表现方式、从题材主题到语言 嬗变,尤其是在小说文本叙述方式上进行 全面革新的创作潮流。
人们也将“先锋小说”称为“新潮小说” 或“实验小说”。
二、“先锋”的发展与嬗变
第二,元叙述是作家对一个文本的创作和艺术批评 的反思。
《冈底斯诱惑》中有几处“作者注”,如第五小节的 “请原谅在这段文字里用了诡辩术——作者注”“作者又 注——在一篇小说中这样长篇大论地发感慨是很讨厌的, 可是既然已经发了作者自己也不想收回来,下不为例” 等。
元叙述的先锋性就在于对一个文本是由作家进行自我 指认,文本的叙述目的,针对叙述的元叙述评价都会建立 在一中总体论上。元叙述打破以往的作家想要抹杀自己在 作品痕迹的做法,大胆地打破作家和作者,以及作家作品 之间的某种界限,使得此时的文本与另外的文本,或者文 本自身的一种否定和重构。
这种片段和场景式的拼贴目的是为了取消叙述的“故事 性”,“显然促使读者忽略叙述对象儿只注意叙述过程本身”
马原所写的这一切故事都是不完整,“没有一次不 漏失大量的中间环节,他的想象力恰恰运用在这种 漏失的场合,他放佛是故意保持经验的片断性、此 刻性、互不相关性和非逻辑性”
“马原小说所显现的经验方式,表明了马原承 认了如下的事实:世界、生活和他人,我们均是无 法全部进入的”

中国当代文学:先锋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先锋小说

4、谌容
谌容(1936~ )当代女作家,汉族。原名 德容。著名小说家,作家,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重庆巫山人,生于湖北汉口。
1957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任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和翻译。后当过中 学俄语教员。曾三次到农村体验生活和 劳动。任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中国 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5、高行健
1、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 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 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 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 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 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 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 社会融合在一起。
孙甘露是在语言实验中走得最远的一位。 《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迷》等是这种小说的代表。这些小 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仅彻底斩断了小说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也斩断了小说与 故事、小说与叙述之间的联系。 他的小说全由一些的诗化的语言充塞着,构筑语言幻象的片断的同时,却 构不成任何意义,这样叙述便成了梦呓,小说成了纯粹的言辞的堆积。始于语 言又终于语言,透过斑驳陆离的语言,我们隐约可以看到一个幻想者、冥思者。
3、张洁
张洁(1937- ),祖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 中共党员。当代著名女作家。1960年毕 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开始文学创 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著有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 《方舟》、中短篇小说集《祖母绿》,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 太阳》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两次获 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

80年代之先锋文学解析ppt课件

80年代之先锋文学解析ppt课件
❖ 原因:不满于中国文学长期以来的固定模式和陈旧技 巧,试图通过小说形式的探索和实验来革命中国小说 的面貌。
❖ 传统小说:第一层是语言和叙述,第二层是人物、故 事和情节,第三层是意义。
❖ 先锋小说:只关心小说形式而不关心内容,注重的是 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把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 消解小说的意义,削平小说的“深度模式”。
《冈底斯的诱惑》
❖ 主人公:“我”、穷布、姚亮、陆高、顿珠顿月 ❖ 情 节:四个故事 ❖ 叙事手法:元叙事 元小说 ❖ 特 点:无时间地点中心人物;各故事无联系;每
个故事有头无尾;不停变换人称 ❖ 意 义:原始荒凉瑰丽神秘的“初民的世界”。
个人经验具有主观性、片面性、不可确定 性,所谓的现实也是如此。
❖ 3、表达方式,暴力与 死亡。
先锋的意义
❖ 1、话语的欲望表达; ❖ 2、叙事策略的运用; ❖ 3、幻觉与暴力; ❖ 4、人物与历史的死亡。 ❖ 结语:形式主义只是策
略,自我救赎才是目的
❖ “如果有人说我的作品是晦涩的,我觉得晦涩 是必要的,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如此,我有很多 东西自己都没有想通,能教会读者什么呢?我 并不比读者高明多少,我无法把问题和价值判 断告诉给读者,所以我只能选择晦涩。”
——格非
格非的意义
❖ 1、运用繁复的叙事手法, 以人物内在意识的无序性, 建构叙事迷宫;
马原的意义
❖ 1、运用元叙事手法, 形成了著名的“马原叙 事圈套”;
❖ 2、瓦解了经典现实主 义的“似真幻觉”;
❖ 3、意味着超越了宏大 叙事的个人叙事时代的 到来。
孙甘露(1959~ )
❖ 上海人,1977年在邮 政局工作,1986年发 表成名作《访问梦境》, 代表作《我是少年酒坛 子》、《信使之函》、 《请女人猜谜》等。

第二十九章80年代小说先锋小说PPT课件

第二十九章80年代小说先锋小说PPT课件

(一)
我知道这么晚来找你你要骂我,要骂你就骂吧。这次我是非 来不可,知道要捱骂我还是来了,我说你到底开不开门?啊?! 下雨呢,我不骗你,你到窗前来听听。不是我屙尿,一泡尿 哪有这么长久的?哎哎,起来嘛。真的有要紧事,天字第一号 重要的大事,是世界最大的事。快开门,我都给淋透了,我 打哆嗦呢。别装睡了,我停自行车你才关灯的,你知道我又 来找你了。不是扰你,是真有事,真的。
几天后奶奶回来,李大头被人杀了,奶奶留住众伙计,
开始主持酒厂。我爷爷酒醉 后被扔进空酒缸,恰这时土匪
秃三炮劫走了我奶奶。罗汉大爷等人凑足三千块钱赎回我
奶奶。我爷爷酒醒后找秃三炮算帐,居然逼得三炮求饶。
我爷爷回来后,朝高粱酒里撒了一炮尿,竟成了喷香的好
酒——十八里红。
பைடு நூலகம்
9年后,日本鬼子逼乡亲们砍倒高粱修公路,又将罗汉
我奶奶16岁那年,曾外祖父把她嫁给了十八里坡有麻疯病 的酒厂老板李大头,换回一头骡子。迎亲路上,轿头余占 鳌领着轿夫们起哄颠轿。行至青杀口,高粱地里杀出劫道 人,余占鳌送他上了西天,我奶奶对他有了好感。三天后 奶奶回门,又遇蒙面人,原来是救她一命的余占鳌。两人 激情迸发,在高粱地里相亲相爱,作天地之合。从此他就 成了我爷爷。
《红高粱》的艺术成就
①视角独特,以现在进行时回述的视角,演绎故 事情节,以当时不存在的“我”通过“我爸爸” 的视角,讲述“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打破 了传统的时间顺序和逻辑。
②人物特征的塑造,故事的发展由两条线索相互 交织(浪漫的精神和传奇的色彩。民间百姓自发 组织,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起因和过程是故事 的主干线;“我爷爷和我奶奶“狂野的爱情故事 是另一重要线索。呼唤中华民族那种自由、洒脱、 豪放
二、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80年代小说(1)-先锋小说

80年代小说(1)-先锋小说


第五节 先锋小说
母亲总是恶狠狠地盯着我的后脑勺,“每次她盯 着我的后脑勺,我头皮上被她盯的那块地方就发 麻,而且肿起”;“原来父亲每天夜里变成狼群 中的一只,绕着这栋房子奔跑,发出凄厉的嗥 叫”;“小妹的目光永远是直勾勾的,刺得我脖 子上长出红色的小疹子来”……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春之声》(王蒙) 《蝴蝶》(王蒙) 《我是谁》(宗璞) 《减去十岁》(谌容) 《他有什么病》(张洁)。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二) “新潮”小说(85年前后) 实际上是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模仿 代表作家有刘索拉、徐星、莫言、残雪等人,其 创作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自我,反抗对自我的压抑。 《你别无选择》(刘索拉) 《无主题变奏》(徐星) 《苍老的浮云》(残雪) 《黄泥街》(残雪) 《欢乐》(莫言) 《透明地红萝卜》(莫言)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三)先锋小说的主要特征 先锋小说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反叛性 反叛业已确定的理性秩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 美学精神和表现方法。 2、实验性 以不拘一格、打破常规的方式创造新的艺术和语 言形式为己任。
第五节 先锋小说
(三) “后新潮”小说 “后新潮”的代表作家主要是指80年代中后期涌 现出的一批先锋作家,如马原、洪峰、格非、余 华、孙甘露、北村等人。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1、主要特征 “后新潮”的核心观念是虚无,包括自我的虚无、 世界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的虚无。 后新潮小说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其创作上的主要 特点有三: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80年代小说(1)-先锋小说

80年代小说(1)-先锋小说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三、先锋小说的命运和文学意义 (一)先锋小说的命运 所谓“一往无前”的先锋精神,其实只能是一种 理想,很少有作家能够一直保持探索的姿态。90 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纷纷降 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 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 志着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 但对后来文学创作的启发和影响是深远的。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残雪的小说是阴暗的,但正如作家自己所说:正 因为心中有光明,黑暗才能成其黑暗;正因为有 天堂,才会有对地狱的刻骨体验;正因为充满了 博爱,人才能在艺术的境界里超越、升华。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三) “后新潮”小说 “后新潮”的代表作家主要是指80年代中后期涌 现出的一批先锋作家,如马原、洪峰、格非、余 华、孙甘露、北村等人。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1、主要特征 “后新潮”的核心观念是虚无,包括自我的虚无、 世界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的虚无。 后新潮小说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其创作上的主要 特点有三: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代表人物是以王蒙、宗璞、谌容、张洁等为代表 的中年作家,他们对现代主义的兴趣主要在技巧 方面。他们主张对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手法实行 “剥离”,以现代派的表现方法来丰富和充实自 己的文学表现力。他们剔除了西方现代派作品中 非理性、反逻辑、无意识的成分,现代主义的种 种表现手法只不过是关于他们的理性观念的寓言 式表达。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在结构上,《山上的小屋》也有独到之处。 小说开始于对“山上的小屋”的肯定: “在我家屋后的荒山上,有一座木板搭起来的 小屋。” 结尾于对“山上的小屋”的否定: “我爬上山,满眼都是白石子的火焰,没有山 葡萄,也没有小屋。”

当代文学-先锋文学 课件 ppt

当代文学-先锋文学 课件 ppt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戏剧领域:“实验戏剧”

从1982年的《绝对信号》开始,中国的话 剧向小剧场模式发起了探索。
高行健
孟京辉
3、小说领域 1984年,马原发表的《拉萨河女神》突破 了传统小说重点在于“写什么”的范式,转 而表现出对小说叙事技法——“怎么写”的热 衷,先锋小说由此徐徐拉开帷幕。 先锋文学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只有独 一的问题需要解决:怎么写。那时的口号是, 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写。
影响余华的十篇短篇小说
《青鱼》 (杜克司奈斯)、《在流放地》
(卡夫卡)、《伊豆的歌女》(川端 康成)、 《南方》(博尔赫斯)、《傻瓜吉姆佩尔》 (辛格)《孔 乙己》(鲁迅)、《礼拜二午 睡时刻》(马尔克斯)、《河的第三条 岸》 (罗萨)、《海上扁舟》(史蒂芬· 克莱恩)、 《鸟》(布鲁诺 · 舒尔茨)
请女人猜谜

我冒险叙述这个故事,有可能被看作是一种变态 行为。其难点不在于它似乎是一件极为遥远的事情, 而在于它仿佛与我瀚海般的内心宇宙的某一迷朦而 晦涩的幻觉相似,在我费力地回溯我的似水年华时, 尤如某个法国女人说的,我似乎是在眺望时间消逝。 假如我坦率地承认我的盲目性,那么我要声明 的是,我是这个故事的转述者。但我无力为可能出 现的所有含混之处负责,因为这个故事的最初的陈 述者或者说创造者是一个四处飘泊的扯谎者。
(冯梦龙)、《驿站长》 (普希金)、《献 给爱丝美的故事》(塞林格)、《忧国》 (三岛由 纪夫)、《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 (毛姆)、《刎颈之交》(欧· 利)、《关 亨 于犹大的三种说法》(博尔赫斯)、《采薇》 (鲁迅)、 《他们不是你丈夫》(雷蒙德· 卡 佛)

中国当代文学:先锋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先锋小说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学习和模仿了美国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但内在思想却来自 于存在主义。小说写一群音乐学院学生的生活作品表现了在强大的音乐传统 (功能圈)面前,这群年轻人面临的选择困境。
中国当代文学史
先锋小说
第七章 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又称实验小说、新潮小说、后新潮小说等,是对八十年代以
来的具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的总称。 中国先锋文学迄今都是西方文学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影响的结果。
中国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引进与认识
五四时代将其和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混为一谈的阶段, 把它作为反封建文学的一种武器;
3、张洁
张洁(1937- ),祖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 中共党员。当代著名女作家。1960年毕 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开始文学创 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著有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 《方舟》、中短篇小说集《祖母绿》,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 太阳》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两次获 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
二、80年代中期的先锋小说
以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家族》、刘索拉的《你别无选 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残雪的《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 等为代表的新潮小说。
这批作家人称“中国现代派”。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了反传统的精 神,开始冲击传统的价值观而不是一般地批判社会政治。
这个时代的先锋文学对现代主义精神的关注胜过了对文本的模仿。 这批作家将中国文学引入了新的创作领域,使中国文学出现了新的创作 境界。
1、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 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 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 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 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 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 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 社会融合在一起。

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

王蒙的集大成之作:“季节四部曲”:
在当代的中国文学史上,王蒙以其曲折跌宕的丰 富的人生经历和变化多端的创作风格创作了大量 影响力大的作品。王蒙亲身经历了中国诸多的重 大事件,可以说,王蒙的文学之路是当代中国历 史的一个缩影。 他的“季节”系列——《恋爱的季节》、《失态 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深 刻地概括了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一群年轻的兼 具布尔什维克革命家身份的知识分子的曲折复杂 的心路历程,是王蒙个人一生和民族历史的述说 之作。四部曲通过对共和国时期知识分子们政治 化人群的心态、政治化时代的人性的深切剖析, 折射出共和国复杂多变的历史面相,具有一种自 省和自我剖析的性质。
王蒙式的意识流小说:《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 《风筝飘带》、《布礼》、《蝴蝶》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 束手榴弹”。 这种意识流最适合表达内心世界的反思和文化反思。王蒙的反
思小说:
《布礼》的反思意在检视历史的伤痕,受害者的声音汇聚在主流 意识形态旋律中,形成了新的时代大合唱。
深刻的文化反思:《活动变人形》
描写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倪吾诚在旧式家庭 中的苦闷、游移和迷惘,向往西方现代文明而不可得, 一生挣扎而终无所获。 有评论认为,本书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 缩影,是一部民族自我批判书,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 的变形记。
(二)王蒙的语言狂欢:《来劲》
(三)王蒙的思维狂欢
1、《一嚏千娇》和《球星奇遇记》揭示各种小说成规的人为 性、假定性、虚构性和任意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局限性和相对 性,探索小说叙述的新的可能性。它在模仿传奇性通俗小说的 成规时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戏仿态度,将它暴露出来,使它变 得人为化、假定化和非自然化,从而丧失了似真性的幻觉。 2、《球星奇遇记》在模仿传奇性通俗小说的传奇性细节描写 时,却将传奇细节夸张到极致,使之变成荒诞不经和不可能的 事情,这样,此类描写的人为性、假定性便昭然若揭,读者因 而不可能产生真实性的幻觉。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0先锋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0先锋小说

格非的先锋小说
在先锋小说中,马原注重的是叙述, 在先锋小说中,马原注重的是叙述,而格 非注重的是故事,与许多先锋作家不同, 非注重的是故事,与许多先锋作家不同,格非 的小说大多有一个故事的外观, 的小说大多有一个故事的外观,善于把故事讲 得扑朔迷离、引人入胜。 得扑朔迷离、引人入胜。但格非的小说显然不 同于传统小说中的故事。 同于传统小说中的故事。 首先,格非的小说要表现的是感觉的真实, 首先,格非的小说要表现的是感觉的真实, 而非故事本身的真实。 而非故事本身的真实。 其次, 其次,格非的小说与其说要讲述一个完整 的故事,不如说是有意拆解故事性, 的故事,不如说是有意拆解故事性,不同于传 统小说因果结构链式的小说。 统小说因果结构链式的小说。
余华的先锋小说
余华热衷于叙述 暴力《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 苦难《许三观卖血记》《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活着》 》《活着 恐惧《在细雨中呼喊》 在细雨中呼喊》 尤其是死亡《一九八六年》《往事 一九八六年》《 》《往事
与惩罚》《活着》《现实一种》 与惩罚》《活着》《现实一种》 》《活着》《现实一种
马原(1953-),辽宁锦州人。 1953-),辽宁锦州人。 -),辽宁锦州人
1982年从辽宁大学毕业后便前往 1982年从辽宁大学毕业后便前往 西藏工作近七年,这段生活给他带来了《 西藏工作近七年,这段生活给他带来了《拉 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中 》《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国先锋小说的开山之作。马原著名的“叙事 国先锋小说的开山之作。马原著名的“ 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 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 的风气。80年代末,他的创作量急剧减少, 的风气。80年代末,他的创作量急剧减少, 年代末 进入同济大学中文系任教。90年代后, 进入同济大学中文系任教。90年代后,马原 年代后 热衷于影视,创作了《谁能够喜怒哀乐自由》 热衷于影视,创作了《谁能够喜怒哀乐自由》 《都有一颗红色的心》:《死亡的诗意》等 都有一颗红色的心》:《死亡的诗意》 》:《死亡的诗意 剧本。 剧本。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代表人物和作品 鲁彦周 高晓声 古华 张弦 张一弓 李国文 王蒙 谌容 张贤亮
女人》 方之
《天云山传奇》 《李顺大造屋》 《芙蓉镇》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冬天里的春天》
《布礼》、《蝴蝶》 《人到中年》 《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
《内奸》
周克芹
电影《人到中年》
80年代小说
第一节 80年代小说概述
泛指中国在1980年代开始一种文学创作思想(潮 流),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最先出现的一种 文学现象。主要是表现“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 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 思,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文学现象,在当时 中国社会有广泛影响。
伤痕文学开端于1977年11月刘心武在《人民文学》 上发表的小说《班主任》,其名称来源于复旦大学 一年级新生卢新华于1978年8月11日在《文汇报》 上发表的小说《伤痕》。
电视剧《人到中年》
特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种文学现象:以颂扬改 革精神,塑造改革者形像,并在改革开放初期,为 形形色色改革起过造势作用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 主)。改革文学是随着农村实行联产计酬、承包责 任制,城市开始经济改革应运而生的。1983至 1984年间,描写社会改革的作品大量涌现,形成 了一个创作高峰,在社会上颇为轰动。
在此之前的中国小说中,自然一直主要 是作为环境因素的,而在这批作品之中 自然具有了主题的意义。
张承志
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寻根小说 创作,超越了社会政治层面,突 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 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了文 化学的思考.
主要作品有韩少功的《归去来》、 《爸爸爸》、《女女女》,阿城 的《棋王》、《孩子王》、《遍 地风流》,郑万隆的《异乡异 闻》,贾平凹的《古堡》、《远 山野情》,李杭育的《最后一个 渔佬儿》、王安忆的《小鲍庄》 等。

先锋小说课件

先锋小说课件

3、1990-1994 先锋小说的发展期 对文本追求逐渐失去兴趣,转而关注历史和普通人 的苦难

在历史题材的选择上,他们以家族和个人为角度, 着重表现历史发展过程中家族和个人命运的变化, 以及期间发生各种琐事轶事中蕴含的人情人性。在 技法上,先锋作家也抛弃了传统的写实主义,选择 通过想象和虚拟去追求感觉的真实,用自己的话语 去探索和重塑历史,消解权威和历史神话,创造一 种属于自己的“新历史”。因此也有人称这一批小 说为“新历史小说”。
4、1995-1999 先锋小说进入了转型还原期 先锋小说作家开始投入世俗之流,创作了 不少受大众欢迎的通俗作品。
思考:右图中的小说属于先锋小 说吗?为什么?
三、代表作家作品赏析
(一)马原与元叙述
马原(男)(1953—)辽宁锦 州人。1970年中学毕业后到辽宁锦 县农村插队。1974年入沈阳铁路运 输机械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学习。 1976年毕业后到阜新当钳工。1978 年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 业后进藏,任记者、编辑。这段时 期的经历是他创作的重要素材。 1989年调回辽宁,任沈阳市文学院 专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4年发表的《拉萨河女神》首次 把叙述置于故事之上。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冈底斯的诱惑》、《西海 无帆船》、《虚构》等,长篇小说 《上下都很平坦》等。
元叙述简介

元叙述,简单地说,关于叙述的叙述。元叙述不能单独存 在,它必须依附于叙述而存在。同样地,叙述不可能完全 避免元叙述的插入。在传统小说中,元叙述的出现往往不 是作者故意追求的,而是在叙述过程中产生的。在80年代 先锋小说中,元叙述从一种附属的地位成为一种写作者自 主的追求,一种形式实验,因此“元叙述”便具有了某种 先锋的色彩。 传统叙述是针对故事而言的,元叙述则是关于故事中的故 事含义。因为叙述语言具有的暗示性,对象叙述并不能全 部地为人所理解,所有有了一套解释系统,使得叙述的不 确定性,在解释系统中产生了拟仿、歧义、误读、增值和 重构的效果。 叙述的发生始终在走向一个完成台,叙述在肯定回答读者, 满足读者在期间获得的叙述欲望。元叙述则是破坏这一满 足,让读者对叙述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

《冈底斯的诱惑》 先锋小说作家马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几个外来的年轻 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 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微妙地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 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 义。 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 的故事。剽悍的藏族神猎手穷布被人请去猎熊,结果发现的是 喜玛拉雅山雪人;探险者陆高认识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央金, 央金却意外地死于车祸;陆高和姚亮去看“天葬”,可遭到天 葬师的拒绝,以及生性好幻想的弟弟顿月和老实木讷的哥哥顿 珠传奇般的生命历程。小说以冈底斯山作为人和事遥远的背景 ,叙述了西藏迷人的景致与神奇的风俗,展示了充满魅力的生 存方式和生存氛围。叙事方式上,把作者——叙述者——人物 交揉循回,打破了读者阅读时的惯性与期待,造成间离效果, 从而对作品内容作出清醒、理性的判断。
与惩罚》《活着》《现实一种》
叙述态度冷漠,不动声色,被称 为“零度感情叙述”,语言简略。
叙述上的冷漠与简略有着深刻 的观念上策略。余华声称自己追求
的是真实,但是这种真实并不是被
日常生活围困的经验,而是一种作 家眼中的真实。 余华:我寻找的是无我的叙述 方式。
余华:在暴力和混乱面前,文
明只是一个口号,秩序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装饰。
余华主要的作品:短篇小说 《十八岁出门远行》《死亡叙述》 《爱情故事》《鲜血梅花》 中篇小说《四月三日事件》 《现实一种》《世事如烟》
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 《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余华的先锋小说
余华热衷于叙述
暴力《现实一种》
苦难《许三观卖血记》《活着》 恐惧《在细雨中呼喊》 尤其是死亡《一九八六年》《往事
颂莲 陈佐千

先锋小说 当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

先锋小说  当代文学史 教学课件
(1960- )
《现实一种》
作品艺术特点 ➢ 冷漠的叙述者:刻意追求“无我”
的叙述效果 ➢ “沙漏”式的小说布局:显示出
一种解说观念的意图,并在情节 上取消了故事的起因 ➢ 混乱和暴力场景:对另一部分 “真实”的象喻。
五、小 结
❖ 本章介绍了先锋小说的背景、意义及代 表作家,并以马原、孙甘露、余华的几 部作品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先锋小说区别 于传统文学的,在叙事、语言等层面的 艺术特征。
➢ 拼合与组装的小说结构: 有头无尾,被抽去因果关系的神秘的 故事片断。
残酷与冷漠的人性发掘《现实一种》
作家简介:余华 原籍山东高唐。生
于浙江杭州,长于海盐。现定居北京。主要作品有 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 件》、《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 一种》、《鲜血梅花》、《在劫难逃》、《世事如 烟》、《古典爱情》、《黄昏里的男孩》等,长篇 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的诱惑》
作家简介:马原 辽宁锦州人。1984年发表 的《拉萨河女神》首次把叙述置于故事 之上。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冈底斯的诱 惑》、
《西海无船》、《虚构》等,长篇小说 《上下都很平坦》等。
(1953 — )
《冈底斯的诱惑》
作品的艺术特点
➢ “元叙事”手法: 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 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
❖ 进入90年代之后,先锋作家们降低了探索的力度, 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 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 锋文学思潮的终结。
❖ 先锋小说可以被看作是80年代的文学状态向90年代 的文学状态转化的契机,它的出现改变了已有的文学 图景与文学路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 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

新时期小说(先锋)

新时期小说(先锋)

然而从总体上看,这一阶段西方现代主 义的影响并没有触及中国作家深层的审 美观念、创作观念和创作模式。所谓 “现代主义”只是运用了象征、变形、 意识流等艺术手法和技巧,其作品整体 上仍是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的 “社会写实文学”,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动机。
举例王蒙的《蝴蝶》
如小说对张思远接到“官复原职” 通知前听到汽车声与敲门声所产生 的意识活动进行了如下描写:
先锋文本对传统情节模式的 是一种反叛式的消解。
附:先锋小说中的时间的开放性
传统小说的叙述时间一般是历时 性的。过去、现在、将来;开头、 发展、高潮、结尾;基本按事物 发展的逻辑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来 操作。
先锋小说的叙述时间则是开放的, 打乱了的,故事就象是一块块毫 不相关的积木,可以任意拼凑。
先锋小说
如果说文化寻根派的作家们仍保留 着一份政治、人文理想的话,那么 先锋小说作家则公开宣称文学的非 功利性,并刻意追求主观内省式的 唯美主义的纯文学。他们的文学不 再具有传统批判现实主义的力度, 不再承担疗救社会、指导人生的责 任。
一、什么是先锋?
在世界文学和艺术史上,先锋 (Avant-garde)是一个复杂多边 的概念,主要指一种带有实验性 质的形式创新运动。
继刘索拉、徐星之后,许多年轻的作家 相继开始进行带有“现代主义”风格的 创作,如马原、洪峰、格非、残雪、余 华、孙甘露、莫言、苏童、扎西达娃等。
这些作家最显要的突出之处是:改变了 传统小说重在“写什么”的特点,而将 努力方向放在“怎么写”上,即力求创 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这些作家是刘索拉、徐星的延续, 但他们的作品又与这两位前辈及西 方“现代派”有着明显的区别,于 是理论界索性把这些致力于“形式 实验”的年轻作家们归拢成一个派 别,并称之为“先锋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奶奶中枪后,父亲的“身体弹到堤上”, 一个“弹”字,表现出父亲如拉满了弓的 剪一般直奔母亲而去,巧妙地突出了父亲 的心急如焚和惊恐的情感。

作者还善于运用通感的表现手法,形象地 描摹事物,并给人感官上的刺激。 例如在写余占鳌在单家放火制造混乱并 准备杀人时,从西边那间房里传出一个 “湿漉漉的带着霉烂味儿的声音”,在此 作者巧妙地利用麻风病人身上的潮湿与溃 烂物质,把它融合到单扁廷的声音上,融 汇了触觉、嗅觉、和听觉为一体,表现出 他身上的腐败与溃烂气息。(色彩感觉)


莫言通过文字构造了一个能不断叙述的“高密东 北乡”,笔下的图景来源于童年的记忆,在那片 土地上的见闻,更来源于它丰沛、灵动、怪异的 感觉。他的小说,表现了开放自己感觉的那种感 性化的风格。 《红高粱》是一首关于行为和解放的诗篇,一下 子使我们的小说拥有了“自由感知”。在中国当 代文学的进程中,它给出了一个下限:小说到了 这儿才能叫小说。小说必须是“人”写的,前提 是,你这个“人”必须是解放的,起码,你的内 心充满了解放的动机。

莫言1995年的长篇《丰乳肥臀》,展开了中 国现代文学此前少见的乡村天地:狂躁、 混杂,充满酒气和血色,有骁勇血性的人 物,和无所拘束的激情。
在充满野性活力土地上有关“先人”生命 的奔放,和传奇性经历的叙述中,也隐含 了对后代在生存上压抑,人性的扭曲的伤 感、迷惘。


莫言的小说采用了一种天马行空、不受拘 束的叙述方式。在描述中,心理的流动、 跳跃、联想式叙述的角度和驱动力,并有 大量的感官意象奔涌而来,而创造一个色 彩斑斓的感觉世界。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 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 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 《新华字典》。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 临时工。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 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1979年秋调 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 员、宣传干事。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 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红高粱》内容介绍


《红高粱》的作者离开了历史教科书的立 场,从民间生活方式的直接铺陈中重新构 筑历史场景。 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事为背景, 突出既不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也不是国 民党领导的军队,却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一 支土匪军队,演绎了以土匪和酒家女子间 的姻缘为核心的民间抗日故事。 这篇小说有开拓性的意义,为90年代以民 间立场表现现代民间史的“新历史小说” 开先河。

小说的文本和“县志”都是作者的虚构, 但作者偏向文本的“事实”的。“县志” 的陈述是对革命战争以及其中人物传统的 “定义”,是历史教科书似的“事实”。 而作者却要颠覆这样的“事实”,颠覆以 往对“战争”“英雄”的“定义”,从战 争的微观舞台——民间的视角,建构自己 的叙述与评价体系,还“战争”“英雄” 本来的面目,这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思考吧

四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强化了作家对于 个性化的感觉和体验的发掘;同时,也抑 制、平衡了80年代小说中“自我”膨胀的倾 向。
五对于性、欲望、死亡、暴力等主题的关 注,与中国历史语境,与对于“文革”的 暴力和精神创伤的记忆相关,是以另类、 隐秘的方式展开。


先锋小说的局限:
总体上以形式和叙事方式为主要目标的探 索倾向,其局限性就是不可避免走向“形 式的疲惫”。
影片回顾

在后一条激情的故事线索中,始终被突现 出来的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民间激情,它包 容了对性爱与暴力的迷醉,以狂野不羁的 野性生命力为其根本。这是对民间世界和 生命的讴歌。
影片回顾
出色的环境描写

首先,他善于运用暗喻,在无形中赋予了 静态的事物予生命力。“高粱的叶子在风 中滋滋乱叫” “风利飕有力,高粱前推后 拥,一波一波地动,路一侧的高粱把头伸 到路当中”,当中的“叫” “前推后拥” “伸”这些看似随手拈来的字眼在人不知 不觉中把高粱人格化,形象地表现出风吹 高粱地时的景象。
先锋小说代表作家




莫言 马原 残雪 苏童 余华 格非
莫 言
一、莫言的《红高粱》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6年3月5日出 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一个农民 家庭。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 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他家是上 中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 有。

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 讨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 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 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 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 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岁进校读书, 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 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 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 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 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
莫言《红高粱》

很多年之后,我有个绰号叫作“西毒”。
王家卫《东邪西毒》
1988年: 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 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第十一届电影百花 奖最佳故事片奖, 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 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 熊奖, 第五届津巴布韦国 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最佳导演奖、故事片真 实新颖奖, 第三十五届悉尼国 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 摩洛哥第一届马拉卡什 国际电影电视节导演大 阿特拉斯金奖; 1989年:获第十六 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 广播电台青年听众评委 会最佳影片奖。
“先锋小说”的特点

一重视叙述,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 把叙事本身看做审美对象。
二“虚构”与“真实”在作品中有意混淆、 拼接,并把构思、写作过程直接写进作品, 参与文本的构成。“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 汉人”是经常出现在他的小说的句子。


三叙述大多只是平面化地触及感官印象, 而强制性地拆除事件、细节与现实世界的 意义关联。读者将难以得到通常小说有关 因果、本质的暗示,和有关政治、社会、 道德、人性之类的“意义”的提升。


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 起文坛注意。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 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 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同 年从军艺毕业,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 开始有报告文学作品问世。 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在遣词用字方面,作者也很具独到之处,他打破 传统的固定搭配模式,根据语境灵活地运用,达 到了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例如小说中作者写道“奶奶鲜嫩茂盛,水份 充足”,作者以形容植物的词形容人的形态,生 动地表现出了奶奶当时的娇艳欲滴和青春貌美, 用这样陌生化的语言,给了读者一种出乎意外的 感受,其效果远远好于用“婷婷玉立”这一类屡 见不鲜的修饰语。
除此之外,小说还有许多很典型的例 子,例如“雾被阳光纷纷打落在河水 中”,赋予了静态的雾以声音和可感 性。

叙述者把这些人物都作为自己的家族长辈 来写,就又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以前革命 历史故事中少有的任性与平易之感。建立 在民间崇尚生命力与自由状态的价值取向 上,作者描写“我爷爷”的杀人越货,写 “我爷爷”和“我奶奶”的野地欢爱,以 及其他人物种种粗野不驯的个性与行为, 才能那样自然的创造出一种强劲与质朴的 美。

莫言:一部长篇小说改编成一部电影 肯定要放弃很多的东西。一部小说里面人物 众多,情节复杂,但是改编成电影之后只有 90分钟。我多次说过,小说改编成电影, 实际是一个选择的艺术。至于《红高粱》这 部小说跟这部电影,在脑海里原来的形象和 在荧幕上呈现出的形象,差别很大。首先, 我的小说里描写的和我头脑里面想象的高粱 是红的,电影里面是绿的。


再一个是,我想象的“奶奶”应该是中年妇女, 身体比较丰满,而巩俐当时还是小女孩呢。再有, 高粱酒是白的,从来没有高粱酒是红的。本来是 红的搞成了绿的,本来应该是白的,反而搞成了 红的。当然,这都是细节问题,电影基本上是比 较成功的,最重要是,把小说里面那种张扬个性 追求个性解放的这种精神传达出去了。我是一个 比较好合作的作家,导演还是应该大胆地创造。 《小说界》2005年 第2期
探讨小说人物的生存与生活状态,理解 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生命意义。
奔放热烈、无拘无束的生存空间。在小说 中“我奶奶” “我爷爷”在生命的驱动下, 去生活、恋爱、繁殖、杀人、越货、抗日、 牺牲。他们为解放生命而活,又为生命解 放而死,无“是”无“非”,敢作敢为, 他们可以说是生命意识层面上的“英雄”, 体现出了对生命之力的崇敬、赞美。

夜已经很深了,黑孩温柔地拉着风箱,风 箱吹出的风犹如婴孩的鼾声。河上传 来的 水声越加明亮起来,似乎它既有形状又有 颜色,不但可闻,而且可见。河滩上 影影 绰绰,如有小兽在追逐,尖细的趾爪踩在 细沙上,声音细微如同毳毛纤毫毕现, 有 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银丝儿,刺透河的明亮 音乐穿过来。闸北边的黄麻地里,“泼 刺 刺”一声响,麻杆儿碰撞着,摇晃着,好 久才平静。

其次,莫言的比喻可谓别具一格。“石桥 伏在水面上,像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 “枪声沉沉,像夜中阴沉的狗叫” “过去 的一切,像一颗颗香气馥郁的果子,箭矢 般坠落在地”。作者打破常规,不以华丽 的事物为参照,而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最常 见的人和事物作为喻体,虽然不及华丽的 事物那般高雅和美好,但却获得了一种丰 富、形象可感的美,给读者以新的体验和 感官刺激。
第二十二章 80年代中后期小说(二) “先锋小说”与“新写实小说” (一)

中国的“现代派小说”

1985年的刘索拉的中篇《你别无选择》; 徐星的《无主题变奏》 残雪的“非现实”意象的中短篇

这些小说写自愿游离于“主流”社会的 “愤怒的青年”叛逆的情绪、生活。他们 对“主流”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持蔑视、 嘲讽的姿态;以或愤世嫉俗、或戏谑的叙 述,来质疑当代基于某种价值标准之上的 观念和行为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