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语文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八(上)第六单元知识梳理整理:韩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

通“缺”,中断,缺口2.余挐.一小舟。

通“擾”,撑(船)。

二、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2.绝:沿溯阻绝断绝自非亭午夜分如果绝巘多生怪柏极,非常高自康乐以来从哀转久绝消失3.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4.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属引凄异连接念无与为乐者和5.观:启窗而观看6.以:以此夸能凭借天下之伟观景象不以疾也认为7.更: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里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8.白:上下一白全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强饮三大白酒杯9.仅:仅如银线几乎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三、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形容词作名词,奇丽的景色3.皆披发文身文,名词作动词,画着花纹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四、古今异义:1.虽.乘奔御风古:即使今:虽然,表转折2.晓雾将歇.古:消散今:休息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只是今:但是,表转折4.月色入户.古:泛指门今:人家,住户5.是.日更定矣古:这今:表判断五、解释加点的字:1.略无..阙处毫无 2.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3.夏水襄.陵上4.沿溯..绿潭白色的急流..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5.或.王命急宣有时 6.素湍7.绝巘.多生怪柏山峰 8.飞漱.其间洗涤 9.良.多趣味实在,的确10.属引.凄异延长 11.林寒.涧肃.冷寂静 12.故.渔者歌曰所以13.四时俱.备都,全 14.夕日欲颓.坠落 15.实是欲界..之仙都指人间16.沉鳞竞跃...鱼争相跳出水面 17.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18.怀民亦未寝.睡觉19.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0.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发,起 21.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连接22.既望..数百战船..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十六日 23.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24.艨艟25.尽.奔腾分合穷尽 26.乘骑弄..旗标.枪舞.刀马舞动树立,举挥 27.如履.平地踩踏28.倏尔..黄烟四起忽然 29.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 30.一舸.无迹船31.随波而逝.去,往 32.善泅..者数百善长泅水 33.以.此夸.能凭借夸耀,显示34.出没....中时隐时现巨浪形容浪头极高 35.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于鲸波万仞36.珠翠罗绮溢目..看幕租用..常时加倍高 38.僦赁..满眼 37.皆倍穹39.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40.拥.毳衣..炉火穿着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42.上下一.白全41.雾凇沆砀....水气凝成的冰花白气弥漫的样子 43.与余舟一芥.原指小草,这里指微小的47.及.下船到45.强.饮三大白尽力 46.客.此寄居他乡 44.焉得..更有此人哪能六、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第1课时北冥有鱼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重点字词梳理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2.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3.词类活用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4.文言句子翻译(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明确: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梳理整理:梅语文、梅学堂教学团队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

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

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一)字词解释1.社戏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

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

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
指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指在国外。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反面论证
译读课文
实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品读课文
第三章
品读课文
第①段运用排比句列举六个人物的事例,其共同点是什么?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唐太宗
魏征
清朝晚期
世界
品读课文
列举6位圣贤事例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炼
身处逆境需努力奋发
国无忧患必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国家)
(个人)
品读小结
拓展延伸
第四章
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拓展延伸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第六单元·阅读 《孟子》三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种田
傅说
筑墙
胶鬲
卖鱼盐
添加标题
犯人
管仲
孙叔敖
隐士
百里奚
奴隶
身份卑微,历经磨炼,终成大事。
品读课文
论据充分
增强文章气势
同类并举
品读课文
苦心志
劳筋骨
饿体肤
乏其身
乱所为
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分析论据
品读课文
人之发展
犯错
纠错
迷茫
奋起
了解
品读课文
国之兴亡
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品读课文
国之兴亡
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汇总(单元总结+主要内容+重难点)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汇总(单元总结+主要内容+重难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主要是战争题材的叙事性文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使其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分析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方法,掌握记叙文六要素。

3、提高默读速度和质量,提高默读能力。

4、认识到非正义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坚信只有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教学重难点】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核心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想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学情分析】叙事性作品的内容包罗万象,人物形象饱满,事情发展经过完整。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牢固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并通过反复阅读,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情发展经过能有清晰地认识。

同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和思考课文的内容,争取能够在反复阅读的教学方式中开启和提高学生的心智。

【主要内容】1、《新闻二则》了解回顾历史,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报导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的真实现状。

2、《芦花荡》记叙了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展现了“老头子” 那种孤胆英雄形象,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从本文可以了解了解孙犁小说的总体特点,从小说三要素出发,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人物、艺术。

3、《蜡烛》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史,叙述了老夫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塑造南斯拉夫母亲那感人肺腑的形象,从本文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罢特勒上尉的信》以书信的形式,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强盗行经。

通过本文了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与罪恶。

5、《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见闻,再现被惨杀者的场面,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行为。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孟子〉三章》详解精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孟子〉三章》详解精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孟子〉三章》详解精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称为“亚圣”。

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而没有得到实行。

2.背景链接《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二、字词句积累1.读准字音米粟(sù)亲戚畔之(pàn)域(yù)民2.重点词语城:内城。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

至,极点。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军备。

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指粮食。

多:充足。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3.通假字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4.古今异义委而去之(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委而去之(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

今义:地域。

)5.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征服。

)6.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四至六单元教材分析全文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四至六单元教材分析全文

春望
杜甫
雁门太守行 李贺
赤壁杜牧渔家傲来自李清照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 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意志 记叙汉文帝巡视细柳军营的故事,展现了周亚夫的“真将 军”风范 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现诗人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描绘了安史之乱中困守长安时所见、所感 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献身 精神
第六单元
单元概览
课题
孟子 二章
富贵不能 淫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作者
核心内容
主要特点
阅读策略
孟子借批驳景春公的观点,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论辩有力,富有 气势
通过列举事例,论述了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 类比论证,层层
死亡的道理
深入
愚公移山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诗词五 首
(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 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 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分类别。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13.背影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并不难,但是文章的写作年代离学 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文中所写的父亲 奔丧,在家赋闲等生活经历对学生来说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不能很 好的体会文中父亲儿子的心境,并且他们接触到的记叙性散文并不多 ,领会散文的能力是不足的,加上当代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对于日 常生活细节中渗透出来的爱,常常熟视无睹,因此抓住散文的线索,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对于爱的思索很 有必要。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新人教版
2. 教学活动
设计以下具体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
(1)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如周亚夫、细柳营士兵等,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课文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3)辩论赛:针对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组织辩论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周亚夫军细柳》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突出重点,如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周亚夫的治军特点和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提高了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互动探究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拓展了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周亚夫军细柳》,对古代将领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产生敬仰之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同时,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周亚夫军细柳》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周亚夫军细柳》的课文内容,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学生了解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课件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课件部编版

三、教学建议
(四)遵守依体而教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陈腐模式——“字字落实,句句讲清”的解释疏通串讲式 “读研练”的自主探究式 不同文体的目的、功能和语体特点不同,教学价值不同
温儒敏:统编语文教材的7个创新点
守正创新
三、教学建议
(二)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确定诵读为教学核心环节
“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叶圣陶)
在诵读活动中完成文意理解、知识积累、审美鉴赏
三、教学建议
(三)遵照教材育人的要求,发掘课文的文化价值 我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这是古典的 训练,文化的教育。(朱自清) 走出从文言字词或文学欣赏单一维度学文言文的误区
二、单元解析
(一)古诗文集中组元
七年级上下两册单篇呈现 第三单元主题“山川美景” 主动积累,搭建古诗文知识框架
二、单元解析
(二)凸显育人功能
诗文主题多与人的品行、志趣、情怀、抱负有关 “大丈夫” “愚公精神” “真将军” 诗文中的人物具有代表性 “树魂,植基因,打底色”
二、单元解析
(三)文体类型多样
《赤壁》《渔家傲》
单元目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诵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 智慧和胸襟。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 能力。
统编教材编写的背景
“一纲多本”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也带来了问题 加强意识形态的需要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
《孟子》二章 诸子文——灵活善譬,以说理见长兼具文采
第 六
愚公移山
诸子文(寓言)——寄哲理于形象
单 周亚夫军细柳 元
史传文(记叙文)——正面侧面结合刻画人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24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24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

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

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则寓言通过写愚公坚持不懈移山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示例二】只有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坚持奋斗,才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参考答案:1.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聪明如我,怎么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2.译文: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且.焉置土石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何苦.而不平4.帝感其诚.必先苦.其心志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参考答案:1.将近况且2.制止仅,只3.愁苦。

这里指担心痛苦,这里是“使……痛苦”的意思4.诚心真正,确实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

不少于200字。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2.愚公与智叟辩论参考答案:【示例】愚公与智叟辩论河曲有个智叟,听说愚公要移山,便跑来阻止,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人都这么老了,又没有什么力气,就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拔不动,还想对付那些山石?”愚公擦了擦额上豆大的汗珠,笑了笑说:“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便啊。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1. 《三峡》:这是一篇古代地理学文献,介绍了三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自然景观等。

2. 《短文两篇》:包括《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古文,前者为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后者是苏轼记录夜游承天寺的散文。

3. 《与朱元思书》:这是南朝文学家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描绘了富春江上的美丽景色。

4. 《唐诗五首》:选取了唐代五位诗人的作品,包括王绩的《野望》、崔颢的《黄鹤楼》、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以古文和古诗词为主,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第26课三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曦xī襄xiāng陵湍tuānyǎn漱shù属zhǔ引凄异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

襄:上。

(2)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飞奔的马。

疾:快。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实在。

(6)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7)哀转久绝。

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飞漱:急流冲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点拨:重点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词语。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点拨:重点理解“素湍”“回清”等词语。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点拨:重点理解“清”“荣”“峻”“茂”等词语。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

(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点拨:重点理解“属”“引”“绝”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描写三峡四季景色的内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教学课件第6单元《周亚夫军细柳》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教学课件第6单元《周亚夫军细柳》课件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借助文下注释,疏通了文 意,这节课我们就来整体了解文章内容,具体 分析“周亚夫”的形象,感受其人格魅力。
仔细阅读课文,说说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 夫不愧为“真将军”。
(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队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侧面描写
(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上至,又不得入。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 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 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交。公 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 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为了加强防卫, 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 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 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 就是这次细柳营劳军的事情。
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 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
同“轼”,车前横木。 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古今异义
1.上自劳军
古:特指皇帝。 今:方位名词,上面。
2.锐兵刃
古:兵器,武器。 今:士兵。
古:先行引导的人员。 3.天子先驱至 今:走在前面引导。
古:听从。 4.军中闻将军令 今:用鼻子嗅。
5.持节诏将军
②惊讶:汉文帝竟然被周亚夫感动了。
③惊喜:细柳营常备不懈、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从文中可以看出汉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 被挡驾,周亚夫以军礼见,汉文帝不以为怒, 反而大为感动,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胸怀 宽广、深明大义、爱才、识才的君主。
关于将军周亚夫,有同学说:“周亚夫过于死 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 ‘下岗’!”也有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 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 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 人物?他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平原县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思维导图课件新人教版

平原县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思维导图课件新人教版

艺术、智慧 哪些说明方式来介绍 ?
中国石拱


导思怀4.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
怀 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①②) 概括介绍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③-⑧)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 大小不一 , 形式多 样。
第三部分(⑨) 介绍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⑩) 介绍了我国解放后桥梁事业的发展 , 说明了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字词梳理
ɡǒnɡ 拱桥
Xiáo 洨河
dǒu 陡坡
hú 弧形
yún chèn 匀称
yān 湮没
wéi xiào 惟 妙惟 肖
Lì 郦 道元
jiàn 饮涧
dūn 桥墩
qì 砌
字词梳理
词语解释
巧妙绝伦 :灵巧高明 , 超过寻常的 ; 独一无二 , 没有什么 可以相比的。
千态万状 :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 交头接耳 :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 , 非常逼真。文中形容
精读细研
5.作者在介绍赵州桥的过程中 ,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式 ? 找一找 , 并说说作用。
赵州桥非常雄伟 , 全长50.82米 , 两端宽9.6米 , 中部略窄 , 宽9米。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式 , 通过确凿的数据 , 准确 地说明了桥的规模 , 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精读细研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 , 人不知其所以为” 。 采用引用的说明方式 , 引用张嘉贞的赞语是为了说明
赵州桥构造的奇特 , 突出了施工技术的巧妙绝伦。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 , 而是像一张弓 , 因而大拱上 面的道路没有陡坡 , 便于车马上下。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式 ,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的大 拱的形状 , 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提纲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提纲一、课文内容梳理《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

《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

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6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6单元教材分析

语,其意义依然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可以提示学生做一些联想、整理和积累,对文言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的 “ 壁” ( 作壁上观) 文的学习和成语的学习都有好处,如 “ 、 “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的 “ 兵”( 兵不血刃、短兵相接)等等。 4 鼓励、倡导课外阅读。 本套教材大力倡导课外阅读,但在文言文部分体现得不太明显。这一点,教师在 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本单元就有这样一个契机。过去有学者选出了四部书 浅易文言文”的代表:《 孟子》《 史记》《 梦溪笔谈》《 聊斋志异》 作为 “ 。本单元恰好 孟子》中有大量的 “ 金句” 恻隐之心,仁之 ,读来朗朗上口,如 “ 涉及其中的两部。《 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公孙丑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离娄上》)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 、“ 上》)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告子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 尽心上》)等,所在章节的内容也有助于课内学习内容的理解;《 史记》中则 下”(《 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读来引人入胜,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乐毅、廉 颇、田单、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等,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将领,个性鲜明,写 法各异,都可以拿来与周亚夫的故事做比较阅读。两书可能有部分内容或字句不好理 解,但只要选好注本,阅读得法,完全可以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培养语感、增加积 累,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八 上 第 六 单 元 简 介 4 3
三、单元教学指导 教学本单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要重视预习,落实预习中提出的要求。 本套教材的教读课文都设置了具体的预习任务,是希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抓
,也方便教师检查落实情况。如果落实情况良好,可 手,明确 “ 预习时应该做什么” 以有效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布置好预习任务,上课时 检查,可以以提问或检查预习笔记的形式来进行。具体来说,本单元的课文预习中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的要求,这是对课标精神的落实,也有助于保 乎都有 “ 孟子〉二章》中的 《 富贵 证课堂效率。有的课文还要求查找相关资料,比如学习 《〈 不能淫》前让学生了解孟子其人其书、战国时代的特点、纵横家的有关情况等,学习 古代诗歌五首》前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都属于 “ 知人论世” 《 ,对于理解作 品有很大的帮助。 2 要重视诵读,把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将文意理解、审美鉴赏、 问题探讨与诵读结合起来。 诵读的意义在于培养语感,语感的养成对学习一门语言来说至关重要。讲得太 多,读得太少,导致语感缺失,学生脑子里只有一堆半懂不懂的语法名词,文言阅读 水平自然上不去。词汇语法知识不是不能讲,而是时机尚未成熟,至少在这一阶段不 应该大量地、系统地讲授,因为所谓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来 的,学生目前的积累还很有限,对语言现象尚不熟悉,即便教师能把语法规则讲正确 讲清楚,学生也难以消化。因此在这一阶段,多读多背才是正道。 以《 孟子〉二章》中的 《 富贵不能淫》为例,可以以诵读为核心做如下的设计: 〈 (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可以采取全班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诵读过程中,教师务必加强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除了字音要准确无误外,对于停顿、重音、语气要特别留意,因为这些都关系到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疏通文意要与诵读紧密结合。在预习时,已经要求学生 “ 借助注释,通读课文” , 此时要重点解决诵读中反映出的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一环节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①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 敬仰、崇拜、羡慕。从反问句式、副词 “ 诚” 以 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 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 ) 认可的语气来读。 ②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 两个层次。 “ 是焉得为大丈夫”至 “ 妾妇之道 么?分别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 也”为第一层,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 “ 妾妇之 居天下之广居”至 “ 此之谓大丈夫”为第二层,正面提出何谓 道” ,称不上大丈夫;“ 大丈夫。前一个层次应该读出不屑、轻蔑和鄙视,后一个层次应该读得慷慨激昂、掷 地有声。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预习提纲知识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预习提纲知识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预习提纲知识汇总22课《孟子》三章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二、故事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

他极力主张“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三、理解词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释】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包围。

之:代这座城而:连词表转折。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而:连词表递进。

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是:这。

也:表判断语气,“是”。

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非:不是。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坚利:坚固精良。

利:精良。

米粟(sù):粮食。

多:充足。

委:抛弃。

而:然后去:离开。

之:代词,代“城”。

是:代词,这故:所以。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以:凭借。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封,划定。

封疆:疆界、边境。

固:使巩固。

国:国防。

山溪:山河。

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威:威服。

以:凭借,依靠之意。

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PPT模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PPT模版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 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读准节奏
第二章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ɡuān 帽子
冠 ɡuàn
把帽子戴头上 居第一位
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
丈夫之冠( ɡuàn)公孙衍( yǎn ) 不能淫( yín )
读准通假字
“女”同“汝”,你 “曾”同“增”,增加 “衡”同“横”,梗塞、不顺
读准节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 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妾妇之道
顺从
权力
大丈夫之道
坚守
仁礼义
品读小结
景春: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树靶子)

贵 不 能 孟子 淫
1.驳公孙衍和张仪为妾妇之
道。(类比) 2.坚守“仁、礼、义”
︵ 树 标 准 ︶
是 大 丈 夫
大 丈 夫
3.立大丈夫标准
第四章
拓展延伸
拓展迁移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标准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我 们有哪些指导意义?
品读课文
明确文章观点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明确文章观点
景春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明确文章观点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坚守节操、大义凛然。
理清文章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刘宗元)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25.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李贺)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8-1-21.小石潭记
1.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2.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前往)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段落归纳
(一)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周围的景物。

(二)描写潭水和游鱼,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四)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4.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

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8-2-22.记承天寺夜游
1.词类活用:例句:念无与乐者乐:名词用作动词,快乐,高兴。

这里是游乐的意思。

2.古今异义但古义:只,仅。

今义:但是,表转折。

例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文章结构
第一层(开始至“相与步于中庭”),叙月夜至承天寺与友人散步。

第二层(庭中如积水空明……盖竹相影也),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

从实感而来,令人宛然若见。

第三层(何夜无月……吾两人耳),以慨叹两人闲置的处境作结。

4.此篇短文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

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二人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8―1―23. *游恒山记
1.词类活用
穹碑森立名词做状语,像森林一样。

台中像群仙名词用作动词,塑造。

2.古今异义策杖登岳古义:这里指恒山。

今义:高大的山。

3.通假字还过岳殿东通“环”,转,绕。

4.第①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②段详写登顶的经过,景物、地名,以及相隔的距离都写得极为详尽。

第③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

第④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5.根据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说说作者上山时经过的地方及山顶所见的事物。

上山经过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

在山顶上看见北山“崩崖乱坠,杂树密翳”,还看见浑源州城,南边有龙泉山,西边有五台山,近处还有龙山。

这些山都是相互连接的。

6.文章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的精神。

8-1-24. *满井游记
1.古今异义
局促一室之内古义:约束。

今义:不安。

恶能无纪古义:安、哪。

今义:可恶。

2.词类活用
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茗,茶。

(léi),盛酒、水的器皿。

蹇(ji ǎn),驴。

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3.第①段写北京附近早春的风沙天气。

第②段写满井早春的景色,以及作者游满井的喜悦心情。

第③段是议论,表述自己能够有此闲情出游的原因。

4.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燕地寒冷,郊外田野万物复苏、山水草木鱼鸟等充满生机;从旧居京城,局促一室的孤寂困顿、百无聊赖写到游历于郊野春景,表达了作者如脱笼之鹄的无比欣喜的感情。

5.课文和《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试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了三位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有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种忧愁和愤懑,而《满井游记》的作者只是官小、职务清闲,并无被贬的遭遇,性情又比较达观,所以不仅没有忧愁,甚至为此而庆幸、自慰。

8-1-25.诗词五首
一、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①段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②段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表现了诗人的无可奈何之态。

第③段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第④段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

2.过故人庄
首联平实、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绵长。

颔联“邀我”表达了朋友之间亲密的关系。

颈联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

景中充溢着诗人激动喜悦之情。

尾联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

3.游山西村
第一、二句写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第三、四句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

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

第七、八句是抒情。

4.渔家傲
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

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5.浣溪沙
上阕写清泉寺的风光,点出了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

下阕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二、过故人庄: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写于乾道三年初春,当时作者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渔家傲:通过对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独特的描写和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表现了守边将士的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应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浣溪沙: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易老而叹息,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名句欣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

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

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

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前两句写自然环境,清闲愉悦。

田家的风景,是绿树绕村,青山远衬,使人一进村就感到亲切美好。

后两句写与朋友的欢聚。

故人把酒叙旧,面对着窗外的场圃,娓娓谈着桑麻的农事,充满了喜悦的情绪。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

他所描绘的这种境界,贴近生活,能够引起人们许多关于农村的美好的回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啊。

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用声色对将士们的感情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

“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

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

“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

“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

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前句用反问句强调了诗人虽老犹少的精神状态,“门前”句以“溪水西流”作比衬,说明人生再少的可能性。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本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词人却大声宣扬,谁说青春不能回复呢?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休将白发唱黄鸡”
出自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诗是以黄鸡催时、白日催年作比来慨叹朱颜易失,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不要感慨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而要振作精神。

这种身处逆境仍然达观、进取的精神给我们许多启示。

也是全诗的意旨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