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人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治疗方法
胃贲门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胃贲门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拥有健康的身体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疾病所困扰着,但是总是由于我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总是导致疾病的发生,肿瘤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可怕的一种疾病,往往让很多人谈之色变,其中胃贲门间质瘤就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癌变,下面一起了解下胃贲门间质
瘤的治疗方法。
贲门(英语:cardia )胃与食管相连的部分,是胃上端的入口,食管中的食物通过贲门进入胃内。
贲门处有肌肉能舒缩,防止进入胃的食物和胃酸等反流入食管。
贲门松弛会导致食管的腐蚀与炎症。
贲门癌会导致食物堵塞难以下咽。
食道粘膜在贲门处与胃粘膜相接。
此处的食管下段括约肌能起到收紧胃上口的作用,在胃蠕动过程中防止胃内容物返入食道,从而避免胃酸烧伤食道内壁(胃壁本身可以耐酸)。
正常人体即使在平躺或倒置时,胃内容物也不会返流进入食道,也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作用。
一些婴儿在吃奶后平躺容易吐奶,其原因之一也是贲门肌肉比较薄弱。
胃贲门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胃部间质瘤应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巩固治疗,以防复发和转移.放化疗虽然近期效果较好,但是它们会给患者带来消化道刺激,骨髓抑制,心,肝,肾功能的损伤等副作用,中医药有扶正培本,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并对放化疗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同时还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所以说中西医相结合是提高肿瘤治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上面就是对胃贲门间质瘤的治疗方法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疾病的治疗方法是比较重要的,但是我们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并且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这样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于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贲门癌不可怕科学的治疗方法带来希望
科学治疗方法可以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和生活质量
科学治疗方法可以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与患 者心理支持
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调整
诊断:明确贲门 癌的类型、分期 和患者身体状况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诊断结果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 案,如手术、放 疗、化疗等
治疗方案的调整: 根据治疗效果和 患者身体状况调 整治疗方案,如 调整药物剂量、 改变治疗方式等
筛查与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通过胃 镜或食管镜检查贲 门部病变
活检:对可疑病变 进行活检,以确定 是否为贲门癌
影像学检查:如CT 、MRI等,了解肿 瘤的大小、位置和 周围组织关系
实验室检查:如血 常规、肝肾功能、 肿瘤标志物等,评 估病情和预后
贲门癌的治疗方 法
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开胸手术、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手术目的: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复发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等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按时服药等
贲门癌的科学治疗方法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贲门癌的早期发现与 预防
02
贲门癌的治疗方法
03
科学治疗贲门癌的重 要性
04
个体化治疗与患者心 理支持
05
贲门癌治疗的未来展 望
06
贲门癌的早期发 现与预防
早期症状与体征
吞咽困难:早期贲门癌患 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尤 其是吞咽固体食物时
胸骨后疼痛:部分患者可 能出现胸骨后疼痛,尤其 是在吞咽食物时
内镜下治疗
内镜下切除术:通过内镜切除肿瘤,保留正常组织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利用射频能量消融肿瘤 内镜下光动力治疗:利用光敏剂和激光照射杀死肿瘤细胞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在狭窄的贲门处放置支架,缓解吞咽困难
胃镜下活检诊断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后病理对比分析
作者单位:311300杭州,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章红姣,俞利辉);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赫永金)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非浸润性的癌前病变,WH0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高级别,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HGIN )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1]。
目前,胃镜下活检作为胃黏膜病变诊断最常用的技术,对HGIN 诊断极为重要,但由于胃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与胃癌高度相似,胃癌患者更容易被误诊为HGIN ,导致HGIN 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术后升级率偏高[2],且HGIN 在转移倾向、侵袭性和及治疗方式上与胃癌有较大不同,一旦误诊将会对临床治疗干预产生严重影响[3]。
为进一步明确HGCIN 术前活检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的差异情况,本研究对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结果比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胃镜活检诊断为HGIN ,并在1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43~77岁,平均(58.67±5.82)岁。
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无规律性腹痛及大便隐血等,本研究已在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于胃镜活检诊断后1个月内行肿瘤切除术或根治术;②年龄43~77岁;③术后行病理组织学诊断;④患者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同意书。
排·经验交流·胃镜下活检诊断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章红姣赫永金俞利辉【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活检诊断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HGIN )与手术后病理的关系。
方法2010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胃镜活检诊断为HGIN ,并在1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和对比患者术前胃镜下活检结果以及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
探究ESD术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安全性
2. 1活检检出率 活检检出率为90.00%,较病理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见表 1。
收稿日期:2020-04-15
• 989 •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Vol. 34
No.7
2021
表1
检测类型 活检检测(=120) 病理检测(=120)
在此次研究当中,活检检出率为90. 00%,此数字比相关
研究的报道高;且在使用ESD手术治疗的时候,有10%〜 30%的可能性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类型具体为穿孔和出血,但 是在此次研究中,并发症最高的为出血占比16. 67 %,迟发性 出血为6.67%,穿孔仅为4. 17%,这就表示ESD手术的并发 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可以饮水,为患者创建静脉留置通道,为 了减轻胃肠蠕动需要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间苯三酚药物 治疗,进入手术室之后,专职麻醉人员需要采取常规方式进行 气管插管麻醉处理,静脉全身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密 切监测药。 12.2 ESD)操作方法
综上所述,针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行治疗时,采 取ESD手术疗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较 高。
参考文献
1刘鹏军,葛亚强,王晓燕,等.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 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价值及术后病理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 病学杂志,2015,24(12):1433〜143 6.
Key words ESD surgery;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of gastric mucosa; safety
990 ・
ESD手术疗法发展时间较短,属于新兴技术的一种,在治 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期间,呈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且 安全性较高,不过在使用该疗法的时候,需要谨慎评估患者的 癌变合并情况。2004年日本胃癌联盟发布了第2版的胃癌治 疗指南中对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切除的适应征进行了更新,明 确内镜切除疗法在早期胃癌治疗期间,可以应用于2cm内外 的患者,确保患者不存在溃疡的黏膜内癌,且不需要关注肿瘤 的大小,甚至可以在伴有溃疡的30mm直径肿瘤群体当中进 行治疗。
食管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形态分析
【 关键词 】食 管 高级 别上 皮 内瘤 变 形态 国 内外分
型
我 国为食管癌高发 国家 , 食管癌 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 已
成为肿瘤疾病死亡 的主要原 因之一 , 要 降低食管癌 的病死率和 提高食管癌治疗后 的生存率 , 早期发现 、 早期诊断 、 早期治疗至 关重要 。为进一步提高对食管黏膜高级别上皮 内瘤变的认识 ,
2 结 果
步加深对其 的认识 , 提 高检 出率。 方法
级别上皮 内Leabharlann 变形 态进行分析。 结果①部 位 : 上段 2 0 . 8 %, 中
段6 6 . 7 %,下段 1 2 . 5 %;②长度 : < 1 c m 4 . 2 %, 1 c Ⅱ 1  ̄ 3 c m 7 5 %, > 3 c m2 0 . 8 %; ③ 形态 : a ) 按 国内分型 : 脱 色糜烂型 3 3 . 3 3 %, 黏膜
为明显浅染或 不着 色者取病检 , 并诊断为高级别上皮 内瘤变的
2 4例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省交界的太行山区发病率最高t a ] 。食管癌 的高发病率 和高病死 率 已成为肿瘤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过去 的 4 O年里 , 食 管 癌 5年生存率只有 1 0 %, 主要是就诊时 8 0 %的病例已经广泛转 移扩散 。 随着近 2 0年来人群健康 意识 的增强 、 设备 和诊断水平 的不 断提高 以及各种治疗 的早期介入 , 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后
膜染色 。1 m i n 后观察染色 状态 、 部位 、 长度 、 形态等并做 好记 录, 对 可疑染色 区域取活检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 ②染色标 准 : 明 显浅染或不着色 ; ③病变部位标准 : 分别取距 门齿 1 5 c m 一 1 8 c m 、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72例胃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活检病例诊断,分析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结果:标本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本组中有4例维持诊断为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有12例未早期胃癌,另外56例为进展期胃癌。
结论:大部分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者术后诊断为胃癌,需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积极进行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干预。
关键词:胃镜;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意义本世纪初,在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的诊断中逐步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对上皮内瘤变的定义。
本文旨在分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特收集我院诊治的72例胃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诊治的72例胃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本组患者中男56例,女16例,年龄38岁-77岁,平均年龄(56.48±14.25)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6.25±1.24)年,本组患者大部分为体检检出,有38例表现为上腹部不适,24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报告为胃癌患者,8例合并有黑便,16例经CT 检查示局部胃壁增厚且伴周围淋巴结肿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具体措施为:采用浓度为百分之十的甲醛固定活检组织与手术标本,按照规范实施梯度乙醇脱水处理,并应用石蜡进行包埋好,对标本实施连续4μm 切片,完成标本切片后实施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然后利用光镜对染色标本进行观察。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应用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颁布的消化系统标准[1]进行病理分类,另外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erbB-2、甲胎蛋白、p53的常规工作。
2 结果胃镜检查显示,病变部位分布最广泛的为胃窦部,共计48例,其次是贲门、广泛累及胃窦胃体似皮革胃、胃体,均为8例;胃镜检查有48例患者形似早期胃癌浅表病灶,另外24例患者形似进展期胃癌样病灶,包括BorrmannⅠ型4例、BorrmannⅡ型8例、BorrmannⅢ型4例、Borrmann Ⅳ型8例。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和管理的研究进展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和管理的研究进展颜学良;艾耀伟;郭明文;田玲蓉【摘要】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以胃窦部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管理以随访或内镜干预为主.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LGIN在诊断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目前针对LGIN的临床管理仍缺乏统一认识,且活检病理易导致病灶被低估.本文就胃黏膜LGIN诊断和管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9(024)003【总页数】4页(P184-187)【关键词】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管理【作者】颜学良;艾耀伟;郭明文;田玲蓉【作者单位】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43000;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43000;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43000;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443000【正文语种】中文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全球死亡率仅次于肺癌[1]。
尽管近年来胃癌的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但其仍是全球最具挑战性的恶性肿瘤之一[2]。
1984年Ming等[3]提出胃黏膜异型增生是肠型胃癌发生前的终末阶段,现已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可。
2000年引入上皮内瘤变概念,并使用二级分类标准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4-5]。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恶变风险高,目前临床上按早期胃癌标准进行内镜切除或外科治疗;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具有部分可逆性,进展风险低,故临床和相关指南多推荐定期重复活检或内镜下治疗[6-7]。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LGIN在诊断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目前针对LGIN的临床管理仍缺乏统一认识,且活检病理易导致病灶被低估。
探讨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
l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 资料 1 3 4例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 中, 男性 1 9例,女性 9例 , 年龄在 3 8—7 6 岁 ,其中胃窦 5 例, 贲门8 例 ,胃体 1 0 例 ,幽 门 5例 ,所有 病例 均符 合 世界 卫
生组织 的病 理诊断标 准 。
术前术后的组织切片对照观察 发现在组织形态上具有相似
性 ,即腺 上 皮细 胞 排列 存 在 极 性 ,结构 排 列 非 常 紧密 ,腺
上皮 核形状 具有 杆状 、 不规 则型 、 卵 圆形 等不 一致性 的分布 。
3讨论
胃癌是 常见 的恶 性肿瘤 之一 ,在我 国发病 率较 高。随着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和人 们 保健 意 识 的不 断 增 强 ,近 年来 , 胃 癌的发病率稍微呈下降趋势 【 2 】 。该病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 健 康造成 了极 大的伤 害 , 而且痊愈 率低 , 具有 极高 的死亡 率 。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早发 现 、早 诊 断 、早 治疗 是 目前较 为 有 效 的手 段 。报 道 【 ] 显示 早 期 发 现 胃癌 后 ,5年期 的生 存 率 可达 8 0 % ~9 0 %。当前 医学 的发展 进 程 ,已经 使人 们 对 胃癌 的诊 断得 到 了一 定 程 度 的提 升 。作 为 胃癌 诊 断 的常 规 手段 的 胃镜 活检 ,对 黏 膜
在 医疗实践 中,需 要注 意的是 ,临床 医师应 高度重 视经 胃镜 活检 病 理诊 断 结果 为 上 皮 内瘤 变 高级 别 的 患者 ,尽 可 能 早 的进 行 重复 活 检或 手 术治 疗 对 于延 长 患 者 的生存 期 具 有重 要意义 。 世界 上任何 事物都 不是绝 对 的 ,都有 一定 的局限性 。 因 此 非 常有 必 要参 照 世界 卫 生组 织 在 结直 肠 恶性 肿 瘤 的诊 断 中对 是 否侵 犯 了黏 膜 肌非 常重 视 的观 点 ,将 这一 观 点 移植 到 胃镜 活检 病 理诊 断 中。通 过 观察 、对 比可 以发 现 ,凡是 在 胃镜 活检 病 理诊 断 中明确 侵 犯 了黏 膜 肌 的病 例 ,术后 切 片组 织病 理 诊 断均 可 发 现癌 细 胞 的存 在 。处 于 胃癌 进 展期
胃镜活检诊断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临床分析
20 0 0年 , O肿 瘤 新 分 类 把 上 皮 内瘤 变 的 WH 定 义应用 到 胃肠 道上 皮 癌前 病 变 的诊 断 中 , 在 临 并
例, Ⅳ型 1 。 例
2 2 手术及病 理检 查 结 果 除 1例开 腹后 发 现 系 . 皮 革 胃伴 肝转 移放 弃 手 术 , 余均 行 胃癌根 治 术 。标
进展 期 胃癌 包 括 2例 术 前 H IN 疑 癌 变 者 , 中 GE 其
9例局部 淋 巴结 转移及 1 例肝 转移 。 3 讨 论
1 资料 与方 法 I 1 一般 资料 . 本组男 1 7例 , 5例 ; 女 年龄 4 7 0~ 6
20 0 0年 国际癌 症 研究 协 会 出版 了《 O肿 瘤 WH 组 织学分 类》, 建议 采用 上 皮 内瘤 变术 语 , 分 为 高 并 级 别和 低 级 别 。 H I N 包 括 上 皮 重 度 异 型 ( 典 GE 不
18 6
J Be g u Me ol F b u r 0 1 V 1 3 N . n b d C l , e r a y 2 1 , o . 6, o 2 .
[ 文章编号 ]10 -2 0 2 1 )20 6 -2 0020 (0 1 0 -18 0
・临 床 医学 ・
胃镜 活 检 诊 断 胃高 级别 上皮 内瘤 变 2 2例 临床 分 析
共识 。
本 经病理 检查 , 维持 诊 断 为 H IN, 3例 GE 3例早 期 胃
癌, 其余均 为进 展期 胃癌 。3例 维 持 H IN诊 断 者 GE 均合 并萎缩 性 胃炎 , 化生 Ⅱ度 ; 肠 3例早 期 胃癌 标本 形似 Ua2例 ,I 例 , 中 1例合并 HGE 1 1c1 其 I N;6例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 病理诊断研究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研究发表时间:2013-07-19T11:22:16.950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周凤兰[导读] 在此应当提出的是,利用内窥镜活检时利用上皮内瘤变进行病例诊断的同时还存在癌的可能性。
周凤兰枝江市人民医院443200摘要:目的探究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选取某医院中2010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接收的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患者56 例,并利用常规HE 切片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形态,在此基础上将其和手术切除的病理切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接受诊治的56 例患者中,经术后切片检查后有8 例没有发现组织癌变,有48 例经诊断后被证实为进展期或早期胃癌。
结论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所有患者中有85.7%的患者在胃镜活检被诊断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时,术后都被确诊为胃癌,从这一数据也可以看出,利用胃镜活检进行诊断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该方面还需要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技术来降低失误率。
而影响胃镜活检的主要因素包括检查部位和检查深度两个方面,其中纤维间质反应则是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关键词: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临床诊断;意义1 引言研究表明,患者出现胃癌之间常伴有异型增生阶段,因此利用内镜活检在癌症患者早期进行异型增生症状的判别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其能够提示共存癌症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显示出后期癌症发生的危险性。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对结直肠、乳腺、泌尿道、胃、前列腺等器官进行了定义,统一采用“上皮内瘤变”代替原来的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根据上皮内瘤变的病变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二级病变类型,其中一级包括轻度和中度的异型增生,属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二级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属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本文主要是对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的诊断研究,研究中选取某医院接收的56 例被诊断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患者进行试验分析。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12年试行版)上消化道癌症主要包括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在我国上消化道癌症高发地区进行上消化道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
技术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在上消化道癌症高发地区,对高危人群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在一次内镜检查中可发现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病变,使筛查及诊断一步完成。
内镜检查时必须祛除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内黏液与气泡。
在检查食管时,必须辅以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对贲门癌高发位点(贲门脊根部黏膜胃体侧区域,交界线下2厘米内,10点至3点处)认真观察,有任何形态学异常时均须活检;依次观察胃内的各个部位,必要时辅以靛胭脂染色,有任何形态学异常时均须活检。
本技术方案的重点在于发现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并及时予以治疗。
筛查对象为上消化道癌高发地区40-69岁的人群。
对发现的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贲门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及癌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其他癌前病变,或未能及时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
所有病变的诊断及转归的判定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依据。
技术方案的工作目标为:任务完成率≥100%,检出率达到相应地区的估算值,早诊率≥70%,治疗率≥85%,如有随访任务,随访率≥70%。
注:1. 任务完成率=实际筛查人数/任务人数X100%;2. 检出率=(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食管癌+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贲门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胃癌)÷实际筛查人数X100%。
检出率由专家组估算确定;3. 早诊率=(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早期食管癌+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早期贲门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早期胃癌)÷(食管重度异型增生、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及其以上病变)X100%;4. 治疗率=实际治疗例数÷应治疗例数X100%;5. 早期癌:早期食管癌包括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无淋巴结转移证据;早期贲门癌包括贲门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证据;早期胃癌包括胃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证据;6. 随访率=实际随访人数÷应随访人数X100%。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怎么办?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怎么办?
其实对于女性来说,各种各样宫颈类的疾病是在严重地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的,比如说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变属于癌前病变,一定要引起女性的注意,所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怎么办?
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属于CIN-III的程度,属于癌前病变,一般进行利普刀治疗即可。
建议采用中医动态疗法服用中草药治疗,标本兼治,杀死癌细胞,提高免疫力等,有效的控制病情,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病情得到明
显好转,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这个问题,建议去正规医院就诊,
宫颈癌前病变是鳞状上皮的癌前病变,又称上皮内瘤变,一般认为,达到侵润癌的程度才算是临床期癌变,癌前病变更好的
表达了癌尚未到达临床期癌的癌前驱改变的含义,但癌前病变细胞毕竟不是正常细胞,应引起密切注意。
恶性肿瘤(癌症)、脑瘤、血管瘤这种病也不是绝对的绝症,多数患者都是病急乱投医,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或选择了错误的治疗方案,最后才会演变成不可救治的癌病绝症。
只要患者有一定的食欲胃口和一定的抵抗力,就能够承受本秘方草药的药性和药量,病情继续恶化的患者,危重患者只要服用半个至一个疗程,就能控制正在继续恶化的病情,只要病情一得到控制,患者在一个疗程左右就能从表面看到明显疗效,脸色会有明显改善。
所以通过上面的介绍了之后,女性们一定要注意提高警惕,尤其是现在各类宫颈癌症都在严重地威胁着女性的生命,但同时也需要提醒人们到正规的医院去进行治疗,而不能为了投机取巧,而耽误了自己最好的治疗时机,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同时这样也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定要多加注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别上皮 内瘤变患者 4 8例 , 术前评估 : 超声 内镜 提 示 高级别 上 皮 内瘤变 病变 局 限于黏 膜层 且无 淋 巴
及血行 浸润 、 转移 ; 膜抬举 征 : 黏 阳性 ; 再次 活检 并 证 实术前 病 理 ; 前 评估 无 内镜 检 查 及 治疗 禁 忌 术 证 。符 合标 准患 者 4 8例 : 中男 2 其 6例 , 2 女 2例 ,
疗效和安全性 , 为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高级别上皮内瘤 变;内镜黏膜T:f  ̄ 离术 ;胃黏膜 J 中图分类号 :R7 5. 3 2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1 7 6 2—2 5 ( 0 12 3 32 1 )4—0 2 15一O 3
作 者 自 2 0 开展 内镜 黏膜 下剥 离术 , 07年 已成 功 切 除 胃黏膜 高级别 上皮 内瘤 变 4 8例 , 总结 如 现
需见 到染 成蓝 色 的黏膜下 层为 止 。
12 1 器 械 : .. 采用 Ol u F 4 Z电子 胃镜 、 y mp sGI2 0 Ol u F一2 0电子肠 镜 、 U ~M2 0 声探 y mp sC 6 E 0 0超 头 主机 , UM 一2 小探 头 ; R NM4 L注 射针 、 奥林 巴
下。
122 禁 食 1 ,禁 饮 4h .. 2h ;患者 留 置静 脉 通 道, 静脉 滴注 间苯 三酚减 轻 胃肠蠕 动 , 进入 手术 室 后 , 职麻 醉 师 常规 行 气 管插 管 , 脉全 身麻 醉 , 专 静 监 测血压 、 搏 、 脉 呼吸 、 氧饱和 度等生命 体 征 。
4) 8 。术 中出血 8 , 例 术后 3 例迟发性 出血 , 中 1 其 例行外科手 术止血 , 余均行 内镜 下止 血成功 ; 穿孔 2 , 守治疗愈合 。随 例 保 访期 间, 溃疡创面均愈合 , 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1 E D作为新兴 的微创治疗方法 ,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 内瘤病具有较好 的 S 对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胃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与评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胃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与评价叶国良;盛红;张新军;郑拓;金燕萍【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necessity and efficacy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in treatment of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Methods 50 lesions initially diagnosed a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 by forceps biopsy were resected by ESD.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findings were compared, endoscopy follow-up was also made. Results After pathology review of the 50 ESD specimens, 34 lesions initially diagnosed as 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 were finally diagnosed as LGN 22 lesions,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 6 lesions, intramucosal carcinoma 4 lesions, submucosal carcinoma 2 lesions; 16 lesions initially diagnosed as HGN were finally diagnosed as intestinal metaplasia 1 leision, HGN 5 lesions, intramucosal carcinoma 3 lesions and submucosal carcinoma 7 lesions. Conclusion Resection of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uperficial lesion by ESD is helpful for finding early gastric cancer timely, then leads effective way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目的探讨胃上皮内瘤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必要性及疗效.方法对50例内镜下有明确病灶,表现为浅表病变,活检病理为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行ESD切除病灶,对比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并内镜随访.结果 34例术前活检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灶ESD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黏膜内癌4例、黏膜下浅层癌2例.16例术前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灶ESD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肠上皮化生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黏膜内癌3例、黏膜下层癌7例.结论 ESD治疗内镜下有明确病灶的上皮内瘤变可及时发现早期胃癌,并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发展.【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2(021)004【总页数】3页(P319-321)【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上皮内瘤变;胃癌【作者】叶国良;盛红;张新军;郑拓;金燕萍【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浙江宁波315020;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浙江宁波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浙江宁波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浙江宁波315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胃上皮内瘤变与胃癌关系密切,提高胃上皮内瘤变的内镜识别能力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内镜治疗,有助于胃癌的预防、早期胃癌的及时诊断与治疗。
上皮内瘤变名词解释
上皮内瘤变名词解释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是一种病理学概念,指的是上皮组织内存在异常增生的细胞,其具有向恶性转变的潜能。
本文将对上皮内瘤变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包括其定义、病理特征、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上皮内瘤变是一种早期肿瘤,其恶性转变前阶段。
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因为在上皮内瘤变的发生过程中,虽然细胞形态和功能出现异常改变,但其组织结构还未发生浸润和恶性转变。
上皮内瘤变在病理学上呈现出以下特征:1. 细胞形态学异常:上皮细胞核发生异常增大、异型性增高,染色质呈现异常分散、深染性,细胞核分裂活跃。
2. 组织结构异常:上皮细胞布局紊乱,形成腺体或鳞状表皮的不规则增生。
3. 病变范围:上皮内瘤变限制在上皮层内,没有浸润到基底膜以下。
上皮内瘤变的分类根据病变的位置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腺上皮内瘤变(glandul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等。
导致上皮内瘤变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常见的因素是感染,特别是与性传播疾病相关的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HPV)。
其他因素还包括酒精和烟草的长期使用,美容化妆品和工业化学品的长期暴露等。
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表现通常无症状,只有在病变进一步发展并浸润到基底膜以下才会产生症状。
根据病变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症状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疾病,如子宫颈癌、宫颈内膜腺癌等。
诊断上皮内瘤变主要依靠组织学检查,通过活检获取的组织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上皮内瘤变。
此外,还可以通过HPV检测和宫颈涂片等方法进行辅助诊断。
治疗上皮内瘤变的方法根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而定,可以采用手术切除、光动力疗法、电凝、冷冻疗法等方法。
提前发现和诊治上皮内瘤变有助于预防其进一步发展成恶性肿瘤。
消化道上皮内瘤变
1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学特征:
食管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增生→鳞状上 皮内瘤变→侵袭性鳞癌。
(1)基底细胞增生:基底层增厚,超
过整个上皮层厚度的15%。
(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异型增生的细胞主要局限 于上皮层的下2/3,表层细 胞分化成熟,层次分明,无 明显异型性。
内镜或外科手术切除。
四.结直肠上皮内瘤变
WHO命名
传统命名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粘膜内瘤变(不包
括印戒细胞癌)
轻度异型增生 中度异型增生 重度异型增生 原位癌变 粘膜内浸润性癌
(1)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腺管延长,扭曲,大小不一, 甚至可见共壁及背靠背图像。
腺管内杯状细胞减少,核呈笔杆 状,排列紧密或呈复层,核占胞质 的1/2-2/3,细胞顶端(腔面)胞 质存在。
Barrett 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腺体明显扭曲,结构复杂,可 见分枝、出芽或筛状结构;
核明显增大,核仁明显,核分 裂象增多,细胞极向性消失;
异型细胞扩展至腺腔面,杯状 细胞消失。
Barrett 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A 明显的复层核位于腺体上皮全层。局部为筛状结 构和背靠背的腺体。
B 高度异型细胞被覆管状结构。
胞,无病理性核分裂; 腺体结构异常较轻,多集中在生发区,不
累及整个腺体; 与周围正常上皮呈连续、过渡性变化。
部分胃腺肠上皮化生,轻度不 典型增生.黏膜存在炎症背景.
部分胃腺肠上皮化生,轻 度不典型增生.黏膜存在 炎症背景.
少数胃腺呈中度不 典型增生.黏膜存 在明显炎症背景.
少数胃腺呈中度不 典型增生.黏膜存 在明显炎症背景.
病理诊断报告范文上的“上皮内瘤变是何意义
病理诊断报告范文上的“上皮内瘤变是何意义上皮内瘤变可以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ia)、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ia)。
上皮内瘤变也就是过去常说的不典型增生,也被称为异型增生。
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指的是结构和细胞学异常只存在于上皮的上半部分,其程度相当于轻度或者中度的异型增生。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是指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扩散到上皮的上半部,甚至全层,其程度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上皮内瘤变涉及很多器官,比如:子宫内膜、宫颈、前列腺、肠胃、消化系统的食管等。
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有着和肿瘤细胞相似的特征,同时也会有向着肿瘤细胞发展的趋势,即使这样,他也属于良性病变,如果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就可以使得病变停止,甚至出现痊愈的情况。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存在形态学上进入黏膜下层的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原位腺癌名称更为合适,而且由于上皮内瘤变比较广泛,因此黏膜内瘤变相比较粘膜内腺癌更为恰当。
目前对于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中,要避免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以免过度治疗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
1病理诊断报告上的“上皮内瘤变”意义上皮内瘤变的正确含义是强调癌前病变本质上是由于形成上皮内肿瘤引起,上世纪六十年代,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neoplaia,IN)首次被名叫Richard的医学家提出,并用于子宫颈粘膜鳞状上皮的癌前变化。
该上皮内瘤变有两层意义。
第一,上皮内瘤变不是癌;第二,上皮内瘤变是肿瘤形成的一个过程,因此被称为“瘤变”(neoplaia),并不是人们常提及的肿瘤(neoplama)。
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提出“上皮内瘤变”概念,并以为其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而得到医学界广泛应用,并逐渐替代以前不准确的名称: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贲人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治疗方法
导语:往往一些肿瘤疾病是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望而生畏的疾病,尤其是发生瘤变的时候,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发展为癌症,这样会对我们的生命安全
往往一些肿瘤疾病是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望而生畏的疾病,尤其是发生瘤变的时候,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发展为癌症,这样会对我们的生命安全有着一定的影响,其中贲门高级上皮瘤变就是很多人因为患有疾病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所导致的,其实在生活中如果发现疾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这样也是对身体健康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下面一起了解一下贲门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治疗方法。
贲人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一、贲门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手术适应证
迄今为止,手术治疗是公认的贲门癌的首选治疗。
由于其组织学为腺癌或粘液腺癌,放射治疗几乎无效,化学治疗效果也甚微。
贲门高级别上皮瘤变手术适应证:
①经X线、细胞学及内镜确诊;
②超声检查、腹部CT扫描或腹腔镜检除外淋巴结、肝、肾上腺、网膜、腹膜及盆腔转移,无腹水。
③一般情况中等以上,无重大心肺或其他脏器合并症。
由于贲门的解剖学特点,与肝、脾、横结肠、胰尾、肾、肾上腺、小肠、膈肌、后腹膜等诸多脏器相邻,又具有丰富的淋巴引流,向上入纵隔,向下沿大弯及小弯两条主要通道扩散,还可在胃壁内浸润,甚至达到全胃,因此一般的消化道造影不可能显示全部上述各个进程,应用发泡剂双重对比造影,可以清楚显示肿块、软组织影、粘膜破坏、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