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类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论文
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
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在各行各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是中国大学中分布最广、在学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目前高校外语教育在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方面还存在挑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扮演的角色和在国际舞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场依旧呈现出“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依靠人才的参与和执行,因此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构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1.1解决外语人才就业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高校外语言类专业招生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外语类专业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这是高校扩大建设和创新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难题,也是外语类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所带来的阵痛。
高校外语类专业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能够帮助学生尽早地树立起创新能力培养意识,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使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就能够积极转变传统学习模式,获取外语专业相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找到自己的专长,进而拓宽就业视野,提升就业率。
因此,高校外语类专业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1.2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高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都是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素质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设方向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社会经济建设对外语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高校传统的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达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要求。
高校外语类专业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能够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还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根本诉求,使人才与社会发展实现协调对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
同时将论述改革的实施效果以及研究进展。
在展望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总结结论,并提出研究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英语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更优秀的英语人才。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措施、实施效果、研究进展、展望、总结、启示、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大量英语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能胜任工作岗位。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各种创新教育方法,探索更为有效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领域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探讨如何改革和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英语专业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旨在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出高质量的英语专业人才对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针对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种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理论的讲解,学生的能力培养较为薄弱。
实践性教学包括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虽然能够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实践经验不足;三是学生专业素养和基本技能培养不够全面;四是缺乏切实可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 教学模式创新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性教学中,可以加强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际项目和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可以加强对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校外实践项目,增加他们的实际教学经验。
3. 学生能力培养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性课程和英语技能培养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语言技能。
学校还可以设置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拓展专业视野,提高专业素养。
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以尝试建立专门的外国语言文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创新项目。
高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外语能力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因此,高校外语类专业的培养模式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高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理论研究1.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回顾回顾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培养模式的变迁与演进。
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到现代的交际能力培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诸多变革,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更加综合的语言能力。
2.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理论探讨在理论层面上,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可或缺。
比如,从行为主义到构建主义,外语专业教学理论的发展对培养模式提供了指导。
各种理论对于外语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二、实践研究1.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研通过对当前各个高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高校在外语教学方面的特点和实践经验。
这有助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能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应当关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培养模式。
例如,引入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等。
结论高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也能够为未来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在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高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将持续推进并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与建议
■墨
王 暖 刘媛 媛
2 6 4 0 2 5 )
我 国 高 校 外 语 专 业 人 才培 养模 式 改革 分 析 与建 议
( 鲁 东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山东 烟台
摘 要: 文章 针 对 我 国 高校 外 语 专 业 人 才 培 养模 式 现 状 , 从 学科 专业性 、 教 学模 式 、 课程设 置 、 评 估 体 系等 方 面 入 手 进 行 了反 思 , 综 合 分 析 了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现 状 背后 所 隐 藏 的 原 因 , 并提 出 了切 实可 行 的 改 革 建议 。 关键词 : 高 等教 育 外语 专 业 培 养 模 式 教 学改 革
一
三、 原 因分 析 1 . 理 念 落后 . 培 养模 式 与 时代 发 展 脱 节。
我 国教 育 传 统 历 史 悠 久 , 从孑 L 子 开 堂讲 学 至今 已 几 千 年 。 积 累 了丰 富 的教 育 理 论 和 经 验 ,然 而 ,在 全 世 界 的高 校 排 名 中, 诸 如北 大 、 清 华 这 等 国 内 一 流 的大 学却 进 不 了 百 名 内 ; 近 2 0 0 年来 , 诸如发 动机 、 电脑 、 手 机 等 影 响世 界 的发 明 , 没 有 一 个 出 自我 国 ; 再有 , “ 留学 潮 ” 不 断热化 , 更有甚者 , 小 学 阶段 就 开 始 往 国外 送 , 究 其 原 因是 我 们 的教 育 落 后 了 。 而 影 响 教 育 落 后的, 教育理念 首当其冲[ 2 ] 。究竟要“ 授之以渔 ” 还是 “ 授之 以 鱼” , 我们是清楚 的, 但是就“ 授 之以渔” 而言 , 我 们 或 是 重 视 不 够 , 或是 方法不多 , 或பைடு நூலகம்是 与 国情 结 合 不 够 , 更 重 要 的是 没 有 跟 上 时代 的发 展 , 结果就是心里想给“ 渔” 实际却给 了“ 鱼” , 甚 至 无 法 满 足 学 生 和 社 会 对 学 识 能 力 的 基 本需 要 。 2 . 定位不准 , 专 业设 置 与社 会 需要 脱 节 。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 、 高 校 连 年 扩 招 的今 天 。 我 国高 校 数 量 居高不下 . 主要 分 为 两 种 : 一 种 是 一 流 高校 。 主要 以科 研 为 主 . 培养顶尖人才 , 面 向 国家 重 大 课 题 的研 究 型 大 学 , 主 要 是 那 些 历 史 悠 久 的名 牌 大 学 ; 一种是高校扩招带动 。 二 流 高 校 或 原 地 拔 高( 学 院变大学 ) 的一类 , 其 主 要 任 务 应 该 是 为 国家 培 养 基 础性人才 , 满 足 社 会 发 展 对 岗位 的需 求 , 以 教 学 为 主 。从 以上 分析 可以看 出, 名牌大学 因历史悠久 . 学科 专业较 为齐全 , 而 且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对 其 进 行 专 业 改 变 的需 求 也 不 大 。教 学 类 大 学, 由于办学时间较短 , 学科专 业设定不够 全面 , 不 论 培 养 模 式还是课程设置 . 往 往 都 向一 流 高 校 学 习 . 部 分 高 校 之 间 外 语 专业课程设置几乎完全一样 . 没 有 突 出 自 己 的特 色 . 忽 视 了社 会需求 , 尤 其 是 本 地 区 的人 才 需 求 , 而且它 们起步 晚 。 跟 不 上 社 会 发 展 的 节 奏 ,造 成 毕 业 生 就业 结构 性 失 调 和 地 方 人 才 紧 缺 的矛 盾 局 面 。 3 . 基础不牢 . 义务 教 育 与 高等 教 育 脱 节 。 整 个 社 会 对 义 务 教 育 和 高 等 教 育 培 养 目标 理 解 的 偏 失 , 严 重 制 约 了我 国高 等 教 育 的发 展 。一 方 面 。 自恢 复 高 考 以 来 ,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改革精选文档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摘要: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已不像十年前那样备受社会的青睐,出现了生源过剩、竞争加剧的场面。
目前的专业英语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目标相距甚远。
学生校内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远远满足不了拟就业岗位的要求。
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人才是高校英语专业应对新形势下人才就业的重中之重。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行了四分之一世纪的经济与社会改革。
纵观这场经济改革的实际过程和当今社会结构的基本格局,可以认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在中国经济内部初步形成。
然而,提供人力资本的教育体制仍旧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给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国内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而建立的,这种模式以特定的职业岗位为目标,以生产对象或生产过程划分专业,强化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教育,特点是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适应对口岗位的工作要求。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不足是专业面过窄,在培养方式上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在很窄的专业范围内发挥作用,缺乏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重组和创造能力。
这与经济发展的发展脱钩。
一、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弊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外语的交际技能,语言说到底只能是一种工具,她只有与其他职业技能融合起来并应用其中,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价值,更加充分地为我国的各项经济建设服务。
然而,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一面,“语言不精”、“专业不专”的现象还未能根本改变。
在本科教育中,英语专业学生学到的是语言的基本能力,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习不够深入,知识面不够宽。
所以,单纯学习英语的毕业生往往在应聘时表现出一定的弱势。
由于主要进行技能训练,外语专业毕业生一般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习系统性的专业知识能力较弱,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太清楚。
到了具体工作岗位上,需要尽快适应所承担的工作,所以学生校内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远远满足不了拟就业岗位的要求。
高校外语人才培养论文
论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摘要】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表现在国际型、创新型和综合型三个方向。
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培养外语人才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外语人才;国际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需求,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也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综合国力上,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也因此日益为各国所重视。
为顺应时代潮流,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其中明确指出,要”适应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有了如此的宏观背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机遇和挑战并存,怎样造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型外语人才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愈加明显的作用,愈加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因而国家已经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旨在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创新型外语人才的时代特质与培养机制两方面进行思考。
再者,随着我们成为wto成员国和国际交往的日益深入,综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
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综合型外语人才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切。
所以,必须对高校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探讨和改革,力争为国家培养急需的高素质综合型外语人才。
本文拟从国际型、创新型、综合型等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培养外语人才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国际型外语人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面临着新世纪日益明显的全球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和提高。
因为国际竞争的需求,国内竞争的需求,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都决定着我们要重视培养国际型外语人才。
那么,应该如何在这一方面提升呢?培养国际型外语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观念和过程等各个环节做起。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英语教学改革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一门基础课,其教学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的原则。
本文指出目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课程改革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高职英语教学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由此引发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热潮。
而英语教学作为职业院校提升层次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改革是否能跟上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是否符适于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关系着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教学目标不明晰,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而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压缩型”教学模式,教学仍然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录音机”的传统的教学手段;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过宽的现象;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刀切”的现象,这既限制了高职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潜能的发挥,也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1.2 生源多元化,学生英语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个体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动机和信心,焦虑感强,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难度。
1.3 教师观念尚未根本转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导的教育,忽视了人才教育要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一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需要更多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和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当前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通常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外语文学时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和平台。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采取开设外语阅读、翻译、口语表达、写作等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外语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在课程设置方面适当融入跨学科知识,如文学与影视、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历史等,让学生在学习外语文学的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样的工作环境。
三、实践性实习与毕业设计外语文学类专业的实践性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积极与相关企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巧。
在毕业设计方面,可以鼓励学生选取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课题,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导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建立和完善导师制度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可以在学术和实践方面开展一些创新性的研究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创新性的研究中。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分析
- 8-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分析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陆新生【摘要】高校英语专业在新时期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才能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这里分析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的目标,并提出了人才培养策略,对于提升英语专业教育效果,培养综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 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 问题 策略当前,中国为与实用性的综合英语应用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未来保障社会的英语人才的有效培养,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大学英语教育积极地将社会需要余人次培养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正在积极进行任创新培养的模式的改革创新,这对于应用人才的有效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大学英语人才皮衣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英语专业有效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都是问题1.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社会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
但我国高校的英语教育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是相对滞后的,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只能掌握简单的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不具有应用英语的能力了,不具有利用所学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型的英语人才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是很难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的。
2.英语课程设置与实践不符合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英语专业课程内容较为传统,课程内容是按照英语语言课文的方式进行设置的。
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导致英语教育内容与实践脱节,课文内容多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是一些语言方面的死知识,学生学习课文,也只能掌握一些语言基础知识。
在课程设置中,与时代联系紧密的,能够反映现代科技,人文知识,反映社会需要的内容没有体现出来。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外国语言文学类培养模式一直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方向之一,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拥有其独特的教育模式。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特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并针对外语人才培养逐步向应用型人才转型的趋势提出了具体建议。
Introduction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培养模式一直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点方向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渐转向应用型人才。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发掘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当前的一大挑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指的是注重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以应用为导向,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如下:1. 实践教学重视程度高2. 培养目标聚焦创新、应用型人才3. 教改经验具有可复制性二、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特点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涵盖广泛,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等。
高校通过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培养,旨在为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途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基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不仅需要深厚的语言学基础和文化素养,还需要开阔的实践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应以理论基础教育为重点,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基础语言能力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
3. 改进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需要在课程上进行改变。
应着眼于理论和实践,并注重创新性,要突破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开设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程,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四、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外语人才培养从传统向应用型转型,需要从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进。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摘要】本文围绕着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展开探讨。
在文章提及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引出了对这一话题的重要性。
接着在分析了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最后进行了效果评估。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该模式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改革有所启示,为提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现状分析、问题、改革方向、改革措施、效果评估、优势、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
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英语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多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如何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国际化需求的英语专业人才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意义英语专业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培养出优秀的英语人才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英语人才成为当今社会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
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研究,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人才需求,提高英语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的深度融合,也给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外语类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校外语类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类专业的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将对高校外语类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方案和措施。
一、高校外语类专业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外语类专业的培养模式在过去主要以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注重学生对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掌握。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
单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
二、外语类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方向1. 提高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传统的外语类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注重语言的掌握,对于文化、社会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关注较少。
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增加文化背景和实践技能的教学内容。
通过拓宽课程设置,增加现实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强化语言技能的训练外语类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
学生需要掌握实际应用中的口语交流、写作等技能,提高语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开展语言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外语知识。
3. 增加跨学科的融合外语类专业培养模式应该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融合。
比如与国际经济、国际关系等学科的融合,旨在培养具备翻译、口译、交际等综合能力的外语类专业人才。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三、外语类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措施1. 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
2. 实践环节的完善通过与企业、外语培训机构等合作,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3. 学生评价体系的改进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评价标准单一化。
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实习成绩、综合能力考核等。
2021年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索论文目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育质量在不断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提升人才质量,最大化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如今高校英语教学 ___的方向,也是增强英语人才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始终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机械性的英语学习与记忆,造成了一系列的英语教育难题。
在如今这样一个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时代,只有应用型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如今的社会需求,才能够真正符合英语语言实践应用的特点。
对此,高校要积极探索如何在应用型人才视域下推进高校英语教学 ___。
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英语教学; ___方法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正在逐步扩大,这提示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过渡,这体现出当前高校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在这样的情况下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也不再统一,而是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要的教育评定方法。
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符合行业以及岗位的技术技能需求,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够有效满足社会与企业的多元化需要,因而可以真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突出贡献。
所以,高校在全面推行英语教学___的进程中要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重要方向,并积极探讨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综合策略。
如今的高校正在积极推进教育 ___活动,这为高校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活力,但是教育 ___必须要抓住正确的方向,把握合理的目标,才可以提高 ___实践效果。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育 ___是推动高校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如今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背景,社会发展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多,而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也就是说,社会发展除了需要在英语语言文学领域进行研究和教学的人员之外,还需更多能够将英语诸多学科紧密整合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以及企业进步的人才需求。
高校外语教育改革论文
⾼校外语教育改⾰论⽂⾼校外语教育改⾰论⽂ 1.我国⾼校外语教育现状 我国传统的⾼校外语教育⼀般都是以考试为⽬的,社会过分看中英语的四六级考试成绩等证书,对于交际能⼒的考核还不够完善。
所以,⾼校外语培养出来的都是⼀些阅读能⼒强,⼝语较差或是表达能⼒弱的学⽣。
究其根本原因,是国家把毕业证与英语四级相联系,致使学⽣关⼼的不是真正学到外语的能⼒,⽽是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的问题。
2.我国⾼校外语教育改⾰的研究 针对我国⾼校外语教育现状,我们必须要进⾏详细地调查和冷静地思考,做出正确的、合理的改⾰措施,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主要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法和教学师资队伍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改⾰的进程。
2.1树⽴正确的⾼校外语教育教学观念 树⽴正确的⾼校外语教育教学观念,要求我们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把原来的以笔试考试作为外语学习好坏标准的思想转变为充分培养学⽣外语交际和综合能⼒的思想。
⽽教师的教学职能不应该仅仅是学⽣外语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外语实践能⼒的教育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模式上,应该以学⽣为中⼼,以提⾼学⽣的外语交际和综合能⼒⽽努⼒。
2.2优化⾼校外语教育课程体系,建⽴和完善⾼校外语教育评价体系 就⽬前的状况来看,我国⾼校外语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往往要完成升学指标,保证学校的'升学率,把课程重点过分地放在了考试上,⼤部分精⼒都⽤来提⾼学⽣的外语应试成绩,这样不利于我国⾼校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态,优化⾼校外语教育课程体系,真正把培养学⽣的外语交际能⼒和综合素质放到⾸位,切实引导学⽣的创造潜⼒。
2.3改⾰⾼校外语教学⼿段,提⾼学⽣交际和综合应⽤能⼒ 改⾰⾼校外语教学⼿段,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以下⼏⽅⾯⼊⼿: (1)改⾰现有的教学⼿段和模式,突出学⽣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主体地位。
(2)启发和引导学⽣,让学⽣变被动为主动,使其积极参加到外语的实践和提⾼过程中来,还要为学⽣提供⾜够的外语交流的机会和场所,保障学⽣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谈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与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谈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与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谈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与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对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大学外语教学远远满足不了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大学外语从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到教学评估体系都有诸多不适。
为培养高水平的外语人才,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一个交往日益频繁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的国际。
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它影响到当今世界所有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作为一个已进入初等发达国家行列的大国,我们理所当然要参与这一进程。
然而要参与、要交往就离不开这一交际工具。
勿庸置疑的是外语,特别是已成为地球村的通用语。
但是多年来我国培养的外语人才往往是应试能力强,口头交际能力弱。
虽然很多大学毕业生拿到了大学外语四、六级的合格证书,而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开口讲外语就勉为其难了。
人们已经认识到,外语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条件,甚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我国高等部门于2003年在教育部部长专题会议讨论通过了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总体方案和基本思路,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本科外语教学改革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事关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局,同时也是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最有可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1大学外语教学现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成绩是主要的。
多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外语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外语人才。
在肯定我们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外语教学上和培养外语人才上的不足。
浅析高校英语人才培养论文
浅析高校英语人才培养论文浅析高校英语人才培养全文如下:[摘要] 文章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生特点和师资教材四个方面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加以分析,进而提出了建设性的改革意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众所周知,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对高校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等技能进行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其不仅能够完成大学各项英语四六级考试,还能在今后日常生活、工作、社交中更完善便捷地运用英语口语及书面的信息交流,更好地进行英语交流,为提前进入社会作好铺垫。
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培养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他们能以较高的文化素养立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国家交流频繁的当前社会。
所以,高校英语教育的本质性任务就是为培养出当前所需要的英语综合性人才,而不仅是只懂读写的单一英语人才。
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英语教师务必要阐述清楚英语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让学生时刻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并能达到日常的正常交流。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将在本文内对高校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衔接当前社会实际需求,提出了相关参考性培养方法,以供同行参考使用。
一、当前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危机思考一教学观念长久至此,我国高校英语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滞后。
总的指导思想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却没能重视提高学生听说写译的输出能力,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合理地培养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在很多国外考试中中国学生普遍出现写作口语低分的原因。
因此,学校官方以及英语教育者应该在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从意识和实践两方面均加强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尽管英语早已全球化,我国学习英语的年龄已经提至幼儿园双语早教期3岁左右,而且我国从初中一年级正式开设了英语课程,包括语言文化以及语法应试的灌输讲解,然而通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单词,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但大部分时间在听力、口语上,学习者一直处于消极逃避的状态,更是忽视写作的练习,即使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很多学生仍无法鼓足勇气,正确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类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摘要】山东专业类高校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并且新世纪环境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准确定位,找到自己外语人才培养的方向,并且突破师资力量的瓶颈,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制度完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实践基地
一、准确定位
不同层次的院校应该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外语专业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的外语专业,应该着力培养高端外语人才,培养优秀外语师资、培养外语和国际事务研究人员。
一般高校外语专业应该主要培养外语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
而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则应该主要培养外语基础好的实用技术和职业人才。
在外语类院校历经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尝试(1983年开始)、全盛期(90年代)和制度化建设时期(2000年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实行)的过程中,全国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师范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的外语院系,都按照各自的特点摸索出了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一套做法,形成了一套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模式。
作为山东专业类高校,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也应该找准定位,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加速从复合型向创新型的转型。
与其他院系的专业互补与合作中,突出外语人才培养的区域特色和社会应用,旨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非外语院校在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对创新型的体现具有层次
性。
学校层次越高,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高,学校层次越低,对创新型的追求更加注重比较优势、区域特色和社会需求。
综上所述,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外语人才是高校外语教育的永恒追求。
构建高层次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是非外语院校外语院系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实际行动。
二、突破师资瓶颈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教育发展与改革全局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复合型师资队伍之上的。
外语专业的老师往往只懂外语,知识面窄,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甚少。
因此这种教师是无法胜任复合型专业课程教学的。
而其他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的教师一般来说外语水平有限,也无法胜任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的工作。
因此只有外语系和其他专业学院联合培养,才能使外语教师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复合”起来,从而承担起复合型课程的教学。
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可派语言类教师到本学校或其他学校相关专业学习、进修相关课程,使其具备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的能力。
这类教师接受培训后,主要教授语言类课程,而非专业课程。
但在语言类课程讲授中能清楚解释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材料。
(2)派相关专业教师学习语言类专业或课程,提高英语授课能力,达到能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水平。
而这类教师培养结束后所承担的课程主要是复合型课程,对他们的语言知识要求不能太高,只要求能清楚地解释专业内容即可。
(3)引进复合型外籍教师作为固定师资。
可聘请一些具有非语言专业学位的外籍教师,如mba(工商管理硕士)、m.l. (法学硕士),利用其语言的天然优势和所学的专业特长来教授复合型课程。
(4)到企业聘请有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以授课或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授专业课。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社会、企业、学校三方面达成共识。
这就需要企业和学校双方面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很多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起自己的学生实习基地,随着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要求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院校、企业都看到经过实习基地锻炼的学生无论在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比没有经过实践锻炼的学生综合素质高。
因此,用人单位都愿意要有实践经验的学生。
这些学生到工作单位后心理承受能力强,综合知识面宽,很快就能胜任本职工作,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四、完善的制度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良好育人环境和制度建设是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保障
建设良好育人环境,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高校校园设施的硬件建设要富有学府气息,显示出文化魅力,给身临其中的大学生一种创新冲动,使之产生强烈的创新需要,营造持久的创新环境;另一方面,高校自由、创新的学术生态环境,将激发创新活力,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创新知识。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融入到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制度机制创新
的实践探索当中。
目前英语专业已经着手制定英语专业规范,对人才培养规格、教育内容、学制、师资、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予以规定。
其中人才培养规格注重多样化,主张不同院校根据学科定位和社会需求,在应用型、应用研究型、研究应用型、研究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培养规格,各类人才在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有所不同。
兼顾共性和个性、整体和局部的制度规范,是我国外语教学稳步、有序发展的基本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外语教育求索[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专业类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gwz20804 终期成果。