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用户研究第一章笔记(彭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新媒体发展的三条线索与用户的“节点化”
第一节从门户时代到泛媒体时代:新媒体传播的演变
一、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扩张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大众传播领域之初,最先出现的传播渠道是门户网站。

它的用户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媒体时代受众的角色。

之后,随着搜索引擎以及此后兴起的各种新类型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分发平台,逐步打破了门户网站的垄断地位。

各种类型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分发平台的聚合和分发特点:
(一)门户网站、资讯客户端:编辑把关+大众化推送
(二)搜索引擎:多元搜索+算法调度
(三)社会化媒体:人际传播+大众传播
(四)个性化推荐平台:个性分析+算法匹配
(五)视频和VR、AR平台:临场体验+社交传播
(六)专业化服务平台:生活场景+资讯推送
二、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
(一)Web 1.0时代的“大众门户”模式
1、模式特点:
Web1.0时代以万维网为主要平台,以网站的内容为核心的传播模式,可称为大众门户模式。

大众门户模式是传统大众传播的点对面模式的延伸,在这样的模式下,网站扮演着互联网传播中心的角色,而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心,是依靠丰富的内容,网站以内容聚集起用户,由此带来流量。

2、用户特点:
该模式中,用户仍然是线性传播的一端,与网站的地位是天然不平等的。

网民在获取信息方面仍然是被动的。

即使有一定的反馈手段,如留言跟帖,但反馈功能的开关控制在网站编辑手上。

(二)Web 2.0时代的“个人门户”模式
1、模式特点:
在Web2.0及其他技术的推动下,个人门户的模式逐渐浮出水面。

它的传播网络是有无数的网络节点,用户及它们之间的多元连接共同构成的人的关系网络,其特点有:1)每一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2)关系成为传播渠道;3)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4)社交关系网络成为信息的个性化筛选;5)网络传播多层次,且传播路径易于观察。

在这样的网络中,信息传播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复制过程,而是信息的不断再生产过程。

从传播格局上看,个人化门户模式带来了一个“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过程。

2、带来的用影响:
个人门户既是人们与外界进行双向信息交换的窗口,也是他们构建自己社会关系的平台,同时还是网络化生活与工作的基点。

这种个人门户的形成,使得人们对于门户网站客户端的直接访问逐渐减少,这也意味着媒体自建渠道的地位被削弱,由此带来了传媒业格局的变化。

三、新媒体传播主体的扩展
传播渠道与模式的变化带来了“万众皆媒”的景观,过去有专业媒体人主导的大众传播已经扩展为全民参与的传播。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来源,也可能成为信息传播的节点,人们的社交网络成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

个体、政府机构、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通过自己的渠道进行信息发布,与公众进行沟通。

进一步,在未来信息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参与主体不仅是人,机器及万物都成为信息的采集者,机器也可以完成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第二节:从赛博空间到互联网社会:新媒体社会属性的强化
一、赛博空间、虚拟社会和网络社会
(一)赛博空间
赛博空间一词源于加拿大小说家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

研究者认为,赛博空间的四大特征:1)人们的直觉可以摆脱物质身体束缚而在赛博空间独立存在和活动;2)赛博空间可以突破物理世界的界限而穿越时空;3)赛博空间有信息组成,具备操控信息能力的人在该空间内拥有巨大的权力;4)人机耦合的电子人在赛博空间获得永生。

(二)虚拟社会
对于网络中的虚拟及虚拟社会的含义,没有普遍认同的解释,哲学研究者更偏向从符号化、中介化的视角来研究。

虚拟即是符号化,使人类第一次拥有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互交叉,相互包容,从而使人的存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三)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本质上仍然是人与人的关系。

网络社会中,互动的双方不再有身份感。

网络社会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一种社会实存,一种人类生存的全新方式。

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提出,网络社会是一种更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结构。

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节点,在信息时代社会里扮演了核心角色,网络是开放的,结构能够无限延伸。

网络社会的空间特征是一种流动的空间。

二、互联网社会的特征
(一)互联网社会空间特征:解除现实空间约束的流动空间
互联网社会可以轻易地实现跨越物理空间的交流,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可以跨越地域,自由穿行。

互联网在解除物理空间和身体约束的同时,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关系网络的约束,在网络中,人们不仅可以与原有的强关系对象保持亲密关系,也可以将现实空间中的弱关系和弱连接转化为强关系强连接。

互联网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是由电子回路,节点和枢纽构成的,这就是卡斯特所说的“流动空间”。

(二)互联网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个体化节点与服务性枢纽
1、互联网社会基本节点:拥有多重虚拟角色,可自我定位的个体
2、互联网社会中的枢纽:网络服务平台
(三)节点互动:影响互联网社会结构的关键
1、节点间的作用方式:形式多样、结构多样的中介性互动
2、节点的聚合单位群体
(四)网络社会权力结构开放流动
互联网社会的结构,未必会完全沿袭现实社会的社会阶层、社会关系,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
解构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关系,形成一种扁平,平等的社会结构。

网络社会的权力结构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某些精英阶层成员或权力中心失去其位置,同样也有很多因素可以推动某些个体的权力上升。

权力结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第三节从虚拟经济到“互联网+”:
网络经济的发展与服务模式的扩张
虚拟经济是将互联网从现实空间中抽离出来,单纯关注由虚拟互动带来的经济可能。

网络经济不仅仅是虚拟经济,而是现实与虚拟互动的结果。

一、共享经济:需求-资源的新连接模式
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两位社会学教授在论文《社区结构与协同消费》中提出了相关概念“协同消费”。

共享经济被认为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将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包括时间、空间、物体等),就近向需求者提供及时服务,互联网平台对供需进行资源组织和调度管理,形成事实上的产品品牌,平台上的服务供应方以独立承包商身份向需求方提供服务,平台收取服务佣金。

今天被广泛认同的共享经济的典型,如Uber等租车应用都符合这个定义。

关于“共享经济”需要注意的要点:
1、共享经济在今天受到重视,一个重要基础是盈余。

2、参与者们对盈余的贡献一定是以获得利益为目标的。

3、资源的提供者与需求满足者随时可以发生角色互换,这为参与者的收益获得提供了双向可能。

二、社群经济:以社群聚集用户生产力
1)社群经济是指针对互联网圈层用户的经济形势。

2)社群经济的单位是群体,它主要分为将社群作为营销对象,粉丝经济,利用社群进行文化生产三种。

如微博超话中的明星生日众筹就是社群经济的代表形式。

3)社群经济的出现不但体现了互联网环境下弱连接群体的经济潜力,还为互联网平台的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借鉴思路。

但与此同时,利用社群生产力的营销在一定程度上是网络用户数字劳工身份的印证,加大了资本对网络用户的剥削,对扩大贫富阶层分化,传播充裕主义思潮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场景经济:基于场景感知与适配的新经济思维
基于场景思维的服务,如网约车服务等已经在快速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处于极大的流动中。

感知用户所处的场景,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加便利、个性的服务,就是移动服务的基本思维。

从场景视角来开发新媒体产品,推进线上线下经济的融合将是一个大趋势。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强调场景思维的原因:
1、移动互联网中的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得到普遍应用。

2、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为用户所处的场景的数据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场景的构成要素包括:时间、空间与环境、用户实时状态、用户生活习惯、社交氛围等。

场景区分为共性化场景和个性化场景两个不同层面。

四、数据经济:以数据为基础资源的新经济模式
1)数据经济是指基于大数据所形成的一系列经济形式。

如淘宝的用户画像技术,饿了么的场景数据分析都是数据经济的体现。

2)数据经济源于“互联网+”战略的发展,是大数据应用的衍生产品,在未来主要可以应用于健康产业,如健康中国建设,用户健康数据反馈甚至远程医疗行业。

3)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数据经济发展下带来的用户隐私泄露问题,是否会形成用户生活全
程可见的共景监狱是数据经济发展下不可忽视的负面存在。

五、网络经济新模式中的用户角色
随着网络经济迈入共享经济、社群经济、场景经济、数据经济等新兴的经济模式,作为经济的基础节点的用户也迎来了角色的革新。

1)服务的需求者:这是原本用户角色的延用,并且在大数据化作用下用户的精准需求更易抓取。

2)数据的贡献者:用户们的消费记录,浏览痕迹均成为数据经济的基础数据支撑,成为提供服务甚至对产品整体测评的重要依据。

3)资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共享经济中,用户成为服务的提供者,比如嘀嘀打车系统的车主便兼具着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

4)集体生产的创造者:网络经济会涉及社群的生产力,而节点化的用户就是其中的基础一环,如粉丝打榜中衍生的粉丝经济就需要每个粉丝的力量凝结。

5)文化共同体的创造者:作为个体节点的用户在参与经济消费创造的同时还构建了基于经济体系的文化衍生,如粉丝文化就是基于娱乐经济的经济衍生。

第四节新媒体用户的新角色:三重网络中的节点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沿着媒介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三方面逐渐演进,形成了传播网络、社会网络、服务网络三重网络,而新媒体用户作为三重网络中的节点也有了其新的特征。

1)传播网络中的个人节点:传播网络中的用户打破了传统的一对多被动接受模式,逐渐成为凯文凯利口中的产销者,以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身份存在,成为信息流通把关的重要一环。

2)关系网络中的个人节点:社会网络的关系在对互联网用户的行为方面也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放大个人的影响,个人可以凭借新媒体中的关系网络实现舆情的引爆,扩大信息影响。

并且另一方面,用户也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修正自己的行为,呈现戈夫曼所言的前台表演。

3)服务网络中的个体节点:服务网络中的个体主要作为互联网经济的消费者存在,成为构建件互联网经济的底层基础和中坚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