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公布课咏华山教学实录与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公布课咏华山教学实录与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公布课咏华山教学实录与说课稿江苏省第十一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咏华山师:今天咱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再读一遍生再读师:对,看教师写课题。

板书:咏再读师:“华”要求小朋友会写,伸出手指,跟教师一路写。

上半部份不着急,上半部份咱们在“花”那个字里见过,对吗?接下来,一横要写得长长的,好托住上面。

“山”咱们都学过,再读,读那个词。

生读“华山”师:小朋友,那个字你还在哪儿见过?生:妈妈有时说谁家住在华联。

师:哦,华联超市对吧?师:你注意到了,对的,生活中也能识字的。

生:上幼儿园时,有个朋友姓华,叫“华~~”。

师:那个字是她的姓,是不是啊?师:对,小朋友们,留意生活咱们能识字,但那个字在这儿读第四声,再读。

师范读师:华山是一座山,我明白咱们连云港有一座全国文明的花果山,你们去过吗?花果山很高很高。

今天咱们要熟悉的华山可比花果山高多了,有三座花果山加起来那么高,你们看(出示图片)师:你想说什么?生:华山真高!生:华山山上有屋子。

师:咱们抬头仰望,你会说什么?生:华山比花果山高多了!师:是啊,凡是见过华山的,都以为他很高很高。

书中有如此一句话:出示文中句子:啊!华山真高啊!师:谁会读?指名读。

师:字音都读正确了,但华山还不够高,谁能把它读的高一点。

生读齐读师:是啊!古时候,有个小孩随着他的先生就登上了高高的华山。

他是谁呢?谁来叫他的名字?出示名字指名读齐读师:对,他几岁呢?出示年龄师:对,我想问问,小朋友们几岁啊?生:七岁、八岁、八岁半师:说得很精准。

看来寇准跟咱们差不多大,比大多数小朋友小一点。

他是咱们的小弟弟,是不是啊?只是,他生活在一千连年前的时期,那个时期叫?出示:宋朝生读注意平舌音,再读师:对,此刻咱们明白了,登上那座高高的华山的那个小朋友叫?那年他几岁?他生活在一千连年前的?小寇准登上了高高的华山,他像小朋友适才一样,不由自主的赞扬起华山来,他是如此说的,小朋友看,认真听。

1小语咏华山教案+实录+反思

1小语咏华山教案+实录+反思

《咏华山》教学案《咏华山》教学案《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咏华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谈话激趣师:、同学们曾经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啊?生:我去过上海。

生:我去过黄山。

生:我去过常州恐龙园。

师:那你们去过是险峻的华山吗?生:没有!师板书:华山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名字吧!师:领读“华山”。

这是个多音字,他还有另外一个读音读作huá,谁会来给它组词.生1:中华生2:华丽生3:精华师:同学们的词汇量真大,当我们用作山名和人名的时候,读第四声.师:我们一起来学写这个“华”字,谁有好的办法来记住它呢?生:我们学过“花”把花的草头去掉,在下面加个十。

师: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真不错,谁还有好的方法来记忆?生:“华”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化学的“化”,下面是“十”。

师:这种记忆的方法也很好。

老师这儿有个歌诀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诀:华字六笔要记好,十字上边花落草。

我国古代称华夏,汉代华佗医道高。

生齐读师:记住了这个字,那在田字格中应该怎么写呢?师讲解:上面一部分应该写在横中线以上,要紧凑一点,下面的十要舒展,一竖应该是悬针竖,第三笔是撇,不是竖弯钩.生书空在习字册上描红一个,写一个。

师:(放华山图,配诗)这里还有一首赞美华山的诗。

师:这就叫“咏华山”(板书咏)生齐读课题。

师: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打开课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吧!二、初读课文师:同学们听我来读一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也来读一读,老师这儿有要求,请看清要求再读课文吧!出示要求:字音读准,词儿连读师:这些生字词你们认识吗?大家自己先读读。

生:(自由读)登华山沿着山路艰难爬上山顶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师:大家读得多认真呀!谁来说说,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小寇准登的是华山,小朋友们来登词语山。

生:(读)登华山沿着山路艰难我要提醒大家,登华山的“登”是后鼻音。

艰难的“难”是鼻音。

师:小老师当得真认真!生:我还要提醒大家:艰难的“难”是鼻音。

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后反思及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后反思及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后反思及评课稿《咏华山》教学反思《咏华山》是苏教一年级下册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表达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刻画了华山的宏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伶俐才华。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形。

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通过朗诵感悟,进行朗诵指导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中我要紧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第一转换角色,引入情境。

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呢?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此刻,咱们也和文中的师徒俩一路去登华山,去看风光。

”让他们转变成文中的人物去念书,用文中的视角去观看、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的阅读真正做到“入情入境”。

第二细读课文,借文悟诗。

明白得课文内容,学生很容易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因为课文本身确实是用语言来描述诗歌的意境,再配合丰硕的画面,稍做引导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感染,做到入情入境。

可是要把课文描述诗歌意思的句子与诗歌原句结合仍是重点。

我在领会文的时候,就把诗有机的融进去,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诗和文联系起来,悟文又悟诗,借文悟诗,文与诗相辅相承。

可是,在我这节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课堂我的一些提问不明确,从而致使学生对问题的明白得不够清楚。

对学生也缺乏必要的评判,这都需要在尔后的教学中改良。

《咏华山》教学反思《咏华山》是苏教一年级下册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表达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刻画了华山的宏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伶俐才华。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形。

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通过朗诵感悟,进行朗诵指导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中我要紧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第一转换角色,引入情境。

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呢?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此刻,咱们也和文中的师徒俩一路去登华山,去看风光。

同上一堂课不同的精彩——小学语文咏华山评课稿

同上一堂课不同的精彩——小学语文咏华山评课稿

文档根源为 :从网络采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写 .支持 .同上一堂课不一样的出色——小学语文《咏华山》评课稿期我校要点抓了校本教研,我在语文低语组,经过几轮的教研下来,受益匪浅。

可有一天,忽然通知要在各教研组睁开“ 同上一堂课”的商讨活动。

内心不知是什么味道,由于几轮教研中让我有收获,也有疑惑,不知这些疑惑该怎样解决,因此我期望同上一堂课,希望在新的一轮教研中有所打破,解信心中的迷惑。

我在小学语文低语组,就参加了同上一堂课的议论。

这堂课的内容是《咏华山》,主要有庞老师肩负教课。

我们其余老师参加议论和教课方案的优化。

而后再有吴琼老师执教,再进行议论的商讨,经过对照能使我们组内全部的成员有所打破。

在这两堂课中,我看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了根本表现。

讲堂上,学生感觉到了一种和蔼、和睦、活跃的氛围,教师成了学生的亲近朋友,他们的个性获得充足的显现:或怀疑问难,或相互议论沟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能力获得了充足的锻炼,学生真实成为了讲堂文档根源为 :从网络采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写 .支持.的主人。

讲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课理念,崭新的教法与教课手段,开放的教课风格,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赏识之余,更多的是深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领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急感。

详细的好多细节我就不在这里睁开,此次教研活动的最大感悟是学校是要求每个老师各自先假想一份教课方案(个人备课),再议论集体备课的,但是我准备的不够,能够说老师们议论时我好多方面都未曾想到过,以致在整个议论过程中我没有自己的看法,完整不过一个旁观者。

可是看到我们此外的老师每一个都那么仔细,我真的感觉很惭愧,感觉自己跟他们脱节了,汗颜!在整个议论过程中,让我感觉很深的另一个方面是:合作的乐趣与财产。

教师之间的议论是一种合作,在此次议论中,关于整个教课方案的优化,学生可能状况的预设都比一个人孤立无援考虑的更全面。

关于我来说,学到的不不过是对这堂课教课内容的理解,更是一种方法的感悟。

创设情境,自读感悟<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天堂荷

创设情境,自读感悟<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天堂荷

创设情境,自读感悟<咏华山>堂教学实录及品评--天堂荷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6创设情境,自读感悟——《咏华山》堂实录及品评苏州工业园区娄葑第一中心小学沈美琴上个星期,我有幸赴叶圣陶实验小学参加了苏州市小学语文改实验观摩实验活动,受益匪浅,尤其是《咏华山》这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友情提醒:查找本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文题目)《咏华山》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节我们继续学习第2,读题。

生:咏华山。

师: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教师很快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评: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二段师: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是啊!华山很高很高,老师告诉你们,跟这个教学楼相比,华山要200多个教学楼那么高。

(评:首先,听老师读后,学生整体感知了华山的高。

老师让学生边听边想这样就将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多媒体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老师请了两个学生读)师:老师听出来了,华山还不够高。

听老师读。

(范读后再请学生读)师:这一次华山真的高了。

【优质】咏华山评课-实用word文档 (16页)

【优质】咏华山评课-实用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咏华山评课篇一:咏华山评课稿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

(生齐读课题)2、(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生齐答)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4、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二、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华山图)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1)(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播放华山的录像,师配解说语)再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的这句话。

(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理解华山的高。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指导背诵。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_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_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_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摘要:(生齐答)3、(出示寇准写诗)指名,(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是呀华山真高呀课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高,(出示古诗和句)(5)理“回首”思、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课题)、(出示课件)古候有孩儿跟着先生这孩儿就是那年(生齐答)3、(出示寇准写诗)指名、你们知道这首诗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评复习导入通看填空题背段指名《华山》既检了学生课学习情况又突出了课教学重引导学生了了诗人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匠心】二、细课、(课件出示华山图)生由二然段边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是呀华山真高呀课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高?(生二然段边边)()(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山都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轻声地边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重培养学生想象力让学生想象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学生心雄伟、高印象】(播放华山录像师配说语)再指导朗课件出示这句话(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理华山高)【评学生从课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奇师处播放华山录像画简笔画学习二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步感知华山“高”这特】()齐(3)指导背诵3、二然段还有句话也写了华山高呢看看谁细心能把这句话出(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指名()(指黑板)是呀难怪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生齐啊华山真高哇、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风光吸引住了不由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禁)【评重视词语积累能结合课容指导学生理成语思学生很快就理了显得水到渠成】三、借悟诗渡寇准也和样情不禁地赞美起华山、课件出示诗句()指名()生课诗句思(3)课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上更无山与齐”思?(出示古诗和句)()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思呢?(出示古诗和句)(5)理“回首”思【评教学程抓住重段落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精妙】(6)请女生诗句男生课句子、结学法3、指导朗、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5、是呀寇准年纪就能做出这样诗难怪先生连连头称赞(——出示三然段齐说)6、让我们捧起再次咏华山齐课四、课外延伸、提供课前收集描写山诗生由练、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3、鼓励学生课集关山古诗【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五、学习生指导写(出示)岁华齐、指名、学习“山头”领3、看看这三有什么共?、你们看这三田格什么位置?5、结写6、生描红师巡视【评写前教者特让学生和课寇准比比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写教者重学生差异对些写姿势不学生加强辅导助学生养成良写习惯】评课《咏华山》是种新课型——“包诗”教学教者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串讲课引导学生领悟华山雄伟、壮丽和寇准聪明、有才华教者以新课标指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思维特以直观、形象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性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声琅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直观化课二然段是学习重也是学生理难突出教学重突破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教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如播放华山录象让生动、传神图象突出华山险峻和高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教者还把板容设计成了简笔画化抽象直观使学生很快就理了二段重句轻而易举地看着简笔画背出了重句二、感悟、推敲真切体会境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脚下、那么近、山腰、朵朵白云”以及古诗“回首”等重词语反复朗、品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得有滋有味领略了语言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壮丽三、以学生主体重视能力培养教学教者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由思考尽情表达教者重视能力培养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训练引导学生理“情不禁”;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系上下理课容;重视思想教育通对课理和诵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学习寇准认真学习态……当学生把握不准教者及起到了抛砖引玉作用学生得更精彩更具韵味提高了学生欣赏水平总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如教者能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差异教学相信定能让课堂更加高潮迭起。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咏华山》评课报告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咏华山》评课报告

《咏华山》评课报告《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的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

诗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还配有情境图。

本课的教学执教者李老师共设了四个教学环节:1、揭题谈话,感受华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4、仔细观察,学写生字。

李老师教学时,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串讲课文,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李老师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

李老师使用的新理念、新观点,巧妙构思各个教学环节的识字教学,颇为称道。

在第一环节“揭题谈话,感受华山”时,在处理“华”这个字,李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在生活中去发现: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然后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去感受,其实仔细观察生活中也可以识字。

学习了华字的音形进而引导孩子感受华山的高。

至此就完成了华字音形意结合的生字教学。

在第二环节处理山顶山路山腰间以山字开头的词语时,李老师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孩子来理解词语。

通过给顶扩词的方式又理解了树顶,头顶,楼顶等词语。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朗读词语,李老师还让孩子们以登词语山的方式,把词语朗读的难度有梯度的呈现,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登山游戏中学会读准这些词语。

在“咏”字的处理上,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已知经验,借助背过的《咏鹅》《咏柳》这样的小诗,更深刻的理解“咏”字的字意。

在最后一个环节写字教学,李老师教了“华”“间”“岁”“代”四个字,从整体布局到基本笔画,引导学生经历“读贴——临写——描红——对照——修正”的过程,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扎实有效。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养成教育很重要,李老师在板书时,笔画不规范就习惯性的用手涂抹,应该擦掉重新写,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不用橡皮用手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咏华山》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教师很快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评: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二段师: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是啊!华山很高很高,老师告诉你们,跟这个教学楼相比,华山要200多个教学楼那么高。

(评:首先,听老师读后,学生整体感知了华山的高。

老师让学生边听边想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多媒体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老师请了两个学生读)师:老师听出来了,华山还不够高。

听老师读。

(范读后再请学生读)师:这一次华山真的高了。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师:谁来说说?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上个星期,有幸我赴叶圣陶实验小学参加了苏州市小学语文课改实验观摩实验活动,受益匪浅,尤其是《咏华山》这一课,给我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当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咏华山》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初中年级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授课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后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哎呀!龙山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九华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教师很快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评: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异类,让高中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二段师: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想想华山真高呀!师:是啊!华山很高很高,老师告诉你们,跟这个教学楼相比,华山要200多个教学楼那么高。

(评:首先,听老师读后,学生整体感知了华山的高。

老师让学生边听边想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四围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多媒体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老师请了两个学生读到)师:老师听出来了,华山还不够高。

听老师读。

(范读后再请学生读)师:这一次华山真的高了。

师:华山怎么样有多高呢,我们偷偷地跟小寇准上去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脚下远远近近的山及都在自己的脚下。

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

(生齐读课题)2、(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生齐答)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4、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二、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华山图)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1)(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播放华山的录像,师配解说语)再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的这句话。

(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理解华山的高。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指导背诵。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三、借文悟诗。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_小学教案北师大版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_小学教案北师大版
第1页 共8页
生声音洪亮地读。 师:听出来了,山确实很高。 师:其实,在我国陕西省境内就有一座宏伟壮丽的高山,它就是 华山。师在“山”字前板书“华”字。小挚友们通过上节课朗读 课文,对华山已有了必须了解。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课文中那位 小挚友一起去登华山,看看你觉得华山怎样? 师出示“他们沿着山路……飘着朵朵白云”一段话,生自由读。 师在黑板上画一幅“高山”的简笔画。 师:刚刚小挚友们一起读这段话,教师听说华山的山路很窄,假 如大家一齐读,确定登不上山顶。请小挚友们各自读,再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很高! 师:专心读书了。 生:很美丽! 师:能一边读书一边专心感受。 师:小挚友们,能通过读,把你心中感受到华山告知教师吗? 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 生:他们沿着山路困难地爬上山顶。 师:教师觉得他们没费力就登上去了。我们和那位小挚友、先生
第5页 共8页
师:读读前面这段话。生自由读前面一段话。 生 1:我知道“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是举起头看到 太阳很近…… 师:“头”怎么举起? 生 2:我知道,“举头”就是抬起头,边说边“抬头”做动作。 师:知道了“举头”就是抬起头。 生 1:回过头来看看,白云很低,在脚下。 师:不对,诗句中没有“头”这个字。 生 1:“回首”就是“回头”。 师:我懂了。前两句意思呢? 生 1:不懂。 师:再读读前面一段话。 生自由读前面那段话。 生:教师,我知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于齐”是说只有天在华 山上面,其他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师:“齐”什么意思。 生:惊奇。 师:可不是惊奇的意思。〔师拿出两支一样长短的粉笔〕,这两支 粉笔怎样? 生:一齐。 生:一样高。
第6页 共8页
师:有没有山和华山一齐、一样高? 生:没有。 师:教师知道了,这首诗也是说华山很高。能读读告知教师吗? 生自由读。 生读 师:能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吗? 生:一边动情地读,一边配上动作。 师:好诗!好诗! 师:华山是“五大名山”之一,登上华山,看到这宏伟壮丽的风 光。你的心情怎样? 生:开心。 生:安适。 师:你宠爱华山吗? 生〔齐答〕:宠爱! 师:下面就请小挚友们自由读 2 节,边读边想象登上华山看到的 漂亮风光。 生自由读 2 节。 师:这节课我们跟随那位做诗的小挚友一同巡游了华山,大家知 道那个小挚友是谁吗? 生:寇准。 师:他是我国宋朝闻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做这首诗时才 7 岁。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案例评析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案例评析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案例评析《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课型---- “文包诗”。

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评评,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片段1]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看。

(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完后把你看到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你刚才交流的告诉大家?生:我在华山顶上看见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看见了远远近近的山都像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看见了白云在山腰间飘动。

师:小朋友读了这两句就看见了蓝天、白云、太阳和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真会读书。

师:你觉得华山的景色怎样?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丽。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迷人。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奇特。

师:是啊,华山的景色真美啊!老师这儿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组合画成一幅画。

(请学生自由画图,一生板演)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样?生:我觉得他把太阳画在小孩的头顶上很好。

因为华山很高,太阳看起来离我们很近。

师:你说得真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他把山画在小孩的脚下很好。

因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

师:那你觉得华山怎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很高,高得山都在自己脚下了。

生: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

师:那你觉得白云该画在哪里?你来画给大家看看。

(生重新画)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生:因为山腰是在山的中间,所以要画在山的中间。

师:你不仅看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

1一下《咏华山》教案+实录+反思

1一下《咏华山》教案+实录+反思

《咏华山》教学案《咏华山》教学案《咏华山》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咏华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知道《宝莲灯》中,沉香的妈妈被压在什么山下吗?生:华山。

(异口同声地说)师:(板书:华山)我们的祖国名山众多,各有特色。

如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还有我们今天要来赞美的西岳华山。

我们一起来读读它的名字,好吗?华山生:(齐读两遍)华山。

师:(出示小黑板)“华”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huá,中华,华夏。

当我们用作人名或山名的时候,读第四声。

(师领读)生:(齐读两遍)师:我们一起来写一些吧!(师范写,强调:第三笔是撇,不是竖弯钩。

)生:(书空:华)师:我国古代的一位小诗人写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出示华山图,配诗)这就叫“咏华山”。

(板书:咏)小朋友们也来赞美一下华山吧!生:(自由朗读古诗)师:谁来赞美一下华山的?生1:(朗读古诗)师: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华山,好吗?生:好。

(齐读古诗)师:这首诗就藏在课文中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师:小朋友们,读课文的时候不要忘了标上小节号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小节)师: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几小节呢?生:……师:古诗的前面是冒号,说明前一句还没有结束,所以古诗是跟在前面一自然段,不作为一小节。

小朋友们读得都很认真,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听的时候要注意自己没有读准的音哦!(师范读)生:(听)师:老师读得好吗?你们想跟老师比比吗?我们的生字宝宝被小朋友们动听的读书声唤醒了,他们迫不及待地要跟你们认识呢!让我们认识完生字宝宝再来比,好吗?生:好!师:(出示生字词:沿着艰难山顶山腰间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宋代寇准七岁)先自己读一读吧!生:(自由读生字词。

)师:哪一位小朋友觉得自己读得好,想给大家领读的?生1:(领读生字词)生2:(领读生字词)师:你们都想做小老师吗?那就每人做一次小老师,读给你的同桌听吧!生:(读生字词给同桌听。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在写字前,教者特意让学生和课文中的小寇准比一比,调动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写字时,教者注重学生间的差异,对一些写字 姿势不好的学生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
评课: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 文包诗 。教学时,教者紧扣 啊,华山真高 啊! 这句话串讲课文,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寇准的聪明、有才 华。教者以新课标为指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 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
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 华山真高呀! 并由衷地发出了赞 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 的壮丽。
三、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者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 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尽情表达。教者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 情不自禁 ;重视学法指导,
(1)指名读。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的意思?(出示 古诗和句意。 )
(4)哪句话写了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 句意)
(5)理解 回首 的意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华齐
1、指名读。
2、学习 山字头 ,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幺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幺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后反思及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后反思及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后反思及评课稿《咏华山》教学反思《咏华山》是苏教一年级下册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通过朗读感悟,进行朗读指导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首先转换角色,引入情境。

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呢?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现在,我们也和文中的师徒俩一起去登华山,去看风景。

”让他们转变为文中的人物去读书,用文中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的阅读真正做到“入情入境”。

其次细读课文,借文悟诗。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很容易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因为课文本身就是用语言来描述诗歌的意境,再配合丰富的画面,稍做引导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感染,做到入情入境。

但是要把课文描写诗歌意思的句子与诗歌原句结合还是重点。

我在领悟文的时候,就把诗有机的融进去,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诗和文联系起来,悟文又悟诗,借文悟诗,文与诗相辅相承。

但是,在我这节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课堂我的一些提问不明确,从而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清晰。

对学生也缺乏必要的评价,这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郝燕老师《咏华山》教学反思《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临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通过文配图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敏过人,很有才华。

一、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教材提供的资料来帮助学生来理解《登华山》这首诗:1、借助图画阅读:先看插图,再读全文,结合简笔画,无须多费唇舌,华山的高在学生的脑海中已有了具体的印象。

《咏华山》评课稿

《咏华山》评课稿

《咏华山》评课稿《咏华山》一课的重点是课文的第二段,也是教学的难点。

这一段是典型的“文包诗”课型。

课堂上,教者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充分运用课件、绘画等教学手段,以文解诗,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感受寇准的聪明才华。

整节课上得酣畅淋漓,教者以学生为主导,用大量的表扬、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活跃思维,有感情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一、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者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尽情表达。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有部分学生的朗读很出色,但也有部分学生的朗读出现了表演式的夸张倾向。

就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具体指导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在“感”的生发上再动动脑筋,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有感而读,那样的读才是真的“有感情”,否则,极有可能会陷入“为读而读”的纯粹技巧朗读。

虽然低年级学生需要朗读的技巧,甚至可以有单独的课时进行训练,但在为理解而读的学习中,如果过多掺杂了“技巧”朗读,对内容的理解帮助意义不大。

“有感情朗读”本身是目标,同时也是途径或工具,但不宜把“有感情朗读”理解为一种方法。

如果理解为一种方法,而方法是可以训练而得的,就容易限入以有感情兰度技法为目的的误区。

二、通过课件、简笔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课文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文,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教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让生动、传神的图象突出华山的险峻和高,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

教者还把板书内容设计成了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第二段中的重点句,轻而易举地看着简笔画背出了重点句。

在感受华山之高时,教师先板画了高山,在品读感悟小诗人眼中看到的景物时,提问学生太阳和白云应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再回到课文中的语句,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华山的高,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

有时直观的图片和视频未必能完全地让学生进入情景,我认为本堂课上的简笔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咏华山教学实录与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咏华山教学实录与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咏华山教学实录与说课稿江苏省第十一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咏华山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再读一遍生再读师:对,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咏再读师:“华”要求小朋友会写,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

上半部分不着急,上半部分我们在“花”这个字里见过,对吗?接下来,一横要写得长长的,好托住上面。

“山”我们都学过,再读,读这个词。

生读“华山”师:小朋友,这个字你还在哪儿见过?生:妈妈有时说谁家住在华联。

师:哦,华联超市对吧?师:你注意到了,对的,生活中也能识字的。

生:上幼儿园时,有个朋友姓华,叫“华~~”。

师:这个字是她的姓,是不是啊?师:对,小朋友们,留心生活我们能识字,但这个字在这儿读第四声,再读。

师范读师:华山是一座山,我知道我们连云港有一座全国文明的花果山,你们去过吗?花果山很高很高。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华山可比花果山高多了,有三座花果山加起来那么高,你们看(出示图片)师:你想说什么?生:华山真高!生:华山山上有房子。

师:我们抬头仰望,你会说什么?生:华山比花果山高多了!师:是啊,凡是见过华山的,都认为他很高很高。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文中句子:啊!华山真高啊!师:谁会读?指名读。

师:字音都读正确了,但华山还不够高,谁能把它读的高一点。

生读齐读师:是啊!古时候,有个小孩跟着他的先生就登上了高高的华山。

他是谁呢?谁来叫他的名字?出示名字指名读齐读师:对,他几岁呢?出示年龄师:对,我想问问,小朋友们几岁啊?生:七岁、八岁、八岁半师:说得很精准。

看来寇准跟我们差不多大,比大多数小朋友小一点。

他是我们的小弟弟,是不是啊?不过,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时代,那个时代叫?出示:宋代生读注意平舌音,再读师:对,现在我们知道了,登上那座高高的华山的那个小朋友叫?那年他几岁?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小寇准登上了高高的华山,他像小朋友刚才一样,情不自禁的赞叹起华山来,他是这样说的,小朋友看,认真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6
执教教师:高月
听课、评课教师:吴琼恬
一、
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

(生齐读课题)
2、(出示)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
,那年。

(生齐答)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4、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加“华山”2个字)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
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二、细读课文。

、(出示华山图)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1)(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播放华山的录像,师配解说语)
再指导朗读出示的这句话。

(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理解华山的高。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
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指导背诵。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三、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出示诗句。

(1)指名读。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学法。

3、指导朗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


、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评:在写字前,教者特意让学生和课文中的小寇准比一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写字时,教者注重学生间的差异,对一些写字姿势不好的学生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评课: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

教学时,教者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串讲课文,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教者以新课标为指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
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书声琅琅。

一、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直观化。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文,
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教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如播放华山的录象,让生动、传神的图象突出华山的险峻和高,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

教者还把板书内容设计成了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第二段中的重点句,轻而易举地看着简笔画背出了重点句。

二、感悟、推敲文字,真切体会意境。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教者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以及古诗中的“回首”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
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

三、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者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尽情表达。

教者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思想教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诵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小寇准认真
学习的态度……当学生把握不准时,教者及时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总之,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如果教者能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差异教学,相信一定能让课堂更加高潮迭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