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
喘 证
苏子 6~10克 紫菀6~10克 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苏子清利上 下,降气平喘,化痰止咳。紫菀以润肺为主, 苏于似降气为要。二药伍用,一润一降,润 降合法,化痰止咳,下气平咳,利 气宽膈的 力量增强。 主 治:咳嗽气喘,咯痰不爽,胸膈满闷 等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兼见 上述诸症者。
2、(1)首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
多有表证
喘 证
内伤: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无表证,兼有痰浊阻 肺或肝气逆肺症状
虚喘
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 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 脉微弱,病势徐缓。
病变脏器 :
肺、脾、肾、心
四、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肺部有干、湿性哕音、哮鸣音
胸部X线摄片、CT检查及心电图检测。 血常规、生化血气分析。
必要时支气管镜、结核菌素试验,痰培养、
第一步:诊断是什么证
根据患者有气喘胸闷,气促不能平卧,
可以诊断为喘证。
第二步:辨证分型
根据患者畏寒发热。体温为37.9℃,全
身酸楚疼痛,烦闷,汗出不畅(风寒袭肺, 肺气不宣),咯痰黏稠而黄,口渴喜冷饮, 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浮数。(表邪未解, 内已化热,以致肺中痰热内盛)可诊断为表 寒肺热
第三步:治疗原则
有关病因病机的中医文献
刘河间“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 息粗……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 为喘也”。 《丹溪心法· 喘病》:“七情之所感伤,饱食 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宜畅而为 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 喘。” 《景岳全书· 喘促》说:“实喘者有邪,邪气 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喘证中医名词解释
喘证中医名词解释
喘证是中医学中的概念,指由于肺气不利、气道阻塞等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喘促等症状。
喘证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其中实证多由于风寒、痰热、痰浊等病因所致,而虚证则多由于肺气虚、肾虚等病因引起。
在中医学中,喘证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同时也见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颈椎病等。
治疗喘证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按摩、推拿等。
喘证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在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刻的研究。
同时,中医学对于喘证的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
喘证护理问题及措施
喘证护理问题及措施喘证是指由于气管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和粘液过多等原因导致呼吸道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和喘息声的疾病。
喘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喘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进行探讨。
一、喘证的护理问题1. 呼吸困难:喘证患者由于气道狭窄,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
患者常常感到气短、喘息、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出现窒息。
2. 气喘:喘证患者在呼气时出现喘息声,有时伴有咳嗽、痰多等症状。
3. 精神焦虑:由于呼吸困难和窒息感,喘证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
4. 夜间症状:喘证患者往往在夜间睡眠时出现加重的症状,影响睡眠质量。
二、喘证的护理措施1. 做好观察和监测: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音、气喘声等。
定期测量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以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
2. 维持通畅的呼吸道:护士要帮助患者保持通畅的呼吸道,保持患者的正坐位或半卧位,有助于减少呼吸道阻塞。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避免气道梗阻。
3.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以缓解气道痉挛和水肿。
4. 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患者接触尘埃、烟雾等刺激物。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5. 心理支持:护士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关怀,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可以通过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诉说、提供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情绪。
6. 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心肺耐力。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体育锻炼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锻炼。
7. 定期复诊和随访:喘证是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
护士可以与医生协作,提醒患者按时复诊,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测。
喘证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喘证健康宣教
喘证的健康教育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发为喘脱。
1、劝导患者戒烟酒,平时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及灰尘、花粉等。
2、慎起居,适寒温,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被,以防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注意胸背部保暖。
3、合理膳食,增加营养的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禁食肥甘、厚昧、辛辣、过咸食物。
可常吃白萝卜、花生、百合、银耳、猪肺、梨、胡桃仁、罗汉果等食物。
4、注意休息,防止过劳,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如练气功、太极拳、平地行走等。
有较好效果,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御寒抗病能力;加强耐寒锻炼,如从夏季开始。
每天用冷水洗手、洗脸、洗鼻、擦身;另外可加强呼吸锻炼.每天作呼吸操15—20分钟等。
5、畅情志,勿忧思,调整生活方式。
6、对反复发作者可取冬病夏治,用中医药扶正固本。
如:北芪、灵芝等.另可用敷贴疗法,或口服“玉屏风散”、“朴中益气汤”等。
另外,内伤咳嗽在缓解期间,应坚守“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补虚固本以图根治。
7、慢性缺氧状况着,应坚持长期氧疗,提高生活质量。
喘证护理措施
喘证护理措施喘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喘证护理措施,希望能对患者和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喘证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室内空气质量对患者的呼吸有直接影响,因此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可以适时开窗通风,或者使用空气净化器来除去室内的污染物。
此外,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清洁剂或香水等物品,以免刺激患者的呼吸道。
合理控制室内湿度也是喘证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
过干或过湿的环境都会对呼吸道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要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的合适范围内。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空调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湿度,但要确保设备的清洁卫生,以免滋生细菌或霉菌。
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和休息时间也是喘证护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因此要避免过度劳累。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适当安排休息时间。
在患者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其呼吸状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也对喘证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
同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也是喘证护理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要经常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指标。
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喘证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合理控制室内环境、安排患者的活动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以及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对喘证患者护理工作有所启发,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
喘证是一种由于气道阻塞或狭窄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喘证被归为气滞病类,主要表现为气机不畅、呼吸急促,甚至伴有喘息、咳嗽和胸闷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结合了中医药和调理方法,能够缓解喘证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1.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对喘证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常用的中药有辛温理气、行气止咳的方剂,如小青龙汤、防风通圣散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整人体气机的运行,疏通气道,增加肺活量,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使用中药治疗喘证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 饮食调理中医护理方案还包括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喘证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喘证主要与肺和脾胃有关,因此在饮食方面应避免燥热刺激,减少油腻、辛辣和油炸食物的摄入。
适宜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助于促进气机的畅通。
3. 呼吸锻炼喘证的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因此进行呼吸锻炼可以帮助改善呼吸机能。
中医认为,呼吸锻炼可以调整气机运行,增加肺活量,减轻喘证的症状。
常用的呼吸锻炼方法有腹式呼吸、深呼吸和缓慢呼吸等。
4. 气功调理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气机运行来促进健康的方法。
对于喘证患者来说,进行气功调理可以帮助改善气机的畅通,增强呼吸肌肉的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常用的气功调理方法有八段锦、五禽戏和太极拳等。
5. 穴位按摩中医护理方案中,穴位按摩被广泛应用于喘证的治疗。
通过按摩穴位可以促进气机的畅通,缓解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太乙穴、肺俞穴和足三里穴等。
总结起来,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结合了中医药和调理方法,能够缓解喘证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中医药治疗、饮食调理、呼吸锻炼、气功调理和穴位按摩都是非常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
然而,在进行中医护理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喘证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等,调整生活方式,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如果病情持续恶化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中医关于“喘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喘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为六外邪侵袭肺系,内伤为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
一、病因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袭表犯肺,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宜畅,或因风热犯肺,肺为热壅,清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为喘。
若表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有蕴热,寒邪外束,热不得泄,热为寒郁,或热蒸液聚成痰,痰热壅肺,肺失宜降,气逆而喘。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喘促》云:“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也,非风寒则火邪耳。
2.饮食不当过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损伤脾胃,以致脾湿不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肺气塞阻,升降不利,发为喘促。
如复加外感诱发,可见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的错杂证候。
若痰湿郁久化热,或肺热素盛,痰火交阻于肺,痰塞火迫,上逆为喘。
若湿痰寒化,可见寒饮伏肺,常因外邪袭表犯肺,引动伏饮,塞阻气道,发为喘促。
3.情志所伤情志不遂,忧思气结,气机不利,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则气逆而喘。
明·李梴《医学入门·喘》所载“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者”即属此类。
4.劳欲久病久咳伤肺,或病久肺虚,气失所主,气阴亏耗,因而短气喘促。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喘》云:“肺虚则少气而喘。
”若劳欲伤肾,精气内夺,真元损耗,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气逆喘促。
明·赵献可《医贯·喘》言:“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乃气不归原也。
”或肾阳衰弱,肾不主水,水气凌心,心阳不振,肺气上逆致喘。
此外,如中气虚弱,肺气失于充养,亦可因气虚而喘。
二、病机1.喘证的基本病机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2.病位主要在肺和肾,但与肝脾有关,甚则及心。
因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为五脏华盖,乃气机出入升降之枢纽,肾主摄纳,有助于肺气肃降,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喘 证
2.辨寒热
寒者:痰清稀或痰白有沫,面色青灰,口不
渴或渴喜热饮,或肢冷小便清长,或 有表寒证,舌淡苔白滑,脉浮紧或弦迟。
热者:痰黄稠或白粘难咯,兼热证或表热证,
舌 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3.辨病位:
1)凡因外邪、痰浊、肝郁气逆等致邪壅肺 气,宣降不利而喘者均属实,病位在肺。 2)而久病劳欲,肺肾出纳失常而致喘者多 属虚,或虚实夹杂,病在肺、肾两脏。
鉴别诊断
1.喘证与气短
相同点:呼吸异常。 不同点: 喘证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至不能平卧为特 征,虚实皆有。 气短即少气,呼吸微弱而喘促,或短气不足以息, 似喘而无声,尚可平卧,主虚证。 如《证治汇补· 喘病》说:“若夫少气不足以息, 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气短,气短者, 气微力弱,非若喘症之气粗奔迫也。”
5、水凌心肺 症状: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咯痰稀白,心 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面 唇青紫,舌胖黯,苔白滑,脉沉细。 辨证要点:喘悸肢肿+(虚)寒证 治法:温阳利水,泻壅平喘。 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加减法: ◆肿甚合五皮饮。 ◆痰饮凌心,心阳不振,血脉瘀阻, 紫绀明显的,加桃、红、芎、丹 参、泽兰、益母草。 ◆本证病情多重,常需中西医结合 救治。
[转归预后]
喘证有虚实寒热之别。实喘易治,病多初患, 邪去则喘平;虚喘难疗,乃由实致虚,精气 亏损,难以骤复,且往往易感外邪,致虚实 夹杂之证,故治疗不易见功,病程常经年累 月,甚则累及终生。 实喘上气,身热不得卧,喘息鼻煽,烦躁 不安,脉急数者重,及时救治,尚易康复; 虚喘见四肢厥逆,汗出如油,呼吸迫促,张 口抬肩,面青唇紫,烦躁昏昧,脉浮大急促 无根者,为喘脱危候,预后不良。
与西医学的联系:
• 喘证主要见于西医的喘息型支 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炎、肺气 肿、心原性哮喘、肺结核、肺不 张、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睡眠 期呼吸暂停综合征、矽肺以及癔 病等疾病中,当这些疾病出现 以喘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 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喘证护理措施
喘证护理措施引言喘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的呼吸困难和喘息声。
在护理喘证病人时,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喘证护理措施,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实施护理工作。
1. 观察病情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呼吸深浅、呼吸节律等情况。
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气急、喘息声、胸闷等症状,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2. 保持空气通畅确保病人所处的环境空气新鲜、干燥,并保持通风良好。
避免病人接触尘埃、烟雾、过敏原等刺激物质。
定期清洁房间、更换床上用品,减少过敏源。
3. 维持湿润使用湿毛巾或湿热敷等方法给病人进行湿润疗法,可帮助缓解呼吸道黏膜干燥和病变引起的不适。
同时,饮食中适量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体液摄入量,有助于维持呼吸道的湿润。
4. 平卧休息病人在发作期需要平卧休息,尽量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
在休息期间,可以帮助病人调整姿势,采取合适的枕头高度,保持舒适的睡眠状态。
5. 吸氧治疗对于严重的喘证病人,可以给予吸氧治疗,补充氧气以缓解呼吸困难。
应准确掌握氧疗指征,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氧疗对病人造成不利影响。
6. 化痰排痰喘证病人常常伴有黏液过多,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的症状。
可以通过化痰药物和推拿等手段,帮助病人排出呼吸道积聚的分泌物,促进呼吸道通畅。
7. 饮食调理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选择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
8. 心理安抚护理喘证病人除了身体上的护理,还应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病人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倾听、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病人积极面对病情。
9. 家庭指导对于喘证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非常重要。
帮助病人及家属正确理解喘证病情,学习正确使用吸入器等医疗器械的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诱发喘证的因素,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结论喘证是一种需要长期护理和管理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伤寒论中喘证的辨治内容
伤寒论中喘证的辨治内容在说到伤寒论的时候,大家肯定会想到那些古老的中医智慧。
今天,我们聊聊里面的喘证,别小看这个话题,它可是个“老大难”问题啊!喘证其实就是指呼吸不畅,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喘得像小猫咪那样,呼吸急促,还伴着咳嗽,真是让人心慌意乱。
不过,别担心,咱们慢慢来捋顺这个头绪。
1. 什么是喘证首先,喘证这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气短、喘不过气,像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嗓子一样。
它可是伤寒论中提到的一个重要症状,别以为这只是小病,弄不好还真是个麻烦事儿。
一般来说,喘证的出现跟外感风寒、风热或者内伤情绪都有关系。
就像是天突然变了脸,风一吹,就把人给冻得直打哆嗦,结果一不小心,喘证就来了。
2. 喘证的辨别2.1 外感因素咱们先从外感说起。
如果你最近被风吹得不轻,感冒了,喉咙痒得厉害,咳嗽的时候还带着些痰,那你可以考虑这可能是外感风寒或者风热引起的。
这时候,身体像是发了一场小火,心里急得想要喘气,但却越喘越憋,真是“欲说还休”呀。
2.2 内伤因素再说说内伤。
要是你最近工作压力大,天天忙得像个陀螺,心情压抑,夜里还睡不踏实,这也可能导致喘证。
这种时候,喘气的时候你会觉得胸口憋得慌,像是有块大石头压着,心里总是有种不安的感觉。
就像是“心头一块大石头”,总觉得没法放下。
3. 如何治疗3.1 中医治疗说到治疗,大家首先想到的当然是中医了。
中医在这方面可是有一套的,首先要根据病因来选择治疗方法。
比如,如果是外感风寒,那就得喝点温热的汤,像是生姜红糖水,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秘方”。
一喝下去,浑身暖乎乎的,感觉舒服多了。
3.2 调整生活方式当然,除了药物治疗,咱们的日常生活也得调整。
比如说,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别总是对着手机或者电脑发呆,适当出去走走,呼吸点新鲜空气。
这就像是给你的身体加点“氧气”,感觉一下子就轻松了不少。
还有,睡觉前别吃得太饱,这样也能避免夜间喘得厉害,毕竟“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嘛。
4. 小贴士最后,给大家留个小贴士,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出现喘证的情况,千万别掉以轻心,最好去找专业的中医师看看。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
喘证诊疗方案喘证指心气不足,虚衰而竭,或心气本衰复为外邪所困而引起的血行不畅,机体血虚或血瘀的病理状态。
其临床表现为心阳不振,阳虚水泛或阳虚血瘀引起的心悸怔忡,喘满咳唾,不能平卧,小便不利,身体浮肿等一组症候群。
慢性心力衰竭即归属于本病范畴。
一、诊断中医诊断参照2002年5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西医诊断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心肺气虚证症状:心悸,气短,乏力,可兼见胸闷乏力、动则加剧,神疲咳喘,面色苍白,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虚数。
治法:补益心肺。
方药:保元汤合补肺汤加减(党参15g,熟地黄12g,炙紫荒12g,桑白皮12g,肉桂3g,炙甘草6g,五味子10g,茯苓15g,黄黄30g,酸枣仁10g)。
若动则咳嗽,喘息甚,可加炙黄精12g,炒山药15g以补肺止咳;汗出不止,心悸怔忡者,加帽龙骨(先煎)30g,燃牡蛎(先煎)30g,山萸肉12g,山药15g以益气止汗。
中成药:黄茂注射液,补中益气,适用于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本品io-2O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2次/ 日。
2、痰浊壅肺证症状: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治法:宣肺化痰,蠲饮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合真武汤加减。
(炙苏子10g、白芥子15g、莱藤子15g、紫荒15g、款冬花15g、地龙10g、拿游子15g、车前子15g>桃仁10g、杏仁10g、炙枇杷叶15g、制附子10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15g)°若咳嗽痰多,胸闷气短者,加炒杏仁10g,紫苑15g,冬花15g;腹胀便港纳差者,加焦白术10g,炒山药30g,焦三仙各15g;舌苔黄,心烦,内有热者,加黄连10g;乏力,气短,加黄日30g,党参12g°3、气虚血瘀,水湿停滞证症状:心悸、气短、面色晦暗,夜寐易发胸憋气短,坐起则缓解,口唇青紫,颈脉怒张,胸胁满闷,胁下痞块,或痰中带血,小腿内踝足附浮肿,小便短少,舌有紫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喘证
(三)分证论治 1.实喘 (6)水凌心肺
主症: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 主症: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 兼次症:咳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 兼次症:咳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 怯寒肢冷,或面色晦暗,唇甲青紫。 怯寒肢冷,或面色晦暗,唇甲青紫。 舌象:舌淡胖或胖黯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青筋显露, 舌象:舌淡胖或胖黯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青筋显露, 苔白滑 脉象: 脉象:沉细或代涩 治法:温阳利水, 治法:温阳利水,泻壅平喘 方药: 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三)范围: 范围: 性支气管炎、肺炎、 西医的急慢性喘息 性支气管炎、肺炎、 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结核、矽肺、 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结核、矽肺、成人呼 吸窘迫综合征及癔症等出现以喘证为主的临床 表现时, 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一) 病因 不外外感与内伤两方面 外感:六淫侵袭 外感: 内伤:饮食、情志、劳欲、 1.外邪侵袭 风寒侵袭肺卫 风热犯肺 2.饮食不当 2.饮食不当 恣食肥甘厚味 饮食生冷 酒食伤中 3.情志失调 3.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 郁怒伤肝 4.久病劳欲 4.久病劳欲 久病肺弱 中气虚弱
(二)病机
1.发病机理主要在肺和肾 (1)肺为气之主
肺主气, 肺主气,司呼吸 外合皮毛 为五脏之华盖 肺虚, 肺虚,气失所主 肺气亏耗, 肺气亏耗,不足以息 肺失宣降, 外邪袭肺或他脏犯肺 肺失宣降,呼吸不利 喘
(2)肾为气之根
肾元不固,摄纳失常,气不归元,气逆于肺致喘。 肾元不固,摄纳失常,气不归元,气逆于肺致喘。
(3)与肝、脾、心相关 与肝、
(二)病机
2.病理性质
(1)实喘在肺 (2)虚喘责之肺肾两脏 (3)病情错杂者每可下虚上实并见
喘证患者的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05
喘证患者的自我管理与监测
自我监测的方法与工具
观察症状
注意观察自己是否有喘息、气 短、咳嗽等症状,以及症状的 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
使用监测仪器
可以使用如血氧仪、呼吸机等 监测仪器,以便更准确地了解 自己的病情状况。
记录病情变化
建议患者在日常记录自己的病 情变化,包括症状、体征、用 药情况等,以便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病情。
100%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 的呼吸锻炼、饮食调理、运动康 复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自 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80%
促进医患沟通与信任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更深入 地了解医生的诊疗方案和中医特 色治疗方法,增强医患之间的沟 通与信任。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医饮食调理
喘证对生活的影响
影响日常生活
喘证患者常常因为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而影响日 常生活和工作,如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或工作 。
影响睡眠质量
喘证患者常常在夜间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影响睡 眠质量,导致白天疲劳无力。
影响心理健康
由于喘证症状的反复发作和难以治愈,患者容易出 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02
中医对喘证的认识与治疗
除了中药食疗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喘证康复中的重要性。建议患者避免食 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腥发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同时,保持饮 食清淡、易消化,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03
喘证患者的日常保健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室内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 ,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
喘证的症状
喘证中医护理方案
喘证中医护理方案引言喘证是中医常见疾病之一,以呼吸困难、气急、胸闷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喘证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1. 制定合理的生活规律为了控制喘证的发作,患者需要制定合理的生活规律。
以下是一些参考建议:•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按时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饮食或暴饮暴食,尽量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室内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通风,避免潮湿和污浊的环境。
2. 改善情绪状态情绪失调是喘证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调节情绪可以有助于缓解喘证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积极乐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或紧张;•放松方法:学习和掌握一些有效的放松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寻求情感支持和帮助。
3.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是喘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中药汤剂: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配制中药汤剂,服用定时定量;•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缓解喘证症状;•中草药熏蒸:采用中草药熏蒸的方法,通过呼吸道吸入草药微粒,起到舒张支气管、缓解喘证症状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4. 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是喘证患者管理疾病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腹式呼吸:通过放松腹部,缓缓吸气,再缓缓呼气,练习腹式呼吸有助于舒缓喘证症状;•深度呼吸:练习深度呼吸,即尽量吸气和呼气的幅度增大,有助于改善气喘;•缓慢呼吸:练习缓慢呼吸,即呼气时间延长,吸气时间缩短,可以平稳呼吸、缓解气急。
呼吸训练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根据个体情况和实际症状进行调整。
5. 定期复诊和评估疗效喘证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定期复诊和评估疗效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体格检查结果,医生会相应地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喘证护理查房ppt
喘证的分类
喘证可以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支气管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等。
不同类型的喘证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正确的诊断和分类 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喘证的症状
喘证患者常常出现气促、胸闷、呼吸急促、喉咙喘息声等症状,特别是在活动或 情绪激动时加重。
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咳嗽、咳痰、心慌、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缺氧和 二氧化碳潴留。
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 病情变化。
家庭护理原则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接触和吸入过敏 原。
3.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感冒,加强保暖措施。
2.饮食调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避 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4.进行呼吸锻炼
进行呼吸肌锻炼和肺功能锻炼,增强呼吸 功能。
03
案例三:慢性喘证的护理
总结词
慢性喘证患者的护理需要关注长期管理、避免诱发因素和心理支持。
详细描述
慢性喘证患者需要长期管理,包括规律使用药物、定期随访和健康生活方式,避 免诱发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等,同时注重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案例四:急性喘证的护理
总结词
急性喘证患者的护理需要紧急处理、保持呼吸道畅通和密切 观察病情变化。
拳等,以增强体质。
家庭自我管理教育
自我监测
教育患者及家属如何监测病情,如观察呼吸情况 、记录哮喘日记等。
预防措施
教育患者及家属如何预防哮喘发作,如避免过敏 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应急处理
教育患者及家属如何处理突发情况,如使用急救 药物、寻求医疗帮助等。
THANKS
中医内科学喘证
喘证分类及临床表现
喘证分类
喘证可分为实喘和虚喘两类。实喘包括风寒壅肺、风热犯肺 、痰热壅肺、痰浊阻肺等证型;虚喘包括肺气虚、肾气虚、 心阳虚等证型。
临床表现
喘证的临床表现包括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可伴 有发热、汗出、痰多、口渴、小便黄等症状。实喘的喘息声 高息粗,呼吸有力,舌质红,苔黄腻;虚喘的喘息声低息微 ,呼吸浅促,舌质淡,苔白滑。
针灸治疗喘证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 针灸后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针灸治疗喘证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01
禁忌症
02
03
04
对于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的患者,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对于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对于患有皮肤感染、溃疡等疾 病的患者,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
针灸治疗喘证临床疗效评价
生活起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灰尘等刺激;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类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 食物;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预防喘证复发的注意事项和措施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吸烟、吸 入二手烟等刺激性气体;避免过
05
中医内科学喘证预防与调 护
预防喘证发生的方法和措施
增强体质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 理,提高身体免疫力,预 防感冒等诱发喘证的因素。
避免过敏原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 烟雾等,以减少诱发喘证 的风险。
及时治疗
一旦出现感冒、咳嗽等症 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 情加重,引发喘证。
调护喘证患者的生活起居和饮食调理
厚朴麻黄汤
喘证健康教育
喘证健康教育
喘证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喘。
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过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喘证的发作会导致气道狭窄和炎症,使患者呼吸困难、气短,并伴有咳嗽和咳痰等症状。
为了控制喘证的发作,患者需要采取一些生活方式和治疗措施。
首先,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花粉、尘螨、宠物等。
其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家具、床上用品,避免潮湿和霉菌滋生。
此外,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也有助于减少喘证的发作。
药物治疗在喘证的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药物包括吸入式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式类固醇。
这些药物能够舒张气道、减轻炎症,并提供临时缓解。
对于频繁发作的患者,口服类固醇和其他长效药物也可能会被使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喘证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管理技巧来改善症状。
例如,学习正确的呼吸技巧和做好肺活量训练,有助于调节呼吸,增强肺功能。
此外,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也能够改善肺部健康,并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总之,喘证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
通过避免过敏原、保持室内环境清洁、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技巧,患者可以减少喘证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喘证【定义】喘证是以呼吸困难、喘息气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轻则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则表现为稍动则喘息不已,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
喘脱是指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
【病因病机】一、病因喘证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病性有虚实两端。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多为实喘之因;劳欲、久病则为虚喘之由。
喘证病位主要在肺、肾,并与肝、脾、心关系密切,二、病机喘证病机为升降失常,肺气上逆;实喘为邪气壅肺,肺失宣肃;虚喘为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
【问诊要点】一、起病时间:包括本次发病的时间和整个病程的时间。
二、诱发因素:外感,饮食不当,情志不调,劳欲久病。
三、主症特点:1、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2、气喘的程度,对生活工作影响程度。
3、诱发或加重的因素和缓解的因素。
4、既往发作情况。
四、伴随症状和鉴别诊断症状:伴发热:见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胸膜炎、急性心包炎、神经系统疾病(炎症、出血等)伴咳嗽、咯痰:见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并发感染、化脓性肺炎、肺脓肿等伴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见于急性肺水肿伴大量咯血: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伴心悸、下肢水肿:要考虑心脏疾病伴窒息感:可见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气管内异物及癔症伴胸痛: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肺梗死、自发性气胸、支气管肺癌、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纵隔肿瘤伴昏迷:见于脑出血、脑膜炎、休克型肺炎、尿毒症、肺性脑病、酮症酸中毒五、诊疗经过和症状演变:本次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结果如何,应用何种治疗?症状变化情况如何(好转,进展,出现新症状)?六、刻下症状:1、主症及伴随症状情况。
2、中医辩证症状:尚需结合舌脉综合辩证。
实证:风寒--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质粘。
表寒身热--喘逆上气,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粘,形寒身热,烦闷身痛,口渴。
痰热郁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黄,胸中烦闷,身热汗出,口渴饮冷,面赤咽干。
痰浊阻肺--喘而胸满闷,咳痰粘白,咯吐不利,呕恶食少,口粘不渴。
肺气郁痹--情志诱发,突发气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
虚喘:肺虚--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落,痰吐稀薄,自汗畏风。
肾虚--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疲神惫,跗肿肢冷,面青唇紫。
正虚喘脱--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动则咳喘欲绝,心慌动悸,汗出如珠,肢冷烦躁。
3、十问。
七、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一)体格检查1. 体格检查体温:有无发热,结合感染病史鉴别是否为肺、支气管炎症血压:如合并有高血压,需考虑是否服用ACEI类药物引起的药物副反应。
呼吸:注意呼吸类型;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以及呼吸运动进一步考虑是否存在呼吸衰竭、肺炎、胸膜炎、肺癌、胸腔积液等。
脉搏:脉率增快,合并体温增高,需考虑感染性疾病可能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一般情况:神情面容、对答反应、体位、体形皮肤粘膜:注意有无面色苍白、有无紫绀、有无出血点、有无浮肿,包括浮肿部位等;若皮肤发红,可见于发热性疾病,包括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结核等;淋巴结:全身淋巴结是否有肿大,若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需考虑肺部恶性肿瘤。
头面部:注意球结膜是否水肿,若存在需考虑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口唇有无紫绀多见于心肺功能不全;有无呈深红色多见于急性发热;口唇单纯疱疹常伴发于肺炎链球菌肺炎、感冒等;咽部:咽部充血红肿,分泌物增多,多见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红肿增大,可伴有黄白色分泌物,应考虑扁桃体炎。
颈部:气管:正常人位于颈前正中部,可将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内,根据两侧间隙是否相等来判断气管有无移位。
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纵隔肿瘤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等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胸部:视诊:桶状胸:可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一侧或局限性胸廓凹陷多见于肺不张、肺萎缩、肺纤维化、广泛肺结核、胸膜增厚粘连、肺叶切除术后。
触诊:触觉语颤增强常见于肺实变、压迫性肺不张、较浅而大的肺空洞;语颤减弱或消失常见于:肺泡内含气量增多如肺气肿、支气管阻塞。
叩诊:肺下界移动度减小常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胸膜粘连、肺炎等。
A.浊音或者实音见于:1.肺组织含气量减少或消失,如肺炎、肺结核、肺梗死、肺不张、肺水肿、肺硬化等;2.肺内不含气病变:如肺肿瘤、肺包囊虫病、未穿破的肺脓肿等3.胸腔膜病变:如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等4.胸壁疾病:如胸壁水肿、肿瘤等。
病灶广泛且浅表之肺实变、胸腔内巨大肿物等。
叩诊呈实音;中等或中等以上胸腔积液的下部,叩诊也呈实音。
病灶范围较小,或较深、积液量较少时,叩诊呈浊音。
B鼓音:产生鼓音的原因是肺部有大的含气腔,见于气胸及直径大于3-4cm的浅表肺空洞,如空洞型肺结核、液化破溃了的肺脓肿或肺肿瘤。
C.过清音:为介于鼓音和清音之间的音响,见于肺内含气量增加且肺泡弹性减退者,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听诊:异常呼吸音:(1)异常肺泡呼吸音:A,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常见原因为:a肺泡呼吸音传导减弱,如单侧,双侧,局限性气胸,胸腔积液,胸膜增厚;b胸廓或肺扩张的受限,单侧肺泡呼吸音减弱见于全肺不张,气管插管深人一侧主支气管,肋骨骨折,双侧肺泡呼吸音减弱见于妊娠晚期,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局限性者可见于肺叶不张;c通气动力不足,单侧见于膈肌麻痹,双侧见于呼吸中枢抑制,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低钾血症,呼吸肌无力或疲劳;d通气阻力增加,单侧见于中央型肺癌,淋巴瘤,双侧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局限性见于支气管结核,支气管异物.肿瘤.B,肺泡呼吸音增强: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使肺泡通气增加,流量增加,流速加快,病理性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发热,代谢亢进,贫血,酸中毒,一般为双侧.C,呼气音延长:由下呼吸道阻力增加引起,主要表现为呼气延长,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D,断续性呼吸音:肺内局部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进人肺泡,见于肺炎.E,粗糙性呼吸音:支气管粘膜轻度水肿或炎症造成不光滑或狭窄,见于支气管或肺部炎症早期.(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在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听到了支气管呼吸音,称为异常支气管呼吸音.见于:肺组织实变如大叶性肺炎的实变期,肺栓塞,干酪性肺炎;肺内大空腔如肺脓肿,空洞性结核,压迫性肺不张.(3)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实变区域较小或较深,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听到了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罗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1)湿罗音: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稀薄分泌物如渗出物,痰液,血液,粘液,浓液,使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湿罗音连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于吸气或呼气末较明显,部位较恒定.A,音响强度:按罗音的音响强度分为响亮性和非响亮性.响亮性声音较响,是由于病变周围有良好的传导介质,如肺实变,空洞共鸣.非响亮性声音较低,由于病变周围有较多的正常肺泡组织.B,性质:分为粗,中,细捻发音.粗湿罗音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多在吸气早期,见于支气管扩张,肺水肿,肺结核及肺脓肿空洞;中湿罗音发生于中等大小的支气管,多出现于吸气的中期,见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细湿罗音发生于小支气管,多在吸气后期,见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瘀血,肺梗死;捻发音是一种极细而均匀一致的湿罗音,多在吸气的终末期听到,似在耳边用手指捻搓一束头发时所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因分泌物的存在而互相粘着陷闭,当吸气时被气流冲开,发出的高调细小爆裂声.C,部位:分为局限性和两侧弥漫性.局限性表示局部有病变,两侧肺底湿罗音见于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肺瘀血,两侧广泛性湿罗音见于急性肺水肿.D,时间:分为吸气早期和晚期湿罗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多为吸气早期湿罗音,肺炎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可闻及吸气晚期湿罗音.(2)干罗音: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人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干罗音音调高,持续时间长,吸气及呼气时均可听及,以呼气时为明显.A,音调:分为高调干罗音及低调干罗音.高调干罗音音调高,如飞箭,鸟鸣,哨笛的声音,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低调干罗音音调低,称鼾音,起源于气管,主支气管.B,部位:分为弥漫性干罗音及局限性干罗音.弥漫性干罗音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心源性哮喘,局限性干罗音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癌,支气管异物.语音共振:语音共振检查方法与语音震颤基本相同.嘱被检者以一般面谈的声音强度重复发"衣"的长音,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传至胸壁,医师以听诊器听声音,需二侧比较.①支气管语音:为语音共振的强度和清晰度均增加,见于肺实变.②胸语音:是一种更强,更响亮的支气管语音,见于大范围的肺实变区域.③羊鸣音:不仅语音强度增加,性质也发生改变,带有鼻音性质,似"羊叫声",见于中等量胸腔积波上方肺受压的区域,或肺实变伴少量胸腔积液.④耳语音增强:为提高语音共振敏感性,检出较轻的病变,可作耳语音检查.嘱被检者以耳语声调发"一,二,三"音,正常人在胸壁上只能听到极微弱极含糊的音响,肺实变时耳语音增强,清晰.胸膜磨擦音:当胸膜面由于炎症而变得粗糙,呼吸时可听到胸膜磨擦音.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医生用听诊器在胸部听诊,可听到一种磨擦的声音.呼气和吸气均可听到,吸气末和呼气开始较为明显.屏住呼吸则消失,可借此与心包磨擦音鉴别.心脏:视、触、叩、听综合判断心率、心律、各瓣膜区有无异常杂音、额外心音。
当P2>A2常见于肺淤血或肺动脉高压导致肺动脉扩张引起的相对性肺动脉瓣狭窄。
腹:判断患者以胸式呼吸还是腹式呼吸为主:肺炎、重症肺结核、胸膜炎、往往腹式呼吸增强。
四肢: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等。
凹陷性水肿多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右心衰竭;舌、脉象:为各辩证分型的佐证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风寒袭肺之征舌质淡红,苔白滑,脉弦紧—外寒内饮之征舌边红,苔白或黄,脉浮数或浮滑—表寒肺热之征舌苔白腻,脉滑—痰浊阻肺之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热郁肺之征舌苔薄白,脉弦—肺气郁闭之征舌胖黯,苔白滑,脉滑细—水凌心肺之征舌质淡,苔薄白或黑润,脉沉细—肾阳亏虚之征舌瘦红少苔,脉细数—肾阴不足之征舌质紫暗,脉浮大无力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正虚喘脱之征(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1.支气管哮喘:~血液检查:发作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痰液检查:涂片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Charcort-Leyden晶体、Curschmann 螺旋体;~呼吸功能检查:FEV1、FEV1/FVC%、MMER、MEF25%、MEF50%、PEF减少,缓解期可逐渐恢复;~动脉血气分析:哮喘发作严重时PaO2↓->PaCO2↓->pH↑->呼吸性碱中毒;重症哮喘:气道阻塞严重,PaO2↓、PaCO2↑->呼吸性酸中毒;缺氧明显,合并代谢性碱中毒;~胸部X线检查:早期在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过度充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gE可较正常人高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