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曲美他嗪治疗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β受体阻滞剂

曲美他嗪治疗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β受体阻滞剂曲美他嗪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作为一种β受体阻滞剂,曲美他嗪可以通过干扰β受体的功能来减少心脏的负荷,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曲美他嗪在治疗心绞痛和心律失常方面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一、曲美他嗪的作用机制曲美他嗪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干扰β受体的功能来发挥药效。
β受体是心脏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结合后,通过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环化腺苷酸(cAMP),从而使心脏细胞兴奋性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
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种增加的兴奋性和收缩力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进而引发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曲美他嗪通过选择性地阻断β受体,可以减少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心脏细胞的兴奋性和收缩力。
这种作用可以减少心脏的氧耗和负荷,从而有效缓解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二、曲美他嗪在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1.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所致,其特点是发作规律、持续时间短暂且可预测。
曲美他嗪可以通过减少心脏负荷和氧耗来缓解心绞痛症状,并延长运动耐量。
临床上常将曲美他嗪作为一线药物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2.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较严重的心绞痛形式,其特点是疼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且较为严重,常伴随心肌缺血的不稳定状态。
曲美他嗪可以通过减少心脏负荷和氧耗来缓解疼痛症状,并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曲美他嗪的使用应慎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三、曲美他嗪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1. 心房颤动的治疗:心房颤动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节律不规则、心率快且不规则。
曲美他嗪通过阻断β受体的作用,可以减慢心脏的节律,并恢复正常的心率。
对于一些心功能不全或无禁忌证的心房颤动患者,曲美他嗪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2. 心室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室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节律紊乱、心室收缩力下降。
心绞痛类型以及用药原则

心绞痛类型以及用药原则在临床上,心绞痛的分型命名曾多达十余种。
目前,根据此病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后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临床医生逐渐趋向于将心绞痛分为3个类型,即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那么,心绞痛类型以及用药原则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心绞痛类型以及用药原则心绞痛类型1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学基础是:患者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比较稳定,斑块的表面较为光滑,没有出现溃疡、裂缝、出血和血栓,而且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也相对固定。
此型心绞痛患者可选用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2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学基础是:患者冠状动脉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发生破裂、溃疡、出血或形成血栓(为一种富含血小板的灰白色血栓),从而使冠状动脉出现了不完全阻塞或过度收缩。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选用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加用钙离子拮抗剂来控制临床症状,但病情稳定后即应停用。
3变异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的病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的功能失调而发生了痉挛。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可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在密切监测下使用肝素。
此外,此型心绞痛患者也可选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进行治疗,但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心绞痛常见药物1.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人全身的动脉、静脉和冠状动脉,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的需氧量,增加心肌的血流量。
因此,此类药物适合各型心绞痛患者在病情的发作期和缓解期使用,是一类最重要的抗心绞痛药物。
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作者:夏云龙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35期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预后;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首先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
此外,应积极处理危险因素。
改善预后的药物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TX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有患者只要没有用药禁忌证都应服用。
研究证实,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性死亡的风险。
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 mg/日。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
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氯吡格雷通过选择性的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ADP受体而阻断ADP依赖激活的G蛋白Ⅱb/Ⅲa复合物,有效地减少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主要用于支架植入后及对阿司匹林有禁忌者。
服用300 mg后,2小时即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常用维持剂量为75 mg/日,1次口服。
β受体阻滞剂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心脏保护作用较差,推荐使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从较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以能缓解症状,心率≥50次/分为宜。
常用β受体阻滞剂见表1。
调脂治疗从TC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应严密监测转氨酶及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及时发现药物可能引起的肝脏损害和肌病。
采用强化降脂治疗时,更应注意监测药物的安全性。
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参见表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应该使用ACEI。
所有冠心病患者均能从ACEI治疗中获益,但低危患者获益可能较小。
临床常用的ACEI见表3。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应与预防心肌梗死的药物联合使用,其中有一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兼有两方面的作用。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李国丽;林学莉【摘要】目的探讨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G组)96例和对照组(D 组)92例.根据病情给予控制高血压、调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和心电图ST段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G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明显高于D组(90.0% vs 76.1%,P<0.05);G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明显高于D组(90.0%vs78.3%,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且无致心律失常作用.%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Guanxin Shutong capsules(GSC)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angina.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y-eight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n=92)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group (n=96) treated with GSC and routine treatment. Angina attack and ECG ST - segment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ngina symptoms were improved 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points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90. 0% vs 76.1%, P<0. 05). The total efficiency points of angina pain symptoms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90. 0% vs 78. 3%, P<0. 05). Conclusion GSC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ymptoms of angina.【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2(010)011【总页数】2页(P1401-1402)【关键词】冠心舒通胶囊;冠心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作者】李国丽;林学莉【作者单位】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34000;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256.2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心血管疾病。
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治疗指南解

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治疗指南解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我国自己制订的第一个“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了。
这个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组成的专家组,在收集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广泛应用的指南,如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HA/ACC)指南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历时1年多时间,经反复讨论,几易其稿而制订的。
该指南将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大多数患者的诊疗策略,消除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规范慢性心绞痛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一、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指南指出,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个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50%的患者。
当体力活动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
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对于心绞痛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对负荷试验的反应、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情况进行危险度分层,决定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造影无疑仍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和决定治疗策略的最重要手段,但不能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筛选冠心病的手段。
当前,一些医生对可疑心绞痛患者不行任何无创检查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致使某些医疗单位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还达不到50%,这绝对是一个误区。
对于不典型的可疑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运动负荷试验是非常有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并可用于危险分层及血管重建术以后的复查。
遗憾的是,现在我国不少医生过分担心运动负荷试验的安全性,以致于临床应用率很低。
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单中心的Ⅱ期临床观察论文

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总结。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人将承担本声明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目录缩略语表 (1)摘要 (2)ABSTRACT (4)正文 (6)前言 (6)资料与方法 (9)试验设计 (12)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15)结果 (15)讨论 (31)结论 (37)参考文献 (38)附录 (42)综述 (46)致谢 (55)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缩略语表CRF病例报告表RBC红细胞计数EC伦理委员会WBC白细胞计数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NEUT中性粒细胞IB研究者手册LYMPH淋巴细胞DLT剂量限制毒性Hb血红蛋白MTD最大耐受药物剂量PLT血小板NOAEL无毒剂量PRO尿蛋白SAE严重不良事件U-GLU尿糖SAP统计分析计划LEU(尿检)白细胞UNL正常值上限BLO(尿检)潜血HED人等效剂量AST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ITT意向性治疗ALT谷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BP血压Alb白蛋白iv.(drip)静脉注射(滴注)TP总蛋白HR心率TBIL总胆红素d天BUN尿素氮h小时Crea肌酐min分钟UA尿酸s秒GLU血糖kPa千帕HDL高密度脂蛋白g克/离心力LDL低密度脂蛋白dL分升CHO总胆固醇IU国际单位TG甘油三脂mg毫克K+血钾ml毫升Na+血钠mm毫米Cl-血氯mmol毫摩尔ERG视网膜电流图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单中心的Ⅱ期临床观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万德立研究生导师:王琳教授摘要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血管事件 发生率 ,改善 生活质量以及 减少疼痛。所有患者都应服 用他 汀类降胆 固醇药物和阿 司匹林抗
血小板。氯吡格雷可作为阿 司匹林用药禁忌患者的替代治疗 。对置入 支架的患者 ,术后 除 同时接 受 阿 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二联 抗血小板治疗 ,还应接 受 B受体阻断药及 A C E I 改善预后 ,尤其对 于合 并 高血 压、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及 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此基础上 ,如患者仍有心绞痛发作 ,需考虑行血管重 建术 ,包括 P C I 治疗和 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 术。E E C P也是 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新 医学 2 0 1 3年 6月第 4 4卷第 6期
3 5 9
述 评
性稳 定 型 心 绞痛 的治 疗
吴 芳 马 虹 【 摘 要】 慢性稳 定型心绞痛是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性心脏 病 ( 冠心病 ) 心肌缺血 引起 的胸 前 区
不适感 ,邻近 区域也可能波及。通常 因冠 状动脉 粥样硬化 狭 窄,在 心脏 氧耗增 加 时无 法充分供 氧所 致。该文重点讲述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以及药物治疗的选择策略 ,并 简述非药物治疗方法如 血管重建、增强型体外反搏 ( E E C P ) 以及危 险因素 的预 防。该病 的治疗 目标是 降低死 亡率及其他 心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i e s t o s u p p l y a d e q u a t e o x y g e n t o t h e h e a r t u n d e r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i n c r e a s e d e ma n d . T h i s r e v i e w a ti r c l e f o c u s e d o n t h e me d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o f c h r o n i c s t a b l e a n g i n a, wi t h a f o c u s o n n e w s t r a t e g i e s o r
心肌缺血用药分类、作用及注意事项

心肌缺血用药目录心肌缺血用药 (1)心绞痛及其药物治疗 (2)硝酸酯类 (3)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3)亚硝酸异戊酯Isoamyl Nitrite (4)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 (5)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 (6)钙通道阻滞药 (7)硝苯地平Nifedipine (7)维拉帕米Verapamil (7)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 (9)普萘洛尔Propranolol (9)阿替洛尔Atenolol (11)其他心肌缺血用药 (12)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 (12)环磷腺苷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13)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13)心绞痛及其药物治疗心绞痛(angina)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痉挛或一过性阻塞,导致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所出现的临床症状。
可分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类。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chronic stable angina):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管腔狭窄,直径减少大于50%~75%以上时,体力或精神应激可诱发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
临床上心绞痛发作的诱因、频度、性质、程度、缓解方式等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
其治疗应包括改善预后的药物(阿司匹林、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ACEI和他汀类药物)和缓解心肌缺血药物。
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减少发作、增加运动耐量,无禁忌证者应首选。
常用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阿罗洛尔(以上药物均见4.7.8.)等。
急性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0.3~0.6mg/次)(见4.4.1.1.)或硝酸异山梨酯(5mg/次)(见4.4.1.3.)舌下含化。
缓解期可选用缓释或长效硝酸酯类制剂与规格,如单硝酸异山梨酯(见4.4.1.4.)、硝酸甘油皮肤贴片。
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常与硝酸酯类合用,可增强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发表时间:2012-08-09T15:15:06.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齐晓宇
[导读]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齐晓宇(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心内科 160001)
【中图分类号】R9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292-02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和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的患者。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 病因
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可见于瓣膜病(尤其是主动脉瓣病变)、肥厚型心肌病、未控制的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严重贫血等患者。
冠状动脉“正常”者也可能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内皮功能障碍等原因发生心绞痛。
1.2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即可发生心绞痛。
1.2.1 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的65%~75%,而身体其他组织则仅摄取10%~25%。
因此心肌平时对血液中氧的吸取已接近于最大量,氧供再需增加时已难从血液中更多地摄取氧,只能依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来提供。
1.2.2 在正常情况下,冠脉循环有很大的储备力量,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而有显著的变化;在剧烈体力活动时,冠状动脉适当地扩张,血流量可增加到休息时的6~7倍。
缺氧时,冠状动脉也扩张,能使血流量增加4~5倍。
1.2.3 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且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地比较固定。
心肌的血液供应如减低到尚能应付心脏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可无症状。
1.2.4 心肌氧耗的多少主要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所决定,故常用“心率×收缩压”作为估计心肌氧耗的指标。
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激动、左心衰竭等,使心肌张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和心率增快等而致心肌氧耗量增加时,心肌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冠脉的供血已不能相应增加,即可引起心绞痛。
2 药物治疗
2.1 缓解症状的药物
2.1.1 硝酸酯类药物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冠状循环的血流量外,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减少静脉回流心脏的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副作用有头晕、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
注意对于由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引起的心绞痛,不宜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免因前负荷的降低进一步减少心搏出量,从而导致晕厥的发生。
长时间反复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由于产生耐受性而效力减低,停用10小时以上,即可恢复有效。
常用制剂:①硝酸甘油0.3~0.6mg,置于舌下含化,1~2分钟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一般连用不超过3次,每次间隔5分钟。
硝酸甘油油膏贴在胸前,适于预防夜间心绞痛发作。
②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2次/天。
③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10mg,舌下含化,2~5分钟后起效,作用可维持2~3小时。
2.1.2 β受体阻滞剂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的发作。
常用制剂有:①美托洛尔25~50mg,2次/天,缓释片100~200mg,1次/天;②阿替洛尔12.5~25mg,1次/天;③比索洛尔2.5~
5mg,1次/天;④兼有a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10mg,2次/天。
2.1.3 钙离子拮抗剂本类药物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抑制心肌细胞兴奋一收缩耦联中钙离子的利用,从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供血;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还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环。
常用制剂有:①维拉帕米40~80mg,3次/天或缓释剂240mg/d;②地尔硫卓(硫氮卓酮)30~60mg,3次/天,其缓释制剂90mg,1次/天。
③硝苯地平10~20mg,3次/天,其缓释制剂20~40mg,2次/天。
2.2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性死亡的风险,因此只要没有禁忌证,所有患者都应服用。
其最佳剂量为75~150/d。
主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
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用氯吡格雷替代。
2.2.2 β受体阻滞剂患者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从较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缓解症状,心率不低于50次/分为宜。
常用制剂:①美托洛尔25~100mg,2次/天;②比索洛尔5~10mg,1次/天;③阿替洛尔5~10mg,2次/天。
2.2.3 调脂治疗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LDL-C,且TC的水平也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对于冠心病患者,LDDC的目标值为
<2.60mmol/L(100mg/d1);对于极高危患者(ACS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LDL-C的目标值为<2.07mmol/L(80mg/d1)。
应用他汀类药物时,特别是与贝特类药物合用时,严密监测转氨酶及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以及时发现药物性肝脏损伤或肌病。
常用制剂:①阿托伐他汀10~80mg,1次/天;②辛伐他汀20~40mg,1次/天;③氟伐他汀20~40mg,1次/天;④洛伐他汀20~
40mg,1~2次/天;⑤普伐他汀,10~20mg,1次1天。
3 预后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大多数能生存很多年,但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
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心功能。
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者最为严重,其后依次为三支、二支与一支血管病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2]刘亮,李建平,沈培南等.静脉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新医学,2000.31(5):275~276.
[3]侯淑凤,万伟民,季雨峰.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临床荟萃,200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