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回升 基础尚不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回升基础尚不巩固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达到7.1%,其中,二季度增长7.9%。透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这一关键数据,综观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不难得出这样一个明确的结论: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迹象十分明显,已进入企稳回升的新阶段。

然而,经济回升基础尚不巩固。有数据比较显示,今年上半年,投资为GDP的增长贡献了6.2个百分点,消费和净出口分别贡献了3.8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而在2007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4.4个、4.3个、2.7个百分点。这就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带有明显的投资拉动的性质。

毫无疑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扩大政府投资是拉动经济最直接的方法,但仅仅扩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不巩固的。为了进一步夯实经济回升基础,就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带动和启动民间投资。当前,一方面受生产订单不足的影响,对于竞争充分的行业,民间投资比较谨慎;另一方面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垄断行业,由于投资开放度低、市场准入门槛高,压制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打破垄断行业各种有形无形的限制,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无疑是稳固经济回升基础的一个关键。

今年上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5%,金融机构人

民币贷款增长34.4%,均创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货币供应量和贷款的天量增长,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担忧。有舆论甚至认为,经济企稳之日,应是现有刺激经济政策退出时机之时。这就涉及到怎样正确处理保增长和防通胀的关系问题。

很显然,当经济回升的态势刚刚出现而基础尚不巩固的时候,保增长仍然是放在第一位的。对此,有人形容说,经济企稳回升,就像驾驶汽车爬坡,不进则退,需要紧踩油门,脚底稍有松劲就会倒退。所以,在经济企稳回升的新阶段,怎样才能夯实经济回升基础?最关键的仍然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容有丝毫犹豫和动摇。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担忧,不能成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的理由。这是因为,当CPI和PPI在今年上半年仍然都是负数的情况下,对通货膨胀的评估,只能看作是在局部出现的萌芽,完全没有必要惊慌失措。而股票价格的上涨,即使出现了一点儿泡沫,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毕竟在经济回升的态势刚刚出现的时候,股市的走牛总比走熊要好一些,不但有利于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也有利于恢复股市的融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夯实经济回升基础,就要进一步发挥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作为在中国经济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产业,中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关乎全局的,

是不可替代的,可以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从1978~2008年,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1.98%,支撑了GDP 年均增长9.60%。恰恰是由于中国工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就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提高到9.1%。可以说,工业率先企稳回升,支撑了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特别是5月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比4月份增长42%;上半年汽车销量超过600万辆,在数量上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所以,为了使工业的这种支撑作用发挥得更有力一些,中国工业理应在大范围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过程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眼前的回升基础尚不牢固,或者说还相当脆弱。从国际上看,经过危机冲击后的金融体系开始趋稳,但也不能排除出现反复,比如近日传出了美国老牌商业贷款机构面临破产的消息。实体经济仍在下滑之中,何时见底还有较大不确定性。即使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如多数预测的那样,在2010年某个时候呈正增长,其复苏之路也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复苏不可能复制原有的经济结构,会伴随相当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改革,如美国储蓄率上升的同时消费率相应下降。这些变化除了引起短期冲击外,还将在中长期对我国的外需空间形成结构性制约。

从国内看,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不可能长期实施,越往后,空间越小;社会实体经济投资刚开始回升,信心还不稳定;消费增长有政策支持的因素,就业和收入下降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可能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应当继续抓紧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重民生、促改革的一揽子计划不动摇,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四个着力”,即着力支持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增长,防止资金分流助推资产价格过快上升;着力支持社会投资的恢复和增长,使之逐步成为投资回升的主要力量;着力扩大居民消费,为经济中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拓宽空间;着力推进产业调整和技术进步,培育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点。

尽管出现危机冲击和经济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增长潜力并没改变。但要把这种潜力充分发掘出来,使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增势,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要在这方面取得大的进展,又必须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推动体制创新。对不少改革来说,经济调整期是难得的有利时机。因为在这个时期,经济关系绷得不是很紧,价格水平较低,改革共识较多,大的调整容易被大家接受,所以有一个“不失时机”的问题。

这次经济下滑,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外部冲击的原因,也有国内经济周期性回调的原因。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规律性现象,我们要防止的是

大起大落。当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后,一定幅度的回调难免,也有其必要性。我们经常强调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许多事情应当也有条件在经济回调期去做,包括淘汰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低效和无效产能,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节能减排,培育新增长点等。特别是当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后,应当把更多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我们所期待的经济回升和新一轮增长,不是对原有增长结构和机制的简单复制,而应有一个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坚实基础。

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特征明显的浙江省,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首当其冲,一季度GDP增速降至全国倒数第二。面对困难与压力,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以坚韧、冷静、理性、作为的态度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在经济环境不利的阶段,近3个百分点的增幅,其含金量不同以往。指标变化的背后,是一个东部地区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过程,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式的“凤凰涅槃”,经过这番洗礼,一个新的浙江将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崛起。

形势越严峻,越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季度仅有3.4%的GDP增幅,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逼着浙江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逼着各级政府伸出“有形之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