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电荷与电流 教案 (2)

合集下载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电荷与电流一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电荷与电流一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电荷与电流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掌握电流的形成原因,理解电流的方向。

3.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荷的基本概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原因。

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静电现象?谁能举例说明?(2)引导学生回顾静电现象,为学习电荷和电流打下基础。

2.学习电荷的基本概念(1)讲解电荷的概念: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介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学习电流的形成原因(1)讲解电流的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的形成过程。

4.课堂实验(1)实验一:验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实验步骤:a.准备两个轻质小球,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接触小球。

b.观察两个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c.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2)实验二:观察电流的形成。

实验步骤:a.准备一个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和灯泡。

b.闭合电路,观察灯泡的亮暗。

c.断开电路,观察灯泡的亮暗。

d.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流的形成原因。

5.课堂小结(2)强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电流的方向。

6.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关于电荷和电流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电流的形成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课堂讲解可能过于枯燥,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补充:1.讲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可以设计如下对话: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磁铁有南极和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那电荷之间会有怎样的规律呢?生:我们猜想可能也会像磁铁一样。

4.1《电荷与电流》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4.1《电荷与电流》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电荷与电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形成及其电流的方向的规定;(2)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3)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征。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科学不断辩证、变得严谨的过程;(2)通过学习电路图的画法,感受元件符号表示实物的科学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科学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关心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懂得将科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培养科学素养观。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并进行原理的探究;喜欢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探究,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规律总结归纳的能力;思维方式虽仍以具象思维为主,但已经能够进行一定抽象思维的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各元件的作用;判断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和不同的连接方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难点:电路图的连接方法(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路图的画法(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四、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六人一组。

六组配备海波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水、火柴、坐标纸;三组配备松香熔化实验仪器。

五、教学过程活动1【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有像源源不断的水流般持续的电流。

那么,如何产生持续的电流呢?得出结论:电源:像发电机、电池一样能提供电能的装置。

与水流类比提出问题:Q1:水滴的运动会形成水流,那电荷的移动会有什么结果呢?Q2:水滴都往下滴形成向下的水流,如果方向不同还能形成水流吗?(水滴的运动形成水流→导体内部的电荷产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提出问题:电流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得出结论:科学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活动2【小组活动1】怎样才能使电灯发光呢?利用实验道具开展小组活动:将电池、小灯泡、开关和导线相连接形成电路。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4.1《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4.1《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

4.1《电路图》(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特点《电路图》为初中电学首节知识,与小学的电学相比深度和难度大大提高,从心理角度分析,如果这里孩子们没有喜欢上电学知识,没有学习电学知识的愿望,那么可能孩子将一辈子学不好电学知识。

另外从知识的角度《电路图》作为电学的起始内容,是整章《电路探秘》知识的基础,更是学习八下的《电和磁》、九上的《电功和电功率》《电热器》等知识的基石。

本节两个课时的内容中主要涵盖了电路的四大元件及其作用、电路是三种状况、两种连接方式和学会看电路图、画电路图等知识与技能。

我设计的是本节的第一课时,包含电路的四大元件及其作用、电路是三种状况、两种连接方式三个部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组成电路的四大元件,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

②知道并能判断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

③认识串联、并联两种电路连接方式。

④初步学会动手连接单个用电器的简单电路与两个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电路。

⑤能初步分析电路故障电灯不亮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挑战中不断获取新课知识。

②采用学生独立动手组内竞争、组内协作和组间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

③教师运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自我总结,让学生不断进行自主知识构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现象,感受电对现代人类的重要作用,形成节约用电意识。

②通过感受电源短路现象,知道短路的危害,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理解组成电路的四大元件的基本作用。

②知道电路状况中的短路和断路以及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2)教学难点①能初步分析电路故障:电灯不亮、用电器不工作的原因。

②会用串联和并联的两种连接方式使两盏电灯亮起来。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小学科学中已初步感知了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对串并联电路有点印象。

不过,除部分参加电子百拼的同学外,大多数同学的印象还是非常模糊的。

4.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两种电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4.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两种电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两种电荷”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两种电荷”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两种电荷”教学目标和“两种电荷”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两种电荷”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 科学态度:在实验过程中度和责任感。
4. 科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荷与电流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 团队合作:在分组实验和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与团队成员积极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1 电荷与电流 第1课时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电荷与电流”的起始课,内容涉及“两种电荷”的概念。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正负电荷,并对比它们的特点。本节课是学生从直观现象过渡到电学理论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电学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两种电荷”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两种电荷”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两种电荷”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1)正电荷、负电荷(2)排斥、吸引(3)电子的转移(4)创造、消灭、不变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上41 电荷与电流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电与磁》的第一节“电荷与电流”。

详细内容包括:电荷的概念、电荷的分类、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以及电流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的概念,掌握电荷的分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2. 了解电流的形成,理解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的概念、电荷的分类、电流的形成及测量。

难点:电荷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电流方向的规定,电流表的正确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荷实验装置、电流表、导线、电源等。

学具:电荷实验盒、电流表、导线、小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荷实验,让学生观察带电体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概念。

2. 讲解电荷的概念、分类和相互作用规律,举例说明电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介绍电流的形成,讲解电流的方向规定,演示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电荷和电流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电荷和电流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荷与电流2. 主要内容:电荷的概念、分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方向和测量电荷和电流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电荷?电荷有哪些分类?(2)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3)简述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

(3)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1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导学案)八年级科学上册高效课堂(浙教版)

4.1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导学案)八年级科学上册高效课堂(浙教版)

4.1 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电流的形成条件,明确电流的方向;2. 知道电路的构成并熟练掌握电路图的画法;3. 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

【学习重点】电流的形成;电路图及电路的三种状态【学习难点】电流的形成;短路的判断【自主学习】(此模块是回顾与预习)1.像发电机、电池一样能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

2. 形成电流;科学上规定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外部,电路闭合时,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流出,流入电源的;电源内部,由电源的流向电源的。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电的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从电源的流出,流向电源的。

因此,运动的方向与我们规定的电流方向恰好相反。

3.电流存在的条件是:电路中有;。

4.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

5.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6.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的连接方式有:和。

【课堂探究】一、电流与电路发电厂生产的电通过远距离输送,到达家庭和工厂,用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各种电池也可为相应的电器供电。

像发电机、电池一样能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接入电路的电源,能使导体内部的电荷产生定向运动,形成持续不断的电流。

科学上规定,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在没有发现电子以前,科学家们曾经认为电流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用电器和导线回到电源负极的。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电的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因此,运动的方向与我们规定的电流方向恰好。

电路中电流的方向①电源外部:电路闭合时,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流出,经过导线、用电器,流入电源的;②电源内部:由电源的流向电源的;注意:电流的形成可以是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也可以是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如金属导体);还可以是正正、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如酸、碱、盐水溶液中)。

导体中的电荷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但只有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各式各样的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使我们可以在灯光下学习、工作和娱乐。

【教学设计】《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科学浙教八上)

【教学设计】《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科学浙教八上)

《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1.知道组成电路的四大元件,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

2.知道并能判断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

3.认识串联、并联两种电路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挑战中不断获取新课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自我总结,让学生不断进行自主知识构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电源短路现象,知道短路的危害,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各元件的作用。

2.判断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和不同的连接方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重点】1.电路图的连接方法(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电路图的画法(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投影仪、PPT【情景引入】现代社会是一个电气化社会。

在生活中,电是不可缺少的。

那么,电在你的家中有哪些用途呢?列举你家里的用电器。

学生回答:冰箱、洗衣机、电灯教师总结:冰箱、洗衣机、电灯等家用电器都需要用“电”,这些需要用“电”的电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称为用电器。

教师提问:家里的电灯、工厂里的机器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吗?学生回答:家庭和工厂用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远距离输送过来的。

教师提问:电子表、手电筒、手机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各种电池(干电池、锂电池、铅蓄电池等)可供各种小电器用电。

【教授新课】一、电流与电路1.电流的形成: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关于“电流方向”在科学上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教师提问:电灯为什么会发光?怎样才能使电灯发光呢?学生回答:由小灯泡发光实验可知: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先后取走电路中任一元件,观察小灯泡是否还能继续发光。

3.电路的组成思考环节引导:通过观察实验,让同学思考一个正确的电路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教师提问:请你说说电路的四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1)电路的组成:①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精品课件:4.1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电流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精品课件:4.1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电流
4.1 电荷与电流
第2课时 电流
八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甲
多余电子
电子移动方向
乙 不多余也不缺少电子
讲授新课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么产生持续的电流?
电 源 提 供 电 能 的 装 置
科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多余电子
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电子
科学家曾经的认识 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
提供电能
输 送 电 能
消耗电能
控制电路通断
怎么产生持续的电流? 1、有电源;2、闭合电路(通路)
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称为电路图。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八年级科学浙教版电荷和电流精品教案

八年级科学浙教版电荷和电流精品教案

电荷和电流的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荷是物质的基本性质,能够描述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

(2)理解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所产生的现象。

(3)了解电流的单位安培,能够计算电流强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电荷和电流的现象。

(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的原因。

(3)通过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关注电荷和电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在电磁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2)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电现象?”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列举出一些电现象,如灯泡发光、电风扇转动等。

2.输入新知:(1)展示一个实验装置,将两个带电体靠近,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引导学生总结:“这种相互作用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吸引和排斥。

”(3)提出问题:“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么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给出答案:“是由于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电场的作用。

”(4)讲解电荷的概念:“电荷是物质的基本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5)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所产生的现象。

”(6)通过实例与学生共同探讨电流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白电流是电子在导体中的移动产生的。

3.梳理知识点:(1)讲解电流的单位安培,并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2)总结电荷和电流的关系。

4.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家用电器的工作、电路中的电流等。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究电荷和电流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5.实践探究:(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一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41 电荷与电流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1课“电荷与电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电荷”,详细阐述电荷的概念、性质、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第二章“电流”,介绍电流的形成、电流的计算以及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的概念、性质、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掌握电流的形成、计算方法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电荷与电流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流的形成及计算方法。

重点:电荷的概念、性质、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荷演示器、电流表、导线、电池、小灯泡等。

学具:纸张、气球、导线、电池、小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电荷演示器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新课导入(1)介绍电荷的概念、性质、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讲解电流的形成、计算方法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

(2)分析电路中电荷的流动情况。

4. 随堂练习(1)判断电荷间的作用力。

(2)计算实际电路中的电流。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荷与电流2. 板书内容:(1)电荷:概念、性质、种类、相互作用。

(2)电流:形成、计算方法、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荷的概念、性质、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根据给定电路图,计算电路中的电流。

2. 答案:(1)电荷是物体带有的电性质,具有正负两种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 = 电压U / 电阻R。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电荷与电流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计算电流时的掌握情况。

3. 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电荷与电流现象,如静电、雷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电荷与电流》(2)电流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4.1电荷与电流》(2)电流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4.1电荷与电流》(2)电流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与水流大小的类比了解电流大小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了解常见电流值。

(3)认识电流表,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值。

(4)通过对电流表使用说明书的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用类比法学习电流的概念。

(2)通过测量小灯泡灯丝中电流值,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中体会成功,培养学习兴趣。

(2)学会团队协作,养成科学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难点:电流表的使用。

教学器材:教师示教器材:电源(若干电池)、小灯泡、开关、电流表、导线。

学生器材:电源(2或3节电池)、小灯泡、开关、3个学生电流表、导线。

教学设计:课件展示大上海的城市夜景,让学生在领略城市夜景魅力的同时,感受伟大祖国发展的迅速;同时也不要忘记其中的电流的功劳,引入本节新课,第四章第一节电流(板书)(一)课前回顾回顾我们目前对电流相关问题的掌握情况1、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中规定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回极(选填“正”、“负”);(二)引入新课学生观察小瀑布视频水流大小的课件教师:一条条水注顺势而下,我们发现不同的水注相同时间内流过的水流大小不一样。

引出水流大小的概念:相同时间内流过的水量的多少不一样,即表示水流的大小。

(三)新授1.认识电流(1)通过与水流类比形成电流大小的初步概念。

观察课件:电荷的定向移动。

类比水流大小的概念总结电流大小的概念:物理学中用每秒钟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来表示电流的大小。

(板书:定义)电流的大小用字母I表示。

1.先明确所选量程及对应分度值;2.闭合开关待指针稳定后在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特殊示例展示,指针偏转角度一样,但是电流表读数不一样。

强调电流表读数确认量程、分度值的关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荷与电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通过实验认识产生静电的原因。

通过阅读并讨论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电荷的种类,并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科学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利用身边的器材动手做产生静电的实验,进一步认识科学来源于生活。

2学情分析
电学是初中科学课程中较难的内容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第一节课,对激起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至关重要。

虽然,同学们在小学时接触过电学的一些内容,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基本连接,但小学对电学的学习要求不高。

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打开同学们学习电学的大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摩擦起电过程中电子是如何转移的。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引入
干燥的冬季,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产生“电”现象;薄膜保鲜袋也很容易吸附在一起。

为什么呢?
这些常见的现象其实都是静电。

(即一些带电的物体会吸附轻小的物体)。

活动2【活动】新授
接着老师用学生手里的水笔套与头发摩擦,然后去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活中也有许多静电现象,同学们能说一说有哪些吗?
老师补充一些其他的静电现象。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提供的材料做出静电。

老师强调刚才同学们做静电的时候有什么动作?
这时,老师就有疑问了:摩擦为什么能起电呢?是摩擦创造了电吗?
带着这些疑问,通过阅读课本知识一步步解决摩擦起电的原因!
(从物质的构成去了解)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中还有更小的带电的微粒。

一种叫质子,带正电荷,一种叫电子,带负电荷。

通常情况下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不带电)。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活泼好动的电子会“跑动”。

知道了这些,你能解释摩擦为什么能起电了吗?
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吗?
再通过原子和电子的模型图进一步认识原子和电子的区别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发现: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会带正电,橡胶棒则带等量的负电。

请你用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

同学们你们已经掌握了摩擦起电的本质了。

下面我们再用刚才的图形来表示电子的转移。

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到!模型如图所示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摩擦起电的本质了!我们也知道带电的物体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那么正负电荷间有没有作用力呢?有作用力的话会是怎么样的呢?
完成探究活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通过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当场应用:利用刚才所做的实验,完成课本实验内容。

知识拓展:如果有两个轻质小球一个带正电,另一个不带电,两个轻质小球会先吸引后分开,为什么呢?
所以想要物体带电,除了摩擦起电外,接触也能起电!
活动3【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摩擦起电。

同学们总结一下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哪些困惑的地方。

课堂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